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必备9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轮子是圆的、会滚动,能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
2、体验与同伴合作与不能玩具的乐趣。
3、了解轮子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重难点分析:
重点:了解轮子是圆的,会滚动的特性。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发现并感受轮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
活动准备:
1、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积木若干。
2、课前幼儿搜集的玩具汽车。
3、各种有轮子的物体的课件
安全教育:教育幼儿在进行操作时做到不争抢物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导入 激发兴趣
1、引导幼儿在教师课前准备的装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积木的;百宝箱;中摸一摸,感知物品的形状,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积木,在地上玩一玩,滚一滚。
2、教师提出游戏小任务:看看哪个会滚,哪个不会滚。看看谁最先发现它们的小秘密?
3、教师提出问题:想一想,哪块积木滚得快,滚的时间长,为什么?
4、幼儿进行讨论,教师适当小结。幼儿通过玩游戏发现了圆形积木会滚,滚得快,滚的时间长,因为它没有角是圆形的。从而了解到圆形会滚动的特性,为后面认识轮子和它的`作用做好了铺垫。
二、展开:
1、探索发现 认识轮子
①师: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带来的玩具小汽车,启发幼儿:请小朋友们找一找小汽车上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幼儿自由观察讨论,通过观察幼儿认识到轮子是圆形的这一特征。
②幼儿自由玩一玩自己带来的汽车玩具。
③教师提出问题:你是怎样玩玩具的?玩具汽车是怎样前进的?幼儿回答后,教师小结:轮子是圆圆的,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的。并请幼儿演示轮子的滚动。
2、拓展思维 启发联想①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教师与幼儿进行谈话:你还见过哪些东西上有轮子呢?为什么要安装轮子?
②引导幼儿发散思维,想一想除了车以外还有哪些东西上有轮子,并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谈一谈轮子的作用,感受轮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
③教师小结:轮子可以帮我们;走;的更快,还能省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3、轮子自述,拓宽视野①教师进行小结:这些轮子真了不起,帮我们做了很多事情,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还有哪些东西上有了不起的轮子吧?
②播放课件,以轮子的身份引出进行自述:我是了不起的轮子,你瞧,溜冰鞋上有圆圆的轮子,自行车上有圆圆的轮子,摩托车上有圆圆的轮子,汽车上有圆圆的轮子,火车上也有圆圆的轮子,它们都因为有了我而跑得很快很快!把大家带到想去的地方。
4、创设情景 感受体验①创设情景:请幼儿分组感受搬动滑板车和拉动滑板车有什么不同。请幼儿说出答案:利用轮子拉动更加省力气,更加快!
②教师小结:有了轮子,我们在做某些事情的时候会更加省时,省力,更加方便!
三、结束:教师带领幼儿手拿大圈,将小车子开到活动室的外面。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背景:
到了秋天,人们能够收获水果、蔬菜等等各种各样的食物。在这个季节里,让孩子们也可以进行采摘的活动,体会到丰收的喜悦。对于2~3岁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腿部力量较弱,可以通过跳跳跃活动,来提高粗大动作发展,打下良好的健康基础。我们班级的部分孩子会混淆颜色,对不同颜色的概念还不十分清楚,因此在活动中要适当的加入颜色对应的环节,巩固他们对颜色的认识。
活动目标:
1、运动目标——学习双脚并拢向前跳。
2、数学目标——分辨红、绿两种颜色,并尝试颜色对应。
3、情感目标——体会丰收的喜悦。
活动准备:
竹篮,小兔胸饰,红、绿两种颜色的'蘑菇,红、绿两种颜色的塑料筐
过程与指导:
一、教师和幼儿共同扮演兔子角色,活动身体。
1、教师佩戴上兔妈妈胸饰,给幼儿佩戴上兔宝宝的胸饰。
——我是兔妈妈,你们都是我的兔宝宝。
2、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运动前的热身,以免出现肌肉抽搐等情况。
——我们一起来做兔子,学一学兔子是怎么走路的。
二、教师竹篮、蘑菇等材料,让幼儿自由探索。
1、教师分给每位幼儿一个竹篮,并将蘑菇铺在一段距离外的空地上。教师引出幼儿采蘑菇的兴趣。
——兔子最喜欢吃什么?
——除了青菜和胡萝卜,兔子最喜欢吃蘑菇。
——草地上有好多好吃的蘑菇,我们想办法把它们采回家吧。
2、幼儿自由尝试跳着去采蘑菇。
——我们是兔子噢,我们要像兔子那样跳。
三、教师重点指导双脚并拢跳的动作,并使用这个动作继续采蘑菇。
1、教师请部分兔宝宝们演示双脚并拢向前跳。
——这个小兔子是我兔妈妈的宝宝,因为他跳得最像小兔子了!
