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数学教案集合九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第43页例4,完成“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教学比例的基本知识。
1、复习:
师:什么叫比例?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出示:
1/3∶1/4和12∶9 1∶5和0.8∶4 7∶4和5∶3 80∶2和200∶5
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教师结合回答板书:
1/3∶1/4=12∶9 7∶4≠5∶3 1∶5=0.8∶4 80∶2=200∶5
2、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2)3 :5 = 18 :30 学生尝试起名。
师介绍:比例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 :5 = 18 :30
内项
外项
(3)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还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出示:3/5=18/30
(4)已经知道了比例各部分名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师:刚才,你们是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比值再作出判断的。老师不是这样想的,可很快就判断好了,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告诉你们,老师是运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的。
二、教学例4
1、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
(1)引导学生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并逐一板书,同时说出它们的内项和外项。
(2)引导思考:仔细观察写出的这些比例式,你能否发现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3、验证: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
⑴课件显示复习题(4组):
1/3∶1/4和12∶9; 1∶5和0.8∶4; 7∶4和5∶3; 80∶2和200∶5
学生验证。
⑵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
教师将学生所举比例故意写成分数形式,追问:哪两个是内项,哪两个是外项,让学生算出积并结合回答板书。通过交*连线使学生明确:在这样的比例中,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达为: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相乘,结果相等。
师:老师也写了一个比例(板书:3∶2=5∶4),怎么两个外项的积不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你们发现的规律可能是有问题的。
引导学生得出:你举的例子从反面证明了我们发现的规律是正确的。因为3∶2和5∶4这两个比是不能组成比例的。只有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师:很有道理!同学们很会观察,很会猜想,很会验证,自己发现了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⑶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项,即a:b=c:d,那么这个规律可以表示成什么。
(4)完整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读书P44页,勾画
5、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写了一些比例式,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再验证)
6、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1)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
(2)做“试一试”:出示“3.6 :1.8和0.5 :0.25”。
A、先假设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让学生自己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如果能组成比例就写出这个比例式。提问:3.6 :1.8和0.5 :0.25能组成比例吗?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吗?
b、说出写出的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分别是几,再分别算出外项和内项的积。
C、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组成的比例是否正确。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一练
(1)学生尝试练习。
(2)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确:可以把四个数写成两个比,根据比值是否相等作出判断。也可将四个数分成两组,根据每组中两个数的乘积是否相等作出判断,其中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比较简便。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5:3=( ):4
12:( )=( ):5
先让学生尝试填写,再交流明确思考方法。
3、补充一组灵活训练题:
A、如果让你根据“2×9=3×6”写出比例,你行吗?你能写出多少个呢?
B、你能用“3、4、5、8”这四个数组成比例吗?若能,请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C、你能从3、4、5、8中换掉一个数,使之能组成比例吗?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真行!不仅探索发现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还能自觉地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去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去求比例中的未知项。
能告诉我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吗?你觉得学了它有什么用处?
五、课堂作业。
1、做练习十第1、3题
2、独立完成2、4题
板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
3 :5 = 18 :30
内项
外项
6:4=3:2 4:6=2:3 4:2=6:3 3:6=2:4
3×4=6×2
a:b=c:d ad=bc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全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联系和区别,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级别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操作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认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经历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方程思想方法的认识,提高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级别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操作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联系对百分数的理解,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结合实例,初步认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初步体会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等不同统计量的不同特点。
4.让学生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掌握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相关内容的发展线索和逻辑关联,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能力。
数学思考方面
1.让学生在应用百分数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提高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增强数感。
2.让学生在认识圆柱和圆锥特征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的感知,进一步增强空间
观念;在推导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探索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想、实验、分析、验证和概括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发展形象思维。
3.让学生在认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探索并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应用比例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意识和能力。
