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反思>《捞铁牛》教学反思

《捞铁牛》教学反思

时间:2024-08-26 16:16:2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捞铁牛》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捞铁牛》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捞铁牛》教学反思

《捞铁牛》教学反思1

  这篇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课文的重点是打捞铁牛的经过,包括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记叙层次清楚,文字简明有序,是这篇课文语言表达上的主要特点。这样的课文,适宜训练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时,我着重引导了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什么内容;然后把各部分内容连起来想一想,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学生很容易就能划分出来,每部分写的内容也表达得非常准确,但还是有个别学生找不出来,可能是读文的时间还是相对的少了一些。在教学第三段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找到为捞铁牛所做的几项准备工作,并把要点概括出来,在组织语言表达。概括出要点后再把课文读一读,这样就减少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教学难点是捞铁牛所凭借的水的浮力的知识,我就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的重点词语理解船能“把铁牛从淤泥了一点儿一点儿想上拔”的原因和先前所做的准备工作的意义,来理解打捞过程中对水的浮力的作用。学生理解了利用水的浮力,再回过头来探究为什么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就容易理解了。在帮助学生理解浮力的时候,我做了个实验:

  用脸盆盛满水,用一个塑料盒子盛满土,放到水盆里让学生观察塑料盒下沉的尺度,然后我把土一点儿一点儿拿出来,学生们就欢呼了:“老师,往上浮了,往上浮了!”这样学生很容易的就理解了浮力。这样学生就对课文内容就完全理解了,在理解的基础上我就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读文,通过朗读来表达出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的赞美,也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在本节课的教学上,我能准确地把握和突破课文的重难点,但也存在不足,我需要不断的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后多研究说理性文章的教学方法,使自己今后教学中能够正确把握课文的知识点。

《捞铁牛》教学反思2

  教材简析:

  四单元以“智慧”为主体,《捞铁牛》一课是本单元第二篇主体课文。本课讲的是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将陷在黄河淤泥中的八只大铁牛一一打捞上来的故事。文中的怀丙和尚通过缜密的思考,有条不紊的工作,解决了难题,充分体现了怀丙的智慧,表现出他的出色。这是一篇老课文,课文中3、4自然段对怀丙捞铁牛的准备工作及捞的过程的叙述逻辑关系严密,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语言表达训练的极好的教材。因此,我将本课教学的重点落脚于在阅读中促进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力图通过怀丙捞铁牛的严密过程培养学生缜密的思考和有序的表达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下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能表达但有时表达不够有序,显得不够清晰,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本册书的前一单元特别提出了有序表达的问题,要求学生能使用表示顺序的词表达。通过上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初步接触了使用顺序词表达的方法,但还不够熟练,有时表达还显得不够清楚。该班学生上课表现活跃,勇于表达,但表达时有的语言不完整,有的语言不连贯,显得表达不够流畅,需要进一步的训练和培养。

  教学目标:

  1、明白怀丙和尚捞铁牛的过程,从而体会怀丙的出色。

  2、学生学会用表示顺序的词语有序表达。

  3、能够按怀丙老铁牛的方法复述捞其他铁牛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1、学生学会用表示顺序的`词语有序表达。

  2、明白怀丙和尚捞铁牛的过程,从而体会怀丙的出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

  引导学生复习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

  叙述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怀丙说的话,知道怀丙是什么人?

  复习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为本课学习扫清障碍。

  二、学习3自然段

  1、引导学生读文了解有哪些准备工作。

  2、引导学生明白准备工作的有序,并要求学生用上顺序词进行表达。

  3、指导学生画准备工作的流程图。

  1、读文,说出有哪些准备工作。

  2、理清准备工作的顺序,并用上顺序词练习说话。

  3、试着画准备工作的流程图。

  通过理清怀丙的工作顺序体会怀丙思维的缜密,从而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培养学生的严密的思考习惯和有序表达的能力。

