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反思>个人教学反思

个人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28 22:51:0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个人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个人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个人教学反思

个人教学反思1

  这是根据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丑小鸭》改写的一篇童话。距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可是,人们依然对这个作品爱不释手。丑小鸭那种不屈不折的精神,影响着我们每一代人,给予了人们太多的人生感悟。

  文中塑造了一个丰满的童话形象:面对艰难曲折的生活环境和前程,他仍然一心一意地追求美好的理想。出世以后,他就被人看不起,哥哥、姐姐咬,公鸡啄,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可怜的丑小鸭,只能离家出走,但仍然摆脱不了小鸟讥笑、猎狗追赶的厄运。尽管遭遇如此凄凉,但他仍然没有忘记对美丽的深情向往。谁能想到,原来他不是丑小鸭,竟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它给我们很多启迪:面对不幸的境遇,要有信心;今天的“丑小鸭”,也许明天就能变成白天鹅;“丑小鸭”不该受到歧视,他有着与白天鹅一样的爱美之心。在教学时我注意以下几点:

  一、创设平台,充分“会文”

  首先把着力点放到疏通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渠道上。教师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充分地去读书,去发现,走进文本的言语深处。学生不是单方面地吸收文本所负载的信息,而是潜心地构成了阅读主体意识与文本意义之间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如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如果你的伙伴也欺负你,你会怎么想?以真实情感带动阅读,真正地拔动了自己的心弦。

  如在学生感受丑小鸭的悲惨生活处,创设情境,铺陈丑小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挫折和磨难,让学生的心与丑小鸭的命运紧紧地相连。

  二、个性解读,多元感悟

  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由于学生兴趣爱好不同,思维情感活动各异,知识经验深浅不一,我们应当允许学生对同一文章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描述和说明;对同一事物的观察有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对同一情境的刺激有不同的反映和表现。只有这样,语文学习的过程才能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学生进入文本,与作者、人物进行深层的对话,对文本内容作出个性化创造性的反应,在角色体验中,完成对文本的理解、内化、批判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自行发现,自行创造,自行建构文本的意义,自行建构属于自己的文化,个性得以张扬,情感得以释放,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完善,生命的价值得以提升,为终生的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这样,文本的意义与学生的生命不可分割,共同存在。而本课中的教师角色,是引导者,是鼓励者。始终尊重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和独特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成为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阅读者。

个人教学反思2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践证明,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它是一种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师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审视、回顾,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强化正确认识,发现问题,及时调控,总结规律,进而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教师学会教学反思、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教学。其实施的基本路径以发现问题为基点,以提出解说为起点,以制订计划为中介,最终以形成反思性日记或论文为目的。并以此为新的起点,指导和完善新一轮的教学,以此丰润师生生命成长的历程。

  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一次调查中,有位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问银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教学《乌鸦喝水》时,我们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车的世界》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小小交通警》、《洒水车》、《让车》等十余首儿歌,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车、交通规则方面的知识,而且无形中又认识了许多生字。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个人教学反思3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我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曾兴奋地说,新课程真好。新课改在万州已有两岁了,如果此刻谈到新课程改革还仅仅是“新课程真好”,那课改在万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万州区教科所的引领下,在各级教研室的组织实施中,我们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万州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就应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透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用心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此刻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用心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我”。

  “教学不仅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向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我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务必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个性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必须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就应是超多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潜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透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向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我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述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透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我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我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我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我的人生当。

  4、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我,感悟自我,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我的人生当军事”!

  我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个人教学反思4

  最近我发现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基本的衣食住行到享受性的吃喝玩乐,家里所有人都想把最好的一切给予这个孩子。这些看似爱的做法让不少孩子从小产生了天生的优越感。有些孩子对物质的要求非常高,甚至有些孩子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习惯。当这些孩子进入学校后,难以适应集体生活:经受不住学习上的挫折,处理不好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极少数孩子甚至认为学习没有任何作用,他们觉得是为父母或者老师学习。我们应该如何控制亦或是改善这种教育状态呢?

  我想首先可以通过家长学校,使广大家长明确党的教育方针,了解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了解学校教育规律、办学思想和校规校纪;认识家庭教育的意义、作用,增强家庭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学习与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有效的教育方法,为子女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另外,我想在孩子出生前,父母等相关抚养人就应该阅读《当代家庭教育》、《成功家教启示录》、《实误家教启示录》等相关教育书籍,提前进入家长学校了解学习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所有注意事项,从小用既充满爱又正确的'方式抚养孩子。让孩子茁壮健康成长,为孩子以后的学习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孩子就是祖国的未来,教育事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想家长学校会顺应时代的发展逐渐壮大,发挥它的光和热,体现它存在的价值!

