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读后感>读傅雷家书有感

读傅雷家书有感

时间:2023-09-16 08:25:0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傅雷家书有感(优秀13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傅雷家书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傅雷家书有感(优秀13篇)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

  赤子孤独了,可以创造一个世界。——题记

  九月三日,他们就那样静静的走了,抛弃混乱黑暗的尘世,真正的去向往心灵的净土。

  “先写上毛主席第一二次讲话记录摘要,是照我笔记本上整理出来,因是党的会议,报上不公布的,所有文件都披露,只能由我像你传达……”今日读的《傅雷家书》心中更是痛惜不已,傅雷一生正直不阿,更是为了共产主义鞠躬尽瘁,最后却被安上“右派”的帽子,安上反党的罪名。

  在这样的背景下,傅雷却始终坚持与傅聪通书信。虽身居两地,但书信却将这对父子牵引起来,而父亲的严厉也在书信中渐渐消融。“昨夜同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来没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受,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拥抱你才能表达我的悔恨与遗憾呢!”傅雷对傅聪的教育可谓是极严厉的,可这家书哪个不是真切的为儿子着想呢。父爱子本就清澈的`感情,天地间的自然法则。古时有《诫子书》曰: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而今又有傅雷父子的一封封家书供你我览阅,而身后更是有父亲厚实的肩膀,也不经想流泪,多回头看看吧,别重蹈了傅雷父子的悲剧。

  傅雷必定是个称职的父亲,但就我看来,傅聪却称不上是个称职的儿子,他甚至有些目中无人,不能听取长者的忠言。但我又何尝凭借这几封小小的书信论人呢?如家书中言:故凡以过去的行为论证批评的最好先打问号,采取保留的态度,不急于下断语,更何况当年的傅聪不更为像及了你我的写照嘛。

  最后请让我以罗曼.罗兰言语总结:你们这些生在今日的人,你们这些青年,现在要轮到你们了!踏实在我们的身体上面向前吧。但愿你们比我们更伟大,更幸福。

  我自己也和我过去的灵魂告别,我把它当做空壳似的扔掉。生命是连续不断的死亡与复活,咱们一起死了预备再生吧。

  愿赤子永不孤独。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2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在生活细节方面,傅雷先生对于傅聪的要求是极严格的。他在1954年8月16的信中写到对于傅聪习惯的'改进建议,例如“手插在上衣兜里比插在裤兜里更无礼貌”,“双手不拿刀叉时要平放在桌面上等。从表面上看他是一位严格、只知道批评儿子的父亲。但他心中充满了对儿子的爱。只是他将严厉转化为爱,将批评化作关心,将惩罚化作呵护。在与儿子往来的家书中,很多方面都对儿子提出了好的建议,想尽全力为儿子分担,帮儿子出谋划策,解决问题,从而引领儿子成为一位人格卓越的人。

  在情感及生活中的小事方面,傅雷也会关心自己的儿子。在傅聪年轻时,傅雷叫傅聪要经得起诱惑,以事业为重。在交友方面傅雷总强调待朋友一定要真诚,艺术家总有很强的情感,但仍要用理智控制自己。傅雷总是给傅聪寄自己看好的书,以此熏陶他的思想。傅雷的教子之道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3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对人生的认真和子女的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严格的人,由此方面甚至有些苛刻自己的味道。

  傅雷给自己儿子立下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它国国籍爱子的精神令人感动,从书中我也体会到了我的父母对我含辛茹苦的精神养育,他们辛辛苦苦的工作为我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书中我们不光看到了一个严格的父亲同时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长。傅雷说过:“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而且他谦虚诚恳地说:“我与儿子的相处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教会我们如何和孩子相处,以怎样的一种姿势交往”。

  回想起生活中与父亲的.点点滴滴,我用心去感受。那坚实的爱是风雨所不能剥蚀的,是它物所不能替代的,唯有母爱才能与之媲美,我总是不懂道理,不顾父母的苦口婆心,一意孤行,让父母操碎了心,今后我要像傅雷的儿子一样孝顺父母,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4

  楼适夷评价它为“这是-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纸家书百镒轻,傅雷先生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其爱子傅聪的生活和艺术追求进行悉心指导,对于他对其爱子的教育,我要真心地赞叹一声,太伟大了。施蛰存先生曾说过“他的家教如此之严格,望子成龙的心情如此之热烈。他要把他的儿子塑造成符合他的理想的人物。这种家庭教育是非常危险的,没有几个人能成功,然而傅雷成功了。”于我而言,我对书中的先生认为如何做人的问题和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感触较深。

  傅雷先生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因此在书中第一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我十分赞成先生的这个观点。正是如此,不论做任何事情,做人就是首要的,最重要的头等大事。

  如果一个人他连最基本的礼义廉耻,尊重,道德都没有的话,那么我想这样的人还不具备能成功的能力。先生提出的:待人要谦虚,做人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民族和国家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等观点,这对于我们的成长是非常好的教育。我们现在的缺少的或者说是正在流失的宝贵品质,正是先生口中这些,不可或缺的美好品质。现在的素质化教育也正是提倡这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单单只在看中成绩这一-小方面了。

  先生还在一段家信中说道“人--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正是如此,人生便如一首绝句,平平仄仄平平仄。我们的这一辈子殊不知会遇到多少的起起落落,殊不知会遇到多少的挫折,困境,迷茫而无所适从的时候,但正是生活如死水一般时,我们仍不气馁,不放弃自我救赎,相信否极泰来,相信只要再坚持一点点就能上岸,就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不被现实击垮,那么这样一个人才是强大的。苦难是人生的必由之路,我们唯一需要记取的,是能否配得上所受的这些苦难。在哪里存在,就在哪里绽放。不要因为难过,就忘了散发芳香。辛夷坞曾说过“日出之美便在于它脱胎于最深的黑暗。”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尝试在泥泞中抬脚,总好过深陷此中不愿自拔。我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带伤的人,真正能治愈自己的,只有自己。

