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教案

时间:2024-05-18 13:48:16 教案 我要投稿

【热】幼儿园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教案1

  目标:

  1、练习在长20-30厘米,宽15-20厘米的平衡板上走,发展幼儿平衡能力。

  2、学习单脚跳过高约30-40厘米的垂直障碍物3、具有勇敢精神。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解示范动作:目视前方抬头挺胸一步一步走过独木桥。钻过山洞时身体不能碰到钻

  圈。跳过垂直障碍物时,单脚起跳。

  2、幼儿分组练习。

  3、学习小士兵演习:走过独木桥,钻过山洞,跳过垂直障碍物。

  指导:

  水平一: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在走平衡木时可变换手臂的动作或头顶沙包在平衡木上走。

  水平二:双手伸开使到身体平衡,单脚跳过垂直障碍物时前脚跨过障碍物,后脚也要跟着起跳。

  环境材料:

  平衡板一条,钻圈两个櫈子两张,绳子一条、草皮

  大家有任何问题和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谢谢大家的支持了,因为你们的支持我们将做得更好 o(∩_∩)o

  幼儿园大班亲子游戏教案:瓶子游戏

  幼儿园大班亲子游戏教案:瓶子游戏

  每个家庭都有一些用不着的瓶子。这些大大小小、高高矮矮的空瓶,你可别轻易扔掉,只要稍加准备,就可以和孩子玩各种各样有趣的游戏,既提高了孩子的能力,又培养了亲子感情。

  图形宝宝找朋友

  准备:瓶子若干,各种颜色和形状的几何图形若干。先在同一瓶子的瓶身和瓶盖上贴上一模一样的两个几何图形,再把瓶身和瓶盖分别放在两个筐里。

  玩法:妈妈随意拿起一个瓶身,指着上面贴的几何图形问孩子:“这是什么颜色?什么图形?”等孩子说对后,妈妈说:“请你在放瓶盖的筐里找出一个和它一模一样的图形宝宝,把瓶盖拧上去,让它们配对做好朋友。”孩子自己找出相应的瓶盖后,把瓶盖拧好。每完成一个,妈妈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游戏时,家长要循序渐进。刚开始,可以用一种颜色几个图形,或是一个图形几种颜色,视孩子掌握的情况,适当增加颜色和图形的种类。

  瓶子宝宝排队

  准备:大小不一、高矮不同的'瓶子若干。用红、黄、蓝、绿等即时贴将瓶身贴住,变成各种颜色的瓶子,将这些瓶子分成两份,妈妈一份,孩子一份。

  玩法:妈妈对孩子说:“今天,瓶子宝宝要去春游,我们请它们排着队走,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它们排队,但要说出是按什么规律来排的。”妈妈和孩子一起排瓶子,排好后大家相互说说自己是按什么规律来排队的。如:我是按从矮到高来排的,我是按红、黄、绿间隔来排的,我是按从细到粗来排的等等。

  孩子掌握一定规律排序后,家长可适当增加难度,让孩子发现大人排序中蕴含的规律,然后请孩子按照这种规律接着排下去。

  黄豆宝宝回家

  准备:瓶子5个。在每个瓶身上分别贴1~5个圆点,在相应的瓶盖上贴l~5的数字。黄豆1小碗。

  玩法:妈妈说:“天黑了,黄豆宝宝要回家了,这些瓶子就是黄豆宝宝的家,瓶身上有几个圆点就能住几个黄豆宝宝,不能多住也不能少住,我们一起来送黄豆宝宝回家吧。”说完,妈妈和孩子各自拿一个瓶身,数数上面有几个圆点,放入相同数量的黄豆。妈妈和孩子相互检查,如果黄豆宝宝的数量不对,引导孩子进行调整,直至全放对为止。最后,妈妈请孩子为黄豆宝宝的家关门,找出贴着相应数字的瓶盖并拧好。

  为了增加活动兴趣,妈妈可故意放错,引导孩子检查纠正,孩子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在理解掌握5以内数的基础上,可增加难度,进行10以内数的操作。另外,除了黄豆宝宝,还可以送蚕豆宝宝、花生宝宝等回家,给孩子以新鲜感。

  打保龄球

  准备:雪碧瓶10个,皮球1个,地上画10个排成三角形状的圆圈。

  玩法:妈妈先和孩子一起把雪碧瓶一一放在圆圈上。妈妈问:“我们把瓶子摆成了一个什么形状?”孩子回答正确后,请他拿好皮球,在距瓶子一定距离的地方,眼看前方抛球或滚球。等孩子击中目标以后,妈妈拍手表示祝贺,并请孩子数数击倒了几个瓶子,还可前后比较,说说哪一次球击倒的多,哪一次球击倒的少。

  游戏中,家长可引导孩子学习记录,算算一共击倒了多少个瓶子;也可以和孩子比赛,最后算总数,比一比谁多谁少。

幼儿园教案2

  设计背景

  幼儿对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尤其是四季的变化过程,年年岁岁的周而复始中,蕴含万物生命的奥秘轮回。于是我利用新春伊始,设计了“春天来了”这个主题活动,让幼儿真正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大自然的美丽。

  活动目标

  1、让儿童通过看图、讨论、理解春的内容。

  2、能用语言、绘画抒发情感。

  3、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绘画表达能力。

  5、使幼儿掌握一些春季生活基本常识。

  6、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抒发对春的情感、提高语言能力和绘画能力

  难点:能用绘画表达对春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大挂图、大字卡

  2、幼儿用书、录音带

  3、相关春天的图片资料(柳树、桃花、小鸟、小草、燕子、风筝)

  活动过程

  活动(一)春天走来了

  ①出示大挂图,请幼儿看图说话;

  教师:“美丽的`春天来到了,你们喜欢春天吗?老师这里有一幅关于春天的图画,请你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看见了什么?”

  幼儿:“柳树、桃花、小鸟、小草、燕子、风筝、小朋友”

  教师:“柳树到了春天有什么变化?什么颜色?小鸟在干什么?春风吹过来,柳条怎样回荡?什么花儿开了?小朋友在做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其它事物的变化,并逐句引出儿歌

  教师:“小朋友说得对,你们看柳条发出嫩绿的新芽,在春风中来回的荡漾,小鸟高高兴兴地唱起了歌,桃花也开满了枝头,小朋友在草地上放风筝。”

  ②播放录音,教师带领幼儿欣赏、朗读儿歌

  活动(二)字宝宝乐园

  ① 请幼儿打开书,边听录音边用手指划读

  ② 玩字宝宝游戏:“小孩小孩真爱玩”。

  教师:“咦?怎么儿歌中有的字宝宝不见了呢?原来字宝宝要和我们玩游戏呢。”请幼儿一起说:“小孩小孩真爱玩,摸摸这,摸摸那,字宝宝××就回来;哈哈,××回来了!”

