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陶行知》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陶行知》读后感 篇1
陶行知爷爷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我非常尊敬他。今天,我有幸读了《走进陶行知》这本书,这让我对陶行知爷爷的了解更进一步。陶行知一生做人做事的高尚品行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要做一个像他这样的人。他的“千教万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做真人”总是回忆在我耳边。读完整本书,我真的觉得陶行知先生的“求真知,做真人”、“善就是真,美就是真”、“真善美结合”等主张真的很有道理。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两个口袋》的故事。故事主要讲述陶行知爷爷的衣服有两个口袋,一个口袋装公款,一个口袋装私款。有一次,他要坐公交车回家,但他没有私款,公款是有的,但他心里想:“千万不要挪用公家一分钱”。于是他从十里外步行回家。陶行知爷爷的小事让我深深感动。我觉得我应该向陶爷爷学习这种公私分明的精神。正如他所说,“抱着一颗心,不带半根草!“在学校生活中,我们也要向陶爷爷学习,不破坏学校的每一棵树,保护校园的自然环境,让大家在充满活力、绿色、充满活力的校园里快乐地学习;其次,不要拿班级集体的一针一线,要像自己的东西一样爱护班级集体的公共物品,真正做到物有所用。
陶行知爷爷不仅是一位教人做真人的教育家,他的心也是“爱天下”。他爱国家,爱国家,爱他人,孝敬长辈……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书中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四块糖果。陶爷爷给了犯错的学生王友四块糖果奖,深深打动了他,从而达到了教育的目的。从这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中,我看到陶爷爷以一种独特的奖励方式教育学生,让人们改变错误,非常明智!
有很多地方可以让我感觉到。例如,当我读到“诚实而不作弊”的内容时,我不禁想起了老师和家长无数次告诉我们的真相,并再次警告自己:要成为一个诚实的人。陶爷爷,真的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在未来,我会努力工作,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小陶”!
《陶行知》读后感 篇2
陶行知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教育的改革家,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办学实践,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最近我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认识到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爱心是教育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教育是植根于爱,教师有了爱,才会积极地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才会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才会用智慧和心血去培育好学生。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他说:“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读后感《林旗英:《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陶行知先生是这样尊重学生。
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师也想到了。由此我想我们现代教师做学生“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教学十几年,我认识到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我们的学生最关心的是教师对他的看法如何,最大的愿望是受到老师的关心和喜爱。当我们面对学生时,尤其是那些似乎充满缺点的学生时,更要用亲切的语言、温柔的'目光与他们交流,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让学生亲近你。如果能细心地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真诚而慷慨地去赞赏他们,一定能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希望和信心,学生也会自然地显示出友好合作的态度,激发学习热情。
只有我们充分相信学生去爱他们时,学生才会相信自己,勇敢前进。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我们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我们教育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陶行知》读后感 篇3
陶先生的文章篇幅都不长,但每一篇都令看过的人获得意外的收获,《点击陶行知》读后感。陶行知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
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读后感《《点击陶行知》读后感》。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如今,新课程倡导的也正是这种教育理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是寄托在下一代人的素质上的`,现实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最突出的一条是创新能力。而我们的现行教育是应试教育,在题海战术中苦苦挣扎的师生们哪里还顾得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且不说美国、英国等国,单是日本、德国等国家能在二战的废墟上快速崛起,更值得我们去反思,国外教育的现实无情地让我们思考,如果中国的教育再这样下去,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凭什么在世界舞台上与他国同台竞争?而早在半个世纪前,陶行知老先生就已提出了“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的教育理念,在读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我既感到遗憾又感到欣慰和喜悦,遗憾的是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却走了弯路,欣慰的是我们又走了回来,更让我开心的是我能作为新课改的实践者,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一定努力去做,去实践,真正实现教育的本质目的。
《陶行知》读后感 篇4
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先生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因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热心的先生固然想将他的'所有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先生安能把天地间折奥妙为学生一齐发明?”