——大家一起来学学看,他是怎么跳的。
2、教师分解讲解双脚并拢跳的动作并做动作。
——兔妈妈来跳给宝宝们看,我们把两只小脚靠在一起,往下轻轻蹲,然后向前一跳。
——兔宝宝们跟着兔妈妈一起跳着去采蘑菇吧。
四、教师激发幼儿喜悦的情绪,并引导幼儿根据颜色,将蘑菇分类。
1、教师激发幼儿喜悦的情绪,引出颜色对应。
——采了这么多蘑菇,小兔子们高兴吗?
——兔妈妈也很高兴,可是蘑菇太多了,吃也吃不完,我们把它们带回家吧。
3、教师出示塑料筐,并让幼儿根据颜色,把蘑菇分来放进筐中。
——我们采的蘑菇有哪些颜色?
——我们要把蘑菇送到和它们颜色一样的筐里去。
五、结束语
1、放松身体,结束活动
——兔妈妈带领兔宝宝们回家了。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设计
本故事内容寓意深刻,生动有趣,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故事中设有悬疑,使幼儿得到积极的思考,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兴趣的同时,对幼儿亦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看图猜想,理解故事内容,对故事产生兴趣。
2、启发幼儿帮助狐狸想办法,并能清晰地用语言表述。
活动准备
1、图片六幅、PPT视频;
2、认识“坛子”的经验;
3、了解“钻进、馋嘴、挣、甩、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图1和图6,引导幼儿读图,根据故事开始和结尾大胆猜想故事内容。
提问:小朋友看看这幅图里有谁?在什么地方?(请3—4个人讲)(在大树下,狐狸发现了一个冒着香味的坛子,馋的直流口水)
(2)出示全部图片,引导幼儿自主观察,交流看法想法。(让幼儿自由地说说)
提问:它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逐一请幼儿说说(请4—5人))
(3)看图分析:
图一: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故事里有谁?狐狸闻到了甜酒的香味,它是什么样子的?(口水流出来了)
图二:狐狸有没有喝到酒呢?喝到酒后发生了什么事?(喝到了,但脑袋钻进坛子里出不来了)
图三:狐狸的头在坛子里出不来了,它怎么办呢?(先是挣、后是甩、最后拔)
图四:还是没出来,它又怎么办呢?(跪地求坛子)
图五:狐狸又想出什么号办法了:(什么姿势?怎么说得?)
图六:坛子放开了狐狸吗?结果怎么样?(坛子会怎说?狐狸想了什么办法?)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角色的特点。
(1)提问:狐狸闻到香味,心里会怎么想啊?(好香啊!吧酒喝个精光)说明这是只怎么样的狐狸啊?(馋嘴、贪心)
(2)幼儿集体尝试模仿狐狸当时的动作。
提问:狐狸生气时是什么语气?什么表情?有什么动作?
集体讨论、个别表演。
(3)老师讲述故事的重点段。集体复述狐狸的话,体验它求坛子生气时的语气、表情。
3、教师再次讲述故事的`重点段,引导幼儿巩固故事内容,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提问:你帮助狐狸想想,用什么方法能把头拿出来(砸碎坛子、图上肥皂润滑、找别人帮忙)
4、教师。
教育幼儿在生活中,不馋嘴,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能吃。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识图能力和表达能力。活动开始,我设置悬疑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投入到活动中来。幼儿的想象力丰富,各自提出故事的不同结果。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基本完成了活动任务。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及鼓声强与弱的力度变化。
2、会听随鼓声的大小做相应动作,表现鼓声的强与弱。
3、培养与同伴交流合作的能力,并体验两人一起合作造型的愉快。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鼓一面
活动过程:
(一)入场:随伴奏带开火车进入课室。
1、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做动作。
2、引导小朋友辨听和模仿火车开来(由弱变强)和火车开走(由强变弱)的声音。
3、扩散练习:鼓励幼儿大胆模仿各种小动物来了和走了的声音(如小鸡、小鸭、小猫、小狗等),注意声音的由弱变强和由强变弱。
(二)主体部分:欣赏歌曲
1、用动作感受歌曲第一段
(1)指导语:你们觉得刚刚的音乐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开心,快乐)这首好听的音乐还可以用来跳舞呢。
(2)播放歌曲第一段,教师随乐舞蹈。
(3)引导幼儿随第一段舞蹈,用动作感受歌曲。
2、欣赏第二段,用身体动作表现鼓声。
(1)感受鼓声强弱。
指导语:来了好多小鼓手,请小朋友闭上眼睛仔细听,他们是怎么敲鼓的?