  活动(三)绘画

  ①引导幼儿观看有关春天的图片资料(柳树、桃花、小鸟、小草、燕子、风筝)

  ②讨论春天的美景,启发幼儿扩展思路,并用画笔画出更多春天的景象、春天的颜色。

  ③ 指导幼儿初步构图,柳树、桃花、小鸟、小草、燕子、风筝的简单画法等。

  活动延伸:

  ① 请家长周末带幼儿春游,发现更多春天的秘密。

  ② 教师和幼儿一起布置增添有关春天的图片。

  ③ 带领幼儿播种各种种子,观察其生长过程。

  教学反思

  1、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幼儿园的周围和大自然中变化万千,柳条抽芽、

  桃花盛开、春雨绵绵、小草从泥土中钻出来,幼儿们可以通过观察大自然的景象去寻找有关春天的秘密,在暖暖的春风里去踏青,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在这里我通过儿歌 “春天来了”让幼儿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培养幼儿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探索兴趣。

  2、通过一系列以幼儿为主的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学会用观察的方法、敏锐的眼睛去感知和发现春天的变化、人们的活动、生物生长的变化等,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幼儿园教案3

  设计思路

  在我们生活中,许多的地方都是离不开标志的,标志随处可见,为了让幼儿进一步的去了解一些标志的不同含义,并学会初步运用标志。养成关注身边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浓厚兴趣。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关注身边周围事物的习惯,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2、通过看看,说说,做做,让幼儿了解标志有不同的含意,知道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离不开它,从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配合进行教育活动的多媒体课件,幼儿制作标志的纸、笔等、供幼儿张贴的`标志若干。

  活动过程

  1、观看多媒体课件,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提问:这里有些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

  2、教师小结:看到了这些标志,就知道这是哪里了。标志是各种各样的,代表了不同的意思。如:看到红“+”,就知道是医院,看见大滑梯等玩具就知道是幼儿园……

  3、请幼儿观看课件中的标志,并说出你在哪见过?它告所我们什么?(教师可为幼儿准备一些交通标志、安全标志等)

  4、请幼儿说出自己还见过什么标志?

  5、请幼儿讨论这些标志应该张贴在什么位置?

  6、观看多媒体课件,启发性的引导幼儿进行思考,这张标志贴在这里合适吗?

  7、教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可看到各种各样的标志,每种标志都有自己不同的含意,但不能随便乱贴,必须贴在适合的场所,才能起到它的作用。

  8、请幼儿自由选择标志,到适合的位置进行张贴。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案4

  教材分析:

  中班幼儿已掌握正面钻的动作要领,但侧身钻的技能有待加强。本次活动创设胖胖猪“锻炼”、“钻隧道”、“送信”等游戏情境,引导幼儿练习连续侧身钻过60cm高的障碍物,感受自己长大了能够为他人服务的喜悦;通过创设“帮助小动物,送加急挂号信”的情境,提高游戏难度,发展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提高幼儿的目测能力,引导幼儿体验和同伴一起送信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练习连续侧身钻过60cm高的障碍物。

  2、在快速连续钻的过程中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3、愿意帮助他人,在“帮小动物送信”的过程中能保持愉悦的情绪。

  活动准备:

  1、60cm高的拱门若干,信封若干,《三只小猪》欢快部分的音乐,舒缓的音乐。

  2、场地布置:从左至右依次摆放4个拱门(距离不要太远),最右侧摆放小动物的“家”,共摆放4组。

  活动建议:

  一、创设“胖胖猪锻炼"的情景,引导幼儿随《三只小猪》音乐创造性地模仿小猪做跑步、跳远、游泳、打球等动作。

  二、引导幼儿探索侧身钻的方法。掌掘连续侧身钻的`动作要领。

  1、创设森林里开通隧道的情境,引导幼儿探索弯腰、低头钻“隧道”的方法,

  2、请个別幼儿演示正面钻、侧身钻的动作,其他幼儿学习。

  动作要领:弯腰、低头、膝盖弯曲,一只脚先迈过“隧道”,然后侧身移动,肩膀和身体重心过“隧道”,最后另一只脚过“隧道”。

  三、组织幼儿玩“胖胖猪送信”游戏,巩固快速钻的动作技能,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1、给小兔送信:沿途布置两个拱门,巩固正面钻的技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给小猴送信:将幼儿分成4组,练习连续侧身钻过4个拱门,将信送到小猴家后返回。根据幼儿表现可多次进行游戏,练习幼儿侧身钻的技能,锻炼身体的协调性。

  3、帮助小鸡或其他小动物送“加急挂号信”:练习连续正面钻和侧身钻的技能,增加游戏难度。

  四、带领幼儿玩“胖胖猪洗澡”游戏,引导幼儿随舒缓的音乐模仿小猪洗澡的动作,与同伴互相搓搓背、揉揉腿等,放松身体各部位。

幼儿园教案5

  活动目标:

  ⒈感知4以内的数量,能将点卡和实物图片进行匹配。

  ⒉体验乘车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汽车四辆背景、车票、点卡、实物卡、小旗四面有1-4的点子、贴有点卡的碰碰车(套圈)。

  活动过程:

  ⒈观察汽车和车票

  ⑴师:今天我们一起乘汽车去上海动物园,看汽车在哪里?数数有几辆汽车?原来这4辆汽车是小椅子变成的。看汽车的上面有什么?(点子)那一辆汽车上的点子最多?有几个?点数4个点子,4个点子的汽车我们叫它4点小汽车。谁来数一数这辆汽车上有几个点子?一起说说看我们可以叫它几点汽车?(两点小汽车)谁来告诉大家点子最少的是那辆?有几个点子?它叫什么小汽车?1点小汽车。

  ⑵师:乘车的时候要买什么啊?车票,对了,看看这张车票上有什么?有几个?应该乘坐那辆小汽车呢?这一张呢?谁来试试看?请个别幼儿到售票处买票,尝试乘车。大家检验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⑶小结:我们车票上的点子是多少,我们就要找到和票上一样的点子的位上坐好。

  ⒉乘车去动物园

  ⑴师:请顾客到自动售票机排队买票。买好票之后数一数车票上有几个点子,应该乘坐哪量小汽车,在汽车的后面排好队。

  ⑵师:我现在是检票员,请乘客们出示车票,你的车票上有几个点子?你为什么坐三号小汽车?