读了这段话,我的感悟很深。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借用在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知识最终形成的结论。 “鱼”指的是固有的现有的方法与技能;“渔”指学习的方法与途径;“欲”学习的兴趣。欲是学习的内驱力。给人几条鱼,不如教给他们钓鱼的方法,但若是没有吃鱼的欲望,也是于事无补的。但若有了吃鱼的欲望,肯定会想尽办法去学钓鱼。所以不要为了喂给孩子几条死鱼,而损伤他一辈子吃鱼的愿望。而如今,我们的家长,老师不是正在给孩子喂死鱼呀?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在学校里获得一种学习能力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有了这种能力,即使离开了老师,离开了课堂,他们照样能获取知识。
实践证明,“爱”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要以广博的爱教育人,以崇高的精神感化人,以美好的心灵塑造人。爱学生,学生就会老师,爱屋及乌,就会爱上这门课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
让我们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坚定自己心中“以爱育人”的信念,培养学生的兴趣。
《陶行知》读后感 篇5
读罢《陶行知教育学》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在育才学校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他到处奔波筹措资金以维学校的日常生活当时有人嘲笑他这样做是抱石游泳学校如同重石很可能将拖入水底还是弃石为好。陶行知不予理会他坚定而乐观地回答:“我不是抱石头游泳而是抱着爱人在游泳越游越起劲要游过急流险滩达到胜利的彼岸。”
陶行知引学校为“爱人”他不把学校学生当“石头”正表明他在艰苦险恶的逆境中对学生倾注了他全部炽热的爱竭尽奋斗之力将他们安全送达理想的彼岸。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成为学校。“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没有爱便没有晓庄”办学者及教师都充满着爱爱教育爱学生方能奋斗办出像样的学校 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 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学生有些学生由于父母忙于生计把孩子扔在一边他们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学习跟不上有时我真的不忍心责备他们。想想自己的孩子每晚几乎都在自己的看护下做作业再想想他们我们作为教师的有什么理由不去爱他们呢?教育本来就要用爱去浇灌心与心交融才能回报以真诚。
《陶行知》读后感 篇6
阅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我收获甚多,感慨万千。总感觉一位老人正在讲述着他一生对教育的感悟的种种表情。先生说:“以教人者救已”是根本方法之一,正是以这样的方法来对待“教育”和“生活教育”。陶行知以毕生的精力谱写教育新方法,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是我们这些教书匠的指路灯,我认为这盏灯,对我们来说,是最明亮着,永远是闪烁着,永远指引着文字前进再前进。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给予了我们启迪。“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与教学论。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这句话概括出了我们应该怎样做个合格的教师。世界上有两种不合实际的教学方式:一是只会读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学生读它、记它;二是不是在教书,而是教学生,注意的中心点是从书本上移到学生身上来。我认为这两种教学方式学生都是在被动的'地位,知识是无限的,而老师教给学生学的方法是有限的。回想自已十年从教的过程中,不禁不吃一惊,原来这就是典型填鸭式教学,把学生当成一只鸭子,把知识当作粮食,只知道喂饱鸭子就可以了。真的很惭愧。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应该对待每个学生以宽容,坦诚相待,不能搞“一言堂”。
《陶行知教育文集》说,作为教师要放下架子,心胸要豁达,态度真诚,要有炽热的情感。公开、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不因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有所不同来要求学生。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去研究。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创造融融的师爱氛围,靠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去解读陶行知先生的伟大教育思想。
《陶行知》读后感 篇7
今天,我来到图书馆,无意中翻到一本书——《陶行知教育思想精髓八字箴言》,我的目光深深地被它吸引了。
这本书里主要写了,怎样做一位好老师。——要针对“实”、“活”、“真”“创”、“爱”、“新 ”、“行”、“人”这八个字来教育学生。
在我的眼里,老师是光荣而圣神的,他教书育人,他把自己一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教学事业,他就像一根红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
做一名老师是不容易的,想要做一名好老师那就更不容易了。
我长大要做一名会“爱”的好老师——关爱学生,体贴学生,多位学生着想:当有学生生病了,我要用自己关切的问候减轻他的痛苦;当有学生遇到失败了,我要安慰他、鼓励他,让他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母”,给他坚持到底的信心……我要去爱每一位学生,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我都要同样对待。
我要做一名领导学生多多“实践”的好老师——我要带着我的学生去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去感受生活,感受社会;我还要带着我的学生去欣赏大自然的美,一切的一切都用一只小小的笔把它描绘出来……我要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
我要做一名教育学生们怎样做“人”的好老师——陶爷爷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我要让我的学生们知道,学做人是多么重要;我要让他们知道,诚实、守信、宽容等好习惯的养成是多么不容易,让他们学会做人,学做好人……我要帮助学生们把他们的陋习改掉,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
我还要将自己的`课讲得有声有色,让学生们感到身临其境,陶醉其中……总之,如果我将来能成为一名老师,我一定会将我自己的一生投入教学生涯,勤勤恳恳的工作。
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把这一切都成为现实!同时,我希望现在社会上的好老师越来越多,传承陶行知爷爷的教育思想。这既是我的梦,更是中国教育事业的梦!
