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设计>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

时间:2023-11-20 14:06:2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端午粽》是一篇有趣的儿童散文,通过对端午节品粽子的习俗活动向小朋友们介绍了美味香甜的粽子,让小朋友们对端午粽有了深刻的了解。

  二、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三、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四、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五、 评价设计:本课通过谈话激趣导入新课,重点放在多种方法识字和指导朗读上,通过反复读,让学生体会“浓浓的亲情”,并体会节日的气氛。

  六、 教学准备:生词卡片、课件、字帖。

  七、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背古诗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

  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文章。(板书课题:端午粽,相机指导端、粽)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文章讲了什么事情?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交流识字方法。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交流识字方法。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四)分段学习课文。

  1.出示第一段,指生读。想一想第一段讲了什么?

  2、学习第二段。

  (1)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呢?自由读,并画出相关句子。

  学生边读边画。教师指名回答。

  (预设)生: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师:说得真好,通过“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三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生:粽子很诱人,特别想吃一口。

  师:是啊,多么诱人的粽子啊,请同学们带上自己的感情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指生读,及时评价。

  (2) 师:这样可爱的粽子闻起来是怎么样的?(清香)

  你是从那句话中知道的?请为大家读一读。

  指导朗读粽子的“清香”。

  (3)粽子看起来可爱,闻起来清香,吃起来怎么样呢?请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又黏又甜)

  (4)多么有人的粽子啊,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情,自由朗读这一段。指生朗读。评价指导。

  3.课件出示课文第三段。

  师:外婆包的粽子不但好吃还有什么样的特点?(花样多)

  你从哪一句中看出来的?

  练习句式“除了... 还有...”

  4. 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呢?学习第四段。了解屈原。

  5. 朗读课文。

  (五)指导书写“真”字。

  1. 学生书空笔顺。

  2. 注意事项。

  3. 教师范写。

  4. 学生练写。

  八、课堂检测:

  九、板书设计

  10 端午粽

  色 香 味

  花样多

  十、教学反思:

  1. 教学伊始,直接导入,直接简单,通过谈论中国传统节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出《端午粽》这篇课文。

  2. 第二段主要从“色、香、味”着三方面学习外婆包的粽子。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去体会并反复让学生朗读体会。效果较好。

  3. 教学第三段时,由于时间关系处理的略显仓促,还有待改善提高。

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1.课文以儿童的口吻,以家庭过端午节吃端午粽的事由,向学生介绍了端午粽的由来、样式、色香味等,实际是一篇说明文。课文贴近生活,能很好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了解这个中华传统习俗。

  2.课文长句子较多,学生正确朗读有一定困难,且读好长句子是重点教学目标之一,应安排教学环节,给予足够的时间落实。

  学情分析:

  读好长句子虽然有一定困难,但是通过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因此,要通过学生实践尝试,然后发现问题进行指导,不但要培养学生不读破句的能力,还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语感。切不可采用范读简单的模仿来达到目标。

  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

  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端午粽》的字词,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找动物。以小组为单位读词语,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准确。

  (1)多媒体出示小动物的图片:熊猫、山羊、兔子……

  (2)小组派代表选择喜欢的小动物,每个动物后面隐藏一个本课的词语,小组同学认读词语,获胜小组得到相应的小动物图片。

  2.师生共同齐读课文。

  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

  1. 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第二自然段内容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5)词语填空读课文。

  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

  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

  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学生汇报朗读第二自然段。

  2.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依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

  三、指导观察,正确书写

  1.创设情境,出示生字。

  (1)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美味香甜的粽子,同学们想不想吃?

  (2)课件出示:写有生字的粽子图片。

  (3)导学:你们认识它们吗?我们来学写这几个生字,写得好的同学会得到香甜美味的粽子。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午。

  (1)观察生字外形,注意书写时悬针竖不出头。

  (2)学生描红书写,在本子上写两个。

  (3)同桌之间展示,同桌互评。

  3.教师指导学习生字——节。

  (1)观察生字结构,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练写。

  (2)引导学生说一说了解了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3)通过对节日的阐述,给“节”字进行扩词训练。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米。

  (1)导学:我们“品尝”了香甜的糯米粽,一起来认识糯米的“米”字。

  (2)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image003

  (3)学生根据汉字“米”的字形演变过程,理解字义。

  5.教师指导学习生字——分。

  (1)反义词对对碰理解字义:“合”的反义词是“分”。

  (2)书写要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

  (3)师生讲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激励进步。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教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作业设计

  对父母说说端午节的习俗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3

  说明:

  一、让文本与生活对对碰

  《端午粽》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之一。上课伊始,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二、切身体验,学会表达

  教学中,在学习课文对端午粽的做法、味道的描述之后,感受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后,引导通过尝端午粽,介绍端午粽,让学生对端午粽的外形、味道、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三、读中悟,悟中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四、让课堂缭绕乡土馨香

  在教学文本时,紧紧围绕本课题研究的主旨——合理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引导小朋友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每年是怎么过端午节,再借助丰富多彩的图片或亲身体验走进文本,最后引入有关端午节的儿歌及方言。

  教材分析:

  《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第1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点写了粽子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吃粽子习俗的由来。课文语言比较形象,贴近学生的生活。

  学情分析:

  课文语言比较形象,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在感悟文本时尽量放手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理解。

  教学目标:

  1.注意读好长句子,能正确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端午节家庭吃粽子的快乐,知道这个中华传统习俗的。

  4.能正确读写“真、分”两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端午节家庭吃粽子的快乐,知道这个中华传统习俗的。

  课前准备:

  教学、实物等

  教学过程:

  (课前预热:演示们包粽子,编蛋网的场景,引导说说看到了什么?出示五彩的蛋网并告诉们这些将是本节课的奖品,看看“花”落谁家?)

  一、激趣复习巩固词语

  师(出示粽子):同学们,这是什么?

  师:粽子好吃吗?想不想吃?我们来场抢粽子比赛,看谁先抢到?

  (师演示生抢读词语)

  二、品读课文,走“近”生活

  1.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教师再次出示粽子:这样的粽子是怎么做的呢?味道怎么样呢?

  请大家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用“—”画出写粽子是怎么做的句子,用“~~”画出写粽子味道的句子。

  (2)学生带着任务轻声朗读课文。

  (3)自荐读句子,师相机指导朗读。(指名读,师范读生闭眼想象,男女生赛读,齐读)

  (4)词语训练。

  ①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

  ②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5)看一看,尝一尝,说一说。

  各自介绍课前准备的粽子的包法、馅儿、味道等。

  2.图文结合学习第3自然段

  师:刚才同学们尝的是什么粽子?课文还给我们介绍了哪些粽子?你们平时还吃过什么粽子?

  相机理解“美滋滋”并说出类似的词语并用“美滋滋”说一句话。

  3.学习第4自然段,指导朗读长句,简介屈原。

  三、课外拓展,引入有关端午节的本地儿歌和

  四、指导书写生字“真、分”,要求组词并用组的词语说一句话

  五、课堂

  板书设计:

  10端午粽

  十分好吃花样也多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4

  教学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教学目标:

  1、认识“端 粽 节 总 米 间 分 豆 肉 带 知 据 念”等13个生字,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3.初步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2、正确理解第二自然段课文内容,明白制作糯米的材料和介绍粽子时的顺序。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学写“午”字

  1.导语:老师出示粽子的图片,问:同学们这是什么?(粽子)问粽子是什么节日吃的?(端午节)。端午节是在哪一天呢?(农历五月初五)。在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我们会吃粽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粽子的课文。

  2.板书课题:端午粽。(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3.师:这个课题的三个字都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端:它的偏旁是立字旁,立字旁和立字有什么不同?粽的偏旁是米字旁,因为粽子是用糯米做的。齐读偏旁。

  午字是我们要今天要会写的,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写午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1)观察“午”字字形,注意书写时悬针竖不出头。

  (2)学生说笔顺,老师示范书写。

  (3)学生描红书写,在本子上写两个。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标上自然段序号。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分段朗读课文。

  导语:同学们读的`真认真,想不想大声读给同学听?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来读一读课文,每一个同学读一个自然段,我要请几个小朋友?

  提出要求:请四个小朋友来读。其他同学眼睛看书、仔细听,一会来做小评委。

  3.老师范读课文

  师:听了同学们的精彩点评,老师也想读一读课文了,请同学们认真听一听老师是怎么把长句子读通顺、读流利的。

  三、分段朗读,随文识字。

  1.教师指名分句朗读,师生评议。

  (1)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随机理解词语“总会”的意思。

  用“一……总会……”说一句话。

  (2)逐句出示第二自然段里的句子。

  出示第一句描写粽子样子的偏正短语,借助图片了解箬竹叶、糯米。指名领读。

  出示第一句,指名朗读描写粽子样子的句子,指导点评。

  指导学生把长句子画出停顿,学生自读练习,再指名读。

  出示第二句,标好停顿符号,指名读。

  做一做“掀开”的动作,理解词语。

  加上动作再指名读句子。

  出示描写粽子味道的句子:指名读句子。出示词语“剥开”、“又黏又甜”读准字音、做一做“剥开”的动作。说一说ABAC式词语。再指名读句子。

  (3)逐句出示第三自然段里的句子:

