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7-22 09:39:51 教案 我要投稿

(优)语文教案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语文教案9篇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能找出文章的主要观点,简述理由。

  2、能恰当引用课文语句,写一段文字表明自己的观点。

  3、能对文章的观点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写的一篇杂感《论美》。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有的人为了让这张脸变得好看一些,花许多钞票去美容,还有甚者,不惜千金去做整容手术,当一回或人造美男。我们都不是一掷千金的富翁,当然没有那么许多闲钱花在这张脸上,那么我们如何去追求自身的美呢?那么我们学习完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能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二)整体感知。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文中的句子归纳课文的主要观点,并简要说说课文论述的思路。

  (三)观点运用。

  1、有一位品学兼优的同学,他的'脸上有一块难看的胎记,其他同学的异样眼光使他很难为情。他自己也常常为这块胎记而郁郁寡欢。作为好朋友,请你写一封信劝说他(她)。

  要求:

  (1)运用文中的一些观点或语句进行劝说。

  (2)认真研读课文,收集有关语句,仔细揣摩。

  (3)150字左右,10分钟左右完成。

  (四)辨别观点。

  1、 仔细阅读课文,对于作者的一些见解你是否赞成?如果赞成请举一个例子证明;如果不赞成也请举一个例子来反驳。

  总结:

  教师寄语:拥有美,犹如拥有冬日的阳光,温暖了别人,也会温暖你自己。学会热爱,学会珍惜,学会奉献,你就是最美。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的情节

  2、分析诸葛亮和马谡这两个人物的形象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难点:人物语言分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也是小说的卷首词。歌声高亢浑厚,意境深邃悠远,歌词里却包含着笔墨难尽的历史沧桑。每当这首歌回响在耳畔,我们的思绪都会情不自禁地被它引向电视剧《三国演义》中那动人的画面,引向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那动人心弦的争霸故事。节选自第95回和96回的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早已脍炙人口,京剧里就有《失空斩》(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孔明挥泪斩马谡)的经典曲目。

  二、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了解《三国演义》第95回和第96回梗概。

  1、需重点注意下列字词。

  谡睿偏裨 椅角垓心文几殛鲧干系疑兵须哨见鼓噪

  2、弄清众多出场人物

  列出蜀、魏双方出场人物,弄清相互间的关系。

  3、指明学生翻译课后练习二中出自《三国志》中的两则史料。

  明确:译文1.诸葛亮出兵祈山。魏主曹睿加封张郃特进的官职,派他统领各路军马,到街亭抵御诸葛亮的将领马谡。马谡依仗南山的险要,不到山下据守城寨。切断了马谡部队的取水道路,发动进攻,将马谡打得大败。

  2.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攻打祈山,军队阵容整齐,赏罚严肃,号令明确,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离曹魏而响应诸葛亮,关中一带,訇然震动。魏明帝亲自西临长安督战,命令张郃抵御诸葛亮,诸葛亮派马谡率领军队为前锋,与张郃在街亭交战。马谡违背诸葛亮的部署,措施行动不当,被张郃打得大败。诸葛亮迁移西县百姓千余户,回到汉中,斩马谡而向大众谢罪。

  4、讨论:课文与史料相比,有何区别?

  明确:史料所记只是一个梗概,而小说则进行了虚构和加工,加进了一些虚构的细节,如:增加了蜀方守街亭的人员,将魏军主将设为司马懿,添进了许多符合人物性格的对话(马谡拒谏),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做了细致描绘(挥泪斩马谡)等。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导入:小说不同与史事,艺术的虚构正是小说的魅力所在。作为“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三国演义》,一些情节、故事乃至人物与史实有出入,或者全系文学虚构,并不影响其文学、历史价值。唯其形象、生动,人物的性格更鲜明,一些故事情节才深入人心,为人们津津乐道,使三国往事家喻户晓。

  2、分组讨论:小说中虚构的 “妙处”?

  3、虚构一、增加了蜀方守街亭的人员

  明确:诸葛亮为了确保街亭的安全,派王平协助马谡,再派高翔、魏延屯兵列柳城和街亭之右,作为援军。突出孔明善于分析形势、小心谨慎的特征,烘托出街亭在战略上对于蜀军的重要性,反衬出下文马谡的狂妄、轻率。

  4、虚构二、将魏军主将设为司马懿

  提问:史料可证,街亭之战,魏军主将是张邰,司马懿与此战无关。那么,小说为什么要将诸葛亮的对手改作司马懿?

  明确:小说中的司马懿,既精通兵法又有实战经验,绝非等闲之辈。派子侦察、亲自巡哨、摸清守将的谨慎、知己知彼,断绝水道、围而不攻、放火烧山、多次设伏的善于用兵,反衬出马谡的狂妄轻敌、纸上谈兵。

  多谋善断的司马懿确诚心地赞叹诸葛亮 (司马懿叹曰:“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 ,还从侧面衬托了诸葛亮的指挥若定、用兵如神。

  5、虚构三、符合人物性格的对话——马谡拒谏

  提问:赏析马谡的语言,找出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语言描写,概括人物的性格

  明确:一笑:“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 (一意孤行,公然违令,目无“丞相”)

  二笑:“汝真女子之见!……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汝莫乱道!……吾素读兵书,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耶?”( 死守“兵法”,刚愎自用,看轻同僚)

  三笑(大笑司马懿):“彼若有命,不来围山!”(妄自尊大,目空一切,小觑劲敌)

  小结:王平的谨慎谦恭反衬马谡的骄傲蛮横,对马谡语言的直接描写,充分展示出一个自视甚高、轻敌麻痹、夸夸其谈、目中无人的谋士形象。

  6、虚构四、人物细致的神态——诸葛亮“三哭”

  明确:诸葛亮在斩马谡前后,感情错综复杂。作者写他“挥泪”、“流涕”、“大哭不已”三次哭态,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他当时丰富的内心世界。诸葛亮涕泪纵横,一为北伐失败痛惜,一为马谡违令遗憾,一为识人不深悔恨。种种情感,积累良久。斩将之时,难以自抑,猛然喷发。

  第一次,想起马谡亦为人才,相处日久,“义同兄弟”,为严明军纪,不能不杀,有情而不枉法,执法又不忘情,诸葛亮泪如泉涌,其情至真。不用“揩”、“抹”、“拭”等常用字,著一“挥”字,一见诸葛亮痛苦之深,一见诸葛亮决心之大。

  第二次,当蒋琬劝阻他时,打动了他的心,但马谡既立了军令状,“军中无戏言”,所以忍心“流涕”说:“合当斩之。”“流涕”比“挥泪”悲伤程度又深一层,可见诸葛亮内心的矛盾,既爱惜马谡,又不得不处治马谡。