4.让学生在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继续表达的能力,不断增强空间观念。
5.让学生在探索并理解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提升思维水平。
6.让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以及众数、中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据的意义和价值,感受不同统计量的联系和区别,发展统计观念。
7.让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联系和综合,加深对基本数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培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发展思维的整体性、灵活性和深刻性。
解决问题方面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主动用百分数、方程、正比例和反比例、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比例尺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2.让学生在解决有关百分数、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等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飞多样性。
3.让学生能用比例、比例尺、正比例和反比例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4.让学生在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用扇形统计图和相关统计量解释数据信息、解答简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5.让学生在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培养根据所需解决问题的特点合理选择相应策略的自觉性和能力。
6、让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释简单实际问题的水平,进一步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确定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2.进一步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3.进一步感受数学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5.进一步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全册课时安排:全册共安排72课时的教学内容,其中30课时的总复习。
百分数的应用 11课时圆柱和圆锥11课时 比例7课时 确定位置4课时 正比例和反比例 4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2课时 统计3课时 总复习 30课时
第一单元 百分数的应用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这个单元里,初步教学百分数的意义,用百分数描述部分与整体或两个同类数量间的倍数关系;教学了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相互改写,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编排,通过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的广泛应用。
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经常应用百分数,如用百分数表示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或少的关系,又如利息与纳税的计算、折扣的设计与计算等。应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方程解答。这些都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全单元的教学内容比较多,编排6道例题、四个练习以及全单元的整理与练习,大致分成五段教学。
例1、练习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这一段是接着六年级(上册)求简单的百分率编排的。
例2、例3、练习二,根据国家规定的税率和利率,计算应纳税金额和可得利息金额。这一段应用百分数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4、练习三,解决有关折扣的问题,包括设计折扣和根据折扣求现价或原价的问题。这一段里有列方程解题,也有列算式解题,列方程求原价是重点。
例5、例6练习四,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或分数问题。在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里只教学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安排在本单元,由百分数问题带出。
“整理与练习”综合全单元的知识内容,进一步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以现实问题中百分数的意义为突破口,通过推理分析数量关系,探索算法。
2.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经验,向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迁移。
3.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百分数的应用 11课时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2课时
纳税问题 1课时
利息问题 1课时
打折问题 2课时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3课时
整理与练习 2课时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相关计算。
2.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运用小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了解小数产生及发展的.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要求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对小数的有关知识进行一次综合练习。(板书课题)通过练习,希望同学们能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运用小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正确迅速地进行相关计算。
二、分层练习内化提升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第107页第6题。
(1)出示例图,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口答,全班校对。
(3)师生共同归纳。
2.完成第107页第7题。
(1)自由读题,独立思考完成。
(2)集体校对。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指名提出问题,集体解答。
(5)。
3.完成第107页第8题。
(1)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2)仔细观察,说说每组的规律。
(3)独立试着往下写。
(4)集体反馈并。
4.完成第107页第9题。
(1)引导看图,理解题意。
(2)独立完成,比一比,看谁填的正确。
(3)全班交流反馈。
5.完成第107页思考题。
(1)尝试独立解答,如有困难可请教你的同位或小组成员。
(2)集体交流思考方法。友情提醒:可以把第二个条件中的“2倍”在图上表示出来。
6.自由阅读“你知道吗?”
(1)自由阅读文字介绍。
(2)交流获得的信息。
(3)补充介绍课前搜集的信息。
(4)谈谈了解这些知识后的体会。
7.作业(小黑板出示)
(1)一桶色拉油,连桶共重5.1千克,桶重0.2千克。油重多少千克?
(2)一只茶杯4.5元,一支牙膏2.8元,一把牙刷3.6元。
①买一支牙膏和一把牙刷一共多少元?
②一只茶杯比一把牙刷贵多少元?
独立完成后全班校对。
三、反馈升华
你觉得自己这节课表现得如何?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理解计数单位。
教具准备:
课件 ,小棒。
教学过程:
一、演示百羊圈,引入新问题,激发数数兴趣
1、师:蓝蓝的天,绿色的大草地,小朋友玩得多高兴啊! 看,山坡上下来一群羊,有几只? 又来了一群,几只?这两群羊共几只?20是几个十?学生观察回答上述问题。
2、又下来一大群羊,成八小群。 师,羊真多啊!有多少只?
我们来估计一下,现在草地上有多少只羊。大家交流,说一说自己估计的结果。
3、师,我们的估计对吗?可以数。你会数吗? 今天学习数100以内各数。(揭示课题)
二、操作、交流,学习数100以内各数
1、实物数数。
(1)师:老师让你们没人带了100根小棒,快速地数一下,是不是100根。
(2)学生自由数 汇报,你是怎么数的?(有多种数法,可以指名进行实际操作。)
2、讨论。
(1)师:刚才,有的小朋友是这样数的:每数10根捆成一捆。 谁愿意用小棒再来演示,让全班都能看清楚?能不能试着用刚才同学们提出的办法来数一下有多少根。提示:每数10根捆成一捆。一定要用皮筋捆好。
(2)师: 一根一根地数,10个一是几?那十根十根地数,10个十是几?
3、引导学生一十一十地数到一百。
(1)师:数100以内的数,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从一数到一百,也可以十个十个地数,数了10个十就是一百
如果让你十个十个地数,你能从10数到100吗?100—10呢?
