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世界气候教案

世界气候教案

时间:2023-08-11 15:54:5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世界气候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世界气候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气候教案

世界气候教案1

  教材地位和作用

  《世界的气候类型》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2章《多样的世界气候》中的重要内容。本节内容理论性强,难度较大,但是对生活和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今后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在全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了解热带的气候类型特征及其典型自然景观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世界气候类型图及景观图,认识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通过阅读和分析某一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气候特征,判别气候类型。

  3、通过活动、图片等各种方式了解某一气候类型地区的自然景观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例分析,体会自己家乡的气候特点,初步培养运用地理知识指导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及典型景观特征。

  (2)教学难点:依据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气候类型的.特征,判断其所属的气候类型。尤其是区别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差异。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从依赖到自主的过渡期,理性思维还很差,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图片信息的能力,但在整理信息室缺乏一些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能够利用各种方式,如:图片、图表、文字材料、景观……,总结出世界气候类型的一般规律。

  2、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法:通过读图培养获取并整合加工地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

  (2)问题探究法:在读图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层层深入,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采用小组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与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安排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视频《世界气候类型景观》

  学生观察:

  感知不同的自然景观差异,说说属于哪个气候类型?

  教师提问:

  不同景观的差异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回答:

  降水和温度。

  阅读课本:

  找出世界气候类型的分类?

  小组合作:

  分别讨论热带、温带、寒带、独特的气候类型的种类由那些?

  小组展示

  1、展示四种热带气候类型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2、介绍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每月的气温度数大约是多少,然后再看每月的降水大约是多少毫米,并且加出每年的降水有多少毫米?

  活动二:依次展示热带草原、热带季风、热带荒漠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

  学生迁移:以热带雨林的方式来总结以下三个气候类型的特征。

  3、提问

  找出四种热带气候类型的共同点?

  4提问

  热带季风和热带草原气候的区别子哪里?

  教师引导:它们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哪呢?如何区分呢?(突破难点:热带季风和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后类型的分布。

  课堂小结

  提问:

  根据所学内容,联系自身实际情况谈谈感受。

  学习了世界气候类型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吗?

世界气候教案2

  教学目标

  1.说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知道1月0℃等温线的分布与地理意义。

  2.知道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3.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培养学生判读等值线的技能。

  4.理解并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教学重难点

  1.1月0℃等温线的分布与地理意义,知道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

  2.理解并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教学工具

  挂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学生收集到的图片,北国冰城哈尔滨的自然景观(冰天雪地)和人文景观(“冰灯游园会”):在冰灯游园会上人们冒着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严寒,观赏那正在开屏的冰孔雀、竞相开放的冰荷花……晶莹剔透,色彩缤纷,像是步入神话中的水晶宫。南国的广州,在一年一度的春节迎春花市上,数不清的奇花异卉、争妍斗丽,竞放芳香,使学生获得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感性认识。

  (教师小结)可见,同是冬季、同是春节期间,我国南北的气温和景观差别很大。

  二、新课教学

  (一)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1.比较学习新知

  读图2.13,我们比较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冬季的气温。

  要了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等温线分布图。

  根据我们学过的等温线知识,我们分析一下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看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1)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32℃以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以上,我国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2)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2.设疑导读

  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么悬殊呢?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除纬度因素外,还有冬季风的影响。

  引导学生读课本P40图2.28,思考以下问题:

  (1)冬季风的源地在哪儿?风向如何?

  (2)冬季风对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的影响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别?

  (3)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和台湾岛能否受到冬季风的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冬季风南下,我国北方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且冬季风在南下过程中,受崇山峻岭阻挡,势力渐弱,故南方受冬季风的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低于北方。

  过渡: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很大,那么夏季气温是不是相差也很大呢?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呢?

  (二)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除外)

  1.读图导读

  用同样的方法,分析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指图总结:

  (1)夏季全国等温线排列稀疏,除青藏高原外,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说明我国普遍高温。

  (2)黑龙江省北部7月平均气温为16℃,海南省南部7月份平均气温为28℃,我国南北平均气温相差仅为12℃左右,气温差别不大。

  (3)7月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在青藏高原。因为青藏高原地势很高,故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2.设疑导读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很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同学们想一想这些特点对我们平时生产和生活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讨论回答。)

  (1)夏季普遍高温,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热量资源,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2)冬季北方严寒,使北方取暖的燃料造成很大损失,另外,容易使北方农作物造成冻害等。

  过渡:什么样的温度才能使农作物活跃生长呢?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什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三)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

  根据活动积温,我国划分了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请同学们读图2.17《中国温度带的划分》。说明读图要求,指导读图方法:

  (1)我国共划分哪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

  (2)这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

  (3)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几月份的哪条等温线一致?

  (4)我们生活的'地区属于哪个温度带?东北大部分地区、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海南岛、长江流域、塔里木盆地各属于哪个温度带?

  小组讨论、回答。

  结合课本P33“活动”,说一说在不同的温度带,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不同?(如水果、房屋、服饰、耕地、农作物、饮食、植被、河流水文特征等。)

  (四)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1.读图知新知

  读图2.18,小组合作,相互交流。

  (1)找出800mm、400mm、200mm年等降水量线的位置。

  (2)用彩色笔描出800毫米、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观察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及其东部大致经过的地区。

  (3)总结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教师总结:我国年降水量分布总趋势: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设疑导读

  (1)造成我国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找出我国降水最多和降水最少的地方在哪里?

  (3)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差异很大,一个地区的干湿程度仅仅取决于当地年降水量的多少吗?

  学生回答:干湿程度与蒸发量也有关。根据各地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

  (五)干湿地区

  划分依据:一个地区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1.读图2.22,小组交流:

  (1)我国分为哪四类干湿地区?其中,山东省有哪两类干湿地区?

  (2)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相一致?

  (3)我国四类干湿地区各以什么植被为主?

  2.读课本P37“活动”

  (1)降水量的不同,会影响到建筑、饮食、民俗等许多方面。比较图2.23中房屋的建筑形式有何不同,这与当地的降水情况有什么关系?

