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29 08:53:10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华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精华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及文言句式。

  3、背诵第一自然段。

  【能力目标】

  1、能掌握并赏析借寓言说理的作用及比喻、夸张、拟人的表达效果。

  2、初步鉴赏庄子散文文辞华美,汪洋恣肆,意境开阔的艺术特点。

  【情感目标】

  学习庄子的追求个性*自一由和精神解放的精神,培养直面人生,面对逆境豁达大度的精神与辩证地处理“物与我”的关系。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解题:①逍遥:没有约束,自一由自在。②庄子的游是神游于理想王国。③庄子为什么向往近乎神话的理想王国?

  2、庄子及《庄子》简介。

  ①:庄子(约前36一9——前286),战国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林。大约与孟子同期而稍后。他生不逢时,贵族没落,立志“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继承发展老子思想,世称“老庄”。

  ②背景:战国中期周名存实亡,诸侯争霸。战争惨烈,政治昏暗,庄子深为不满,反对战争与独一裁,但又无力改变乱象,心有不甘,遂以自己“逍遥、齐物、无为”的思想与人生观来影响与改造人们。

  ③《庄子》一书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标志古代哲学思想与文学语言在战国已丰富发展并给后人产生深刻影响。其中“顺应事物自然”与“社会无为而 治”是两大核心,有一气的积极意义,他强调人的主观作用,提出不为外物左右束缚的思想;强调生与死、小与大的相对观点,对人们直面人生,正式困难与挫折有 深刻启发意义。尤其是他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与比喻说理,文笔汪洋恣肆,其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对后世散文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 速读课文一遍,整体把握内容,提出问题,交流讨论。

  1、庄子在本文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全文中心句在哪里?

  2、庄子在文章开头并没有直接说理,他问世们要从鲲鹏、蜩与学鸠讲起?这个故事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

  1、庄子提出要做自己的真正主人,获得真正的逍遥快乐,必须“以道为体,A物自然”,做到心中无己,放弃功名利禄,荣辱得失,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自一由。最后三句是全文中心。

  2、庄子说理的特点是运用寓言和比喻,想像奇幻而说理形象,借想像中的鲲鹏与现实中的蜩与学鸠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小大之辩”的道理,为下文正面立论提一供了有 力证据,同时对把自己的所得、所待视为逍遥的境界的社会风气作了形的比喻描写与辛辣的讽刺。首段在全文中起引出话题,针对现实,奠定全文论证基调的作用。

  3、二段首句在全文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目的在于说明万物自有差别,是不能也不要去盲目地鄙视他人与攀比他人的,凡事应顺应自然。

  4、第三段在前两段充分具体的形象说理后很自然地由对万物的泛论引入对社会人生的具体论述,雄辩地阐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观,有力地总结全文,提出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中心论点。

  三、 默读课文,借助工具书与注解,弄懂词句,掌握难读字的读音并找出疑难词句,讨论解决。

  1、字音:徙xǐ抟tuán 邪yé(耶) 坳āo 夭阏&egra一ve;蜩tiáo(蝉) 决xu&egra一ve;起(决速的样子) 舂chōng朝菌zhāo jūn椿chūn 斥鴳y&agra一ve;n数数然sh&ugra一ve;o(汲汲,急忙) 泠líng然(轻快) 恶乎hū

  2、解释词义:怒而飞(奋翅) 海运(动) 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海) 野马(山野雾气) 胶(胶着,贴地) 夭阏(阻塞) 控地(落,掉) 莽苍(郊野景象) 穷发(不长草木) 以久特闻(独,闻名) 众人匹之(比) 扶摇羊角(旋风) 知其修者(长) 知效一言(显才能,胜任) 绝云气(超越)

  四、 作业。

  1、熟读全文。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与特殊句式。

  第二课时

  一、 颂读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第一自然段,复述内容,并掌握本段几个通假字与特殊句式。】

  1、通假字:北冥有鱼(溟,海) 其正色*邪(耶)

  而后乃今培风(凭)一槍一榆枋而止(抢)

  2、宾语后置句:奚以三九万里而南为(反问)之二虫又何知?

