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02 09:25:08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选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精选7篇)

语文教案 篇1

  案例背景:

  《数星星的孩子》一课通过描写张衡数星星的事,反映了他从小善于观察、认真思考、刻苦钻研的品质。课文所描绘的星空群星璀璨令人神往。然而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来说,由于城市空气的污染,群星璀璨的星空显得那么遥远,那么陌生。这就需要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为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接近星星,走近张衡。于是,在教学中,我就充分利用多媒体,紧扣课文和学生的特点创设情境,拉近了学生与阅读材料的时空距离,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初步学会提问,并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

  案例过程:

  1、师(播放媒体):小朋友,瞧,夜晚的星空可真美啊!看着图,你能说一两句话吗?

  生1:夜空中的星星很美很亮。

  师:是呀,天上的星星就像——珍珠一样亮。

  生2:夜空中的星星很多。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满天、无数)

  生3:晚上的星空很美。

  师:是啊,不仅星星很美,夜晚的天空也很美。

  2、出示句子:“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夜空中。”

  3、谁能把这句话美美地读一读,自己先试试看。

  4、逐一请学生站起来读,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5、指导朗读,读出“星星很多、很美很亮,星空很美”的感觉。

  6、齐读。配音乐读。

  7、师:古时候有一个孩子,他最喜欢数星星,经常注意观察天上的星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36课:数星星的孩子。

  8、齐读课题。

  9、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要问的吗?

  10、生1:我想知道这个数星星的孩子是谁?

  生2:我想知道他有没有数清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生3:我想知道他为什么要数星星?

  收获与反思:

  这堂课,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氛围,巧拨善引,促使他们质疑问难,独立探究,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和思维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儿童对夜空里的'星星总是充满好奇和幻想。他们常常凝视浩瀚的星空,观察闪烁的星星,神游太空。联系这一儿童熟悉的生活内容,我通过巧妙的提问,激发了儿童的认知积极性,使儿童带着强烈的欲望进入了新课的学习。这堂课一开始,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出示星空图片:蓝天上有许许多多的明亮的星星,一闪一闪的,非常有趣。美丽的夜空,闪烁的星星,动听的音乐,构成了一幅动人的星空图景。这样拉近了时空与学生的距离。同时,配以优美的音乐,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情绪高涨。我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创设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启发性的谈话,拉近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课堂。

  2、质疑问难,导入新课。

  点题读题后,我马上问学生: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学生纷纷举手,围绕课题提出了不少的问题,我一一给予肯定和表扬。就这样,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丰富的表现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发现问题,培养思维能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活动常常由提出问题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产生探索的愿望,才能动脑筋。为了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因此,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在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去帮助学生构造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只有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新的认知结构才能构建起来。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了学习,情绪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思维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深刻地理解到张衡数星星的刻苦,其效果比单纯地分析课文要好得多。

语文教案 篇2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我们了解到居里夫人是世界科学史上卓越的科学家,她为世界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她的一生拥有过三克镭,这三克镭展示了一位科学家的伟大人格。 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感受这位伟大科学家的人格魅力.

  二、充分自学,加强自主实践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

  (2)在文中找出三克镭的来历和各自的用途。

  (3)文中哪些句子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多读几次,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交流

  三、细读品位,感悟人格。

  (一)第一克镭

  1、谁来说说第一克镭是怎么来的。

  生:自己提炼的 板书:自己提炼

  师:居里夫人用来干什么了?

  生:公布于众 板书:公布于众

  2、当麦隆内夫人见到居里夫人时,是什么给麦隆内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找出语句)

  3、为什么会这样?

  生: 镭当初的身价每克曾高达75万法郎,这位美国记者由此推断,仅凭这项专利技术,居里夫人早就应该富甲一方了。而居里夫人却放弃了他们的专利,并毫无保留地公布了了镭的提纯方法。

  4、镭当初的身价每克高达75万法郎,这大约相当450万人民币。按理说居里夫人应该过着怎样的生活?

  生: 豪宅、汽车、高档实验室……

  师:这些居里夫人有吗?

  生:没有

  师:那她有的只是……

  生:简陋的实验室

  师:这简陋前面再加个异常呢?

  生:感觉居里夫人的生活十分贫困,也感受到她对科学的追求是那样的执着。

  5、面对着惊讶不已的麦隆内夫人,居里夫人如何解释的?

  学生找出句子,教师出示居里夫人的解释异常平淡:“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请大家用平淡的语气说说这句话

  师:从这平淡的语气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

  生:居里夫人觉得将镭的.提纯方法公布于众这样做很平常。

  师:从这平淡的语气中,我们还可以感到那异常不平淡的是什么?