  学生比较、讨论和发言。

  (2)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不同的影响,阅读课本P37“活动2”,并加以补充,说明干湿地区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提问:书中的描述材料究竟说明了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不同的影响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①干湿地区影响地面植被: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因而林木繁茂;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因而草木矮小。

  ②干湿地区不同,植被不同,农业类型不同,农作物(经济作物)也不同。

  ③干湿地区不同,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不同,人们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也不同。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降水不仅有南北的差异,也有东西的差异。

世界气候教案3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以前几个课时学习的天气、气温和降水知识为基础,是对本章知识的归纳和延伸,为以后学习区域地理和中国地理做准备。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之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搜集归纳地理信息能力方面有重要意义,也突显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学生了解影响气候的几个主要因素,能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②能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会运用前面已有知识,读图、分析归纳出影响气候的因素,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②通过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实例感受人类生产、生活与气候的密切联系以及气候异常带来的灾害,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懂得热爱科学,遵循自然规律,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影响气候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

  难点: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世界各地气候复杂多样,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差异很大。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各地气温和降水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气候类型呢?气候与人类活动之间又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呢?我想通过下面的学习和大家一起找出答案。

  出示(20xx版)地理新课标要求:学生阅读。

  1、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活动1:教师引导:出示(春节期间我国南北气温差异;两极地区图片和赤道热带雨林图片),结合图3.29回答问题。

  1、从地球上五带的划分来看,A位于什么带?B位于什么带?(答:A位于热带,B位于南寒带)

  2、热带、寒带的气温有何特点?(答:热带终年高温,寒带终年低温)

  3、A、B谁的降水多?谁的降水少?(答:A降水多,B降水少)

  4、A、B谁的纬度高?谁的纬度低?(答:A的纬度低,B的纬度高)

  教师小结:赤道地区纬度低,气温高,海洋广阔,水分蒸发旺盛,大气暖湿,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而两极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水分蒸发微弱,大气干冷,很难形成降水。

  活动2:出示塔里木盆地沙漠景观和河北省秦皇岛景观以及两地在中国行政区的位置图,结合图片回答问题。

  1、塔里木盆地和秦皇岛两地哪个地方距海近?(答:秦皇岛)

  2、秦皇岛和塔里木盆地哪个地方降水多?(答:秦皇岛)

  教师小结:亚欧大陆的东部濒临太平洋,夏季受来自太平洋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一年中气温变化幅度小;亚欧大陆内陆距海洋较远,难以受到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少,一年中气温变化幅度大。

  活动3

  教师引导:观察气温的变化与地形关系,结合图3.30回答问题

  1、此地是什么地形?(答:山地)

  2、A坡降水多还是B坡降水多?为什么?(答:A坡,因为A是迎风坡)

  教师小结:海拔升高,温度降低,每升高1000米,温度下降6℃;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教师总结:

  对气温的影响

  对降水的'影响

  纬度

  位置

  纬度高,气温低

  纬度低,气温高

  赤道降水多

  两极降水少

  海陆

  位置

  海洋:气温变化幅度小,冬暖夏凉

  陆地:气温变化幅度大,冬冷夏热

  沿海降水多

  内陆降水少

  地形

  因素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6OC/1000米)

  迎风坡降水多

  背风坡降水少

  巩固练习:

  1、夏季很多内地人去北戴河海边避暑,那里气温较低的原因是()

  A、海陆位置B、洋流因素C、纬度位置D、地形因素

  2、九江在庐山脚下,夏季九江气温比庐山高出很多、酷热难当,而庐山成为著名的避暑胜地,其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B、洋流因素C、纬度位置D、地形因素

  3、我国黑龙江省北部为什么冬季漫长、多冰雪;海南岛南部则终年如夏、降水较多?()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人类活动

  4、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降水多,西部内陆地区降水少,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人类活动

  5、家住武汉的几名同学选择了自己夏季避暑旅游的地点,大家思考他们为什么选择去这样的地方?

  小明:我去峨眉山。小刚:我去青岛。小强:我去哈尔滨。

  过渡:气候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生存在这个自然环境中,必然与环境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读书讨论:仔细阅读第67页的课文,看看它们提供了那些信息,并加以总结。

  (电脑板书)

  1、气候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2、气候对生产活动的影响

  3、气候异常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危害

  学生阅读67页《水稻种植与气候》

  活动探究:

  68页活动1:

  认识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影响植物的生长,进而影响人类的居住环境。

  68页活动2:

  让学生认识到灾害只是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如果没有人类活动就没有灾害而言,无雨或少雨的干旱只是一种自然现象,成不了灾害。

  引伸提问:太平洋有一个岛国图瓦卢,由于海平面的上升这里的人民不得不离开家园搬迁他处,你知道是什么因素引起海平面上升的吗?(出示相关图片)(同学阅读68页的“气候变暖”小资料,探寻答案)

  探究活动:面对日益变暖的全球气候,人类该怎么办?

  工业的发展——温室气体的排放——气温升高——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

  学生探究回答:

  植树造林

  限制煤、石油等能源的使用或寻找新的洁净能源等。

世界气候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记住世界主要热带、亚热带气候类型的名称

  (2)能在地图上说出热带、亚热带气候的分布规律和主要分布地区

  (3)记住各种热带、亚热带气候的气候特征

  2、能力目标:

  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正确分析某一气候类型的特点。

  3、情感目标:

  认识到气候与环境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重难点

  各种热带、亚热带气候的分布及特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热带气候类型

  1、介绍热带的位置(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广大区域)

  2、热带雨林气候

  a、出示热带雨林气候的气温曲线与月降水量柱状图

  b、通过看图教学生总结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

  全年高温多雨

  c、出示热带雨林气候的世界分布图

  d、通过看世界的气候类型分布图来总结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区域

  赤道附近:(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期中以亚马孙平原雨林气候面积最为广阔,并介绍“地球之肺”。

  e、看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景观图加深对热带雨林气候特点的印象。

  3、用以上的方法讲解热带地区的其他几种气候类型

世界气候教案5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2.通过“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教学,使学生体会、感悟“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地域观念、灾害意识。

  [知识和能力]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候的分布图,建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空间概念。

  5.培养学生初步学会通过读图,分析某一地区气候特征的能力。

  教学重点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教学难点1.纬度位置等主要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1.在热带、温带、寒带分别有哪些气候类型?

