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读后感(14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经》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诗经》读后感 篇1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中的诗比唐诗,宋词,元曲多了几分轻快活泼,宛如轻快灵动的少男少女,带着几分自在的心意,随性哼唱,却不经意间,流传千古。
你可曾记得那河州边飘扬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是离爱情最近的鸟。近在它“关关”的叫声。如果有一只鸟儿叫了一声"关",另一只鸟儿会马上应和一声"关",一呼一应紧密相连且短促响亮。听到这“关关”的叫声,又见河州旁采荇的意中人,怎会不心动呢?他的日思夜想,对她的无限眷恋,都化作“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游哉,辗转反侧……”只愿,她不拒绝你,你亦接近心中期盼已久的幸福。
有种思念是河州旁可见可想的采荇少女,另一种思念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蒹葭丛中迷蒙的身影。
那个她,一会儿在水边,一会儿又出现在水之州,朦胧的轻烟使她若隐若现。秋水凝结的白露在清晨更为清透,映着她的身影。那遥远的人永远无法触及。我要穿过河流去寻找她,可是河流险阻,挡住了我的去路。有时仿佛再往前跨一步就能接近,可向前一步后她又出现在了更远的地方,呼唤仍在耳畔响起……她仍旧在水边,而我却触不到她。河道依旧绵长。我用尽一生执着于一场没有结果的寻找,你最终在遥不可及的远方。没有停止,没有悲哀。仿佛已过千年,一生终了。
听说这世间除去思念,还有承诺。有一种承诺叫做《击鼓》中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是那么深沉无望的爱情,一个渺小的士兵,他的爱情,在宏大的战争中是那么不值一提。他无能为力,只能依依不舍地离去。即使只是每天吃着粗粮,身边有妻子温暖的陪伴也好啊,总不如现在,排着队去战场迎接死亡。
在一场场骇人的战争中,多少人无望地死去,而我幸存下来。可我的心里却只有对你的思念和忧伤。我多希望哪天,我可以牵着你的`手,亲口向你说出这句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现在,请你原谅我,我们之间生死的距离太遥远,你我的别离太长。
忧郁苍凉的《击鼓》,生死的誓言,是因为曾经有过刻骨铭心的爱意,初嫁的欢喜。如《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那般。
你艳丽的脸衬着娇艳的桃花,带着欢喜,带着期盼,盼望着以后的生活。你着上华服,竟是美得让人移不开眼。你哼着欢喜的歌,如一道光,照亮了这一方天地。你带着满心的欢喜,踏入一个新的家庭,且是“宜室宜家”。这是所有人对你的美好期盼与祝福,你亦是如此安然静好。
《桃夭》就是这样一首简单的诗,不刻意着韵脚,简单又随意,可又是后世无法超越之美,写尽了先秦时代的人民用最美好的祝愿对女子的期盼。女子既是如此安然静好,想必对方也是真心付出吧。
愿我再见你时,你仍是桃花灼灼的极盛容颜,仍有小乔初嫁时对未来的无限期盼与喜悦。与温润美好的郎君,携手度过这漫漫人生。
《诗》三百,思无邪。《诗经》里的故事,确是前世无邪的记忆,极其清澈美好,如同淡茶花香,不芳艳夺人,细细一品,余味悠长。
《诗经》读后感 篇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 305 篇。原称 “ 诗 ” 或 “ 诗三百 ” ,汉代 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 “ 毛诗 ” 。
关 雎
这是一首爱情恋歌,描写一位痴情小伙子对心上人朝思暮想的执着追求。雎鸠的阵阵鸣叫诱动了小伙子的痴情,使他独自陶醉在对姑娘的一往深情之中。种种复杂的情感油然而生,渴 望与失望交错,幸福与煎熬并存。一位纯情少年热恋中的心态在这里表露得淋漓尽致。成双成对的雎鸠就象恩爱的情侣,看者它们河中小岛上相依相和的融融之景,小伙子的眼光被采 荇女吸引。诗人在这里采用了 “ 流 ” 、 “ 采 ” 等词描述小伙子的心里变化过程。 其中许多句子都蕴含着很深很美的含意,千古传颂的佳句有 “ 窈窕淑女 ” ,既赞扬她的 “ 美状 ” ,又赞扬她的 “ 美 心 ” ,可 说是前后呼应,相辅相成。又如 “ 辗转反侧 ” 句,极为传神地表达了恋人的相思苦,后来白居易《长恨歌》 “ 孤灯极尽难成眠 ” ,乔吉《蟾宫曲 * 寄远》 “ 饭不沾匙,睡如翻饼 ” ,都是 从这里化出的名句。而最后一句 “ 钟鼓乐之 ” ,又更是 “ 千金难买美人笑 ” 之类的故事的原本。通过这不知名的作者的笔,我们完全被这朴实恋情和美丽如画的场景感动了 .