  出示第一、二句。指名读一读。理解“花样”。

  直接出示第三句画出停顿,指名读一读。理解“美滋滋”,体会吃粽子时的心情。积累ABB式词语。介绍象形字“带”。

  (4)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名读句子。介绍爱国诗人屈原。了解吃粽子的习俗。

  (5)把喜欢的句子读给同学听。

  2.读词、识字。

  师:同学们课文读得很认真,但是这篇课文有很多难读的词语,让老师来看看你是不是会读了。

  (1)开火车读词语:端午节、粽子、总会、箬竹叶、糯米、中间、煮熟、又黏又甜、十分、鲜肉、红豆、美滋滋、真是、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2)读生字。

  师:瞧,粽子宝宝出来和大家见面了,粽子宝宝说叫对了它的名字,它就会和你回家了,我们来叫叫它的名字吧。开火车读字。

  四、练习书写

  1.教师指导学习生字——节。

  (1)观察生字结构,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练写。

  (2)引导学生说一说了解了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预设:中秋节、重阳节、春节……

  (3)通过对节日的阐述,给“节”字进行扩词训练。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米。

  (1)导学:学生根据汉字“米”的字形演变过程,猜一猜是哪个字?理解字义

  (2)指导学生书写“米”字。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导回顾: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认识了哪些生字宝宝?

  2.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与父母一起查找关于屈原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端、粽、节”等生字,会写“午、节、叶”等生字。认识部首“、”。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会读长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风俗习惯,并知道这些节日的历史来源。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及历史人物屈原。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

  一、猜谜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与一种食物有关,大家来猜一猜是什么吧!

  课件出示谜面:一个白胖子,裹着绿毯子,腰里扎根细绳子。(打一食物)(同学举手猜谜)

  2.同学们真聪明,没错,这种食物就是——粽子。出示课件:粽子图片。

  3.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都吃过什么样的粽子?你们觉得好吃吗?

  4.有位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觉得粽子好吃,下面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吧。1.猜谜语。

  一个白胖子,裹着绿毯子,腰里扎根细绳子。

  谜底:

  二、结合语境,识记生字

  1.学生在课文中圈出生字,读读,想想,有什么好的记字方法。

  2.同桌或小组交流:有哪些记住生字的好办法?

  3.展示识字情况。

  (1)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

  (2)用多种方法识记。

  4.把生字放回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通读顺。

  2.读一读,连一连。

  粽zǒng

  总duān

  端zòng

  间ròu

  肉niàn

  念jiān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标出自然段。

  2.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再读课文,自由读或同桌互读互帮。教师指导长句子的朗读停顿。

  4.指名在全班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议。

  5.齐读课文。

  3.这篇课文一共有个自然段。四、指导书写,练习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让学生认读。

  2.观察分析: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比比谁是火眼金睛,看得最认真,最仔细。

  3.示范写“米、真、豆”等字。重点指导:“竖”画的写法(午、节、叶、米),“真”字的写法。

  (1)“竖”画的写法:“午、节、叶”为悬针竖;“米”为垂露竖。

  (2)“真”字中间有三横。

  4.指导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5.让学生练习口头组词、扩词。4.比一比,写一写。

  午节

  5.一字组多词。

  真()()

  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解题导入,了解传统节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内容。(板书课题)有没有人知道粽子是什么时候吃的?端午节是在什么时候?你们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呢?(学生自由举手发言)同学们知道得非常多,那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都会做什么啊?(学生回答)没错,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课件出示有关端午习俗的图片)

  6.下列哪些是端午节的习俗?()

  A.贴对联 B.吃粽子

  C.吃饺子D.赛龙舟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1自然段。

  2.第1自然段讲了什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3.你们家有没有人会包粽子?课文中包粽子的人是谁?(外婆)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2自然段,数出该自然段有几句话。

  (1)外婆是怎样包粽子的?让学生找出描写包粽子的句子。(板书:箬竹叶糯米枣)

  (2)外婆包的粽子的味道如何?(板书:清香,又黏又甜)

  (3)说一说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全班齐读第2自然段。

  (外婆是怎么包粽子的,及粽子的味道。)

  2.学习第3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说说这一段又讲了什么。(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多)