  2.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是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是影响气温和降水出现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而不同的气温和降水的组合又形成了世界各地气候的差异,因此,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也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板书

  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对于本段教学内容,要围绕课本P59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读图、讨论、运用旧知,分析归纳,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1.投影展示课本P60图3.24“两地气温、降水量的月份分配”。教师先指图说明其是“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的组合,图的.下端表示一年的12个月,图的左侧是气温刻度,右侧是年降水量刻度。阅读时以“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的方法和要领进行分析判读。然后把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讨论分析一地的气温是什么特点?降水是什么特点?组合成什么样的气候特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属于何种气候类型?并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2.各组的代表发言交流、大家评判补充、教师评价点拨,并画黑板简图或投影展示甲图。使学生认识和体会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A地的气温各月均在20℃以上,降水各月都很多,年降水量超过20xx毫米。因而该地的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该地位于赤道地区,纬度位置低,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甲图

  3.把教室比成是亚欧大陆的温带地区。学生分成三部分,两边的学生分别位于大陆的东岸和西岸,中间的学生位于大陆内部。各组由于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分别讨论本组形成了哪些气候类型?并结合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的特点,说说各气候类型的特征。

  4.各组代表发言、大家评判补充、教师评价点拨,并画黑板简图或投影展示乙图。使学生认识和体会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由于地处同纬度的温带地区,气温夏季陆高海低,冬季海高陆低。但是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东西两岸地区距海洋近而且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而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降水就少,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气候。

  位于亚欧大陆温带地区沿海的大陆东岸,形成的是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以及温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一年之中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冬季在0℃以上,年降水量要比温带季风多。

  乙图

  位于亚欧大陆温带地区沿海的大陆西岸,形成的是湿润的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前者的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后者的气候特征是全年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位于温带的亚欧大陆内陆地区形成的是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5.让学生观察课本P60图3.25,指出A坡属于(迎风坡),B坡属于(背风坡),降水多的是哪个坡?(A坡)。教师画黑板简图或投影展示丙图,加深学生认识和体会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丙图

  6.组织学生先独立完成课本P10活动4,然后让3名学生说说自己的答案和做题思路,大家评判补充。

  (1)青藏高原纬度较高,但是气候寒冷。(地形因素,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2)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

  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纬度位置:海南岛纬度低,气温高;而黑龙江省北部,纬度较高,气温低)

  (3)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较湿润。(海陆位置:二者虽同处亚欧大陆的温带地区,但新疆塔里木盆地位于大陆内部,距海较远,降水少;而北京位于大陆东岸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板书

  三、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这里的教学,通过从学生的自身体验出发,实例讨论分析,让学生认识体会不同地域,由于气候条件不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也不一样。

  1.学生从自身体验出发,结合当地的实际,列举一年内的不同季节,人们在衣、食、住、行以及农业生产方面有什么不同。学生相互交流、补充,教师引导评价。

  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61活动1,分成学习小组,谈谈这是气候对人类活动哪方面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正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等,互相交流感想。并推选一个代表概括大家的发言,在全班进行交流,如果能选用当地的实例或让学生结合自己家里的变化等,学生的感受会更深。通过讨论交流,教师的引导点拨,使学生认识气候对人类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但是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生活受气候的限制越来越小。

  3.让学生阅读课本P61“水稻种植与气候”。结合自己对当地气候条件的了解,结合水稻的生长习性,看看当地适合不适合种植水稻,使学生认识气候对人类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4.用两个学生扮演小强和小明进行对话,让学生进行讨论,看看他俩的愿望能不能实现,为什么?通过讨论交流,教师评价点拨,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不同,不能简单地把甲地区的树、农作物移到乙地区,不能凭主观愿望做事,人类的活动必须要符合自然规律。

  5.组织学生阅读活动3,然后把学生分成两组,并结合当地发生过什么样的自然灾害,造成哪些损失或危害,组织学生进行辩论。

  根据双方辩论的情况,教师要适时启发引导,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灾害是对人类危害而言的。否则只是自然现象,成不了灾害。沙漠地区,荒无人烟,长时间不下雨,对人类来说造不成危害,所以这只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就不同了,这里人口稠密,城市集中,经济发达,又是我国的主要农业区,一个月不下雨,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就要受到影响,造成损失。同理,就是同样等级的灾害,在人口密集或经济发达区造成的损失,要比人口稀疏或经济落后的地区大得多。

  通过对实例的辩论、分析,使学生自己去体会气候异常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培养学生的灾害意识。

  6.投影展示漫画欣赏:“地球出汗了”。地球为什么出汗了?

  让学生阅读课本P62“气候变暖”。然后组织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讨论:地球为什么出汗了?面对全球变暖的趋势,人类应该怎么做,我们应该怎么做。

  让学生自由发挥,不要作过多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所以,人类应该理性地控制对气候有负面影响的活动。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和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这些实例的分析,一方面要认识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一方面要体会、感悟“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特别是气候变暖已成为人类普遍关心的环境问题,要保护好大气环境,这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作为新世纪未来的青年,同学们也要积极投入行动行列。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课堂的讨论,以及通过调查、查找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地理小论文。一星期后,组织一次论文交谈评比活动。

世界气候教案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热带景观的差异。

  2、掌握世界气候分布图上的热带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3、掌握热带气候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方法。

  4、能根据气温和降水的资料简要描述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分析,提高读图、析图能力和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阅读教材,提高阅读及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扩展知识,拓宽视野,激发探究未知领域的欲望,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2、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

  教学重点

  热带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

  热带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教学准备

  1、了解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2、播放热带气候的视频课件,课堂放给同学们看,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直观感受。

  3、制作本节课适用的学练一体案和课件,使之更为适合课堂使用。

  教学方法

  1、基于对学生已有学习水平的估计,同时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比较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

  2、教学中采用“学练一体案”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式,过程设计由情景入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调动每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

世界气候教案7

  第四节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

  3、下列地 区属于全年少雨区的是:

  A.地中海沿岸; B.赤道地带; C.北非地区; D.中国北方;

  4、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的气候是:

  A.热带 雨林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5、图10是亚欧大陆上 不同位置的五个地区的气候资料图。请认真分析这些地区的`气候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不同位置的气温变化曲线和各月降水柱状图,描述A、C、E三地 气候特征:

  A地 。

  C地 。

  E地 。

  (2)A地气候与B地差异很大,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3)C、D、E三地比较,降 水季节变化最大 的是 地,降水各月均匀的是 地,年降水量较少的是 地;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 地,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地;造成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4)B地的气候类型是 D地的气候类型是 。

世界气候教案8

  教学目标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能够利用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的逐月分布图,来说明气候特征;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能够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培养读图能力及通过读图获得相应地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建议

  关于“气候的地区差异和影响因素”的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前两节讲述气候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基础上,分析世界各地气候产生的差异的原因,既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虽然重点还是就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但在程度上加以深化,把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的分布和特征系统化。

  气候的地区差异一段,内容言简意赅,既说明由于气温和降水不同导致气候不同,又说明气候的不同,是由于影响因素不同造成的,引出第二部分内容。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部分是本章的难点,考虑初一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改为选学。为差异性教学提供素材。在分析各个影响因素时,按照从已知到未知、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过程编写,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利于步步深入地理解。同时教材提供各种示意图,帮助理解。

  关于“气候的地区差异和影响因素”的教法建议

  对于“气候的地区差异”,使学生认识到气候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由于各地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同,所以各地气候一定不同。