  生:他们夫妇把自己的专利毫无保留地公布于众,是非常不平凡的举动。

  师:谁来读读

  6、学生交流,你觉得居里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7、请大家带着感情再读读1、2自然段。

  (二)第二克镭

  1、居里夫人的第二克镭是怎么来的?

  生:作为镭元素的最早发现者,此时最需要的东西就是一克镭,于是麦隆内夫人,决定帮助她,以继续进行科学研究。于是就有了第二克镭。 板书:捐赠

  师:居里夫人用第二克镭干什么了?板书:科学研究

  2、学生自由地朗读3、4、5自然段,要求:从中找出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感受。

  3、找句子谈感受。

  4、创设情境练习说话。

  师:现在你就是美国记者麦隆内夫人你将怎样对那些有钱的美国妇女说?如何让大家理解科学,弘扬科学家品格,从而为居里夫人需要的一克镭捐款?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交流。

  5、请几组学生进行交流

  师:课文中对那些有钱的美国妇女的描写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三)第三克镭

  1、居里夫人的第三克镭是怎么来的?

  数年之后,当她想在自己祖国的首都创设镭研究室勇于治疗癌症美国公众再次向她捐赠了一克镭。板书:再次捐赠

  2、居里夫人用这第三克镭又干了什么?

  生:创设一所镭研究院,开展治疗癌症工作。 板书:治疗癌症

  四、体会人格

  1、对于居里夫人没有能力购买一克镭继续进行研究的情况,一些人认为,居里夫人在镭的问题上固执得令人难以理解,只要在专利上签个字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但居里夫人在自传里是怎么写的?

  2、出示自传中的这段话

  3、用心读一读这段话。如果是你,你喜欢做这样的人吗?为什么?

  4、开拓思路: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箱居里夫人那样具有伟大的人格?

  5、在这些“醉心”于事业和梦想的科学家的心理只有什么?

  生:科学研究、科学的进步、为人类造福。

  6、能用我们学过的一个词来评价这些人吗?

  生:伟大、大公无私……板书:伟大、大公无私

  五、课堂小结

  居里夫人这样伟大的科学家值得我们学习吗?从居里夫人的身上,你想到了什么?写下你的感受。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识字12个(包括多音字“教”),会写4个,进一步激发同学学习汉字的兴趣。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友谊的美好与可贵,培养尊重朋友、爱朋友的美德。

  3.发展与人合作的参与意识和组织语言和动手的能力;在扮演中培养同学的创新精神、求异思维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冬冬读课文时同学们为什么都笑起来?”懂得怎样才是真正的朋友,培养尊重朋友、爱朋友的美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想听吗?(想)仔细听,歌中唱的什么?(放MTV《找朋友》,师生拍手唱。)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讲朋友的课文《冬冬读课文》。

  [由于本篇课文较平实,没有同学喜闻乐见的卡通动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所以同学可能对它不太感兴趣。于是我从同学熟悉、喜爱的歌曲《找朋友》入手,使同学在听歌、唱歌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入到本课的学习中,并结合课题,认识“读课文”三个生字。]

  二、初读课文,探究识字。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同学尝试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子,圈出不认识的字用自身最喜欢的方式解决。

  2.同桌互读。一个读一个听,遇到问题相互交流、解决。

  3.小组间合作读。(同学根据自身意愿读给本组同学听,也可以读给其他组的`同学听。)

  4.汇报交流读。(谁读得最棒?你能把自身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吗?这位同学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评一评。)

  [在这一环节中,我把同学的主要活动放在“读”上,指导同学试读、同桌读、小组读、指名读等,给每个同学充分的读书时间。在反复读的活动中,同学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感知,同时从中感受到读书的乐趣。此外,我还利用同学互评、自评手段,指导同学养成认真倾听、善于发现他人优点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他们也会情不自禁的将自身与他人作比较,进行隐性的自我评价。]

  (二)识字教学。

  (课件出示生动的水果卡通图)每个水果后面都藏着一个词娃娃你能又快又准地读出来吗?

  1.摘卡识字中贯穿自读、领读、“开火车”读、“找朋友”(用喜欢的字组词或说话)。

  2.集体交流识字好方法。

  ①你都记住了哪些字?把你的好方法说给同学听听。

  ②“读、课、请”这三个字与什么有关?你还知道哪些带有言字旁的字?

