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07 09:41:43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集锦[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教案集锦[9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重点领域:科技、语言

  活动方式: 集体 小组

  活动目标:

  1、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感知空气对流成风产生动力,并可以推动一些物体运动。

  2、通过小飞艇变小汽艇的环节,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让幼儿在玩中不断探索,体验科技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的小飞艇若干过。

  2、大水盆6个、餐巾若干。

  3、火箭升天的图片、人游泳的.图片。

  活动重点:感知空气对流成风产生动力,可以推动一些物体运动。

  活动难点:通过小飞艇变小汽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过程:

  一、小飞艇

  1、出示小飞艇让幼儿观察。

  2、提问:

  它的名字叫小飞艇,谁能知道它是怎么飞的?

  (让幼儿充分的说)

  3、动手操作

  (做成功的幼儿来给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是怎么做的然后再继续操作)

  二、小汽艇

  1、这个小飞艇可神奇了,他不仅可以飞起来,他还可以变成小汽艇,在水里游,我们来一起试一试!

  (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引导)

  2、请做成功的幼儿来讲述自己是怎么做的,然后让其他幼儿在试一试。

  三、

  1、提问

  小飞艇为什么可以在空气里飞?

  小汽艇为什么可以在水里游?

  2、

  气球时有弹性的,当气球里的气像外排时,和空气或水盆里的水对流成风,产生动力就可以推动一些物体运动。

  出示图片,其实就和火箭喷射燃料的同时向上飞,还有人们游泳时把水往后推的道理是一样的。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目标:

  1、区分以自我为中心和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

  2、能指出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等复合方位。

  准备:

  1、9个格子的塑料地垫每组一块;幼儿画的脚印卡每组5-6个,富有动感的音乐。

  2、 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17面<找找画画>,8种颜色的水彩笔。

  过程:

  一、我会分左右

  1、我说你做,教师发出指令,幼儿做相应的动作,如,举起你的右手,摸摸你的左肩膀,碰碰你的左耳朵。

  2、我说你猜。教师描述一物体的方位,幼儿根据教师的指示判断,寻找。如一物长得长长方方的,它在电脑显示器的右边,请你说说它是什么?

  二、自制跳舞毯:

  1、教师出示一块9个格子的塑料地垫和若干脚印卡。这是一块跳舞毯,脚印贴在哪,就表示脚要跳到哪里。

  2、以中心格为准,将脚印卡依次放在中心格的上,下,左,右。请幼儿快速反应并说出“脚印”都贴在哪个位置。

  3、将脚印卡依次贴在中心格的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请幼儿说出以上复合主位。

  4、幼儿分组在跳舞毯贴脚印卡,边贴边说出脚印卡放置的方位。

  5、幼儿分组尝试自制的跳舞毯,一幼儿喊口令,另一幼儿跳到相应的位置上,其他幼儿做裁判,看看有没有按指令跳到相应的位置上。

  6、播放动感音乐,教师喊指令,让幼儿跳到相应的位置。

  三、幼儿作业

  1、找找画画请幼儿翻到活动材料《数学》第17面《找找画画》,根椐画面上的提示,给小花涂颜色。

  2、以红色小花为中心,说说其他颜色的小花在红色小花的什么方位。

  3、请幼儿仔细听提示语

  教师说:请找到第一排第一幅图,找到红花上面的花,并用黄色水彩笔做好标记(在画上点上黄色,先不涂色)。

  4、幼儿听指令依次完成后,再完整涂色。

  四、结束部分

  完成的幼儿互相说说在什么方位涂了什么颜色。

  课后反思:

  选定科学活动《上下左右跳起来》课后,就开始写教案。我自己认为对大班孩子来说:区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是一个难点。所以我把课的目标定为:

  1、以自我为中心区分上下、左右。

  2、通过游戏,学习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等复合方位。

  活动过程分三步走:

  一、我会分左右。主要是和幼儿一起复习上下,左右,我觉得只有孩子们分得清上下,左右,才能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左上,左下,右上,右下。为了让幼儿感兴趣,我把它分为:我说你做和我问你答两个小点,让幼儿在小游戏中复习上下,左右。通过复习,孩子们都能清楚地分辨上下,左右。

  二、学习区分左上等复合方位。通过给森林里的小动物搬家的'游戏,让幼儿学习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个方位。孩子们都很愿意帮助小动物,通过这个游戏既让幼儿学习了复合方位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又培养了幼儿的助人之心。

  三、游戏:跳舞毯。请幼儿站在跳舞毯的中间,听指令跳到相应的格子中。

  游戏分三步:

  第一次游戏是老师当指挥官,幼儿听指挥跳格子;

  第二次游戏是请能干的幼儿当指挥官,让指挥官请自己的好朋友来跳格子;

  第三次是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互相角色游戏。通过游戏,让每个孩子都跳起来,进一步学习左上,左下,右上,右下,体验游戏的快乐。

  整堂课上下来,我觉得流程还算顺利,孩子们也都很投入,在前两个环节,孩子们都说的很好,就是到了跳舞毯游戏时,有几个孩子有点分不清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这四个复合方位,但经过我和其他孩子的提醒,他们能马上改过来。

  不足:

  1、在第二环节中,搬家游戏后,还应加一个幼儿练习的环节,这样的话,可能在第三环节游戏时,效果会更好些。

  2、跳舞毯游戏中,当指挥官的孩子会直接从右边报到左上,这样,有的孩子就有点混淆,这说明游戏之前我的讲解不太清楚,孩子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总之,课是上好了,但还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自己反思,只有不断反思,才会有进步!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了解各种动物过冬的方式。

  2.学习用不同的表征方式表达自己的探索经验。

  重点难点: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了解各种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说明:

  动物过冬的方式作为一种知识对幼儿的发展无足轻重。重要的是幼儿怎样获得这些知识。因此本活动的重点应该放在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提高幼儿获取知识的能力上。

  活动准备:

  1.饲养一些动物如乌龟、兔子、鸟、鱼等。

  2.准备纸、笔让幼儿记录自己的探索结果。

  活动过程:

  1.通过讨论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1)讨论:冬天来了有什么感受?人怎么渡过寒冷的冬天?

  (2)提问:动物怎么过冬?说明

  回答这个问题必然会涉及具体的动物,如狗怎么过冬?鱼怎么过冬?凡是没有得出正确答案的'幼儿或答案不一致的,教师可将想应的图片贴在教室里,让幼儿自己去寻找答案。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有关的书籍和图片。

  2.通过探索活动是幼儿自主的,即由幼儿自己决定什么时候探索,用什么方式探索。

  3.通过表达活动提高幼儿的表征能力。

  说明:

  探索要持续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启发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探索成果,如用图画或语言(由教师或家长记录幼儿口述的内容)。然后让幼儿将答案贴在相应动物的周围。

  4.通过交流活动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和获取知识的方式。

  说明:

  交流活动以讲述为主,让幼儿介绍自己的探索成果和探索经过。

  5.通过相互提问引起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明确指出:"要让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在探究中认识事物和现象,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三脚架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其中稳定性是三脚架的一个特性,而这个特性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较为抽象,而且孩子们可能对三脚架关注比较少,有时候就算见到了也不一定会注意它、探究它,因此我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特设计了"神奇的三脚架"这一科学探究活动,以"帮助小球实现自己的梦想"为情境,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通过不断的操作和探究,迁移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三脚架具有稳定性的特性。通过活动进一步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乐于探索,勤于思考的能力。

  活动目标

  1. 探索用小棒撑起橡胶泥小球的方法,发现"三脚架"具有稳定性的特性。

  2. 尝试制作三脚架,体验成功的快乐。

  3. 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4. 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重点:

  探索用小棒撑起橡胶泥小球的方法,发现"三脚架"具有稳定性的特性。

  活动难点:

  尝试制作三脚架,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棒若干、橡胶泥制作的小球人手一个、毛线若干、橡皮筋若干、筷子若干

  2.记录表3.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在图形王国里,有一个橡胶泥做的小球,它没有腿,整天只会滚来滚去。它梦想有一天能够长出长长的腿,可以站得稳稳的高高的。小朋友们能不能想个办法帮帮它呢?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初次操作,尝试借助小棒让橡胶泥小球站起来。

  (1)教师出示小棒和橡胶泥小球,请幼儿想办法利用小棒让小球站起来。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交流探索结果,让幼儿说说用了几根小棒,是怎么让小球站稳的。

  2.幼儿再次操作,尝试用最少的小棒让小球站稳。

  (1)教师提出第二次操作要求:用最少的小棒帮助小球站稳。

  (2)幼儿猜测最少要几根小棒能让小球站稳,教师记录幼儿的'猜测。

  (3)幼儿尝试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教师巡回指导。

  (4)师生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最少需要3根小棒才能让小球站稳。

  3.运用三根小棒,以最快的速度让小球稳稳的站起来,体验成功的乐趣。

  (1)幼儿进行操作比赛,在规定时间内用三根小棒帮小球又快又稳的站起来。

  (2)讨论交流操作的结果和方法。

  (3)教师小结,让幼儿了解三脚架稳定性的特点。(用三根小棒,只要上面固定,下面分开摆成一个三角形,三个角不大也不小,就能又方便又稳固地把小球撑起来。。人们根据这个发现做了很多有用的架子,并且还给这种架子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三脚架"。)

  4.发现三脚架在生活中的应用

  (1)教师提问:生活中见过哪些三脚架?

  (2)播放PPT课件,了解各种各样的三脚架在生活中的运用。

  5.自主尝试制作三脚架

  (1)师:欣赏完了这么多有趣的"三脚架",那你们想自己也来做一个"三脚架"吗?(出示生活中的材料:筷子、小棒、毛线、皮筋等,请幼儿尝试制作"三脚架"将球撑起来。)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展示幼儿自制的三脚架。

  四、活动延伸,进一步探索。

  除了我们刚刚用到的材料,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制作更牢固的三脚架呢?

  教学反思:

  获得成功的快乐,培养一个会运用知识,会生活的人,才是教学的真正归宿。为了把新知识新经验再应用到实现生活中去,我安排了最后一个“制作架子鼓”的环节。让孩子真正已经掌握了所有的知识、会运用知识,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们运用已有的经验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真正做到科学经验从生活中来,再用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检验,再发现新问题,引发新的认识过程。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教学重难点:

  幼儿操作,感知弹力球的特点。

  让幼儿大胆猜想,鼓励幼儿能在尝试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感知弹力球的特点。

  2、能在尝试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活动要在玩过几种球的基础上进行。

  2、弹力球或玻璃球幼儿每人1个。

  3、教师与幼儿一起收集使弹力球跳的低的辅助材料(如木板、地毯、海绵等)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

  ——你玩过什么球?

  老师出示不同材质的球,让幼儿观察比较,重点引导幼儿发现这些球什么不同,感知球的软硬特性。

  ——什么球跳得高?

  教师用同样的力气拍球,让幼儿观察那个球跳得高,得出结论:弹力球比其它球的弹性大,跳得高。

  2、弹力球跳起来。

  ——你是怎么玩弹力球的?

  教师提问:孩子们,你们想一想弹力球可以怎样玩呢?拍球、抛球、滚球、踢球、赶小猪等。

  ——怎样让弹力球跳得高?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同伴的不同玩法。

  那咱们一起来玩玩吧!玩的时候请小朋友们比较:那个球跳得高。通过自己玩以及和同伴玩与交流。幼儿总结:弹力球跳得最高。老师:“咱们再来一次弹力球跳高的比赛,看看谁的.弹力球跳得最高?”