引导幼儿认真倾听,感受鼓声强弱。
引导幼儿用拍手和嘴巴发出的`声音表示鼓声强弱。
(2)欣赏歌曲
完整欣赏歌曲一遍,找出歌曲中的鼓声特点。
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鼓声由弱到强。
鼓励幼儿创编舞蹈动作表现鼓声的最强音,鼓励幼儿相互学习、模仿,并进一步创编。
3、随乐完整表演。
结束部分
指导语:有客人邀请咱们去伴奏呢!(全体随音乐出场)
活动反思:
1、为了激发孩子的活动热情,老师启发幼儿大胆地表达内心感受,体会肢体动作带来的乐趣。让孩子们与同伴一起寻找客人老师的游戏,是孩子们尽情分享、交流的时刻,满足了幼儿与老师近距离接触的心理需求。
2、在活动中,孩子们可以自由发挥想象,然后与同伴交流,产生灵感,大胆有创意的表达。
3、老师尊重每位幼儿的想法与创造,只要他们动脑筋想到的,都值得欣赏。让他们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游戏。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合作意识以及竞争意识。
2、幼儿能在游戏中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螃蟹头饰若干,皮球若干。
活动玩法:
男女两队排在前面的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两人学小螃蟹的姿势,背靠背,夹住球。胳膊像钳夹一样互相勾住,向前走,走到标志处再走回来,把球放入筐内,然后排在队尾等待下次继续玩。下一组小朋友只要前一组的把球放入筐内就可以出发。两只"小螃蟹"一定要注意团结协作好,球不要掉下来,如果掉了,从头再来,走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中班游戏教案:网小鱼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和反应能力,学会躲闪。
2、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活动预备】
1、小鱼头饰若干,鱼网头饰两个。
2、用一个呼啦圈放到地上做小桶。
3、音乐CD《很多小鱼游来了》
【活动玩法】
一、将全班幼儿分成两部份,两个幼儿做鱼网,其余的幼儿做成群结队的小鱼。做网的两名幼儿双手相握,举过头顶,然后分开成鱼网状,做小鱼的幼儿排成一字队形,等待穿越。
二、游戏开始,全体幼儿念童谣:“很多小鱼游来了,游来了,很多小鱼游来了,游来了,快快捉住!”,扮做鱼儿的幼儿低头弯腰快速从鱼网下部通过,扮鱼网的两名幼儿听到“捉住”二字后,赶紧把鱼网放下,捉住没来得及通过的幼儿,把鱼儿网住,放到桶里,没有捉到的'鱼儿继续参加游戏。当捉到3-5条小鱼时,让捉到的小鱼集体表演一个节目。
三、第二次游戏让幼儿换角色进行。
【活动反思】
很多幼儿都能顺利完成任务,教师要随时提示扮鱼网的两名幼儿不要提早放下鱼网,当听到“捉住”两字时,迅速将鱼网放下。扮小鱼的幼儿要首尾相接,鱼贯而进。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树木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2.进一步了解环境保护与健康的关系。
3.教育幼儿要爱护树木,从小确立“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点。
4.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美丽河山的情感,充分体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喜悦心情。
活动一:环境布置
师生共同制作墙饰“美丽的大森林”,幼儿人人动手在许多棵“树上”贴树叶。森林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人们也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快乐地生活着,通过墙饰内容,让幼儿更直观地知道森林、树木对动物及人体的密切关系,是人类的好朋友。
活动二:参观活动
1.参观幼儿园内的树木,边参观边介绍其名称,以及他们的作用。
2.参观街道、马路边的树木,让幼儿观察其特征并介绍他们的用途。“为什么路边的树木长得高又大?”
3.参观小花园内的树木,让幼儿知道树木的'品种繁多及其功能和过冬方法。
活动三:常识活动
通过谈话、观看VCD等形式,介绍树木对人体的作用:①光合作用(遮挡阳光,给人们一片温馨的绿荫);②药用(可制作药材);③食用(有的果树生长水果给人们吃);5对环境的影响(净化空气,释放氧气,绿化环境等)。并帮助幼儿记住3月12日是植树节,以及周围常见树木的名称。
活动四:语言活动
1.通过讲环保小故事《爱护小树苗》,让幼儿知道保护树木的方法。
2.通过诵读儿歌《绿》(附后)等,激发幼儿爱护树木,热爱祖国美丽河山的感情。
活动五:音乐活动
组织幼儿学唱《大树妈妈》这首歌,并采用歌舞表演的形式进一步激发幼儿爱护树木以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活动六:游戏“答小记者问”
幼儿当小记者,回家问问爸爸、妈妈有关树木方面的小知识,进一步加深幼儿对环保知识的印象。
1.你知道吗?树木对人体有哪些好处?