学生数10捆小棒:一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
(2)数百羊图。一只一只地数,再十只十只地数。(同桌一个人数另一个人检查)
(3)抢答:一十一十地数,三十前面是( )十,三十后面是 ( )十。
八十前面是( )十,八十后面是 ( )十。
(4)指名数:一十一十地数,从一十数到一百;从三十数到七十,从六十数到一百。
三、接近整十数的'数法
1、师:谁能很快地拿出三十五根小棒,说一说你是怎么拿的?如果一根一根的继续往下数,你能数到四十二吗?试一下。
出示例2: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学生边添小棒边数。
交流:三十九后面的数是多少?为什么是40?
学生将10个单根捆成一捆,得4捆,再接着数到四十二。
2、从五十六数到六十三,再从六十三数到七十二。 (注意渗透组成知识,注意是否每数满十根捆成一捆。)
3、不摆小棒,一一地数
从七十八数到八十八,再数到一百。(同桌轮流数,再指名数。)
回答:七十九、八十九、九十九的后面各是几?
四、学习100以内数的组成
1、例3:拿小棒3捆又5个单根,看一看,是几根小棒?说一说35是( )个十和 ( )个一组成的。
2、第33页“做一做”的第二题。
3、同桌一人摆小棒,另一人说组成。
4、游戏:摘果子。(水果卡片)
四十二 ( )个十( )个一七十六 ( )个十( )个一
九十四 ( )个十( )个一六十 里面有( )个十 一百 里面有( )个十
想一想:其实生活中用到数数的地方可多了,想想哪里遇到过?自由汇报。
如果这堂课的表现是100分的话,你觉得你自己能得多少分?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呢?说说你得分的理由。
五、小结
师:说一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六、练习活动
先估计一下,有多少个球,再数一数,有多少个球。 你的估计差不多吗?你是怎样数的?怎样数比较快?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 目标
1、经历可能性的试验过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教学 重难点
不遗漏的列出试验可能发生的结果。
教学准备
3个转盘、若干个纸杯纸箱、4个红色乒乓球、3个黄色乒乓球、3个黑色乒乓球。学生自制转盘课时安排 1
教学过程
游戏引入: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位老朋友,他要和我们一起玩游戏。
(录音)同学们好,我是淘气!我来玩个游戏,看谁猜的又对又快!
师:(出示转盘)如果转动指针,指针可能停在什么颜色的地方?
有生说指向紫色,有生说也可能指向黄色。
师动手转动指针,进行验证。
(录音)小朋友猜对了吗?两种颜色都有可能指到。那么谁的可能性大一些,谁的可能性小一些呢?
生答。
师:小朋友们说的有道理,在这个活动中,两种颜色都可能指到,只是指向哪种颜色的可能性的大小不同。今天我们就通过猜一猜的活动,来研究可能性大小的问题。
游戏的延续
1、(录音)淘气:我还带来了一个转盘,这次还要请大家来猜猜指针会指向哪种颜色?指向哪种颜色的可能性大些?
师:(出示转盘)谁愿意来猜?
生:可能转向紫色。
生:也可能转向黄色。
生:指向两种颜色的可能性一样。
师:为什么说指向两种颜色的可能性一样?
生:因为两种颜色的面积一样大。
师:小朋友说的很好,两种颜色的面积一样时,转动指针,指向两种颜色的可能性是差不多的。请学生到黑板前动手拨一拨,进行验证。
2、师:昨天小朋友在家也制作了一个转盘,拿出来让大家猜一猜,然后动手转一转,看看你猜对了吗?生出示自制的转盘,在小组内活动。
教师下到各组参与活动,对同学的错误判断及时纠正。
3、(录音)淘气:刚才你们活动的好热闹!我也很想参与。我准备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转盘,你们帮我想想指针指向各种颜色的可能性的大小情况,好吗?
师出示转盘。让学生说一说看法,以及理由。
生:转向橙色的可能性最大,转向黄色的'可能性最小。因为面积大的指向的可能性最大,面积小的指向的可能性最小。
师:在玩转盘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道理?
生答。(多请几位学生说一说。)
游戏二(抛纸杯)
1、宣布规则。
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抛纸杯”的试验,
每个同学抛5次纸杯,每次的结果都要记录在试验单上。4人都抛完5次,再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结果,组长并将出现各种结果的次数进行汇总,最后得出结论。
2、小组活动。(师下到各组参与活动。)
3、交流结果。尽量请每个小组都汇报他们的试验结果及结论。
师将各组的试验结果进行汇总,这样累计的次数多了,更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
4、形成结论。
纸杯抛出,落地后侧放的可能性最大,因为侧面的面积最大,正放的可能性最小,因为底部的面积最小。
游戏三(摸球)
1、师:刚才的游戏同学们都玩的不错,我们再来玩一个“摸球”游戏。(出示纸箱,并放入2个黄球和1个白球)
师:任意摸出一个球,有几种结果?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小。
生答。
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吗?