  3、比一比。

  ——请幼儿猜想:怎样使弹力球跳的低?画出表格。

  那你知道用什么办法能让弹力球跳的的低吗?(用力小)。

  ——鼓励幼儿用收集的材料木板、地毯、海绵等进行试验。活动前一起确定一个参照标准,已确定那个球跳的低,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使用的方法。

  老师给你们提供了木板、地毯、海绵这些材料,你们自己动手试一试吧!

  ——个别演示,请认为自己的弹力球跳的低的幼儿进行演示。

  ——教师启发幼儿说出弹力球在哪儿跳的低?

  ——教师引导幼儿操作后与猜想作比较。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表面光滑平整,质地坚硬材料让弹力球跳得高;表面粗糙(带有纹理和凹陷),质地柔软的的材料让弹力球跳得低。

  4、操作记录。

  ——教师与幼儿在图表上再次记录下操作结果。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教师一改往日的“老师讲,学生学”得传统教学模式,从感知弹力球的特性,到探索弹力球在哪跳的低,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材料,目的是为孩子们搭建了探究的平台;一步步的启发引导,目的是为了孩子们有效的去探究。真正做到让孩子在玩中学。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小百科:物体受外力作用发生形变后,若撤去外力,物体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叫作“弹力”。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阳光有不同的颜色组成,知道阳光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等七种颜色。

  2、探索观察七种颜色的方法,并通过涂色表现自己的发现。

  3、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镜子人手一面,多棱镜每组一面。

  2、小孔的纸板和装水的玻璃瓶若干,水盆4~5个。

  3、画有太阳的表格以及彩色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去室外看阳光,引起探索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阳光是什么颜色的吗?说说你们看到的阳光的颜色。

  2、了解探索阳光的材料。

  师:我们这里有很多的材料,都有什么材料呢?用这些材料可以干什么呢?让幼儿说说材料的名称及用法。

  3、利用材料探索阳光的颜色。

  教师引导幼儿利用多种材料亲自动手探索发现五彩的阳光。

  (1)探索一:将许多水盆放在室外,给每个小朋友一面小镜子,让幼儿将小镜子斜放在水里,玩一玩,看一看,能发现什么?

  (2)探索二:提供许多纸板,请小朋友对着纸板看玻璃瓶,看一看还能发现什么?回班后让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3)探索三:引导幼儿利用多棱镜观察阳光,看一看有什么新发现?

  4、引导幼儿用彩笔涂色记录阳光的颜色。

  师:每个小朋友的桌上都有一张画有太阳的表格,请小朋友将看到的太阳光的颜色涂在表格里好吗?

  幼儿进行涂色活动,活动完成后,让幼儿交流表格的颜色。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祖国各地风光雪景和家乡冬天的迷人景色,知道冬天的特征。

  2、通过探讨冬天“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和“冬日疑案”的告白,指导幼儿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体验。

  【活动准备】

  冬爷爷头像一个,关于冬天的图片,故事视频,彩笔,青蛙、蛇、乌龟、刺猬动物图片若干,玻璃杯、玻璃片若干,热水。

  【活动过程】

  (一)冬天来了

  1、教师问幼儿,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天)

  2、冬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但是冬天到底在哪里呢?前段时间,老师布置大家开展寻找冬天的活动,现在,我们一起来说说冬天,找到了吗?(贴冬爷爷头像)

  (二)寻找冬爷爷

  1、冬爷爷来了,你们看,他从北到难经过了哈尔滨、来到东北、来到黄山、来到玄武湖(展示图片)冬爷爷带来了多美的景色呀!

  2、冬爷爷也来到了我们家乡,你们有没有发现冬爷爷已经来了?

  3、介绍我见到的冬爷爷。

  4、教师提出问题。花草树木有什么变化?天气和气温又有什么变化。出示图片,让幼儿进一步的了解周围 的变化。

  (三)、欣赏关于冬天的故事

  1、看图读故事

  黑猫警长是破案专家,这一次他又接到了报案,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2、看故事视频。

  3、我们一起来当黑猫警长的小助手。

  讨论:(1)《冬日疑案》中有哪些“?”(2)你能回答这些“?”吗?(3)想想怎样“破案”?