众所周知,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 , 是我国诗歌创作的源头 , 它为后世的`诗歌创作铺垫了良好的基础 , 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从诗经的表现手法看,一个最显着特点便是 " 赋, 比,兴 " 手法的运用。 1. 赋,是直陈其事。诗经中大多数文章都运用了这种手法。如:小雅中的采薇的诗句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不但写的形象鲜明,而且通过 情景对称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2. 兴,是气言托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如:《陈风月出》中 " 月出皎兮 " 、 " 月出皓兮 " 、 " 月出照兮 " 等,使诗中人物更形象。 3. 比,顾名思义上打比方,典 型篇章便是《魏风硕鼠》中利用 " 硕鼠 " 形象的揭示了深刻阶级寄生虫的本质。总体来说,《诗经》中运用 " 赋、比、兴 " 的手法是相当成功的。
《诗经》还富有现实主义精神,首推《国风》中的两周民歌,其次是《小雅》、《大雅》中的文人讽喻诗。它们在内容上的主要特征是正视现实,描写现实、揭露现实和批判现实;在 艺术上的主要特征是文风朴素,语言简洁,比兴巧妙,人物形象真实、自然而生动,生活画面亲切感人等。《诗经》在内容和艺术上的主要特征,也就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主要 特征,继《诗经》之后,两汉乐府民歌,魏晋南北朝诗歌,唐、宋、元、明、清文学,都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现实主义诗人和现实主义作品。
《诗经》读后感 篇3
悠扬而婉转的歌谣,唱尽了西周至春秋的风华,最为纯洁而美丽的爱情,由此被颂扬,我们应当庆幸这一部《诗经》的流传,因为读诗,能让我们的心灵纯净,回到最初的起点,无关于任何的事物,从此心境安宁,与尘世的浮华分离,独享着心灵一隅的心安之处。
《诗经》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经》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它风格朴实自然,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的风俗,并率真的表达了思想感情,有较强的现实主义精神。由此可见《诗经》是一部可读的.可深入体会的儒家经典。
孔子有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中大量的阐述了纯洁的爱情,有朗朗上口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朗朗上口;“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深情;有“榖则异室,死则同穴”的无怨无悔······没有任何的掩饰,这就是爱情的纯洁与美好,而这恰恰反映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本质,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同这爱情一般美好,无谓世事的变迁,它依旧与《诗经》一般富有深沉而又简单的含义,它是那样的熠熠生辉,仿佛是夜空中那颗明亮的星,照亮我们前方的路,指引我们前行。
孔子又云:“不学诗,无以言。”《诗经》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那纯洁美丽的爱情,更甚于来自于心灵深处的碰撞,《诗经》也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君子处事,应当投桃报李,如“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作为君子应当有如美玉一样温润的性情,如“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当我们面对困难时,应当同仇敌忾,如“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经》中的品质,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品质,它犹如傲雪寒梅,在风雪之中傲然挺立,这是来自于中华民族骨子中的不屈不挠。我们的传统文化由先人传承,历经曲折,却依旧没有埋没于历史的长流,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许就在一词一句中传承下来的,由诗至词而曲,漫长而悠远的历史岁月中,慢慢传承、几经沉淀。而以现代来讲,传统文化是璀璨的,但传承是艰难的,因为现在的人们,由于生活在这繁华而喧嚣的城市中,浮华早已改变人们,于是,人们的内心的浮躁毁了一切。所以,传承传统文化便越来越艰难,心中的平静越来越难求,但读《诗经》便可抚平人们内心的浮躁,因为《诗经》是最初始的。它没有任何的华丽的装饰,可它依旧是璀璨而华美的,依旧有着一种神奇的魔力,因为这就是它的本质,最具有文化传承意义的本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于传承传统文化来讲,初心是最为可贵的,亦是最难得的,若初心不忘,传统文化便不会中断。
《诗经》这一本书中,也许有着我们从未见过的字,有着难懂的意思和深远的意味,但也许就是这些造就了它的不朽。静心读诗,你会有更深入的体会,会有来自于心灵深处的碰撞,这将给你的人生带来一笔最为可贵的精神财富
四字成诗,四字成言,言尽一切,悠扬深远,唯愿这一切美好如初。
《诗经》读后感 篇4
《诗经》是以抒情诗为主流的。除了《大雅》中的史诗和《小雅》、《国风》中的个别篇章外,《诗经》中几乎完全是抒情诗。而且,从诗歌艺术的成熟程度来看,抒情诗所达到的水准,也明显高于叙事诗。而与《诗经》大体属于同时代的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却完全是叙事诗。正如荷马史诗奠定了西方文学以叙事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诗经》也奠定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以后的中国诗歌,大都是抒情诗;而且,以抒情诗为主的诗歌,又成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样式。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所谓“赋”,用朱熹《诗集传》的解释,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大体在《国风》中,除《七月》等个别例子,用铺排陈述的较少;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诗,铺陈的场面较多。汉代辞赋的基本特征就是大量铺陈。虽然从《诗经》到汉赋还间隔许多环节,但说其原始的因素源于《诗经》,也未尝不可。“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总之,《诗经》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往往能“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文心雕龙·物色》)。但雅、颂与国风在语言风格上有所不同。雅、颂多数篇章运用严整的四言句,极少杂言,国风中杂言比较多。小雅和国风中,重章叠句运用得比较多,在大雅和颂中则比较少见。国风中用了很多语气词,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这些语气词在雅、颂中也出现过,但不如国风中数量众多,富于变化。国风中对语气词的驱遣妙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达到了传神的境地。雅、颂与国风在语言上这种不同的特点,反映了时代社会的变化,也反映出创作主体身份的差异。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出自贵族之手,体现了“雅乐”的威仪典重,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有许多采自民间,更多地体现了新声的自由奔放,比较接近当时的口语。
《诗经》读后感 篇5
诗词歌赋中,最迷恋的是《诗经》。这两个字就好,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邃去探求,透着沁人心脾的诗意。
虽然古人都求,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我觉得,好的诗,也是硕果仅存。吟诗对赋的成百上千,但我却钟爱《诗经》,它如同彼岸花,一直存活于心。
但是,遗憾的是,在这个繁华的新世纪,却没有几个人记得它。其实它只是民歌,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望而不可及。只是,在历史的鸿沟中,被我们无声地遗落在另一个时代。当我们返身去找时,它已经投入历史的洪流之中。于是,我们渐渐习惯唱着“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而不是“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但我尤其偏爱《诗经》。
——也许《诗经》更暗合了尘喧中隐逸着的青青翠色。
《诗经》也许是前世的前世,我们心底曾经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经唱过的歌谣。
你以为寥寥几言便能铸就《诗经》吗?世间的诗甚多,或因发泄太尽而流于刻薄;或因随波逐流而流于浅俗。《诗经》是心,一颗古色古香又温润如春的少女心,明媚,带着烟花绽放的绚烂,很迷人,很美好;是雨过天晴时的彩虹,是青色藤蔓上开出的雪白的花;《诗经》出自忧伤,纵然纠葛看上去也清晰明艳。
在某种意义上,《诗经》就是心的'追求与寄托,是一种哲学意味上的诗意与缠绵,是大爱无声的震撼与感伤!
