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大班社会教案

大班社会教案

时间:2023-07-21 13:58:26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社会教案(常用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社会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社会教案(常用7篇)

大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领悟经常迟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体验归咎于别人与改正自我两种态度及行为的不同结果。

  2、能结合生活经验积极参与讨论,懂得要想不迟到,只有改变自己。

  活动准备:男孩玩偶一个、图片、准时卡

  活动过程:

  一、你会迟到吗?

  1、"你知道什么是迟到吗?"

  2、"你们上幼儿园会迟到吗?为什么会迟到呢?"

  小结:有的小朋友有时会迟到,有的小朋友经常会迟到,有的是因为感冒了去看医生所以迟到了,有的是因为吃早点慢迟到了,还有的是因为各种各样其它的原因迟到了。有一个小朋友啊,他也经常会迟到,我们听听他的理由。

  二、不是我的错。

  1、教师一边演示玩偶,一边讲述:他的名字叫嘟嘟,他上学经常会迟到。老师问他,他就说:不是我的错。是不是嘟嘟的错呢?我们来听一听。

  2、教师讲述故事从开头至"嘟嘟涨红了脸,不知该怎么说"。

  (1)故事刚开头,老师为什么问"嘟嘟,你怎么又迟到了"?(因为嘟嘟经常迟到)

  (2)嘟嘟是怎么回答老师的?(不是我的错,是妈妈骑车太慢)

  (3)第二天,第三天,嘟嘟仍然迟到,他又是怎么说的?他说是谁的错?(他都说不是自己的错,要么是妈妈不好,要么是爸爸的错,要么是闹钟的错)

  (4)听了嘟嘟的话,同学们为啥都笑起来?嘟嘟为啥涨红了脸?(嘟嘟讲的不对,同学们才笑。嘟嘟难为情了,所以涨红了脸)

  三、究竟是谁的错?

  1、讨论:嘟嘟经常迟到,究竟是谁的错呢?

  小结:上学经常迟到,是因为嘟嘟起得晚、动作慢,不是爸爸妈妈不好、闹钟不好。

  2、你想对嘟嘟说些什么?

  老师对嘟嘟说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老师弯下腰来,对嘟嘟说:"自己早点起来,动作快一点,这样就不会迟到了。"

  3、嘟嘟听了老师的话他会怎么做呢?(早早就起来,很快就准备好)

  他这样做了以后,还会再迟到吗?

  四、怎样才能不迟到。

  1、嘟嘟迟到的时候是低下头走进教室的,嘟嘟不迟到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呢?(高高兴兴坐在位置上,抬起头,挺这胸,看这老师)

  2、我们怎样才能不迟到,高高兴兴地开始意义天的学习呢?(请幼儿与小伙伴一起讨论一下)

  (1)教师出示准时卡"这是什么?""表示了什么意思?"

  (2)怎样才能得到这张准时卡呢?(将准时卡奖励给说的好的幼儿)

  请幼儿说说具体的做法(起得早、动作快……)以及正确的态度(不要都说成别人的错,应该从自身找原因)。

  4、引导幼儿一起学说嘟嘟的那句话:不迟到,真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个社会活动《总是迟到的嘟嘟》,故事是幼儿接触的最多而且也是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爱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故事"总是迟到的嘟嘟"内容比较简单,孩子对于故事内容比较容易理解,在活动中利用提问,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幼儿的.多向思维,逐步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大胆猜测,是幼儿很快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去,在活动中教师充分的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为孩子提供了宽松的语言环境,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活动最后,我请每天都能早早来幼儿园的孩子说说,怎么才能不迟到,大家纷纷介绍了自己的经验。而那些经常迟到的孩子,他们也说了自己的决心,并且要请爸爸妈妈一起监督他们养成这个好习惯。