  ③你能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站”、“这”两字?④这些字中你认为哪个最难记,你是怎样记住它的?(同学间汇报、交流识字方法)

  3.出示句子:“教室里没有人再笑了”,“哥哥教妹妹写字”,读中体会多音字“教”的不同用法。(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体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4.小组合作“叠高楼”,巩固生字的掌握情况。

  [生字教学对一年级儿童来说往往很枯燥,为达到识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我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采用了摘卡识字、“开火车”认读、“叠高楼”等游戏识字法,同学以极大的兴趣参与识字游戏,个个迫不和待、跃跃欲试,培养了同学学习汉字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目的。]

  三、理解读文,拓展练习。

  (一)理解课文。

  1.师:这课的生字大家都认识了,课文肯定能读得更好。

  2.自由读、指名读。(做到准确、流利地读)

  3.合作交流:冬冬读课文时同学们为什么都笑起来?这时丁丁是怎样做的?说一说你的看法。

  4.交流、汇报。(因为其他同学不懂得尊重同学,不知道这样做会使冬冬很伤心。假如是我就不是笑她而是去协助她!我可以在一旁悄悄地“打电话”协助她;我会和她一起读,这样她就会声音很洪亮、很顺利地读下来;我……)

  5.联系实际讨论:①当你遇到困难时你会怎样想?他人取笑你你有何感受?②当你的朋友有了困难,自身是“笑”的人,还是做她的朋友?你是怎样做的?

  [从同学身边实际动身,因势利导、旁敲侧引,使他们真正懂得朋友间应该相互欣赏、相互信任、相互鼓励、相互协助,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勇于适时地给人赞扬和鼓励,培养同学尊重朋友、爱朋友的品质。]

  6.指导有感情地读。

  (二)拓展练习。

  1.你能仿照这个例子说句话吗?

  “老师,让冬冬再读一遍,好吗?”“小明,__________,好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例子编写请示、发问的句子,“好吗?”、“行吗?”、“好不好?”)

  2.汇报交流所编句子,评一评谁编的最好。

  3.生活中你是怎样用这些句子的?举个例子好吗?

  [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外延相结合,在同学的发言中使他们意识到向他人请求、发问时应用礼貌、谦虚的语气。]

  4.课堂内外的延伸:自由组合扮演课本剧《冬冬读课文》或以“朋友”为主题的小品。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二、课本剧的扮演。

  1.小组为单位扮演课本剧或小品。(在扮演中鼓励同学的创新精神。)

  ①议一议:冬冬的心情变化——同学发笑时;得到协助时。

  ②想一想:自身遇到困难时你希望他人怎样做?

  ③体验情感,联系自身的实际说一说:真正的朋友应是怎样的?

  [扮演这一环节充沛调动了同学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同学思维的创新性,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同学参与学习的热忱。通过扮演、讨论,使同学更加深入地理解这篇课文所告诉我们的道理(不要求同学谈得很深),并引导同学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对朋友应当真诚,要尊重朋友、爱朋友的道理。]

  2.评选优秀。褒扬构思新颖,有独立见解、创新意识的小组和个人。

  三、学习写字。

  1.出示生字。2.男女生分读、齐读。3.观察生字,书空自身喜欢的字的写法。

  4.代表发言或到黑板上板演、交流。(老师注意发现问题和时纠正解决)

  5.你认为怎样写“这”字会更漂亮?(走之儿的横捺比较难写,指导同学用手指在桌面上多连几遍,然后描红。)

  6.同学各自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字。

  [给同学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学会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培养观察能力。指导书写时,注意随时纠正同学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重视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时褒扬认真书写的同学。]

  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学了这一课有何收获?

  2.善于发现朋友优点,动手制作“朋友卡片”。

  3.《找朋友》乐曲中结课。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7个字。

  2、按要求积累词语,有选择地写一写。

  1、读课文,了解内容,把文章分成两部分。知道星鱼是造成南太平洋上有些小岛神秘失踪的罪魁祸首,感受大千世界的奇妙,受到科普教育。

  2、了解设问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读课文,了解内容,把文章分成两部分。知道星鱼是造成南太平洋上有些小岛神秘失踪的罪魁祸首,感受大千世界的奇妙,受到科普教育。

  教学难点:了解设问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7个字;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的学习 学习谜和踪。

  今天我们学习30课 小岛失踪之谜 齐读课题。

  看者老师板书课题,注意谜和踪的写法。

  指导谜和踪的字型及书写时注意事项。

  二、检查预习。

  1、谁能看着生字表组词读生字。

  处理“漂”这个多音字

  piǎo 漂洗 漂白

  漂 piào漂亮

  piāo漂离 漂移

  2、这些生字是怎么记的?

  形声字:谜 据 踪 珊瑚 礁

  重点提示:毒 摄

  3、练习,区分下面的字形,再组词。

  踪( )谜( )经( )

  综( )迷( )径( )

  4、给下面但是字加一部分组成新字。

  宗( ) ( )居( )( )焦( )( )聂( )( )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正确。

  提示 哈斯顿.舒尔茨 噬食 罪魁祸首 攫取 澳大利亚

  腕足 棘皮

  6、两人一组互相读课文,注意互相帮助。

  三、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四、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默读课文,提出来。

  第二课时

  一、读课题,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者自己想了解的问题。

  学生可能问:小岛还有失踪的,那么真正的谜底是什么?