《诗经》就是为绝美存在而诠释的言语,就像《诗经*周南》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试问能与之媲美的能有几何?只是读起头一句,已教人心头荡起涟漪,迷乱朦胧中分辨不清,这艳得难舍难收的是桃花,还是那艳若桃花的女子。
最迷恋的一句,当属《诗经*郑风》中的那一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四个叠字有声有色,情真意切,像一抹春光泻下树梢般明亮生机,仿佛把思念拉至海角天涯穿成情思,寄挂在他身上,绵绵无绝期。
他一袭青衣,将她的思念也莹然染成了青色。思念之情在澄澈溪水上久久缭绕不散,青青的树缀下几点荫蔽。思念如水涣涣,女心似影悠悠。这是怎样艳羡的绝美,尤其是“悠悠”二字,道尽的,是思念若汩汩清泉流淌心上,源源不断,让后来的人无不心有戚戚。因为世间星星点点诱惑太多,我们很难对一个人保持如此心无厌倦而思念至诚,所以,这二字恰好圆满了抽象情感的形象,也圆满了人心的憧憬——希冀着与有缘人缘定三生,在三生石上留下一个完美的笑容,那样诱惑,又那样甜蜜。像这样驻入心房的诗,《诗经》中若瀑布一样一泻千里,洋洋洒洒,很多。我几乎就是在它的熏陶下长大。我像初睡乍醒的人儿,一伸手就捉到床头新鲜得能泛出清香的阳光——读到《诗经》,这样心意甜美,却不是韶光一现,仿佛千年古莲盛开在心田,时时有清香缱倦缭绕,这种感觉,很平淡,但很幸福。虽然这是忧伤的诗,字字句句如同伸展着花刺的忧伤就像大风里的玫瑰,一不小心就刺伤人。可它也是脆弱艳丽的诗,就像大风里的芍药花,脆弱与艳丽散落一地,却留下永恒的芬芳。
渐渐的,我发现自己并不是迷恋《诗经》,而是迷恋在《诗经》中漫漾的一种女子特有的情调。天气寒了,白霜已降,蒹葭黄了,秋水已瘦,而思念,日夕不收……这种翩翩气质,只属于《诗经》中的女子,只属于那些“在水一方”伊人的灵魂。
《诗经》读后感 篇6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年间的作品,共305篇。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对我国两三千年以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广的影响,也是很珍贵的古代史料。
《关雎》是《诗经》全书的第一篇,选自《诗经?周南》。它是描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位姑娘的一往情深的追求,并运用了比喻,起兴的修辞手法和重章复唱的结构形式,成功的表达了朴实的情感,并对这种朴实的情感展开了大胆的表露,将主人公追求爱情的炽烈专一表现的淋淋尽致,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我在反复读的过程中,能身有体会到其中,咀嚼着诗歌每一个字,都能深深的感受到男子追求姑娘的美好。
在生活中,时间对每个人的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珍惜好每一分,利用好每一秒,不留一点遗憾”。《采葛》选自《诗经?玉风》,在读这篇诗歌时,知道时间的短暂,与其去想思念和痛苦带来的'无尽浪费,还不如珍惜当前时刻,把该做的事情,不留到明天,已作出的承诺及早兑现。
诚信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诚信是人与人交往中必须的品质;诚信是人们在社会中的通行证;诚信是古老的道德范畴,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优秀品质。在选自《诗经?邶风》的《静女》中最能体现出来。这篇诗歌主要描写的是一个男孩接受了一个女孩子的邀请,男孩早早的就来到了约会地点,等了很久都不见女孩身影,怕自己记错时间失信与她,又怕女孩不守承诺,其实女孩早就来了,只是一直在观察他。可见,重承诺,讲诚信,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无论爱情还是理想,一旦目标确定,就要坚持到底。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可以主观武断,意气用事。冥冥之中,总会有一双双眼睛看着我们,总会有一种力量在召唤我们,激励我们,这个力量就是诚信,这个力量就是信任。
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时时处处事事顺心如意,总会有坎坷,困难挫折,不幸。就像《柏舟》中写到的是君子怀才不遇,受小人欺辱的内心痛苦和妻子被丈夫遗弃而不甘屈服的忧愤。我们不怕解决不了困难,只怕困难既将来的时候就退缩。每个人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险阻,我们要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去一一解决它。你看那些伟人,哪个不是克服重重困难才取得今天的成就。当然也不是说,要成为伟人一定是经历过困难的人,能用办法去避开一些不必要的困难,留下更多的力气去对抗前方更大的困难。其实每个人都能做到的,需要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我们就能战胜它。
我最喜欢选自《诗经?秦风》的《蒹葭》。一个热恋者对意中人的迫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的心情。这也说明一生的奋斗的悲壮,人生都是如此,追求不到固然烦恼,而以为追求到手注定无聊。在不断追求的过程中,我们会觉得生命是如此充实绽放,生活是如此美好高尚。