  《傅雷家书》不仅仅是傅雷夫妇与爱子间的真诚情感流露的载体,它更是-部富有艺术性的作品。傅雷虽已去,但家书仍在,思想仍在,它带给我们的爱与精神和力量是永在的。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5

  在这个寒假期间,我读了许多名著,但都是马马虎虎,唯有《傅雷家书》让我印象深刻。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爱和教诲。当我阅读这本家书,体会到的却是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爱,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这也许是我对她仰慕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书,就像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读完《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如何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了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国籍。教子爱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总之,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关系的书,让孩子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6

  要谈教育,施蛰存曾评价过傅雷的教育是成功的,楼适夷也说《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但我并不这么认为。这紧固式的教育,又或者说是中国教育,对孩子来说,真的是好教育吗?

  据我了解,傅雷的教育方式是偏激的,能感受到他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他铸好傅聪未来的模型,让傅聪内心自由的水永远流不出这深不见底的模型。大人总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这都是为了孩子好。一次次要求孩子后,以“这都是为了孩子好”的借口一次又一次的安抚自己的心,一次又一次的成就了囚笼。只要时代在发展,囚笼就一直存在。

  在许多家庭中,父母会给孩子定下许多规矩,要求孩子执行,自己却很难做到。而傅雷却会反省自己的错误,成为孩子的楷模,这点我不得不承认做的很好。再对比一下我爸,他总是要求我做事要有一个规划,但是我的规划都藏在小脑瓜里,并不想写出来,为了避免他喂我喝“鸡汤”,我便沉默了,谁想到,他又喂我喝做人要大度的'“鸡汤”。久而久之,类似的事情越来越多,让我不满的事情也不断地堆积,“你自己也没有做到”之类的话,到了嘴边,又选择沉默了。所以我喝了很多“不能天天摆个臭脸”“我没有欠你钱”类似的鸡汤。

  好像沉默的并不是我一个人。在《傅雷家书》后段,傅聪回信的次数越来越少。电影《狗十三》中的主人公,不再反驳父母。电视剧《小欢喜》中患上抑郁症的“学霸”等等。家长与孩子的话题只局限于学习上,这又正好是孩子的雷点。每次与孩子讲话都会不欢而散。家长还是没有意识到问题究竟在哪里。这无疑在囚笼上加固更多的链条。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沉默,但人才也是越来越多,所以中国式的教育是好教育吗?

  我国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在谈到教育时说:“教育不仅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地生活态度,使其以积极地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所以“为了孩子好”“如果不好好读书,将来你什么也做不成”等等类的话,才是教育最根本的问题。使“为了孩子好”和“为了孩子好”达到平衡,双方达成协议,这囚笼便不解自破。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7

  古人云“未得还乡泪欲珠,一书封了又踌躇。”傅聪身为一名钢琴家,不断往返于世界各地,这一封封薄薄的家书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他如何做人做事,如何为人处事。一封封家书有的不仅仅是用亲情和社会阅历汇成的字迹,更是无法丈量的爱。

  每一位父亲都是爱他的孩子的,然而,傅雷的爱并不是含情脉脉,他,始终将国家放在一地位,对孩子深沉的爱放在第二位。他对孩子的严加管教,更是傅聪如此优秀的主导因素。

  爱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正如文中这样,儿子遇到了极大的挫败,父亲的一封家书,是极大的精神动力。这些谆谆教诲,在必要时,是不会觉得烦的,它是最有效的强心针。因为它很质朴,令我们不断越过困难险阻;因为它是亲人的期冀,令我们扬起前进的风帆。

  在家书中,傅雷曾给傅聪指出他的语法和字词的错误。一次可能是偶然,但五次六次甚至更多次,便是有意而为之。我认为,傅雷这样目的是让傅聪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每个人都有神圣的使命去传承他,维护他,不能有任何差错。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发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正是如此,傅聪才开始更加热爱热爱音乐,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甚至熬夜练习,以求不辜负家人的希望。但同时,傅雷又告诉儿子“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远着眼,马拉松才会跑得好。”只有亲人才会不厌弃烦的告诉你要注意什么,减少那些弯路,直通人生的彼岸。

  《傅雷家书》中的每一篇,都经过历史文化的积淀。这是一本“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术修养读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我们可以像傅雷一样从中体会做人、学习的道理。优秀的父亲,出色的儿子,不平凡的家书。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8

  众人皆知傅雷是一位伟大的翻译家,实际上傅雷还是一位十分严厉的父亲。他对他儿子教育从不止于青少年时期,当傅聪长大成人后,傅雷人通过书信的形式教导儿子。

  傅雷一直坚持着一个理念,那就“是不打不成才”所以傅雷对儿子的教育是十分严厉的。有一次傅聪练琴时稍有懈怠,傅雷发现后拿出藤条,对着儿子一顿毒打,最后还把傅聪绑在门口的树枝上自我反省。

  除了“严酷”傅雷教育儿子还非常的“专制”傅敏初中毕业后,想要学习音乐,准备报考音乐学院,却被傅雷的“无用”一词拒绝。任凭傅敏闹威胁,傅雷仍然不为所动。

  当然,傅雷的教育也不完全是苛刻。壮年之后的'傅雷性格变得温和,对孩子的教育上也变得开放,并开始与孩子做朋友,父爱便由此体现开来。在给儿子的另一封信中,傅雷说道:“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