师请一生到讲台前摸球验证。
2、师:(在箱内再放入3个红球)现在任意摸出一个球,有几种结果?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小。
生答。并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判断的。
师:有可能摸到黑球吗?
生答。
3、(在箱内放入2个白球和2个黄球)师:一次摸出2个球,可能出现几种结果?
生在小组内讨论。
汇报结论。
:
师: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延伸作业
抛出一枚图钉,可能出现什么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列举出来。
板书设计
猜一猜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26页例1例2,做一做。
教材分析:
例题中只呈现加减法计算的例子,按键数字和屏幕显示的结果对应出现;乘除法式题要由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的运算的同时让学生探索计算的规律,把计算和探索规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又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还是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的直接途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利用计算器计算
1、师:谁会使用计算器计算?
学生介绍使用方法:按on/c键,显示:0 输入题目,按=键,显示结果,再按on/c键,清屏。
2、出示:386+179=,学生尝试使用计算器计算。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计算器计算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
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
3、自己试试看
26×39= 312÷8=
4、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屏。
5、计算。
765+469= 589×76= 3208-2965= 625÷25= 6848-579+386=
再计算。
946×57×0= 100÷5= 3028-2965=
估算:99+199≈
计算后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6、看谁算的快,练一练。
7、做第26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二、观察发现
1、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2、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
师:根据你们的发现,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
9999×5= 9999×7= 9999×9=
师总结:碰到9999乘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3、完成第27页的“做一做”。
三、练习
(一)基础练习
1、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111111×1111111=?
2、神奇的198。
321-123= 654-456= 987-789= 951-753= 357-159= 9856-9658= 8745-8547= 5412-5214=
(二)巩固练习
1、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
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12千克的水,这些水就这样被白白地流掉了
◆照这样计算,一个没关紧的.水龙头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______千克。
◆把这些水装在饮水桶中(每桶按20千克计算),这些水大约能装______桶。
◆如果一个三口之家每月用6桶水,这些水够用______个月,约合______年。
(1)学生用计算器输入数据,计算得数,再指名汇报结果。教师提醒学生要做到:看清数据、正确输入。
(2)看完这些数据,你想说点什么?
(3)小结:节约用水要从点点滴滴开始,有这样一句广告词:“当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时候,那就是自己的眼泪!”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争当一个节约的好孩子,为创建和谐节约型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
2、练习三第12题。
要求先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注意学生计算后填表时相应数据填写得是否合适、是否正确。
3、练习三第14题。
这是有规律的计算题,用简便方法计算比计算器还要快,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灵活性。
(三)拓展练习。
8765-32×21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操作的?
1、学生独立操作,指名汇报。
2、教师介绍“M+”、“MR”的使用方法
先按32×21,得数是672。然后按下“M+”,这样就可以把这个答案保存下来,然后按“8765-”,再按“MR”就可以把刚才的672调出来了,最后我们就可以得到答案8093。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三第11、13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数学并非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广大小学生朋友们一定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多做题。以下是小学频道为大家提供的趣味数学智力题分饼干,供大家复习时使用!
把五块饼干平均分配给六个小朋友,可是不能把任何一块饼干切成六等份。
题目规定,不能把任何一块饼干切成六等份,可是并不限制把饼干分成小块。要是把其中的三块各分成两半,那么,就得到六小块一样大的饼干;再把剩下的两块各分成三等分,又得得大小相等的'六小块饼干;然后,把它们分给六个小朋友。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类似的问题很多。例如:题目中的数5和6,可以换成7和6,7和10,9和10,11和10,13和12。
问题的提法也可以变化。例如:把五张纸平均分给八个学生,又不要把任何一张纸分成八等份。
这类改小份为大份的问题,对理解分数的意义有帮助。
希望提供的趣味数学智力题分饼干,能帮助大家迅速提高数学成绩!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设计说明
鉴于本节课教学内容灵活、丰富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学情实际,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设计通过欣赏生活中的美丽图案,激起学生对美丽图案的探究欲望,唤起学生制作图案的兴趣。复习前面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
2.培养合作意识,体会数学情感。
本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对别人的作品进行评价,在同学交流和教师总结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收集到的各种美丽图案。
学生准备:花瓣图案方格纸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硬纸板剪刀图钉胶带。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起兴趣。
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下我们生活中的美。(课件出示图案)这是五环旗,由圆这个基本图形组成,再看盘子底部的花纹、摩天轮、铁栅栏、窗花,还有这个以花瓣为基本图形组成的紫荆花图案,它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们。
师:你们知道这些图案美在哪儿吗?这么美的图案,艺术家是怎样设计出来的?看到这些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想呢?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和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美丽的图案,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图案本身的美,还能感受到轴对称、平移或旋转在其中的.应用,激起学生探究美丽图案的欲望,唤起学生制作美丽图案的兴趣。在指导学生欣赏美丽图案的同时加深对图形变换的基本特征和方法的理解,为接下来的自主设计做准备。
⊙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观察、分析图案。
课件展示教材中的花瓣图案,让学生观察后提问:花瓣图案是怎样得到的?
