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时间:2023-03-10 13:40:06 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例6及相关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比较,使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会运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

  3、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正确运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在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具准备:

  例6的投影片、小小养殖场和巩固练习l以及游戏题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顺序写敷.

  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 87 70 62 15 6

  4、谈话导入

  教师:快来看!他们在玩跷跷板。小老虎们玩得多高兴呀!小熊看到了,它也想玩,它找来了好朋友小兔,可是他们怎么也玩不起来,为什么呢?

  教师:轻重是比出来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进行比较。在数学上我们会经常比较什么呢?

  5、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说一说数的大小。

  二、新授。

  1、投影出示例6

  在操作中初步直观感知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

  教师:红球有几个?(58个)蓝球有几个? (15个)黄球有几个?(10个)

  [大家一起从15数到5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58要经过好多的数。

  教师告诉学生,58比15多得多,15比58少得多,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红球比蓝球多得多,那篮球比红球少得多。

  请一个同学从10数到15,从中感受到l0到15比较接近,我们就可以说15比10多一些,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黄球比蓝球少一些.]

  教师问:红球和黄球比呢?

  小结比较方法:①直观观察比较 ②借助推理进行比较

  2、投影出示小小养殖场。

  [小组讨论:小小养殖场,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的`多,谁比谁少一些.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鹅比鸭少一些,鹅比鸡少得多,鸡比鸭多的多等等。]

  三、巩固练习。

  1、小娟有37张邮票.(投影片出示)

  [本题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交流。(1)小明可能有几张邮票?(2)小红可能有几张邮票?]

  2、第43页做一做

  [4人小组根据题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

  3、练习九

  [第4题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学生,集体订正.

  数学游戏题:猜一猜瓶子里有多少个珠子?]

  4、下面各数中,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少一些?

  15 17 45

  四、课堂总结

  在比较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我们也利用它们把比的结果说的更清楚了。下课后,请同学们也在生活中多运用运用它吧。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让孩子会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等词描述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数感。这部分内容是以前教材所没有的。教材提供给孩子比三种颜色的球的场景,引导孩子交流得出蓝球比黄球多一些,通过启发孩子思考还可以怎样说,得到相对的另一种表述黄球比蓝球少一些,并初步学习应用多一些少一些描述两个数量间的多少关系;通过 红球比黄球多得多的另外一种表述,让孩子试着在理解少的多含义。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1教学目标评论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巩固数的组成。

  2、进一步巩固数位的概念和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3、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练习,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学情分析评论

  1、六、七岁的一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数的认识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是缺乏在生活中的运用。因此让他们更加巩固认识100以内的数认识很有必要。

  2、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应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以活动为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重难点

  重点: 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难点: 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评论

  一、导入:跳跳虎悄悄地告诉我一个秘密,在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智慧岛上,藏有一个智慧宝箱,听说打开宝箱的人就会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今天跳跳虎想带着大家一起寻找宝箱,你们愿意吗?但是智慧岛上机关重重,让我们一起闯关吧!

  二、练习

  1.第一关:填一填

  我们来到游乐场,闯入第一关填一填,在做题之前,你想提示大家注意什么问题?

  请大家拿出题单,动手填一填。汇报:谁上来填第一组,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表扬(你很有条理)和他结果填的`不一样请举手

  第4组:2个+15。表扬:你很会思考,满十进一,方法用的很好。

  2.按规律填一填:

  刚才我们顺利的闯过第一关,要进第二关,必须要来乘坐刺激的过山车,要想让过山车开动,我们必须按规律把这些数填完整,在填数之前,你们要先判断什么?顺数还是倒数,几个几个数。请大家动手填一填。

  汇报:和它们填的不一样的请举手?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语言准确)

  过山车已顺利开启,你们做的好进入第二关准备了吗?

  3.送小鸟回家

  我们进入爱心城堡,这里有一群迷路的小鸟,我们只有把这些小鸟按要求送回各自的家,才能顺利过关。

  汇报: 小鸟给大家爱心竖起大拇指。

  4.第三关:比一比

  离开爱心城堡,我们来到池塘边进入第三关:比一比。

  青蛙兄弟俩正在捉虫子。小青蛙说:我捉的虫子比38条多一些,大青蛙说我比小青蛙多的多,但比90条少些。小朋友,你们能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吗?