  二、浏览课文,自己寻找答案。

  三、这两种说法你觉得哪种更科学?找出理由谈一谈。

  四、默读课文。从课文中画出描写星鱼的语句,先读一读,再说说小岛失踪的真正原因。

  生活在南太平洋中的巨大的星鱼,直径超过1米,样子就享年一只大圆盘。它们的身体四周长有16条攫取食物用的腕足,每条腕足上都布满了毒刺。

  读了这段话你感觉到了什么?(大 厉害 能吃)

  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这种星鱼以珊瑚和珊瑚礁为口粮,而且胃口极好,一条星鱼一昼夜能够噬食掉2平方米面积的珊瑚礁。

  抓住2平方米和胃口极好理解星鱼是造成岛屿失踪的罪魁祸首。

  有语气地读这段,把星鱼的能吃读出来。

  因此,当它们对珊瑚礁小岛群起而攻之时,常常会使那些小岛在不长的时间内瓦解消失。有一些大的.珊瑚岛则因为根部被咬断而成为无根之岛,在强大的海流冲击下,漂离了原来的位置。

  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大岛和小岛是怎样失踪的。

  五、再次默读课文,看看哪些自然段写了岛屿失踪的真正原因。说说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引导学生处理第三自然段

  1、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什么事情?哪样呢?这句话是接着哪句话来说的?这句话放在这起什么作用?)

  2、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经过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学的回答。(这句话与上面的句子有什么关系?)前面那句话提出了问题,这句话作出了回答。

  3、再读这段话,你觉得这段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过渡)

  4、小结:过渡段主要是承上启下,但是引起下文的作用更大一些,所以应该把第三自然段与4-7段放在一起,讲的是岛屿失踪之谜。

  5、课文的1、2 段讲了什么呢?

  6、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呢?按两部分读课文。

  六、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

  认识了一种新的句子那就是设问句,读课文中的两句话,说说这种句子在文中有什么好?

  七、有感情地读全文。向你的同学说一说岛屿失踪的真正原因。

  八、作业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0、小岛失踪之谜

  被外星人盗走

  星鱼吃掉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2 体会本文生动富有文采的说明语言 。

  3 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

  2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工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生活引入,激发兴趣

  我们的城市是一方民间艺术颇为繁荣的热土,有让我们十分自豪的(嘉兴的民间艺术)。

  放眼华夏,我们更会惊奇中国艺术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形式多样。瑰丽多姿的中国艺术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下面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请同学说说这些艺术形式的名称。

  这是扇来徐徐清风,让生活诗意无比的折扇;

  这是历经水与火的考验,荡漾着浓郁生活气息和独特艺术风格的陶器;

  这是将智慧与灵气凝聚,将愿望与生活浓缩,美仑美奂巧妙绝伦的剪纸。

  今天我们不说折扇、陶器,也不说剪纸,单来说“屏”。(2分钟)

  “屏”有什么好说的呢?假如是你,你会说说“屏”的什么?(屏的作用,屏的种类等) 那么英雄是否所见略同呢?下面就请大家跟随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走进“屏”的世界,去感受中国屏风的无穷魅力。

  (二)整体感知,把握结构

  1.快速阅读(800字文章90秒速读)、把握内容

  这是一篇散文,也可以当成一篇说明文来读。我们不妨先当做说明文来读。说明文主要给人以知识,阅读说明文我们要培养快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这种能力特别需要着力培养。下面我们用快速阅读的方式来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

  ①什么是“屏”(找出课文中的语句)

  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

  屏者,障也。

  补充了解“屏”的意思:

  屏——大门外或大门内对着大门起遮挡作用的墙。

  屏——屏风:放在室内用来挡风或隔断视线的用具。

  屏——形状像屏风一样的东西;如孔雀开屏,荧光屏,屏幕。

  屏——遮挡,像屏风一样起着遮蔽作用的东西;如“屏障”。

  ②排序梳理要点,把握课文内容、结构、顺序。

  生活中诵诗研究觉屏有味( ); 总说:引出对象,点出特点

  功能上实用装饰结合并重( ); 作用

  分类里材料装饰雅俗有别( ); 分说:种类 逻辑顺序

  设置时风格位置得体才是( ); 设置

  结尾处畅想期望超越前人( )。 总结:强调作用,点明用途

  (三)精读课文(800字文章60秒细读)、赏析美点

  这篇文章,它的语言太美了,用词用语非常的雅致,词汇很丰富。

  本环节的主要内容:

  (1)选一组词儿读一读;(积累词语) (5分钟)