  ⑶师:乘客们坐对了自己的座位,现在请系好安全带,我们准备出发了,出发之前我们来点一下名,谁是一点小汽车?二点汽车在哪里?三点汽车呢?你们是什么汽车?现在请看好交通指挥员的指挥,我挥动有几个点子的小旗,就请几点小汽车出发,试一试!请一点小汽车开出来。二点小汽车开出来,跟在一点汽车后面。遇到红灯,请汽车停下来。前面有行人,我们按喇叭提醒一下。前面马路很宽敞,开的快一点,前面车很多,我们慢一点。

  ⑷播放乘汽车的音乐,到站,下车,参观动物园。我们第一个看到的动物是谁?有几只孔雀?它漂亮吗?它的尾巴像什么?接下会看到谁呢?原来是我们的国宝大熊猫啊!看看它身上有什么颜色?原来它们只有两种颜色,黑色和白色,看看还有什么动物也是黑白的?斑马,身上一条一条的花纹是什么颜色的?白色和黑色相间的,它们是怎么排列的?一条白色、一条黑色,一隔一间隔排列的,我们大马路上的人行横道线又叫斑马线,就是因为它的样子很像斑马的.花纹。我们又看到了谁啊?百兽之王老虎,看看有几只老虎?他们是谁?猜猜他们在干什么?肯能是猴妈妈在给猴宝宝挠痒痒呢!看,谁来了?有几头大象?哪头大象最大?哪头最小?原来是一群大象,他们结伴去河边洗澡呢!他们是谁?仔细看,有几只豹子?哪一只最高?哪一只最矮?动物园的动物怎么样?多不多?

  ⒊第二次买票玩碰碰车。

  ⑴动物园里不光有许多动物,还有好玩的碰碰车游戏呢,你们想玩吗?这是一辆碰碰车,上面有什么?点子,有几个?一个叫几点碰碰车?看,这个碰碰车的车票可真神奇,上面有什么啊?(小动物)数一数有几个小动物?点数。买了这张车票,应该做到那种碰碰车上呢?为什么?因为小动物的数量和点子的数量一样多,都是三个。所以应该坐到三点碰碰车上。

  小结:买到车票后数一数有几个小动物,然后想一想坐到那辆碰碰车上,找到与小动物数量一样多的碰碰车,坐好!

  ⑵师:检票员来检票啦,请一点碰碰车的乘客到一点这里排队检票,出示车票,你买的是什么车票?有几个小动物?三个小动物和那辆车的点子一样多?这位乘客找的座位对吗?我们一起来帮他找找他的座位。

  碰碰车碰一碰,向前碰一碰,向后碰一碰,向左碰一碰,向右碰一碰。碰碰车,碰一碰,大碰碰车和大碰碰车,碰一碰、碰一碰。停!小碰碰车和小碰碰车,碰一碰,碰一碰,停!一样颜色的碰碰车碰一碰,三个点子的碰碰车和我碰一碰!碰一碰,停!四个点子的碰碰车碰一碰,两个点子的碰碰车碰一碰。

  ⑶天黑了,乘客开汽车,回家。

幼儿园教案6

  活动目标:

  同《幼儿园教育指导》

  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导小朋友知道水能够把物体浮起来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小象贝贝、小马、小狗三个好朋友在操场上玩皮球,他们相互抛来抛去。轮到小象贝贝接球时,只见它用长长的鼻子一接,一不小心没有接住,只见这个球滚呀滚呀,一直滚到树洞里(这时老师把皮球放进水盆里)。这个树洞口很窄洞有很深,怎样才可以把皮球救起来呢?小象贝贝很聪明,它跑到小河里用长长的鼻子吸足了水,往树洞里灌去,当树洞的水灌满时,(此时老师拿水壶往水盆里倒水)哈哈小朋友们快看,皮球浮起来了。老师接着问:是谁把球浮起来了呢?

  幼:水

  二、教师出示各种物品,请个别幼儿进行试验,并请所有小朋友把结果记录下来

  师:那么,水是不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浮起来呢?

  幼:能不能

  师:老师这里有大积木、玻璃杯、大钉子、乒乓球、小盒子,我们来试试看,看看哪个会沉,哪个会浮起来,好不好?

  幼:好

  师:我们把沉下去的画叉,浮起来的画钩。

  三、对试验记录进行比较

  四、幼儿得出“大的东西就会沉”的结论,教师用事实予以纠正

  五、教师总结

  师:水有浮力,当放进水里的.东西的重量大于水的浮水里的东西的重量大于水的浮力时,东西就往下沉;当放进水里的东西的重量小于水的浮力时,东西就浮在水面上。

  反思:

  一、在导入时我设置小象贝贝往树洞灌水救皮球的故事。一开始就用故事情节抓住幼儿的专注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接着我又设计了六种浮力的实验,并让所有幼儿在实验活动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对水的浮力有了最直接的感性认识。通过幼儿的亲身感受,不仅让幼儿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更培养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在玩中学。

  二、我对教学浮力的实验节奏把握偏快。这是我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克服的问题,希望在以后的实践教学中逐渐变得从容。

  三、我在这节课中虽然用言语、微笑、眼神、手势带动和感染了幼儿,但有时语言不够精确简洁,手势不够协调到位。下次,我还要注意使用有效的活动时间,让教学更优化。

幼儿园教案7

  一次,我随手将一面镜子放在窗前的桌上,从窗外透过的阳光照在镜子上,在天花板上形成了一个光斑。这引起了孩子的兴趣。于是,一次探索光斑的活动就生成了。

  一、活动目标

  1、积极主动地探索光斑的形成,初步了解光的反射现象,能将反光的物体归类并概括,知道亮度强的物体,其光斑的亮度也强。

  2、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体验探索的乐趣。

  3、在探索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每人一面平面镜。

  2、准备若干可以反光的和不能反光的物品摆放在活动室周围,如:不锈钢拉链、调羹、茶杯、脸盆、光盘、手表等各种表面光亮的金属或玻璃物品。

  3、本活动应在晴朗的天气下进行,室内有户外射进来的阳光。

  4、区域中提供:各种电筒和台灯。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探索――光斑是怎么来的?

  1、师:小朋友!你的`桌上有什么(镜子)?那今天我们就用镜子到外面去做一个游戏,看一看,你能发现什么?

  2、幼儿拿镜子到外面自由探索。

  3、组织幼儿交流:

  师:你们用镜子做游戏时,发现了什么?

  幼1:我用镜子一照,发现了亮亮的东西跑到墙上去了。

  师:是吗?哪些小朋友发现了这个现象?

  师:那这个亮亮的东西是什么(光斑)?

  幼2:我还发现我晃动镜子,光斑也会动。

  师:那光斑是怎样形成的呢?

  幼3:镜子将光照到墙上去了。

  师:说得有道理,镜子将光反射在墙壁上就会产生光斑。那是不是在外面的任何地方都会形成光斑呢?

  幼4:不是,我刚才在走廊上就没有发现。

  师:这是为什么呢?

  幼4:因为走廓上没有阳光。

  师:观察真仔细!

  二、引导探索――哪些东西能形成光斑?