  动手画一画,和上面小朋友画得不一样的小朋友请举手。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5.第四关:拨一拨:

  小朋友对100以内的数大小比较掌握得非常好,所以我们才顺利的进入第四关:拨一拨

  看:这一关的题目是,在计数器上拨4个珠子,可以表示什么数?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题目的?像这样只用4个珠子,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再在个位上拨3个珠子,组成13。谁上来拨一拨?还有其他答案吗?

  小结:不同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不相同。

  6、想一想 试一试?

  用三张卡片中的两张组成两位数,2 5 8

  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7.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地闯关成功,我们一起打开宝箱吧!

  你们每一队派1个代表上来,领取你们的神奇力量吧!

  三、小结:

  你们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一、分析任务:

  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册"元、角、分的认识"。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学生常常会遇到买门票、食品、玩具、学习用具以及交费等实际问题,因此,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让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种类,知道爱惜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在日常购物中要注意文明礼貌,让学生知道要节约零用钱。

  二、课前调研:

  一年级的学生都有花钱的经历,但是对人民币到底认识多少呢?我对15名学生做了访谈式调研。

  调研是以聊天的形式进行的,主要涉及的问题是:

  (1)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吗?

  (2)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

  (3)你知道人民币都分哪些种吗?

  (4)你自己买过东西吗?能说说你是怎么买的吗?

  (5)你知道1元等于几角吗?

  (6)一个转笔刀5元7角,你要拿哪些张钱去吗?还可以怎么办?(老师提供样币)

  通过这些问题我发现:学生对人民币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其他国家的`币种知道得很少;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有部分学生没有独立买过东西;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清晰,在所调查的15个学生里,有10个学生能清楚地说出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只有7个学生能说出1元5角是15角,5元7角我可以拿一张5元和7张一角和其它方法的。

  根据这些问题,我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了对外币的一些介绍,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重点放在了元角分之间的转换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我用1元钱买了一支笔,我可能拿哪些钱去买?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最后还原到生活当中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拼一拼讲课教案: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拼一拼讲课教案

  教法设计:

  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

  2.提问: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

  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教师板书:对边相等)

  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来试试!

  三、动手实践

  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2.第6页的第4题。

  3.第6页的第5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27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学会了按一定的标准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分类的基本方法,所以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可变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团结合作及数学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本节课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学具:课件,学具。

  重点难点:学会按不同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教学设计:

  一、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咱们来猜个谜语:说它是辆车,可它不是车。风儿一吹来,脑袋转圈圈。(风车)

  师:大风车转起来可真好看。有个小朋友用几个图形拼成了一个大风车。咱们一起来看一看,他是用哪些图形拼成的大风车呢?

  生答略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分类”。(分类是按一定标准把一些事物分组。)

  二、新授

  (一)分类整理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出示:风车图片

  问:我们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可以怎样分?(按形状分)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形状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摆一摆,写一写)

  ○1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

  ○2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师:刚才的同学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

  生:整齐、清楚。

  师:你能看出谁最多吗?

  生:三角形最多。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这一排最长。(注意:一一对应)

  ○3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

  师:这个同学记录方式你能看明白吗?

  师:他用一个数据来表示这一列的数量。(和图对应)

  2表示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师:为了更加清楚整齐,我把同学们记录的画上线。

  上面一行都是形状,下面一行都是个数,每一列都表示这个形状有几个,这样记录真清楚。

  ④展示其它记录方法,让学生评价。

  小结:同学们不仅能够按照形状把这些形状分为4类,而且自己设计图表把分类的结果表示出来,你们可真棒!

  3、小结

  师:现在我们来做下总结。刚才我们把风车用了哪些图形,每种形状有多少个,做了分类整理。你还记得我们是怎么做的吗?第一步是什么?然后做什么?

  (二)拓展练习

  1、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风车图,还能用别的标准分类吗?你来试一试。

  2、对比体会分类的标准

  师:观察这两个表,都是在分这些形状,为什么分得的结果不一样?

