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反思>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28 07:08:3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精华15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精华15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

  今天我讲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感觉教学效果不太好,反思教学过程,感悟颇多。

  早就听有经验的老师说过,这堂课不太好上,学生们接受的要慢一些,今天看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本来教学设计就有点生硬、过程无趣,学生迟迟找不到感觉和好的方法,只有一步一步慢慢引导。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教学重点是确定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及试商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笔算的算理;难点就是试商。

  课上我先让学生回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孩子们能够说出要先从最高位开始除起,最高位不够除,就要看前两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

  在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时,学生已经有了口算的基础,在试商时,学生按老师要求先把想的内容写下来,例如:24560=? 想:604=240,240最接近245,所以商试4。再例如:18929=?想:把29看成30的话,306=180,180最接近189,那么商试6。接着还需理解两位数除法中,前两位不够除时,看前三位,商写在个位;而当前两位够除时,就要先除前两位、商写在十位,例如:31815=?就是这样。通过多次巩固商书写的位置和除的顺序的基本问题学生基本解决。之后着重解决试商的问题。教材中安排了四组例题,分层次、分阶段分化了重点,分散了难点。例1主要解决试商、商的书写位置等问题;通过例2的教学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例3的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试商。例4教学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学生初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用四舍五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时,在试商过程中,一般都要调商,往往要经过多次调试方能求出商数来。尽管教学时总结出了用四舍时,因把除数看小了,初商容易偏大,试商时可比原来想的商小1,而五入时,因把除数看大了,初商容易偏小,试商时可比原想的商大1。而学生在具体的计算中,还是感到很困难,造成了试商速度慢。

  课上,特别针对试商、调商进行了大量练习,尤其是对于除数是24、25、26等的题进行了强调,例如:19526=?把26想成 25,258=200,所以商试7。之后巩固记忆254=100、255=125、256=150、257=175,258=200等。

  课后,通过学生的作业,针对出现的问题,我又进行了针对性的练习。另外,在做完题后,让学生加上了验算,使其能够自我验证,自我检查,反而出错的几率小了很多。然后还让学生每天花上几分钟进行口算练习,为笔算打好基础。

  总之,在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教学中,四舍五入法、口算法、同头试商法和折半商五法可视其情况挑选应用,可以互相弥补,相得益彰,得到最佳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2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0的口算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学生对于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书写对位及计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在教学非0数字的对位及积的末尾添0的个数时 ,我板书用了彩笔标出,对突破本节课重难点有很大帮助。

  学生在试做例题106×30时, 我让孩子们自己用简便方法试算,以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为主,让学生自主的利用旧知迁移出新旧。注重算法多样化和算法简便化,但又不拘泥与让学生使用一种算法。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上语言细致严谨,讲解清楚明白,语速适中。这也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在这节课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总之,我很自信地认为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数学课。因材施教设计好教案,提高课堂效率,是我追求的目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3

  生活化、活动化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在导课中和学生谈话:关于学校的特色教育是什么,学生很高兴,因为他们对这个非常了解,然后出示一些美丽的昆虫的图片,让学生读一读图片上的信息,读到最后一张图片上的信息,很多学生不敢读,因为数很大是(700000),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评价,从而进入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认识整万数

  当学生产生探索欲望和兴趣之后,教师所要考虑的`应是如何提供适当的条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去探索知识,从中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并且强调培养学生数学感和发现规律的能力。教师只是引导、参与学习,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生动场景。在新课教学中,我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探索整万数的读写方法,并通过自主操作、交流,发现整万数的特征。

  学习数学知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从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在这一环节中,我收集了大量的来自生活中有关整万数的信息:南京和北京的建筑物的面积,有关自然界中的信息和关于航天方面取得的伟大成绩,学生通过看图片,阅读信息,不仅会读了大数而且从中还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数学美,数学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信息和惊喜。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性学习,获得了新知识、新经验,无论是认知,还是情感,都全方位地得到发展,再通过交流评价引导学生愉快地交流活动中的感受和经验,交换意见与看法,一方面可将每一个成功的经验收获转化成为大家共同的财富,成为影响其他同学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要不时对照目标要求,形成自我反馈机制。在小组合作中认识自我,也学会评价他人的学习。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4

  《垂直与平行》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与角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因此我们在课中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体验在同一平面内,不交叉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交叉里有一种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让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思维的层面来。

  在课的开始部分,通过摆一摆让学生在白纸上去画不同位置的两条直线,然后从学生的

  作品中选出代表性的画法进行分类,从而引出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再通过让学生去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的现象,加深学生对垂直与平行的理解。最后通过找、摆等环节,在学生进一步认识垂直与平行的同时,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感受数学的意义。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5