《陶行知》读后感 篇8
这几天,我们学校举行读陶行知故事比赛活动,我踊跃参加报了名,因为我很喜欢读书,它会给我很多的启发。
拿我昨天看到的一篇来说吧!我看了一篇叫《拆表的故事》,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一天,陶行知的朋友的夫人来看陶行知,说起她的孩子把一块新买的金表拆坏了,她非常生气,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陶行知听了,却连连摇头说:“哎呀,你打掉了一个‘爱迪生’。”接着,他讲了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喜欢做实验,被学校开除以后,在他母亲的引导下,逐渐成为发明家的.故事。他又亲自到朋友家里,把那个小孩请出来,带他到修表店去看师傅修表。他们站在修表师傅身边,看着他把表拆开,把零件一个个浸在药水里,又看着他一个个装起来,再给机器加上油,用了一个多小时,花了一元六角钱修理费。陶行知深有感触地说:“钟表店是学校,修表师傅是老师,一元六角钱是学费,在钟表店看一个多小时是上课,自己拆了装,装了拆是实践。做父母的与其让孩子挨打,还不如付出一点学费,花一点功夫,培养孩子好问、好动的兴趣。这样,‘爱迪生’才不会被打跑、赶走。”
当读第一遍的时候,我也觉得很惊讶,怎么一个顽皮的小孩把新的金表给拆坏了,妈妈打他,而陶行知却说是妈妈错了呢?后来,我反复品味,终于知道了陶行知的道理,他是保护孩子酷爱探究,热衷学习的精神哩。同时,我也被陶行知先生这种“春风化雨”般的教育方式所感动!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听妈妈说,在我2岁半的时候喜欢把玩具统
《陶行知》读后感 篇9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他对自身成长提出了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一个集体的成员,若人人以集体利益为重,注意自己的每一个行动都为集体着想,则这个集体会越来越壮大,这个集体定是有希望的集体。否则,多数人只顾个人私利,不顾集体利益,则集体的根本必然动摇。陶先生的“每天四问”为人们提供了进德修业的`参考,当作一面镜子,时刻对照自己,“必然可以见出每一个人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
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应有一种危机感。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的专,也要学的博。”人类发展永无止境,科学永无止境,肩负着生产新知识,传递新知识的教师队伍建设永无止境。教师要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就要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陶行知》读后感 篇10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读了《陶行知读本》这本书,虽然看不懂陶行知爷爷那深邃的文字,却能深切感受动陶爷爷的那份心,他一生有过无数给我们的启迪、让我们感动的故事,他的故事不是用笔写就的,而是用其生命写成的。
陶爷爷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光辉一生真正做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他深爱着的祖国和人民。他改“小庄”为“晓庄”,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师范学校。他的至理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让我想起了一年前发生的事。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正在和伙伴们嬉戏、玩耍。突然,一声清脆的喊叫声传来,哦,原来是包磊和吴世荣在找我呢!我应了一声:“我在这儿。”他们就赶紧跑过来,邀我去玩,我爽快地答应了。然后我就和他们来到一块草地上,四周花红柳绿,我们拿出卡片来打,不一会儿,我的卡片便输光了,我左掏右摸,把几个口待翻了个底朝天,也没一张卡片的`踪影。唉,真是倒霉!真暗叹气时,我发现前方有一些卡片,我使劲揉了揉眼睛,没看错吧?这些卡片难道是老天看我可怜,特地给我的?不管那么多了,先拿着玩再说,于是我拿起卡片,又投入了“战斗”。可没过一会儿,我和包磊都输光了,吴世荣拿着卡片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他想起口袋中还有一些“战利品”,就向口袋掏去,可怎么找也找不到,他问道:“你们看到我的卡片了吗?”这时,我才想起刚才的卡片是他的,可我怎么能说出来呢,于是我装作一无所知的样子说:“不知道呀。”虽然这已经是一年前的事了,可我却仍然历历在目。
自从我读了《陶行知读本》之后,我感到十分惭愧。“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爷爷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是我们前进的方向。我要时刻铭记陶爷爷的这番话,以实际行动来争做新时代的“小陶子”。
《陶行知》读后感 篇11
杜威也提出从做中学思想,但他们两者是有区别的。
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但是陶行知所说的行与我们现在所讲的实践还不同,他所说的行还只是个人狭隘的琐碎的活动。
杜威的从做中学是涉及一切活动,它包括使用各种中介的材料、用具以及使用各种有意识的用以获得结果的各种技巧,他涉及各种工具和材料去进行的表现和建造一切形式的'艺术活动和手工活动,只要它们包括为了达到目的的有意识的或深思熟虑的努力它们还包括要动手的科学研究,对研究材料的收集、对器具的管理、工作进行中和记录实验情况所需的活动程序。