  1、引发幼儿回忆、讲述已有经验。

  师:请你们想一想,除了镜子,还有没有什么东西也可以象镜子一样在太阳光下一照就形成光斑呢?

  幼1:我发现光碟可以。

  幼2:我看见爸爸的表可以。

  2、幼儿寻找可以反光的物体。

  A:师:你们看,我们周围有许多东西,你们去玩一玩,看一看,哪些东西也能形成光斑?

  B:幼儿探索,教师观察和指导。

  3、组织幼儿交流:

  师:你们找到了哪些?

  幼:有自行车铃、光盘、茶杯。

  师:为什么这些东西在太阳光下一照就会在墙上形成光斑呢?它们有什么秘密呢?

  幼:它们都是亮亮的,都能照见人的。

  三、幼儿,再次探索――这些光斑有什么不同?

  1、师:小朋友!你们再去玩一玩镜子和刚才小朋友找出来的东西,你们还会发现什么呢?

  2、幼儿再次去探索,教师引导。

  3、组织幼儿交流: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儿1:我发现镜子的光斑很亮。

  幼儿2:我发现光碟上的字也跑到墙上去了。

  幼儿3:我发现小的东西照出的光斑也小。

  幼儿4:我发现茶杯、脸盆的光斑是一圈一圈的。

  四、延伸探索――还有哪些光源也能使镜子形成光斑?

  1、师:你们看这是什么?

  幼:手电筒。

  师:那手电筒照在镜子上是不是会有光斑呢(幼儿猜测)?

  师:这里有手电筒和台灯,你们去试一试吧!

  2、幼儿探索。

幼儿园教案8

  活动名称:

  萝卜回来了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按情节复述故事。

  2、懂得伙伴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活动准备:1、小白兔、小猴、小鹿小熊的头饰,萝卜、花生、青菜、白薯等道具。

  2、教学挂图《萝卜回来了》,故事录音带。

  3《语言》上p.24~25。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教师出示小白兔、小猴、小鹿小熊的头饰,请幼儿说说这些小动物们爱吃什么及其生活习惯。

  --预想一下这几个小动物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萝卜的故事--出示教学挂图,教师播放故事录音,幼儿倾听。

  --教师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分别找到了什么好吃的`东西?找到吃的东西后是怎样做的?

  --请幼儿学说故事中多次重复的一段话:”雪这么大,天这

  么冷,小××在家里,一定很饿,我找到了东西,去和它一起吃。"三、涂画萝卜讲故事--请幼儿阅读画册《萝卜回来了》,找出萝卜再哪里,把它涂上漂亮的颜色。

  --引导幼儿在寻找萝卜的过程中,边操作边练习复述故事。

  四、活动结束五、课后回顾:

幼儿园教案9

  教学目标

  1、知识:

  (1)通过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使学生理解食物为什么要经过消化

  (2)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明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3)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

  2、能力:

  (1)通过演示实验的观察和改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通过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科学素养,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食物消化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健康意识,通过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目标

  设计思路

  教学思维研究(学生):设疑―探疑―建立方案―释疑―解决问题

  实验研究:质疑―创设实验方案―课堂实验论证―分析讨论―结论总结

  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从而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探究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培养的良好科学素养,并真正树立正确健康意识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1.本校是省级示范初中学校,具备完善的校内资源,学生可以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作用,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情分析:初中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有些难度,因为还没有学习化学知识,所以建议学生自己来讲述目的,促其主动地学习、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也很多,他们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完成自学,我们必须用信任、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

  教学设计

  伴随着悠美的音乐响起,我走上了讲台,微笑着询问道:“同学们,今天早餐吃了哪些食物?”学生们积极踊跃地说了起来,其中一名学生说:“我今天早上吃了一个面包,半盘牛肉,一个西红柿和一杯牛奶、”我接着问:“这些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同学们分析说:“有蛋白质、糖类、无机盐、脂肪、水、维生素、”“这些营养物质如何被吸收利用呢?”有的学生说:“消化、”我说:“好,这些食物在人体中是如何消化的呢?食物为什么必须经过消化呢?下面我们来研究、”学生就会带着浓厚兴趣和热情进入学习情境

  我问:“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都需要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吗?”有的学生说:“不一定、”有的学生说:“水就不需要消化,而蛋白质脂肪都需要消化、”也有的说:“糖类不需要消化”、带着各种各样的猜想我提出:“让我们一起做个试验来研究一下吧、”接着大屏幕上显示出“葡萄糖和淀粉透过透析袋的差异”这个演示实验的实验用具和实验方法及讨论题

  实验用具:

  1.透析袋两个;2.小烧杯两个;3.清水;4.可溶性淀粉溶液;5.葡萄糖溶液;6.碘液;7.尿糖试纸等

  实验过程:

  (1)用线绳将透析袋一端扎紧;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至距顶端3~5cm,然后用线绳将透析袋顶端扎紧;用水彻底清洗透析袋外壁;将透析袋置于盛有水的烧杯内,再向烧杯内加入碘液,直至溶液呈淡黄色为止

  (2)用线绳将另一个透析袋一端扎紧;注入葡萄糖溶液至距顶端3~5cm,然后用线绳将透析袋顶端扎紧;用水彻底清洗透析袋外壁;将透析袋置于盛有水的烧杯内,将尿糖试纸A放入烧杯内清水中蘸一下,保留该试纸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3)20分钟后,观察并记录步骤1中透析袋及烧杯中溶液的颜色变化、再取尿糖试纸B放入步骤2的烧杯溶液内蘸一下,比较并记录A、B试纸的颜色

  讨论:

  (1)淀粉和葡萄糖属于哪类营养物质,它们相当于消化管内什么物质呢?

  (2)透析袋在这里相当于人体哪一部位的结构呢?

  (3)透析袋周围的水相当于哪一部分结构呢?

  (4)为什么在装有葡萄糖溶液的试管里我们要先将试纸A放入,20分钟后再放入试纸B呢?

  (5)淀粉和葡萄糖这两种物质,哪种能透过透析袋?

  (6)如果细胞膜具有与和透析膜相似的功能,你推测食物中的淀粉能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呢?

  通过亲手做演示实验和观察实验现象,学生们对以上思考题逐一进行了讨论,得出淀粉分子较大,不能透过透析袋;而葡萄糖分子较小,能穿过透析袋进入烧杯内水中、通过这一结论能得出六大类营养物质哪些需要消化、有的学生说:“水、无机盐、维生素不需要消化,而蛋白质、糖类(大分子)、脂肪则需要消化成小分子、”我说:“很好,分析得对、食物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就是消化、那么消化管内食物是如何被消化的呢?食物消化过程需要哪些条件呢?我们咀嚼馒头时嘴里有什么感觉?”学生说:“感觉有点甜、”我问:“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探究一下,馒头或米饭在口腔内经过咀嚼,其中的淀粉是否发生变化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有的学生说发生变化了,有的学生说没有发生变化、我说:“那好,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以下思考题来讨论,并设计实验和完成实验、”接着在大屏幕上显示讨论题:

  1、我们如何检测馒头中的'淀粉成分呢?