  第三次,当“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的时候,诸葛亮又“大哭不已”。想到有负先帝重托、未听先帝遗嘱,痛恨、悔恨、内疚、自责,各种感情交织在一起。诸葛亮是个大智者,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大哭不已”淋漓尽致地刻画出诸葛亮此时真实情态。

  小结:诸葛亮的"三哭",揭示出诸葛亮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执法严明、忠于蜀汉、严于自责、有情有义等多方面的性格。

  7、总结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A.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现人物性格。 作品中的人物有正反、主次之分。正反对比,用次要衬托主要是本文描写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法。如将诸葛亮的知己知彼、小心谨慎,同马谡的纸上谈兵、狂妄自大对比;用次要人物王平的正确建议,衬托主要人物诸葛亮部署的正确。(间接描写)

  B.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情态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性格(马谡“三笑”、诸葛亮“三哭”)。(直接描写)

  四、探讨:街亭之失,谁之过?

  第一种观点,街亭之败,马谡应负主要责任。马谡狂妄自大公然违令,蜀军咽喉之地迅速丢失,造成全局被动。诸葛亮对马的缺点并非全无认识,对街亭布防十分细致周密,如马谡屯兵当道抵挡司马懿大军,战局会朝着有利于蜀方的方向发展。

  第二种观点,街亭之败,诸葛亮应负主要责任。诸葛亮识人不深用人不当,致使街亭失陷全局被动。司马懿评曰:"孔明用此人,如何不误事?"诸葛亮自承"深恨己之不明",可见诸葛亮用人不当是失败主要原因。

  第三种观点,关键并不在失街亭,而在诸葛亮此次北伐的战略错误。蜀汉势弱,曹魏势强,诸葛亮战略上处于劣势,非用奇谋不能取势。如从魏延之议,以奇兵经子午谷突袭长安,以主力由褒斜道猛攻都城,二地守将夏侯、曹真(二人此次皆为诸葛亮战败)绝非诸葛亮对手(时司马懿赋闲苑城),则长安指日可下。司马懿的评论可证这一观点:"诸葛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取长安,早得多时矣。"二出祁山的失败也证明此路不通(后北伐即不再走此道)。"诸葛一生惟谨慎",不使险招坐失良机,也只有"长使英雄泪满襟"了。

  五、布置作业

  小作文:结合史事、人物性格、心理,分析诸葛亮一生谨慎,为什么会任用马谡为将。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莱特兄弟是怎样产生飞翔的信念的,以及如何发明第一架飞机的。

  2.培养学生在玩中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创造的意识,激发他们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创造意识。

  教学难点:

  莱特兄弟在幼小的心灵里,是怎样产生飞翔的信念的。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莱特兄弟进行飞行试验时,有人因滑翔机坠落而死了,又有人因飞机引擎太重而无法飞。但是,莱特兄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梦想,他们克服了种种的困难,最后在1903年,发明了“飞行者一号”。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讲授新课

  (一)检查生字,巩固所学

  1.开小火车认读本课的.生字。

  2.听写本课的会写字,同桌互评听写情况,表扬听写全对的同学。

  (二)大声朗读,自主探究

  1.自主探究的问题。

  (1)信念是什么意思?莱特兄弟是怎样产生飞翔的信念的?

  (2)飞翔的信念与他俩成功有什么关系?

  2.全班交流自主探究的成果。

  明确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及学习技巧。

  (1)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和理想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与坚决执行的态度。父亲给他们买来一个小玩具飞螺旋,他们边玩边琢磨:这飞螺旋到底是怎么飞上天去的呢?在放风筝的时候,他们总在想问题。他们想,风筝比空气重,为什么也能飞呢?他们还爱到野外去观察鸟类的飞行,有时一看就是大半天。他们想:鸟不是比空气重吗?鸟为什么能飞呢?就这样,他们幼小的心灵里产生了飞翔的信念。

  (2)正是因为有了飞翔的信念,他俩才坚持研究,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功。

  (三)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的问题。

  (1)莱特兄弟遇到什么困难,最后是怎么克服的?

  (2)为什么这次飞行只飞了99秒,441米远,就说“飞行的时代终于来临了”?

  2.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3.全班交流组内合作探究中的疑难问题。

  明确合作探究问题的答案及学习技巧。

  (1)为了得到最合适的发动机,莱特兄弟向好几家工厂订货,可谁都不肯给他们干。别人不做就自己做。莱特兄弟是修理自行车出身的,凭着好手艺,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硬是把发动机做成了。

  (2)因为它是人类第一次有动力的飞行!

  三、巩固练习

  1.写话练习:你的信念是什么?信念是怎样产生的?你准备怎样做来实现梦想?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3.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四、总结梳理

  同学们,一个人有了坚定的,崇高的信念,他才会更有动力,制定符合自己的信念,向 目标努力冲刺,请同学们树立自己的信念,并坚持不懈的努力,让我们一起加油努力吧。

  五、布置作业

  作业题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资料,了解其他梦想成真的事例。

  板书设计:

  飞翔的信念

  爱好——做模型玩具

  玩飞螺旋——琢磨

  信念 放风筝——想 成功

  观察鸟类飞行——边看边想

  刻苦钻研——不懈努力

语文教案 篇4

  一、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二、学习难点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三、课前准备

  1、草原风光图。

  2、蒙古族音乐和民歌。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

  1、出示课题:

  草原

  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比如:

  ⑴草原是辽阔的,一望无际……

  ⑵草原是美丽的,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野花……

  ⑶草原是充满生机的……

  五、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

  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

  ⑴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

  ⑵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

  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六、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

  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一)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2分钟)。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二)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

  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七、全课小结。

语文教案 篇6

  一、导入:

  (一)复习生字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5课 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齐读课题)

  2.我们认识了许多词语宝宝,如果记得它就大声地叫出它们的名字。(生领读词语)

  3.老师摘哪个,小朋友们读哪个。

  4.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师范写,生书空。

  5.请小朋友把书翻到69页,在书上描一个写一个,看谁写得又漂亮又工整。

  (二)回顾课文内容。

  上节课我们刚刚结识的小柳树和小枣树,它们长什么样呢?

  二、理解课文:

  (一)体会小柳树的骄傲。

  1.漂亮的小柳树和难看的小枣树,你更喜欢谁呢?为什么?请小朋友们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的2—8自然段,边读边用漂亮的波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并且用笑脸和苦脸来表示你对他们的喜好。如果读好了,就到小组中和同学交流交流。开始吧!