  (四)涂色——寻找“失踪者”

  1、指导幼儿按要求完成涂色,看看发现了什么?

  2、讨论:(1)冬天里青蛙、蛇、乌龟、刺猬等一些动物为什么要躲藏进洞里?

  (2)什么叫“冬眠”?

  (3)你知道哪些“动物怎样过冬”的知识?

  (五)巧破“白气”之迷

  1、过渡:看来这次不是“一只耳”干的坏事,那他嘴里的白气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

  2、按组分发玻璃杯、玻璃片,教师分组倒入热水,学生观察。

  3、考考你:想一想,为什么玻璃片上有水汽?

  教师小结:冬爷爷给我们带来了“十万个为什么”,只要我们小朋友能带着“?”去多观察就能寻找到答案。有些问题,我们还可以采用像刚才小实验那样的方法,来验证和揭示生活中的问题,这些都是探究问题、学习科学的好方法。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大班科学活动:

  寻找声音

  设计意图:声音无所不在,无所不有。对大班幼儿来说,声音是熟悉的,但对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却又是陌生的,另一方面,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声音也越来越大,有的甚至喜欢故意大声尖叫。为了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的灵活性及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分辨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听的,什么样的声音是噪音,培养良好的说话的习惯。让幼儿能在轻轻松松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成为活动中真正的主人,我设计了这个尝试性、操作性、探索性都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

  活动目标:一、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二、学会分辨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听的,什么样的声音是噪音,培养良好的说话的习惯。

  三、通过各种尝试活动和操作活动,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小鼓、小铃、盘子、碗、小勺子、各种瓶子、空的盒子、米、豆子等若干。

  2、录有声音的磁带一盒,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一、寻找声音

  1、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教师请四名幼儿事先藏起来,分别对大家说一句话,请大家猜猜是谁在说话。

  教师提问: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导幼儿感知,每个人说话的声音都有自己的特点。)

  教师提问:你是用什么发出声音的?(引导通过各种方法:摸、发声看让幼儿认识身体的发声器官——喉。并且知道人是通过喉的震动发出声音的'。)

  2、让幼儿自由探索,通过碰、打、敲等方法让各种物体发出声音,知道物品发出声音是由多样物品碰撞发出来的。

  3、让幼儿通过实验,知道声音的产生必须是多样物品碰撞后产生震动发出声音。

  情境表演:大米(由老师扮演):“小朋友们我是大米,我可是个舞蹈家。你们想不想看我跳舞啊?”

  将红米放在鼓面上,用鼓棍敲击鼓面可以看到鼓面上的红米在跳动。

  提问:小朋友们,大米是个舞蹈家,她是怎样在舞台上跳舞的?(引导幼儿感知大米的跳动是因为鼓棍敲击鼓面使得鼓面震动才让大米跳起来的。)

  实验3:让锣、拨、钢琴、鼓等乐器发出声音后马上阻止震动,发现震动消失声音也消失了。使幼儿知道声音是通过震动产生的。

  二、制造声音

  1、让幼儿尝试让所有的物品发出声音。

  2、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及发现。

  3、让幼儿通过进一步自由探索,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三、分辨声音

  1、教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学会分辨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听的,什么样的声音是噪音,教育幼儿在活动中轻轻地说话,避免产生噪音,养成良好的说话的习惯。

  四、使用声音

  教师和幼儿一起用自制的会发出声音的物品配上音乐表演。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玩影子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游戏,教师紧紧抓住幼儿这一特征设计了本次活动,以手影游戏为导入,再循序渐进地深入: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影子的变化——进一步探索影子的利用结束本次活动,从而让幼儿全面系统地掌握了有关“光与影子”的感性经验: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就产生了影子.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充分做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幼儿探索科学实践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让幼儿养成从小就主动探索科学的习惯,提倡幼儿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且进一步体验自信带来的愉悦感。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有兴趣地探索影子的产生和变化,使幼儿发现影子的产

