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反思>《胡同文化》教学反思

《胡同文化》教学反思

时间:2024-11-16 07:07:1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胡同文化》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胡同文化》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胡同文化》教学反思

  这堂课学生的表现在情理之中,却也在意料之外。他们的兴致很高,探究问题积极踊跃,极大地发挥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整堂课很流畅地进行下来,我也觉得非常轻快。结束之余,我在想为什么学生的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会那么高?总结反思后,我觉得主要得益于教学情境的创设,人文气氛的营造:

  一、妙设情境导语,创设文化情景。

  精妙的导入,可以烘托气氛,创设一种与文本契合的情景,激发学生内在的阅读需要,《胡同文化》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当然需要与之精妙的导语来切入。考虑到我的学生(身处西北)对北京的胡同了解不多,我先让学生对北京的胡同有种直观的感知,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引出对文本的解读,继而层层推进,进一步领悟胡同文化的魅力。在设计导语时,我抛开了传统的语言文字的渲染,代之以古朴典雅的北京胡同图片和韵味醇厚的京腔京曲《胡同京歌》,让那发黄的黑白的胡同照片,让那荡气回肠的胡同京歌,深深地吸引住学生们。这样,歌曲一结束,在他们回味着、惊叹着、感受着那绵绵的艺术魅力的同时,在他们开始受到如此的文化冲击的同时,我的教学初衷就达到了。随后,揭示课题“胡同文化”就顺理成章了。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老师在课堂上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和探索,以求解决问题的一种课堂气氛。精心设问置疑,可以使学生疑中生问,疑中激思,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索,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教学本文时我首先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组织学生讨论,自由质疑。同学们积极思考,从题目提供的信息中发现了两个问题:胡同有什么特点?胡同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我再适当点拨、引导,使课堂上形成一种积极思考、探讨的热烈气氛。

  其次让学生从中心句入手,提纲挈领的梳理文脉,这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即教会学生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阅读方法。为了授之以渔,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如作者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胡同的特点,为什么作者说“北京市民文化就是胡同文化”,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探究趣味。在和学生共同探究时,我适当的穿插一些幽默的北京方言,也增添了课堂的京味儿氛围。

  三、在探究中解疑,在理解后感悟。

  巧妙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一位大师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石刻的历史。胡同是北京特有的建筑风格,要领悟胡同文化的特色,就要在理解文章表面内容后,一步步揭开胡同文化的面纱。我在教学中引出问题:从北京胡同的特点可以看出它有怎样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个?要求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他们的感受和理解。

  学生们交头接耳,畅所欲言,在学生激烈的争辩中,我适时引导,这是我认为最精彩的地方:有人联系中国历史,谈到了胡同文化的封闭性;有人联系现实生活,谈到了胡同文化的精义“忍”,分析了“忍”的价值观和现实意义;有人联系自身,认为安土重迁不仅仅是北京人的特有的心态,而是中国人普遍的心理,还列举了三峡移民所反映出来的种种问题;有人甚至谈到了胡同连接的四合院与当今的高楼大厦之间的差异和折射出的百姓百态。所有的这些都让我为之自豪,因为开放性的问题设置,让学生们有了说话的权利和机会,也使课堂有了争鸣的学术氛围,有了创造性的课堂生成。这无一不是文化的再现,无一不是文化的彰显。这样的课堂本身不是文化么?

  四、课文迁移拓展,文化反思延伸。

  汪曾祺先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因此对正在消失的胡同,自然有一种怅惘,一种莫名的留恋和怀旧。但他同时又清醒的意识到胡同文化是一种小市民文化,是一种衰落的文化,一种跟不上时代的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楼大厦代替了红砖碧瓦,胡同文化终究要走向消亡,对此他只能表示无奈。但作者是达观的,他以一种豁达的胸襟面对胡同的衰落,以积极乐观超然的态度迎接新文化的到来。在教学这些内容时,我运用了朗读和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区别了胡同文化和高楼文化的差异,认识到胡同的衰败必然导致胡同文化的没落。

  《胡同文化》始终贯穿着作者对胡同文化甚至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情感的揣摩,其实在生活中,除了北京的胡同外,还有许多民居,尤其是本地民居,学生也应大概有所了解。为此我营造了另一种人文化的课堂气氛,向学生介绍保存完整的明代民居——甘肃天水胡氏民居——我们西北特有的房屋建筑。让学生陶醉其中,设身体验,接受人类文化的濡染和熏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人文教化,这也算是此次教学成功的一面吧。

  这堂课我努力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自己的引导点拨,力图从课本中来,到课本外去,走进生活,走进北京文化,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让学生经历一次文化的旅程,在关注学生的个性的同时,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再走一步。

【《胡同文化》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07-07

《胡同文化》说课稿09-06

胡同文化教案08-03

《胡同文化》优秀教案08-04

关于胡同文化教案10-04

胡同文化教案优秀10-13

胡同文化教案(15篇)10-27

胡同文化教案(精选15篇)08-28

胡同文化教案15篇06-29

胡同文化教案精选15篇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