  2.谁来说一说小柳树和小枣树你更喜欢谁呢?为什么呀?

  3. 你从哪看出小柳树骄傲?

  4.你是抓住了小柳树的话体会出它的骄傲,像这样的话还有吗?

  5.(出示小黑板)自己在下面读一读这两句话。

  6.你从哪体会到了这是棵骄傲的'小柳树?能读出小柳树这种骄傲的语气吗?

  7.谁还能读得再骄傲些?

  8.从你的朗读中,让大家感受到了这是一颗骄傲的小柳树。

  9.还能体会到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柳树?没礼貌。如果改成有礼貌可以换成什么? 你好。请问。

  10.这句“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这是个什么句啊?小柳树是真的在问小枣树不长叶子吗?翻开书67页,你能不能联系上文说说此时小柳树怎么想的?

  11.从小柳树说的话中我们体会到了它的骄傲,还从什么地方体会到了它的骄傲?

  (二)体会小枣树的谦虚。

  过渡语:骄傲自大会让我们失去很多朋友,所以,大家都不太喜欢骄傲的小柳树,相反会更喜欢小枣树,能说说为什么吗?(学生进哪段就讲哪段)

  1.你通过哪段知道的?你来读读。(第6段)

  小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小枣树不爱斤斤计较,宽宏大量。

  2.还有什么地方让你非常喜欢它?(第7段)温和的说是怎样的说?就用你体会到的感受跟同桌读一读。谁来做小枣树温和的说一说?

  小结:小枣树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夸奖别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就是谦虚。

  3.谁还能说说喜欢小枣树的原因?(第5段)能读一读吗?你的枣子很大,但是不够红,谁的枣子又大又红?(指生读)吃着又大又红、营养丰富的枣子大家都高兴极了,一起来读一读。

  4.小枣树的宽容和谦虚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同时也在感染着小柳树。小柳树有什么变化吗?又一个春天来到了,小柳树会对小枣树说些什么呢?

  小结:小柳树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知错就改同样能受到我们的喜欢。

  三、扩展:

  小朋友们,我们应该像小枣树那样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真诚的夸奖他、赞美他、这样你会得到更多的朋友。在我们身边的小伙伴身上有什么优点,你能用几句话夸夸他吗?

  四、结束语: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真的很感动,希望你们今后能多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大的进步,正像我们前面所学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板书设计:

  15 小柳树和小枣树

  漂亮 小柳树图 骄傲

  难看 小枣树图 谦虚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称赞》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思路】

  1、课前通过学生欣赏4幅插图,初步了解了课文故事,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结合插图叙述故事。

  2、在学课文前,进行反复的自由读,选择喜欢的段落读,小组读,分自然段读。然后在分角色朗读。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想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3、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抓住了重点语句进行品读,让学生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4、创设情境,进行课文内容表演。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角色表演。这个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同时又能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读通课文,在语言文字中学习生字,并且书写8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随机表扬:

  (你坐得真好!老师称赞你!)

  (你的学习用品放得多整齐啊!我也称赞你!)

  (你们的精神真饱满,眼睛一直在注视着老师,我称赞你们!你们真棒!)

  听了老师的称赞,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2、我知道你们都非常的聪明、能干,平时得到的称赞一定少不了。 请同学们用上“称赞”一词来说一句话。

  师:(你表现得那么好,的确该得到称赞;发现了别人的优点,是该好好称赞一番啊!)真为你们高兴,得到了那么多的称赞!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以“称赞”为题目的文章,随机出示:称赞(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让学生问)

  4、同学们问的题目非常好,这些问题让我们共同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录音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看图,思考课文讲了谁称赞谁?

  出示:小刺猬──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

  学习生字“猬”跟读正音(注意:词语连读时这个字念轻声)

  看图片:我们对刺猬已经很熟悉了,浑身长满了刺,圆滚滚的,可爱极了!可对于獾我们并不了解,那就一起看看它的长相吧!看图片。

  点击这两个生字:“猬”和“獾”都是四只脚的带皮毛的小兽类,所以都是反犬旁。

  2、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大声读几遍,读通每句话,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内自习生字,游戏“你指我读”。

  三、认读感知(检查自读效果)

  1、我能认:

  认读带拼音的生字词语

  刺猬 小獾 板凳 粗糙 但是 泄气 傍晚 椅子 瞧 留下

  (学生读,教师及时正音。)

  认读没带拼音的生字词语(开火车读)。

  2、我能记:

  出示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3、我能读: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指名读。

  四、书写指导

  1、我发现:

  出示本课的8个生字,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我会写:

  每个生字写三个。

  五、小结

  这节课的收获真不少,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初步知道了课文讲小刺猬和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的事,那他们为什么事而称赞对方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发生在美丽的大森林,讲了小刺猬和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他们为什么而称赞对方呢?今天我们去大树林弄明白好不好?

  (出示课件)你瞧,这是一座美丽的大树林,森林里有许多小动物,小刺猬和小獾在欢迎我们呢,他们身上背着五个生字,原来他们也爱学习呀。我们来读读字,跟他们比比看。(点击身上的字)

  二、学习课文

  1、师:这篇课文老师自己也很喜欢,我在这读一读,请小朋友仔细听,边听边记:哪句是小刺猬称赞小獾的话?哪句是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话?

  出示句子,练习朗读有关互相称赞的句子。

  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师:称赞别人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呢?(愉快)那就带着这样的语气自己来练读是试试吧!(再请同学来读读)

  (老师注意到了,他把“真、一个比一个、香极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些地方读好了,一下子就读出了称赞别人的语气,真好!)(谁愿意再来试试)

  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两句话。(师生配合读)

  2、那这样的称赞会起到怎样的神奇效果呢?请同学再细细读读课文,找找相关的语句。(口头交流两句称赞作用的句子)

  3、简短的几句称赞的话,为什么会起到如此神奇的作用呢?我们来看看小獾是怎样说的?(出示小獾的话)

  小獾拉着小刺猬的手,说:“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收下吧。”理解“泄气”,给“泄气”找一个近义词来说说它的意思。(灰心)

  自由读读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再齐读。

  4、请同学快速读读1~7小节,找找小獾在什么情况下感到泄气了?

  出示课件和有关句子。

  小獾已经做成了三个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

  理解生字“粗糙”(看图理解:粗糙的小板凳会是怎样的呢?)(出示三个板凳的粗糙程度要不一,打乱顺序给学生看,先让学生直观理解粗糙的意思,然后再让学生排列一下,哪个是他做的第一个板凳,哪个是第二、第三个,引导学生从刺猬的话中“一个比一个好”体会)。小组自由读读,你读懂了什么?然后齐读。

  5、看着这样一个个粗糙的小板凳,想想小獾当时会怎样想呢?