个人教学反思5

  在我们班有一名女生长得很可爱,平时也很活泼,在老师讲课时也能集中注意力听讲,对于本节课所学的新知也能理解,但是在练习时她总是东张西望。每次上数学课做题她都不能当堂完成,最多能完成5道题。所以每次做题时我总是要批评她,慢慢地我发现她在做题时不再东张西望,只是看着题发呆。这时我开始反醒自我。以一堂数学课,在做题前我对她说:“你是一个可爱的孩子,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老师相信你这节课必须能完成任务。”下课时她虽然只做完了一半的题,但我并没有批评她而是对她提出了表扬。就这样我开始以鼓励与表扬相结合的方式教育她……。慢慢地她改掉了思想不集中的`坏习惯,当堂课的任务也能当堂完成了。

  这件事我懂得了对待学生要多些表扬、多些鼓励、多些微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务必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成才观,坚信每个人都会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充满爱意的关切,会改变一个学生的行为;反之,哪怕是一次不当的批评,也可能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

个人教学反思6

  1、立足于学生的思维特点。中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概括思维过渡的重要年龄段。因此,我放弃了用12个小正方形摆长方形的动手实践活动,而选用了看12个小正方形在脑中想象摆法。在留有短暂时间让学生思考,脑中逐渐有了长方形的图象纷纷举手之后,我又不急于提问,而是追问:你能不能用一道乘法算式来表示?当学生说出乘法算式时,也不急于就此,还让其余同学想想他是如何摆的,做到全员参与。这种由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过程,是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的,对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思维是有利的。

  2、层层辅垫,为学生自主探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探索36的所有因数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我在这之前做了层层的辅垫。

  (1)3个乘法算式的呈现我作了调整:1×12=12,2×6=12,3×4=12。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有序思考。

  (2)在学生根据其余两算式说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之后,我对12的所有因数进行了小结:12的因数有1,12,2,6,3,4。让学生感受到一道乘法算式中蕴藏着两个因数。

  (3)36这个数比较大,学生找起36的所有因数时有点困难,我设计了从3,5,18,20,36五个数中选择两个数来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这一教学环节,减轻了学生的困难,同时也能检验学生对因数和倍数概念是否已正确认识。当学生会说3是36的因数,36是3的倍数时,说明他们脑中已经有了判断的依据:3×12=36。

  (4)在学生独立探索前,我又提醒学生,在找36的所有因数时,如果遇到困难,不要忘了我们已经寻找过12这个数的所有因数,可以作为参考。

  这四个方面的准备,学生的独立思考才有了思维的依托,遇到困难,他们就会自我想办法,自我解决问题,这样的探索就会有效,不会浮于表面,流于形势。

  3、有层次的呈现作业,给学生以正面引导为主。在概括总结找36所有因数的方法时,我找了三份的作业,第一份是有序,成对思考的.1,36,2,18,3,12,4,9,6。在交流中让学生明确只有有序的,成对的思考才会做到既不遗漏,又能快捷方便,第二份作业是所有的因数按顺序排列的1,2,3,4,6,9,12,18,36。结果作业中漏了一个4,这是个时机,在表扬了这个学生能按顺序的排列,做到美观这个优点之后,提出问题:美中不足的是什么?学生:一个一个找麻烦,还容易丢。我接着追问;我们能给他提些建议吗?第三份是无序的有遗漏的,也让学生给他提建议,让他也能做到一个不漏。这三份作业对比下来,先教给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再以正确的方法判断其他同学思考不当的地方,并提出建议。寻找一个数所有因数的方法也能深刻地印在学生脑里。

  4、大胆放手,产生矛盾冲突,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在找3的倍数时,我想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我直接抛出问题:你能像上面这样有序的从小到大的找出3的倍数吗?学生在找中发现:3的倍数有很多,写不完。我追问;那怎么办,有办法吗?通过一会儿的沉默思考后,纷纷有学生提出省略号。

  5、趣味练习,联想,探索。练习中我设计了两道题,一是猜我的电话号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二是探索计数器的奥秘,多位老师问起我的设计意图,我是这样想的:重在培养学生善于联想,勇于探索的习惯。由个体现象联想到同类现象并能深入探索,这是创造的源泉,牛顿看到苹果落地,通过联想,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看到茶壶里冒出蒸气,通过联想,最终发明了蒸气机…这与一个人的认真观察,善于联想,勇于探索是分不开的。