《诗经》是中华传统文化,我们作为中华儿女要继承和发扬我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努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今天,这必然会成为广大学生朋友的历史责任与使命。
《诗经》读后感 篇7
婚姻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终身幸福,是一生中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现在的我们,已经习惯了自由恋爱,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古时候没有“自由恋爱”的风气,古人的婚姻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产物。而《静女》却让我们见识到了古时候的新女性。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我”认识了一位娴静姑娘,她是多么的可爱啊,令“我”心仪已久,更让人兴奋的是她竟然主动约“我”到城角角落了会面。这不仅是一位娴静美丽的姑娘,更似一位有主见的,胆大又心细的现代女性。不像大部分的古代女子一样,自己的'幸福要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实现,这位静女却偏要来个“我的人生我做主”。遇到自己心仪的小伙子,她不是扭扭捏捏地求助父母、兄长,而是主动地约会对方来做进一步的了解。即便是自己心仪的对象,她也不是盲目地以身相许,终身幸福岂可儿戏?在正式交往之前,她也要好好地考察一番。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她心仪的小伙儿啊,早早地就赶到了约会地点,想要一睹静女的风采,可是她却悄悄地躲了起来,远远地观察小伙儿的表现。看着小伙儿急不可耐地张望着,焦急而又有耐心地等待着,树木房舍之类东西挡住了小伙儿的视线,于是他只能抓耳挠腮,一筹莫展地在原地徘徊。谁说女子只可以成为男子的附属品,这位静女却要慎重地选择自己的终身伴侣。看着小伙儿焦急而又耐心地在原地徘徊,静女由衷地笑了,小伙的表现说明是守信的,恋慕自己至深的。
唯有两情相悦,方可天长地久,静女乐了,说明自己的选择没有错。于是,“贻我彤管”,娴静的姑娘送小伙儿一枝色泽鲜艳的红彤管。这个红彤管是多么的有光彩啊,“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因为是自己心仪之人所赠,显得更加美丽。所以,“管彤”之美远远超越了它应有的价值,颜色变得分外艳丽,光彩也就更加暖人心了,谁让这是“我”心仪之人所赠呢?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与她初见时送给“我”的她亲手采摘的那根白茅草。“自牧归荑,洵美且异。”那次她从郊外放牧归来,送给了“我”她放牧时亲手采摘的白茅草,这可不是一根普通的白茅草,对“我”而言,那是爱情的信物,从此“我”与她一见钟情。所以,这根白茅草对“我”而言,变得意义非凡。“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不是说白茅草本身有多美,因为赠“我”白茅草的人儿美,她所赠的白茅草自然就变得熠熠生辉了。
礼物虽不贵重,但却满载相恋之人的浓情蜜意。何况所赠之人乃是一位娴静又美丽的佳人!莫说古代,即便是现今社会上,男女交往过程中也多是男子赠送女子礼物,鲜花、钻戒、巧克力……而这位静女却打破常规,主动赠予心仪之人礼物,不可谓不是当时“男权社会”中的一股清流,让我们耳目一新。
而且这位静女,不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社会束缚,主动争取自己的幸福,并且细心呵护自己的爱情之花,真乃古时候的新女性!
《诗经》读后感 篇8
最好的时光是什么?是在晨曦中享受初夏的美好,是在午后时小院中惬意的品茶,是在一个个宁静的夜晚中静静与书中的人物对话,与我而言,最美好的莫过于在一个暖意、花香交织的清风中读一个无伤人事、只关风月的老故事,就这么犹报琵琶半遮面地款款而来,悠悠地走进你的梦,缓缓地打动你的心,直叫人忆起那些缱绻千年,氤氲万世的旧时光。
初读《诗经》,是在一个雨夜。淅淅沥沥的雨声伴着若有若无的蛙声,伴着沙沙的翻页声,时间仿佛静止,又仿佛是不愿打扰这样美好的时光,所以故意轻着脚步,屏着呼吸悄悄溜走。偶有生僻的字词不解其意,想要起身翻字典,却发现从不碍事,那看不懂得,一定是最妙的,一定是不需要解其意便懂其情的。我仿佛看见,千年前的一群古人,留些呐喊的、呢喃的、低语的话下来。时间一次次精简又精简它们,岁月一回回流传着又流传着它们,它们在蜿蜒曲折的历史长河里丢失着,散着,激荡出一层又一层涟漪,一朵又一朵浪花,直到传到今天我们手里。传到我们手里这些,代表的是几千年来人们共同的热烈、共同的躁动、共同的思想。因为没有共鸣的话和片段都已经在千年的`历史中打磨掉了,留下来的每一个字,都是经过了兜兜转转的岁月和细细密密的时光的推敲,都是人们心灵深处最能认可的、最能回味的感情。我忽地就感受到了它的巨大魅力,这些诗歌从来没有唐诗的慷慨激扬,没有宋词的婉约秀丽,也没有元曲的清新动人。它有的,好像只是古老的故事和历久弥新的感情罢了。它从来没有华丽迟早的堆砌,只是用三言两语就可以讲完的故事,可这些故事里的情,又何尝只是三言两语讲得请的?