  (2)外婆包的粽子都有哪些花样?学生用笔在书上画出来。(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3)读第三句话,外婆让“我们”把粽子带回去分给邻居吃,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外婆的善良)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外婆包的粽子,是用()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的枣。

  8.外婆包的粽子有()。

  A.红豆粽B.香菇粽

  C.牛肉粽D.鲜肉粽

  E.红枣粽F.红糖粽四、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历史人物屈原

  1.出示屈原图片,提问有没有人认识这个人物。

  2.老师讲解爱国诗人屈原及沉汨罗江的历史故事。

  3.指名学生读第4自然段。

  师: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啊?(屈原)

  4.全班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9.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五、回顾拓展

  1.全班齐读课文,指名学生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2.教师回顾总结:这篇课文讲了外婆给“我们”包的端午粽,以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更加了解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及其来源,课后同学去收集了解一下中国的其他传统节日吧。

  10.将下面传统节日与对应的时间连起来。

  重阳节五月初五

  端午节八月十五

  中秋节正月十五

  元宵节九月初九

  [教学板书]

  端午粽包:箬竹叶糯米红枣

  端午粽花样: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教学反思]

  开课伊始,我用猜谜语的方式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因此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也提高不少。第一课时我主要教学生字词,让学生读通读顺课文,为下节课的课文理解作好铺垫。在指导学生学写生字时,我让学生学习找到生字之间的共同点及不同的书写方式,从而让学生掌握写字要领。第二课时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了解外婆包的端午粽及其中包含的感情,以及端午节的来历及习俗。因为这一节日同学们都有过体验,所以让同学们自由讨论非常重要。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带入课文,他们理解课文就更加容易了。

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6

  教学设计说明:

  一、让文本与生活对对碰

  《端午粽》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之一。上课伊始,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二、切身体验,学会表达

  教学中,在学习课文对端午粽的做法、味道的描述之后,感受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后,引导孩子通过尝端午粽,介绍端午粽,让学生对端午粽的外形、味道、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三、读中悟,悟中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四、让课堂缭绕乡土馨香

  在教学文本时,紧紧围绕本课题研究的主旨——合理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引导小朋友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每年是怎么过端午节,再借助丰富多彩的图片或亲身体验走进文本,最后引入有关端午节的儿歌及方言童谣。

  教材分析:

  《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第1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点写了粽子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吃粽子习俗的由来。课文语言比较形象,贴近学生的生活。

  学情分析:

  课文语言比较形象,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孩子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在感悟文本时尽量放手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理解。

  教学目标:

  1.注意读好长句子,能正确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端午节家庭吃粽子的`快乐,知道这个中华传统习俗的故事。

  4.能正确读写“真、分”两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端午节家庭吃粽子的快乐,知道这个中华传统习俗的故事。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实物等

  教学过程:

  (课前预热:演示孩子们包粽子,编蛋网的场景,引导说说看到了什么?出示五彩的蛋网并告诉孩子们这些将是本节课的奖品,看看“花”落谁家?)

  一、激趣复习巩固词语

  师(出示粽子):同学们,这是什么?

  师:粽子好吃吗?想不想吃?我们来场抢粽子比赛,看谁先抢到?

  (师演示课件生抢读词语)

  二、品读课文,走“近”生活

  1.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教师再次出示粽子:这样的粽子是怎么做的呢?味道怎么样呢?

  请大家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用“—”画出写粽子是怎么做的句子,用“~~”画出写粽子味道的句子。

  (2)学生带着任务轻声朗读课文。

  (3)自荐读句子,师相机指导朗读。(指名读,师范读生闭眼想象,男女生赛读,齐读)

  (4)词语训练。

  ①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xxxx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xxxx糯米,中间有一颗xxx枣。

  ②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5)看一看,尝一尝,说一说。

  各自介绍课前准备的粽子的包法、馅儿、味道等。

  2.图文结合学习第3自然段

  师:刚才同学们尝的是什么粽子?课文还给我们介绍了哪些粽子?你们平时还吃过什么粽子?