  三、学习4自然段

  1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引读4自然段。

  2、引导学生将捞的过程排序。

  1、读4自然段,说一说怀丙是怎么老铁牛的。

  2、在老师的引导下读4自然段。

  3、排序。

  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了解捞铁牛过程的逻辑关系,从而体会怀丙的思维严密。

  以排序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提升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体会怀丙的出色

  体会怀丙的出色

  在总结全文中提升人物形象。

  教学反思:

  40分钟的学习活动匆匆而过,课后反思这堂课的得与失,细细想来有如下几点:

  1、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课标强调,要积极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学生自读自说了解捞铁牛的过程,学生反复诵读理清过程的逻辑关系,学生自主排序练习展现学习成果等多处活动,特别强调学生的自读、自学、自悟,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理解内容,提升能力。就课堂呈现,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能从说不清楚到说清楚,从不太明白到明白展现出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2、紧扣中心句教学,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三年级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概括能力。有些文章是有中心句的,中心句起着概括内容的作用。我让学生抓住中心句,理解中心词“出色”这一线索来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出色”,处处紧扣“出色”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理解了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句表达的。

  3、结合课文内容精心设计语言训练,有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语文教学既要得意、又要得言。语言训练的设计非常重要。教学中,我设计了多处说的训练:一说,说内容。在自读3自然段后,让学生说为捞铁牛怀丙和尚精心作了哪些准备。二说,有条理的记。让学生按表示先后顺序词有条理的复述捞铁牛的经过。三说,再让学生说了捞其他几头铁牛的过程,在学生反复的口述中我适时地点拨培养了学生概括能力、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就本课而言课文通过捞铁牛表现怀丙和尚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家,从而体会他的聪明智慧。我在引导学生体会这一主题是缺乏深度。建议,对“出色”的理解还要深入到位,可以抓关键词,了解题准备工作时周密而细致,从而体会出色;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他怎么会想到用这样的方法来捞铁牛?”,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智慧”这一主题。

《捞铁牛》教学反思3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怀丙是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学会生字新词;学习课文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方法。

  2、能力方面:会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会用“熟悉”、“出色”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及其他发展方面: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弄懂怀丙捞铁牛时做了那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2、初步学习归纳段落大意。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按生字表学生字,读准字音。

  2、练习读熟课文。

  3、在教师指导下查字典,初步理解课文中的部分生字新词(浮桥、淤泥、笨重、出色、工程家等)。

  4、默读全文,试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结合课后思考题,尝试分段

  四、课堂练习

  熟读课文,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学生自由读第一节 , 思考;为什么要把铁牛捞起来 ?

  二、 明确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目标就是要在认认真真读书的基础上,理解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同时初步学习概括段意。

  三、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二大段

  1、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2、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在组间巡回指导)练习概括段意。

  3、学生大组交流段意概括情况。

  (二)学习第三大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中的三个自然段分别写得是什么?

  2、学习第一节:

  ①自由读,尝试针对段落提出问题。

  ②理解段中“试试”的含义。

  3、学习第二、三节:

  ①师范读→生小组学习→结合课件●板画,弄清怀丙是怎样做准备工作的。

  ②指导学生交流学习情况,明白段中“摸清”、“很大”、“并排”、“结实”、“很粗”等词的含义及“先”、“然后”、“再”、“又”等词的先后顺序。

  ③生小组自学→师指导部分学生演示“捞”的过程,弄清铁牛是怎样被浮力“捞”起来的。

  ④指导学生交流,明白“沙减少→船上浮”的关系及“浮力”等词的意思。

  ⑤指导学生朗读;结合录像,引导体会文章的意境。

  4、生尝试概括段意。

  (三)学习第四大段

  指名读段,生概括段意;结合课文理解“出色”。

  (四)生根据各自兴趣,自由读课文中的任意段落。

  四、发散思维

  1、为什么和尚不把铁牛直接拉到船上载回来?

  2、为什么船上要装很满的沙?

  3、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铁牛“捞”回来?