  对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部分,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突破难点。为便于学生理解,采取先易后难、由已知到未知、由整体到局部的办法,学生可以从已知分析影响气温和降水的最重要的因素---纬度位置、影响降水的重要因素---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而对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以教师讲解为主,不要将其深化,只需了解什么气压带风带多雨、少雨即可。对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已学过地形高低对温度的影响,而地形雨的形成是新内容,所以制作成动画更直观地讲解;对洋流的影响,可将教材中的4.14图做成分步显示的flash复合片,使学生了解寒暖流对温度降水的不同影响。

  关于“气候类型和自然景观的差异”的教法建议

  对于“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看世界气候类型图。应充分应用课本提供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和气温曲线图及降水柱状图,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影响因素等。先学后教,注重过程和方法,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对于“自然景观的差异”,虽然是选学内容,但它却是本章的/Article/Index.html>总结和深化,是最活跃、最有想象力发挥的内容。可以利用教材配有相对的景观图,动画或影片等进行学习和讨论,利于学生把形象认识和概念的理解结合起来。或者利用课下查找资料,课上汇报表演等可以使课堂活跃,激发学生兴趣。设计的复合片,可以体现自然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尤其是气候对动植物的影响。形成事物之间联系的观点。

  关于“主要气候类型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的教材分析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部分,根据气温和降水的状况分成13种类型。并提供分布图和柱曲图,对照分析讲解各种类型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是对气温和降水内容的概括提高。热带、温带和寒带的类型主要是水平分布,在高山高原区还有高山气候。

  对于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部分,也作为选学内容。主要介绍自然带的含义和各自然得的位置、特征,主要的动植物,并用景观图片直观的表现出来。

  很明显,本节教材紧密结合实际,并且层层深入,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思路,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关于“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手段)

  各自然带的景观图片;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引入)播放云南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录像,提问:仔细观察南方和北方的植物,在叶子的大小、冬季是否落叶、还是一年四季常绿上,南方与北方植物有什么区别?一个地区的地形我们可以直接的看出来,但是一个地方的气候我们怎样看出来呢?

  (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植物的分布反映了当地的气候特点。南方的气温高、降水丰沛,植物的叶子大而且常绿,北方的冬季气温低、降水少,植物的叶子小而且冬季落叶。地表的动物又受植物的影响而不同。由气候、土壤、动植物等地理事物组成了自然环境的总体,称为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我们生存的空间,自然环境的外部特征称为自然景观。而植被是自然景观最明显的标志。我们一般根据当地的植物特点来认识这里的气候特点。

  (投影片5)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自然带景观和动物迭加图

  (板书)四、世界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学生活动)根据各自然带的景观图片;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以及教材51~53页,分组讨论气候与植物、动物的关系,并完成下表:

  自然带名称

  分布

  气候特征

  植被类型

  典型动物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沙漠带

  温带沙漠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反馈练习)分组,教师随意说出一种气候类型,要求各组迅速说明其气候的特征或代表的动植物等,快且正确者胜。

  (板书设计)

  四、世界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自然带名称

  分布

  气候特征

  植被类型

  典型动物

  热带雨林带

  赤道附近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雨林

  猩猩、河马、大象

  热带草原带

  雨林两侧

  全年分雨季、干季

  热带草原

  长颈鹿、斑马狮子、鬣狗

  热带沙漠带

  回归线附近大陆西部,中部

世界气候教案9

  第一、二课时

  课题: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臵和范围

  主备人:罗文学成员:杨丽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半球位臵、海陆位臵和经纬度位臵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3、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范围。

  4、了解亚洲的地理分区。教学重点:

  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臵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教学准备:

  挂图、地形名称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位臵和范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亚洲各地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并配以优美的音乐。

  教师提问:结合我们平时接触的电视、电影、报纸、网络资料,谈谈自己知道的亚洲。

  学习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我们居住的大洲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皑皑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大洲。它有众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灿烂的文化,有优美的风景。它就是雄踞东方的亚洲。

  板书:

  一、雄踞东方的大洲——亚洲

  二、出示学习目标(同上)

  三、新授:

  (一)温故知新(生回顾亚洲地名的由来)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公元前20__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天的叙利亚一带)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他们的航海水平十分高超,活跃于整个地中海。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称之为“Asu”,即“东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围后来逐步扩大到整个亚洲。把地中海以西的陆地称为“Ereb”,意为“西方日落处”,后来被用来指代整个欧洲。(二)亚洲的地理位臵和范围

  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臵,搞清楚范围、边界。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臵呢?

  师点拨描述区域地理位臵的一般方法:半球位臵、海陆位臵、经纬度位臵[活动]:看图讨论回答: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臵》,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臵。(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臵①最北:81°N;最南:11°S;②最东:170°W;最西:26°E

  3、读图6.2《亚洲的范围》,了解亚洲被哪些大洲和大洋包围?

  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北、东、南分别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西面与欧洲毗邻,西南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学以致用]:读图6。23“北美洲的位臵和范围”,

  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臵。2。说出北美洲的经纬度位臵。

  3。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洋、大洲,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洲的方位,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臵特点。

  [活动]:师生互动,完成第5页活动题:比较北美洲和亚洲的位臵和范围差异。

  四、课堂小结:

  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臵和范围。大洲的地理位臵,可以从半球位臵、海陆位臵和经纬度位臵等方面加以描述。

  五、作业安排:

  完成地理填充图册同步练习。

  第二课时位臵和范围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我们的环球之旅已经到达了我们祖国所在的大洲——亚洲。亚洲在许多方面值得亚洲人自豪。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和眼睛来验证亚洲之最。二、活动内容:

  (一)算一算——世界第一大洲

  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小组讨论]

  1、计算:

  a、跨纬度数(约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温、热三带)

  b、地球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110千米,则亚洲南北距离(10120千米)

  c、跨经度数(约164°,大部分在东半球)

  d、比较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2、读图6.4《七大洲面积比较》,亚洲面积是多少,相当于几个欧洲和南极洲面积之和?(三个欧洲和一个南极洲面积之和)

  得出结论: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1、跨纬度最广(跨寒、温、热带)

  2、东西距离最长

  3、面积最大(4400千米)

  (二)找一找——亚洲的分区

  通常,亚洲按照地理方位还可以划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区域。

  读图6.5《亚洲地理分区》,结合图6.5《亚洲地形、政区》,回答问题:

  ①新、马、泰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②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③阿富汗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④北亚部分属于哪个国家的领土范围

  ⑤哈萨克斯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⑥中国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这个地理分区还包括哪些国家?