  生:因为两次分的标准不同,第一次是按形状分,第二次是按颜色分的。

  师:那有什么是相同的呢?

  生:总数不变。

  小结:看来分类的时候,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但是不论怎么分,最后的总数都应该一样。

  (三)生活中的应用

  1、展示分类整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垃圾分类,超市摆放,图书馆图书……)

  2、小结:分类的标准有很多,在生活中我们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

  三、练习

  如果把咱们班的同学分为两类,可以怎样分呢?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分类与整理

  按形状分类按颜色分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

  教学目标:

  1. 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 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4.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

  1. 上、下

  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2.前、后

  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难点名称

  1.发现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的一般规律。

  2.初步构建数之间的关系建立数感。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1.根据按行数、列数确定一个数的位置。

  2.通过学生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探究等多种方式发现百数表中简单的规律。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1.由于数较多,百数表里面呈现的很多规律不利于学生发现。

  2.100个数有规律的排列在一起,已经成为数的系统,初步显现了十进位值制数系统的一些特性,这就要引领学生经历建构的过程。也正是在不断地解构与建构的过程中,学生对数的认识才能得以深化。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清楚地了解100以内的排列顺序,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深化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观察、分析百数表,探究100以内数的规律,并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

  导入

  1.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看!它们来了。读一读,打个招呼吧!哇!太乱了。没关系,那就请它们先排好队,再和我们见面,好吗?为了让它们排得更整齐,教师为它们准备好了各自的房间。现在就欢迎它们入场吧!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2.解构百数表,探索数的排列规律。

  (1)第一支数队伍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的,排得很整齐。请它们住进从上数的第一行吧!我们一起读一读,请它们入住。(1 、2 、3 、4 、5、 6、7、 8、9 、10)

  (2)又来了一支数队伍,它们应该住在哪儿?就让他们入住第二行吧!(11、12 、13、 14、15、16、17、18、19、 20)

  (3)瞧!瞧!这里来了一支特殊队伍。(11、22、33、44、55、)这支数队伍的下一个数是几?你猜到了吗?再下一个呢?再下一个呢?再下一个呢?(66、77、88、99)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都一样,但是它们表示的意思却不一样。

  (4)咦?又来了另一支数队伍。(10、19、28、37、46、55、)这支数队伍的下一个数是几?再下一个呢?(64、73、82、91)

  原来,这些数队伍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下面我们就按这些顺序,请其它的数朋友也住进它们的家吧!

  全部都住满了,这儿一共有100个数呢!它们都是按顺序排列的。

  (5)下面我们就一起先来横着观察。先请从上数的第四行数出队。请小朋友们读一读,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31、32、33、34、35、36、37、38、39、40)横着看,它们的十位上的数字都是3(40除外),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多1.其它行也是这样排列的吗?小朋友们赶快找一找。

  (6)竖着看,请从左数第三排出队,(3、13、23、33、43、53、63、73、83、93)它们的个位数上的数字相同,下面一个数总比上面一个数多10。其它列也是这样吗?小朋友们赶快找一找。

  小结:百数表中无论是横着、竖着,还是斜着的数队伍的排列都是有一定顺序的,所以看起来都很整齐。

  3.为数找家,构建数之间的关系。

  这么整齐的队伍刚排好,有些淘气的数就出去玩了,只留下这一行、一列数来站岗。但淘气的数回来时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能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吗?

  (1)35的家在哪里?

  找到十位是3的这一行,再找到个位是5这一列,相交的地方就是35的家。35这个数感谢你,也感谢站岗的`小士兵,帮它们很快找的了自己的家。

  (2)53也有5和3,为什么不能住在一起呢?

  35和53虽然都有5和3,但它们所在的数位不一样,所以不能住在一起。看来,为数找家,一定要看清十位和个位上的数。

  因为有这些站岗的数,大家很快就为35和53找到了家。现在,留下来站岗的数也出去玩了。只利用35和53你还能为其他的数找到家吗?

  (3)怎么给46找到家呢?