  2、实验设计要有对照,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处理条件有什么差异

  3、如何收集唾液,收集前最好用清水漱口,想一想,为什么?

  4、口腔温度与实验条件有什么必然联系吗?你们如何选择实验的温度条件呢?

  5、对照组实验材料和条件与实验组有什么不同?

  6、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实验结果加以比较,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同学们开始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思考题进行讨论,设计实验过程,进行实验,教师参与指导等等

  过了一段时间,各小组完成实验、开始以小组为单位汇报结果

  第一小组说:他们假设馒头在口腔内经过咀嚼发生了变化,实验设计如下:

  1、将淀粉溶液2mL分别滴入两个试管中,分别为1号和2号

  2、取唾液,用清水漱口,将试管放在下唇,舌尖抵住下唇,让唾液缓缓地流入试管

  3、取唾液2mL放入试管1中,再取清水2mL放入试管2中,充分振荡,使其混合

  4、将两只试管放入37℃水中,恒温水浴、约10分钟后冷却,滴入碘液观察现象、我们发现1号试管中的碘液没有变蓝,说明淀粉不存在,变成了另一种物质、2号试管加入碘液后变蓝了,说明淀粉存在,没有变成别的物质

  他们的结果很好,我直接问:1号试管中的淀粉为什么会变成另外一种物质,而2号试管中没有变呢?

  学生回答说:“可能和唾液有关吧”

  我说:“唾液是由口腔内的唾液腺分泌的,1号试管中的淀粉变成了另外一种物质,说明食物从口腔开始就进行了消化,那么食物在口腔内是如何被消化的?唾液在消化管内是如何参与消化过程的呢?我们请研究口腔内食物消化的这个组来讲一下”

  “口腔”小组经过充分准备说:“我是口腔,在消化过程中我的作用非常重要、食物经过我这里要发生哪些变化呢?先请牙齿来说一下吧、”“牙齿”说:“我是牙齿,我有门齿、犬齿、臼齿,我利用门齿将食物切断,利用犬齿将食物撕裂,利用臼齿将食物磨碎、主人在婴儿时期,我还没出现,所以他只能吮吸妈妈的乳汁;成人时期他什么都能吃,但是牙痛时只能喝汤;步入老年,我也要掉没了,主人再也不能吃那些脆的硬的好吃东西了、大家一定要保护好我、”接着“舌”说:“我把食物与唾液搅拌混合,使其容易下咽、大家可以试试不用舌头,看能否吃下喝下东西?”“口腔”接着说:“在我这里食物团通过牙齿充分咀嚼,由大变小,并且食物中的淀粉经舌的搅拌,在唾液中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形成了麦芽糖,之后食团在我这里经过咽会进入食管,进而进入胃”

  “胃”小组迫不急待地上台,将从网上下载的食物在胃内消化的内容展示给同学们,学生们亲眼看到食团进入胃、胃内的胃腺分泌胃液、其中的胃蛋白酶与食物充分混合、食物中蛋白质初步发生变化的实际过程、

  我趁机提问:“同学们认真观察,食物在这里和胃液充分混合后,其中蛋白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蛋白质有些改变,但没有完全改变”

  我说:“对,胃液中胃蛋白酶将蛋白质初步分解,但没有完全分解,不能被吸收、那么彻底消化蛋白质及其他营养成分的重要器官是什么呢?下面有请小肠小组、”

  “小肠”小组的同学向大家介绍,他们也是在网上下载的课件,向同学们展示了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内的消化情况、同学们看到小肠内各种消化液将食糜变成乳状,再经过消化液中各种酶的作用,使淀粉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最终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食物残渣、部分水、无机盐等借助小肠的蠕动进入大肠

  我及时提醒大家,在观察中注意思考这样的问题:

  1、淀粉、蛋白质、脂肪最终被分解成为什么物质?为什么能被吸收?

  2、营养物质为什么能在小肠内被消化呢?酶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3、观察小肠与胆管相连,哪种消化液进入小肠内?胆汁在消化过程中对哪种物质起作用?”

  同学们认真观察思考后兴致勃勃地讨论了这些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关于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我建议大家回家后做个实验,下节课再讨论交流

  下课的音乐声响起,两节课的时间就这样很快地过去了、我说:“同学们,看来大家在这节课中很有收获、”一个同学立刻站起来说:“我知道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又一个说:“我知道在实验中应有对照、”第三位同学说:“我终于明白食物在人体内是如何消化的、”我说:“老师在这节课中的最大收获就是看到你们的精彩表演,我觉得你们都是好样的,潜力是无限的,我为你们自豪、”伴着愉快音乐我们结束了本节课教学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悟到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的一句话:“一个坏的老师奉献真理,一个好的老师教人发现真理、”我是不是好老师,学生自有评价,但在教学中我要做一名教学生发现真理的老师,在这节课教学中不仅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得到了发展和提高,而且我也和学生共同成长、发展和提高

  教学点评

  1、通过探究实验,有助于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为以后的知识学习奠定基础、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进行观察,然后得出结论,知识的获得更具有生动性和直观性,更加符合认知的基本规律

  2、通过探究实验,给学生以广阔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验完全尊重了学生的想法和意愿、以小组为单位,自己确立研究内容,自选材料、用具,设计实验过程、确立实验方法,教师只是给以适当的指导和建议、教师做到了真正放手,真正实现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学生能够大胆思考和创造,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真正焕发起来、自己动脑设计实验、亲手做实验、亲眼观察记录结果,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更加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这样的生物课堂,学习成为一种享受,生物课成为学生最为翘首盼望的课

  3、通过探究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实验中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是学生自愿结合的,大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彼此之间知识互相切磋和互补,他们互相探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好的想法在不断交流,大家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使整个实验走向成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到集体力量的伟大,不同层次学生的特长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体验互相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合的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4、通过探究实验,有助于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本实验教学打破了以往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并不满足于只对现有问题的研究,有的学生更深入地进行研究实验、可见学生的思维真正得到扩展,创造力得到表现和发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通过探究实验,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提高、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这一探究实验中,学生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特别重要的是学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精神,而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学生今后的研究学习中能够真正得到运用,这才是更重要的

幼儿园教案10

  【活动设计思路】:

  《纲要》中提出,关于开展幼儿科学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接触体验、表达感受和交流过程中知道探索的乐趣。水是我们身边最熟悉的事物了,它无处不在甚至不可或缺,小朋友对水更是喜爱,又恰好遇上这炎炎夏日,于是用孩子最熟悉又喜欢的"水"设计了这个活动。利用感官教学、直观教学、实践体验、交流的教学方式让孩子系统地认识了水。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水、了解水,知道水的重要性。

