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读后感>《乡土中国》读后感

《乡土中国》读后感

时间:2024-09-28 17:50:4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乡土中国》读后感3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乡土中国》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乡土中国》读后感3篇

《乡土中国》读后感1

  最近读了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利用晚上入睡前的时间,本来是要养睡意,哪想这本书有瘾。可能和自己农村生活经验相关,书中描写的人情世故就像自己小时候生活的场景,分析这背后的原因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也处处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芒。费孝通先生写这本书,是从小处开始,从生活琐事开始,分析却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另人叹服。

  讲到乡下人夫妻之间的相敬如宾,似乎总是隔着一层,似乎很少谈笑风生、谈情说爱就更是少见了,这很像很像农村夫妻之间的状态,似乎相敬如宾、客客气气的,但这客气背后确是礼法束缚而至的习惯。这隔膜,我是早就有所感悟的,但经这本书一点,就更真切了,像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我们早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了,但至于为什么,确没见过什么人讲出个所以然来,这本书给出了答案,对人的启迪远的很。

《乡土中国》读后感2

  作者指出,乡土社会的感情是浮士德式的,而生活模式却是阿波罗式的。这一矛盾使得乡土社会中的男女感情之间有大的隔阂。乡土社会中的家庭男女似乎只不过是因为生育的目的而结合在一起,并没有太多情感上的交流;而真正情感上的.交流,更倾向于在同性之间的展开,所以在乡土社会的感情生活中同性更重要些,因而夫妇之间感情的淡漠也是常见的。所以乡土社会中“家庭”的团结受到同性组合的影响而不易巩固。于是,家族代替了家庭。家族是以同性为主,异性为辅的单系组合。而现在我们的乡土社会在受理性社会的冲击,我们的乡土社会在很多方面被瓦解着,这些转变是工业文明带来的结果。

《乡土中国》读后感3

  作者把中国乡土社会基本社群称作“小家族”,是从结构的原则上说明中西社会里“家”的区别。

  家庭在人类学上指亲子所构成的剩余社群。亲子指结构,生育指功能。

  但家庭也赋予生育之外其他的功能。氏族和部落有政治、经济、宗教等复杂的功能,我们的家也是这样。我们的家既是绵续性的事业社群,主轴在父子之间。在中国家庭里有家法,夫妻之间相敬如宾,女子有“三从四德”的标准,都是事业社群里的特色。

  中国家的扩大路线是单系的,即只包括父系这一方面。根据单系亲属原则所组成的社群,在人类学中称作“氏族”。

  乡土社会中的家,在结构原则上是一贯的、单系的差序格局。

  夫妻之间的.感情淡漠,在作者看来,是由于把生育之外的许多功能拉入了这社群中去之后引起的后果。中国人在感情上,尤其是两性间的矜持和保留,也是在这种社会圜局中养成的性格。

【《乡土中国》读后感】相关文章:

中国乡土读后感01-27

《乡土中国》读后感04-26

[经典]《乡土中国》读后感09-08

乡土中国读后感05-15

[精选]《乡土中国》读后感07-11

《乡土中国》读后感【热】04-08

【荐】《乡土中国》读后感04-08

【推荐】《乡土中国》读后感04-09

《乡土中国》读后感【荐】04-10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读后感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