  而A之夭阏者(否定句宾语前置)

  【第二段,复述内容,掌握通假字与特殊句式。】

  1、通假字:小知不及大知(智)、三餐而反。

  2、宾语前置句:彼且奚运也。

  3、省略介词(状后)句:翱翔蓬蒿之间(在碰高之间飞翔)

  4、判断句:略。

  【朗读第三段,复述内容,掌握通假字及特殊句式。】

  1、通假字:而征一国者(nai耐,才能)旬有五日而后反(又,返)

  卸文气之辩(变) 辩乎荣辱之境(辨)

  2、宾语前置句:其自视之,亦若此也。彼且恶乎A哉。(何)

  3、状后句:以游(乎)无穷者(在无边无际中遨游)

  二、鉴赏本文的`写作技巧与艺术特点。

  1、借用寓言说理。

  把作者心目中为一般人难以理解和想像的高远哲学境界,变得易于理解和想像。

  2、运用想像,意境开阔。

  奇特的想像,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已经壮阔,气势宏伟。鹏由鲲幻化而成,不但形体无比硕一大,水击三千里,抟扶摇羊角而上九万里,从北冥徙于南冥,极其夸张地又令人信服地说明了天地之大,而万物包括如鹏之巨大者皆有所待的道理。

  3、运用比喻、夸张、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多彩多姿,富于艺术感染力,也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 对鹏的夸大与冥灵、大椿的夸张,更令人信服万物各有所待,突出作者理想中的逍遥游是何等艰难而伟大的理想。

  ※ 写积水负舟:以水比喻风、以大舟比喻鹏,说明外物的限制是很难冲破的,道理说得深一入一浅一出。

  ※ 写学鸠、蜩与斥鴳赋予人性*情感,使人们更能明白它们生活的局限,又形象地描述了它们自以为逍遥的情感突出了小知与大知的道理。从鹏与蜩、学鸠、斥鴳的对 比,到冥灵与大椿与朝菌、蟪蛄的对比,进而写到彭祖与众人的对比,由物及人,道理讲得通俗易懂,使枯燥说理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三、开放思维讨论。

  1、如何理解大鹏形象?

  ① 大鹏高飞是作者理想的逍遥吗?——否。

  ② 三次写大鹏的构思——感情倾向:

  A:反复强调:海运,大风,将图南——有所待,不自一由。

  B:北冥怒而南,却未有到达的描述——有理想,难实现。

  C:南冥反复强调是“天池”——理想的王国是自然,美好的。

  D:蜩,学鸠,斥鴳的异口同调——美好的理想很难被别人所理解。

  小结:作者通过塑造形象来表达力图脱俗奋飞却又生不逢时,孤掌难鸣,曲高和寡的沉痛苦闷的长叹。庄子采用寓言的形式来阐明自己的主张,除了博学多才外,主 要是生活的时代决定了他的表情方式。他厌恶人世的战乱纷争,争名夺利,尔虞我诈,却又无力回天;他乞求超脱现实追求绝对自一由的逍遥境界,却又明知实在难 为。所以,他只能在充满黑暗肮脏的环境中,幻想大鹏的奋飞,以消极避世的方式来表现永不妥协的精神与洁身自好的情操。

  2、蜩、学鸠、斥鴳与众人的关系。(略)

  3、作者文中描述的“逍遥游”的含义:

  ① 无限的外界空间的自一由:鹏之南冥。

  ② 绝无牵挂阻碍的心境自一由:无己、无功、无名。

  四、作业

  1、复习本课,掌握重点词、句及背诵。

  2、以“读《逍遥游》给我的启发,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文字。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2

  (在亚欧大陆的中央地带,有一片黄色的荒原——塔里木盆地。这是一个风沙主宰的世界,极度的干旱让这里成为地球上一个荒凉的角落。胡杨,一个曾经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海边的树种,却在这里演绎着生命的传奇。当烈日把沧海变成沙漠,当沙漠将森林吞噬,当人类放弃家园时,只有胡杨仍然执着地守候着生命最后的希望。)配音乐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就是s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讲读课文《西风胡杨》,以下是我对这篇课文第二课时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我从说课的几个基本环节分析本课时。

  说教材:

  本单元以神奇的自然景观为题材,选编了五篇课文,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为我们展示出美丽、神奇的大自然。《西风胡杨》这篇课文中一幅幅凄美壮丽的画面,一句句豪情飞扬的文字,读来让人心潮澎湃。教材的编写意图就是借这篇感物咏志之作,让学生意识到大自然使人陶醉,给人震撼,不仅要热爱,更应该去保护。

  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具备了学习语文的能力,有了初步的语文素养。但在实际教学中考虑到农村学生,或达不到大的阅读量,或没有宽泛的资源,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根本不知胡杨具体形态,所以,感官的直接调动和想象能力的运用,都成为学习的障碍,并且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一定的难度。

  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实际,结合学段特点以及单元编排和教材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个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并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3、帮助学生学会质疑。

  说教学重难点:

  1、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深情的爱。

  2、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说教法:

  本篇课文不是单纯状物的文章,对小学生来说,深入理解课文,感悟作者的深刻思想是不容易做到的。因此,我以《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以读促讲,自主感悟”“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教学理念,以“教学为服务”“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为教学原则,紧密结合本课特点,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感悟,让学生入情境,进角色,努力把语文课上到学生的心坎儿上。

  说学法: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会学生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情积淀的四重境界。

  说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旧知导入

  在本课第一课时的学习中我们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文章层次,了解到美丽古老的胡杨生存在极其艰苦的地区。作者笔下的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今天让我们来深入学习。

  二、深入学习,聚焦胡杨的特点

  强调西风胡杨生存的环境,学生齐读——西风胡杨;强调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依然坚挺不忘生长的胡杨,学生齐读——西风胡杨。

  正是由于它们的奉献,孕育了古代两千年的西域文明。

  欣赏“牛羊成群、水草丰美,美丽富饶的西域”图片。你怎样来描述一下西域呢?引导学生有感而发。

  结合新课程标准,以读促讲、自主感悟。让学生品词琢句,深入文本,了解胡杨的品格,体会作者的情感。品读作者是如何进行描述西域文明的!指向学习第5自然段。这里采用学生个读的形式,让学生切实认识之前的西域文明。

  学生小组讨论,引导找出“孕育”一词是概括了胡杨与古代西域文明的关系。

  设置问题:它凭什么孕育、滋润出楼兰、龟兹这样的文明古国?

  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指向性地快速通读课文,找到课文的重点段落第2、3、4自然段,抓住关键词“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概括出胡杨的特点。这也是高年级学生阅读中的一项基本功训练。学生们汇报时,我相机板书出胡杨的三个特点(坚韧、无私、悲壮),这样,课文的重点内容就直观明了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文章的这一部分采用了典型的总分构段方式,作者用睿智的语言、生动的笔触对胡杨的特点进行了描述,抒发了自己对胡杨由衷的赞美之情。

  针对这些特点,我设计了下面四个教学步骤:

  1、读美文,读中自主感悟

  首先我提出问题:“同学们,胡杨的哪个特点给你印象最深?”让学生们选择印象深刻的内容自由读,边读边品味,并作出批注。于永正老师曾说过:“我教育我的学生,读书一定要留下痕迹,因为它可以养成思考的习惯,可以培养学生抓要点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很重视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2、品词句,领悟胡杨的品格

  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

  首先,学生小组交流,丰富各自的阅读感受。接着,全班进行交流,我适时评价、点拨、引领,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比如“胡杨的根茎很长……植根于大地”这一句,采用填空的形式突出句子中的数字,让学生联系实际中的物体来体会数字的表达效果,感受胡杨生存环境的恶劣,从而领悟到作者对胡杨的热爱与赞美。这里我以个读、小组读的形式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悟。

  紧接着,我引导学生一起饱含着热爱与赞美之情再次朗读这个句子。这里采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同样的表达方法学习“它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采用多个学生以个读的形式强化情感,温度的悬殊进一步说明胡杨的坚韧,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再次领略了胡杨的坚韧,也学会如何抓关键词理解句子。从而学习体会作者情感的方法。

  有了这样一个例句的引路,我准备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胡杨的无私与悲壮这两个特点,在学习交流中,给学生表达以充分的空间。学生可能会悟到“胡杨生命力很强”、“胡杨很谦虚,从不争名夺利”等,我都予以肯定,让学生充分的交流,并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课堂教学是充满变数的`,学生各异的思维和质疑有时会超出教师在备课中的预设。