  五、质疑问难

  学习了这课后,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六、课堂练习

  填空——课文第四小节。

  七、总结(结合课文内容及思想、情感、科学等教育)

  八、作业

  1、造句:“熟悉”、“出色”。

  2、画出怀丙准备工作的简图。

  3、我和怀丙比智慧。

  附:板书设计

  17、捞铁牛

  怀丙 ------ “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摸位置

  准备捞:大船并排拴紧、结实木料搭架

  装满泥沙、 粗绳

  捞回来→利用水的浮力

  ┕→出 色 的 工 程 家←┘

  《捞铁牛》教学反思

  本文记叙了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经过,赞扬怀丙和尚是个出色的工程家。

  教学难点是体会到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怀丙的“出色”。体现“出色”我主要抓住了以下几点:

  一、从铁牛的笨重、难以打捞,说明怀丙的出色。

  二、从怀丙做的准备工作看出他十分出色。

  本文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是密不可分的。要想让学生体会出怀丙的准备工作充分,就要处理好这两部分之间的关系,这就成了教案设计时首先需要突破的问题。我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回忆课文,说出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说的是怎样捞铁牛的,让学生有个初步的感知。然后学习准备工作和打捞的过程。用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吗?怀丙为什么能这样顺利地把那么笨重的大铁牛成功的打捞上来呢?”把这两部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联系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思考。并让学生抓住重点的词句说一说。这时,学生找的词句准确,并能够把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之间的联系说得很清楚。从而也就体会出了怀丙和尚准备工作做得“出色”。体会出了准备工作的充分立刻就让学生用一个词语去形容一下怀丙的准备工作,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怀丙出色表现的认识。

  三、从怀丙的语言中看出他十分出色。当其他人都束手无策时,怀丙会用怎样的语气说这句话呢?让学生站在怀丙的角度上去体会,并读出语气。

  四、从故事发生的历史年代来说明怀丙的出色。由于前面的学习铺垫,现在在交待这个故事是发生在700 多年前的事了,学生会由衷地赞叹怀丙的了不起。

  这就是本课的教学构思。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读得不够,由于文本读得不够,体会起来就会有困难。还应该整体调控整节课,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得本课上得更好。

《捞铁牛》教学反思4

  这是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第六册第四单元《智慧》的一篇主题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宋朝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的八只大铁牛打捞上来的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科学技术的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上课后我让学生复习:说一说本文的写作顺序,及讲了一件什么事?接着出示铁牛资料,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读后说说铁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当学生说出“笨重”这个词后。我继续追问:“这么笨重的铁牛是谁想办法捞出来的?文中那个词可以看出来?”接着我出示怀丙和尚资料,让学生读一读。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有关表现怀丙和尚“出色”的语句,让学生汇报。同时出示怀丙和尚说的话:“让我来试试,铁牛是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送回来。”我让学生谈谈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接着让学生试着读读这句话,又指生读这句话,要求读出胸有成竹和自信。在教学第三段时,我先请学生进行以下的学习活动;1、自读课文,思考: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2、观看课件“捞铁牛”的准备工作,对照课文的有关语句,准确理解关于四项准备工作叙述,在此基础上小组议论如何给四项准备工作加上标题。接着教给学生概括小标题的方法,即:抓重点词语概括,如:潜水摸牛。然后让学生概括剩余的小标题。教学从多媒体创设情境入手,引导学生入境生情,激发学生求知的情感,以动画的形式动态模拟怀丙和尚四项准备工作,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能面对一个接近事实的课文情景,从而更好的理解有关的语言文字,教学效率高。接着出示“连一连”,学生练习连线,理清捞铁牛的准备工作。随后出示填一填,让学生练习填空。最后出示比一比,让学生和怀丙和尚比一比还有什么办法能捞出铁牛?同学们在经过一番思考之后,竞相发言。有的说用大象拉,有的说用拖船拖,还有的说用巨大的热气球向上吊……方法各有特色。这时一位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说:“用一个力大无比的水下机器人把铁牛抱上来。”听了他的话,同学们哈哈大笑,都说他异想天开,他的脸立刻就红了。这时,我也一怔,但随即便释然一笑。我对同学们说:“其实他的方法也未尝不可。今天的科学技术那么发达,经过科学家的刻苦钻研,这个方法一定可以实现的。让我们一起努力吧!”最后让学生回去给小朋友讲一讲这个故事。