  师:是啊!小獾虽然做得并不怎样,但当时的他却更需要别人的称赞啊!

  这时,是谁发现了小獾的优点?

  (出示第3自然段小刺猬称赞的话)引读:所以小刺猬──

  6、听了小刺猬的称赞,小獾高兴极了,它接着会怎样做呢?出示课件,想想再说。

  师:是啊!别人做得好我们需要称赞,当别人做得并不理想,有困难时,我们就更应该称赞,因为称赞就像神奇的魔棒,使原本想要放弃做板凳的小獾又重新燃起了信心,终于做成了板凳。

  7、那么,当小刺猬把苹果送给小獾,听了小獾的称赞后,他的心情又是如何呢?出示课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决不能吝啬对别人的称赞,因为称赞有着巨大的魔力:(出示)

  因为_____称赞能______________

  8、是啊!称赞多有魅力啊!综合刚才小朋友说的,我们一起来听记这样一句话:称赞带给我们勇气和自信,称赞带给我们进步,称赞带给我们成功和喜悦。(出示)

  齐读这句话。

  三、组内分角色读,在分角色表演读

  四、总结

  称赞给予我们那么多神奇的力量,带给我们那么多的欢乐,那么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去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给予周围人更多的称赞。

  五、练习说话

  1、举例:***最近写字写得很端正,我想对他说:“你进步可真大啊!”

  学生说话训练、交流。

  2、做心情卡:

  ( )月( )日,( )夸我( ),我心里觉得( )。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主动与别人交流,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2、 能清楚地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并懂得如何去爱惜玩具。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玩具、小星星。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交际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具吗?想不想和玩具交朋友呢?那老师就带你们到玩具商店去逛逛吧!

  (播放课件)玩具商店里的玩具可真多呀,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的眼睛都亮起来了,赶紧说说,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指名说。(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二、 师生互动,自主交际

  交际一:告诉大家玩过什么玩具

  过渡:这些可爱的玩具朋友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伴随我们度过了许多美好的童年时光。老师很想知道,你们都玩过什么玩具?(训练有梯度地说。)

  交际二:告诉大家最喜欢的玩具朋友是谁,为什么喜欢

  过渡:小朋友们,在这么多的玩具朋友中,你最喜欢哪个,为什么?(众生举手)

  师:这么多的同学想说呀,先别急着告诉老师,告诉你的同桌,再问问他(她)最喜欢什么玩具?为什么喜欢?

  (师观察巡视)师采访一生:刚才我发现你在听同桌说话时眼睛一直注视着对方,听得可认真了!你能说说同桌喜欢什么?为什么?(此生说)

  师:说得真清楚!大家知道他为什么能说得这么好吗?(因为他听得很认真。)

  师小结: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是一种有礼貌的行为习惯,待会儿我们看看哪位同学比他听得还要认真。

  交际三:向他人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朋友

  1、师:小朋友们,刚才你们都互相说了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那你们知道老师最喜欢玩什么玩具吗?

  老师示范介绍布娃娃,想想老师刚才是怎么介绍的。

  2、生说师板书:名称 样子 玩法 来历

  3、师:想不想学着老师的样子也来介绍介绍自己的玩具?学生自由练习说。

  4、指名上台说,师生评价。

  5、在小组内互相说,评出“口才星”和“倾听星”。

  交际四:互借玩具,并向他人介绍自己的玩具怎么玩

  1、师生示范互借玩具的过程,说说老师是怎么向别人借玩具玩的。

  2、同学之间互借玩具玩。(放音乐)

  3、指名上台演示。

  交际五:谈谈如何爱惜自己的玩具

  1、(播放录音)听了这个故事,你们觉得明明做得对吗?大家愿意劝劝他吗?学生自由说。

  2、你爱惜你的玩具吗?是怎么爱惜的?

  三、课外拓展 延伸交际

  小朋友们,今天课就上到这,你们回家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介绍给小伙伴好吗?

语文教案 篇9

  课时目标

  1、理解、感悟课文的第2。3。4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

  3、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快乐。

  教学流程

  一、复习第1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大意。

  二、感悟第2、3、4自然段

  感悟第2自然段:

  1、复习旧知。

  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它告诉我们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读、说、演。

  “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同桌间互相边说边演一演。

  3、想象、描述。

  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学生描述。

  4、感情朗读。

  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2自然段,把这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5、齐读1。2自然段。

  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1。2自然段。

  【让学生读读演演文中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领悟草地给兄弟俩带来的快乐。】

  感悟第3自然段:

  1、过渡。

  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色降落伞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多美的景致啊!还有更有趣的事呢,我还发现这草地会变色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共同探究这个奥秘。

  2、学生读课文。

  3、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

  4、理解草地变色的原因。

  草地怎么会变色?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投影出示下列填空题,提示帮助学生理解。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花朵(),(),草地就();

  (),花朵(),它是(),草地就();

  (),花朵又(),草地就()。

  5、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感悟第4自然段

  1、初读欣赏,整体感知。

  师:自由轻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体会你能从这短短的几句话中感受到小作者对这片草地怎样的感情呢?(喜爱、喜欢、爱……)

  2、潜心品评,多元解读。

  你认为那一句话最能表达这种爱,就请你好好地读一读。

  (1)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A、老师将这两句话改了改。读读这两组句子,你认为哪一组更能表达“我们”对这片草地的爱?(a、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b、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B、再读读第一组。作者对这片草地的爱是深还是浅?是浓还是淡,你体会到了吗?

  C、过渡:是呀,可别小看了这两个“!”,它分明在向我们表达“我和弟弟”对这片草地那浓浓的爱呀!谁再来读读。

  (2)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A、请同学边读边体会,作者只是把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对待吗?(当作人来爱)

  B、自己再读读,你能体会到“我”把蒲公英当作什么人来爱呢?读懂了吗?(把蒲公英当作人,当作自己的朋友、当作自己的亲人、当作自己最亲密的人、当作自己最要好的伙伴……)

  C、过渡:是呀!作者哪里是把它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爱呀!他分明是把这金色的草地当作自己的朋友来爱!再读一读这句话,把这份爱好好的读出来吧!(指名读)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造性地阅读,让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潜心品评,在多元解读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与文本对话。】

  三、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

  2、小结引申。

  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因而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会找到欢乐!请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四、作业超市

  1、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双休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到郊外的草地上去踏青,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草地,通过你喜欢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你这次郊游所得。

