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5-22 18:56:50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五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几天,我们的学习生活正逐渐步入正轨,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学习委员。

  教师出示评选条件

  1、数学成绩优秀。

  2、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

  师: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学生自由发言并说出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如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筛选选出了两位合适的同学,那么,这两位同学哪个更合适呢?我们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你有没有合适的方法?引入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三、师生合探

  1、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

  2、我们如何 收集数据?

  生汇报(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举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时会出现其他同学不公平、不服气的情况,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那有没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数学学习委员。

  教师讲解投票的方法,拿出准备好的小纸张,从黑板上选一个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

  学生动笔写,将写好的纸张折好,由小组长收上来。

  师:现在老师要从这些纸张里拿出一张,报出名字,同学们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张上,老师报一个,你记一个,一直到把这些纸张记完。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提示学生:纸张很多,报得又很快,必须抓紧时间统计,最好能分工合作。)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一、认识毫升

  1、前面二节课,我们学习了容量的单位升,根据同学们的了解,在一般的容器上,除了用升做单位之外,还用什么做单位?

  2、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毫升"(板书课题)

  3、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你找到的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

  4、大家觉得,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和前面我们学习的用升做单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

  5、毫升也可以用"mL"或"ml"来表示。(板书:mL,ml)

  6、师拿出装有1毫升水的量杯。这个量杯里的水大约是1毫升,谁来形容一下1毫升的水大约有多少?

  7、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我用滴管向量杯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水大约是1毫升。

  8、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

  二、升与毫升的进率

  1、请每个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的量杯。请小组里的同学仔细观察量杯上的刻度,并依次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接下来,请同学们将自制量器中的.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提醒学生注意倒入量杯时到500毫升是就算一杯)

  3、通过实验,请小组里的同学讨论,1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回答后板书:1升=1000毫升。

  三、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1 1、指名读题后指名口答。全班集体订正。

  2、再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容器,以毫升做单位。

  想想做做3 1、指名分别说一说三种饮料的容量。

  2、说一说,每一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为什么?

  想想做做4 1、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指名:为什么20xx毫升是2升?

  想想做做5课前完成,课上汇报结果。

  四、你知道吗?

  生自由阅读后交流感想。

  五、学生活动

  可见,毫升是在讲师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的单位。

  同学们总结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1000,教案《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教案(二)》。

  同学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们的容量各是多少。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与意义,能熟记5的乘法口诀。

  二、过程与方法

  熟练运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学习乘法口诀的意义,感受乘法口诀的简洁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编制并熟记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理解每句口诀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谜语游戏,激趣导入

  1.猜谜语。

  (1)出示谜语:五个兄弟,生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谜底:手)

  (2)每个人都有手,一只手有几个手指?一双手有几个手指?三只手呢?四只手呢?5只呢?

  (3)独立完成填空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5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列式计算。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吗?(福娃)

  (1)课件出示一盒福娃。

  ①一盒福娃有多少个?(5个)

  ②几个5相加?(1个5)(课件演示从一盒福娃渐变成点子图)

  ③1个5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板书:1×5=5或5×1=5)

  (2)出示两盒福娃。

  ①两盒福娃有多少个?(10个)

  ②几个5相加?(2个5)(渐变成点子图)

  ③2个5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板书:2×5=10或5×2=10)

  (3)按照上面的方法,用乘法算式计算出3盒、4盒、5盒福娃分别有多少个?

  随学生回答整理板书

  2.编制口诀。

  思考:刚才我们用连加的方法算出了乘法的积,如果要算100个5、1000个5相加……,用加法好算吗?有没有更好地方法能又快又对地计算出乘法的积?

  学生尝试编制口诀,教师巡视,收集典型案例。

  (1)汇报比较,规范表达。

  (板书: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2)解释交流,深化理解。

  ①讨论:每一句口诀是什么意思?每一句口诀可以计算哪些乘法算式?

  ②比较:为什么下一句口诀比上一句口诀多5?

  3.识记口诀。

  根据规律记忆5的乘法口诀(开火车背、指名背、全班背)。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熟记口诀。

  (1)对口诀。(教材第52页“做一做”第1题)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全班齐背5的乘法口诀。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初步同学认识分米、厘米、毫米,知道这些单位的实际长度,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以和它们之间的进率。

  (2)掌握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用尺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3)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概括等方法,培养同学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明、能力。

  教学重点 让同学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这也是难点所在。

  课前谈话

  1.谈话(出示直尺):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直尺)对,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直尺,那你们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直尺呢?