  的确,傅雷用他的真心换得了一个回报一个真心的朋友。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9

  最近阅读了《傅雷家书》,这份两代人之间双向交流的文明字交流实录,严肃不失亲切,深刻不离日常,以小见大,使我乐在其中。

  1955年1月26日的这封信是傅雷在儿子欣喜成功时写下的,辞藻间满怀欣喜与激情洋溢的勉励。

  第二段中“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流的……孩子,你太幸福了,天待你太厚了。”一连串激情昂扬的排比句式中传达出傅雷对儿子毫不吝啬的夸奖,流露出满满的自豪感。但这封信远不止这些,其中还包含着深深的哲理。

  “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读到这里时,我不免感到疑惑。这是傅聪获奖时写给他的,可是为什么还要提“坚强”呢?带着疑虑读完整封家书后,我又细细思索,终于想了个明白。“坚强”一词在词典里的含义是: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文章却赋予它更多的意义。当迎来成功时,更要能够正确面对掌声、赞美,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要坚强,用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宠辱不惊,得失泰然。“坚强”的最高境界是能够无惧孤独,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要有一颗赤子之心,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恍然大悟间,过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浮现在眼前——每次考试失利时,父母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的鼓励;当我取得好成绩时,父母也总是说教比夸奖多。这何尝不是傅雷笔下的“坚强”?原来,天下父母都是一样的,一样的关心我们,一样的教育方式,一样的时时事事为我们着想的心。

  从《傅雷家书》中,我感受到了严慈的父爱,悟到了人生的哲理,看到了中国式的优秀教育,更从中看到了父母的影子。

  写罢,重又翻开《傅雷家书》,沉醉在那字里行间满满的父爱中……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0

  读傅雷家书有感。相信大家都认识傅雷这个名字。他一生译著无数。而其最为经典的便是傅雷家书。

  这是一部几十年来被无数加印的畅销书。在我看来。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普通的家书。更是一本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更是一部艺术修养读物。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这句话既是傅雷的墓志铭也是他一生的缩影。通过这本书。使我更加深切地了解到了他独特的人格。傅雷对于傅聪即是父亲也是老师。朋友知己。他在信中,除了与儿子聊到家庭琐事。还与他谈人生。艺术。不断的向她灌输着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与情操。先为人次为艺术家…终为钢琴家。就是傅雷先生一生教育理念基础。在信中。他提到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

  培养自己的孩子,正值岗正等优秀品质。傅雷可以放下自己的尊严。与自己大儿子阔谈心扉,对儿子忏悔自己曾经的过错。吐露心声消除,隔膜。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过多的`音乐会能麻痹人的感觉。使表演缺少生气,与新鲜感。从而损害自己的艺术。常此以往。大有成为钢琴匠。甚至奏琴的机器人的危险。这不仅是艺术上的提醒,更是我们人生的提醒。她告诉我。学习并不是提高修养的唯一途径。即使读书也不能偏向一门学科。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能把自己压的太紧。要懂得适当的放松。在与人交往时。他教会我要以礼往来,在爱国方面。他告诉了我时刻要心系的祖国。

  要怀有一颗爱国的心。傅雷先生真想书中的活父亲。不断的教导我。在他的影响下,我开始反省,约束自己。以严格对待人生。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不错。这本书是我拉近了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让我感受到浓浓的父爱。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1

  最近在备课的时候翻到《傅雷家书两则》,距离我第一次读这本书,已经很久了。

  可能是年纪大了,比较能够感受家长的角色了,每每读到父亲挂念亲儿却得不到回应的段落,心里只觉得难受。然而年少时,又有多少人,能够在忙碌工作或学业的同时兼顾父母的爱?在这一点上,我非常希望和学生交流彼此的感受。

  课文只摘录了来往家书中的两则,第一则写傅雷在儿子傅聪遭遇生活挫折时,对他的谆谆鼓励;第二则写傅雷在得知傅聪演出成功之后,对他表达的兴奋与赞美。文中父亲与儿子同喜同悲,傅雷以过来人的身份,理解傅聪的心情,鼓励他面对,支持他发展,更肯定他的成就。在我们看来,这就是一副父慈子孝的理想家庭的模样。

  但是,作为一个年轻人,一个拥有远大理想抱负、已经展翅高飞的年轻人,在与父母的来往当中,真的就如此“循规蹈矩”吗?

  我很好奇。

  在更多的'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傅雷总是在信中提及,希望傅聪可以多写家书,说说自己近况。而傅聪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不一定都与父亲商量。每当傅雷从报上、朋友处打听到儿子的消息,他总是深感自责,不断地问自己:是不是自己老了,意见不中用了,所以孩子才不愿意听?

  可见,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天下之大,却是那样类似。

  孩子长大了,父母的牵挂不会断,无论多远都想遥遥牵着风筝的那一头,哪怕只有一点点,哪怕只传回一点点消息,父母为之喜,为之悲。

  而作为孩子呢,渴望自立、独当一面,加之生活忙碌,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把父母越推越远。殊不知,父母的心却因为这种渐行渐远无力着,落寞着,放不下,握不住,处处不知如何是好。

  说了这么多话的我,大概是希望孩子们未来和父母相处的时候,对于父母的唠叨和说教,多一些耐心,甚或是忍耐,不要把他们生生地拒之门外。要知道,天下父母能像傅雷那样把话说清楚的并不多,更多的时候,他们满载着爱却不知如何表达。他们说的话也许不如人意,却很真,很真。

  龙应台在《目送》里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不过是不断看着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它还告诉你,不必追。

  只消数一数,你就会知道相处的时间那么那么少。

  我的准则是,凡事不留遗憾。而父母,则是我一生最不愿意对其有遗憾的人。

  ——

  另附阅读时做的摘抄二则: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你波兰第四信和许多照片,邮程只有九日,比以前更快了一天。”