  (4)现在你能很快为67找到家吗?还有90呢?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4.听说我们班小朋友这么能干,又有一位数朋友赶来了,想知道是谁吗?一位神奇的摄影师为百数表拍了一张照片,正好照到了这位数朋友。请大家看

  (1)为数和数组找家

  你能猜猜这张照片中那些数朋友还没回来吗?

  只要把握了百数表中数朋友的排列顺序,就能很快找出藏起来的数朋友,真方便!为了奖励大家,摄影师又拍了一张照片。你们看

  听说摄影师现在在拍照,数朋友都回来了,可是数太多了,不好拍。摄影师要求它们变队形后才能拍照。你们能帮它们变变队形吗?现在只要大家喊出“一二变”.

  (2)引入数轴

  你们能在上面为51-59这些数找出它们的家吗?

  都是数,为什么50离60那么远,离51那么近?两个数相差得越多,就离得越远;相差的越少,就离得越近。

  (3)知道了这个道理,你们能在上面为67找到家吗?

  小结

  希望今后小朋友们能认识到更多的数朋友!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教学内容:

  教材34页例1、35页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1.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

  2.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

  3.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具学具:

  小棒100根、10根橡皮筋、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20是()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个十和()个一组成17

  2.出示第33页百羊图。数一数,感受100有多大。

  估一估、数一数、初步认识100有多大。

  提出问题:

  (1)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2)草地上有一群可爱的小羊,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只?(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3)小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请来了一位老朋友(将10贴在黑板上),认数的时候它可是我们的好朋友呢!

  学生回答后10只10只地圈一圈,并数一数。

  教师:大家都数对了,这是100只羊。100只有这么多!和我们认识的20比较,你对于100有什么感受!

  二、新授新知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l0根用橡皮筋捆成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满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

  (2)教师拿出一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十是一百。(板书)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l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4)做课本第35页例2上面的“做一做”。

  一题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七根小棒数到六十三根,再接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数是什么有困难,老师要给予辅导。

  二题同桌互相数一数。

  ①们能很快地看出有多少个泡泡吗,应该怎么办?

  ②要想很快地看出有多少个泡泡,应该怎么办?

  ③请“十”来帮帮忙,学生实际圈一圈,10个10个地数一数。

  2.教学例2。

  (1)让学生摆出七十根和四十六根小棒,一名学生台前演示,其他学生用学具摆。老师提问:“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七十根和四十六根?”

  摆七十根时,摆成7捆。摆四十六根时,先摆4捆,每捆10根,再摆6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七十里面有几个十,四十六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老师摆出一个任意两位数和一个整十数的小棒,让学生先观察,再与同桌交流,各是多少根小棒,各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35页例2下面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独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2.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引导学生认真观察。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3个十和5个一组成多少呢?(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

  3.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学号,再说出它的组成。

  甲:我是15号。十五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乙:我是50号.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

  丙:我是32号.三十二是由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板书设计:

  数数,数的组成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七十里面有7个十

  四十六里面有4个十和6个一。

  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游戏中领会左和右,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2.不断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3.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办事效率.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上下楼规则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那咱们一起唱一曲吧!(放歌曲,师生共同唱,并做拍手动作)

  提问: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拍的手?(手)

  1、认识左右

  (1)强调左右手的作用,加深对左右的认识

  师:伸出左手右手,看看自己这双灵巧的手,(学生看手)

  在生活中常用左、右手干什么?

  (2)找找身体上的左右

  师:坐手、右手是对好朋友,配合力量可大了!会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找一找身体上还有像这样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吗?请你一边找,一边和你的桌说说。

  (学生活动,寻找身体上的左右)

  提问:“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身体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老师建议,他说到哪儿,咱们也就指到哪儿行吗?”生汇报寻找结果,边说边指,其余的同学也跟着指一指。

  小结:在我们身体上有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请这些好朋友帮忙,来辨别左右。(板书课题:左右)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据一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创设音乐、游戏情境,以谈话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师:现在我们来玩“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耳右手拍左腿,左手拍右腿。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左手叉腰,左手举起来,向左弯弯腰。右手叉腰,右手举起来,向右弯弯腰。

  2.各种方位感知左、右。

  师:刚才通过游戏老师发现你们能很快辨别出左右,现在我们再来试试......

