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设计>中班科学教学设计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2-11-18 08:27:1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教学设计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 1

  活动目标

  1.了解春天树的主要特征。

  2.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经验。

  3.萌发爱护树木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四季的树》插图4张、《护树行动表》1张。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想想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季节的树。

  ——你们看看这些树木,想想它们分别是哪个季节的树。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说说春天的树与其它季节的树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春天的树叶是翠绿色的,叶片比较小;夏天的树叶是墨绿色的,叶片比较大;秋天

  的树叶是金黄色的:冬天的树叶都掉光了。

  二、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里春天的树,发现春天树的秘密。

  ——找一找,哪些树长绿芽了,哪些树没有长芽。

  ——比一比,哪株树长的新叶多,哪棵树长得高。

  ——摸一摸,树皮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可以跟身边的小伙伴分享一下你的发现。

  三、结合“护树行动表”,引导幼儿讨论保护树木的方法。

  1.幼儿讨论保护树木的方法

  ——老师想请小朋友帮忙保护幼儿园里面的树。小朋友可以几人一组,组成护树小组。那么,我们要怎么样来保护树呢?

  2.教师结合“护树行动表”,交代记录要求。

  ——师:我们可以怎么记录每天保护树的行动呢?(写上日期、参与的小朋友名字或号数、画下护树行动内容,如为树浇水,禁止破坏树的人,为树挂上标签等)

  活动延伸

  1.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幼儿搜集有关树木、森林的图片资料,带到班级与同伴分享。

  2.日常活动:

  (1)鼓励幼儿发现、提出与树相关的问题,如怎么知道树的年龄、树吃什么、树喜欢什么害怕什么等等,进一步挖掘主题活动内容。

  (2)鼓励幼儿更新完善“护树行动表”,相互之间交流护树的经验。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 2

  设计意图

  活动区时我和孩子们一起泡黄豆,观察黄豆发芽需要哪些条件,这些豆子用水泡过后就变大了,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是因为黄豆遇水产生了膨胀。在《纲要》中也明确指出“科学的教育内容从身边取材,有益于幼儿真正的理解科学、热爱科学。”本次活动中 为幼儿提供了身边丰富的材料,激发幼儿愿意动手、动脑,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操作和讨论的方式,感知不同食物遇水膨胀的现象。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不同食物遇水膨胀的现象。

  2.能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并用完整的语言描述食物遇水前后的变化。

  3.愿意动手、动脑,感受探究活动的趣味。

  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不同食物遇水膨胀的现象。 难点:用比较的方法观察食物遇水前后的变化。

  活动准备

  干木耳、银耳、胖大海、紫菜、菊花、水壶、温水、记录表、水彩笔、透明杯、盘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感知木耳的特征。

  1.出示干木耳

  (1)教师:你看到的木耳是什么样子?鼓励幼儿用完整的句子描述干木耳的特征。是 怎么观察到的?

  (2)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发现.

  (3)小结:我们小朋友通过用眼睛看,小手摸,鼻子闻的方法,知道了木耳现在看起 来黑黑的、小小的、摸起来干干的、硬硬的、有点扎手,闻起来还有一股味道。

  2.迁移生活经验

  (1)教师:怎么才能把干木耳变成我们吃的样子?

  (2)教师:有很多的小朋友说,泡在水里就会变成我们吃的样子,那就让我们一起来 试试吧!

  二、基本部分:幼儿实验体验膨胀现象。

  (一)幼儿第一次实验,感知木耳遇水膨胀。

  1.幼儿实验

  (1)讲解实验要求:以小组的形式将木耳放入温水碗中,仔细观察木耳的变化并用完 整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提示幼儿保持桌面清洁。

  (2)教师:把泡过的木耳夹到盘子里,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比较泡过的木耳和干木耳有什么不一样?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干木耳泡水后的样子。

  (3)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木耳遇水前后的变化。

  (4)小结:泡过水的木耳看起来颜色浅了一些、个子变大了,摸起来软软的、湿湿的, 闻起来还是有味道的。

  2.膨胀现象

  (1)教师:为什么木耳会有这样的变化?木耳里面什么样子?