  “耳朵里听的是你弹的音乐,可是心里已经没有把握孩子对我们的感情怎样——否则怎么会没有信呢?——真的,孩子,你万万想不到我跟你妈妈这一个月来的精神上的波动,除非你将来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2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与家人失散分离之际,发出了“家书抵万金”的感慨,在我看来,父母对孩子的那种深情更是比什么都要珍贵!《傅雷家书》就是一本包含父母对孩子厚重情感的书。

  傅雷是一个十分精益求精的人,他对儿子的教育非常严格,从傅聪的行为举止、礼貌规范到学习方法、计划等都有要求和教导,还告诉儿子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

  起先,我读到这些,心里不免有些厌烦:怎么这个都要管?这个还用说吗?怎么这么啰嗦……后来,我才惊觉,傅雷在家书里写的这些琐碎的小事,不就是平时父母教导我的吗?哦,因为我平时对我父母就是一副不耐烦的'样子,所以才会读《傅雷家书》感到厌烦的。从前,我以为就我的父母管得宽,哪想到名人的父母也是如此。“可怜天下父母心”,虽然我的父母没有傅雷那样伟大,但他们对我的那颗心一点也没有少。我不应该埋怨父母,为什么没有把我培养成一个像傅聪那样优秀的人,而是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平时,我没有端正我的态度,我没有认真听他们的教导,我不赞同他们的意见,甚至觉得他们就是不够爱我!这样的我,怎么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呢?

  在很多时候,傅雷和傅聪就像一对认识了很多年的挚友,他们一起谈天说地,比如关于艺术方面;傅聪可以大胆告诉父亲自己感情的事,傅聪也会给他许多建议和劝导……这样的相处模式让我十分羡慕,也不禁思考为什么我和我的父母做不到这样呢?印象中,我的父亲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特别是小时候,那种如冬天里的寒冰一般的感觉令我害怕,所以,那时候我就没有跟父亲有多亲密。可是现在,不知是父亲年纪越来越大了,他饱经风霜的脸上多了些慈祥,他会跟我多说说话,会对我多笑笑,有时也会夸赞我。但在学习紧张的我看来,他只是换种方式督促我,他对我的好,反而让我倍感压力。但这就是我跟父亲做不了朋友的理由吗?我好像也没有多关心他,也没有多理解他,我从没尝试过跟他吐露心声……我没有迈出这第一步,怎么就好像知道了结局呢?为什么我自己把所有的可能斩断了,还要指责父亲不好相处呢?我应该反思,我应该行动!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这是傅雷对儿子的深切期盼。我刚看到的时候,心里自嘲道:我孤独了,最多只能欣赏一下赤子创造的世界。所以,我与赤子的差距到底在哪呢?他们说,赤子指刚出生的婴儿,后比喻热爱祖国的人。赤子之心呢?以下是傅雷的见解“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还指爱!”而赤子孤独了,指心里平静下来了,可以清楚认识自己了,就可以取得伟大成就了。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充满了形形色色的诱惑。若要剔除杂念,保持自我,不轻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实在不是一件易事。但我想,我们可以尽全力去努力,去坚持,去奋斗……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3

  20xx年5月,我有幸读到一本好书,真的是一本好书:《傅雷家书》。它不是一本普通的家书,家信。它是一位慈父,一位慈母对儿女的谆谆教导,它通过一封封家书,象是一次次珍贵的谈心,在艺术上,在生活上,在思想上,在情感上为傅雷指引了方向。

  《傅雷家书》所记述的,是傅雷和傅聪这一对父子,1954年到1966年这12年间的书信。1954年,傅聪出国进行深造,甚至被迫流离至伦敦。父亲一方面表达了对国外游子的无尽思念,一方面与傅聪倾心长谈,与他探讨艺术上,生活上,情感上,思想上的任何问题,教导儿子提高个人文化修养,成为一位“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父亲傅雷是一个睿智,博学,正直的学者,年轻时甚至有些暴燥,极富个性。母亲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端庄贤淑,又温厚善良的东方女性。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傅聪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在书中,我不光看到了一个严格的`戒子而又亲切关爱的父亲,同时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长。傅雷将自己的译著和傅聪沟通交流,他把祖国的发展的关切之情,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同样流露出来,傅雷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心力,在对社会祖国和人类世界尽自己的责任。儿子傅聪,在异国漂流生涯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但父亲使他在海外孤儿似的处境里,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边,实时给他指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有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当成长的道路。通过这些书信,不仅儿子与父母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后来的事实证明不管国内家庭所受到的残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不受祖国敌对者多方的威胁利诱,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儿子的熏陶,这与父亲在数万里外,给儿子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

  这位严肃的父亲,他对自己,对人,对工作,对生活各方面都要求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他的生活有规律,人生就是优美的弧线。对待儿子,他谦虚诚恳地说:“得失成败尽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他鼓励傅聪艺术要有更诚挚的心。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诫傅聪“人总得常常强迫自己,不强迫就解决不了问题,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紧时间”,“做事要科学化,要彻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难为情,被人家随便多留,才能不打乱事先鼎好的日程”,“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我觉得这些也是我生活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对父子的家书,使我看到了,那一代人对文化的传承,对艺术的追求,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探索与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虽然大半个世纪过去了,那一代人对生活,对工作,对人生的态度依然可以影响我们这一代人,尤其是在当下这个中国快速发展的阶段,许多人表现出的浮躁,追求利益,缺失信仰。生命要有一种态度才有意义。“得失成败尽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我信仰这句话,我也始终这么认为。这也是一种生命的态度。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这种态度,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它鼓舞人心,使你身处逆境也能迎着阳光微笑。

  一本好书,会叫你忍不住想要读它,这本书,我想我会反复读它。

《读傅雷家书有感(优秀1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读傅雷家书有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4-20