  大班的孩子处在幼小衔接的特殊阶段,在这个阶段是要为上小学打好基础的,而幼小衔接的关键不在于教孩子多少知识,而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样才能为他们的小学学习生活做好准备。《总是迟到的嘟嘟》这个故事非常贴近孩子的生活,孩子们更能领会到故事的意义,也更能帮助孩子找到并且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开始增强准时上学的意识。解决迟到现象,不仅要从种种具体问题入手,更要从认识和态度这一根本问题入手。把迟到的原因归咎于他人或某个具体问题往往是幼儿容易产生的想法。很多次我问孩子为什么会迟到,孩子就会告诉我是妈妈或爸爸的事耽误的,理由说的一大堆,我经常和家长沟通,家长反映孩子吃饭慢,穿衣服磨磨蹭蹭,刷牙都要半个小时。因此,在上课时,我抓住认识和态度这一关键,通过层层深入的讨论,真正使幼儿体会到:要想不迟到,只有改变自己。

大班社会教案 篇2

  为了让幼儿真切地体验母爱,并用语言和行动表达对母亲的爱,我们设计了关于"母亲节"的系列活动。在系列活动前,我们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准备一个盒子,但并不说明盒子的用途。然后,我们引导幼儿通过以下活动逐渐丰富这个"亲亲妈妈爱心盒"。

  活动目标:

  1.通过谈话及观看录像',初步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

  2.感受母亲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付出的艰辛。

  3.尝试用美好的语言表达对妈妈的爱。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录像片《我在妈妈的怀抱里》。

  2.请每个幼儿收集一张妈妈怀孕时的照片,并问妈妈:"我在您肚子里的时候是怎么样的?您有什么感受?"

  3.请邻班怀孕的朱老师参加活动。

  活动过程:

  1师幼交谈,引出课题。

  师:知道什么节日就要到了吗?

  幼:母亲节就要到了。

  幼:就是妈妈的节日。

  师:母亲节是所有妈妈们的节日。在这一天,全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要想出各种方式为自己的妈妈过节。

  2.观看录像,初步了解孩子在妈妈肚子里时的有关情况。

  师:每个小朋友都是妈妈的宝贝.是妈妈把你们带到了这个美好的世界?妈妈真了不起。你们看.朱老师的肚子里也有一个可爱的小宝宝,不久就要出生了。

  幼:小宝宝在肚子里吃什么呀?

  幼:小宝宝也要吃东西吗?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看看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是怎样慢慢长大的。

  3.了解胎儿的孕育过程以及这一阶段母亲的辛劳。

  师:你们看到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是怎样长大的?

  幼:一开始不知道是什么形状,慢慢地就有了头。

  幼:然后开始长手和脚。

  师: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不吃也不喝,怎么会长大呢?

  幼:妈妈要吃很多东西,把营养带给宝宝。

  幼:朱老师也要吃很多东西吗?

  朱:是的,有的东西朱老师不爱吃,可是为了给小宝宝提供营养.朱老师必须吃下去。

  幼:朱老师,小宝宝在你肚子里会动吗?

  朱:小宝宝长出小手小脚后,会在肚子里伸伸胳膊踢踢腿,还会在肚子里翻身呢。你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也是这样的。

  幼:朱老师的肚子好大呀,走路是不是很累?

  朱:是啊,现在朱老师的肚子越来越大了,走路真有点累了,晚上睡觉总担心压着宝宝,连翻身都不敢,所以总也睡不舒服。我的小宝宝马上就要出生了。

  师:朱老师,等你生下小宝宝后。我们一起去看你和小宝宝好吗?

  朱:好的,谢谢你们。

  4.幼儿交流、分享妈妈怀孕时的情况。

  师:朱老师怀小宝宝虽然很辛苦。但看起来很幸福,为什么?

  幼:因为朱老师很爱她的小宝宝。

  师:朱老师怀小宝宝的辛苦样子你们都看到了,那你们知不知道你们的妈妈在怀你们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呢?你妈妈感觉怎么样?