  相机理解“美滋滋”并说出类似的词语并用“美滋滋”说一句话。

  3.学习第4自然段,指导朗读长句,简介屈原。

  三、课外拓展,引入有关端午节的本地儿歌和童谣

  四、指导书写生字“真、分”,要求组词并用组的词语说一句话

  五、总结课堂

  板书设计:

  10端午粽

  十分好吃、花样也多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04-29

《端午粽》教学反思02-20

小学《端午粽》教学反思07-11

《端午粽》教学反思15篇06-15

一年级语文下册《荷叶圆圆》教学设计07-06

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模板06-08

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01-04

《端午日》教学设计06-08

一年级下册《夏夜多美》教学设计12-28

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01-04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端午粽》是一篇有趣的儿童散文,通过对端午节品粽子的习俗活动向小朋友们介绍了美味香甜的粽子,让小朋友们对端午粽有了深刻的了解。

  二、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三、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四、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五、 评价设计:本课通过谈话激趣导入新课,重点放在多种方法识字和指导朗读上,通过反复读,让学生体会“浓浓的亲情”,并体会节日的气氛。

  六、 教学准备:生词卡片、课件、字帖。

  七、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背古诗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

  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文章。(板书课题:端午粽,相机指导端、粽)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文章讲了什么事情?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交流识字方法。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交流识字方法。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四)分段学习课文。

  1.出示第一段,指生读。想一想第一段讲了什么?

  2、学习第二段。

  (1)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呢?自由读,并画出相关句子。

  学生边读边画。教师指名回答。

  (预设)生: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师:说得真好,通过“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三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生:粽子很诱人,特别想吃一口。

  师:是啊,多么诱人的粽子啊,请同学们带上自己的感情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指生读,及时评价。

  (2) 师:这样可爱的粽子闻起来是怎么样的?(清香)

  你是从那句话中知道的?请为大家读一读。

  指导朗读粽子的“清香”。

  (3)粽子看起来可爱,闻起来清香,吃起来怎么样呢?请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又黏又甜)

  (4)多么有人的粽子啊,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情,自由朗读这一段。指生朗读。评价指导。

  3.课件出示课文第三段。

  师:外婆包的粽子不但好吃还有什么样的特点?(花样多)

  你从哪一句中看出来的?

  练习句式“除了... 还有...”

  4. 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呢?学习第四段。了解屈原。

  5. 朗读课文。

  (五)指导书写“真”字。

  1. 学生书空笔顺。

  2. 注意事项。

  3. 教师范写。

  4. 学生练写。

  八、课堂检测:

  九、板书设计

  10 端午粽

  色 香 味

  花样多

  十、教学反思:

  1. 教学伊始,直接导入,直接简单,通过谈论中国传统节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出《端午粽》这篇课文。

  2. 第二段主要从“色、香、味”着三方面学习外婆包的粽子。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去体会并反复让学生朗读体会。效果较好。

  3. 教学第三段时,由于时间关系处理的略显仓促,还有待改善提高。

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1.课文以儿童的口吻,以家庭过端午节吃端午粽的事由,向学生介绍了端午粽的由来、样式、色香味等,实际是一篇说明文。课文贴近生活,能很好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了解这个中华传统习俗。

  2.课文长句子较多,学生正确朗读有一定困难,且读好长句子是重点教学目标之一,应安排教学环节,给予足够的时间落实。

  学情分析:

  读好长句子虽然有一定困难,但是通过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因此,要通过学生实践尝试,然后发现问题进行指导,不但要培养学生不读破句的能力,还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语感。切不可采用范读简单的模仿来达到目标。

  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

  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端午粽》的字词,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找动物。以小组为单位读词语,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准确。

  (1)多媒体出示小动物的图片:熊猫、山羊、兔子……

  (2)小组派代表选择喜欢的小动物,每个动物后面隐藏一个本课的词语,小组同学认读词语,获胜小组得到相应的小动物图片。

  2.师生共同齐读课文。

  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

  1. 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第二自然段内容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5)词语填空读课文。

  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

  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

  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学生汇报朗读第二自然段。

  2.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依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

  三、指导观察,正确书写

  1.创设情境,出示生字。

  (1)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美味香甜的粽子,同学们想不想吃?

  (2)课件出示:写有生字的粽子图片。

  (3)导学:你们认识它们吗?我们来学写这几个生字,写得好的同学会得到香甜美味的粽子。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午。

  (1)观察生字外形,注意书写时悬针竖不出头。

  (2)学生描红书写,在本子上写两个。

  (3)同桌之间展示,同桌互评。

  3.教师指导学习生字——节。

  (1)观察生字结构,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练写。

  (2)引导学生说一说了解了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3)通过对节日的阐述,给“节”字进行扩词训练。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米。

  (1)导学:我们“品尝”了香甜的糯米粽,一起来认识糯米的“米”字。

  (2)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image003

  (3)学生根据汉字“米”的字形演变过程,理解字义。

  5.教师指导学习生字——分。

  (1)反义词对对碰理解字义:“合”的反义词是“分”。

  (2)书写要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

  (3)师生讲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激励进步。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教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作业设计