《(优)语文教案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优秀教案03-07

语文下册教案02-17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7-21

《语文园地二》语文教案12-17

人教版语文园地教案10-13

初中语文的教案03-16

语文《悯农》教案06-23

小学语文教案06-24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优)语文教案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语文教案9篇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能找出文章的主要观点,简述理由。

  2、能恰当引用课文语句,写一段文字表明自己的观点。

  3、能对文章的观点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写的一篇杂感《论美》。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有的人为了让这张脸变得好看一些,花许多钞票去美容,还有甚者,不惜千金去做整容手术,当一回或人造美男。我们都不是一掷千金的富翁,当然没有那么许多闲钱花在这张脸上,那么我们如何去追求自身的美呢?那么我们学习完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能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二)整体感知。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文中的句子归纳课文的主要观点,并简要说说课文论述的思路。

  (三)观点运用。

  1、有一位品学兼优的同学,他的'脸上有一块难看的胎记,其他同学的异样眼光使他很难为情。他自己也常常为这块胎记而郁郁寡欢。作为好朋友,请你写一封信劝说他(她)。

  要求:

  (1)运用文中的一些观点或语句进行劝说。

  (2)认真研读课文,收集有关语句,仔细揣摩。

  (3)150字左右,10分钟左右完成。

  (四)辨别观点。

  1、 仔细阅读课文,对于作者的一些见解你是否赞成?如果赞成请举一个例子证明;如果不赞成也请举一个例子来反驳。

  总结:

  教师寄语:拥有美,犹如拥有冬日的阳光,温暖了别人,也会温暖你自己。学会热爱,学会珍惜,学会奉献,你就是最美。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的情节

  2、分析诸葛亮和马谡这两个人物的形象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难点:人物语言分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也是小说的卷首词。歌声高亢浑厚,意境深邃悠远,歌词里却包含着笔墨难尽的历史沧桑。每当这首歌回响在耳畔,我们的思绪都会情不自禁地被它引向电视剧《三国演义》中那动人的画面,引向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那动人心弦的争霸故事。节选自第95回和96回的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早已脍炙人口,京剧里就有《失空斩》(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孔明挥泪斩马谡)的经典曲目。

  二、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了解《三国演义》第95回和第96回梗概。

  1、需重点注意下列字词。

  谡睿偏裨 椅角垓心文几殛鲧干系疑兵须哨见鼓噪

  2、弄清众多出场人物

  列出蜀、魏双方出场人物,弄清相互间的关系。

  3、指明学生翻译课后练习二中出自《三国志》中的两则史料。

  明确:译文1.诸葛亮出兵祈山。魏主曹睿加封张郃特进的官职,派他统领各路军马,到街亭抵御诸葛亮的将领马谡。马谡依仗南山的险要,不到山下据守城寨。切断了马谡部队的取水道路,发动进攻,将马谡打得大败。

  2.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攻打祈山,军队阵容整齐,赏罚严肃,号令明确,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离曹魏而响应诸葛亮,关中一带,訇然震动。魏明帝亲自西临长安督战,命令张郃抵御诸葛亮,诸葛亮派马谡率领军队为前锋,与张郃在街亭交战。马谡违背诸葛亮的部署,措施行动不当,被张郃打得大败。诸葛亮迁移西县百姓千余户,回到汉中,斩马谡而向大众谢罪。

  4、讨论:课文与史料相比,有何区别?

  明确:史料所记只是一个梗概,而小说则进行了虚构和加工,加进了一些虚构的细节,如:增加了蜀方守街亭的人员,将魏军主将设为司马懿,添进了许多符合人物性格的对话(马谡拒谏),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做了细致描绘(挥泪斩马谡)等。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导入:小说不同与史事,艺术的虚构正是小说的魅力所在。作为“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三国演义》,一些情节、故事乃至人物与史实有出入,或者全系文学虚构,并不影响其文学、历史价值。唯其形象、生动,人物的性格更鲜明,一些故事情节才深入人心,为人们津津乐道,使三国往事家喻户晓。

  2、分组讨论:小说中虚构的 “妙处”?

  3、虚构一、增加了蜀方守街亭的人员

  明确:诸葛亮为了确保街亭的安全,派王平协助马谡,再派高翔、魏延屯兵列柳城和街亭之右,作为援军。突出孔明善于分析形势、小心谨慎的特征,烘托出街亭在战略上对于蜀军的重要性,反衬出下文马谡的狂妄、轻率。

  4、虚构二、将魏军主将设为司马懿

  提问:史料可证,街亭之战,魏军主将是张邰,司马懿与此战无关。那么,小说为什么要将诸葛亮的对手改作司马懿?

  明确:小说中的司马懿,既精通兵法又有实战经验,绝非等闲之辈。派子侦察、亲自巡哨、摸清守将的谨慎、知己知彼,断绝水道、围而不攻、放火烧山、多次设伏的善于用兵,反衬出马谡的狂妄轻敌、纸上谈兵。

  多谋善断的司马懿确诚心地赞叹诸葛亮 (司马懿叹曰:“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 ,还从侧面衬托了诸葛亮的指挥若定、用兵如神。

  5、虚构三、符合人物性格的对话——马谡拒谏

  提问:赏析马谡的语言,找出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语言描写,概括人物的性格

  明确:一笑:“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 (一意孤行,公然违令,目无“丞相”)

  二笑:“汝真女子之见!……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汝莫乱道!……吾素读兵书,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耶?”( 死守“兵法”,刚愎自用,看轻同僚)

  三笑(大笑司马懿):“彼若有命,不来围山!”(妄自尊大,目空一切,小觑劲敌)

  小结:王平的谨慎谦恭反衬马谡的骄傲蛮横,对马谡语言的直接描写,充分展示出一个自视甚高、轻敌麻痹、夸夸其谈、目中无人的谋士形象。

  6、虚构四、人物细致的神态——诸葛亮“三哭”

  明确:诸葛亮在斩马谡前后,感情错综复杂。作者写他“挥泪”、“流涕”、“大哭不已”三次哭态,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他当时丰富的内心世界。诸葛亮涕泪纵横,一为北伐失败痛惜,一为马谡违令遗憾,一为识人不深悔恨。种种情感,积累良久。斩将之时,难以自抑,猛然喷发。

  第一次,想起马谡亦为人才,相处日久,“义同兄弟”,为严明军纪,不能不杀,有情而不枉法,执法又不忘情,诸葛亮泪如泉涌,其情至真。不用“揩”、“抹”、“拭”等常用字,著一“挥”字,一见诸葛亮痛苦之深,一见诸葛亮决心之大。