读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我就仿佛看到夜色阑珊,明月当窗,月光如水般悠悠洒在房檐上,也冷冷清清洒在女子美丽而忧伤的脸上。那双幽深的眸子里,一定不只是刚抚完琴却无知音欣赏的遗憾,还有着深深刻进骨子里的思念。思何人?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心里都明白,这,是真挚的感情,是纯粹而动人的,或许我想这就是诗经的迷人之处吧。
读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时,就忽然被深深的感动了。这是多么高尚的爱国精神啊!什么叫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心心念念到极致恐怕也就是如此吧。此时此刻,他一定正在骑着战马,驰骋在沙场上,那种气势令人震撼,那种精神令人感动!读久了,会让它享受丰富的文化盛典,使你更加明智,更加自信从容的面对世界,因为它,我变得更加优秀了吧!
每每回味起诗经,就想到曾经看过的一条微博,曾经有一句这么形容它—仿若山间溪泉,潺潺自流,新妍明丽,悠雅清扬,经卷翻覆之际如见清露被初阳照耀,邂逅这一抹盈盈闪映着的翠色鲜亮。仔细回想起为什么独爱诗经?因为它有经历时光风霜后的厚重,有经历岁月涤荡后的自若,它使人快速成长,内心澄静,通情达理 它会细腻到让你感动到直掉眼泪。
这就是诗经,它穿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穿越了千年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我想紧紧的抱紧它—我人生的引路人,我的精神食粮,我最真挚的朋友,以至于我百转寻之,只为以筑固旧梦。
《诗经》读后感 篇9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食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试想,阳光明媚的春天早晨,鸟鸣声给新鲜的空气里撒上清脆而欢快的调子,真让人觉得风景可餐。这景,美的沁人心脾。谁不会渴望身处这样一个郁郁葱葱的田野,尽情享受那美的让人无法不神往的阳光、水、空气以及质朴的民风?再试想,一个年轻的少女手执一个又深又大的筐,唱着歌去采摘他们的辛勤和汗水,你不会去说她没有淑女姿态,而是觉得既和谐又宁静。她低头,柔软的长发不小心触到那嫩嫩的桑叶,把露水沾在黑丝上,好美。她们娴熟的动作会舞乱你的眼神,不到预料的时间,她便会满载而归了。也许她会忧郁,你好奇吗?请细听,她再唱“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于嗟如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每读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古人对阶级社会婚姻生活的经典概括!看到这样的无奈使我陷入了沉思。于是我的`思想不自觉地在历史长河里流淌,采摘那一个个不同遭遇的生活片段:
看着无边的桑树,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场面。我看到《氓》里面的女主人公是多么辛勤的妇女,但她这样付出的结局却是其黄而陨,淇水汤汤,渐车帷裳。于是为这位可怜而又坚强的女人感动着。她在面对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却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她的心也许看透了阶级社会丑恶的面孔,也许她的心理面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
白娘子为了报答许仙,她付出了很多很多,本来那么完美的婚姻却让法海来了搅和。白娘子爱许仙如此的深,于是有了水漫金山的传说,于是有了白娘子被关在雷峰塔的传言。看着平静的西湖水,一切都已灰飞烟灭,留下的只是可歌可泣的反抗压迫的传说。这个传说在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妇女反对阶级压迫的精神,她们在向历史宣誓:女之耽兮,犹可脱也!
也许是为了爱,也许是憎恶封建礼教的毒害,《诗经》超越了时代的界限,它所描述的一个个爱情故事似乎都在后代不断地发生着。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看到的是刘兰芝婀娜的身影,她努力地做好她的本分工作,换回的结果却是那深潭的一道道圆晕。她的命是苦的,但她以死的方式在向世人警告:她也有爱,也有恨,也有强烈的反抗精神。难道不是吗?她死后化为鸳鸯都在不日不夜地鸣叫着,那不是在控诉着对阶级社会的不满嘛,那不是一种强烈的反抗精神嘛!
历史中的妇女们似乎都在重复《氓》中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我心中的琴弦断了一根,但是不得不佩服中华民族妇女们不畏压迫、不畏朱颜瘦的精神。我时常在想,即使她们的爱情化作冰冷的白雪结晶破碎,也会对生活充满着热烈的爱与追求。
因此有了秋瑾的《提芝龛记》:
莫重男儿薄女儿,平台诗句赐峨眉。吾侪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亦英雄。
这是秋瑾反对封建余毒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妇女们反对阶级压迫的漫长历史过程。
《诗经》让我想起了很多不幸的女人,它的出现似乎暗示妇女的不幸在不断地延续着,但很幸运的是现代的女权运动在不断的发展着,我想这是《氓》的作者的心愿吧,这是妇女们的愿望吧,但我更相信这是坚强的妇女们用泪、用血、乃至生命换来的!