  (2)幼儿讨论,尝试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原因。

  (3)教师:木耳吸水会变大,这种变大的现象叫做膨胀,木耳膨胀变大后,可以做菜 和汤,吃起来不仅有营养而且口感会很好,那就把我们泡好的木耳送到厨房去做美味的食物吧!

  (二)幼儿第二次实验,再次观察食物遇水前后的变化。 1.教师:是不是所有的食物放到水里都会变大膨胀?

  2.出示材料:银耳、胖大海、菊花、紫菜(观察认知)

  3 出示记录表并介绍使用方法:全班集中猜想,然后幼儿个体实验,最后在分享中全班记录结果。

  4.幼儿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提示幼儿观察物体泡水前后的变化,体验探索的乐趣。

  5.展示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并在记录表上记录。提出问题:为什么你们的菊花放到水里没有膨胀?而我的已经变大膨胀了?

  6.小结:食物遇水变大膨胀,水的温度和泡水的时间对膨胀的快慢也是有影响的,我们可以在科学区活动的时候进行探索。

  三、结束部分:拓展经验——探索水温和时间对膨胀速度的影响。

  (1)继续观察自然角里自己所泡的操作材料。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新变化?

  (2)在科学区探索同一种食物不同的水温,膨胀的速度是怎样的?

  (3)整理操作材料。

  活动总结

  结合本阶段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活动中幼儿通过眼睛看、 小手触摸、鼻子闻多种感官感知食物遇水前后的变化,通过亲自操作发现食物遇水膨 胀的现象,问题的结论在动手实践中得到,真正的体现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学。科学 活动既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要适合幼儿探究,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活动,感受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 3

  【教材分析】

  对称指图形或物体两对的两边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随处可见。在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轴对称,昆虫也不例外。幼儿在观察探索喜欢的昆虫时也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纲要》中指出:教师应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的现象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活动目标】

  1.观察常见的昆虫,发现昆虫身体的对称部位。(重点)

  2.利用镜子操作,理解对称的含义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难点)

  3.积极参与活动,萌发探究昆虫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整张的昆虫图片,在正中纵切的昆虫图片(另一半保存)。

  2.每人一张白纸,一面镜子。

  【活动过程】

  一、玩“对称”游戏,体验对称特征。

  1.每人一张白纸,把纸对折,然后从折痕处开始,撕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2.展示部分幼儿的作品,看一看这些图形,发现共同的地方(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小结出这些图形的特点:对折左右两边都相同,把它叠在一起会重合)。

  3.小结:这种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对称图形。

  二、将昆虫图片发放给幼儿,引导幼儿观察了解昆虫身体的对称性。

  1.讨论:昆虫的身体藏着对称吗?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结:原来这么多昆虫身体左右都相同,是对称的。

  3.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翅膀以及触角。

  提问:蝴蝶的翅膀有什么特点?它的翅膀上有那些花纹?蜜蜂的触角有什么特点?

  4.小结:许多种类的蝴蝶翅膀花纹是对称的,蜜蜂的触角和翅膀都是对称的。

  三、游戏“蝴蝶找翅膀”,探索发现对称的秘密。

  1.通过小朋友的猜测和课件动态的演示,帮蝴蝶找出对称的翅膀,孩子们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

  2.小结幼儿发现“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

  四、游戏:对称的昆虫,加深对称的理解。

  1.出示昆虫的一半身体,幼儿想象它的另一半,会是什么样子。

  2.把半个昆虫图片放在镜子的旁边,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镜子中的影像和昆虫身体构成对称。