教学做合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上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改变了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分割状况;改变了学生从属于书本、只读书的现象;改变了学生与实践的学用脱节现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的紧密结合,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学,为了解决生活中提出的问题而去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新的生活。
读后感陶先生这种以生活为中心,实行教学做高度统一的思想,在教育的目的上,保证了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手脑并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新一代人才。
作者在开篇就说了一句让人振奋的话:学陶要把握一个原则,即仿我者死,创我者生。这一句话足以指导我们学会如何去领会和实践陶行知的教育精髓。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与陶先生所处的时代不同,所以教育理念也会有一定的差别。但这并不意味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已经过时,我们所应该做的是学习和发扬其精神。这其中不单纯的指他的教育精神,还有其高尚的师德。
一个创字,体现了他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我们不应该仿,而应该去创!
《陶行知》读后感 篇12
读罢《陶行知教育学》,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在育才学校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他到处奔波,筹措资金,以维持学校的日常生活,当时有人嘲笑他这样做是抱石游泳,学校如同重石,很可能将拖入水底,还是弃石为好。陶行知不予理会,他坚定而乐观地回答:“我不是抱石头游泳,而是抱着爱人在游泳,越游越起劲,要游过急流险滩,达到胜利的.彼岸。”陶行知引学校为“爱人”,他不把学校学生当“石头”,正表明他在艰苦险恶的逆境中对学生倾注了他全部炽热的爱,竭尽奋斗之力将他们安全送达理想的彼岸。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成为学校。“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没有爱便没有晓庄”,办学者及教师都充满着爱,爱教育爱学生,方能奋斗办出像样的学校。
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
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学生,有些学生由于父母忙于生计,把孩子扔在一边,他们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学习跟不上,有时我真的不忍心责备他们。想想自己的孩子每晚几乎都在自己的看护下做作业,再想想他们,我们作为教师的有什么理由不去爱他们呢?教育本来就要用爱去浇灌,心与心交融才能回报以真诚。
《陶行知》读后感 篇13
假期读了《教师要学陶行知》这一本书,其中陶行知先生的“小学生不但要自己做小先生,并且要教别的小孩做小先生,最要紧的是要教自己的学生做小先生。”的理念深深触动了我。
作为一名教师,我发现自己依然走在传统教育这条道路上。我站在台上讲,而学生坐在底下听,一心只想着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其实就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教人者不但能教人,也应教己,而学人者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能教人、觉人,也即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受教育者。”正所谓教学相长,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学生也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成长,也会无时不刻地影响着教师,甚至教会我们一些,使我们共同促进、共同成长。“小先生制”让我意识到,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另一种关系。每一位学生有可能都是一个小老师,当一位学生带动另一位学生时,不仅帮助了他人,同时也提升了自己。这种理念给我的教学带来了一个新的方向,我也应该试着做一些新的尝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给他们一个“舞台”施展自己才华。
当我读到“当学生喊出‘凭什么’时,任何说教都是苍白的”这一篇章时,总感觉真的是说到了自己的心坎。想到当学生对自己的命令感到不服或者疑惑时,有时好像都是懒得解释,便用强硬的.态度逼迫着他们服从。不知道其他老师是不是同我一般,看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时,真是深感惭愧。成功的教育,不是权威与逼迫,而是让学生发自内心的信服。在这一方面,我需要彻底的自省与努力。
学了先生的诸多理念,不断地对照自己的教学,用先生的教育思想指导自己,鞭策自己,我相信我定会有新的收获。
【《陶行知》读后感】相关文章:
《陶行知教育名著》心得体会04-03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05-01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03-22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12-19
重读陶行知读后感通用11-13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10-24
【精华】《陶行知文集》读后感03-08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通用)09-05
做陶行知式的好教师培训心得体会04-19
学习知与行心得体会范文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