  (幼儿拿出自己妈妈怀孕时的照片进行交流。)幼:妈妈怀我的时候肚子很大.走起路来很累。

  幼:妈妈经常给我讲故事,还和我说话。看,她笑了,因为她感到很幸福。

  幼:妈妈说我经常在她肚子里打拳。这时,她就摸着我的小手说"好宝宝别调皮"。

  师:看着照片上你们的妈妈一个个都笑得很开心。她们怀你们那么辛苦,为什么还那么开心?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来源于我们班级孩子在玩自带玩具时候我所观察到的元素:选出三排花中最多的一排。三排花分别是有小和大的区别,排列有疏密的区别,而孩子们基本都选错了,选了一排排得最长的花,而其实这一排只有6朵花,另外两排虽然小但是有7朵和8朵,而且排得紧密,所以给了孩子错觉,都选择了排得最长的6朵。由此我想到了应该让孩子感知数的守恒,而数的守恒有好几种情况。这个活动是根据孩子的已有的数数经验和主题内容设计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的兴趣教高。

  1、从活动设计角度考虑,还可以有分组帮助大大和小小为妈妈选礼物,那么在教学节奏上可以更紧凑一点,孩子在小组活动时候可以有向同伴学习的机会。

  2、在“帮助大大”这个环节教学过程中,老师有点操之过急,让可以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来讨论和验证到底哪条裙子上的花是最多的?然后孩子对每一条裙子上的花才会一一关注,去认真地数一数。

  3、在最后的延伸活动我做了调整:请孩子们给大大和小小的妈妈想办法最多和最少的花的裙子,孩子们开动脑筋想办法用“添上1“和“去掉1”最后帮了大大和小小的忙,使得这个故事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故事有了完整性,故事的教育性也就体现了。

  4、这个活动我教学的对象基本上在数方面经验不够好的一个群体,在活动中与老师的互动不够,孩子的思维较好,但把自己考虑问题的过程(思维)借助语言表达出来就有一定的困难。这个问题也是我们老师一直长期需要思考的:在积累孩子数经验的同时怎么让孩子自己提升、梳理已经习得的经验,使得孩子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小百科:所谓爱心是指同情怜悯之心态(包括相应的一定行动),它是一种奉献精神,更是关怀、爱护人的思想感情,包括于所有情感之中。

大班社会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扫帚和簸箕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清洁工具,现在的孩子大多不会使用扫帚和簸箕,考虑到在小学一年级时孩子就需要打扫教室,如能让孩子掌握扫地的技能,这样为以后幼小衔接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所以设计了大班的社会活动《小小环卫工》。

  活动目标:

  1、知道扫帚和簸箕在生活中能给人们带来方便。

  2、通过多次练习初步掌握扫帚和簸箕的使用方法。

  3、体验劳动的乐趣,并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多次练习初步掌握扫帚和簸箕的使用方法。

  难点:两人合作把落叶扫进簸箕。

  活动准备:

  16把扫帚,8个簸箕。

  活动过程:

  一、认识扫帚的功能

  师:看我们的街道每天都那么干净,你们知道是谁打扫的吗?环卫工人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做小小环卫工,我就是你们的队长。

  师:你们知道我们环卫工工作的时候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吗?扫帚

  师:对,我们每个人都带来了扫帚,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这些扫帚有什么不同?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扫帚有软的和硬的。

  教师小结:软的扫帚扫室内,硬的扫帚扫室外。

  二、练习扫地

  1、第一次扫地,通过练习和讨论知道扫地的方法。

  师:小小环卫工们,我们今天的任务是把地上的落叶扫干净,在打扫之前先要听清楚队长的要求:①扫落叶的时候要注意安全,扫帚的柄不要打到其他人。②在扫地的时候你们可以互相看看,谁扫地的方法最好,可以互相学一学。③听到队长的口哨声后要马上集合。

  集合以后进行讨论,请幼儿来说一说谁扫得好,是怎么扫的?