《傅雷家书》教学设计06-03

《傅雷家书》教学设计11-05

读傅雷家书有感06-16

【精选】读傅雷家书有感07-04

读傅雷家书有感经典08-09

读《傅雷家书》有感06-14

读《傅雷家书》有感【优选】08-30

(优选)读《傅雷家书》有感09-06

(通用)读傅雷家书有感08-20

文章代写服务

网站编辑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读傅雷家书有感(优秀13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傅雷家书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傅雷家书有感(优秀13篇)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

  赤子孤独了,可以创造一个世界。——题记

  九月三日,他们就那样静静的走了,抛弃混乱黑暗的尘世,真正的去向往心灵的净土。

  “先写上毛主席第一二次讲话记录摘要,是照我笔记本上整理出来,因是党的会议,报上不公布的,所有文件都披露,只能由我像你传达……”今日读的《傅雷家书》心中更是痛惜不已,傅雷一生正直不阿,更是为了共产主义鞠躬尽瘁,最后却被安上“右派”的帽子,安上反党的罪名。

  在这样的背景下,傅雷却始终坚持与傅聪通书信。虽身居两地,但书信却将这对父子牵引起来,而父亲的严厉也在书信中渐渐消融。“昨夜同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来没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受,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拥抱你才能表达我的悔恨与遗憾呢!”傅雷对傅聪的教育可谓是极严厉的,可这家书哪个不是真切的为儿子着想呢。父爱子本就清澈的`感情,天地间的自然法则。古时有《诫子书》曰: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而今又有傅雷父子的一封封家书供你我览阅,而身后更是有父亲厚实的肩膀,也不经想流泪,多回头看看吧,别重蹈了傅雷父子的悲剧。

  傅雷必定是个称职的父亲,但就我看来,傅聪却称不上是个称职的儿子,他甚至有些目中无人,不能听取长者的忠言。但我又何尝凭借这几封小小的书信论人呢?如家书中言:故凡以过去的行为论证批评的最好先打问号,采取保留的态度,不急于下断语,更何况当年的傅聪不更为像及了你我的写照嘛。

  最后请让我以罗曼.罗兰言语总结:你们这些生在今日的人,你们这些青年,现在要轮到你们了!踏实在我们的身体上面向前吧。但愿你们比我们更伟大,更幸福。

  我自己也和我过去的灵魂告别,我把它当做空壳似的扔掉。生命是连续不断的死亡与复活,咱们一起死了预备再生吧。

  愿赤子永不孤独。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2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在生活细节方面,傅雷先生对于傅聪的要求是极严格的。他在1954年8月16的信中写到对于傅聪习惯的'改进建议,例如“手插在上衣兜里比插在裤兜里更无礼貌”,“双手不拿刀叉时要平放在桌面上等。从表面上看他是一位严格、只知道批评儿子的父亲。但他心中充满了对儿子的爱。只是他将严厉转化为爱,将批评化作关心,将惩罚化作呵护。在与儿子往来的家书中,很多方面都对儿子提出了好的建议,想尽全力为儿子分担,帮儿子出谋划策,解决问题,从而引领儿子成为一位人格卓越的人。

  在情感及生活中的小事方面,傅雷也会关心自己的儿子。在傅聪年轻时,傅雷叫傅聪要经得起诱惑,以事业为重。在交友方面傅雷总强调待朋友一定要真诚,艺术家总有很强的情感,但仍要用理智控制自己。傅雷总是给傅聪寄自己看好的书,以此熏陶他的思想。傅雷的教子之道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3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对人生的认真和子女的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严格的人,由此方面甚至有些苛刻自己的味道。

  傅雷给自己儿子立下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它国国籍爱子的精神令人感动,从书中我也体会到了我的父母对我含辛茹苦的精神养育,他们辛辛苦苦的工作为我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书中我们不光看到了一个严格的父亲同时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长。傅雷说过:“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而且他谦虚诚恳地说:“我与儿子的相处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教会我们如何和孩子相处,以怎样的一种姿势交往”。

  回想起生活中与父亲的.点点滴滴,我用心去感受。那坚实的爱是风雨所不能剥蚀的,是它物所不能替代的,唯有母爱才能与之媲美,我总是不懂道理,不顾父母的苦口婆心,一意孤行,让父母操碎了心,今后我要像傅雷的儿子一样孝顺父母,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4

  楼适夷评价它为“这是-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纸家书百镒轻,傅雷先生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其爱子傅聪的生活和艺术追求进行悉心指导,对于他对其爱子的教育,我要真心地赞叹一声,太伟大了。施蛰存先生曾说过“他的家教如此之严格,望子成龙的心情如此之热烈。他要把他的儿子塑造成符合他的理想的人物。这种家庭教育是非常危险的,没有几个人能成功,然而傅雷成功了。”于我而言,我对书中的先生认为如何做人的问题和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感触较深。

  傅雷先生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因此在书中第一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我十分赞成先生的这个观点。正是如此,不论做任何事情,做人就是首要的,最重要的头等大事。

  如果一个人他连最基本的礼义廉耻,尊重,道德都没有的话,那么我想这样的人还不具备能成功的能力。先生提出的:待人要谦虚,做人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民族和国家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等观点,这对于我们的成长是非常好的教育。我们现在的缺少的或者说是正在流失的宝贵品质,正是先生口中这些,不可或缺的美好品质。现在的素质化教育也正是提倡这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单单只在看中成绩这一-小方面了。

  先生还在一段家信中说道“人--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正是如此,人生便如一首绝句,平平仄仄平平仄。我们的这一辈子殊不知会遇到多少的起起落落,殊不知会遇到多少的挫折,困境,迷茫而无所适从的时候,但正是生活如死水一般时,我们仍不气馁,不放弃自我救赎,相信否极泰来,相信只要再坚持一点点就能上岸,就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不被现实击垮,那么这样一个人才是强大的。苦难是人生的必由之路,我们唯一需要记取的,是能否配得上所受的这些苦难。在哪里存在,就在哪里绽放。不要因为难过,就忘了散发芳香。辛夷坞曾说过“日出之美便在于它脱胎于最深的黑暗。”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尝试在泥泞中抬脚,总好过深陷此中不愿自拔。我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带伤的人,真正能治愈自己的,只有自己。