《捞铁牛》教学反思5

  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实录与评析

  执教教师简介

  一、教学设计说明

  返回本页页首

  一、制定目标

  湖南师大余同生教授曾经明确指出,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明确而不含糊,要准确而不随心所欲,要具体而不笼统,要重点突出而不面面俱到,要以语言训练为重点,而不以理解内容为重点。”在制定《捞铁牛》一课教学目标时,本着这个原则,尽量做到明确、集中。

  这篇课文在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第五单元。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归纳段落大意”。“读写例话”《归纳段落大意》就是以本课为例进行阐述的。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本课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怀丙和尚是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打捞上来的,从而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初步学习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3.学习课文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二、落实目标

  1.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

  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而不要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这是落实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在教学《捞铁牛》时,就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例如在教学课文第二段时,首先让学生在熟读进而记住主要情节的基础上,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然后帮助学生总结出概括段意的一般方法。这几个环节是在落实“初步学习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这一目标,在归纳段意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读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运用了哪一组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这几项准备工作联系在一起的,(先……然后……再……又……)接着通过覆盖式投影片按顺序分步演示这四项准备工作,并体会这四项准备工作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进而总结出:写文章应做到“言之有序”。这几个环节是在落实“学习课文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这一教学目标。

  2.落实目标过程中注重读的训练。

  语文课应该以读为本,已经成为小语界的共识。这节课为了扎扎实实地落实教学目标,注重了学生读的训练。在读的形式上,有指名读、齐读、自由读、默读等;在读的时机上,有初步感知内容时的“初读”,有理解分析时的“细读”,有体会领悟时的“品读”。例如在教学第三段时,先通过指名读来让学生弄清这一段中三个自然段所写内容的不同。(前两个自然段写打捞第一只铁牛的过程和方法,后一自然段写打捞另外七只铁牛的内容)然后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中语言的条理性(第4自然段后三句话),反复地读,反复地体会,便落实了“学习课文按一定顺序写”这一目标。接着再让学生通过“读”来概括这一段的段意……总之,教学中始终通过读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读来落实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阅读的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了目标的达成,在教学设计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让他们自读,自悟,自得。教学一开始,就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质疑,让学生们带着自己不懂的问题去深读课文。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造自立学习的机会,如在第二段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多读,通过自己的语言实践来理解内容,进而达成目标。在教学第三段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反馈目标

  目标反馈,是目标教学的`特征之一,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几个反馈环节:

  1.让学生想出比怀丙更好的办法。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目的是检测学生是否已经读懂了课文内容,同时也体现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想。

  2.回家做一个小实验,并按一定的顺序把实验过程写成一段话。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检测学生对“言之有序”的掌握情况,看一看学生是否能按一定的顺序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

  二、教学实录与评析

  返回本页页首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捞铁牛》(板书课题)。注意“捞”字读一声。大家一起读课题。

  生:(齐读)捞铁牛。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上节课我们已经把课文分为了四段,老师请四名同学一人读一段,谁愿意读?(指名)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中讲到的铁牛是做什么用的?为什么要捞它们呢?

  师:好,这几个同学读得都非常认真,谁先来说一说铁牛是做什么用的?

  生:铁牛是拴浮桥用的。

  师:那为什么要捞铁牛呢?

  生: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浮桥,铁牛陷在了河底的淤泥里。洪水退了,浮桥需要重修,所以人们要捞铁牛。(板书:陷进淤泥)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读书,知道了铁牛是做什么用的,人们为什么要捞铁牛。下面你们最想知道什么呢?

  生甲:和尚捞铁牛时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

  生乙:是用什么方法把铁牛捞上来的?

  生丙:为什么不把铁牛放在船上拉回来?