《诗经》读后感 篇10
中谷有蓷,暵其干矣。有女仳离,嘅其叹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中谷有蓷,暵其脩矣。有女仳离,条其啸矣。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中谷有蓷,暵其湿矣。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诗经《国风·王风·中谷有蓷》
鲁迅说,人的悲欢并不相通。但是如果单单从表面上看,也许人们会有感到相互理解的时候,而不必产生对于对方烦恼的烦躁和厌恶感。
大多数的解释对于中谷有蓷这首诗的看法是,一个女人遇人不淑,遭人遗弃,只得在山中感叹不已。
但是也许事实并不如此,因为并不是人被打倒了就单纯是被打倒了,痛苦也有其他的意义,比如说,诗经中有众多的女子都是被遗弃了,那也不意味着消极,痛苦并非仅仅是摧毁,有的人反而勇敢对糟糕的过去说不,这也是相当好的经历。
在诗经中,我们看到过很多女子都是被抛弃,有“氓”里面的女子勇敢地告别过去,还有“谷风”中女子也是被始乱终弃。
但是有一点相同的是,如果是要展现一个人的`悲伤,心境的变化,这两处都是从“我”的角度来写的。
这里的说法并不是在胡乱解读,因为从前两首中,一个女子的喜悦,欢快,渐渐生出的紧张,哀痛,都是明显可见的变化,但是在中谷有蓷这里,只是从另外一个人的角度看,他看到一个女子在那里,似乎有什么悲伤的事,他知道那女子发生了什么,但是他似乎无法真正地走近那女子,他不能随便地去安慰,不能随便地引起她的注意。
因为她的忧愁在那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所要面对的事情,而那女子的经历终归是她自己的经历,也许从这首诗角度,看过去的人“我”也正面临了自己的困境,左思右想无法想出结论,于是就只能到山谷中躲起来,想要自己一个人安静一下。
这样看来,这首诗就没有那么消极了,一个女子离婚了,她或许曾经有过美好的向往,或许对未来有过信心,总之,她正刚刚摆脱了一段不怎么好的经历,现在正躲在山里,想要仔细思考这件事,也许没有思考,但是不怎么想和其他人交流,因为必然会带上自己的情绪。
在我看来,诗经的每部分应该都是相互联系的,而“王风”里面的诗歌全部都是从“我”的角度去看的。那么即使说的是女子的叹息,也离不开“我”的存在。
如果“我”也是遇到了无法排遣的事情,又遇到了一个有着自己的不好的经历的人,会怎么样呢?
在开头所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把这句话放在这里,也许会产生非常好的反应。
两个不认识的人,或者可以说完全没有相同经历的人,因为自己遇到了悲伤的事,发现了人的孤独无法被同伴了解的事,于是想要躲避,想要逃避人世,可是在这种情况下,遇到了那个也是有着相同想法的人,也是想要躲着不见其他人,于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切和爱反而产生了。
人们在孤独之中又重新发现了相似,而且构造了联系,这种联系真是不可思议,人在最本质上,的确就是这样相似的。
《诗经》读后感 篇11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字词解释:
硕鼠:鼫鼠,又名田鼠,这里用来比喻剥削无厌的统治者。
贯:侍奉。 “三岁贯女”就是说侍奉你多年。三岁言其久,女,同"汝",你,这里指统治者。
莫我肯顾:此处为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翻译时可转为”莫肯顾我“,大意是你不顾我的生活。后文中的”莫我肯德“,”莫我肯劳“均属于此类情况。
顾:顾念,照顾。
逝:读为“誓”。
去:离开。
女:同“汝”。是“你”的意思。
适:到...去。
乐土:可以安居乐业的地方。下两章‘乐国’‘乐郊‘等也是同样的意思。按:这种地方只是世人的理想,在当时实际是不存在的。
爰(yuán):于是,在这里。
所:指可以安居之处。
德:表示感谢。用如动词,加惠。
直:同“值”。“得我直”就是说使我的劳动得到相应的代价。
劳:慰问。
“之”:犹其,表诘问语气。“永号”犹长叹。末二句言既到乐郊,就再不会有悲愤,谁还长吁短叹呢?
号:快活,逍遥。
在上古汉语里,“麦”念mie,“德”念die,“国”念gue,“直”念tie。
莫我肯顾(德/劳):句式均为宾语前置。
原文翻译: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的粮食!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生活你不顾。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土。新乐土呀新乐土,才是安居好去处!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的麦粒!多年辛苦养活你,拼死拼活谁感激。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安乐地。安乐地呀安乐地,劳动价值归自己!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插的苗!多年辛苦养活你,流血流汗谁慰劳。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郊。新乐郊呀新乐郊,自由自在乐逍遥!