  我出示教材第19页的教学挂图让学生看图,进一步说明: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同样多”、“多”或“少”。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再如,人们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例如,巴比伦数字就是用一个类似三角形的符号来表示1,两个这样的符号表示2,三个这样的符号并排表示3……九个这样的符号表示9,10就将这个符号横放来表示(板书出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用一竖表示1,两竖表示2……五竖表示5,6就用一横加一竖来表示,依此类推7就用一横加两竖来表示……9就用一横加四竖来表示(在巴比伦数字下面对应地板书出中国数字)。除此之外,还有罗马数字、印度数字和阿拉伯数字(在中国数字下面对应地板书出这些数字)。阿拉伯数字,其实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印度人发明的,公元八世纪前后,由印度传人阿拉伯,公元十二世纪又从阿拉伯传人欧洲,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后来就叫做“阿拉伯数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交流也越来越多,但各个地区数字不同,交流起来很不方便,以后就逐渐统一成现行的阿拉伯数字(对应着上面,板书:1、2……9)。后来人类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认得也越来越大,如果每一个数都用不同的数字来表示,很不方便,也没必要,这样就产生了进位制。古代有十进制,还有十二进制、六十进制等等。由于十进制计数比较方便,以后逐渐统一采用十进制。经过很长时间,才产生了像现在这样完整的计数方法“十进制计数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6

  用量角器量角是测量角的这节课的重点。为了让学生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的技能,在课堂上我分两步走:

  一、充分尝试,深度讨论。

  在学生观察量角器的构造,明白量角器的制作原理后,我让学生认识画一个角,然后独立尝试测量。学生测量的情况五花八门,让学生展示各自测量的方法,然后讨论评价,谁的方法合理?最后确认比较清楚的操作步骤,做到“两个重合”。让学生阅读书上的量角的步骤:

  1、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组织学生看教材填空。

  2、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二、多次实践体验,形成量角技能。

  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练习。学生练习包括两个方面:读图技能的训练;操作技能训练即完整度量一个角的度数的过程,包括量角器的摆放和对应度数的读出。

  学生摆放量角器到角上时,度数容易出错。分不清读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我让学生观察0刻度线用的内圈还是外圈,顺着0刻度线转着看。还有的学生度数非常不准确,当角的边画的比较短时,建议学生把角的边适当延长到与量角器的刻度有交叉的地方便于观察。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7

  《认识整万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知识。它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并能正确读、写和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的基础上,教学整万数,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大数目,认识万级和个级的数位顺序及计数单位,会读、会写整万数。

  在本课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教学知识点主要有:

  1、教学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

  2、教学整万数的含义和读写;

  3、教学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万”,并能正确地读、写10000。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我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以“10个一千是一万”为教学起点,让学生在纸计数器上一千一千地数,数到十千,学生自然而然说成一万,明确“10个一千是一万”,通过学生边添珠子,边数数,让学生有序的填出各个数位名称,初步感知新出现“万”、“十万”、“百万”、“千万”四个计数单位,在数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每数满10个单位就产生一个新的计数单位,感受了两个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明确“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百万是一千万”。

  整万数的写法和读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时,我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写数、说数的组成,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交流,并引导学生利用分级的方法来读写。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发现自己还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体会和发现,特别是在读数与写数的实践中也没有有意识地让学生体会方法,今后我会在这方面加以改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8

  本节课中,我是以“负数的产生——感知生活中的正、负数——认识正、负数——寻找生活中的正负数”这四个环节来开展教与学的活动的。在设计时我首先考虑让学生感知负数产生的必要性,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教材的温度作为切入点。通过让学生自主观察——小组交流,发现了有比零度还低的气温,要有一个比零还小的数来表示,让学生感受到负数的产生。我力图通过几个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的.例子,让学生解释生活中的正、负数的意义,从中不仅掌握了正、负数的记法、读法,还体会到了正负数是表示在一个情境中成对出现的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学生只有在理解了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运用到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用正、负数来表示的现象。这是我觉得比较好的。在概念课的教学上,如果我还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一些就更好了。

  1、课堂机智。有时候总想着教案里的活动或知识点应该到哪儿了,对于学生及学生回答问题的把握做得还不够灵活,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成为课堂的闪光点。

  2、在让学生体会负数的产生及温度计中的负数时,还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负数的产生是为了更方便于表示,人为产生的一种数。在观察温度计时,不仅可以让学生发现负数、0、正数的关系,还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大小,体会当温度越来越往下时,温度就越来越冷,离0越远,负数就越来越小;反之,温度越来越高,正数就越来越大,为认识数轴提前渗透。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9

  考试中较差项目的原因:

  1、选择题错误较高,特别是4、5题。对于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知识点掌握的不好,如果是整数还好判断一些,当各边是小数时,学生容易判断错。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的知识点,学生不是很会应用。

  2、对于图形的拼组,课上没有让学生动手去拼,学生掌握的不太好,如填空题第8题,错误率高。

  3、在小数加减的竖式计算中,要求验算,有学生没有仔细看题,没有验算,扣分较重。

  4、解决问题有一道数学广角的内容,因为是选讲内容,没有讲,但有5分,做错的同学较多。

  5、最后一题统计,有部分同学没有规范作图忘记标数据,第xx小题的中从xx月到xx月的用电量上升最快,电费相差多少,有同学没有考虑到要相邻的两个月之间来比较,从而出错。

  今后采取的措施:

  1、多进行一些各类解决问题的练习,放到每节复习课中去,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分析能力。

  2、严格要求学生要规范作图,虽然平时就已要求,但还是要多提醒,多练习,多强化,让学生从练习中去反复记忆作图的要求。

  3、对于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的反复应用,如边长为整数、小数等。还有关系的逆用等都要掌握,复习手册上有相关练习,可以进行巩固。

  4、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不好,总会漏题或是看错题,要加强这方面习惯的培养。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0

  今天领着孩子们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认识与读法。

  这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知道亿以内个数的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关系;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会读亿以内的数;进一步建立孩子们的数感。教学重难点是:数的概念的建立以及数感的建立。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根据孩子们已有的基础与经验,我在本节课重点放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上。

  一、调动已有的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

  首先我利用课本提供的20xx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情况为素材导入新课,初步让孩子感受万以外的数有多大。孩子们领会的很快,立刻发现“万以内的数最多的是5位数,这些数字有的是7位数,有的是8位数。”这位进入新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大胆的放手让孩子们自主探究,使他们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通过情景教学进一步培养数感

  大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大数的联系,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了解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通过想象感受1亿有多大,帮助他们建立数感。

  三、自主探究,解决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没有直接给予孩子们答案,而是通过探索、发现、讨论、实践、交流获得。学生们自己进行归纳,总结读法,学得很扎实,印象也很深刻。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也有遗憾。

  1、教具不够充分,学校没有定制大数的计数器。在认识大数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得进率是多少,我们只能借用手指来数数,感受是10进率的。

  2、第4页的做一做,我不能带领孩子们一起拨珠子数数,还有个别孩子把注意力放在了计数器上,课堂上不时的出现拨珠子的声音。

  3、在读大数时,个别孩子分不清数级,不懂数级的用途,导致万级的数和个级的数分不清楚如何读。

  措施:在今后的练习中注重学生的读数指导。特别强调:

  1、含有两级数时,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读上个“万”字。如:24967845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七千八百四十五。

  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 “0”都不读,中间或前面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1

  计算课教学是学生最不喜欢,老师最不愿意认真备课、最容易忽视的教学内容,可是数学中计算又占了很大一部分,一些课堂上没掌握计算方法的同学课后就要在大量的练习中寻找方法,这样就给学生增加了学习负担,所以计算教学教师也要认真备课。在这节课中,我抓住为什么要用中括号?中括号里的小括号算完后是用中括号还是用小括号?在用脱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发现下一步没算到的'要注意抄下来。为什么一定要用脱式计算?等一系列的问题研究,通过探索学生完全掌握了中括号的运用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2

  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其他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教学情况

  1、复习沟通,建立联系。在教学新知识前,先简单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目的在于回忆已学的知识,为迁移做好准备,加强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突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学习例题之前,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根据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引出例题。

  3、通过观察、探讨、交流,掌握新知。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4、巩固知识、深化练习。这样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分层次掌握所学的知识,先进行基本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方法,再通过变式练习进一步巩固深化,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但对于本班的情况,更是特别,绝大部分学生的应用题的理解能力都差。针对这一情况,我让学生多练、多想、多问,从量到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惧怕应用题了。

  三、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体会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又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四、存在问题

  教师:1、在用教材上还需继续深入挖掘。2、在教学上,注重教学内容的平衡,使得优生在一堂课中有更大的收获,还要让学困生在每堂课中有所学习。3、课堂上,要抓住学生知识的薄弱点,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学生:1、部分学生不懂得审理,审题能力较差,不理解题意。2、有的学生思维能力相对比较差,分析判断能力薄弱。3、还有的学生因为懒惰而导致了学习基础差。

  五、改进措施

  1、注重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在实物操作中抽象到图形的认识。

  2、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

  3、关注学困生,采用多种方法的帮扶,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对他们的作业争取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4、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地改进教法,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吸取经验教训,根据这次反思情况,制定各种有效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同时,虚心向其他教师请教,学习经验,争取下半学期能够有所提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3

