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必备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根据故事内容,初步感知纽扣的特征(颜色、形状、大小、扣眼数量),并知道纽扣是多种多样的。
2.通过观察、比较,能根据纽扣的特征进行配对。
3.能与同伴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体验操作中的快乐。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能根据纽扣的特征进行配对。
活动准备
1、教具:PPT、动物穿衣服的大图
2、学具:动物衣服的图片(上面有一颗扣子图片)人手一份、不同样子扣子的可粘贴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纽扣图片,讲述故事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和纽扣有关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有一只小老鼠出来散步,走着走着,他看见前面有一个东西向他滚过来,捡起来一看,哦,原来是一颗纽扣。
提问:咦,这是一颗什么样子的纽扣呀?谁能来说一说?(圆形的、白色的、上面有两个洞眼)
嗯,观察得真仔细,那这颗扣子会是谁的呢?小老鼠决定去问问他的朋友们。二、观察画面,感知发现纽扣的颜色、形状、扣眼数量、大小的不同。
(一)引导观察画面,发现纽扣的颜色不同。
小老鼠在路上看见谁?(小狗)那小老鼠捡到的纽扣是小狗丢的吗?为什么?两颗纽扣哪里不一样?
小结:小狗的纽扣的'颜色是黄色的,和小老鼠捡到的不一样,纽扣不是小狗丢的。
(二)引导观察画面,发现纽扣形状的不同。
小老鼠又看见谁了?(小白兔)小老鼠捡到的纽扣是小白兔丢的吗?
小结:小白兔的纽扣是三角形的,小老鼠捡到的纽扣是圆形的,纽扣不是小白丢的。
(三)引导观察画面,发现纽扣扣眼数量不同。
小老鼠这次见到了谁?(小猫)纽扣是小猫丢的吗?你是怎么发现的?
小结:小猫的纽扣颜色、形状和小老鼠捡到的一样,可是纽扣上的洞洞数量不一样, 小猫的纽扣有 4 个洞洞,小老鼠的纽扣只有两个洞洞,纽扣也不是小猫丢的。
(四)引导观察画面,发现纽扣大小不同。
接下来小老鼠又遇到了谁?(大象和蜜蜂)纽扣是他们丢的吗?
小结:大象的纽扣比小老鼠的大,蜜蜂的纽扣比小老鼠的小,都不是他们丢的。三、观察画面,感知发现小老鼠捡到的纽扣与妈妈的纽扣相同。
师:那纽扣到底是谁丢的呢?小老鼠回到家,发现了什么?(妈妈衣服上的纽扣丢了。)你们和小老鼠一起观察他手上的纽扣和妈妈身上的纽扣一样吗?有哪些地方一样?
小结:小老鼠捡到的纽扣与妈妈纽扣的颜色一样、形状一样、扣子上的洞洞数量一样、还有大小也一样,是妈妈的纽扣。
四、操作感知,体验配对活动的乐趣。
1.师:刚才我们帮小老鼠找到了丢扣子的人,小老鼠和老鼠妈妈可开心了。可是小老鼠的好朋友们的纽扣还没找到,他想请你们帮助他,给他的朋友找扣子。请你从盘子里找出一颗正确的纽扣补上去。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根据需要介入指导。
3.小组或个别幼儿分享操作作品。五、活动结束
今天小朋友们都帮助小动物找到他们丢的纽扣了,你们真棒!老师这里还有一颗纽扣,我们一起出去找找是哪个小动物丢的吧。
活动总结
《纲要》指出:“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绘本故事《一颗纽扣》的内容简单有趣,小老鼠找纽扣的故事情节更具有趣味性,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加上活动中不是直接讲述绘本故事,而是将绘本中的动物呈现到小朋友眼前,更具直观性和操作性。
绘本中的价值点和数的知识点巧妙衔接,让故事更好的为数学 活动服务。同时结合《纲要》精神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引导幼儿把自己融入到游戏角色中,在游戏里活动中加深对故事的体 验和理解,通过一颗纽扣引发幼儿不断观察和比较不同动物纽扣的不同特征,最后进行匹配,对幼儿的观察思考情感等能力有一定的发展。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种子能生长,初步了解植物生所需要的一些自然因素。
2、尝试记录帮助种子生长的方法,体验帮助种子长大的快乐之情。
【活动准备】
1、中(2)班绿色家园责任田的照片。
2、下雨、阳光、蚯蚓ppt、视频。
3、记录纸(小苗的.形状)、记号笔、展板。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1、前几天,我们在责任田里种了什么?(花生)它们发芽了吗?(没有)
这些小种子啊心里可着急了,它们好想快点长大!