个人教学反思7

  一、收获

  (一)首先,我发现了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不到位。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对这个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体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恰当的、饱含真情的语言,传授知识、教育学生,并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感染,引起心理上的共鸣,从而达到感知教学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起到促进思维、巩固记忆的教学效果。今后,我会在上课之前,加强对教材的理解,使自己更深地去感受教材,增强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2、教学中,教学语言不够精练、准确。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是简洁、精练、并具有科学性的,因为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用语言传授知识,同时也在用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在平时上课的时候,总是埋怨学生回答问题没有条理,罗嗦,其实这些缺点有可能就是我在教学中的语言潜移默化地传达给了学生的,或者是学生发言时,出现这些问题时,我没有及时指导学生。对于一节课当中的教学语言,有些是课前备课时设计好的,有些是上课过程中临时出现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很短的时间里设计好语言,并准确、精练地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教师熟悉教材,了解大量的相关资料,今后我会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加强自身的语言的训练。

  3、教学中,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状况,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中的情况,指导和帮助学生分析一些问题,我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注重倾听学生的发言,从学生的发言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进行深入的研究,没有对学生的发言作出恰当的评价,而是只顾着完成教学内容。在这方面,我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在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在备课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对教学目标的把握要准确

  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和导向,要保证课堂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必须首先明确和掌握教学目标。它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我在平时备课时每课书的教学目标都是照抄教参上的,总觉得教学环节的设计才是最重要的,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教学目标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方向,方向定错了,或者有偏差,都对一节课有决定性的作用,对于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我在准备《红军长征》这课的确时候已有所感悟,  我们老师进行每一节课的教学,目的就是为学生解决一些问题,近几年,新课程为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地解决一些问题,而且是解决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学生提出的,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所以我觉得我们设计一节有深度的课,就应该设计一些有深度的问题,有深度的问题不是那些已经有现成答案的问题,而是需要学生通过分析资料,再通过自主地思考,才能得出答案的问题,设计这样的问题时,要注意几点:问题不要太大,要让学生能明白问题问的是什么,要适合学生的特点,例如:我在《红军长征》一课中就想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长征的意义是什么?”因为这个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焦点问题,但如果这样问,学生肯定不知道说什么,因为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讲,这个问题太大,也太深,把这个问题处理成“说说长征途中给你留下最深刻的一件事”,使问题具体化了,学生就容易回答了。除了设计一些有深度的问题之外,教学中教师还会提一些小的问题,不管是大的问题,还是小的问题,每个问题都应该有它的价值,都应该对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帮助,我在试讲《红军长征》一课的时候,就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红军失败了,革命根据地的面积大大减小了,为了保存有生力量,红军只能怎么样呀?学生回答:“红军只能逃跑。”学生出现这样的认识,这节课就失败了,之所以学生会出现这样的回答,就是因为我前面提出的问题,不但没有价值,还出现了相反的作用。通过学习,我觉得教师在备课时,设计的每个问题都应该是慎重的,有价值的。

  3、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要重视教师的讲授。

  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很多,但是通过课堂上教师的讲授来学习知识还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现代教学理念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学到知识,但是这并不等于摈弃了教师的讲授,几千年的传统教学,使我们认识到,教师的讲授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理解的内容必须由教师来讲,教师的讲授是在教授知识,同时更是给学生作的示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所以教师讲授的语言应该更加精炼、准确、到位。我反思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我总是感觉学生的发言不准确、罗嗦,其实这与我上课的表述语言有很大的关系,我今后应该这方面加强备课,使教师的讲授能够起到更大的作用。

  4、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活动要有实效性。

  新课程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我觉得我们使用最多的还是小组讨论,这个活动设计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学生讨论的实效性就在于学生能否通过讨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觉得要使学生讨论有实效,就应该让学生讨论时有内容,有依据,然后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得出自己的答案,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课前为学生准备大量的资料,学生根据资料提出问题,也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再根据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在《红军长征》这一课中设计的学生活动是让学生观看展板和电脑中的网站,学生根据通过看大量的资料去发现问题、在观看的同时,学生自由讨论分析问题,从而解决了一些问题,达到了活动的目的。

  5、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有实效性,充分发挥其作用。

  在最开始,我在教学中使用课件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忽略了课件的更重要的作用,通过近几年的学习,我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历史题材的教学内容,更适合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利用这些课件,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图文声像并茂,生动感人,形象逼真地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创造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实效性是最重要的,课件中的每个内容都应该有它的作用,而且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的,让学生能通过课件中的内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课件的重要作用,但是我觉得一节课中,也不能过分依赖课件,不能把课件当作课堂教学的全部,我觉得一节课中应该使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课件只是其中的一个。

  对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还有几点我觉得也是很重要的,首先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课件当中的内容应该是正确的,其次,如果课件当中的内容效果不是特别好,就不要用。

  6、还有一些小的问题:

  (1)教学中使用的资料要有实效性,不能把没经过处理的原始资料给学生,因为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是有限的。

  (2)在设计评价,对于学生有价值的发言,教师的评价应该使学生有自豪感。

  二、在今后教学工作中的改进办法

  1、加强备课,反复推敲教学语言,力求精练、准确、科学。

  2、加强对学生的发言的评价,并制作了评价课堂发言的电子表格,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几方面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对每一单元的重点学习内容精心备课,并把大量的资料制作成网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而且,在网页中设置了课后反思,和反思后修改的  本学期,我承担了初一新生的体育教学任务。因此,广播体操的教学就成了这学期的首要教学资料,广播体操无论从教来讲还是从学来说都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所以,圆满完成广播体操教学的前提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用心性。下方仅以我的一节体育课的教学过程来说明我是如何进行广播体操教学。

  1、准备部分

  在这部分里我主要采用激发兴趣导入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我的课堂升温,具体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分级进行趣味游戏,并以此到达热身的目的。因为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是比较“稚嫩”、孩子气还很重,适当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用心性。

  2、基本部分

  因为广播体操有硬性的教学要求,注定了其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书面要求进行教学,所以除了尽量使用幽默的语言外,我依然采用了传统的完整示范分解示范、讲解教学―完整教学的模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过分的强调“教”,而是“教”与“学”并重。在动作传授完以后,我让同学之间分组练习、讨论,每组5—6人,学、练、教、互相纠错,以此培养学生自评、互评的潜力,并让动作完成好的学生进行示范领做,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我的潜力。因为我们的学生在上课之前都已经分组,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学生相互攀比的心理,让他们分组比赛,看哪组同学做的规范,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我全程指导及时发现错误动作,在错误动作未成型之前就把它纠正过来。

  3、结束部分

  结束部分,一是课堂的常规,二是让学生  时代在变,教材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正悄然而起。我们教师努力学习新课标,同时又进行了有力的探索

  面对新课标,面对新教材,面对新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我们就有必要重新学习,甘当一名小学生。要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区别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不同,吃透新教材的特点,重构新的教学体系。而不能自以为是,要不然在教学实践中只会“新瓶装旧酒”,或是“换汤不换药”而已。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载体,还有必要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充当教研的先锋。边教学,边研究,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同时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还要注意充当不同的角色。既要当学生的教练员,又要当学生的陪练员,有时还是学生学习中的伙伴。应当说,在新课程标准下,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若是把握不好课改中的位置,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那只会失去向,无所适从。

  对于新课标,新理念,我们也要理性的对待。语文教学需要改革,这是必然的,于此我们就不能拘泥于传统,而裹足不前;但是,我们又不能急于冒进,要结合旧教材,结合传统教学法,构建“在实践中尝试,在反思中研究”的教学新模式。在每一天的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的评价想象;将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将一个个互为联系的知识点,肢解得零离破碎,学习新课标以后,在教科书的使用上,就要具备一种开放的理念。打破原来的照本宣科,提倡“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这是教学中的基本任务。再说语文课,也不一定就是局限于语文教材,应结合其它学习内容,拓宽学习资源。并且要结合生活,用于生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习资源的整合是一个极为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学习的方式、内容等方面。就学习的方式而言,有整体学习,合作学习,个人学习三种。传统的语文课堂是教师一言堂,是教师的独白,是一对多的单一交流,而忽视了其他几种学习方式。语文新课标就是提倡研究性、探讨性、自主性的一种学习方式,主张师生、生生、人机等多种互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仅有的学习资源中获取最大限度的教学效益。教学资源的整合问题,是一篇大文章。在此,限于篇幅,就不多言了。

  对于新课标,新教材,应当说大部分教师都尚处于学习阶段,并无多少实际的经验可言。也许正因此而增加了它的诱惑力。自然,我们为之研究的空间也是极为广阔的。当然,课程改革是漫长和艰巨的。“路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习新课标,不能形而上学,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歪曲曲解。对于传统的一套,我们要怀疑,要创新,但又不能完全摒弃。毕竟教有法,而又无定法。不然,我们又会陷入某种教学模式的泥沼,再一次模式化了。我想这当不是新课程改革的初衷。

个人教学反思8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在不断的反思、总结、提升的过程中,教师能够优化教学,增强专业素养!

  一、记成功之处

  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将它们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二、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的.地方,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三、记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处理

  课堂教学中,总会遇到生成性问题,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常常是不由自主的,评价反思中要及时记下这种瞬间的“灵感”,以便积累更多的经验。

  四、记学生见解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到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这些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五、记再教设计

  1、一节课下来,尽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

  2、教法上有哪些创新?