  第二次,当蒋琬劝阻他时,打动了他的心,但马谡既立了军令状,“军中无戏言”,所以忍心“流涕”说:“合当斩之。”“流涕”比“挥泪”悲伤程度又深一层,可见诸葛亮内心的矛盾,既爱惜马谡,又不得不处治马谡。

  第三次,当“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的时候,诸葛亮又“大哭不已”。想到有负先帝重托、未听先帝遗嘱,痛恨、悔恨、内疚、自责,各种感情交织在一起。诸葛亮是个大智者,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大哭不已”淋漓尽致地刻画出诸葛亮此时真实情态。

  小结:诸葛亮的"三哭",揭示出诸葛亮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执法严明、忠于蜀汉、严于自责、有情有义等多方面的性格。

  7、总结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A.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现人物性格。 作品中的人物有正反、主次之分。正反对比,用次要衬托主要是本文描写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法。如将诸葛亮的知己知彼、小心谨慎,同马谡的纸上谈兵、狂妄自大对比;用次要人物王平的正确建议,衬托主要人物诸葛亮部署的正确。(间接描写)

  B.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情态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性格(马谡“三笑”、诸葛亮“三哭”)。(直接描写)

  四、探讨:街亭之失,谁之过?

  第一种观点,街亭之败,马谡应负主要责任。马谡狂妄自大公然违令,蜀军咽喉之地迅速丢失,造成全局被动。诸葛亮对马的缺点并非全无认识,对街亭布防十分细致周密,如马谡屯兵当道抵挡司马懿大军,战局会朝着有利于蜀方的方向发展。

  第二种观点,街亭之败,诸葛亮应负主要责任。诸葛亮识人不深用人不当,致使街亭失陷全局被动。司马懿评曰:"孔明用此人,如何不误事?"诸葛亮自承"深恨己之不明",可见诸葛亮用人不当是失败主要原因。

  第三种观点,关键并不在失街亭,而在诸葛亮此次北伐的战略错误。蜀汉势弱,曹魏势强,诸葛亮战略上处于劣势,非用奇谋不能取势。如从魏延之议,以奇兵经子午谷突袭长安,以主力由褒斜道猛攻都城,二地守将夏侯、曹真(二人此次皆为诸葛亮战败)绝非诸葛亮对手(时司马懿赋闲苑城),则长安指日可下。司马懿的评论可证这一观点:"诸葛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取长安,早得多时矣。"二出祁山的失败也证明此路不通(后北伐即不再走此道)。"诸葛一生惟谨慎",不使险招坐失良机,也只有"长使英雄泪满襟"了。

  五、布置作业

  小作文:结合史事、人物性格、心理,分析诸葛亮一生谨慎,为什么会任用马谡为将。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莱特兄弟是怎样产生飞翔的信念的,以及如何发明第一架飞机的。

  2.培养学生在玩中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创造的意识,激发他们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创造意识。

  教学难点:

  莱特兄弟在幼小的心灵里,是怎样产生飞翔的信念的。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莱特兄弟进行飞行试验时,有人因滑翔机坠落而死了,又有人因飞机引擎太重而无法飞。但是,莱特兄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梦想,他们克服了种种的困难,最后在1903年,发明了“飞行者一号”。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讲授新课

  (一)检查生字,巩固所学

  1.开小火车认读本课的.生字。

  2.听写本课的会写字,同桌互评听写情况,表扬听写全对的同学。

  (二)大声朗读,自主探究

  1.自主探究的问题。

  (1)信念是什么意思?莱特兄弟是怎样产生飞翔的信念的?

  (2)飞翔的信念与他俩成功有什么关系?

  2.全班交流自主探究的成果。

  明确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及学习技巧。

  (1)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和理想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与坚决执行的态度。父亲给他们买来一个小玩具飞螺旋,他们边玩边琢磨:这飞螺旋到底是怎么飞上天去的呢?在放风筝的时候,他们总在想问题。他们想,风筝比空气重,为什么也能飞呢?他们还爱到野外去观察鸟类的飞行,有时一看就是大半天。他们想:鸟不是比空气重吗?鸟为什么能飞呢?就这样,他们幼小的心灵里产生了飞翔的信念。

  (2)正是因为有了飞翔的信念,他俩才坚持研究,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功。

  (三)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的问题。

  (1)莱特兄弟遇到什么困难,最后是怎么克服的?

  (2)为什么这次飞行只飞了99秒,441米远,就说“飞行的时代终于来临了”?

  2.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3.全班交流组内合作探究中的疑难问题。

  明确合作探究问题的答案及学习技巧。

  (1)为了得到最合适的发动机,莱特兄弟向好几家工厂订货,可谁都不肯给他们干。别人不做就自己做。莱特兄弟是修理自行车出身的,凭着好手艺,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硬是把发动机做成了。

  (2)因为它是人类第一次有动力的飞行!

  三、巩固练习

  1.写话练习:你的信念是什么?信念是怎样产生的?你准备怎样做来实现梦想?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3.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四、总结梳理

  同学们,一个人有了坚定的,崇高的信念,他才会更有动力,制定符合自己的信念,向 目标努力冲刺,请同学们树立自己的信念,并坚持不懈的努力,让我们一起加油努力吧。

  五、布置作业

  作业题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资料,了解其他梦想成真的事例。

  板书设计:

  飞翔的信念

  爱好——做模型玩具

  玩飞螺旋——琢磨

  信念 放风筝——想 成功

  观察鸟类飞行——边看边想

  刻苦钻研——不懈努力

语文教案 篇4

  一、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二、学习难点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三、课前准备

  1、草原风光图。

  2、蒙古族音乐和民歌。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

  1、出示课题:

  草原

  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比如:

  ⑴草原是辽阔的,一望无际……

  ⑵草原是美丽的,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野花……

  ⑶草原是充满生机的……

  五、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

  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

  ⑴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

  ⑵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

  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六、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

  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一)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2分钟)。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二)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

  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七、全课小结。

语文教案 篇6

  一、导入:

  (一)复习生字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5课 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齐读课题)

  2.我们认识了许多词语宝宝,如果记得它就大声地叫出它们的名字。(生领读词语)

  3.老师摘哪个,小朋友们读哪个。

  4.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师范写,生书空。

  5.请小朋友把书翻到69页,在书上描一个写一个,看谁写得又漂亮又工整。

  (二)回顾课文内容。

  上节课我们刚刚结识的小柳树和小枣树,它们长什么样呢?

  二、理解课文:

  (一)体会小柳树的骄傲。

  1.漂亮的小柳树和难看的小枣树,你更喜欢谁呢?为什么?请小朋友们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的2—8自然段,边读边用漂亮的波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并且用笑脸和苦脸来表示你对他们的喜好。如果读好了,就到小组中和同学交流交流。开始吧!