  2、让幼儿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

  3、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探索和求知欲。

  【活动准备】:

  多媒体、海绵若干、水桶、透明器皿、冰块、桌子、金属(小钥匙)、小花洒、木块

  【活动难点】:

  孩子们对雨水的形成过程的理解,对此教师除了有简明的叙述讲解以外,还会利用道具进行简单的演示,形象地解释雨水形成的循环过程。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组织幼儿轻松愉快地入场坐好。(音乐)

  2、(播放雷电声→雨声)利用多媒体等道具营造夏天雷电雨时的氛围,通过声音刺激幼儿的听觉感受。

  3、教师提问:刚刚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会想到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打雷闪电的声音、下雨的声音)

  (二)基础部分

  1、教师提问:

  你听过的雨声是怎样的呢?(霹雳啪啦、滴答滴答……)你们知道,雨水是怎么来的吗?想知道吗?

  2、水的.形成--观察图片(雨水形成循环图)教师用语:请小朋友们一起安静地、认真地观察这幅图,答案就在里面。

  教师提问: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给小朋友自主观察与思考的时间,鼓励小朋友动脑筋、积极发言)。

  教师解说:雨水是这样形成的-太阳热烈的照射,地上的水受热变成了水蒸气,飘到了高空中遇到冷的空气变成了很多小水滴,水滴聚集在一起变成我们看见的云朵,当云朵里的小水滴越积越多,承受不了重量,就从天空中掉落下来,这就是我们看见的雨啦!你们看,就像这样……(1)解说:把海绵当做云朵,当云朵里的水分不多时,还很轻(让幼儿感受海绵的重量)太阳照射下的空气中充满水分;(2)给海绵注入水分,解说:当云朵中的水分聚集得越来越多的时候,就会太重,于是从天上落下来,这就是雨了。小朋友,明白了吗?

  (3)请个别小朋友体验。

  3、水的形态--冰

  (1)教师用语:小朋友,水除了有液体、气体的形态,还有其它形态,是什么呢?(摇动装有冰块的盒子,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与思考,引导幼儿说出"冰")

  (2)请小朋友摸一摸冰块,说出感觉。(冷冷的)

  (3)教师用语:水一经冷冻,就变成"冰"的状态了。

  (4)提出问题:冰又怎么变成水的呢?(准备水的三态,让孩子观察与思考)

  4、水的作用教师引导:水这么奇妙,它有什么用呢?(喝、清洁、游戏等等)与幼儿谈话,适当利用语言和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水可以……;可以用水……。让幼儿自主思考,作出经验谈,知道水的用处很多,我们都需要水。

  教师提问:小朋友,如果没有了水会怎样呢?

  引导幼儿说出没有水,生物都不能生存了,水非常重要。我们要珍惜水资源,不浪费水,可以怎么做呢?(水龙头关紧、洗菜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或者洗完衣服的水可以拖地等等)

  (三)结束部分

  1、水的游戏操作游戏准备:准备三个透明水罐、水、海绵、乒乓球三个游戏玩法:把小朋友平均分成三组,在规定的时间内(音乐控制)让每组幼儿轮流以接力的方式,用海绵吸水灌进透明水罐里,看哪组收集的水最多,乒乓球浮起最高为胜。(教师示范一次)

  2、小结与提问水的用处可真多,水除了可以喝,可以用来清洁,还可以玩游戏呢!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小朋友,请看清楚--演示:把金属钥匙和木头放进装有水的透明罐中,三种物体形成对比(浮、沉)。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探索:为什么乒乓球和木块会浮在水面上,而钥匙却沉下去了呢?还有什么是能浮在水上的呢?请小朋友回家后,自己去寻找一个完整的答案,回来告诉老师。

幼儿园教案11

  一、说教材

  燕子 是季节性很强的候鸟,人们称它为"报春归来的春燕"、"翩然归来的报春燕"等。只要见到燕子,似乎就是提醒人们:春天来了!古人曾有:"莺啼燕语报新年"之佳句。人们总是把燕子跟春天联系起来。 而燕子又是孩子们喜欢的动物之一,它体型较小,上身为发金属光辉的黑色,头部栗色,腹部白或淡粉红色,飞的较低,鸣声较小,多以居民的室内房梁上和墙角巢穴,最喜接近人类。它那标志性的形象——剪刀似的尾巴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燕子》这首儿歌正是抓住了这个特点,整首诗从燕子的尾巴入手, 把小燕子描写得栩栩如生,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整首儿歌始终围绕着燕子剪刀似的尾巴,以一个"剪"字来贯穿,具有奇妙的想象。短小精悍的六句话对小燕子的形态、生活习性、场景进行了拟人化的描写。前两句写了燕子剪刀似的尾巴,中间两句用"上天"和"下河"描写了燕子的飞行场景;最后两句运用联想的方法描写了燕子的住所"窝".

  大班的孩子对燕子有了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它的外形、典型的生活习性都是孩子们所关注的,这为他们的学习儿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居住在楼房里孩子对燕子又可以说是陌生的,他们很少能有机会近距离地观看燕子搭窝、觅食和喂哺的情景。因此教师就要为幼儿提供一些相关的资料,使幼儿积累有关的经验,为幼儿的顺利学习打下基础。

  这首儿歌中蕴涵着许多领域的教育价值。科学领域:通过对儿歌内容的理解进一步了解有关燕子的科学知识;社会领域:可以通过对燕子的了解、朗诵儿歌激发幼儿喜爱燕子,喜爱大自然的情感;艺术领域:儿歌的每一句话都可使孩子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头脑中产生有关的联想,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而教育价值最大的则是语言领域,儿歌中的语言比较压韵、节奏明快,而理解儿歌的内容又需要幼儿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我把这个教材内容放在大班。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大班幼儿知识能力框架的结构特点,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订了我的活动目标。活动目标如下:

  1 、感受诗歌中描写的优美意境,理解儿歌的内容,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2 、运用有关的生活经验创编儿歌的部分诗句。

  3 、萌发对燕子、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说活动的重难点:

  活动的重点是目标一:感受诗歌中描写的优美意境,理解儿歌的内容。 《纲要》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社会、认知是密切相关的。我在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幼儿理解儿歌,在观察燕子的基础上描述燕子活泼可爱的形象。 我制订的重点从目标本身出发,因为是语言活动,又是以儿歌为主轴,所以理解儿歌所表达的内容就显得非常重要。儿歌后四句的想象是本次活动的`重心,所以我把重点定位在此。通过教师逐句的讲解和教具的演示,形成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的新气象,从而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突破活动的重点部分。