  小结:用扫帚朝一个方向扫,把地上的落叶扫成一堆。

  2、第二次练习,按要求把地上的落叶扫成一堆。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扫一次,这次我们要把地上的落叶都扫成一堆一堆的。

  三、练习把垃圾扫进簸箕。

  1、第一次合作

  师:我们刚才把落叶都扫成了堆,接下来该怎么办呢?把落叶都扫进簸箕里。

  师:我们接下来就做这个工作,在这个之前听清楚队长的要求:接下来的工作你们两个两个合作,一人拿扫帚,一人拿簸箕,把扫好的一堆落叶扫进簸箕里。

  集合后请幼儿交流经验。

  师:刚才谁很快地把落叶扫进了簸箕啊?你是怎么扫的?请幼儿上来示范

  2、第二次合作

  师:现在请大家用我们刚才商量好的最好的.方法再次合作一次,这次大家可以交换工具进行。

  四、结束

  师:今天小小环卫工都做的很好,都非常的合格,工作了那么长时间也累了,我们回去休息休息吧。

  活动反思:

  通过活动孩子们知道了我们生活的小区、街道等都是有清洁工打扫干净的,他们的工作很辛苦,也很平凡,但却很伟大。懂得尊重环卫工人并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并学会从整理自己周边的环境卫生开始来养成个人讲卫生的好习惯。在看看讲讲的过程中,幼儿发言的面很广,兴致很高。

大班社会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龙”是中国民间神话中的象征勇猛、权利的神物,是古时候人们膜拜的对象,而在今天“龙”的图案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孩子们的心目中“龙”的本领高强,是他们崇拜的对象。此次活动意在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欣赏感受“龙”千姿百态、威猛雄壮的美,使其了解“龙”的外形特征,知道“龙”是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的,增强我们是“龙的传人”的自豪感,并通过模仿和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中国龙”。

  活动目标:

  1、 欣赏感受龙的美,了解其外形特征。

  2、 通过观察、模仿、想象画出龙的形态。

  3、 激发我们是“龙的传人”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龙”的图案 画纸 勾线笔

  活动过程:

  1、 参观“龙展”,观察“龙”的外形特征,感受“龙”的美。

  2、 介绍讲述自己的“龙”展品,进一步感受“龙”的美,知道“龙”是古代中国人想象出来的神物,激发我们是“龙的传人”。

  3、 通过观察、模仿、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龙”。

  4、 将作品放入“龙展”,相互欣赏。

  活动反思:

  在今天的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参观、介绍讲述、争论等几个环节能充分感受到龙的外形特征及其千姿百态、活灵活现、雄壮、威武的美,知道“龙”是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的,我们是“龙的传人”,并通过模仿和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中国龙”,具有一定的自豪感。在参观环节中,孩子的参观目的不明确,只停留在“看”上,导致在接下来的介绍讲述环节中孩子表现出“思”的不够、“讲”的不透的现象,思维的局限导致语言的不流畅和贫乏,但我注重生生互动,当发现一个幼儿能生动的讲述龙的外形及本领时,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形成生教生、生学生的.学习形式,并能抓住孩子现场的表现及时了解其兴趣点提出了“在大自然中是否真的有龙”的话题,在孩子中引起了极大的争论,但孩子的思维调动的不够,论证的不够有理有据,有点抱着观点干着急的模样,此时我应该多给孩子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来论证他们所提出的三个观点,而不该草草收场,在问孩子为什么喜欢龙是又掀起了一个小高潮,“我们是龙的传人”、“龙是我们中国的标志”、“龙很勇猛、爱帮助别人”……在此起彼伏的声音中我们感受到孩子们为自己是“龙的传人”、为自己属龙而高兴自豪。在最后的一个环节中孩子们用笔去表现龙时,由于整个活动有充分的视觉感受,并在龙的外貌上有充分的交流,孩子们的作品可以用千姿百态、活灵活现来形容,整个活动要注意加强引导孩子思维及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大班社会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及他人交往,体验交往的乐趣。