  2.谁来说一说小柳树和小枣树你更喜欢谁呢?为什么呀?

  3. 你从哪看出小柳树骄傲?

  4.你是抓住了小柳树的话体会出它的骄傲,像这样的话还有吗?

  5.(出示小黑板)自己在下面读一读这两句话。

  6.你从哪体会到了这是棵骄傲的'小柳树?能读出小柳树这种骄傲的语气吗?

  7.谁还能读得再骄傲些?

  8.从你的朗读中,让大家感受到了这是一颗骄傲的小柳树。

  9.还能体会到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柳树?没礼貌。如果改成有礼貌可以换成什么? 你好。请问。

  10.这句“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这是个什么句啊?小柳树是真的在问小枣树不长叶子吗?翻开书67页,你能不能联系上文说说此时小柳树怎么想的?

  11.从小柳树说的话中我们体会到了它的骄傲,还从什么地方体会到了它的骄傲?

  (二)体会小枣树的谦虚。

  过渡语:骄傲自大会让我们失去很多朋友,所以,大家都不太喜欢骄傲的小柳树,相反会更喜欢小枣树,能说说为什么吗?(学生进哪段就讲哪段)

  1.你通过哪段知道的?你来读读。(第6段)

  小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小枣树不爱斤斤计较,宽宏大量。

  2.还有什么地方让你非常喜欢它?(第7段)温和的说是怎样的说?就用你体会到的感受跟同桌读一读。谁来做小枣树温和的说一说?

  小结:小枣树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夸奖别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就是谦虚。

  3.谁还能说说喜欢小枣树的原因?(第5段)能读一读吗?你的枣子很大,但是不够红,谁的枣子又大又红?(指生读)吃着又大又红、营养丰富的枣子大家都高兴极了,一起来读一读。

  4.小枣树的宽容和谦虚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同时也在感染着小柳树。小柳树有什么变化吗?又一个春天来到了,小柳树会对小枣树说些什么呢?

  小结:小柳树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知错就改同样能受到我们的喜欢。

  三、扩展:

  小朋友们,我们应该像小枣树那样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真诚的夸奖他、赞美他、这样你会得到更多的朋友。在我们身边的小伙伴身上有什么优点,你能用几句话夸夸他吗?

  四、结束语: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真的很感动,希望你们今后能多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大的进步,正像我们前面所学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板书设计:

  15 小柳树和小枣树

  漂亮 小柳树图 骄傲

  难看 小枣树图 谦虚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称赞》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思路】

  1、课前通过学生欣赏4幅插图,初步了解了课文故事,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结合插图叙述故事。

  2、在学课文前,进行反复的自由读,选择喜欢的段落读,小组读,分自然段读。然后在分角色朗读。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想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3、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抓住了重点语句进行品读,让学生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4、创设情境,进行课文内容表演。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角色表演。这个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同时又能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读通课文,在语言文字中学习生字,并且书写8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随机表扬:

  (你坐得真好!老师称赞你!)

  (你的学习用品放得多整齐啊!我也称赞你!)

  (你们的精神真饱满,眼睛一直在注视着老师,我称赞你们!你们真棒!)

  听了老师的称赞,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2、我知道你们都非常的聪明、能干,平时得到的称赞一定少不了。 请同学们用上“称赞”一词来说一句话。

  师:(你表现得那么好,的确该得到称赞;发现了别人的优点,是该好好称赞一番啊!)真为你们高兴,得到了那么多的称赞!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以“称赞”为题目的文章,随机出示:称赞(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让学生问)

  4、同学们问的题目非常好,这些问题让我们共同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录音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看图,思考课文讲了谁称赞谁?

  出示:小刺猬──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

  学习生字“猬”跟读正音(注意:词语连读时这个字念轻声)

  看图片:我们对刺猬已经很熟悉了,浑身长满了刺,圆滚滚的,可爱极了!可对于獾我们并不了解,那就一起看看它的长相吧!看图片。

  点击这两个生字:“猬”和“獾”都是四只脚的带皮毛的小兽类,所以都是反犬旁。

  2、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大声读几遍,读通每句话,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内自习生字,游戏“你指我读”。

  三、认读感知(检查自读效果)

  1、我能认:

  认读带拼音的生字词语

  刺猬 小獾 板凳 粗糙 但是 泄气 傍晚 椅子 瞧 留下

  (学生读,教师及时正音。)

  认读没带拼音的生字词语(开火车读)。

  2、我能记:

  出示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3、我能读: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指名读。

  四、书写指导

  1、我发现:

  出示本课的8个生字,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我会写:

  每个生字写三个。

  五、小结

  这节课的收获真不少,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初步知道了课文讲小刺猬和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的事,那他们为什么事而称赞对方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发生在美丽的大森林,讲了小刺猬和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他们为什么而称赞对方呢?今天我们去大树林弄明白好不好?

  (出示课件)你瞧,这是一座美丽的大树林,森林里有许多小动物,小刺猬和小獾在欢迎我们呢,他们身上背着五个生字,原来他们也爱学习呀。我们来读读字,跟他们比比看。(点击身上的字)

  二、学习课文

  1、师:这篇课文老师自己也很喜欢,我在这读一读,请小朋友仔细听,边听边记:哪句是小刺猬称赞小獾的话?哪句是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话?

  出示句子,练习朗读有关互相称赞的句子。

  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师:称赞别人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呢?(愉快)那就带着这样的语气自己来练读是试试吧!(再请同学来读读)

  (老师注意到了,他把“真、一个比一个、香极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些地方读好了,一下子就读出了称赞别人的语气,真好!)(谁愿意再来试试)

  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两句话。(师生配合读)

  2、那这样的称赞会起到怎样的神奇效果呢?请同学再细细读读课文,找找相关的语句。(口头交流两句称赞作用的句子)

  3、简短的几句称赞的话,为什么会起到如此神奇的作用呢?我们来看看小獾是怎样说的?(出示小獾的话)

  小獾拉着小刺猬的手,说:“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收下吧。”理解“泄气”,给“泄气”找一个近义词来说说它的意思。(灰心)

  自由读读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再齐读。

  4、请同学快速读读1~7小节,找找小獾在什么情况下感到泄气了?

  出示课件和有关句子。

  小獾已经做成了三个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

  理解生字“粗糙”(看图理解:粗糙的小板凳会是怎样的呢?)(出示三个板凳的粗糙程度要不一,打乱顺序给学生看,先让学生直观理解粗糙的意思,然后再让学生排列一下,哪个是他做的第一个板凳,哪个是第二、第三个,引导学生从刺猬的话中“一个比一个好”体会)。小组自由读读,你读懂了什么?然后齐读。

  5、看着这样一个个粗糙的小板凳,想想小獾当时会怎样想呢?