  3、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

  4、组织教学方面有哪些新招?

  5、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

  6、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

  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著地追求。

个人教学反思9

  一学期匆匆而过,还来不及驻足观赏一路上的风景,学期已尽。回忆这一学期,不禁想好好的回顾:什么自己抓住了,什么自己错过了……

  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下面是本人的教学经验及体会: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

  学生喜欢充满快乐的课堂,欢迎亲切幽默的老师,向往实用生动的知识。所以,我在班里组织竞赛,给学生的优秀表现进行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自学在前面尝试完成作业,评选进步奖。并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能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努力做好“教学六认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练、精批、精评,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4、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然,我也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因为工作繁忙,我一直没有好好静下心反思教学,许多常规工作也没有落实好。

  所以,最后还是用我上学期说过的话作为结尾吧:回顾昨天,我百感交集;面对今天,我信心百倍;展望明天,我任重道远!

个人教学反思10

  初二级的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往往存在着一些错误的做法。例如:

  (1)喜欢听老师讲案例,不喜欢运用课本理论作分析。

  (2)勤于做题,懒于温书。

  (3)喜欢做选择题,不喜欢做非选择题。

  (4)对非选择题题意理解有偏差,答非所问,张冠李戴;作答太简单,内容欠详实,说明不够清楚。

  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1)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目的和意义还不够明确。

  (2)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

  (3)学生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极端,认为应付思想政治考试主要靠死记课本观点就可以。

  (4)学生对怎样答题才能得高分不够理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与学生是否动手做过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学生听老师讲,能记住10%~20%的内容;学生边听又边看老师讲解和演示,能记住70%~80%的内容;而学生再亲自动手做一做,则能掌握90%的内容。

  因此,教师要首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目的和意义,课堂上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主动探究真正领悟知识。第二,教师应讲练结合,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学生,让学生有多次反复实践和探索的机会,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帮助学生整理各课基础知识,让学生系统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强调在理解基础上牢记课本观点,积累解题资本。第四,对课后习题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各个题目与相关课本知识的关系,以及如何充实答题内容。第五,注意发挥思想政治教学的德育功能,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个人教学反思11

  最近,看了对语文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些文章,很有启发。作为一名教学研究工作者,结合自身的经历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再度反思,也有一些看法和体会,不揣浅陋,分述如下。

  一、教学改革成绩不菲

  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观念有所转变通过长达20多年的课堂教学改革,通过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特别是通过新的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观念有所转变。表现在:传统的、单一的师传生受,一讲到底,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受到批判和否定;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和个性发展的教学理念得到提倡;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着眼能力,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成为追求。

  2、教学内容有所拓展以往的那种死啃书本,少慢差费的现象得到了较大的改变。“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引进时代活水,拓展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已成为共识。表现在:教学文本的多样性,在教完部颁教材的同时,有的还开发了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在学完必修课的同时,学生可自主决定选修内容;教学资源的多样性,除课本学习外,有的还引进了电视、网络、书册、报刊杂志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了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有所创新过去那种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我讲你听,我写你抄,我问你答的陈旧的教学方法有所改观,人们在不断探索适应时代的、人性化的、有效的新的教学方法。表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倡导,小组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法得到推介;创设问题情境,重视启发诱导,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已成为部分老师的追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多方面调动学生感觉器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部分老师的自觉行动。

  二、课堂教学问题不少

  上文从大的方面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给予了肯定。但从细处、从深处剖析,我们不难发现,当今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阻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双基教学渐被忽视

  回顾20多年来教学改革的历程,总觉得有一些人对语文教学的内涵把握不准,对语文教学的本质规律认识不透,热衷于形式和花样上的翻新,一种浮躁的、急功近利的风气时有出现,而对那些务实的、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做法不敢坚持,上个世纪80年代xxx时,所强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渐被忽视就是明证。

  语文课堂上,很少见到必要的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概念的阐述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不着边际的课文分析、表面热闹的无效讨论充斥其间,题海战术、以考代教还大有市场。导致的必然后果是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薄弱和基本技能的缺乏,有的字写得东倒西歪,词汇贫乏,话说不流畅,磕磕绊绊,教学大纲规定的每分钟600字的阅读速度无法达到,教学大纲规定45分钟写600字的文章,可有的两节作文课还完成不了。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历次的语文教学大纲不管怎么变化,关于语文教学目标的这一基本阐述从未改变。还望我们的语文老师认清双基教学和创新教育的关系,不要乱了方寸。