  2、制作名片,以简单的图画或文字符号的形式给朋友写信,学习初步的交往技能。

  活动准备:

  1、收集不同的名片、各色卡纸、彩色水笔等。

  2、准备学习包《健康/社会·我会交朋友》

  活动过程:

  1、导入:

  欣赏名片,激发幼儿制作"名片"的兴趣。

  2、活动开始:

  引导幼儿说说名片上有什么,名片有什么用处。比较不同名片的`图案或标记,了解它们所代表的含义。

  讨论:名片上主要应有哪些内容?(照片、姓名、属相、生日、地址、电话、爱好、特长等)鼓励幼儿尽可能多地提出设想。

  3、制作名片:

  启发幼儿思考:你想设计怎样的名片?

  幼儿进行设计制作活动,鼓励幼儿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名片来。

  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的名片,比较自己与别人的不同。

  统计活动。属相有几种?每月过生日的小朋友有几人?有相同爱好的小朋友有几人?

  4、活动结束:

  与好朋友交换名片。

大班社会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调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过的传统节日之一。

  2、积极和同伴交流分享,练习包粽子,获得更多端午节的经验,体验端午节的民俗氛围。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粽叶、泡好的米、枣、细线等。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交流,说出端午节的名称和日期。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中国有一个传统节日,叫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2、与幼儿一起探讨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1)与幼儿一起阅读故事《端午节的由来》,让幼儿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确立的,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所以就定这天为端午节。

  (2)交流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带香囊或五彩线。提示幼儿可用语言表达、图片绘画、动作表演等方式表现这些习俗。

  (3)组织幼儿观看教师教学资源,了解端午节各地风俗,获得更多有关端午节的经验。

  3、节日体验活动:包粽子。

  用粽叶将泡好的米和枣包住,然后用绳子捆好。提醒幼儿用米不要太多,粽叶要把米包紧,扎结实。

  4、节日分享:将包好的粽子分给小班的弟弟妹妹或老师,进行分享活动。

  活动反思

  重新站上讲台,一切都是新的。第一次在新的学校里上公开课,我不敢有任何懈怠,提前很多天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做准备。在一番对课文和相关资料的细致研读后,大致的教学思路逐渐形成。一篇文章,尤其是大家的文章,可讲的东西很多,但要上好课显然不宜面面俱到。本着“一课一得”的有效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学习精彩的场景描写”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案并付诸实施。

  临到上课时,教室后面坐着的一排老师让我的学生们多少有些紧张,我自觉准备还算充分,自然要以微笑鼓励他们。整节课基本上顺利地按计划进行,也基本达到我所预期的教学目标。但课还没上完,我已经有了遗憾之感。因为临场发挥的能力和经验的欠缺,交流讨论场景鉴赏和实践场景描写两个板块完成得比较仓促,未能达到应有的程度和水平。

  现在想来,这些应该算是我对自己的教学所做的最原生态的反思,而真正的反思是在聆听了各位前辈和同仁的评价之后开始的。他们在给予肯定的同时,给了我很多切实有力、极富启发性的指点。我归纳总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语文课应该实现内容的深化理解。孔子有言:“文胜质则野,质胜文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我想,为人、为文固然要追求文质兼美,上课也应该以此为旨归。而我这节课在处理内容和形式时有些偏颇,执着于穷尽对描写手法的鉴赏,而对课文本身的核心内容有所忽略。《端午日》中流动的是浓郁的湘西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也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体现,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而我却未能加以强化,这是一处不容忽视的'败笔。另有,在PPT的制作上也有形式大于内容的倾向,多配的动画图片有点喧宾夺主。

  第二,语文课应该实现方法的落实掌握。本课中,我着重以《端午日》的场景描写为例子,系统地总结了文中所体现的各种描写方法。遗憾的是,我在讲授这个环节时没有进行强化总结,这使得学生们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流于仓促和浮泛,对这几种描写方法的认知不够扎实。在随后的对“追鸭竞赛”的场景描写中,有的学生就没有能够有意识地以清晰的思路去加以练习。