  《傅雷家书》不仅仅是傅雷夫妇与爱子间的真诚情感流露的载体,它更是-部富有艺术性的作品。傅雷虽已去,但家书仍在,思想仍在,它带给我们的爱与精神和力量是永在的。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5

  在这个寒假期间,我读了许多名著,但都是马马虎虎,唯有《傅雷家书》让我印象深刻。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爱和教诲。当我阅读这本家书,体会到的却是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爱,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这也许是我对她仰慕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书,就像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读完《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如何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了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国籍。教子爱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总之,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关系的书,让孩子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6

  要谈教育,施蛰存曾评价过傅雷的教育是成功的,楼适夷也说《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但我并不这么认为。这紧固式的教育,又或者说是中国教育,对孩子来说,真的是好教育吗?

  据我了解,傅雷的教育方式是偏激的,能感受到他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他铸好傅聪未来的模型,让傅聪内心自由的水永远流不出这深不见底的模型。大人总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这都是为了孩子好。一次次要求孩子后,以“这都是为了孩子好”的借口一次又一次的安抚自己的心,一次又一次的成就了囚笼。只要时代在发展,囚笼就一直存在。

  在许多家庭中,父母会给孩子定下许多规矩,要求孩子执行,自己却很难做到。而傅雷却会反省自己的错误,成为孩子的楷模,这点我不得不承认做的很好。再对比一下我爸,他总是要求我做事要有一个规划,但是我的规划都藏在小脑瓜里,并不想写出来,为了避免他喂我喝“鸡汤”,我便沉默了,谁想到,他又喂我喝做人要大度的'“鸡汤”。久而久之,类似的事情越来越多,让我不满的事情也不断地堆积,“你自己也没有做到”之类的话,到了嘴边,又选择沉默了。所以我喝了很多“不能天天摆个臭脸”“我没有欠你钱”类似的鸡汤。

  好像沉默的并不是我一个人。在《傅雷家书》后段,傅聪回信的次数越来越少。电影《狗十三》中的主人公,不再反驳父母。电视剧《小欢喜》中患上抑郁症的“学霸”等等。家长与孩子的话题只局限于学习上,这又正好是孩子的雷点。每次与孩子讲话都会不欢而散。家长还是没有意识到问题究竟在哪里。这无疑在囚笼上加固更多的链条。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沉默,但人才也是越来越多,所以中国式的教育是好教育吗?

  我国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在谈到教育时说:“教育不仅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地生活态度,使其以积极地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所以“为了孩子好”“如果不好好读书,将来你什么也做不成”等等类的话,才是教育最根本的问题。使“为了孩子好”和“为了孩子好”达到平衡,双方达成协议,这囚笼便不解自破。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7

  古人云“未得还乡泪欲珠,一书封了又踌躇。”傅聪身为一名钢琴家,不断往返于世界各地,这一封封薄薄的家书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他如何做人做事,如何为人处事。一封封家书有的不仅仅是用亲情和社会阅历汇成的字迹,更是无法丈量的爱。

  每一位父亲都是爱他的孩子的,然而,傅雷的爱并不是含情脉脉,他,始终将国家放在一地位,对孩子深沉的爱放在第二位。他对孩子的严加管教,更是傅聪如此优秀的主导因素。

  爱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正如文中这样,儿子遇到了极大的挫败,父亲的一封家书,是极大的精神动力。这些谆谆教诲,在必要时,是不会觉得烦的,它是最有效的强心针。因为它很质朴,令我们不断越过困难险阻;因为它是亲人的期冀,令我们扬起前进的风帆。

  在家书中,傅雷曾给傅聪指出他的语法和字词的错误。一次可能是偶然,但五次六次甚至更多次,便是有意而为之。我认为,傅雷这样目的是让傅聪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每个人都有神圣的使命去传承他,维护他,不能有任何差错。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发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正是如此,傅聪才开始更加热爱热爱音乐,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甚至熬夜练习,以求不辜负家人的希望。但同时,傅雷又告诉儿子“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远着眼,马拉松才会跑得好。”只有亲人才会不厌弃烦的告诉你要注意什么,减少那些弯路,直通人生的彼岸。

  《傅雷家书》中的每一篇,都经过历史文化的积淀。这是一本“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术修养读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我们可以像傅雷一样从中体会做人、学习的道理。优秀的父亲,出色的儿子,不平凡的家书。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8

  众人皆知傅雷是一位伟大的翻译家,实际上傅雷还是一位十分严厉的父亲。他对他儿子教育从不止于青少年时期,当傅聪长大成人后,傅雷人通过书信的形式教导儿子。

  傅雷一直坚持着一个理念,那就“是不打不成才”所以傅雷对儿子的教育是十分严厉的。有一次傅聪练琴时稍有懈怠,傅雷发现后拿出藤条,对着儿子一顿毒打,最后还把傅聪绑在门口的树枝上自我反省。

  除了“严酷”傅雷教育儿子还非常的“专制”傅敏初中毕业后,想要学习音乐,准备报考音乐学院,却被傅雷的“无用”一词拒绝。任凭傅敏闹威胁,傅雷仍然不为所动。

  当然,傅雷的教育也不完全是苛刻。壮年之后的'傅雷性格变得温和,对孩子的教育上也变得开放,并开始与孩子做朋友,父爱便由此体现开来。在给儿子的另一封信中,傅雷说道:“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