  对父母说说端午节的习俗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3

  说明:

  一、让文本与生活对对碰

  《端午粽》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之一。上课伊始,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二、切身体验,学会表达

  教学中,在学习课文对端午粽的做法、味道的描述之后,感受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后,引导通过尝端午粽,介绍端午粽,让学生对端午粽的外形、味道、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三、读中悟,悟中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四、让课堂缭绕乡土馨香

  在教学文本时,紧紧围绕本课题研究的主旨——合理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引导小朋友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每年是怎么过端午节,再借助丰富多彩的图片或亲身体验走进文本,最后引入有关端午节的儿歌及方言。

  教材分析:

  《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第1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点写了粽子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吃粽子习俗的由来。课文语言比较形象,贴近学生的生活。

  学情分析:

  课文语言比较形象,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在感悟文本时尽量放手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理解。

  教学目标:

  1.注意读好长句子,能正确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端午节家庭吃粽子的快乐,知道这个中华传统习俗的。

  4.能正确读写“真、分”两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端午节家庭吃粽子的快乐,知道这个中华传统习俗的。

  课前准备:

  教学、实物等

  教学过程:

  (课前预热:演示们包粽子,编蛋网的场景,引导说说看到了什么?出示五彩的蛋网并告诉们这些将是本节课的奖品,看看“花”落谁家?)

  一、激趣复习巩固词语

  师(出示粽子):同学们,这是什么?

  师:粽子好吃吗?想不想吃?我们来场抢粽子比赛,看谁先抢到?

  (师演示生抢读词语)

  二、品读课文,走“近”生活

  1.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教师再次出示粽子:这样的粽子是怎么做的呢?味道怎么样呢?

  请大家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用“—”画出写粽子是怎么做的句子,用“~~”画出写粽子味道的句子。

  (2)学生带着任务轻声朗读课文。

  (3)自荐读句子,师相机指导朗读。(指名读,师范读生闭眼想象,男女生赛读,齐读)

  (4)词语训练。

  ①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

  ②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5)看一看,尝一尝,说一说。

  各自介绍课前准备的粽子的包法、馅儿、味道等。

  2.图文结合学习第3自然段

  师:刚才同学们尝的是什么粽子?课文还给我们介绍了哪些粽子?你们平时还吃过什么粽子?

  相机理解“美滋滋”并说出类似的词语并用“美滋滋”说一句话。

  3.学习第4自然段,指导朗读长句,简介屈原。

  三、课外拓展,引入有关端午节的本地儿歌和

  四、指导书写生字“真、分”,要求组词并用组的词语说一句话

  五、课堂

  板书设计:

  10端午粽

  十分好吃花样也多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4

  教学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教学目标:

  1、认识“端 粽 节 总 米 间 分 豆 肉 带 知 据 念”等13个生字,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3.初步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2、正确理解第二自然段课文内容,明白制作糯米的材料和介绍粽子时的顺序。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学写“午”字

  1.导语:老师出示粽子的图片,问:同学们这是什么?(粽子)问粽子是什么节日吃的?(端午节)。端午节是在哪一天呢?(农历五月初五)。在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我们会吃粽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粽子的课文。

  2.板书课题:端午粽。(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3.师:这个课题的三个字都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端:它的偏旁是立字旁,立字旁和立字有什么不同?粽的偏旁是米字旁,因为粽子是用糯米做的。齐读偏旁。

  午字是我们要今天要会写的,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写午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1)观察“午”字字形,注意书写时悬针竖不出头。

  (2)学生说笔顺,老师示范书写。

  (3)学生描红书写,在本子上写两个。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标上自然段序号。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分段朗读课文。

  导语:同学们读的`真认真,想不想大声读给同学听?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来读一读课文,每一个同学读一个自然段,我要请几个小朋友?