  2、讲练关系处理不当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改变,由过去的.注重教师的教转到了注重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自主、合作、探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我们有的老师对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和作用认识产生了偏差,认为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教师就是配角,学生要自主学习,那教师就是跑腿的,服务的,以致于当讲的不敢讲,当教的不敢教,有的地方甚至规定一堂课老师的讲不能超过15分钟,否则就不是好课。

  由于一味强调练,一味强调学生的活动量,有的教学变成了满堂问、满堂转、满堂练。常见两种情况:

  一是师问生答或学生互问互答,教师不作提示,不作评点,不作示范,不置可否;

  二是对学生的发言不作分析,不作比较,你好他好大家好,一味肯定,美其名曰激励教育,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什么问题也没解决,一无所获。

  要正确认识教师在教学中的独特地位和核心作用,根据课型和内容的难易程度决定教法,指导学法。不能依据教师讲授时间的长短来决定教学的好坏,当讲则讲,当练则练,有时以练为主,有时还可以讲为主。基本概念要讲清,重点难点要讲透,知识性较强的内容要以讲带练,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要以练带讲,讲练本身没有优劣之分,不能片面地强调练而忽视了老师的讲,不过总的原则还是要精讲巧练。

  3、不同文体一个教法

  文章有鲜明的体裁特点,抓住体裁特点设计教学,指导学法,就掌握了阅读教学的钥匙。可这一点没引起重视,不同文体一个教法的现象非常普遍。有的文言文和现代文的教学没有区别,习惯于一段段读,一段段讲解,从结构思路、段落大意到主题思想、写作特点,平分秋色,一一道来。不懂得文言文是几千年留传下来的精品,有一定的时空距离,在阅读和理解上都有一定的障碍,教学重点应指导诵读,在读准、读畅、读懂甚至背诵上反复下功夫,便能有所感悟,有所积累,形成一定的文化底蕴,至于构思立意、主题思想和写作特色的分析和归纳,不是不能搞,但它是次要的,有的可点到即止,有的甚至可以不搞,因为这样的训练在现代文教学中有的是机会。诗歌教学问题更加突出,有的多方肢解,反复剖析,无限引申,驾空分析,把自己的结论强交给学生,不懂得诗歌教学重在品读,重在涵泳,重在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形成独特的个体情感体验,不懂得形象大于思维,应允许学生根据个人的理解发表不同的的看法,不懂得整体把握,从意象入手,而习惯于逐词解析,望文生义。至于散文不从形神关系入手,小说不从情节、人物、环境入手,戏剧不从戏剧冲突和戏剧语言入手的现象比比皆是,见怪不怪。

  不看文体一个教法,教师最省力气,学生最无收获。它既是学养不够、功底不厚的表现,更是不思教改、缺乏师德修养的一种行为。

  4、作文教学随心所欲

  与阅读教学相比,有较多的人作文教学显得不严谨,计划不周密,措施不具体,目标不明确,随心所欲,效果不佳。

  一是读写不结合。人教社的语文教材,分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两大板块,有的只重视阅读板块,对写作和口语交际置之不理,认为写作板块与阅读隔得太远,不好结合,看不出写作板块与阅读板块分开的编辑意图和两者的内在联系。以高中语文第二册为例,阅读板块有小说单元和说明文单元,写作板块则有“写出人物的个性”“写出事件的波澜”“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等单元,前面的课文是阅读的精品,是写作的范例,后面的写作指导和设计,为读写结合搭起了桥梁,这是一笔宝贵的教学资源,可有些老师弃而不用,要学生写作文了,则临时想出一道题目来,很少想到要读写结合。二是评而不修改。作文本收上来,多数有眉批,有尾批,篇篇见红,因为要应付学校常规检查,很少考虑评语的实际效果。作文教学最实在的搞法应是指导学生自己修改,学生在改中才会有进步,老师每次都应修改部分有代表性的文章,起到示范作用。三是练而无章法。没有一个分步进行,由易到难的训练系列和安排,高三作文教学表现尤为突出。有的周考或月考考什么则写什么,背范文、改范文、摹范文的风气盛行,有的不按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要求进行有序的训练,而是追求形式的华丽,把很多精力花在排比句、整句、比喻句的摹拟上。不让学生懂得做人与作文的关系,不让学生懂得丰富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操与作文的联系,这样的作文教学不可能有好的效果。

  5、多媒体运用华而不实

  多媒体能用最快捷的手段引进最新教研成果,获取他人教学资源,为老师设计教学和自身的提高提供了方便,多媒体教学声形俱备,图文并茂,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因而受到普遍欢迎。但多媒体毕竟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多媒体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不能喧宾夺主,只见媒体,不见文本,搞得华而不实。