  师: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都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目标就是在认认真真读书的基础上,理解和尚是用什么办法把铁牛捞上来的,了解课文是怎样按一定的顺序写的,同时初步学习概括段意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学懂了第一段,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段。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第二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中所描述的内容。

  生:(大声读这一段)

  师:现在先请同位的同学互相说一遍,看谁说得最好。

  生:(同位同学练习)

  师:谁愿意给同学们说一说?

  生:和尚先请一个熟悉水性的人潜入水底,看一看铁牛沉在哪儿,然后准备两只大木船,船里装满泥沙,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他再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紧,搭个架子。最后请一个水手用很粗的绳子拴住铁牛。

  师:这段写捞铁牛了吗?

  生:(齐答)没有。

  师:那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生甲:写了和尚做准备工作。

  生乙:这一段主要写了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板书:准备工作)

  师: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就是这一段的段意。我们通过认真读书,知道这一段中的四句话都是写“和尚做的准备工作”,所以同学们把段意概括为“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由此可见,认真读书,了解内容,然后用比较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概括段意的方法。

  师:还有一个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概括这一段段意。请同学们默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我们可以结合这一自然段中的哪句话来概括第二

《捞铁牛》教学反思6

  一、谈话引入新课:

  师:如果有一件物品掉进河里,你怎样捞上来?(生答)

  如果有又重又大的物品掉进河里,怎样打捞?可以联系课外知识谈。(生谈)

  师:现代科技发达,技术先进,不管多大多重的物品落入河里海里,人们都能打捞上来。可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没有这么先进的设备,要想打捞一件又重又大的物体十分不容易。可是却有人能想办法把八只大铁牛打捞上来。他是怎样打捞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捞铁牛》(板书课题)

  反思;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看到的各种打捞的.方法,即激起学生已有画面的再现,又激发学生开动脑筋,把从不同地方获得得知识进行语言再组织,培养了他们语言表达能力,也鼓励了他们平时要留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联系现代打捞方法引入新课,自然,易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更能体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二、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和问题?(生谈)

  生:为什么要打捞铁牛?

  生:是怎样打捞铁牛的?

  生:谁把铁牛打捞上来的?

  生:打捞铁牛容易吗?

  ……

  老师把有价值的问题写到黑板上。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好,问题也很有意思。这些问题一会儿再深入研究。

  反思:这部分体现了“学贵在疑。”学生在看到题目后,提出了个性化的问题,这有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助于积极探究的兴趣。这是语文教学所担负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深入探究部分:

  师:简单的问题我们解决了,难点的问题老师写在黑板上了,大家讨论一下,我们先探究哪个好呢?

  生:先研究怎样捞铁牛吧。因为这是文章的重点。

  生:我不同意他的意见。我认为先研究捞铁牛做的准备工作。因为只有先准备,才能捞铁牛。

  师:大家想一下,谁的建议好呢?

  (同学们想了想,纷纷举手。)

  生:先研究准备工作好。作好了准备,才能打捞。

  师:你们同意他的意见吗?

  众生:同意。

  师:好,我们就看看和尚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轻声读课文,勾出和尚做了哪几步准备工作。

  生读文,找答案。

  反思:这一环节突出“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个要求,把学习的权力交给了学生。同时,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准备工作是打捞铁牛的关键,准备工作是应首先解决的问题。这一环节,学生学会了如何确定文章的主要部分,对以后更好的学习语文,抓住主要内容奠定了基础。

《捞铁牛》教学反思7

  一、“老师,我有问题。”