  3.拼图游戏:把两半部分的昆虫图片交给不同的孩子,让他们去寻找并拼出完整对称的昆虫身体。

  4.小结:对称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 4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后能出现新的颜色,知道颜色的可变性。

  2、能认真实验并初步学会记录颜色的变化。

  3、对变色活动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体验颜色变化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

  发现两种颜色完全混合后会变出一种新的颜色。

  难点:

  能通过两种颜色的混合发现颜色之间有趣的变化关系并作简单记录。

  活动准备

  1、实验操作材料人手一份(红黄蓝三色颜料水、贴有颜色标记的水杯、搅棒);

  2、桔子、树叶、葡萄图片一份;

  3、“会变的颜色”集体记录表、橙、绿、紫色标记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设置疑问,引起兴趣。

  1、(出示红黄蓝三色水)师:孩子们,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三种颜色的颜料水, 是什么颜色呀?

  2、(出示图片)师:我还带来了三张图片,看看是什么?什么颜色的?

  3、设疑:今天我遇到了一个难题,我想来画画葡萄、桔子、树叶,可是,我没有 这些颜色,怎么办?不过我听说红、黄、蓝三种颜色会变魔术哦,用它们两两结合, 就可以变出这些颜色来。你们相信吗?

  二、激发猜想,学习记录。

  今天你们就来做小小科学家,做个变色实验,看看能不能把紫色、橙色和绿色变出来好吗?

  1、出示记录表。

  师:一起来看这张记录表。表上有什么?你能看懂吗?(引导幼儿看懂表上的内 容:颜色标记和猜想标记)

  2、记录猜想。

  师:你觉得红色和黄色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还有黄色和蓝色、红色和蓝色呢?请把你的猜想贴在相应的空格里。

  小结:看来,你们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不过,光猜想可不一定正确哦,小小科学家一定要亲手做一下实验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 三、参与探索,操作记录。

  1、认识操作材料。

  师:看一看,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材料。

  (1)红黄蓝颜料水各 2 份

  (2)贴有颜色标记的水杯 3 个

  (3)搅棒

  (4)橙、绿、紫三色标记

  2、明确操作要求。

  (1)根据杯子上的颜色标记选择相应的颜料水倒在一起,用搅棒搅匀,仔细观察 它们变出了什么颜色。

  (2)做完一次变色实验后及时在杯子下面贴上相应的颜色标记。

  3、自主实验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师:小小科学家们,赶快去试试吧! 四、交流展示,记录结果。 1、集体交流实验过程及现象。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做变色实验的?你发现了什么? 2、现场演示实验并记录结果。

  3、儿歌小结。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这些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吧。

  (结合记录表及图片)红色黄色变魔术,变成橙色画橘子;黄色蓝色变魔术,变 成绿色画叶子;红色蓝色变魔术,变成紫色画葡萄。红色黄色和蓝色,变来变去真有 趣!

  五、拓展延伸,结束活动。

  师:刚才我们是用两种颜色来变魔术的,如果把这三种颜色放到一起变一变,又 会变出什么颜色来呢?孩子们,有空的时候记得去试一试哦!

  活动总结

  一、选材生活化。

  新《纲要》科学领域中内容与要求的第一条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 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因此,我选取了幼儿日常生活中非常熟 悉的、变化明显的颜色来组织活动。单纯的讲解颜色的变化很难让幼儿理解和掌握。 在《会变的颜色》活动中,我设计了有关颜色的实验,通过让幼儿动手尝试发现颜色 的变化。

  二、让幼儿在探索中学习,在体验中得到快乐。

  幼儿的主动探究与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活动开始时,我首先抛出问题,以 此引发幼儿兴趣,使幼儿产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愿望,并把自己的猜测记录下来。

  经历探索之后,每个人都有把自己的发现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幼儿可以澄清自己 的思想、观点、方法和结果,还可以了解同伴的想法和做法,尝试学会用不同方式解 决同一问题。