  示例:微妙:深奥玄妙,很难捉摸。擅长:在某方面有专长。称道:赞许,夸奖。点缀:衬托,装饰,使更好看。韶光:美好的春光,喻指美好的青春年华。造型:塑造人或物体的形象。得体:恰当,恰如其分。休憩:休息。

  这个“休憩”和“休息”一比,那种很雅致的色彩就出来了,它就比“休息”漂亮。你看“造型”这个词,我们常说这个学校的大门模样很好看,就不如说“造型很别致”。再比如我们可以说有的同学“擅长”做什么。所以说,书面语用在口语的表达上就能显示这个人的文化修养较高。再读。

  (2)选几个句子说一说;(理解诗词) (5分钟)

  ①“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

  明确: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的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明确:

  《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

  这里引得实在有味了——引用之前有一句话很关键,“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屏者,障也”,障什么?障视线!NO!障风!NO!看一下引用的原文,你就会品出引用之妙——“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封建礼教阻碍了杜丽娘对美好事物包好青春、爱情的追求和向往。韵味无穷。

  《牡丹亭》中“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

  ③“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明确:

  “愁多转觉心闲。纸窗竹户屋三间,垂帘无个事,抱膝看屏山。”真是引得妙!闲来无事,摆一张小椅,优哉游哉,摇啊摇,视线转到屏风处,这里有天光云影,有风云人物,有世间稀奇怪事,天下间凡所应有都可以无所不有地呈现在那小小的一方屏风上,这是多么惬意的生活啊!

  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④补充:

  南朝《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屏风》“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

  (3)选几个美段品一品。(体悟情感) (10分钟)

  体会对屏的感情要抓角度,可以抓时间角度,分别从“小时候,研究时,现在生活中”三个角度找出相关句子,认真品味句子中的`关键词,体会其间的情感表达。

  ①小时候:“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 心生向往之情”。

  销魂——为什么销魂?向往什么?

  明确:对一个小孩来说,诗中描绘的情景不能不让人“销魂”(形容人极度兴奋、欢乐或极度悲伤、苦恼时情绪难以控制的状态):“银烛、秋光、画屏”多么美妙的景象,还有“轻罗小扇扑流萤”这种让儿童着迷的事情,更诱人的还有“卧看牵牛织女星”的神话传说相伴,这不销魂都不能。

  向往有屏相伴,向往见到更多的屏,向往长大后能够研究屏。

  ②研究时:“神秘作用”,“实在微妙”。

  神秘、微妙——功能多多;阻隔人际;遮挡隐私。

  直接称赞: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

  侧面烘托: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

  ③现在生活中: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

  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

  缺少诗意的屏风制作和审美素质的下降,深感遗憾。期盼改变现实,超越前人。

  ④穿插介绍陈从周:古建筑、古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昆曲。著有《说园》、《苏州园林》。

  ⑤总结:

  小时候:喜爱、向往; 研究后:痴迷、赞赏; 生活中:遗憾、期盼。

  课文小结: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

  (四)铺排拓展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可以说我们每一件传统器物里都浸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屏风只不过是一个例子,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好些小小的器物里都有一个迷人的大世界。想一想,说一说,我们生活中哪些器物能反射出传统文化的影子,折射出中国人民的智慧。

  如:尺牍、茶具、漆盒、根雕、木雕、竹雕、瓷雕、篆刻、石绘、匾、佛像、塑像、国画、盆景、刺绣、剪纸、景泰蓝等。

  (五)精彩总结

  网上有句流行语: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而今天我们品的不是物,是文化!

语文教案 篇6

  内容预览:

  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教学目标]

  ⒈了解杨振宁的相关知识。

  ⒉了解二百年来,世界科学发展的历史。

  ⒊了解中美教育在鼓励创新上的异同。

  [重难点]

  重点:了解作者解说的事理(包括新事物新发明层出不穷原因,科和技的关系两方面)

  难点:中美教育在鼓励创新上的异同比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简介首位获诺贝奖的华人科学家入手,引入本文《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二、作者简介

  杨振宁,美籍华人,1922年出生安徽省,1938-1944年在中国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读书获硕士学位。1945年赴美求学,1948年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7年与另一位华人科学家李政道合作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因此与李政通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71年以来,他多次到中国探亲、访问、讲学。分别受聘为北大、科大等八所大学的名誉教授。在促进中美科技交流和合作中起了重要作用,还努力帮助中国学者在美进行科研和学习。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⒈学生快速默读全文(师强调:光纤、挠头、聘用、弥补、胆怯)

  世科

  纪学

  之随

  交想

  的

  第一层( )新发明、新事物层出不浅

  第二层( )新发明、新事物出现原因

  第一层( )科和技的关系

  第二层( )中美教育哲学的异同

  第一部分( )

  回顾近两百年出现的新

  事物并分析其原因。

  第二部分( )

  分析世界现状,指出中美

  科技、教育差异,鼓励创

  新个别

  ⒉教师出示结构图,学生找出文中相应段落。

  四、课堂练习

  ⒈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作者认为两百多年来产生许多新事物的原因。(第3段中“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

  ⒉第4段综合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

  ⒊作者对于“科”与“技”的关系持什么看法?