  当我出示课题后,学生的小手马上举起来,显得十分激动。“你有什么问题?”我用期待的目光望着他们。有的问:“是谁从哪里捞铁牛呀?”有的问:“这是件很困难的事吗?他是怎么捞的?”有的问:“为什么要捞铁牛呢?”我高兴地说:“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如果我们再开动脑筋,通过自己读书,不用老师讲,我们都能把这些问题解决好。”“真的吗?”学生有点半信半疑。“当然是真的!你们是天才!”我十分肯定地点点头。课堂顿时活跃而轻松起来。学生边读边想边画;边看课件演示边小组讨论学习,学生很好地解答了自己提出的问题。第二课时,我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突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课文中怀丙明明说‘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可后面却说‘把水里的铁牛拖上了岸。’这不是矛盾吗?“我听了没有急于回答他,而是让学生找到怀丙说的话,理解”送“的含义再反问学生:“你们觉得矛盾吗?”有的学生似乎不知道怎样回答,有的学生很快地回答我“不矛盾!”“你是怎么理解的?”我连忙追问。然后引导学生从第四自然段捞铁牛的过程中找答案,最后学生自己弄明白了:是因为怀丙利用了水的浮力才把铁牛拖上了岸,所以说是怀丙叫水把它们送回来的。

  二、“老师,我有办法。”

  学生从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捞上铁牛这件事中获得了启发,学生在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赞叹的同时,如何撞击自己智慧的火花呢?我这样引导学生“除了怀丙的办法之外,现在的你,还有什么办法吗?”学生创新的思维一下被点燃了,纷纷举起手说“我用起重机。”“我用吊车。”“我用直升飞机拉。”还有的学生说:“我看,根本就要改造那座桥,也用不着笨重的铁牛。我们的桥梁建设者们有的是建造方法。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利用水的`浮力为人类服务。如:建造水上房屋,让水上汽车在水上行驶……“几十双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教师里一会儿安静,一会儿有热闹起来,太美妙了!

  课后反思:

  下课后,我很激动,也想了很多。平时,每节课教师都是主人,学生一提问我生怕浪费了教学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涉及到质疑问题总是放不开,可今天,使我感到教学的轻松,学生创造的火花也在不断闪烁。我想教学的任务其实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那么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呢?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心理学研究还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新性思维的。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师生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中,只有这种良好的、民主的伙伴关系,才能进一步创设和谐、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不管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我都不指责、批评他们,而是加以鼓励与引导,使他们充分享受参与的乐趣,让他们的思维最大限度活跃起来,从而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是“疑而不问“,那些不善于质疑的人,一般学习态度懒散,知识面狭窄;而乐于发问的人却思维活跃,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大文学家巴尔扎克说过:打开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从心理学角度讲,质疑就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也是促其发奋学习的动力。有了质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也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哪怕是一些幼稚、肤浅的问题。

  三、放飞儿童创造的天性。

  “疑”是创新学习课堂的主轴承,思维是创新学习的核心。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突破口,而创造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方面,也是健全人格的特征之一。在过去,教师往往只注重教育学生确信书上写的,老师讲的。如果有学生提出异议就很生气,即使学生的意见是对的,也要顶回。其实,这样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本课教学中,学生大胆设想的捞铁牛的方法以及他们想利用水的浮力为人类服务的奇特想法就得到了老师的高度夸赞,他们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创新的快乐!在这种想像思维的对话中,放飞了儿童的创造天性。

  从这课的教学中,我深深地领悟到:只有那种充满疑问的课堂,只有那种给足学生自主空间的教学,只有那些那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捞铁牛》教学反思8

  教学本课第二课时前,我先翻阅教参,然后认认真真的写了教案,制作了相应的PPT,最后还准备了上课做实验的工具。我自认为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整堂课下来,由于前两个自然段讲解的内容过多,导致打捞的过程没有给学生们充足的时间学习,让学生们读的太少了。

  由于缺乏教学经验,总感觉课堂上不能调动全体同学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想通过做实验的方法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但是实验做完后,还是会有一少部分学生跟不上我的思路,不知道在干什么。上课提问问题时,举手回答的人总是那么几个,我在想:是不是同学们不会啊?还是不喜欢我讲课?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在其他班听课,每次举手的人都特别多,我很羡慕。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首先是了解打捞铁牛的方法和道理,感知人物怀丙的个性特点;其次是辅导学生做好课后练习题,积累词语知识,提高表达能力。整节课下来,我感觉自己没有把打捞过程讲详细,学生们对怀丙的人物特点也不是很清楚。这是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优点是讲的面全,把课后问题都穿插到课文中讲了。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感觉我必须要抓住最关键的部分,让学生们对这部分内容熟练掌握,在这基础上,才能谈到面面俱到。