  在探索交流之后,我针对不同记录结果,进行集体演示,巩固了幼儿的认识,进 行简明的概括和整理,帮助他们提升经验,并用儿歌小结。这样,幼儿在经历了猜想

  记录—探索实验—分享交流的整个过程,体验到探索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 5

  活动目标:

  1.利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人工雨。

  2.创造下雨的情景,感受想象创造的乐趣。

  活动准备:

  提供一些让幼儿制作与的材料,可乐瓶、有孔的瓶盖、吸管、树叶、海绵等,分类放在材料筐里。

  准备清水数盆。

  活动过程:

  一、 雨从哪里来

  ——今天请大家来当一回“降雨师”,看看能用这些材料把水变成雨吗?

  ——引导幼儿探索人工降雨的方法。

  1.可乐瓶降雨器:在可乐瓶内灌水,拧上有孔的瓶盖,向地面喷雨。

  2. 吸管小鱼:用吸管吸上水,向空中甩一甩,下小雨。

  3.树叶雨:用树叶兜水,向空中洒水

  4.海绵雨:将海绵吸饱水,一挤,下雨喽!

  5:小手来降雨:舀一把水洒洒是小雨,捧一手水淋下来是大雨。

  ——请幼儿分享自己是怎么样人工降雨的,并进行演示。

  二、 给花草树木下雨

  ——花草和大树渴了,请为他们下场雨吧!

  ——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降雨,给花草树木下场雨。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 6

  设计意图

  4—5岁幼儿主要通过感知觉以及各种操作活动认识周围世界。他们对事物的操作感知活动是其积累知识经验的重要方式。

  秋天来了,树上的叶子纷纷飘落下来,落叶成了孩子们的宝贝。在户外活动时,他们总会自发地去捡拾落叶,还会不时尖叫努力去接住树上飘落下来的叶子,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发现落在地上的叶子有的变干裂了,还有的变腐烂了。小朋友说:“这些叶子不漂亮了,我们怎样让叶子还像以前一样漂亮呢?”“我们把叶子装在塑料袋里吧!”其他幼儿也都好奇的围拢过来……幼儿喜欢亲近大自然,对落叶有种很强的好奇心

  和求知欲。由此我设计了有关落叶的科学活动—落叶保鲜办法多。

  活动目标

  1、认识落叶的不同颜色,不同形状,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能够大胆猜想保鲜落叶的方法

  3、初步尝试与同伴共同探索各种辅助材料的使用方法。

  重点难点

  1、能够尝试猜想落叶保鲜的方法,敢于大胆想象与表述。

  2、尝试使用各种辅助材料,并能与同伴合作探索各种材料的使用方法。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的各种颜色、形状的落叶及有关叶子的图片。

  2、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的各种保鲜的材料,如:塑料袋、报纸、餐盒、保鲜膜等。

  3、各种操作工具:剪刀、大中小胶条、双面胶、皮筋、毛线、封口夹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导入:教师出示幼儿收集的各种落叶。提问:1、请你看一看这些落叶都是什么颜色的?

  2、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3、你还见过哪些颜色、形状不一样的'落叶?

  (二)教师发给每名幼儿一片叶子,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再次感知叶子外形特征。鼓励幼儿与同伴说一说自己手中叶子的颜色和形状。

  (三)出示各种叶子的图片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四)教师出示已经干裂和腐烂的落叶。

  请幼儿看一看这些落叶怎么了?他们的颜色和形状还漂亮吗?他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子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请幼儿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保护漂亮的落叶?不让它们变干裂,变腐烂呢?”激发幼儿想象力,说一说怎样保鲜落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教师出示并介绍各种操作材料,操作工具。

  1、请小朋友两人一组进行操作。通过游戏《找朋友》自由结组。找到朋友后两个人商量选择一种方法对落叶进行保鲜。

  2、鼓励每组幼儿大胆选择各种材料进行尝试,幼儿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三、结束部分:

  (一)每组幼儿展示自己保鲜落叶的方法。

  (二)教师引导幼儿把保鲜好的落叶放在自然角,鼓励幼儿每天进行观察。看一看,比一比,那种保鲜落叶的方法最好。

  活动总结

  活动反思

  一、目标落实情况:

  1、通过观察、比较、感知、发现等方法,调动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完成了目标中第一个内容

  2、鼓励幼儿大胆猜想,教师的提问更具有针对性和开放性,并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经验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交流,讨论和分享,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从而突破了重点目标。

  3、在幼儿主动操作,同伴间的探索交流的过程中,学习使用各种操作材料和工具,最终使难点目标得以突破提升。

  二、幼儿参与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兴趣观察法:通过观察、发现、比较相结合,满足了幼儿了解落叶外形特征的愿望。在活动中,宽松自由的环境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力,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使用操作材料和工具时,我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使用封口夹、皮筋等多种材料,完成任务。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 7

  设计意图:

  我们园现阶段的研究重点是种植活动,孩子们通过小组种植、特色活动对一些植物有了初步了解,也能说出一些常见蔬菜的名称。但是我发现,孩子们对于这些植物好吃的部分长在哪里却不太清晰。

  前期我也开展过语言活动《啪啦啪啦嘭》,通过小鼹鼠找新家帮助孩子梳理哪些蔬菜好吃的部分在地底下。本次活动进行了经验的拓展,延伸到好吃的部分长在地面上、长在矮株上、爬藤需要搭架子的蔬菜上,进行了经验的整合。

  目标:

  1、初步了解植物名称,通过观察、探究发现植物好吃的部位生长不同位置后进行分类。

  2、能大胆猜测,并愿意用语言完整的分享自己的猜想和发现。

  3、逐步关注身边的、当季的植物,关心周围事物。

  准备:

  1、土地剖面图、植物的图片若干(青菜、茼蒿、萝卜、土豆、辣椒、豇豆、黄瓜、茄子)。

  2、PPT。

  3、青菜、茼蒿、萝卜、土豆、辣椒各1盆。

  过程:

  一、视频导入:拔萝卜

  老师:视频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萝卜好吃的部分长在哪里?除了萝卜还有什么植物好吃的部分也藏在土里?

  二、通过图片、土地剖面图,调动幼儿对蔬菜的认识。

  1、出示各种蔬菜图片,帮助幼儿初步感知。

  老师:这些蔬菜你们都认识吗?你认识哪些?

  2、猜测蔬菜好吃的部分长哪里。

  老师:你能看懂这幅图吗?(地面上、地底下、爬藤需要搭架子、矮株)这些蔬菜好吃的部分长在哪里?

  三、根据猜测尝试根据生长位置进行分类

  1、介绍操作材料

  师:老师为你们都准备了一个剖面图和蔬菜的图片,请你们将蔬菜好吃的部分送它们的回家。

  2、幼儿自由猜想,个别幼儿分享猜想结果。

  师:你是怎么猜想的?哪些生长在地底下?哪些生长在地面上?哪些生长在矮株上?哪些爬藤需要搭架子?

  四、设置真实场景,请幼儿探索好吃部分生长的位置。

  (1)老师:老师将这些蔬菜带到了这里,请你们自己去观察,看看这些蔬菜好吃的部分到底长在哪里?如果和你的猜测不一样,记得调整一下记录表哦。

  (2)幼儿自由探索,发现好吃的部分长在哪里。

  (3)分享探究结果。

  老师:请你介绍一下,你发现蔬菜好吃的部分长在哪里?