  (明确:二者谁更重要些的问题,没有简单答案,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国家制宜。)

  科技

  ↗↘

  经济←-工业

  ⒋文中第6段作者指出,世界是由三个互相关联的环节推动前进的,用“→、←”表示出三者的关系。明确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⒌阅读课文第15段,完成下列问题。

  ①解释词语:按部就班:

  ②本段主要谈什么问题?(明确:分析中美两国的异同及适应对象)。

  ③中美教育哲学的`共同点是什么?(都能鼓励创新)

  ④就适应对象而言,中美教育各适合哪一部分学生?

  ⑤就学习方式而言,中美教育有何不同?

  (中国教育的学习方式属按部就班的训练,美国是跳跃式学习)

  ⒋文中第6段作者指出,世界是由三个互相关联的环节推动前进的,用“→、←”表示出三者的关系。明确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⒌阅读课文第15段,完成下列问题。

  ①解释词语:按部就班:

  ②本段主要谈什么问题?(明确:分析中美两国的异同及适应对象)。

  ③中美教育哲学的共同点是什么?(都能鼓励创新)

  ④就适应对象而言,中美教育各适合哪一部分学生?

  ⑤就学习方式而言,中美教育有何不同?

  (中国教育的学习方式属按部就班的训练,美国是跳跃式学习)

  ⒋文中第6段作者指出,世界是由三个互相关联的环节推动前进的,用“→、←”表示出三者的关系。明确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⒌阅读课文第15段,完成下列问题。

  ①解释词语:按部就班:

  ②本段主要谈什么问题?(明确:分析中美两国的异同及适应对象)。

  ③中美教育哲学的共同点是什么?(都能鼓励创新)

  ④就适应对象而言,中美教育各适合哪一部分学生?

  ⑤就学习方式而言,中美教育有何不同?

  (中国教育的学习方式属按部就班的训练,美国是跳跃式学习)

  ⒋文中第6段作者指出,世界是由三个互相关联的环节推动前进的,用“→、←”表示出三者的关系。明确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⒌阅读课文第15段,完成下列问题。

  ①解释词语:按部就班:

  ②本段主要谈什么问题?(明确:分析中美两国的异同及适应对象)。

  ③中美教育哲学的共同点是什么?(都能鼓励创新)

  ④就适应对象而言,中美教育各适合哪一部分学生?

  ⑤就学习方式而言,中美教育有何不同?

  (中国教育的学习方式属按部就班的训练,美国是跳跃式学习)

  五、阅读附文,加深认识。

  给合你自身素质及学习成绩,你认为自己更适合哪种学习方式,应注意哪些关键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遇到问题时要相信自己。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积累词语。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当遇到问题时,要相信自己,敢于做出正确的判断。

  2.了解小泽征尔考虑再三的内容以及做出果敢判断的原因。

  教学

  课时两课时

  小泽(zé)征尔的判断

  日本的小泽征尔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指挥家。 [①“世界上著名”说明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地讲日本的小泽征尔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指挥家。

  在他成名以前,一次,他去欧(ōu)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在决赛时, 他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出场。台下坐满了观众,他们大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大师。[句导读:从“坐满了观众”中可以看出比赛隆重而重要。“音乐大师”一词更能体现这次比赛的意义非同寻常,又为下文小泽征尔相信自己,不迷信权威作了铺垫。] [②你认为这是一次什么样的比赛?小泽征尔在什么情况下做出的判断?]评委会交给他一张乐谱(pǔ)。小泽征尔全神贯注地挥动着指挥棒,以世界一流指挥家的风度,指挥着世界一流的乐队演奏具有国际水平的乐曲。 [③你从“全神贯注”“挥动着”中体会到了什么?]

  导读:这是讲小泽征尔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出场,以世界一流指挥家的风度投入指挥中。

  演奏中,小泽征尔突然听到乐曲中出现了一处不和谐(xié)的地方。他以为是乐队演奏错了, 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一次。但是,他仍觉得不自然。[句导读:说明小泽征尔对音乐敏锐的感知,凭直觉发现了乐谱的错误。]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小泽征尔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句导读:这句话反映出小泽征尔当时内心的挣扎、矛盾。“考虑再三”说明他反复思考,毕竟他面对的是世界一流的乐队,国际水平的乐谱,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但他坚信自己的判断,这才是最可贵的。] [④小泽征尔“考虑再三”,他考虑了些什么?]“不!一定是乐谱错了!”[⑤“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小泽征尔什么样的品质?]他的喊声刚落,评判台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kuí)。 [⑥怎样理解这句话?]

