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种树郭橐驼传》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导入: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作者:柳宗元(773--819)唐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人(今山东运城县解州镇),世称柳河东。他出身于官吏家庭,21岁时中进士,官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同时被贬的还有七人,史称"八司马事件"。在长期的谪贬生活中,柳宗元接近了人民,他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后任柳州刺史,故后人也称之为柳柳州。文学上与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并称"韩柳"。他的文学主张是"文道并重",强调创作态度必须严肃认真。他的创作可分为传记、论文、山水游记、寓言四种,以山水游记和寓言的文学成就最高。他的游记代表作《永州八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他的寓言短小精悍,含义深远。《三戒》是很有影响的代表作。柳宗元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也主要体现在山水诗的创作上。他的诗不同于其他人的山水田园诗,而是借诗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自身不幸的感叹。他在哲学上,提出天地、元气、阴阳不能"赏功而罚祸",打击了当时流行的因果报应思想,但对佛教妥协,有儒、释、道三教调和的主张,有《河东先生集》。
作者介绍重点:一是八司马事件;二是重要作品及其特点(知人论世,有必要常常复习,也可作作文素材)
2、自读全文,正音正字,梳理文言,自读自译,整体把握。(此环节课前学生的自读自译十分重要,略)
3、文章赏析:(重在切入点的设计)
文章最后一段: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思考:1)养树是哪一段,养树之道是什么?试着概括。采用什么写法讲道理。(对比)
2)养人是哪一段?养人之道是什么?养人与养树是什么关系?(类比)
养树术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养人术应该是"顺民之性以养其民"。
3)从"吾问养树,得养人术"看作者采用什么写法?(设事明理)
4)写作目的是什么?(传其事以为官戒也。注意结合时代背景体会)
5)一、二段分别写什么内容?作用是什么?(传记特色的体现,增强真实性,可读性,更为后文养树之道做铺垫)(可训练学生概括一下人物特点和养树之绝)
4、齐读全文。
4、延伸:请根据由事到理要写好相似性的方法,给散文《一棵核桃树》加一个结尾的句子
一棵核桃树刘燕敏
房前有片菜地,自从用篱笆圈起来,边上就长了一棵树。由于不妨碍种菜,一直就没动它。后来,菜地荒了,篱笆没了,门前就多出一棵树。
孩子两岁时,去了一次乡下。回来问我:"妈妈,爷爷院子里有一棵枣树,我们家的这一棵也是枣树吧?"
大人不在意的事,经孩子一问,就会显得非常复杂。听了儿子的问话,我顿时犹豫起来。我还真不知它是棵什么树。于是每有人来,我便多了一件事,那就是,问他们是否认识那棵树。
一天,农校的一位朋友来了,喝茶叙旧之后,我把他引到院子里。"这棵树你该认识吧!"他审视了一会,说:"这是一棵李子树,一看叶子就知道。"
当天晚上,我告诉儿子:"以后你有李子吃了。我们家的那棵树是李子树。"
寒来暑往,日复一日。李子树一天天长大。就在孩子从幼儿园升小学的那一年,它开花了。此时,适逢爷爷从乡下来。他看着房前的李子树,说:"今年你们有樱桃吃了,你看你们门前的那棵樱桃树,花开得多茂盛。""老爷爷,那是一棵李子树。"儿子给爷爷纠正。
"傻孩子,李子树什么样子,我能不知道吗?你们家的这一棵是樱桃树。"爷爷给儿子纠正。
被我们叫了3年的李子树,原来是一棵樱桃树。
爷爷走后,樱桃花开始飘落,几粒青色的果实开始显露出来。
就在儿子等着吃樱桃的时候,不知是因为当年的雨水太大,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树上看得见的几个果子开始脱落,直到一个不剩。那棵树从此再没人关心。
深秋的一天,房前有人丈量土地,听说开发公司要在这儿盖一栋大楼。一位划线员在那儿喊:"这是谁家的核桃树,要移赶快移走,明天挖掘机就来了。"
明明是我们家的樱桃树,怎么又成了核桃树?我从家里出来,说:"那是我们家的樱桃树。"
"樱桃树?我没见过樱桃树,还没吃过樱桃吗?你看看那上面,明明挂着一颗核桃。"划线员边说,边顺手指向树梢。
那儿确实挂着一枚小小的核桃。我们家房前的那棵树,不是一棵樱桃树,它是一棵核桃树。
10年过去了,每次想起我们家的那棵树,心中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慨。这棵树多次被我们张冠李戴,最后是它用一枚小小的果子,向我们证实了它的真实身份。
有时我想,这棵树是不是上帝派来向我作某种暗示的,它要我知道。
1)看一个事物,不能被它各式各样的表象所蒙蔽,要看它的本质。
2)也许有的人一直生活在角落里,但只要拿出自己的果实,大家照样会懂得你的价值。
3)"作为一个人,你必须奉献出自己的果实,否则在这个世界上,没谁会真正认识你。"(作者原文)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相关文章:
读《种树郭橐驼》有感06-09
《张衡传》教案06-29
锡林郭勒草原》教案03-23
《击鼓传花》教案03-24
游戏传帽子教案04-02
大班教案传帽子10-13
《锡林郭勒大草原》教案03-29
《五柳先生传》教案03-02
农村种树合同范本07-12
幼儿园击鼓传花游戏教案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