  师说学生做

  在第一排中,坐在最左边的是谁?(学生找,点到名的同学请站起来)

  第一排最右边的是谁?

  第二排从右数第3个孩子是谁?

  从左往右数第5个孩子是谁?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边动手操作边用语言表达,说与做相结合,有效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在成功中感到喜悦。】

  三、整理应用,内化提高

  1、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很快就能辨别左右。我们要用学到的知识去帮助一只可爱的小蚂蚁,看看小蚂蚁遇到了什么困难?

  课件展示课本13页第六题练习题。

  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听取信息)

  2、师:小蚂蚁的问题解决了,可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问题

  老师举起左手,老师举的是哪只手?

  同桌互相说说。

  请学生面对面,都举起右手?让学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课本13页练习:生活中的左右

  师:生活中也有这种情况,走楼梯时靠哪边行走!靠谁的右边?

  我们很快就要成为少先队员了,行队礼时应该举哪个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课后作业,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又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既强化了新知,有提高了兴趣,真正做到了课虽终而趣尤浓。]】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这节课你认为哪个小朋友表现得好?也可以说说你自己。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臵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领会左右的意义.能准确的用左右来描述物体所处的位臵,是教学的重点。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是教学的难点。

  回顾本次的教学活动,发现还有许多需要思考与推敲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合多种课程资源帮助学生辨别左右

  整合课程实质上是一种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使学校教学系统中分化了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它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本节课我整合了语文课等多种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巩固对左右的认识。比如:在导入中,让学生认识汉字宝宝“左右”,在这里就整合了语文的资源。并再进一步区分识记这两个字,为以后解题读题做准备。

  二、利用生活经验辨别左右

  数学来源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这一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比如,在本节课中,我没有简单地讲述左右,而是在一上课,就让学生说说他们是怎样辨别左右的,学生的思维、语言、行为无不是在一种自由、民主、平等的合作与交流中流露出来的。课前我就想过辨别左右方位,单靠教师认真讲解和学生记忆是学不好的。因此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主动学习,但没想到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如此丰富,他们辨别左右的方法如此多样。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打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原有经验为基础,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才是有效的学习。

  三、让学生在玩中辨别左右

  布鲁纳说:"学习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本节课我安排了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他们在玩中学,在乐中悟。学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下,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游戏中。

  1、活动形式多样

  本课中,我预设了很多活动,如找身体上分为左右的好朋友、遥控机器人、摆一摆文具并说一说、数一数、猜一猜,拿一拿;说说自己的邻居、拍手游戏、握握手等这些活动,有的活动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的活动是对学生思维的启发,有的活动是对新知识的巩固与应用,把动手和动脑通过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学习效果的化。

  2、知识层层深入

  分清左右的方法就是记住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因此在上课开始,我就问学生是怎样区分自己的左手和右手,经常用右手做什么事?这样对学生原有知识起到了承接和巩固,之后由自己的左手和右手扩展到身体上左和右,学生会发现有左耳、右耳、左眼、右眼、左腿右腿等。接着通过摆学具,在动手做中,进一步加深对身边左右的感知。随后,把左右延伸到身边,让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左右是谁,这样范围以自己的左右手为圆心,逐渐地扩大到身边,并质疑:同一人为什么既说他是在左又说他在右边?从而体会到左右的相对性。最后通过和同桌拍手游戏及握手活动进一步感受到左右的相对性。可以说知识是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前一个环节的结论做为下一环节的基础,每一部分在学完知识后,都能利用活动及时巩固复习。

  四、课后感受不满意之处

  整节虽然游戏活动不断,但在重难点之处感觉没把学生激发起来,突破不够。要能做到收放自如就好了。再有受时间的限制,没有机会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物体的位臵,这方面对于本班学生来说也是个很大的难点。

  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学生原有的经验不够一致,甚至差别很大,特别是组织学生用左手拍同桌的左手、右手拍右手时,少数学生在活动中处于旁观者的态度或是不能正确使用左右手做拍手活动,教师还需适时点拨、提醒、帮助他们,可请拍手游戏不顺利的组上台或任意组上台展示,能让学生从活动中安静下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左右的相对性,从而突破难点,效果将会更好。