  导读:这段写小泽征尔在指挥中发现乐曲中出现了不和谐的地方,并果敢地判断乐谱存在错误,赢得了评委的掌声。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小泽征尔在参加指挥家大赛中果敢地指出乐谱有错误,并在大赛中夺魁。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目的是试探指挥家是否能够坚信自己的正确判断。[⑦“精心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他们认为只有具备这种素(sù)质的人,才是真正的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 [⑧“这种素质”指的是什么素质?]前面的参赛者虽然也发现了问题,但是在国际音乐大师面前,都放弃了自己的意见。[句导读:通过对比,从侧面写出了小泽征尔勇于坚持自己的可贵,说明他不同流俗的品质。] 只有小泽征尔不迷信权(quán)威,相信自己,果敢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因而获得了这次大赛的桂(ɡuì)冠。[⑨“只有”“果敢”说明了什么?]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讲小泽征尔在大赛中夺魁的原因。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泽征尔的生平事迹。

  一 导入

  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一位在世界上极负盛名的音乐指挥大师——小泽征尔。他在世界著名的交响乐团——波士顿乐团指挥20多年,曾被称为“浑身都是音乐的指挥大师”。这么了不起的人物,课文讲了关于他的一件什么事?

  二 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根据生字表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交流: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

  3.反馈学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随时纠正读音。

  (2)小组内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 自读课文,要求读流利

  1.轻声读,标出读不流利的句、段。

  2.重点练习读不流利的句、段,可以请人帮助。

  3.选两个自然段,两人一组,比比谁读得好。

  四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汇报交流。

  3.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小泽征尔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指挥家。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小泽征尔在大赛中果敢地指出乐谱的错误。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小泽征尔获得大赛的桂冠。

  4.提出不懂的问题写在书上。

  小组筛选问题,推荐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可能提出:

  (1)为什么说小泽征尔做出了果敢的判断?

  (2)文中说小泽征尔“考虑再三”,他都考虑了什么?

  (3)他为什么能做出果敢的判断?

  (4)评委为什么设计这样的比赛?

  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小泽征尔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果敢的判断的和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可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再谈谈对句子的理解,做到有感情地朗读,从读中悟出道理。这样既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又能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2.了解小泽征尔考虑再三的内容及做出果敢判断的原因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为了攻克这两个难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做如下安排:学习第3自然段时,要求学生用心揣摩小泽征尔的心理活动,并提出问题:“小泽征尔考虑再三”,他可能会考虑些什么?他最后为什么能做出果敢的判断?通过发言——评议——补充等环节,学生对小泽征尔心理活动的把握更加准确,对小泽征尔能做出果敢判断的原因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了解小泽征尔在大赛中如何果敢地指出乐谱中的错误,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泽征尔指挥演奏的录像片。

  一 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小泽征尔。 1959年,小泽征尔从日本踏上了赴欧留学的道路,来到了法国巴黎,参加了这次指挥家大赛。齐读课文题目,想想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解决这些问题。

  小泽征尔的判断是怎样的?(果敢、正确)

  二 解疑悟“果敢”

  1.自由读课文,画出小泽征尔做出判断的句子。

  2.读句子,有什么感受?

  出示句子:

  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3.读出自己的感受。

  4.再读第3自然段,你了解到了什么?

  让学生交流,指名汇报:

  (1)学生甲:发现不和谐的地方,但重奏仍不自然。

  引导思考:重奏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2)学生乙:评委郑重声明乐谱没问题。

  引导思考:“郑重声明”是什么意思?

  (3)学生丙:他考虑再三做出判断。

  引导思考:“考虑再三”是什么意思?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会再三考虑什么?如果你是参赛的`小泽征尔,你会考虑些什么呢?默读第3自然段。

  ①为什么不是乐队的问题?(这是“世界一流的乐队”,而且又重新演奏了一遍,乐队演奏应该没问题。)

  ②为什么不是指挥的问题?(他“全神贯注地挥动着指挥棒,以世界一流指挥家的风度”指挥。)

  5.乐曲演奏成功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指名汇报,板书:乐队 指挥 乐谱)

  6.你也像小泽征尔那样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判断,先默读,找出相关的句子再判断。

  指名判断并练习填空说话:

  不是( )的错,因为( );不是( )的错,因为( );一定是( )错了。

  7.理解“果敢”。

  (1)这样的判断为什么说是果敢的?结合句子,说说你的看法。

  (2)集体交流。

  学生甲: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都郑重声明乐谱没问题,他却说乐谱错了。

  导读:想象评委当时的神态、动作、语气,把你想象到的读出来。

  学生乙: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他说乐谱错了。

  引导思考:看到这几百名音乐大师,他会怎么想?