  学生读图分析:

  看图6.6景观图,描述图片中居民的生活。图1西亚——游牧——穿着宽松的长袍图2北亚——狗拉雪橇——皮衣图3南亚——捕鱼图4东南亚——长屋

  四幅图说明由于面积辽阔,亚洲各地的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很明显,也就造就了居民生活的差异。

  三、师生共同小结:

  今天的旅程即将结束,请你们谈谈有什么收获。四、作业安排:

  完成地理填充图册同步练习。

世界气候教案10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各地区的气候差异地;

  2、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3、了解影响气候的几个因素及其基本道理。

  学习重难点:

  1、世界主要气候的类型及分布。

  2、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合作完成,个别指导重点点拔。

  导学过程:

  1、请同学们结合前两节学习的知识,能说出来“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天气的特点是什么?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3、课本p57的`A、B、C三幅图是描述哪些地区的气候的?

  4、其中A、B两幅图中,都有“一年到头”这几个字,同学们想一想,这里的一年指的是某一特征的年份,还是一般而言呢?

  5、人们描述天气,关注的时间是一天,常用到气温、降水、风、云、雾等要素。从图3.22的谈论中看,人们描述气候,关注的时间是多长?一般只注意哪两个要素?你们能用一句话概括当地的气候特点吗?

  6、在前两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世界上气温和降水的地区差异很大,同学们想想,世界上哪些地区温度高,哪些地区温度低?哪些地区降水量多,哪些地区降水量少?

  7、课本p58,看图3.23能说出世界上有哪些主要气候类型。

  8、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9、除了自然因素,人类活动对气候有哪些影响?

  达标检测:

  1、课本p58活动题2。

  2、课本p59—60活动题1.2.3.4。

  3、课本p61—62活动题2.3.4。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我采用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的方法,得出影响气侯的主要因素,由浅入深,易化难点。

  2、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理解起来有困难,通过小组间的互助学习加深理解。

世界气候教案11

  1. 教材地位和作用

  《世界的气候类型》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2章《多样的世界气候》中的重要内容。本节内容理论性强,难度较大,但是对生活和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今后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在全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了解热带的气候类型特征及其典型自然景观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世界气候类型图及景观图,认识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通过阅读和分析某一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气候特征,判别气候类型。

  3.通过活动、图片等各种方式了解某一气候类型地区的自然景观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例分析,体会自己家乡的.气候特点,初步培养运用地理知识指导生活的能力。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及典型景观特征。

  (2)教学难点:依据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气候类型的特征,判断其所属的气候类型。尤其是区别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差异。

  4.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从依赖到自主的过渡期,理性思维还很差,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图片信息的能力,但在整理信息室缺乏一些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能够利用各种方式,如:图片、图表、文字材料、景观……,总结出世界气候类型的一般规律。

  2.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法:通过读图培养获取并整合加工地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

  (2)问题探究法:在读图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层层深入,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采用小组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与相互合作的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安排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视频《世界气候类型景观》

  学生观察:感知不同的自然景观差异,说说属于哪个气候类型?

  教师提问:不同景观的差异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回答:降水和温度。

  阅读课本:找出世界气候类型的分类?

  小组合作:分别讨论热带、温带、寒带、独特的气候类型的种类由那些?

  小组展示:略

  活动一:1.展示四种热带气候类型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2.介绍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每月的气温度数大约是多少,然后再看每月的降水大约是多少毫米,并且加出每年的降水有多少毫米?

  活动二:依次展示热带草原、热带季风、热带荒漠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

  学生迁移:以热带雨林的方式来总结以下三个气候类型的特征。

  3.提问:.找出四种热带气候类型的共同点?

  4提问:热带季风和热带草原气候的区别子哪里?

  教师引导:它们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哪呢?如何区分呢?(突破难点:热带季风和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后类型的分布。

  课堂小结

  提问:根据所学内容,联系自身实际情况谈谈感受。

  学习了世界气候类型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吗?

世界气候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图片、地图、图表、阅读材料、搜集的谚语、诗词等地理信息的提取,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善于运用已学知识去分析解决新知识的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通过收听、收看当地天气预报,了解家乡的天气及气候特点,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难点】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投影:北京地区的四季景观图片。(京郊玉渡山春季、八达岭长城夏季、京郊玉渡山秋季、八达岭长城冬季)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同一地区,为什么会有这样大差异?(季节不同,气候不同所致)

  多媒体展示投影:两组不同地区(南北、东西)同一季节景观图片:(二月海南风光、大兴安岭冬景、内蒙古温带草原夏季、我国温带沙漠夏季)

  (1)让学生读图对比分析回答:影响我国南北方景观差异的因素是什么(气温)?从东到西的景观差异影响因素又是什么(降水)?

  (2)从以上景观图的变化能得到什么信息?

  师生归纳总结:中国气候差异很大,那世界的气候差异会更大。由此导入课题。

  环节二:新课教学

  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活动一:比一比,贴一贴——认识气候类型的分布(教师提前在黑板上画出世界的轮廓图)

  活动要求:参考世界气候分布图,请同学们快速地把写有气候类型的纸板,在贴中世界地图的适当位置上,看看哪个小组用的'时间最短,并请介绍一下经验,有什么好方法快速找到相应的位置。

  【师生总结】低纬地区是热带的气候类型,高纬地区是寒带的气候类型,主要随着纬度的变化而变化;中纬地区是亚热带和温带的气候类型,主要随着海陆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就是根据这些规律来拼贴的。

  2、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教师PPT展示书本65页图3、28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1)世界上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2)热带有哪些气候类型?各气候有什么不同?温带和寒带呢?

  (3)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分别是什么?

  【师生总结】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热带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蒂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苔原、冰原气候)。

  (2)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带海洋性气候、温蒂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极地气候(苔原、冰原气候)。

  (3)亚欧大陆东岸是季风气候,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部主要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让学生能在气候分布图上指出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随学生回答投影展示各类型气候下的景观图片,增强学生对所介绍气候类型及分布规律的感性认识。

  【师生总结】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这里全年高温多雨,植物终年常绿,许多地方分布着茂密的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侧。这里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地面树木稀疏,长着较高的草。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的亚欧大陆东部。这里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生长着落叶阔叶林。

  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极圈以内,大部分地区气温较低,地面被冰雪覆盖。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作业: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规律展示出来。

世界气候教案13

  教学目标:

  (1)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布图的能力。

  (2)了解我国各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中国气温的时空分布及原因

  课程引入:之前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的地形,看到了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解释了河流的流向和水电站的分布。那请同学们来看看下面这些生活现象又和哪个地理要素有关呢?