  教学中真的是千变万化,有许多不可预料情况,这就需要教师敏锐的观察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及驾驭课堂的能力,这方面是我今后努力的重点。

  总之,对于本堂课的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去感悟知识,领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臵关系的习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方法,感受到学习的价值。由于本节课以活动为载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的浓厚,学习的热情高涨,可以说是师生非常开心的"玩"了一节课。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并找到优化方法。

  2、熟练地进行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口算。

  3、利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用多种方法解决解决问题,初步体验优化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1、快速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解决实际问题时,排除多与条件。

  三、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练习法

  四、教学设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奖励贴

  五、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大头儿子想带大家一起去玩闯关游戏,大家想去吗?可是大头儿子遇到一道数学题不会做了,那怎么办呢?好,我们去帮帮他。

  (一)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方法

  课件出示:14—8=?

  师:你们知道差是几吗?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呢?

  生:

  师:同学们你们真聪明,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有很多种方法,但是我们要选择对于自己来说最快最准确的方法去算。只要能快速算出正确的答案就是最的。

  下面就和大头儿子一起去玩闯关游戏吧。

  (二)闯关游戏

  第一关口算

  下面是一些百宝箱,里面是大头儿子给大家准备的一些小礼物,但是只有口算正确百宝箱下面的算式,才能得到小礼物。

  13—5=8 12—3=9 16—9=7 12—8=4

  8+3—7=4 12—7=5 15+2—9=8 6+10—3=13

  师:同学们,那你们知道大头儿子为什么要给大家送一些可爱的橡皮擦吗?因为橡皮擦能帮助我们改正错误,在学习生活中我们难免犯错误,但我们都要勇于改正错误。

  第二关圈一圈,算一算

  (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题单上写,写完展台展示)

  第三关:我会看图列式

  第四关:解决问题一

  师:大头儿子想带大家去看足球赛,同学们你们从下面的画面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呢?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

  生:获得的数学信息是:踢球的一共有14人,男生有8人,红队踢进了5个球。

  问题是:踢球的女生有几人?

  生:解决这个问题有用的.信息是什么?

  生:一共有14人,男生有8人。

  师:谁会列式解决这个问题?

  生:14—8=6

  师:式子的最后要写上单位。

  师: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学会排除多余条件。(板书)

  总结:踢足球的时候要注意安全。要遵守规则,学校里也要遵守学校的规则。

  第五关解决问题二

  师:看完足球赛大头儿子带大家来到湖边玩耍,发现这里有好多动物也在玩。那请你看一下,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生:小鸟有16只,小猴有9只,小兔有11只

  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生:小猴比小兔少来了几只?

  师:谁会列式计算这个问题?

  生:11—9(只)

  师:小鸟比小猴多来了几只?

  生:16—9=7(只)

  师:谁比谁“多几”“少几”要用减法(板书)

  师:小鸟、小猴、小兔虽然是不同的动物,但是他们相处的很好,那我们平时也要和其他小朋友和睦相处,同时我们要爱护小动物。

  六、板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设计说明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掌握了100以内数的顺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所以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了以下几点:

  1.注重不同比较方法的交流。

  在教学中,结合例题引导学生交流不同的比较方法。例如有的学生是借助小棒比较大小的,有的学生是根据数的组成比较大小的,有的学生是借助计数器比较大小的,有的学生是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大小的。对于学生能够运用不同方法进行比较要给予肯定。

  2.注重对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在教学中,当学生一一呈现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后,适时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使学生能够脱离具体的图形来进行两位数大小的比较,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有重点地进行讨论。

  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到学生在比较81和18时容易出错,当学生产生疑问时,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讨论,如“都有8和1,为什么81比18大?”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位值制”的理解,而且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这些数谁大谁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0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板书课题)

  ⊙探究比较大小的方法

  1.比较两个十位不同的两位数的大小。

  (1)摆数,写数。

  师:用小棒怎样表示四十二和三十七这两个数呢?你能把这两个数写出来吗?