  多媒体运用华而不实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图文资料过多,影响了对文本的阅读。

  有一堂课教《胡同文化》,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先后打出了老北京城的多条大街、各式各样的胡同、各种形状的四合院,还有新北京城的新面貌等近20幅图片,把学生注意力引向了对各种胡同的观赏,而影响了对课文的品读,偏离了对课文教学的重点胡同文化而不是胡同的把握。

  二是机械的图片演示,限制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有一堂课教杜甫《登高》诗,把风急天高、渚清沙白、飞鸟、落木、长江等意象用图片一一演示,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违背了文学鉴赏的客观规律。三是不能随机应变,逼着学生往设计好了的笼子里钻。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有了新的发现和收获,就要修改和完善原有的教学设计,可课件制好了不能改动,这也是多媒体教学的一大局限。

  我们应该懂得:不是什么内容都可制成多媒体课件,文学作品中的景物、环境、意象等就不宜制成图片;不是什么课文都要运用多媒体,诗歌品读课、古文诵读课就可不用;在运用多媒体时,还可使用黑板,使用粉笔,这样更便于教学双方的即兴发挥和智慧表达。

个人教学反思12

  小学生天真无邪,活泼好动,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理解新鲜事物潜力优点,但也有自我约束潜力差,逆反心理强的缺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语文科目开始出现阅读理解的题型,这让不少教师在小学阅读理解方面犯了难。怎样让好动的孩子全身心投入到听课中,保证他们在这一难点上不掉队呢?透过视频学习,我认为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阅读教学。

  一、激发,引导参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期望感到自我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个性强烈。”抓住这一强烈的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构成过程,诱发良好的思维情感,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用心,感知更敏锐,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主动参与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潜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天地。

  二、把握课堂主体

  爱因斯坦说过“只有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理解”。浓厚的兴趣如磁铁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驱使他们用心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因此,阅读教学充分挖掘这一有利因素,把认知与炼能有机融入到生动形象的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在兴趣中强化,学习效果就会在兴趣中显现,学习潜力就会在学习中构成。学生在这种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既提高了语言表达潜力,同时又激活了思维,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从而调动了学习语文的用心性,真正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课堂教学的主题策略落实到实处。

  三、读的'时光还给学生

  阅读教学的主体是读。因此,语文课上应给学生充分的时光读,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并在这样的氛围中,吸引学生融入情景,感受语言的神奇、资料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深长,再透过朗读表达出来,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心不到,则情无共鸣。在不断的练习中熏陶情感,发展智力,增强想象潜力和思维潜力,促进智慧的生长。

  四、把乐趣带给学生

  学生主动发展的火把,需要教师点燃。课上要激发每个学生在中的主动感知,主动质疑,主动思维的用心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潜力。主动的核心是创造,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创造因素,创设语言文字训练的创造情境,开展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提倡学生发表异见,独见,创见,品尝创造的乐趣。

个人教学反思13

  随着教学反思的功能日趋明显,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那么,教师应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和做法

  一、强化反思意识

  教学反思来自教师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在旧有理念导向下的实践的困惑和迷茫。因此,教师要自觉增强教学反思的意识,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二、明确反思内容

  教师应从哪里入手进行教学反思呢?我认为,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大致分为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和教学效果的反思三个方面。

  1、教学理念的反思

  首先,教师要敢于对原有的教学理念进行质疑,挖掘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如,“我以这样的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其次,教师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师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贯穿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是否内化为了教学行为,克服就操作论操作的错误做法。再次,教师要以开放的姿态接纳新思想,积极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通过不断实践,思考和构建新的教学理念,克服教学工作的盲目性,提高教学创新能力。

  2、教学行为的`反思

  教师应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不仅要对教学观念、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因素进行反思,还要从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媒体等方面去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并自觉地根据反思的结果矫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良行为。反思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一是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如教学中教师控制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师生关系的处理是否符合主体性原则等;

  二是对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教学策略进行思考,总结精彩片段,思考失败之处,如“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做得不好,可以怎样改进?”等;

  三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等。

  3、教学效果的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成功的教学也有遗憾之处,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因此,教师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成败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找解决的办法,如“这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行为有哪些差距?该如何处理这些差距?”等。同时,教师要学会用遗憾的眼光看成功的结果,用辩证的眼光看失误的问题。这样,通过“由教反思到学、由学反思到教、由成功反思到失误、由失误反思到发展、由现象反思到本质”的多次循环,教师的教学实践会更加合理,更加优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养成反思习惯

  教师专业成长是建立在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反思的基础上,逐渐积累富有个性的教育经验的过程,这是一个漫长的、持续的修炼过程。对于一位追求成功、善于反思的教师来说,每堂课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要设置不同的情境,要面对学生的不同反应,教学中的每次师生互动、教学冲突都会激发新的思考和创造。因此,教师要养成对每堂课进行反思的习惯,而且将反思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做到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的有机结合。