硕鼠赏析:
硕鼠全诗分为三章,意思相同。
头两句直呼剥削者为“硕鼠”,并以命令的语气发出警告:“无食我黍(麦、苗)!”老鼠形象丑陋又狡黠,性喜窃食,借来比拟贪婪的剥削者十分恰当,也表现诗人对其愤恨之情。三四句进一步揭露剥削者贪得无厌而寡恩:“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德、劳)。”诗中以汝、我对照:我多年养活汝,汝却不肯给我照顾,给予恩惠,甚至连一点安慰也没有,从中揭示了汝、我关系的对立。这里所说的汝、我,都不是单个的'人,应扩大为你们、我们,所代表的是一个群体或一个阶层,提出的是谁养活谁的大问题。
后四句更以雷霆万钧之力喊出了他们的心声:“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诗人既认识到汝我关系的对立,便公开宣布“逝将去女”,决计采取反抗,不再养活汝!一个“逝”字表现了诗人决断的态度和坚定决心。尽管他们要寻找的安居乐业、不受剥削的人间乐土,只是一种幻想,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但却代表着他们美好的生活憧憬,也是他们在长期生活和斗争中所产生的社会理想,更标志着他们新的觉醒。正是这一美好的生活理想,启发和鼓舞着后世劳动人民为挣脱压迫和剥削不断斗争。
《诗经》读后感 篇12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食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试想,阳光明媚的春天早晨,鸟鸣声给新鲜的空气里撒上清脆而欢快的调子,真让人觉得风景可餐.这景,美的沁人心脾.谁不会渴望身处这样一个郁郁葱葱的田野,尽情享受那美的让人无法不神往的阳光、水、空气以及质朴的民风?再试想,一个年轻的少女手执一个又深又大的筐,唱着歌去采摘他们的辛勤和汗水,你不会去说她没有淑女姿态,而是觉得既和谐又宁静.她低头,柔软的长发不小心触到那嫩嫩的桑叶,把露水沾在黑丝上,好美.她们娴熟的动作会舞乱你的眼神,不到预料的时间,她便会满载而归了.也许她会忧郁,你好奇吗?请细听,她再唱“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于嗟如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每读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古人对阶级社会婚姻生活的经典概括!看到这样的无奈使我陷入了沉思.于是我的思想不自觉地在历史长河里流淌,采摘那一个个不同遭遇的生活片段:
看着无边的桑树,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场面.我看到《氓》里面的女主人公是多么辛勤的妇女,但她这样付出的结局却是其黄而陨,淇水汤汤,渐车帷裳.于是为这位可怜而又坚强的女人感动着.她在面对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却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她的心也许看透了阶级社会丑恶的面孔,也许她的心理面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
白娘子为了报答许仙,她付出了很多很多,本来那么完美的婚姻却让法海来了搅和.白娘子爱许仙如此的深,于是有了水漫金山的传说,于是有了白娘子被关在雷峰塔的传言.看着平静的西湖水,一切都已灰飞烟灭,留下的只是可歌可泣的反抗压迫的传说.这个传说在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妇女反对阶级压迫的精神,她们在向历史宣誓:女之耽兮,犹可脱也!
也许是为了爱,也许是憎恶封建礼教的毒害,《诗经》超越了时代的界限,它所描述的一个个爱情故事似乎都在后代不断地发生着.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看到的是刘兰芝婀娜的身影,她努力地做好她的本分工作,换回的结果却是那深潭的一道道圆晕.她的命是苦的.,但她以死的方式在向世人警告:她也有爱,也有恨,也有强烈的反抗精神.难道不是吗?她死后化为鸳鸯都在不日不夜地鸣叫着,那不是在控诉着对阶级社会的不满嘛,那不是一种强烈的反抗精神嘛!
历史中的妇女们似乎都在重复《氓》中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我心中的琴弦断了一根,但是不得不佩服中华民族妇女们不畏压迫、不畏朱颜瘦的精神.我时常在想,即使她们的爱情化作冰冷的白雪结晶破碎,也会对生活充满着热烈的爱与追求.
因此有了秋瑾的《提芝龛记》:
莫重男儿薄女儿,平台诗句赐峨眉.吾侪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亦英雄.
这是秋瑾反对封建余毒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妇女们反对阶级压迫的漫长历史过程.
《诗经》让我想起了很多不幸的女人,它的出现似乎暗示妇女的不幸在不断地延续着,但很幸运的是现代的女权运动在不断的发展着,我想这是《氓》的作者的心愿吧,这是妇女们的愿望吧,但我更相信这是坚强的妇女们用泪、用血、乃至生命换来的!