  师:是啊!小獾虽然做得并不怎样,但当时的他却更需要别人的称赞啊!

  这时,是谁发现了小獾的优点?

  (出示第3自然段小刺猬称赞的话)引读:所以小刺猬──

  6、听了小刺猬的称赞,小獾高兴极了,它接着会怎样做呢?出示课件,想想再说。

  师:是啊!别人做得好我们需要称赞,当别人做得并不理想,有困难时,我们就更应该称赞,因为称赞就像神奇的魔棒,使原本想要放弃做板凳的小獾又重新燃起了信心,终于做成了板凳。

  7、那么,当小刺猬把苹果送给小獾,听了小獾的称赞后,他的心情又是如何呢?出示课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决不能吝啬对别人的称赞,因为称赞有着巨大的魔力:(出示)

  因为_____称赞能______________

  8、是啊!称赞多有魅力啊!综合刚才小朋友说的,我们一起来听记这样一句话:称赞带给我们勇气和自信,称赞带给我们进步,称赞带给我们成功和喜悦。(出示)

  齐读这句话。

  三、组内分角色读,在分角色表演读

  四、总结

  称赞给予我们那么多神奇的力量,带给我们那么多的欢乐,那么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去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给予周围人更多的称赞。

  五、练习说话

  1、举例:***最近写字写得很端正,我想对他说:“你进步可真大啊!”

  学生说话训练、交流。

  2、做心情卡:

  ( )月( )日,( )夸我( ),我心里觉得( )。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主动与别人交流,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2、 能清楚地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并懂得如何去爱惜玩具。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玩具、小星星。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交际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具吗?想不想和玩具交朋友呢?那老师就带你们到玩具商店去逛逛吧!

  (播放课件)玩具商店里的玩具可真多呀,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的眼睛都亮起来了,赶紧说说,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指名说。(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二、 师生互动,自主交际

  交际一:告诉大家玩过什么玩具

  过渡:这些可爱的玩具朋友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伴随我们度过了许多美好的童年时光。老师很想知道,你们都玩过什么玩具?(训练有梯度地说。)

  交际二:告诉大家最喜欢的玩具朋友是谁,为什么喜欢

  过渡:小朋友们,在这么多的玩具朋友中,你最喜欢哪个,为什么?(众生举手)

  师:这么多的同学想说呀,先别急着告诉老师,告诉你的同桌,再问问他(她)最喜欢什么玩具?为什么喜欢?

  (师观察巡视)师采访一生:刚才我发现你在听同桌说话时眼睛一直注视着对方,听得可认真了!你能说说同桌喜欢什么?为什么?(此生说)

  师:说得真清楚!大家知道他为什么能说得这么好吗?(因为他听得很认真。)

  师小结: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是一种有礼貌的行为习惯,待会儿我们看看哪位同学比他听得还要认真。

  交际三:向他人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朋友

  1、师:小朋友们,刚才你们都互相说了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那你们知道老师最喜欢玩什么玩具吗?

  老师示范介绍布娃娃,想想老师刚才是怎么介绍的。

  2、生说师板书:名称 样子 玩法 来历

  3、师:想不想学着老师的样子也来介绍介绍自己的玩具?学生自由练习说。

  4、指名上台说,师生评价。

  5、在小组内互相说,评出“口才星”和“倾听星”。

  交际四:互借玩具,并向他人介绍自己的玩具怎么玩

  1、师生示范互借玩具的过程,说说老师是怎么向别人借玩具玩的。

  2、同学之间互借玩具玩。(放音乐)

  3、指名上台演示。

  交际五:谈谈如何爱惜自己的玩具

  1、(播放录音)听了这个故事,你们觉得明明做得对吗?大家愿意劝劝他吗?学生自由说。

  2、你爱惜你的玩具吗?是怎么爱惜的?

  三、课外拓展 延伸交际

  小朋友们,今天课就上到这,你们回家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介绍给小伙伴好吗?

语文教案 篇9

  课时目标

  1、理解、感悟课文的第2。3。4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

  3、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快乐。

  教学流程

  一、复习第1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大意。

  二、感悟第2、3、4自然段

  感悟第2自然段:

  1、复习旧知。

  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它告诉我们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读、说、演。

  “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同桌间互相边说边演一演。

  3、想象、描述。

  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学生描述。

  4、感情朗读。

  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2自然段,把这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5、齐读1。2自然段。

  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1。2自然段。

  【让学生读读演演文中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领悟草地给兄弟俩带来的快乐。】

  感悟第3自然段:

  1、过渡。

  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色降落伞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多美的景致啊!还有更有趣的事呢,我还发现这草地会变色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共同探究这个奥秘。

  2、学生读课文。

  3、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

  4、理解草地变色的原因。

  草地怎么会变色?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投影出示下列填空题,提示帮助学生理解。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花朵(),(),草地就();

  (),花朵(),它是(),草地就();

  (),花朵又(),草地就()。

  5、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感悟第4自然段

  1、初读欣赏,整体感知。

  师:自由轻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体会你能从这短短的几句话中感受到小作者对这片草地怎样的感情呢?(喜爱、喜欢、爱……)

  2、潜心品评,多元解读。

  你认为那一句话最能表达这种爱,就请你好好地读一读。

  (1)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A、老师将这两句话改了改。读读这两组句子,你认为哪一组更能表达“我们”对这片草地的爱?(a、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b、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B、再读读第一组。作者对这片草地的爱是深还是浅?是浓还是淡,你体会到了吗?

  C、过渡:是呀,可别小看了这两个“!”,它分明在向我们表达“我和弟弟”对这片草地那浓浓的爱呀!谁再来读读。

  (2)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A、请同学边读边体会,作者只是把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对待吗?(当作人来爱)

  B、自己再读读,你能体会到“我”把蒲公英当作什么人来爱呢?读懂了吗?(把蒲公英当作人,当作自己的朋友、当作自己的亲人、当作自己最亲密的人、当作自己最要好的伙伴……)

  C、过渡:是呀!作者哪里是把它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爱呀!他分明是把这金色的草地当作自己的朋友来爱!再读一读这句话,把这份爱好好的读出来吧!(指名读)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造性地阅读,让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潜心品评,在多元解读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与文本对话。】

  三、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

  2、小结引申。

  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因而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会找到欢乐!请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四、作业超市

  1、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双休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到郊外的草地上去踏青,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草地,通过你喜欢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你这次郊游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