那种子长大谁会来帮帮他们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种子宝宝在长大。
观看ppt,了解春雨、阳光、蚯蚓是怎样帮助想长大的种子的。
1、春雨
(1)这是什么声音?原来是春雨啊。春天到了,春雨哗啦啦地下,落到绿色家园里,落到泥土上。
(2)种子宝宝喜欢它吗?为什么?
下了春雨,种子宝宝喝得饱饱的,身体长得胖胖的。
2、太阳
(1)谁来帮忙了?
太阳公公散发着光芒,晒着太阳可真暖和啊,种子宝宝伸了个懒腰,使劲地往上长,长出了小芽芽。
3、蚯蚓
过渡:还有谁也会来帮忙呢?
(1)(我来啦,我来啦,我来帮助你)猜猜是谁呀?
(2)小蚯蚓是怎样帮助种子长大的呢?
蚯蚓在泥土里钻来钻去,帮助小种子松土。
(3)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蚯蚓帮种子宝宝松松土吧。
现在的泥土又松又软,小种子使劲地顶啊顶,终于钻出了地面。
总结:原来种子宝宝长大需要雨水的滋润,阳光的照耀,还有小动物们的帮忙呢。
三、帮助种子生长。
1、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你会怎样帮助种子生长:
他们对种子宝宝这么关心,我们也可以想办法帮助绿色家园责任田里的种子快快长大!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它们,和你旁边的朋友说一说。
2、幼儿记录帮助种子长大的方法:
(1)介绍记录纸
这是我们的记录纸,它像小苗苗一样,有两片叶子。想到一种方法记在一片叶子上,想到第二种方法记在另一片叶子上。
提问:一张纸上记录几种方法?
假如你还有别的方法,就再拿一张记录纸来记录。
(2)幼儿记录
3、交流分享:
(1)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他们?
(2)做一做帮助种子长大(幼儿结伴表演)
总结:小朋友们有这么多的好方法帮助种子宝宝长大,相信我们责任田里的种子宝宝很快就会发芽、长大!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探索环境中会发声的洞洞。
2、运用肢体动作进行表达。
活动准备:
1、音乐:吹口哨声、冲马桶声、洗衣机声等。
2、一些有洞物品的图片。
3、纸、笔。
活动过程:
一、听录音猜一猜是谁在“唱歌”
1、放一段有洞物品所发出的声音,让幼儿猜一猜是哪一种洞洞在“唱歌”。
师:我这里有不同的洞洞唱歌的声音,你猜一猜是哪一种洞洞在“唱歌”,我看谁的小耳朵最灵哦。
如果你猜到了,要放在肚子里不能书出来啊,举手告诉我。
2、幼儿进行猜测
二、用肢体语言模仿所想到的洞物品
1、 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示洞物品。
师:请人用动作来表示你想到的.可以唱歌的洞物品,其他小朋友根据他的动作来猜。
2、老师出示图片,请幼儿来做动作。
三、画出“有声音的洞洞”
1、请每位幼儿画出有声音的洞洞
师:我们把纸折成6小块,每人画出6种有声音的洞洞。
笔用完后要还原哦!
2、大家一起把画下来的洞洞放在主题墙上展示。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知道光透过玻璃纸会发生变色的现象。
技能目标:尝试探索将玻璃纸重叠让光的颜色发生变化。
情感目标:体验灯光晚会带来的乐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光透过玻璃纸会发生变色的现象。
活动难点:在动手动脑中,尝试让光的颜色发生多种变化。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有玩手电筒的经验。
物质准备:
1、大小能覆盖手电筒的红、黄、蓝的玻璃纸;
2、各种不透光的布、纸若干;
3、每人1支手电筒,橡皮筋若干。
环境准备:
1、不透光的活动室;
2、欢快的背景音乐和灯光效果视频一段。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情境引入,师幼跟随音乐入场。
教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参加一个特别的晚会,先跟随音乐进入会场吧!