  展示重点语句引导学习:

  “它们……让给了……让给了……让给了……留给了……”以提问的形式解决了这句话采用了拟人、比较的写作手法。

  “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胡杨的倔强、悲壮。

  “生前……最后一刻,死后……。”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表达出心中对胡杨的赞美,领会胡杨为保卫人类而耗尽生命最后一滴血的悲壮。这里采用个读,教师范读,比赛读的形式来进一步认识胡杨,感悟胡杨。

  3、精读延伸,学习写作手法

  我让学生再次自由读这三个自然段,观察段落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分别运用了哪些独特的表达方法?这一步骤的教学,紧扣本单元的训练专题“领悟作者用了哪些表达手法”,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4、配乐朗诵,强化心中情感

  撼动人心的音乐再次响起,学生们怀揣对胡杨的无限热爱与赞美,重温这些饱含作者情感的文字。此时,学生、文本、作者三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入境移情。教学重点突出,难点也迎刃而解。

  三、关注胡杨的前途命运

  此时此刻,学生们刚刚领略了胡杨的风采,心中满含着对它由衷的赞美。我话锋一转,进行这样的过渡:同学们,而今,如此坚韧、顽强,为人类默默奉献着的胡杨又遭遇着什么呢?

  播放“摧肝裂胆、孑然凄厉、遍体鳞伤、荒漠残城的西域”图片,引导学生有感而发。

  继而,学生细细品读课文6—8自然段。

  在品读的过程中,他们的表情或会变得严肃。这时,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心中的感受(同情、伤感、酸涩等)。师生总结对胡杨的同情、关注。此时我趁机创设情境进行说话训练“此时此刻,我们也来到了这孑然凄厉的胡杨林,我们继续祈求,祈求……”,延展课文内容。

  (展示)然而我坚信: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那些伤者将被治疗,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激励。引导学生理解来着即是我们。

  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烈烈西风中会有无数声音回答:我们是胡杨!

  带入情感,师生问答:

  你们是谁?

  我们是胡杨!

  让学生融情入境,和作者一起呼吁人类关注胡杨的前途命运。这一环节的设计,紧扣本单元关注环保、爱护大自然的主题。

  四、赞美胡杨,延续精神。

  首先,抒写感言:面对胡杨,你想说什么?此时,学生们或表情感、或立志向,心中涌动着无限感慨都流动在笔尖。

  再次环节设计,我也准备了一首赞美诗歌《壮志豪情》(配音乐)

  一颗真心红似火

  一张张笑脸最炙热

  壮志豪情震山河

  哪怕岁月变蹉跎

  那些难忘瞬间

  注定世代的传说

  天边一道祥云

  点燃欢呼的焰火

  今日同饮庆功酒

  壮志未酬誓不休

  来日方长显身手

  甘洒热血写春秋

  跟读,全班齐诵一遍,结束了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情感也被推向了高潮。

  五、作业设计

  2、3、4任选一段背会,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六、凸显主题说板书

  采用不同的颜色书写板书,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明了清晰的简单回顾,这一设计紧扣课文重点,简洁清晰,使人一目了然。“坚韧、无私、悲壮”是胡杨的品格。热爱、赞美、同情、关注是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尊敬的评委老师,以上即是我对《西风胡杨》第二课时内容的教学设计,抓住胡杨特点和呼吁情感这个重难点,以读为主,让学生读中自主感悟,深刻体会到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也感受到了他对胡杨遭遇的同情和对环保的关注,教法的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标准重在以读促讲,自主学习的精神。

  谢谢!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生字词,积累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母在孩子讲述过程中的心境变化,品味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之情。

  3.学习作者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注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再现情境,在读中体会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和感受课文中表现的父母对孩子的深切的关爱。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父亲和母亲情绪、心境的变化的描写,感受父母对孩子的关爱。

  教学时间:2课时

  二、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作业:

  A.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把遇到的读音问题以及不理解的地方做出标注。

  B.思考:这篇课文中的孩子给父母讲了关于金翅雀的一件什么事?