  (2)比较42和37的大小。

  师:你们知道这两个数谁大谁小吗?怎样比较出来的?

  (学生讨论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预设

  生1:42比37大,因为摆42用的小棒比摆37用的小棒多,所以42大于37。

  生2:42比37大,因为42里面有4个十和2个一,37里面有3个十和7个一,4个十大于3个十,所以42大于37。

  生3:42大于37,因为数数的.时候42在37的后面,后面的数都比前面的数大,所以42大于37。

  生4:42大于37,因为42十位上的数是4,37十位上的数是3,4大于3,所以42大于37。

  (师板书:42>37)

  师小结:十位不同的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

  2.比较两个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的大小。

  (1)课件出示教材42页例5的计数器图。

  (2)指导学生看图写数,并说说是怎样写的。

  (学生汇报后,师板书)

  (3)观察这两个数,你发现了什么?

  (23和25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不同)

  (4)探究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师:这两个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不同,怎样才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呢?

  (学生交流自己比较的结果和比较的方法)

  (5)总结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师小结:十位相同就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

  设计意图:

  在教学中,让学生随时总结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使学生由形象思维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生成比较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能正确熟练在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正确熟练的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比100多1的数是99。 ( )

  53和35一样大。 ( )

  97前面的数是98,后面的'数是96。 ( )

  99大于100。 ( )

  和70相邻的数是71和72。 ( )

  从61到73中间有12个数。 ( )

  一个数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51。 ( )

  78个是由7个一和8个十组成的。 ( )

  39和41的中间是40。 ( )

  40+5比50+4小。 ( )

  二、创设情景

  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想请你们参加她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参加吗?(板书课题:小兔请客)

  三、探究新知。

  1、瞧,小兔邀请了哪几个好朋友?(出示主题图)小猴是个“数学迷”,他发现每盘都有10个果子,看到这么多的果子,他马上就想提一个数学问题。你知道小猴子会提什么问题呢?

  (1)同桌说一说。(2)指名交流。

  2、光会提问题还不行,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1)先想一想,再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拨一拨。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3)指名说算法和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20+30=50。30+20=50。

  3、小结:在加法算式里“+”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加数,“=”后面的数叫和。

  4、忽然,小刺猬的家里有急事,让他回家。小刺猬望着这么好吃的果子,真舍不得走,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在盘子里打了一个滚。瞧,(出示主题图的右边图)他得意地走了,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小朋友,现在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5、你们能用上面的方法自己解决吗?并说出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小组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6、请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

  四、巩固提高

  1、刚才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好,小白兔决定带大家玩一个小游戏。(玩开火车游戏)出示课本练一练第3题,快速口答。

  2、三只母鸡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了,请你快速的找出每个小鸡的妈妈是谁?

  3、出示果园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掌握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加深“位值制”的认识、理解。

  2、培养知识迁移与抽象概括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两位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计数器2个

  3、计数棒100根

  4、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温旧知新

  1、教师讲小故事:猴哥和猪八戒争辩30和3谁多?

  2、我知道:

  (1)2是2个(一),20是2个(十)。

  (2)44左边的4表示(4个十),右边的4表示(4个一)。

  (4)我能在里填上>、<或=。

  45 1414 220

  1020 818 1920

  3、我知道:

  (1)两位数比一位数大。

  (2)按顺序从1-20,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

  二、探究新知(提示课题)

  1、芳芳和平平跳绳比赛,平平跳了42下,芳芳跳了37下,谁跳得多?

  (1)讨论、汇报:42>37

  (2)质疑:为什么?

  ①摆一摆:

  ②数的组成:42里面有(4)个十和(2)个一。

  37里面有(3)个十和(7)个一。

  4个十比3个十多。

  (3)归纳:两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4)摆一摆,比一比(卡片学具)

  3040 4535 8736 5775

  2、佳弟和于雅在一次口算比赛中,佳弟得了25分,于雅得了23分,谁得的.分数高?