2.植树节是几月几日?
3.我们怎样爱护树木?
4.你知道树有哪些用途吗?
5.你认识哪些常绿树、哪些落叶树?
6.树是怎样过冬的?
活动七:社会实践活动“给树叶找妈妈”
带领幼儿到小花园内拾落叶,然后对照落叶看看是哪棵树上掉下来的,就算帮树叶找到了妈妈,巩固幼儿对树木特征的认识。
活动八:延伸活动“比一比,谁能干”
采用竞赛形式,让幼儿围绕大树念自己喜欢的儿歌,比一比谁念的最好听,评出优秀奖,可颁发小礼物。
儿歌:绿
一棵树,
一点绿,
十棵树,
一行绿,
百棵树,
一片绿,
我们都是小树苗,
妆扮祖国添新绿。
中班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在进行“我们的身体”这个主题活动时,孩子们对自己的身体,对自己的长大、长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说自己小时候的衣服现在穿不上了,有的说现在能够到以前够不到的东西了。于是,我有意识地投放了量身高的测量纸,结果孩子们很感兴趣,关于自己长大、长高的话题也越来越多,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开展一次集体活动,让孩子们一起分享自己的发现,共同体验成长的快乐。同时,我把比较高矮及排序的数活动整合在教学活动中,让孩子们通过和同伴量一量、比一比,积累一些比高矮的方法以及按高矮排序的方法,进一步体验长大的快乐。我还通过做游戏、欣赏散文等多种方式,萌发幼儿想长得更高的愿望,努力实现整合的教育目标,促进幼儿的发展。
目标:
1.用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体验自己在长高,并为自己在长大而高兴。
2.乐于与同伴分享和交流,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成长的乐趣。
准备:
幼儿收集有关证明自己在长高的资料,实物投影仪。
过程:
一、交流分享
1.现在你们上中班了,都说自己长高长大了,请问你们是怎么发现自己长高的呢?(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适时小结和提升,并运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相关资料,让幼儿体验长大的`自豪感。)
2.你们有的高,有的矮,比一比到底谁高谁矮好吗?
二、比高矮
1.幼儿自由结伴比高矮,并说说谁高谁矮。
2.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比的?(幼儿介绍比高矮的方法:背靠背、面对面、眼睛看、看参照物等。)
三、游戏:排排队
1.想不想和更多的朋友比?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排排队的游戏,看看谁最高谁最矮。
2.请5名同伴比高矮并按高矮排队。讨论:谁最高?谁最矮?某某小朋友是高还是矮?(原来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3.分小组比高矮。
四、产生想长得更高的愿望
1.你们喜欢高还是喜欢矮?
2.请幼儿欣赏散文诗《长高》(见附)。
3.引导幼儿思考:怎样使自己长得更高?
附:
我刚生下来的时候,只有小老鼠一般高,后来我和猫咪一般高。现在我比企鹅还要高,将来我会像斑马一般高。慢慢地我会像长颈鹿一般高,也许最后我会比恐龙还要高。
妈妈说我在做梦,爸爸说我在吹牛。我不是做梦也不是吹牛,我真的是这样想,想起来就觉得快乐。
爸爸妈妈,让我想想行吗?