  第三,语文课必须重视语文特有的感悟体验。在本课中,我在强化方法的指导的同时,弱化了对朗读的要求。我想,语文课要有明晰的方法指导,更要有朗读感悟,这二者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上课时当把二者有机结合,以理解促进朗读,用朗读体现理解。

  再次回望开公开课的前前后后,感受最深的是那种无形的压力,然而也深知这些压力正是成长的契机。我想,也只有在不断的历练与反思中才能不断地成长吧。

大班社会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集体活动,体验坚持到底获得成功的快乐。

  2.知道做一件事情要有始有终,战胜困难,坚持做好。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学习跳绳、运球等经验。

  2.材料准备:故事有关的动物图片跳绳、球等。

  活动过程:

  1.以故事引题,"小猫是怎样学本领的",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欣赏故事《小猫学本领》,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猫生病还坚持学本领的可贵精神。

  第一次欣赏提问:小猫看见别的小动物是怎么帮助别人的,他是怎么想的?

  第二次欣赏提问:小猫怎么对妈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讨论:小猫生病了,为什么不休息还坚持捉老鼠?我们要向他学习什么?

  小结:要向小猫学习做事有始有终、不怕困难,最后终于学会了捉老鼠。

  3.讨论"你做什么事能坚持",启发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经历,大胆表达。

  讨论:在生活中你在做事情时能有始有终吗?是怎样做的?

  小结:生活中做每件事都要有始有终,而且许多事情是需要坚持才能做好的。

  4.指出幼儿在坚持方面存在的问题,鼓励幼儿克服困难,坚持做好每件事。

  5.开展竞赛游戏:跑步、跳绳、拍球等。在游戏中鼓励幼儿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表扬坚持到最后的孩子。

  活动资料:

  小猫学本领(故事)小猫一天天地长大了。

  一天,小猫看见小马帮马妈妈运粮食、小牛帮牛妈妈耕田、小公鸡打鸣催小朋友早早起、小狗帮助警察叔叔捉坏人、小青蛙捉害虫等,心想:小伙伴们本领可真大,我也要学有用的本领帮助别人。

  于是,小猫回家对妈妈说:"妈妈,妈妈,您教我学捉老鼠的本领吧!"妈妈说:"孩子,学本领最重要的是要不怕困难,坚持到底。你要学捉老鼠的本领,这很好,你就先练基本功,学跑步吧。"小猫想这还不简单,它就在院子里跑起来了。可才跑了一会儿,它就眼冒金星头发晕,真想坐下来休息一下。这是,它想到妈妈说的话,要学好本领,就要不怕困难,因此,它坚持跑下去。结果,小猫很快就掌握了跑步的技巧,跑得又快又好。

  小猫又对妈妈说:"妈妈,妈妈,现在您能教我捉老鼠的本领吗?"妈妈说:"可以,但是学本领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不怕困难,坚持到底,能做到吗?"小猫说:"能!"在猫妈妈的`鼓励下,不论刮风下雨,小猫都跟着妈妈专心、认真地学习捉老鼠的本领。有一天,小猫生病发烧了,妈妈说:"小猫,你今天就休息一下吧!"可小猫说:"妈妈,这一点病难不倒我,我能坚持下去。"妈妈说:"小猫,你真是好样的!"接着,小猫又练习起来了。

  在不懈的努力下,小猫很快就掌握了捉老鼠的本领。谁家有老鼠,都请小猫来帮忙,大家都夸小猫是捉老鼠的能手,都非常喜欢它!

【大班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社会教案12-08

大班社会游戏教案03-09

大班社会教案03-14

大班社会教案[经典]07-20

大班社会教案(经典)07-21

大班社会认识日历教案06-23

大班社会认识地球教案06-21

大班社会走迷宫教案06-22

大班社会认识调料教案06-10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