个人教学反思14

  长郡中学教学开放周,我上了一节题为“化学平衡”的高三复习公开课。课后,感慨良多。化学平衡是一个重要的化学概念。化学平衡概念比较抽象,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也具有一定难度。“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教材必修块的内容,它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学习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卤化烃的水解、酯的水解的基础,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让学生能达到浅显易懂的'教学效果就是课堂的最大收获,使之建立起清晰的化学平衡的观点是本节教学成功的关键。

  本节课我的教学主线是:1.首先向学生灌输一种化学的思想,也就是化学究竟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举了工业上合成氨的例子,即如何来正确认识一个化学反应,提出了四个字“质”—质变,反应物可以生成生成物;“量”质量、物质的量;“能”能量的变化,即吸热和放热;“效”—效率、效果,即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问题。以此来引入新课。2.回顾化学平衡知识点,提出可逆反应的定义,以及可逆反应的特征。3.从可逆反应入手,结合几个高考里面经常出现的图像,提出化学平衡的概念。并有学生归纳总结化学平衡的特征。4.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即化学平衡的判据。5.课堂练习题目巩固知识点。

  进入高三复习已经两个多月时间,感觉自己还是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复习方法。归结起来也就是:“诊断练习”----“知识点回顾”-----“走进高考,高考真题赏析”-----“重难点突破”------“课堂练习”。两个多月下来,感觉效果不错,但是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就是课堂上学生活跃力不够。到了高三全是复习课,学生已经有了对知识的认知,以前总感觉这样很正常,但是听了师傅的课才发现,原来不是这样的。师傅的课堂,充满了所谓的“人文关怀”,师生配合非常好,学生的主体地位非常突出,而且有很多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这在我的课堂上是没有的。这段时间我也在反思这个问题,也请教了备课组很多专 家和老师。主要原因是,自己讲得还是太多了,生怕学生不会,生怕学生遗漏一些知识点。但是忽略了这是复习课,学生对于一些简单的、基础的知识点,已经通过自主预习、复习,早已经掌握,因此提不起兴趣也是很正常的。

  其实从上次上完组内“硫及其化合物”公开课后,结合了很多老师给我的意见我也在进行自我调整,反思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多让学生讲,自己在旁边只是提醒、引导、点评。明显能感觉到学生的兴趣提上来了,而且非常高涨。当有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别的同学都能比较认真地听着,然后进行补充。学生的兴趣起来了,因此成绩的提高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个人认为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传给学生的是方法、兴趣、解决问题的态度和审视问题的穿透力。让学生感到这门课学起来简单就是你的本事,这应是我们教师在教学教研上最该投入精力的一面,更是真正站在学生立场为他们着想,而且这样更能提高教学质量。

个人教学反思15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需要中小学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做为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师如何去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以及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参加健身锻炼,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随着医疗改革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健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每天晨练、登山、打球的人络绎不绝,加入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广,终身锻炼的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因此,体育教师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3、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权威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型的良师益友,使教学过程转变为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

例如,在上立定跳远课时,我改变了以往惯用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这一传统的"格式化"的教学方式,采用了让学生在师生共同创设的虚拟的动物王国运动会中,学习模仿各种动物的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立定跳)的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创造→发现→学习等步骤,在老师的鼓励和师生共同探讨、实践下掌握了动技能。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一旁起着鼓励、促进作用,如此合作教学较以往事半功倍。

  4、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探究学习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例如,《跳短绳》一课,过去教师一般采用传授式教学法和学生反复练习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目前,在教法上我改用激趣法和鼓励法进行教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前,激发学生模仿小兔、袋鼠等动物跳,然后,布置小动物学跳绳,比一比谁学得快的任务,让学生自由练习。练习过程中,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就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了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花样跳绳,一方面,让学生当小老师教不会的同学。

每当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我都会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有时作出惊呀的表情,有时有意输给学生,在我的激发和鼓励下,学生对跳绳充满了兴趣,不仅体育课上跳,回家跳,课间十分钟也在跳,学生只要一见到我,就拿着跳绳跑到我跟前,让我数数,面对学生的进步,我深感成功的快乐。体育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有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游戏竞赛法、动机迁移法、成功教学法、创造思维法、兴趣教学法等,从而改变单一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在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个人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个人教学反思10-18

英语个人教学反思08-26

(优选)个人教学反思10-30

物理教学个人反思11-02

个人教学反思(15篇)03-06

个人教学反思15篇03-03

地理个人教学反思07-06

个人教学反思(通用15篇)04-01

教师个人的教学反思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