《诗经》读后感 篇13
【诗经里的一生】
“诗三百,一言蔽之,曰:思无邪。”
——题记
有一种情感依托于时间的酝酿,是晨露未晞的江堤漫游,是春光姣姣的曲水流觞,是月出皓兮的闲数河星......就像愈磨愈碎的香料才会辛香交融,时间发酵的不仅是文人墨客的雅情志趣,还有平头百姓的生活劳作,达官贵人的赞颂讴歌。风情逸志雅而颂,赋叙铺陈比起兴。在诗经里赏花赏月赏秋风,快意恩仇任平生。
鲜衣怒马的少年郎,云游四海志八方。随风而停,以地为席,不知何处是家。一日,蔓草妖野,少年随着北斗星的指引驰骋原野。夜色融融,零露漙兮,有一倩影,翩若惊鸿,有一美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便是缘,有些人只一眼便知逃不开也躲不掉。从此过客般的停留也变为了温柔乡的永驻。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善良勤劳的女子自是男子的好配偶,一旦情思燃起,便是星火燎原。幸未将深情错付,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娇滴滴的女子以果相送,事之所从,皆予君。而君子如玉,贴身之佩回赠之,意为交心。愿永以为好也。
小窗幽阁,从日出淡然到日落雄浑,凭栏远眺,玉阶久伫而温润。女子看似若有所思,眼神却平静到空洞,唯有握紧那手心的.眷恋,才有一丝相思哀怨在眼眸中流转。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思之如狂,哪顾得什么封建伦常。情之一字,总叫人乱了方寸,失了礼节。终究,抑制不住内心的悸动,夜幕降,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男子喜出望外,一袭白衣,两袖清风。无奈佳人调皮,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看着玉冠少年,尽染凡尘,为爱而羞,不知所措之举。佳人忍俊不禁,几日无处排解的相思苦闷亦尽得宣泄。回首初遇,一见君子误终生,不见子都,乃见狂且。戏谑中却见情深,这便是情中的你情我愿,爱中的宠溺包容。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日光透过满空攀紮的繁枝,影子被剪得细碎,伴着漫天芳华,忽明忽暗,摇摇晃晃,但它却承载着生命的灿烂与绽放。大红轿子红盖头,柔情似水的美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男儿的英雄抱负,或许只有在金戈铁马的战场上才能展现得淋漓尽致。击鼓其镗,我独南行,我心有忡。家藏于心,天下在怀。漫漫征途,渺无归期。一瞬触及内心深处的柔软,新婚燕尔,岂有不思。伴着更鸣,誓言在耳,无心睡眠。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指之手,与子偕老。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这是思妇的愁绪,你可知我也时刻在想你在念你。但即使我在无心劳作,为了撑起这个你给我的家,为了等到见你的那一天,我也会拼命活下去。可这苦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到头啊。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日升月落,斗转星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未知来生相见否,陌上逢却再少年。风雨如晦,将空气压制得胶着黏稠。一种深沉到化不开的情愫在蔓延,在宣泄。幻想过彼此无数次的重逢,只得一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沉醉于诗的悠扬,在经的奥义中领悟。读一本《诗经》,应带着生活的情趣去品鉴。因为经典的文学是生活的升华,而最真切的感受便是将诗意融入生活。诗经里的一生,是我幻想的一生,却也是最真实的一生。
《诗经》读后感 篇14
其实,最打动我的,还是那一首《蒹葭》而已。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的起头便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很像现今的朦胧诗派,朦朦胧胧,不知所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于是这首诗千百年来,每一个人对它都有不同的理解,“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蒹葭》亦是如此。“伊人”是谁?千百年来,人们给出了千百种答案。
从前读的时候,总是觉得这应该是一个男子对心上人的执着追求,读来充满了清清的甜,又有种清清的苦楚在里头,真的是千回百转,万种滋味。这次再读,我突然觉得有了种不一样的情调。这会不会是一个人对于理想的苦苦追寻呢?会不会是追梦者的苦苦的呓语呢?
每一个人都是追梦者,每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会做梦,想当医生想当科学家想当诺贝尔奖获得者,可是等到四处碰壁的时候,等到生活磨平了我们的棱角,我们的生活中便只剩下了柴米油盐酱醋茶,只剩下了银行账户升职加班,这时候的`我们,又怎么会像年少轻狂的那时候,为了一个梦想而苦苦追寻呢。“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样的热情,我们还有吗?
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一个追梦者的。“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还有一腔的热情,想要成名成才,想要名垂千古,我们还有信心,相信一切都不是问题。这正是未来之所在,人生最美好的上坡路呢。即使天天为了成绩斤斤计较,即使对着作业唉声叹气,我们还是有理想的。问问大家,你们将来想做什么,很少有人会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个字的。大家都还年轻强壮。大家还会追逐梦想。
但是现在是这样,将来,我们还会坚持吗?还会有即使“道阻且跻”也不会放弃追梦的人吗?我想到了现在大热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最终成功的弯弯,也是唯一一个坚持自己要走的路走下去的那个人。我不敢说只要坚持我们就可以成功,我只能说,只有坚持最初的那个梦想,我们才有可能成功。成功的定义是什么,做自己想做的并做出一定成绩,从而感到满足与快乐,我觉得就是成功了,我觉得这是最理想的事业状态。那么,坚持就是走向成功的不二道路。
“生活像一把无情刻刀,改变了我们模样。
未曾绽放就要枯萎吗,我有过梦想。”
让人听了很心酸的歌词,有多少人正在做自己想做的,有多少人为了生活而放弃努力,放弃成为《蒹葭》的主角的可能,又有多少人,即使道阻且右,且长,且跻,还是不断地为了心中的伊人上下求索,坚持在那片青青的芦苇荡里。
我不愿意在很多年以后,会带着深深的共鸣唱起上面的歌词。也许唱着唱着,我就会流下泪来吧,人这一辈子,就走这一次,为什么当时不去奋斗一下呢。努力了最终失败,我还是会心满意足。那么现在是怎样,随波逐流碌碌无为到现在,最后还是不够快乐的结局吗。我真的不要这个样子。
我对自己说:
那么,就请坚持。
【《诗经》读后感】相关文章:
诗经读后感02-25
《诗经》读后感03-06
《诗经》读后感05-15
诗经·氓的教案优秀12-29
诗经读后感【荐】04-17
【精】诗经读后感04-21
【热】诗经读后感04-17
《诗经》读后感(精选15篇)04-11
诗经读后感(12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