  的确,傅雷用他的真心换得了一个回报一个真心的朋友。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9

  最近阅读了《傅雷家书》,这份两代人之间双向交流的文明字交流实录,严肃不失亲切,深刻不离日常,以小见大,使我乐在其中。

  1955年1月26日的这封信是傅雷在儿子欣喜成功时写下的,辞藻间满怀欣喜与激情洋溢的勉励。

  第二段中“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流的……孩子,你太幸福了,天待你太厚了。”一连串激情昂扬的排比句式中传达出傅雷对儿子毫不吝啬的夸奖,流露出满满的自豪感。但这封信远不止这些,其中还包含着深深的哲理。

  “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读到这里时,我不免感到疑惑。这是傅聪获奖时写给他的,可是为什么还要提“坚强”呢?带着疑虑读完整封家书后,我又细细思索,终于想了个明白。“坚强”一词在词典里的含义是: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文章却赋予它更多的意义。当迎来成功时,更要能够正确面对掌声、赞美,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要坚强,用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宠辱不惊,得失泰然。“坚强”的最高境界是能够无惧孤独,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要有一颗赤子之心,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恍然大悟间,过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浮现在眼前——每次考试失利时,父母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的鼓励;当我取得好成绩时,父母也总是说教比夸奖多。这何尝不是傅雷笔下的“坚强”?原来,天下父母都是一样的,一样的关心我们,一样的教育方式,一样的时时事事为我们着想的心。

  从《傅雷家书》中,我感受到了严慈的父爱,悟到了人生的哲理,看到了中国式的优秀教育,更从中看到了父母的影子。

  写罢,重又翻开《傅雷家书》,沉醉在那字里行间满满的父爱中……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0

  读傅雷家书有感。相信大家都认识傅雷这个名字。他一生译著无数。而其最为经典的便是傅雷家书。

  这是一部几十年来被无数加印的畅销书。在我看来。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普通的家书。更是一本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更是一部艺术修养读物。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这句话既是傅雷的墓志铭也是他一生的缩影。通过这本书。使我更加深切地了解到了他独特的人格。傅雷对于傅聪即是父亲也是老师。朋友知己。他在信中,除了与儿子聊到家庭琐事。还与他谈人生。艺术。不断的向她灌输着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与情操。先为人次为艺术家…终为钢琴家。就是傅雷先生一生教育理念基础。在信中。他提到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

  培养自己的孩子,正值岗正等优秀品质。傅雷可以放下自己的尊严。与自己大儿子阔谈心扉,对儿子忏悔自己曾经的过错。吐露心声消除,隔膜。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过多的`音乐会能麻痹人的感觉。使表演缺少生气,与新鲜感。从而损害自己的艺术。常此以往。大有成为钢琴匠。甚至奏琴的机器人的危险。这不仅是艺术上的提醒,更是我们人生的提醒。她告诉我。学习并不是提高修养的唯一途径。即使读书也不能偏向一门学科。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能把自己压的太紧。要懂得适当的放松。在与人交往时。他教会我要以礼往来,在爱国方面。他告诉了我时刻要心系的祖国。

  要怀有一颗爱国的心。傅雷先生真想书中的活父亲。不断的教导我。在他的影响下,我开始反省,约束自己。以严格对待人生。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不错。这本书是我拉近了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让我感受到浓浓的父爱。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1

  最近在备课的时候翻到《傅雷家书两则》,距离我第一次读这本书,已经很久了。

  可能是年纪大了,比较能够感受家长的角色了,每每读到父亲挂念亲儿却得不到回应的段落,心里只觉得难受。然而年少时,又有多少人,能够在忙碌工作或学业的同时兼顾父母的爱?在这一点上,我非常希望和学生交流彼此的感受。

  课文只摘录了来往家书中的两则,第一则写傅雷在儿子傅聪遭遇生活挫折时,对他的谆谆鼓励;第二则写傅雷在得知傅聪演出成功之后,对他表达的兴奋与赞美。文中父亲与儿子同喜同悲,傅雷以过来人的身份,理解傅聪的心情,鼓励他面对,支持他发展,更肯定他的成就。在我们看来,这就是一副父慈子孝的理想家庭的模样。

  但是,作为一个年轻人,一个拥有远大理想抱负、已经展翅高飞的年轻人,在与父母的来往当中,真的就如此“循规蹈矩”吗?

  我很好奇。

  在更多的'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傅雷总是在信中提及,希望傅聪可以多写家书,说说自己近况。而傅聪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不一定都与父亲商量。每当傅雷从报上、朋友处打听到儿子的消息,他总是深感自责,不断地问自己:是不是自己老了,意见不中用了,所以孩子才不愿意听?

  可见,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天下之大,却是那样类似。

  孩子长大了,父母的牵挂不会断,无论多远都想遥遥牵着风筝的那一头,哪怕只有一点点,哪怕只传回一点点消息,父母为之喜,为之悲。

  而作为孩子呢,渴望自立、独当一面,加之生活忙碌,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把父母越推越远。殊不知,父母的心却因为这种渐行渐远无力着,落寞着,放不下,握不住,处处不知如何是好。

  说了这么多话的我,大概是希望孩子们未来和父母相处的时候,对于父母的唠叨和说教,多一些耐心,甚或是忍耐,不要把他们生生地拒之门外。要知道,天下父母能像傅雷那样把话说清楚的并不多,更多的时候,他们满载着爱却不知如何表达。他们说的话也许不如人意,却很真,很真。

  龙应台在《目送》里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不过是不断看着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它还告诉你,不必追。

  只消数一数,你就会知道相处的时间那么那么少。

  我的准则是,凡事不留遗憾。而父母,则是我一生最不愿意对其有遗憾的人。

  ——

  另附阅读时做的摘抄二则: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你波兰第四信和许多照片,邮程只有九日,比以前更快了一天。”