  反思整节课,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又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在交流评价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体验,较好地体现了事先的教学设想。

  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不仅让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准确数和近似数,理解了生活中除了用“四舍五入法”凑整外,在一些特殊的情境中,“去尾法”和 “进一法”也经常被使用。商场大减价联系“去尾法”,选择适合自己身材尺寸的服装则联系了“进一法”,让学生自然地将生活中的知识运用于数学之中,并且通过讨论概括出两种凑整的.法则。这样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可以大大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用已有的经验帮助理解数学知识,从而达到解决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的目标。

  在初步掌握“去尾法”、“进一法”的凑整方法后,我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反思:比较进一法、去尾法、四舍五入法三种凑整方法。使学生自觉地将思维指向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上,形成了一个“再探究”的学习氛围,也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三种凑整方法。

  练习中我还特意让学生和生活中的实例相联系(超市收银条、水电煤发票等),让学生在灵活运用合理的凑整方法的同时,也让学生留意我们身边的事物,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感悟了数学对生活的实际意义。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4

  《角的认识》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它是低年级学生对几何平面图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种认识飞跃。由于学生对角的认识生活经验不多,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本节课我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了学习的全过程。《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取知识。本课我通过几个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如:移动角的一条边,你发现了什么?观察这三个角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和小组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个性,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经历了认识角的过程。正是因为有了教师的放手,才有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真正会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用实物(红领巾、三角板、纸扇等)的演示,导出生活中的角。并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触摸,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营造生动、鲜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从生活中的角到平面的图形去追索,去发现,去总结,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然后让学生触摸三角板上的角,有什么感受。同时讨论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再利用课件演示画角的步骤,并要求学生亲自动手画角,在画好的角上标上边和顶点,并联系实际说说你在生活中还发现哪些物体有角?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这节课,我觉得最大的败笔在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对“角的大小”的教学上,所以这节课也让我真正体会了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的重要性,教师有效地引导是学生顺利动手、思索、发现和表达和重要前提。当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己的教学预想不一致甚至相左的时候,教师的教学机智显得想当重要。比如我在备课时想当然的认为学生对角的大小能说出一二来,事实课堂上,学生都不能回答。如果我在备课时就考虑到这个问题时,我想我一定能够解决。所以在以后备课时一定要从多角度去考虑问题,如果学生会,我怎么教,如果学生不会,我又怎么教,毕竟学习的主人是学生,教师应该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而不应该代替学生考虑问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5

  《生活中的正负数》一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课时,它的上一课是《温度》,在前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从温度的知识中了解了一些生活中的正负数。知道了可以以0℃为分界线,分别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而且也已经知道0℃既不属于零上温度也不属于零下温度。但并没有引入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正负数》一课就是让学生在认识温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认识正负数以及0的特殊意义。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课前我也查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在取其精华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理念和学生实际以及教材特点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课前温度复习

  为了新旧知识点的自然衔接,课前设计了重温温度的活动,使学生自然的感受到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这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顺势过渡到新授的`环节,生成自然。

  2、通过记录相反意义的量,初步了解负数的意义。

  上课伊始,我首先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三组相反意义的量,课堂上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呈现出多种不同的记录方法。最后由师生共同探讨达成共识:总结出正负数的表示方法更简便、清晰、准确。紧接着我又强化了正数分别代表了足球比赛中的进球、转学人数中的转入和收入情况以及负数代表的失球、转出和支出情况。并板书在黑板上,为下一步学习“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埋下伏笔。

  3、总结归纳正、负数和0的关系。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温度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感知0℃既不属于零上温度也不属于零下温度。我并没有急着让学生下结论,而是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数,说说发现了什么。给学生留下较大的思维空间,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探索出正、负数和0的关系。

  4、借助实例,解释应用

  为进一步巩固对正负数的认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正负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充分举了生活中的用正负数表示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师不要小看学生,他们潜在的能力要靠我们教师去挖掘,让学生说“生活中的正负数”这一设计,也让我大开眼界,使我坚信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可忽略。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有的学生举出了“打羽毛球赢了、输了能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有的同学想到“炒股赚了、赔了用正负数表示”的例子。紧接着我又“趁热打铁”,安排了 “超市经营中的正、负数”、“海拔高度中的正、负数”、“老师的体重”等一系列的练习,这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和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学得兴致盎然、意犹未尽。

  总之,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尽可能地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并引领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努力争取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感受,做到人人参与学习,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0-30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06-27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04-01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04-17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热门)07-09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05-22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04-12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精]07-20

(精)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05-22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5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