  提出要求:请四个小朋友来读。其他同学眼睛看书、仔细听,一会来做小评委。

  3.老师范读课文

  师:听了同学们的精彩点评,老师也想读一读课文了,请同学们认真听一听老师是怎么把长句子读通顺、读流利的。

  三、分段朗读,随文识字。

  1.教师指名分句朗读,师生评议。

  (1)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随机理解词语“总会”的意思。

  用“一……总会……”说一句话。

  (2)逐句出示第二自然段里的句子。

  出示第一句描写粽子样子的偏正短语,借助图片了解箬竹叶、糯米。指名领读。

  出示第一句,指名朗读描写粽子样子的句子,指导点评。

  指导学生把长句子画出停顿,学生自读练习,再指名读。

  出示第二句,标好停顿符号,指名读。

  做一做“掀开”的动作,理解词语。

  加上动作再指名读句子。

  出示描写粽子味道的句子:指名读句子。出示词语“剥开”、“又黏又甜”读准字音、做一做“剥开”的动作。说一说ABAC式词语。再指名读句子。

  (3)逐句出示第三自然段里的句子:

  出示第一、二句。指名读一读。理解“花样”。

  直接出示第三句画出停顿,指名读一读。理解“美滋滋”,体会吃粽子时的心情。积累ABB式词语。介绍象形字“带”。

  (4)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名读句子。介绍爱国诗人屈原。了解吃粽子的习俗。

  (5)把喜欢的句子读给同学听。

  2.读词、识字。

  师:同学们课文读得很认真,但是这篇课文有很多难读的词语,让老师来看看你是不是会读了。

  (1)开火车读词语:端午节、粽子、总会、箬竹叶、糯米、中间、煮熟、又黏又甜、十分、鲜肉、红豆、美滋滋、真是、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2)读生字。

  师:瞧,粽子宝宝出来和大家见面了,粽子宝宝说叫对了它的名字,它就会和你回家了,我们来叫叫它的名字吧。开火车读字。

  四、练习书写

  1.教师指导学习生字——节。

  (1)观察生字结构,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练写。

  (2)引导学生说一说了解了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预设:中秋节、重阳节、春节……

  (3)通过对节日的阐述,给“节”字进行扩词训练。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米。

  (1)导学:学生根据汉字“米”的字形演变过程,猜一猜是哪个字?理解字义

  (2)指导学生书写“米”字。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导回顾: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认识了哪些生字宝宝?

  2.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与父母一起查找关于屈原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端、粽、节”等生字,会写“午、节、叶”等生字。认识部首“、”。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会读长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风俗习惯,并知道这些节日的历史来源。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及历史人物屈原。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

  一、猜谜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与一种食物有关,大家来猜一猜是什么吧!

  课件出示谜面:一个白胖子,裹着绿毯子,腰里扎根细绳子。(打一食物)(同学举手猜谜)

  2.同学们真聪明,没错,这种食物就是——粽子。出示课件:粽子图片。

  3.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都吃过什么样的粽子?你们觉得好吃吗?

  4.有位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觉得粽子好吃,下面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吧。1.猜谜语。

  一个白胖子,裹着绿毯子,腰里扎根细绳子。

  谜底:

  二、结合语境,识记生字

  1.学生在课文中圈出生字,读读,想想,有什么好的记字方法。

  2.同桌或小组交流:有哪些记住生字的好办法?

  3.展示识字情况。

  (1)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

  (2)用多种方法识记。

  4.把生字放回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通读顺。

  2.读一读,连一连。

  粽zǒng

  总duān

  端zòng

  间ròu

  肉niàn

  念jiān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标出自然段。

  2.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再读课文,自由读或同桌互读互帮。教师指导长句子的朗读停顿。

  4.指名在全班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议。

  5.齐读课文。

  3.这篇课文一共有个自然段。四、指导书写,练习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让学生认读。

  2.观察分析: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比比谁是火眼金睛,看得最认真,最仔细。

  3.示范写“米、真、豆”等字。重点指导:“竖”画的写法(午、节、叶、米),“真”字的写法。

  (1)“竖”画的写法:“午、节、叶”为悬针竖;“米”为垂露竖。

  (2)“真”字中间有三横。

  4.指导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5.让学生练习口头组词、扩词。4.比一比,写一写。

  午节

  5.一字组多词。

  真()()

  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解题导入,了解传统节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内容。(板书课题)有没有人知道粽子是什么时候吃的?端午节是在什么时候?你们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呢?(学生自由举手发言)同学们知道得非常多,那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都会做什么啊?(学生回答)没错,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课件出示有关端午习俗的图片)

  6.下列哪些是端午节的习俗?()

  A.贴对联 B.吃粽子

  C.吃饺子D.赛龙舟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1自然段。

  2.第1自然段讲了什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3.你们家有没有人会包粽子?课文中包粽子的人是谁?(外婆)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2自然段,数出该自然段有几句话。

  (1)外婆是怎样包粽子的?让学生找出描写包粽子的句子。(板书:箬竹叶糯米枣)

  (2)外婆包的粽子的味道如何?(板书:清香,又黏又甜)

  (3)说一说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全班齐读第2自然段。

  (外婆是怎么包粽子的,及粽子的味道。)