中班教案 篇8
一、设计意图: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皮亚杰的理论告诉我们,年幼儿童身心、心理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感知和操作来认识周围事物的。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形式是一种促进幼儿发展的好办法。区域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需要,阶段目标设置了一系列的`区域,提供了具有多样性,开发性,层次性的游戏材料并以伴的身份对幼儿加以适时点拨指导。
二、开设区域:语言区、社会区、表演区、健康区、美工区、游戏区
活动总目标:
1、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并在所选区域里自主活动;
2、能选择独立、合作、讨论等方式进行操作,完成作品;
3、体验自主活动的快乐。
游戏区(快乐王国)
活动目标:能积极主动参与游戏。
活动准备:沙、玩沙工具、玩具车
指导方法:在游戏中可以主动和同伴交流,提醒幼儿不要扬沙。
美工区(巧巧手)
活动目标:通过观察自由创作向日葵,并尝试对画面进行装饰。
投放材料:一次性纸杯、彩笔、剪刀、固体胶、卡纸
指导方法:提醒幼儿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固体胶用完要盖好。
语言区(小厨房)
活动目标:引导幼儿用“请”表达自己的意愿。
活动准备:各种厨房用具
指导方法:鼓励幼儿用普通话大胆交流,并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表演区(我最棒)
活动目标:
1、愉快地参加表演活动, 愿意和同伴一起进行表演。
2、初步体验表演乐趣。
投放材料:打击乐器、表演服装
指导方法: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穿漂亮的衣服载歌载舞。
社会区(开心超市)
活动目标:
通过扮演”售货员”与”小顾客”进行角色游戏,使用”货币”购买相应的物品,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在活动过程中注意使用请、谢谢等礼貌用语。
投放材料:废旧饮料空瓶、包装纸袋、包装盒、柜台、自制钱币等。
指导方法:
1、提醒幼儿保持超市物品的整齐。
2、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教师指导:
1、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进入活动区活动。
2、教师观察幼儿的活动,对个别新材料,个别幼儿作适时的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探索,及时捕捉幼儿的创造表现,给予肯定。
3、发现幼儿遇到困难想放弃时,给予适时指导,争取取得成功。幼儿自由结伴,分别到已创设的活动区域自由选择玩,
4、鼓励幼儿遇到问题能相互协商,不与同伴争抢。
5、启发幼儿尝试参与各种不同的活动区域,能与同伴友好协商:“我也想玩这个游戏,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我参加这个游戏可以吗?”“我们交换着玩好吗”等。
中班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通过音乐《泥娃娃》欣赏启发小朋友分析、想象、思考、判断的能力,培养对音乐的感知以及合作能力。让孩子多听,静静的听,欣赏音乐的价值。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验自由创编表演的愉悦及帮助他人的快乐。
2、能用不同的动作、表情恰当表现歌曲内容,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3、鼓励幼儿在学唱歌曲的基础上完整表演。
活动准备:
1.下载歌曲-泥娃娃MP3。
2.教具-泥娃娃。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引导幼儿跟随音乐做踵趾小跑步进教室。
二、展开
1.引导幼儿理解并学说歌词。
(1)出示泥娃娃。
提问:这是谁?它长什么样子?
教师带领幼儿按节奏朗诵歌词。
(2)教师:泥娃娃为什么不高兴呀?他没有爸爸妈妈,怎么办呢?”
教师带领幼儿朗诵歌词。
(3)幼儿拍手完整朗诵歌词。
2.学唱歌曲。
(1)教师完整演唱歌曲。
(2)幼儿跟随教师清唱。
(3)幼儿跟音乐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3.师幼互动,学习并创编部分动作。
4.在师幼共同创编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完整表演,幼儿欣赏。
5.幼儿完整表演。
(1)幼儿完整表演一遍,要求幼儿动作合拍,歌曲演唱清楚完整。
(2)幼儿分组表演。
三、结束
引导幼儿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提问:帮助了泥娃娃后,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
活动反思:
《泥娃娃》这首歌曲,在上的时候我觉得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有趣易记,好多幼儿都曾听过这首歌,可是在教授歌曲时,还是发现了虽然孩子们对歌曲是熟悉,但对歌词不是那么清楚。唱到“也有那眉毛也有那眼睛”和“也有那鼻子也有那嘴巴”这两句时,孩子们总是把顺序唱反了,有的先唱有的先唱“鼻子”,有的先唱“眼睛”,造成了歌唱的声音十分的.混乱,于是我就请小朋友面对面看看歌里所唱到的“眼睛”、“鼻子”等是在脸上哪个部位,从而感知是按照从上往下唱的,有了这一个点拨,孩子们就非常明确的唱准了。
不足:
歌曲里有个难点是“他没有亲爱的爸爸也没有妈妈”这一句,由于是弱拍起,孩子们很难把握,总是把这一句的第一个字“他”唱在第一拍起的时候,反复练习几遍后,还是没能达到了我所预期的效果。
幼儿园艺术领域的培养的目标是丰富幼儿情感,培养幼儿的初步审美感。在这节音乐活动中幼儿很好的体会到了歌词的意境,感受到了歌词中的美。但在活动过程中很多环节幼儿没能积极响应,多数幼儿没能大声的唱歌曲。
这次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示,那就是在遇到难题时一定要多动脑筋,多去尝试,不要怕失败,因为没有失败就不会有成功,这其实也是老师和孩子一起学习的很好的机会,把困难当成是一种挑战,只有这样的胜利才会有那种特别强烈的成就感。让孩子们在美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创造更美的音乐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