  活动的难点则是仿编儿歌。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由于对燕子熟悉和了解的程度还相对较少,因此他们的想象力也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创编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如果教师能做好幼儿前期的知识、情感的准备工作,让幼儿对燕子进行资料的查询,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教师提供必要的图片或课件,帮助幼儿形成鲜明的表象,我想仿编儿歌也就会有所突破,从而使幼儿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四、说活动的准备

  1 、前期知识准备:请幼儿搜集、观看有关燕子的书本、图片或视频,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

  2 、活动中的准备:

  ( 1 )与诗歌内容有关的课件,内容分别为燕子的外形特写,燕子在空中飞行、在河面掠过点击河面后水波荡漾的画面、燕子衔茅草、衔泥巴搭窝的画面。

  ( 2 )在教师里张贴幼儿收集的关于燕子的图片。

  ( 3 )《小燕子》的歌曲磁带、背景音乐,创编诗歌用的小图片(如)。

  五、说活动流程:

  共分五个流程:引题——理解内容——朗诵、表演——仿编——延伸

  1 、引题部分:播放 《小燕子》的歌曲磁带,师生共同演唱,激发幼儿的情感,把幼儿带入到优美、抒情的意境中来。

  2 、理解儿歌:

  1 )通过提问:"你知道燕子吗?把你知道的有关燕子的事情告诉大家吧!"幼儿互相交流、分享燕子的外形、生活习性、飞行、搭窝、觅食、喂哺以及一些趣事。

  (这个环节是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的语言运用情景。《纲要》指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幼儿成为积极的语言运用者。"鉴于此,教师就要注意激发幼儿的说话愿望,提供幼儿说话的机会,并保护他们说话的积极性。正由于幼儿有了前期的知识准备,使幼儿在活动中能"有话可说",从而体验到说话的乐趣和成功感。同时,此3环节也为以后的仿编儿歌打下了伏笔,为难点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2 )播放课件两遍,同时教师配以儿歌的朗诵。

  (课件的提供为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把儿歌所表达的内容直观、鲜明地呈现在幼儿的面前。从而来突破教学的重点。)

  3 )提问:为什么说燕子在空中飞行时是"上天剪云朵"? 河面上飞行时怎么会"剪水波"呢?最后两句说的是燕子的什么事?

  小燕子用尾巴剪了哪些东西?这些东西小燕子真的剪了吗?那么儿歌中为什么要用"剪"这个词呢?

  (前一串提问是帮助幼儿逐句分析诗句所包含的含义,而后一串的提问则是让幼儿理解儿歌所运用的描写方法,通过比喻,把燕子外形的主要特征和它的生活情景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教师提问:你还有什么不懂或需要帮助的地方吗?

  (这个环节是教师为幼儿提供的一个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纲要》中指出:"孩子疑问和质疑类言语行动的不足,有可能对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行动造成影响。"因此,教师要增加儿童质疑提问的机会。)

  3 、朗诵、表演儿歌

  1 )采用整首跟读的形式让幼儿在背景音乐的播放中学习朗诵,激发情感的共鸣。

  2 )幼儿运用肢体动作边朗诵边表演儿歌。(让幼儿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到活动中来,更有利于学习和儿歌的记忆,同时也使活动做到动静交替,使孩子更加轻松。)

  4 、仿编儿歌:

  提问:燕子还会在哪些地方飞行?(如湖面,田野、林间)在那些地方飞行时它会剪些什么呢?它在搭窝时还会用到哪些材料?(树枝、枯叶、稻草、小石子等)它会把这些材料当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关的小图片,以帮助幼儿的仿编。)

  大班幼儿对儿歌的仿编已有一定的基础,他们会找出相关的字词来替换儿歌中原有的字词,从而创编出独特的儿歌来。考虑到在一个活动中让幼儿没有参照物进行创编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提供了小图片来帮助幼儿的仿编活动,从而降低了教学的难度,使大多数的幼儿都能体会到仿编带来的新奇感受。当幼儿对儿歌的结构非常熟悉时,也可以让幼儿直接地进行创编。

  5 、延伸活动:根据幼儿对燕子的了解或儿歌所提供的内容,幼儿自愿选择有关的内容进行绘画活动,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六、说教法

  多媒体教具的运用:针对幼儿的现有水平和生活经验,制作了形象、生动的课件。课件的运用 让孩子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珍视幼儿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教师灵活地利用教具,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领幼儿启迪联想……让幼儿自己对儿歌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灌输,用幼儿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

  视听讲做结合法: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以及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听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细致地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讲就是幼儿的讲述,以满足每个幼儿想说的愿望。做就是让幼儿运用肢体进行表演。视听讲做结合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七、说学法

  1 、倾听表述法:

  首先,让幼儿带着自己对燕子的了解,大家来分享、交流,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其次,利用各种教法,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并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仿编诗歌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

  2 、探索仿编法:新《纲要》指出:儿童语言学习是开放而平等的学习。教师和幼儿是构造愉快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因此,我为幼儿创设了支持性的语言教育环境,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拓展语言经验。我在引导幼儿进行仿编诗歌的同时,提供了各种小图片,以引起幼儿的思考,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学习,突破活动的难点。

  附:儿歌《小燕子》

  小燕子,真灵巧,

  身上带把小剪刀;

  上天剪云朵,

  下河剪水波;

  剪根茅草当枕头,

  剪块泥巴搭窝窝。

幼儿园教案12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诗歌,幼儿能体会“化”一词的意思,并学习句式“…成了…”,并了解通过哈哈镜看到的物体会化。

  2.探索凹透镜、凸透镜,通过操作能知道物体透过凹透镜、凸透镜形的初步特点,进一步体验探索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凹透镜、凸透镜若干,各类实物,图片等;

  3.大哈哈镜两面;

  4.音乐磁带《大巨人和小矮人》;

  5.眼镜、望远镜等。

  活动过程:

  1.欣赏诗歌,引入哈哈镜的概念

  教师播放多媒体,分段念诗歌,幼儿欣赏。

  师:第一段:小池塘象什么?(镜子)谁去照镜子?他们美吗?

  第二段:谁也来照镜子?(风)小草、小花、小树照着照着发生了什么化?

  (用“…成了…”的句式说)

  小池塘成了什么?(哈哈镜)

  小结:原来,哈哈镜里看到的`东西会发生化。

  2.幼儿探索凹透镜、凸透镜

  (1)教师出示凹透镜、凸透镜。

  师:今天,哈哈镜的朋友也来了它们说:它们告诉老师说,只要你拿起我对着里面看一看,里面的东西就会发生化,你们想不想试试(教师边讲述边示范)。

  (2)幼儿分散操作探索,教师指导。

  (3)集中探索。

  师:你用这面镜子看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秘密?(用“…成了…”的句式说)

  3.经验延伸。

  师:你们知道这些镜子在我们生活当中有什么用吗?