  出示我国不同地区衣、食、住的景观图片。

  承转过渡:刚才看到的这些现象都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对,就是气候。那么从今天起,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环境中的第二个要素,来了解──中国的气候。

  回顾展望: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有关气候的一些基本知识,气候包括哪两个基本要素呢?──气温和降水。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中国的气温。

  感受气温:说到我国的气温,小明是深有体会,他每年冬天都要从海口回哈尔滨老家过年,体验着沿途的气温变化,服装也从短袖一点点加到了羽绒服。

  有了这样的经验,他暑假准备回哈尔滨的时候呢,就有备而回,也带了羽绒服。可是他这次沿途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这次怎么不冷呢?小明的这两次经历说明了什么?我国南北气温在冬天和夏天有什么区别?──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温差小。

  这个结论是咱们感受出来的,接下来咱们用专业点儿的地图验证一下──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归纳:出示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读图要先读图名,这两张图分别是什么?左边是我国1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右边是我国7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那咱们先来看一下我国1月的气温分布情况。

  1.1月气温分布

  总体趋势:

  引导学生阅读我国1月气温分布图上的等温线,依次标注各等温线。

  大家根据等温线数值变化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我国1月气温从南向北递减。

  特殊线:

  在递减的过程中,有一条等温线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条等温线有着重要意义。──0℃等温线

  它大概穿过哪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呢?从图上可以看到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冬季这条线以北,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会结冰,而这条线以南,平均气温在0℃以上,河流不会结冰。

  转承:读气温分布图,先看总体趋势,然后再来找极值。

  大家看,黑龙江北部最低温大概是多少摄氏度?—30℃左右,1月我国最低平均气温呢就出现在这里,是黑龙江漠河,最低达到过—33、3℃。

  再看海南岛气温大概是多少摄氏度呢?──20℃左右。

  所以同学们可以计算一下我国1月南北温差有多大?──50℃

  因此可以看出──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很大。

  那咱们再来看一下夏季的气温分布情况。

  2.7月气温分布

  总体趋势:

  阅读我国7月气温分布图上的等温线,依次标注各等温线。

  夏季等温线分布明显稀疏了很多,说明什么呢?──气温变化并不剧烈。

  引导学生在图上找出全国气温的地方,这时全国气温的地方并不在最南端,而是在新疆的吐鲁番盆地。

  这时16℃以上的范围,覆盖了我国大部分,的低温区在哪呢?──青藏高原。

  请同学概括一下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夏季,除青藏高原外,我国普遍高温。

  承转过渡:我国冬夏两季气温的分布情况有很大不同,冬季南北温差大,而夏天则普遍高温,这是为什么呢?咱们先来看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

  思考分析:

  出示三组数据:

  漠河、北京、广州的纬度,以及12月22日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

  1、三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呈现怎样的变化规律?

  2、三地昼长时间呈现怎样的变化规律?

  3、由以上两个分析,你得到怎样的结论?三地获得热量如何?

  ──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随纬度升高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降低,并且昼长时间逐渐缩短,所以获得热量自南向北逐渐减少,使得冬季南北温差大。

  引导: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到南北温差呢?比如每到冬天我们经常能听到天气预报报道刮什么风?──偏北风。

  出示冬季风示意图。

  这是我国冬季的盛行风,源于哪里?──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带来寒冷的空气和降温,对我国南北气温影响有什么不同?──北方距离冬季风源地更近,而南方受其影响较小,这也就进一步加剧了南北温差。

  承转过渡:根据以上分析,我们了解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那为什么夏季温差小呢?我换一组数据就能说明问题。

  思考分析:

  出示三组数据:

  漠河、北京、广州的纬度,以及6月22日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

  学生自主分析──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随纬度升高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降低,但昼长时间逐渐增长,所以南北获得热量差异不大,使得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承转过渡:以上我们分析了我国气温的分布及成因,根据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再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就划分了不同的温度带。咱们来看一下温度带的'含义和划分标准。

  概念明晰:

  介绍温度带的划分指标和积温的概念。出示温度带划分表。

  按照这样的标准划分出的温度带,将我国划分为这样一些区域,大家根据刚看到的个温度带的积温数据,看看能不能在对应的区域填上相应的温度带名称。

  特殊线:请同学们看看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和哪条线很像呢?──0℃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

  对于温度带,咱们特别容易把它和热量带混为一谈,比如“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中的热带和地球上五带中的热带在我国的范围一样吗?──它们的划分标准是不同的,五带是热量带,按照获得热量的多少以纬线来划分的;而温度带是根据积温划分的,更多地考虑了农业生产的实际,和农业、作物的熟制相关。

  读图判断:

  1、不同温度带的熟制分别是什么呢?

  2、不同温度带盛产的水果是什么呢?

  我们看到,这些水果的分布受到气温因素的影响,因此可以用温度带的划分来确定分布。

  课后延伸:出示不同干湿地区的景观图,请大家课后思考。

  1、这几张图片分别对应在哪个点呢?

  2、这些植被的分布是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呢?

  《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清华附中伊娜

  学习目标:

  (1)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布图的能力。

  (2)了解我国各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降水的时空分布及原因

  温故知新:

  1、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原因。

  2、温度带填图。

  3、回顾特殊分界线──秦岭─淮河。

  承转过渡:上节课给大家留了思考题,这些植被都对应哪个点呢?(移动图片到对应点)

  那大家说这些植被的分布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降水,好咱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我国的降水情况。

  提问引入:咱们先来看看几个城市的降水情况。

  根据几个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同学们觉着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不同:从降水量上看有多有少;相同点:变化趋势相同,夏季多雨。

  我们可以看到,我国降水空间分布不均,不同地方降水量差异很大,且时间分布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那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国的降水会集中在夏季呢?

  读图分析(降水的时间分布):

  1、降水集中在夏季

  出示我国冬夏季风示意图和对比表格

  问:大家能否根据这组资料来解释下这一问题?(一边分析,一边完成表格。)

  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和季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我国地处世界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大洋──太平洋,西南临近印度洋,海陆性质差异明显,因此每年夏季我国盛行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夏季风──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季风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来自大洋的风,温暖湿润,带来丰沛降水。而每年冬季,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东北季风,寒冷干燥,使我国降温减湿。所以我国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承转过渡:咱们再来看这几个城市的降水,虽然降水都集中在夏季,但是具体持续的时间又不太一样,各地降水量超过100mm的月份明显不一致,能据此总结出雨季分布规律吗?──越向北雨季越短。这又是为什么呢?还是和季风有分不开的关系。

  2、东部雨带的推移

  演示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意图

  冬季我国大陆一直被冷空气控制,到五月夏季风开始从我国南部沿海登陆,冷暖气流相遇,这时就会发生一件神奇的事情──锋面雨(转PPT)──因此随着南部暖气团势利的逐渐加强,我国东南地区自五月起就进入到了雨季。