  过渡:人们为了准确的知道物体的长度发明了直尺。那直尺是通过什么信息告诉我们物体的长度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直尺。

  2.同学观察自身的直尺,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整理。

  (1) 同学观察直尺上有什么?(尺子上有长长短短的线,有数字,大格,小格。)

  指导并板书:直尺上这些长长短短的线有个名字叫做刻度线。(板书 刻度线)

  (2)找一找:数字和线是怎么排列的?

  指导并板书:数字0对的`长刻度线取名叫0刻度线,你知道这个0表示什么意思吗?(这里的0不是表示没有,而表示起点)你也能学着给数字1对长刻度线取名吗?(1刻度线),数字5对的长刻度线就叫( )?

  (3)描述:相邻的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我们称它为小格的长度怎样?相邻的长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我们称它为大格,数一数你的直尺一共有( )个大格。一个大格里面有( )小格。

  3.小结:直尺就是通过这些刻度线和数字告诉我们长度的。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一、捆小棒

  通过自己捆小棒来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并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和在计数器上拨一拨以及边拨边说等环节来让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含义,并通过对口令和快速拨数等活动来进一步使学生掌握11~20各数。通过填写和读尺子上的数以及引导学生提问等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最后设计了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11~20各数这一环节,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二、搭积木

  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含义,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采用多种表示数的方法(如:图形、小木棒等),让学生任意选择,以达到理解和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含义为目的,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发展了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教学中以联系生活实际入手,结合学过的知识,学以至用,把数学知识中数学问题以问题情境的方式呈现,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以及发展数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有几瓶牛奶

  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数学教学要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并在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培养自主探索、猜测验证的学习习惯,并引导学生与他人进行积极有效的合作交流。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应表现为:创设情境——建立模型(探索交流)——解释应用。本节课通过创设小动物采摘水果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适时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理解凑十法的意义,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最后,创设了购买肯德基食品的生活情境,学生通过自己选套餐的数学游戏活动,实践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的习惯。从而达到使学生学习有价值数学的目的。

  四、有几棵树

  本节课创设了故事情境,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掌握了多种算法,并知道哪种算法最简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教学中应注意练习的形式应多样化,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五、买铅笔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和实践的机会,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本课通过创设“过生日”的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老师巧妙地设疑,把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转化为数学中的加减法,帮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

  2、体现算法多样化。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民主自由,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经验大胆思维,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课堂气愤宽松、活跃。在计算过程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培养了创新思维。

  六、跳伞表演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获取学习资源。

  入课时,通过观察空中飞行表演,让学生大胆猜想、想象。提出一些现实问题,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列出相关算式。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同时用事实印证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2、探索解答策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及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本节课在解决11减几的问题上,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平台,准备了图片、小棒等等。为学生提供了宽泛的学习材料和充裕的学习时间。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画一画、摆一摆以及逻辑推理,从不同角度通过多种方法解决了问题。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注重整理归纳,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通过让学生整理11减几的算式,并讨论从中发现了什么。既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4、变“书本”中的作业为“情境”中的作业,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数学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在设计一节课时,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实践证明:情境教学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图文并茂、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注重情境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课伊始,以精彩的飞行表演入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结尾,变“书本中”的作业为“情境中”的作业,使学生兴趣浓厚,乐于探究。

  七、美丽的田园

  数学来源于生活,认识到这点,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我们学习数学,更重要的是在联系生活、理解数学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寻找数学问题,不断求异创新,不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一入课时,我就鼓励孩子去发现、解决数学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光看一张图提问题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更何况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在一起,因此,我将一张图变成了动画,由智慧老人前后贯穿,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很乐意接受这种形式的教学,往往通过小动物的言语几多媒体的运用给学生一个推动力,吸引他的目光,同时也抓住学生乐于追求刺激,勇于挑战的心理,能让每个孩子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上,一点走神的机会都不给他。使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这堂课充满神秘感,接下来的学习会是非常有意思的。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7-19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3-29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1-14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4篇03-21

小学数学教案3篇04-06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三篇04-09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四篇04-27

小学数学教案15篇12-30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4篇03-25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4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