  出示眼镜、望远镜等。

  4.结束。

  教师和幼儿一起照哈哈镜,听音乐做律动。

  师:我们也一起来照哈哈镜,一起来,个大大的大巨人,小小的小矮人。

幼儿园教案13

  教学目标

  感知数字7,能点数7以内物体,学习按数取物,知道数字7代表的实际数量,并正确运用量词,让幼儿享受游戏情境中学习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能画出苹果的主要特征。

  2、能用红、黄、绿三种颜色进行均匀涂色。

  3、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实物苹果、范例、油画棒,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苹果聚会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水果,看看它是谁?(出示实物红苹果)。今天这只红苹果它要举办一次聚会,它只邀请苹果朋友来参加,你们来猜一猜它会请那些颜色的苹果呢?

  二、教师示范。

  1、出示幼儿操作画册:看,这是红苹果的家,它就在里面举办聚会,

  2、讲解画法:教师示范画苹果,幼儿仔细看。

  3、告诉幼儿涂色时向一个方向涂,不涂到框的外面。

  二、幼儿作画

  1、师:现在我们小朋友也来画画自己喜欢的苹果,注意画出圆圆的`,完整的苹果,画完后用红黄绿三种颜色涂苹果。

  2、幼儿全体动手操作画苹果,提醒幼儿画面整洁。

  3、教师巡回查看,帮助动手能力差的幼儿。

  三、作品讲评

  1、你觉得谁的画最漂亮?为什么?

  2、你画的是什么颜色的苹果?

幼儿园教案14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结构,通过讨论的方式为乐曲选配合适的乐器。

  2、能集中注意看指挥演奏,与同伴的演奏保持协调,体验合作演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在第一课时已欣赏过乐曲、音乐《赛马》、乐器若干

  活动过程:

  一、回忆乐曲

  1、完整欣赏乐曲《赛马》。

  2、出示图谱,欣赏乐曲。

  3、用拍手和晃手表现图谱所对应的B段音乐。

  二、讨论乐曲的配器方法

  1、出示棒铃、圆舞板、碰铃和铃鼓。

  2、通过讨论,分组挑选适合自己队表演的乐器,并说明理由。

  3、邀请个别幼儿示范演奏,最终确定乐器的.分配。

  4、队长分发乐器,交代演奏规则。

  三、使用乐器演奏《赛马》

  1、教师清唱B段乐曲,幼儿使用乐器演奏。

  2、播放B段乐曲,幼儿跟随乐曲演奏。

  3、教师在A、A’段乐曲中加入“驾”为幼儿加油,请幼儿在“驾”的地方敲击一下乐器来表示加油。

  4、完整演奏乐曲。

幼儿园教案15

  设计思路:

  一眨眼的功夫,小朋友在幼儿园已经度过了两年的美好时光,今天是第三年的开始,小朋友们长大了,是小班和中班的哥哥姐姐了。通过让幼儿学习这首诗歌,让幼儿明白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以前的那个自己了,现在的自己不能什么事情都依赖别人,而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穿衣服、自己系鞋带、自己叠被子等等。

  活动目标:

  1、能掌握诗歌的内容,并初步学会用不同的语气较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培养幼儿看图说话的能力,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3、进一步激发做大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准备:

  1、幼儿画册。

  2、多媒体。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好看的图片,你们瞧!

  (教师出示课件)

  二、看图说话。

  1、出示第一幅图片,提问:

  (1)在这张图上面你都看到了什么呢?

  (2)哦!原来这是一所幼儿园,开学了,有一个大班的小朋友高高兴兴地来到幼儿园,他要上大班了,你们猜一猜,他会说些什么话呢?

  2、出示第二幅图片,提问:

  这张图上都有谁呢?他们在做什么呢?

  3、出示第三幅图片。

  (1)图上出示的是什么呢?(一件衣服)

  (2)你们自己会不会穿衣服呢?

  (3)有一个小妹妹她自己不怎么会穿衣服,作为大班的小朋友会怎么做呢?

  4、出示第四幅图片。

  (1)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纸球)

  (2)这是这个大班的小朋友自己折的'玩具纸球,他棒不棒呀?

  (3)那你会自己做玩具吗?你曾经做过哪些玩具呢?

  5、出示第五幅图片。

  (1)这个小朋友真懂事,真能干,老师会怎样呢?

  (2)那这个小朋友会说些什么呢?

  三、欣赏并熟悉诗歌内容。

  1、师:老师把这些图片编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我是大班小朋友》。

  提问:

  (1)这首诗歌叫什么名字?

  (2)听了这首诗歌,你们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3、请幼儿带着问题再欣赏一遍。

  师:我们再一次欣赏这首诗歌,在欣赏之前,老师布置给你们一个任务:诗歌里的小朋友帮助别人做了哪些事情?你们最喜欢哪一句?

  4、看课件,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提问:

  (1)诗歌里大班小朋友帮助弟弟妹妹做什么?在幼儿园做了什么?

  (2)你们喜欢诗歌里的小朋友吗?为什么?

  四、看《幼儿画册》,引导幼儿在教师的暗示下练习念诗歌,激发幼儿产生做大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1)提问:你们是怎样朗诵这首诗歌的呢?(启发幼儿带着自豪感朗诵诗歌)

  (2)你们现在也是大班的小朋友了,你会做些什么呢?

  五、欣赏歌曲《我是大班小朋友》。

  (1)师:现在你们长大了,是大班的小朋友了,你们应该更加懂事了,也应为自己而感到自豪和光荣。

  歌曲响起。

  (2)师:我们一起庆祝一下吧!(师幼一起跳舞)。

  教学反思: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本次活动采用了课件,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我尽量做到符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课件在创设情境的同时大大节约了制作教具的时间。图片优美、生动,而且我在课件中穿插了优美的音乐,还有我自己制作的录音—我是大班小朋友。让幼儿在优美的意境中学到知识。在最后一个环节播放歌曲——我是大班的小朋友,与主题吻合,激发幼儿做大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2、给幼儿插上想像的翅膀。

  老师是孩子的引导者,而非包办者。在活动中,我采取的看图进行说话这种方式,让幼儿动脑,给予幼儿更多、更大的空间,让幼儿有机会去说。在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则会适当地引导他们。通过这种一问一答的方式,激发幼儿说的欲望并给幼儿插上想像的翅膀。

【幼儿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案10-02

幼儿园教案01-07

幼儿园的教案04-02

(精选)幼儿园教案07-07

幼儿园教案科学领域教案12-17

幼儿园综合教案03-22

幼儿园教案(热)07-09

(精选)幼儿园小班教案07-10

幼儿园教案[精华]07-10

[精选]幼儿园美术教案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