  生与变化是与光源的变化有关的。

  2、引导幼儿了解影子在生活中的利用,丰富幼儿对影子的认识。

  3、培养幼儿间的协商、合作关系,鼓励幼儿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个手电筒,若干小玩具和圆柱体积木,每人一份记录卡,每人一支记号笔,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手影游戏导入:猜猜小动物

  二、影子的产生。

  1、第一次操作观察:幼儿拿手电筒和玩具分组做影子实验,探索发现光、物体和影子三者的关系。

  2、交流:你是怎样帮助物体找到影子的?

  引导幼儿:打开手电筒,光照在板上——没有影子,让光照在影子上——影子出现在板上,关上手电筒——板上就没有影子了。

  3、小结:因为有光,物体挡住了光,所以有影子。

  4、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光能照出影子来?

  5、小结:生活中的太阳光、月光、灯光、火光都能照出物体的影子。

  三、影子的变化

  1、出示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生活中的影子图片。

  请幼儿观察,都发现了哪些物体的影子?有什么特点?光源是什么?

  2、交流:你发现这些生活中的影子都一样吗?

  3、小结:影子有的大,有的小,还有各种形状。

  4、第二次操作观察:引导幼儿从不同的方向照物体,发现影子的方位及大小变化。

  5、交流:你的影子是怎么变的?

  6、小结:光在左,影子在右;光在右,影子在左:光在上,影子小;光在旁边,影子大。

  7、第三次操作记录:让我们再去试一试,把你试的结果记录下来。

  8、讲评记录卡。

  四、影子的利用。

  1、交流:你们知道生活中影子有哪些用处?

  2、小结介绍:人们用影子的原理发明了电影;工程使用高楼的影子计算出高楼的高度;科学家用月球上山峰的影子计算出山峰的高度;艺术家用影子的原理发明了一种很有趣的皮影戏。

  3讨论:影子在生活中还会造成哪些不便?

  4、介绍无影灯:在医院,医生动手术时如果有影子会让他们看不清,就会发生医疗事故,所以他们向科学家求助,科学家就发明了一种无影灯,在这种灯下影子就会没有了。

  活动延伸:

  向家长、老师了解无影灯的原理。

  课后反思:

  影子一直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将科学教育融于幼儿生活中中心的观念的体现,设计活动旨在通过让幼儿探索影子,让幼儿来了解影子与光的密切关系,激发幼儿对影子的好奇与兴趣,学习科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活动开始,我以手影游戏导入,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可以使幼儿迅速的集中精神,很快的'进入课堂角色中来.接着就让孩子自己动手探索发现影子,让孩子从实践中感悟出真知,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积极的讨论交流和细心的观察中弄明白影子的奥秘,孩子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并发出火花。第一次操作后,孩子们获得了”因为有光,物体挡住光,所以产生影子”的道理.接着又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导入,观看多媒体课件”生活中的影子”,从孩子的认知出发,交流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畅所欲言,发展语言和思维的同时引发了对影子形状、大小、变化的兴趣,从中引发第二次探索的兴趣。第二次探索的重点是引导引导幼儿从不同的方向照物体,发现影子的方位及大小变化。在这次操作中,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成功地发现了影子变化的秘密,所以我请几名成功的孩子到前台来示范操作,我进行引导小结,然后让所有的孩子进行第三次操作,并要求孩子把操作结果记录下来,效果很好,所有的孩子都在科学探索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培养了自信心。最后,向幼儿介绍了影子在生活中的利用和弊端,可惜的是孩子们这方面的经验特别匮乏。

  本次科学探索活动,我抓住了孩子对科学现象好奇、好动手的特点,让孩子们在充分自主的实践探索中发现科学道理,活动效果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孩子个别操作无目的,所以没有能很好地发现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6-12

大班科学教案03-20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3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4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10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11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28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17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26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