  随后,暖气团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夏季风向北推移。六月,夏季风北上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我国雨带随之向北扩大,此时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在长江中下游徘徊,于是形成了细雨绵绵的梅雨季节。

  之后,夏季风继续北上,七八月到达华北、东北地区,全国降水达到最多,而此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却处于下沉暖气流的控制之下,出现了伏旱天气。

  进入九月,冷气团势力增强,暖气团势力减弱,夏季风迅速撤回到南部沿海地区,10月,彻底退出我国,我国雨季结束。

  归纳总结: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示意图

  承转过渡: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我国降水不仅存在着季节的变化,年际之间的降水分布,也很不稳定。

  3、降水的年际变化

  简述年际变化概念

  出示我国北京1951~2000年降水量变化曲线图。标注降水量和最低年份,分析这两年可能的夏季风进退情况。

  夏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降水量大;夏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降水量小。

  承转过渡: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了解了夏季风,也看到了季风对我国降水时间分布的影响,那在这样夏季风的影响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又会是怎样的呢?大家能推测一下吗?──东南多西北少。实际是不是这样,咱们来印证一下。

  读图分析(降水的时间分布):

  出示我国年降水量动态分布图,依次展示1600mm,800mm,400mm,200mm,50mm的区域和界限,学生总结降水分布规律。

  ──因夏季风的影响,在夏季风从东南进入西北内陆的过程中,随着距离的增加,不断受到山脉的阻挡,因此影响越来越小,所以我国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承转过渡:由此我们再次印证了我国不同地区降水情况不同,根据我国不同地区降水的多少和蒸发的情况,把全国划分成不同的干湿地带。

  概念解析:

  出示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我国共分为四类干湿地区,分别是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对照干湿地区分布图和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将各地区和其降水量范围连起来。

  读图判断: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不同会影响到植被的种类和农业的类型,请同学们判断下面四幅景观图,分别属于哪个干湿地区?

  湿润区──植被以森林为主,耕地以水田为主。

  半湿润区──植被以森林和草原过渡地带为主,耕地大多是旱地。

  半干旱区──以温带草原为主,是我国重要牧区。

  干旱区──远离海洋,植被稀疏,沙漠和戈壁广布。

  课后延伸:大家再看一下几个干湿地区的分界线,有没有哪个你觉着特别熟悉的?──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此线都是哪些分界线?有怎样的地理意义?此线南北又有怎样的不同?请大家课后思考。

世界气候教案14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本节课是前两节气温和降水知识的概括综合,也是前两节知识的延伸与深化,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加强环境教育。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了解“气候”的概念并能区别“气候”和“天气”,世界上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说出影响气候的因素,学会收集有关气候的数据,运用图片、地图、填表、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探究的方法获取知识。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观察图片地图中发现问题,共同探讨,学会与老师合作、学生合作,能举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如何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以及对气候灾害预防和减灾。讨论活跃热烈又有序,提出问题、探究意识积极性高。投入率达95%。

  5、观念确认与引导:认识气候在自然地理中和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加强环境意识的教育。认同率100%。

  (教学目标的分立表述,有利于教者全面考虑本课教学的思路,有利于课堂教学评估,但是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各教学目标之间是协同和合为一体的。)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对气候影响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不容易准确分析各类型的气候特征及分布。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探究活动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录像:看几幅不同气候的景观图片

  教师:

  ⑴同学们是否去过或看到过这些地方?你能从画面上感悟到是什么气候?

  ⑵同学们通过观察,你们对气候是如何理解的?

  ⑶谁能描述我们南通的气候特点吗?

  ⑷谁能知道气候与天气有什么不同?

  (通过生动形象的'画片,让学生感悟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出问题,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才能形成教学问题场。)

  探究活动二:合作学习,分析图表。

  学生: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教师:设疑世界上有多少种气候类型,各分布在什么范围,比较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图表。

  学生:边归纳总结边填表。

  (通过设疑,观察,给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形成教学问题场与教学情景场的叠加,创设学生发问讨化,研究问题,通过归纳总结,给学生表达思维的机会,初步形成个体意境场。)

  探究活动三:分析因素,加深认识。

  录像:观看资料:⑴气温、降水量图;⑵实例。

  教师:提问,比较各地气候有何特点?说明原因。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

  教师:最后归纳,气候受地形、纬度、海陆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作用,探究发问,然后小组讨论汇报,归纳总结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探究活动四:实例分析,巩固提高。

  1、学生:从举例、自身体验出发,气候对不同地方人们的生活、生产的影响。

  2、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思考活动题。

  (学生在以上探究活动和实例的讨论中初步形成个体意向场,初步达到了教学目标。)

  五、笔记与板书提纲:

  气候的地区差异

  世界气候的分布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⑴纬度位置⑵海陆位置⑶地形等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⑴生产活动⑵生活

  六、练习与拓展选题:

  判断表示天气还是气候:

  狂风暴雨( )晴空万里( )

  四季如春( )春光明媚( )

  填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⑴海南终年如夏,南通四季分明。( )

  ⑵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

  ⑶天津的年降水量比乌鲁木齐多。( )

  探讨:面对全球变暖的趋势,人类应该怎样做?

  七、个别与重点辅导:

  学生姓名(略)

  八、反思与点评记录

  本堂课不是传统的45分钟的上课,而是有上课前准备活动。学生为了上好这堂课要收集的有关气候问题的资料来作为自己的观点。课后还有相关知识的开放题。

  教学过程中注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一个学生的深层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这堂课的教学不落俗套,是教学方式的大胆创新,教师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促进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以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世界气候教案15

  教学要求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内容点析

  1. 对于“气候”这一概念,教材处理与第一节对“天气”一致,并通过活动1、2两题的设计,使学生理解并实际运用“气候”这一术语;会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能区别“气候”和“天气”。

  2.图3.22是对不同气候景观的举例,并通过对气候特点的描述,使学生了解怎样去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该图三幅照片分别是:A为热带雨林气候景观;B为热带沙漠气候景观;C为温带季风气候景观。

  3.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要素。由于前两节已经学习了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因此,教材讲述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即以气温和降水的组合为切入点。气温和降水的地区差异都很大,由这两者组合成的气候的地区差异当然也大。

  4.世界气候分布图(图3.23)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借此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其二是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这里,教材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没有介绍各气候类型的成因,对于各气候类型的特征也没有系统讲述。

  5.前两节已经讲述了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而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分解来看仍然是对气温或降水的影响。因此,教材编写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对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没有分别作分析,而是设计相应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6.本章最后一个标题“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与开头的“天气及其影响”首尾呼应,也强化了人地关系这一主题。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以从多侧面或多角度来讲。教材主要抓两个方面:其一是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导致人类活动的差异,以培养地域观念;其二是同一地区气候异常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培养灾害意识。这两方面的讲述,教材都只举实例,不展开论述,目的是改变说教的方法,使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自己去体会。

