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热】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这是我最近看完的一本书,也是这个月看过的最喜欢的一本书,从中我学到了这些:
1/ 阅读像交友一样讲究偏好
之前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看到一句话,只有一种方式是真正地在阅读:没有任何外力,你就是要读这本书。
我发现自己在看《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时,完全是抱着我就是喜欢这本书,想要读这本书的念头。
而我阅读其他的一些书,比如《资治通鉴》《史记》《全球通史》等,带有不少功利性想法。
怎么说呢?我想着多看点历史类书籍,让自己看起来更有学问。
当然,后面在广泛地阅读后,发现了自己实际上对历史是特别有兴趣的,像《明朝那些事儿》是我目前看过觉得超有趣的一本历史类书籍。
为什么我说阅读像交友一样讲究偏好?因为阅读离不开注视与理解,而交友和这有诸多相似之处。
你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恰恰反映了你生活中交友的一些偏好。
比如《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它属于心理类型的范畴,同时很有故事性,我阅读此书就感觉同一位对心理知识颇有研究,又很会讲故事的朋友交谈。
阅读时和阅读后对书中的一些句子,都有一种恍然大悟,为作者的见解拍案叫好的激动心情。比如这两句:
1)必须完成的事情,唯有靠他自己才能完成。蛤蟆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他最好尽快“长大成人”。
2)不是发自内心的东西,就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
2/没有人不希望被人真正理解
书中第五章里提到,在咨询过程中最打动蛤蟆的一点是,他能得到苍鹭全身心的关注。
蛤蟆发现,这辈子还从来没有人对他全神贯注过。在日常生活中,朋友眼里的蛤蟆大大咧咧、爱搞怪、很顺从朋友的一些想法。
这总给他的朋友带来错觉,以为他没有什么烦恼,也不太需要多少关注。多年积攒在心头的烦闷和无人理解的苦恼,最终让平日看起来洒脱无比的蛤蟆变得抑郁了。
后来所幸朋友们中的其中一位,及时捕捉到了他的情绪,推荐他去找苍鹭进行心理咨询。
我不仅看到蛤蟆从第一次与苍鹭先生面谈到第十次之后,蛤蟆的“情绪温度计”分数由起初2分到后面给自己打将近10分,蛤蟆彻底改变了,我真诚地为他感到高兴!
还看到他深深渴望他人全身心的注视和关注自己,那种感觉,他发现自己是被真正认可,被真正理解,以及被真正看到的。
3/人生短暂,我想怎么活
这本好书,在微信读书上推荐值89.8%。
为什么好评度如此之高?大概是因为这本书看似童话,实则是一本生动的个人成长心理学。
它引导我们发掘自己的内心想法,就像书中的苍鹭一步步教蛤蟆勇于表达自己的那样。
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么一个问题?你是想把这有限的时间,多数放在别人的期待中,还是自己的追求上。
人生本来是没有意义的,是我们自己本身赋予了它意义。
如果说人生是一个舞台,我们是身处其中的演员,你是愿意按照以往模式继续上演情节呢?还是愿意在成长的理念下不断上演新的场景?
新的剧本,意味着改变,意味着需要付出“新的成本”。
如果是我,我想拥抱这样的改变,认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一步步地用行动去践行我的追求。
我想要的追求是什么呢?及时满足自我需求,力所能及帮助他人。
当然,我还有一些其他的感悟,如果对这本书有兴趣的小伙伴,我期待和你们多探讨交流一番。期间,我也有一些疑问:
1)童年时的创伤真的可以治愈吗?
2)工作和生活需要分的很清楚吗
3)想要寻求自我改变,通过刻意练习真的有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