  “耳朵里听的是你弹的音乐,可是心里已经没有把握孩子对我们的感情怎样——否则怎么会没有信呢?——真的,孩子,你万万想不到我跟你妈妈这一个月来的精神上的波动,除非你将来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2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与家人失散分离之际,发出了“家书抵万金”的感慨,在我看来,父母对孩子的那种深情更是比什么都要珍贵!《傅雷家书》就是一本包含父母对孩子厚重情感的书。

  傅雷是一个十分精益求精的人,他对儿子的教育非常严格,从傅聪的行为举止、礼貌规范到学习方法、计划等都有要求和教导,还告诉儿子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

  起先,我读到这些,心里不免有些厌烦:怎么这个都要管?这个还用说吗?怎么这么啰嗦……后来,我才惊觉,傅雷在家书里写的这些琐碎的小事,不就是平时父母教导我的吗?哦,因为我平时对我父母就是一副不耐烦的'样子,所以才会读《傅雷家书》感到厌烦的。从前,我以为就我的父母管得宽,哪想到名人的父母也是如此。“可怜天下父母心”,虽然我的父母没有傅雷那样伟大,但他们对我的那颗心一点也没有少。我不应该埋怨父母,为什么没有把我培养成一个像傅聪那样优秀的人,而是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平时,我没有端正我的态度,我没有认真听他们的教导,我不赞同他们的意见,甚至觉得他们就是不够爱我!这样的我,怎么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呢?

  在很多时候,傅雷和傅聪就像一对认识了很多年的挚友,他们一起谈天说地,比如关于艺术方面;傅聪可以大胆告诉父亲自己感情的事,傅聪也会给他许多建议和劝导……这样的相处模式让我十分羡慕,也不禁思考为什么我和我的父母做不到这样呢?印象中,我的父亲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特别是小时候,那种如冬天里的寒冰一般的感觉令我害怕,所以,那时候我就没有跟父亲有多亲密。可是现在,不知是父亲年纪越来越大了,他饱经风霜的脸上多了些慈祥,他会跟我多说说话,会对我多笑笑,有时也会夸赞我。但在学习紧张的我看来,他只是换种方式督促我,他对我的好,反而让我倍感压力。但这就是我跟父亲做不了朋友的理由吗?我好像也没有多关心他,也没有多理解他,我从没尝试过跟他吐露心声……我没有迈出这第一步,怎么就好像知道了结局呢?为什么我自己把所有的可能斩断了,还要指责父亲不好相处呢?我应该反思,我应该行动!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这是傅雷对儿子的深切期盼。我刚看到的时候,心里自嘲道:我孤独了,最多只能欣赏一下赤子创造的世界。所以,我与赤子的差距到底在哪呢?他们说,赤子指刚出生的婴儿,后比喻热爱祖国的人。赤子之心呢?以下是傅雷的见解“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还指爱!”而赤子孤独了,指心里平静下来了,可以清楚认识自己了,就可以取得伟大成就了。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充满了形形色色的诱惑。若要剔除杂念,保持自我,不轻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实在不是一件易事。但我想,我们可以尽全力去努力,去坚持,去奋斗……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3

  20xx年5月,我有幸读到一本好书,真的是一本好书:《傅雷家书》。它不是一本普通的家书,家信。它是一位慈父,一位慈母对儿女的谆谆教导,它通过一封封家书,象是一次次珍贵的谈心,在艺术上,在生活上,在思想上,在情感上为傅雷指引了方向。

  《傅雷家书》所记述的,是傅雷和傅聪这一对父子,1954年到1966年这12年间的书信。1954年,傅聪出国进行深造,甚至被迫流离至伦敦。父亲一方面表达了对国外游子的无尽思念,一方面与傅聪倾心长谈,与他探讨艺术上,生活上,情感上,思想上的任何问题,教导儿子提高个人文化修养,成为一位“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父亲傅雷是一个睿智,博学,正直的学者,年轻时甚至有些暴燥,极富个性。母亲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端庄贤淑,又温厚善良的东方女性。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傅聪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在书中,我不光看到了一个严格的`戒子而又亲切关爱的父亲,同时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长。傅雷将自己的译著和傅聪沟通交流,他把祖国的发展的关切之情,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同样流露出来,傅雷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心力,在对社会祖国和人类世界尽自己的责任。儿子傅聪,在异国漂流生涯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但父亲使他在海外孤儿似的处境里,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边,实时给他指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有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当成长的道路。通过这些书信,不仅儿子与父母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后来的事实证明不管国内家庭所受到的残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不受祖国敌对者多方的威胁利诱,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儿子的熏陶,这与父亲在数万里外,给儿子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

  这位严肃的父亲,他对自己,对人,对工作,对生活各方面都要求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他的生活有规律,人生就是优美的弧线。对待儿子,他谦虚诚恳地说:“得失成败尽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他鼓励傅聪艺术要有更诚挚的心。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诫傅聪“人总得常常强迫自己,不强迫就解决不了问题,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紧时间”,“做事要科学化,要彻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难为情,被人家随便多留,才能不打乱事先鼎好的日程”,“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我觉得这些也是我生活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对父子的家书,使我看到了,那一代人对文化的传承,对艺术的追求,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探索与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虽然大半个世纪过去了,那一代人对生活,对工作,对人生的态度依然可以影响我们这一代人,尤其是在当下这个中国快速发展的阶段,许多人表现出的浮躁,追求利益,缺失信仰。生命要有一种态度才有意义。“得失成败尽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我信仰这句话,我也始终这么认为。这也是一种生命的态度。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这种态度,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它鼓舞人心,使你身处逆境也能迎着阳光微笑。

  一本好书,会叫你忍不住想要读它,这本书,我想我会反复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