  C.查找有关金翅雀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语:今天我们要走入第四单元的学习,课前同学们都已经初步浏览了本单元的课文,谁来说说,这几篇文章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亲情,走进爱的世界。

  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伞下,感受着父母给予我们默默无闻的爱,这是我们感受最深切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金翅雀》,也会带给我们这样的感受。

  课前大家搜集了关于金翅雀的相关资料,谁来说说关于金翅雀你都了解了些什么?(学生简单交流)

  二、检查预习第一项: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内相互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3.教师出示整理的生词和容易读错的词语,指名朗读。

  4.小组中轮读课文,互相倾听,争取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三、检查预习第二项:

  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中的孩子给父母讲了关于金翅雀的一件什么事?

  四、细读课文,感悟理解文章内容。

  1.提出中心议题,学生自读自悟。

  中心话题:默读课文,找到在孩子讲述这件事情的过程中,孩子的心境是怎样的?父亲、母亲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勾画出相关语句,多读几遍,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

  2.小组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结合中心话题,全班交流。

  重点引导:

  描写人物心情的语句:

  如在描写父亲为孩子的安全担忧的时候,文章运用了“和母亲一样提心吊胆地听着,几乎屏住了呼吸”;随着儿子爬树危险性的不断升级,文章又运用了“父亲和母亲都惊呆了,谁也没有吱声。就这样两个人战战兢兢、一声不响地让儿子爬到树上,爬上树冠”;接下来,担忧的情绪更加严重, “听到这里,父亲的`心脏都停止了跳动,完全忘记了儿子在什么地方,似乎还在高高的树巅,紧挨天际,完全忘记了他脚踏在地上,无须两只胳膊小心翼翼地附着树枝”。

  而孩子“仍在饶有兴趣地说着”,说这件事的时候,“孩子的表情天真无邪”。

  对照在故事讲述的过程中孩子的心情和父母心情的变化,看看他们的变化有什么关系,你体会到了什么?

  对于文章中对心理活动的描写,教师还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三、精读最后一段,猜测故事情节。

  让学生再细致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引发学生猜测,父亲和母亲会谈些什么呢?顺势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父母不在孩子讲述故事的时候就打断他呢?

  四、回顾全文,联系生活谈感受。

  回顾整篇文章,说说你读完此文后的感受?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

  五、课堂词句积累。

  教师出示课后词语,让学生观察,这类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

  战战兢兢 心惊肉跳 提心吊胆 忐忑不安

  聚精会神 全神贯注 心不在焉 心平气和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词语?积累在书上。

  五、拓展阅读

  《悠悠寸草心》、《拐弯处的回头》

  浏览整个单元,意在让学生对本单元文章有一整体感受。

  培养学生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是学习课文的前提。这里充分利用小组学习,发挥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

  以此问题,统领全课。课堂上,教师把宝贵的时间还给了学生,促进了学生的阅读、探究、感悟。

  学生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过程中,品词析句,感情朗读,从而让学生从父母心情的变化中感受到父母对孩子安全的担忧,对孩子好奇心和爱心的呵护。

  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父母对孩子的良苦用心。

  联系生活谈感受,有助于学生深化文章主题。

  培养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相关主题文章的拓展,增加学生阅读积累的同时,让学生深刻感受父母之爱。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 自己填写常用偏旁表

  3、 重点指导书写“南、面、首”

  教具: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谁能把字音读准?

  ⑴. 学生自己读一读

  ⑵. 领读

  ⑶. 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二、 识字写字:

  1. 学生听读,学习生字(小组学习)

  由一个学生读出字音,小组其他成员拿生字卡片迅速选择所读生字

  2. 讨论识字方法

  3. 你能用这些字组一些词语吗/

  4. 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 重点指导书写

  6. 指导学生进行书写,进行反馈评价

  南:第一笔写的短,第二笔竖撇,中间是羊字少一横

  面:注意第三笔竖,第四笔横折略向里收

  首:第三笔最长

  三、 板书设计

  水乡歌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 新课。

  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 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板书: 18 学与问

  勤学 问思结合 养成习惯

  好问

  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天地语文教案04-12

语文教案【精选】08-13

【精选】语文教案12-29

语文教案(精选)03-04

语文教案07-20

(经典)语文教案10-30

语文教案[精选]08-15

(精选)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经典)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