  7.只讲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会导致学生片面认识“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因此,教材设计活动,从四个方面分别举出实例,由学生自己分析,从而体会、感悟“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其中,活动4涉及的内容是课程标准没有要求的,但气候变暖已成为人类普遍关心的环境问题,并且学生可能通过媒体经常接触到这方面问题,因此,教材从加强环境教育和深化认识“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角度出发,安排了此项活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气候的要素气温和降水时间和空间分布,具备了阅读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并且知道影响气温降水的因素,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让学生通过判读各地气温降水曲线柱状图描述各地的气候特征,感受各地的气候差异,以及归纳影响气候的因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学会判读气温降水图曲线柱状图,并能用简单语言描述各地气候特征。

  3、具体的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判读不同城市气温降水变化,描述该地气候特征,体会各地气候差异。

  2、以旧带新,复习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因素,得出影响气候的因素,在通过活动,展示情景具体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3、根据课堂需要,灵活合理运用多种格式积件课件(ppt等),提高学生参与兴趣,有效开展课堂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各体会各地气候的差异,并分析影响因素,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探索精神及辩证唯物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难点; 1.纬度位置等主要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世界真奇妙,有的'地方是葱郁茂密的森林,有的地方是广袤粗犷的草原,有的地方是白雪皑皑的冰原,有的地方是浩瀚无垠的沙漠。这些不同的自然景观是这些地方不同气候的真实写照,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气候差异呢?我们现在开始学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你就会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板书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讲授新课]

  一、从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入手。通过与学生谈话,使学生认识到气温和降水在时空分布上的差异很大,因而由这二者组合成的气候特点的地区差异也就很大。各地不同的水热组合,形成了世界上气候的地区差异。

  教师

  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主要用的是哪两个要素?

  学生

  气温和降水。

  教师

  对,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在第二节,我们学习了有关气温的知识。谁有勇气来谈谈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

  学生

  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www.zk5u.com海洋气温高。同一纬度带内,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

  教师

  谈的很好,这说明了世界各地的气温差异很大。通过第三节的学习,我们也知道了世界各地的降水也同样差异很大,谁能具体说说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学生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温带地区的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教师

  说的非常好,气温和降水是描述一个地方气候的两个主要要素。请大家根据两极地区的气温的特点和降水的特点,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描述一下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和景观。

  学生

  两极地区的气温低,降水少,所以这里的气候特征是全年寒冷少雨。冰雪的世界。

  教师

  对,两极地区形成的是全年寒冷少雨的气候。那么,在赤道地区,根据全球气温和降水分布的特点,这里的水热又是怎样的组合呢?

  学生

  赤道地区气温高、降水多。

  是的,请大家看课本,A小朋友的家乡就在赤道地区,这里一年到头都很热,几乎天天下雨,生长着常绿茂密的森林,树林里阴暗潮湿,叶尖经常滴雨,又称“雨林”,所以在赤道附近的大部分地区形成了这种全年高温多雨的气候。

  请大家再看B小朋友的家乡所在的地区,谁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自然景象,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

  B小朋友家乡所在地区的自然景象是一片黄沙,上面点缀着一些耐旱的植物(学生能描述出沙漠、植物稀少就行)。原因是这里一年到头很热,却极少下雨。

  教师

  不错,这里气温和降水的组合是一年到头炎热和少雨,所以B小朋友家乡所在的地区形成了全年炎热干燥的气候。

  同学们,再看看C小朋友的家乡所在地区,气温和降水的组合和两极地区、赤道地区有什么不同?自然景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

  两极地区是全年寒冷少雨。赤道地区是全年高温多雨。而C小朋友家乡所在的地区却是夏季热,常下雨,林木郁郁葱葱;冬季冷,很干燥,树木叶黄枯落。

  教师

  大家说的很好。我国北方的东部地区就是这种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由此可见,世界气温和降水时空分布上的差异,在世界不同的地区,出现了不同的气温和降水的组合,形成了不同特征的气候,使世界气候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很大。

  板书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

  二、通过阅读“世界气候的分布”图,一方面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很大;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1.投影展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比较表,并让学生画到笔记本上(表见板书设计)

  2.多媒体展示课本P58图3.23“世界气候的分布”。教师边鼠标点击,边引导学生观察,并对照课本最后“世界地形图”,在表中填出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1)显示闪动赤道、南、北回归线,让学生指出这是哪一带?(热带)然后依次闪动显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引导学生逐个观察、对照、填表。

  (2)显示闪动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让学生指出这是哪两带?(北温带和南温带)然后闪动显示温带气候类型,让学生指出温带有哪些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以及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继而引导学生逐个观察、对照、填表。

  (3)让学生指出寒带的范围(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然后闪动显示寒带气候,让学生观察、对照、填表。

  (4)引导学生在地形图上找出青藏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落基山脉、安第斯山。然后闪动显示高原山地气候,使学生知道其主要分布在世界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

  3.组织学生反馈练习,使学生记住各气候类型的名称,知道各气候类型分布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1)把学生按座位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分别位于北温带亚欧大陆的西岸、内部和东岸,各组说说所在地是什么样的气候类型?(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并让学生填在课本P59表中。

  (2)还是分成三组学生,把课本P57A、B、C三图每小组分配一幅,根据各自小朋友对当地气候特点中气温和降水的描述,结合学过的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知识,对照世界气候分布图,讨论三位小朋友各自家乡所在的地区是什么气候类型,并指出这种气候类型在世界上的主要分布。(A地为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地区;B为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C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的东岸)

  (3)教师指图,让学集体和个人回答相结合,说出所指气候类型的名称及分布。

  (4)让学生独立完成热带、温带和寒带各有哪些气候类型,名称填在课本P59表中。

  (5)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理解,说说当地是什么气候类型。(6)组织学生进行说气候类型名称,指该气候类型的分布接力游戏。教师先说一个气候类型的名称,指定一名学生上来在图上指出其分布地区,该生接着说一气候类型名称,并指定下一名学生上来指图……谁说不出名称或指不出分布,中断了游戏,表演个节目。

  [课堂小结]

  评价学生课堂的表现,强调世界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

【世界气候教案】相关文章:

世界的气候教学反思04-07

海底世界教案03-27

《海底世界》教案05-23

《中国的气候》教学反思06-20

《车的世界》优秀教案03-08

关于海底世界的教案02-17

大班恐龙世界教案12-01

海底世界中班教案12-04

《海底世界》大班教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