  2.学习第3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说说这一段又讲了什么。(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多)

  (2)外婆包的粽子都有哪些花样?学生用笔在书上画出来。(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3)读第三句话,外婆让“我们”把粽子带回去分给邻居吃,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外婆的善良)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外婆包的粽子,是用()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的枣。

  8.外婆包的粽子有()。

  A.红豆粽B.香菇粽

  C.牛肉粽D.鲜肉粽

  E.红枣粽F.红糖粽四、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历史人物屈原

  1.出示屈原图片,提问有没有人认识这个人物。

  2.老师讲解爱国诗人屈原及沉汨罗江的历史故事。

  3.指名学生读第4自然段。

  师: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啊?(屈原)

  4.全班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9.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五、回顾拓展

  1.全班齐读课文,指名学生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2.教师回顾总结:这篇课文讲了外婆给“我们”包的端午粽,以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更加了解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及其来源,课后同学去收集了解一下中国的其他传统节日吧。

  10.将下面传统节日与对应的时间连起来。

  重阳节五月初五

  端午节八月十五

  中秋节正月十五

  元宵节九月初九

  [教学板书]

  端午粽包:箬竹叶糯米红枣

  端午粽花样: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教学反思]

  开课伊始,我用猜谜语的方式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因此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也提高不少。第一课时我主要教学生字词,让学生读通读顺课文,为下节课的课文理解作好铺垫。在指导学生学写生字时,我让学生学习找到生字之间的共同点及不同的书写方式,从而让学生掌握写字要领。第二课时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了解外婆包的端午粽及其中包含的感情,以及端午节的来历及习俗。因为这一节日同学们都有过体验,所以让同学们自由讨论非常重要。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带入课文,他们理解课文就更加容易了。

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6

  教学设计说明:

  一、让文本与生活对对碰

  《端午粽》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之一。上课伊始,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二、切身体验,学会表达

  教学中,在学习课文对端午粽的做法、味道的描述之后,感受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后,引导孩子通过尝端午粽,介绍端午粽,让学生对端午粽的外形、味道、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三、读中悟,悟中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四、让课堂缭绕乡土馨香

  在教学文本时,紧紧围绕本课题研究的主旨——合理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引导小朋友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每年是怎么过端午节,再借助丰富多彩的图片或亲身体验走进文本,最后引入有关端午节的儿歌及方言童谣。

  教材分析:

  《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第1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点写了粽子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吃粽子习俗的由来。课文语言比较形象,贴近学生的生活。

  学情分析:

  课文语言比较形象,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孩子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在感悟文本时尽量放手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理解。

  教学目标:

  1.注意读好长句子,能正确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端午节家庭吃粽子的`快乐,知道这个中华传统习俗的故事。

  4.能正确读写“真、分”两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端午节家庭吃粽子的快乐,知道这个中华传统习俗的故事。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实物等

  教学过程:

  (课前预热:演示孩子们包粽子,编蛋网的场景,引导说说看到了什么?出示五彩的蛋网并告诉孩子们这些将是本节课的奖品,看看“花”落谁家?)

  一、激趣复习巩固词语

  师(出示粽子):同学们,这是什么?

  师:粽子好吃吗?想不想吃?我们来场抢粽子比赛,看谁先抢到?

  (师演示课件生抢读词语)

  二、品读课文,走“近”生活

  1.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教师再次出示粽子:这样的粽子是怎么做的呢?味道怎么样呢?

  请大家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用“—”画出写粽子是怎么做的句子,用“~~”画出写粽子味道的句子。

  (2)学生带着任务轻声朗读课文。

  (3)自荐读句子,师相机指导朗读。(指名读,师范读生闭眼想象,男女生赛读,齐读)

  (4)词语训练。

  ①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xxxx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xxxx糯米,中间有一颗xxx枣。

  ②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5)看一看,尝一尝,说一说。

  各自介绍课前准备的粽子的包法、馅儿、味道等。

  2.图文结合学习第3自然段

  师:刚才同学们尝的是什么粽子?课文还给我们介绍了哪些粽子?你们平时还吃过什么粽子?

  相机理解“美滋滋”并说出类似的词语并用“美滋滋”说一句话。

  3.学习第4自然段,指导朗读长句,简介屈原。

  三、课外拓展,引入有关端午节的本地儿歌和童谣

  四、指导书写生字“真、分”,要求组词并用组的词语说一句话

  五、总结课堂

  板书设计:

  10端午粽

  十分好吃、花样也多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