二、基本部分:师幼探索光透过玻璃纸发生变化的现象。
1、介绍晚会内容,引发幼儿思考。
教师:今天的晚会叫做灯光晚会,你想象中的`灯光晚会是什么样的呢?
2、出示手电筒,幼儿用手电筒探索透光材料。
教师:这里有许多手电筒和一些材料,用哪些材料能布置灯光呢?(幼儿猜测)
3、幼儿进行操作实验并记录。
教师:你有什么发现?哪些材料适合做灯光?
教师小结:原来透光的玻璃纸才适合制作灯光。
4、教师提供红、黄、蓝三色玻璃纸,引导幼儿发现变色现象。
教师:请你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制作灯光。你有什么发现?
幼儿小结:手电筒的光透过红色(黄、蓝)的玻璃纸,会变成红色(黄、蓝)的光。
5、师幼观看舞台灯光视频,激发制作舞台灯光的兴趣。
教师:我们来看看好看的舞台灯光是什么样的?(播放视频)这样的舞台漂亮吗?你们想不想有这样的舞台?想不想亲手布置?可是我们只有三种颜色的光,怎样变出更多颜色的光呢?
6、幼儿再次操作制作灯光并记录结果。
教师:你们都制作出了什么颜色的灯光?(请幼儿上台展示)怎样制作出来的?还有不同的灯光吗?你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师幼小结:原来把玻璃纸重叠,能变出更多颜色的光。
7、幼儿制作自己喜欢的颜色灯光,师幼进行灯光晚会。
教师:刚才你们都成功地制作出了灯光,你们还想要什么颜色的灯光?这次我们尝试用多种玻璃纸,制作你想要的灯光吧!
三、结束部分:师幼进行灯光晚会。
教师:今天你们开心吗?我们通过动手、动脑筋,让我们的灯光晚会特别成功,让我们在好心情中结束今天的活动吧!
活动总结
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上关于科学领域中强调: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和好奇心,利用实际生活中的材料,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方法,举办了一场关于灯光的晚会。
为了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体现活动的最佳效果,活动初始,教师选择一间透光性比较差的活动室,并用泡沫垫把窗户封住,使得活动室变得黑漆漆。活动中,幼儿玩得很投入,能积极地参与到科学探究中,自主选择材料进行尝试制作灯光,最终得出透光材料适合制作灯光的结果,教师通过进一步的激发,让幼儿在操作实验中制作出了五彩缤纷的灯光。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地发展,在活动中提高了幼儿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满足了幼儿探索的欲望,使每个幼儿都在自身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发展,体会到了“玩中学”。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发现糖在水里会慢慢变小慢慢消失,水会变甜。
2.愿意探索发现不同的糖在水里的变化,并愿意与别人交流自己的发现。
3.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对探索性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方糖大量、人手一只杯子。
2.大的透明杯子一只、温开水大量。
活动过程:
一、探索性话题引起幼儿讨论。
提问:
1.小朋友,你们吃过糖吗?喜欢吃吗?
2.请你说说糖在嘴巴里会怎样?(变甜、变小等)3.请你猜一猜,把糖放在水里会怎样呢?
二、做试验证实幼儿的推测。
1. 教师:糖放到水里到底会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试验吧。
老师把糖放到透明的大杯子里,注入适量的开水,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
(1)看一看,糖发生什么变化了?(变小)
(2)猜一猜,糖到哪里去了呢?
(3)刚刚还是没有味道的白开水现在会变成什么味道了呢?
2.幼儿猜测回答后请个别幼儿上前品尝糖水,并把自己品尝的结果告诉大家。
教师小结:糖在水里会变小,慢慢的没有了,水会变甜。
三、集体操作,观察糖在水里的.变化。
1.幼儿人手一粒糖一杯温开水操作观察提醒幼儿注意不把水泼掉,提醒幼儿有耐心。
2.集体品尝糖水。
第一次讨论意见:
1.教师在提问的设计,提问的时机上需不断改进。
2.有幼儿提出糖为什么会化时,应该让幼儿对这个问题作出猜测,激发探索的欲望。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7-27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8-02
科学教案[经典]08-02
科学教案【经典】08-02
科学教案(精选)07-24
[优]科学教案07-27
(集合)科学教案07-27
科学教案【精华】07-27
[集合]科学教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