设计意图:通过再次欣赏花瓣图案,观察、分析图案的构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变成复杂图形的过程,明确图案设计的基本过程。
2.小组相互交流并汇报。
(1)教师要求学生拿出手中的花瓣图案,在自己的方格纸上动手摆一摆,并提问:图案A是通过怎样的操作得到花瓣图案的?
(2)学生讨论、操作,然后请几名学生展示。
①图形A连续旋转得到花瓣图案。
②画出图形A的轴对称图形,再利用旋转或轴对称得到花瓣图案。
(利用课件展示学生总结的两种方法)
(3)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方法外,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后汇报,教师借助课件演示变化过程)
方法一:先旋转后对称。
先将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B;再以图形A和图形B为基本图形,以点O所在水平直线为对称轴作图形A和图形B的轴对称图形,就可以得到花瓣图案。
方法二:先旋转后平移。
先将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B;再将图形A向右平移3格,然后向下平移3格;最后将图形B向左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就可以得到花瓣图案。
方法三:先对称后旋转。
以点O所在竖直直线为对称轴作图形A的轴对称图形B;以图形A和图形B为基本图形,绕点O将图形A和图形B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180°,就可以得到花瓣图案。
方法四:先对称后平移。
以点O所在竖直直线为对称轴作图形A的轴对称图形B;将图形A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3格;将图形B先向左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就可以得到花瓣图案。
方法五:先平移后对称。
将图形A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得到图形C;以点O所在水平直线为对称轴作图形C的轴对称图形B;以点O所在竖直直线为对称轴作图形C的轴对称图形D,得到花瓣图案。
方法六:先平移后旋转。
将图形A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得到图形C;将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B;将图形C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D,得到花瓣图案。
师:在经历了动脑、动手相结合的设计过程后,我们发现图案的设计其实很简单,只要掌握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方法,便可以自如运用这些知识制作出美丽的图案。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59页假日小队。
教学目的
1、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感受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假日里同学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小队活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书中58、59页图)(板书课题:假日小队)
二、新授。
1、看图说一说在这个假日里同学们开展了哪些活动?
(表演、拍照、浇树、收废电池等。)
2、从图中数一数唱歌的有多少人?伴奏的有多少人?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用加法算的问题吗?还能提出用减法算的问题吗?书中提出了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
(学生解答,集体交流时说说解题思路。)
提问: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个节目是今天假日活动的'第几个节目?在它后面还有几个节目?求一共有多少个节目该怎样算?为什么?
(学生解答,集体交流时说说解题思路。)
3、老师手指照相处提问:这边的同学在干什么?你知道一卷胶卷有多少张吗,他们已经照了多少张?还有多少个小朋友没有照?剩下的胶卷够其余每人照一张吗,为什么?
(学生解答,集体交瘪时说说解题思路。)
4、老师手指浇水处提问:这边的同学在干什么?他们俩一共要浇多少棵树?还有多少棵小树苗没有浇;求已经浇了多少棵,该怎样算?为什么?
(学生解答,集体交流时说说解题思路。)
5、让我们再去看一看收废电池这一组的同学今天收获怎样?说说她们各收了多少节电池?根据这三个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谁收得最多?最多的比最少的多收多少节?三人一
共收多少节?等等。)
6、你们开展过假日小队的活动吗?你能解决活动中的哪些实际问题?
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三、师生共同谈收获。
四、小结。
愉快的假日小队活动即将结束,同学们真是收获不少,希望下次假日活动再见。
第八课时作业设计。
1、一年级同学有32人,其中有10人去参观片展览,还有多少同学没有去?
2、学校体育组有40人,合唱队有58人,美术组有20人。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学后记:时间安排得好,课堂气氛活跃.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7-19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1-14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07-04
小学数学教案[热]07-06
(热)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精】06-26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06-23
小学数学教案【推荐】06-21
【热】小学数学教案06-21
小学数学教案【荐】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