  (1)请两位同学在计数器上拔珠

  (2)两个计数器上的珠子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十位上一样,个位上不一样。

  (3)归纳:两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3、再现百数表

  (1)竖着往下看,你发现了什么?(十位上的数越来越大)

  (2)横着往右看,你发现了什么?(个位上的数越来越大)

  (3)你还知道了什么?(百数表里100最大,因为它是三位数)

  4、阅读课本P42例5

  三、巩固应用

  1、P42做一做第1题。

  2、P42做一做第2题。

  3、小游戏:数字对对碰,数字排排坐!

  93>87>75>64>55>50>48>33>25>23>15>9

  4、我会比

  2723 3330 4252

  6446 6688 99100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P44 、P45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并且学懂、学透是本节课学习的目标。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有如下特点:

  1.注重教学内容的循序渐进。

  虽然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较多,但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根据教材的安排,先教学整十数的读写,再教学一般数的读写,然后是特殊数的读写,最后是100的读写。这样由浅入深,由一般到特殊,有梯度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既轻松又有一定的挑战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注重发挥教具的作用。

  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数位的意义,将摆小棒与拨计数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熟练地操作小棒和计数器,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合作学习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计数器

  学生准备小棒标有计数单位的计数器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出示一捆和一根小棒:谁能说说这是多少根小棒,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请学生在计数器上表示11这个数,再说说自己的.想法。

  3.请学生写出11这个数,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写的。

  4.导入新课:上学期我们借助小棒和计数器认识了2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继续借助小棒和计数器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设计意图:复习用小棒和计数器表示20以内数的方法,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36页例3情境图。

  (1)观察一下图中有几种颜色的纽扣,数一数每种颜色的纽扣各有多少粒,数完后汇报交流。

  (黄色纽扣有四十粒,绿色纽扣有二十七粒,粉色纽扣有三十三粒)

  师:这些数都比20要大,又是100以内的数,该怎样写呢?又该怎样读呢?我们这节课就来探究一下。(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读写)

  (2)尝试用小棒和计数器表示40,然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师:40这个数用小棒怎样表示?用计数器呢?

  学生操作后进行展示。

  (3)讨论40的写法和读法。

  师:根据我们以往的写数和读数的经验,你认为40该怎样读写呢?

  引导学生先说出40的组成,然后分别说出40的写法和读法。

  (40是由4个十组成的,应该在十位上写4,个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读作:四十)

  师:能用刚才的方法在计数器上表示70吗?能写出来并读一读吗?

  (学生操作后交流、订正)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能正确熟练在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正确熟练的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比100多1的数是99。 ( )

  53和35一样大。 ( )

  97前面的数是98,后面的数是96。 ( )

  99大于100。 ( )

  和70相邻的数是71和72。 ( )

  从61到73中间有12个数。 ( )

  一个数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51。 ( )

  78个是由7个一和8个十组成的。 ( )

  39和41的中间是40。 ( )

  40+5比50+4小。 ( )

  二、创设情景

  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想请你们参加她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参加吗?(板书课题:小兔请客)

  三、探究新知。

  1、瞧,小兔邀请了哪几个好朋友?(出示主题图)小猴是个“数学迷”,他发现每盘都有10个果子,看到这么多的'果子,他马上就想提一个数学问题。你知道小猴子会提什么问题呢?

  (1)同桌说一说。(2)指名交流。

  2、光会提问题还不行,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1)先想一想,再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拨一拨。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3)指名说算法和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20+30=50。30+20=50。

  3、小结:在加法算式里“+”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加数,“=”后面的数叫和。

  4、忽然,小刺猬的家里有急事,让他回家。小刺猬望着这么好吃的果子,真舍不得走,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在盘子里打了一个滚。瞧,(出示主题图的右边图)他得意地走了,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小朋友,现在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5、你们能用上面的方法自己解决吗?并说出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小组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6、请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

  四、巩固提高

  1、刚才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好,小白兔决定带大家玩一个小游戏。(玩开火车游戏)出示课本练一练第3题,快速口答。

  2、三只母鸡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了,请你快速的找出每个小鸡的妈妈是谁?

  3、出示果园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18

一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案02-01

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09-25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12-12

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04-01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03-01

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01-04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01-24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