  (敢于向权威挑战,坚信自己的正确判断。)

  学生丙:经过重奏仍不自然,所以一定是乐谱错了。

  (做出判断的时间短,判断得果断。)

  8.指导朗读。

  (1)有感情地朗读:练读、指名读……用不同的读法。

  (2)情景朗读:谁能像小泽征尔那样说出这句话?在座的其他同学当评委、观众。听到这么热烈的掌声,如果是你,你想说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练读、指名读)

  三 探索获得“桂冠”的原因

  评委们真的是在为他坚信自己判断的勇气和不附和权威的胆量而鼓掌吗?(评委们鼓掌还有更深一层的含意吗?)请读一读第4自然段。

  1.评委们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比赛呢?

  2.你读懂什么了?(随机出示课件:他们认为只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是真正的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

  3.“这种素质”指的是哪种素质?

  4.也就是说,只有 ,才真正是 的音乐指挥家。

  5.小泽征尔正是具备了 ,所以他才是 。

  6.现在,你们明白小泽征尔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了吗?

  他只具备那种不附和权威的胆量,坚信自己判断的勇气行不行?你们想了解他更多的资料吗?

  1958年,小泽征尔从日本桐朋学园毕业时,已是一位颇具才华的音乐指挥家了。他除了具备那种不附和权威的胆量、坚信自己判断的勇气,还具备了深厚的音乐修养,因此他才能果敢地做出这样的判断,做出如此震撼人心的判断。

  7.“日本的小泽征尔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指挥家。”谈谈你的感受。

  四 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课文学完了,此时的你们有什么话想对这位音乐指挥家说吗?

  2.就让我们带着对小泽征尔的敬佩之情,再读一读课文。

  3.现在,你们想不想真正地欣赏小泽征尔在指挥大赛上的风采呢?那就请大家欣赏他在20xx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的风采!(看后有什么感受?)

  4.小泽征尔在国际乐坛享有至尊地位。评论家们这样评论他:“小泽征尔是一位真正的、具有高雅艺术鉴赏力的艺术家,从他的风格和特点上来看,他真不愧是一个浑身都是音乐的指挥大师。”

  1.在讲授第4自然段时,可沿用学习上一自然段的模式,要求学生模拟其他参赛者,补充他们的心理活动,再与小泽征尔的心理活动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并想想这说明了什么。通过比较,学生深刻地认识了小泽征尔的过人之处——他不但是名优秀的指挥家,而且是一个自信的人。由此,教师顺势教导学生要记住这样两则名言:(1)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爱默生)(2)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2.“桂冠”中的“冠”是个多音字,学生总念guàn,明显不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来由,应为学生解释一下,并教给学生如何区分“冠”的两种读音。

  1.用横线画出句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

  (1)小泽征尔是世界著明的音乐指挥家。(明—名)

  (2)绝赛时,他最后一个出场。(绝—决)

  (3)评委们立既站起来抱以热列的掌声。(既—即 抱—报 列—烈)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判断 ( )的指挥家

  ( )的乐队 ( )的掌声

  ( )的乐曲 ( )的设计

  3.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在括号里。

  只有……才…… 虽然……但是……

  只要……就…… 因为……所以……

  (1)(因为)小泽征尔果敢地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获得了大赛的桂冠。

  (2)(只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是真正的世界一流的指挥家。

  (3)(虽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们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但是)小泽征尔还是坚信自己的判断。

  4.小泽征尔为什么能够获得这次大赛的桂冠?

  5.“小泽征尔考虑再三”,他可能会考虑些什么?他为什么能做出果敢的判断?

  小泽征尔

  小泽征尔,日本著名指挥家。生于中国沈阳,1951年入日本东京桐朋学园高等学校音乐系学习指挥。1959年在法国第九届贝桑松国际指挥比赛、伯克郡音乐节的指挥会演和卡拉扬主持的比赛中获奖。1996年初次登台指挥法国国立广播管弦乐团,接着又出色地指挥纽约爱乐乐团、旧金山、加拿大、伦敦交响乐团和维也纳乐团等。20xx年7月,当他从波士顿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光荣卸任时,全体波士顿市民都对他表示了最高的敬意。小泽征尔的指挥风格,既能热情洋溢、豪迈奔放地将乐曲引向高潮,又能恰如其分地控制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他善于运用带有表情的目光和“会说话”的双臂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音乐表现意图十分明确。他指挥时好像在浩瀚的音乐海洋中游泳,使观众感到他浑身都是音乐。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精选】语文教案12-29

语文教案(精选)03-04

(经典)语文教案10-30

语文教案[精选]08-15

语文教案[经典]08-27

[精选]语文教案10-02

语文教案(精选)08-25

语文教案(经典)09-04

语文教案【经典】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