  我认为要上好一节课,真的不容易。我以后还要多多向其他老师请教,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课能上升一个台阶。

《捞铁牛》教学反思9

  这一课,应该说从理解的角度是一篇难度比较大的文章,今天上的是第一课时,我分别从课题和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引导孩子去感受了捞铁牛很难,为下一节课理解捞铁牛的方法之妙以及感受怀丙的出色做好了铺垫。

  应该说,今天放手让孩子们独立的去一二自然段找能让自己感受到捞铁牛难的词语这个要求,我在备课时心里都在打鼓,孩子们到底能不能找到?他们能分析到什么程度?我心里自认为这个问题很难。如我所料,当我这个要求一提出,教室里鸦雀无声,孩子们思索着,教室里出奇的静,2分钟、3分钟……5分钟以后,有孩子开始举手了。孩子们找到了八只、大铁牛、笨重、议论纷纷、拴住浮桥这些词语,他们阐述了自己的理由,合情合理,虽然他们寻找的过程看起来可能慢了一点,胆怯了一点,可是,他们最终找得很好,完全抓住了重点的词语,阐述的理由也充分。我把这些词语集中的.两个句子板书在了黑板上,让孩子们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然后再把这两句放回一、二自然段中朗读,朗读的效果应该说非常的好。

  在我执教的这堂课上此环节整整用去了三十几分钟,最后我仍没有摆脱课程适度拓展的理念给学生提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在当时有没有更好的捞牛的方法。(这一环节是参考的有关资料,其实就是这一环节让我有了新的思考,这样的环节是否精彩,这样的课堂环节是否有效)。

  这几天连着几节课,我都在强调自己,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的方法。应该说,我感受最强烈的就是孩子的朗读变了,不再需要我告诉他们怎么读了,也不需要我一遍又一遍的读给他们听,然后让他们牵强的来模仿了。

  看来,朗读的基础的确是阅读理解是否到位,而这个阅读理解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与孩子对话与交流的过程,理解到位,朗读自然而然的就会呈现效果。

《捞铁牛》教学反思10

  传统的阅读教学理念,把阅读定位于吸收,与写作表达泾渭分明。于是乎,课堂教学中重视听读,而鲜见说写。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语文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不是各个单项能力的累加,而是综合地、整体地、螺旋式地向前发展和推进,听读与说写分家,吸收与表达分离,弊多利少。新的阅读教学理念不赞成把阅读视为写作的附庸,也坚决反对在听读与说写之间,在阅读与写作之间,划一条天然的沟堑,而主张把说写请进阅读教学的课堂,使这个课堂成为听说读写能力的培育场。当然,强调听说读写并重,并不意味着四者应平均占有课堂教学时间,或教学时应平均着力;而是主张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使吸收与表达融为一体,以期产生合力与共振效应,从而获取语文能力发展与提高的高效益。注重综合,追求合力与共振,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必须相机渗透思想教育、进行情感熏陶,尽可能与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等彼此融合。

  《捞铁牛》这个教学片断,以说促读,读中学说,读中练笔。我们要强调的.是,这里的说写决不仅仅是读的目的,它既是促进阅读深化、提高阅读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对阅读结果的有效检测,因此取得吸收与表达互动的效益。这个片断中,老师在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同时,注意进行方法的指导。比如,概括段意的方法、让学生有序地说;特别注重自读、提出问题、通过讨论方式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的培养。这正是阅读教学新理念的又一重要体现。

【《捞铁牛》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海底捞学习总结05-31

匆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07-02

教学反思体育教学反思03-16

海底世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08-30

教学反思05-17

《春》教学反思课文春的教学反思06-08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9-29

拼音教学教学反思09-26

歌唱教学教学反思06-02

内能教学反思 内能教学反思菁选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