  (4)老师:除了刚才这些果实,还有一些我们不太确定,老师也没带过来是不是?我们共同验证一下。(出示PPT)

  (5)教师小结:这些蔬菜中有的好吃的部分长在地面上,有的好吃的部分藏在地底下,有的爬藤需要搭架子,有的长在矮株上。

  五、深入研讨,寻找秋季的植物。

  1、引发新挑战,调动已有经验

  老师:刚刚我们都给这些蔬菜找到了家,知道他们好吃的部分长在哪里。除了今天老师带来的蔬菜以外,你这段时间在幼儿园还看到哪些蔬菜呢?(幼儿猜测)

  2、老师:是不是你们猜的那样呢?我们去幼儿园里找一找。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 8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针对这一特点并结合幼儿年龄段特点,我设计了《无字天书》这一科学探究活动,让幼儿在趣味十足中探究“无字天书”的秘密,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在玩一玩、试一试的过程中探索“无字天书”的秘密。

  2。了解淀粉遇到碘水会变成蓝紫色这一神奇的现象。

  3。在科学小尝试中激发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体验发现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在玩一玩、试一试的过程中探索“无字天书”的秘密。

  难点:能在试验中尽可能的避免实验误差,了解淀粉遇到碘水会变成蓝紫色这一神奇的现象。

  活动准备

  快递盒子、无字天书(淀粉水绘画出的作品)、滴管、碘伏、水、白醋、调查单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情景导入。

  师:我们班刚刚收到一个快递,快递里面有什么东西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基本部分

  1。无字天书

  打开快递,了解快递里面有什么(无字天书),了解其特点(纸张是白色的,没有内容)

  2。探索“无字天书”的秘密

  ⑴请幼儿认真观察无字天书,思考无字天书为什么没有内容。

  提问:为什么天书上面一个字,甚至一个标记也没有?它可能有什么秘密呢?

  ⑵观察快递盒子,了解如何破解“无字天书”

  寻找快递盒子上的提示“无字天书只有经过特殊处理才能显现出内容”。

  ⑶探究哪一种材料能让无字天书显现内容

  出示:水、碘伏、白醋、调查单,请幼儿进行试验,探究哪种材料能使无字天书显现内容,并填写调查单。

  ⑷分享试验结果

  3。为“无字天书”解密

  ⑴将碘伏滴在无字天书上面,化解天书的秘密。

  ⑵分享无字天书里的内容。

  ⑶解密“无字天书”。

  提问:无字天书是怎么写出来的呢?

  小结:无字天书这样神奇是因为写书的人用了淀粉水在写字,写完字后淀粉水蒸发后就看不见了,这时滴上碘伏就能显现出内容,因为碘伏遇到淀粉会变成蓝紫色。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写一张“无字天书”。

  分发白纸、毛笔和淀粉水,请幼儿自由书写内容。

  活动总结

  我以快递的形式导入活动,既贴近生活又充分激起了幼儿的好奇心,幼儿在活动中注意力集中,探究趣味十足。幼儿发挥奇思妙想能说出各种探究“无字天书”的方法,紧接着开始了“无字天书”的探索之旅,实验的过程中幼儿表现的很积极,但难以避免的实验误差也出现了,个别幼儿将溶液混在了一起,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中获得了实验结果。整个活动可以看到幼儿的探究意愿浓厚,过程中幼儿除了操作还有和同伴之间的讨论,相信幼儿通过这次活动更进一步的提升了对科学活动的探究热情。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 9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发展幼儿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帮助幼儿理解5的实际意义,引导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物体,正确认读数字5,学习5的形成,知道4添上1是5。

  活动准备:

  1、猫头鹰、啄木鸟、燕子的标本或图片;田鼠、虫子图片若干‘4、5的数字卡片。

  2、幼儿操作材料、活动用书。

中班科学活动教学教案设计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筷子》教学设计06-15

中班科学教案10-01

中班数学活动《认识8》教学设计06-15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设计02-17

大班科学《油和水的分离》教学设计06-09

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03-08

中班科学教案:水07-01

科学活动教案中班11篇06-22

中班科学《种子宝宝》教案06-18

中班科学奇怪的螃蟹教案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