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篇1
一、课前谈话
师:你能说出56个民族中的几个吗?
生:(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民族)
师:你知道这些是哪个民族吗?
(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是哪个民族)
二、导入新课
师:知道这是哪个民族吗?对啊,是维吾尔族。(板书:维吾尔),今天我们去和田那边的维吾尔看看,和田有饶有兴趣的民俗风情。(板书:和田的维吾尔)
师:今天,咱们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和田的维吾尔》,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把字词读准,想课文写了和田维吾尔的哪些民俗风情?
(1)检查字词:
师:我们来认识一些具民俗特色的词语。(巴朗子、都帕、馕、土馕坑、库乃其、巴扎、艾得来斯)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是什么?(用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
(2)交流风俗特点: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有哪些民族特色?
生1:热爱土地。
师:你怎么一下子就找到了?
生1:我找了总起句。
师:你是用这种方法找到的,真不错,还有呢?
生2:爱美。
生3:能歌善舞。
师:从“热爱土地、爱美、能歌善舞”这些特点,找出相应的自然段吗?
生:热爱土地(2、3)、爱美(4)、能歌善舞(5)。
四、深入研读2-6自然段,感悟民俗风情
1、师:在这三个特点中,哪一个特点你最感兴趣?请你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内容重点研读,想想: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描写具体的,可以划划你最感兴趣的句子,写写简单的感受。
(学生自主研读)
2、交流,随机研读
师:你最喜欢哪一段?
(1)研读“热爱土地”
生1:“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给寂静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穿了这种带有大地和太阳气味的衣服,也许就有精神吧。”我觉得把当时的样子写出来了,不管地上多脏,很多人都把衣服铺子地上,“大大小小”有很多人的。
生2:我感觉到,好像给大地作了装饰,像一幅画卷很美,本来单调的.沙漠变得很美。
生3:我知道这是打比方的手法,像一幅抽象画。
师:请你读一读这个打比方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从人们把衣服铺在很脏的沙漠上,看出来人们热爱土地胜过热爱自己。
师:正是维吾尔人热爱土地,才会有这样的行动。你还感受到什么?
生:他们把土地和太阳的味道留在自己身边。
师:还有一个地方能看到他们热爱土地的?
生1:“令人惊叹”读出来热爱土地,“真……”让我惊讶,土馕坑里烤出这么好的食物。
师:有没有新的理解?
生;这里他举例食物的例子,烧肉也是土馕坑里烤的。因为他们热爱土地,食物都跟土地有关系。
师:这里用到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这里举例三中食物的例子来说明他们热爱土地,还有补充吗?
生:我知道他们热爱土地程度之深,惊叹之情。
师:关注到了惊叹,我们来读出惊叹之情(齐读)。
师:还有补充吗?
生:感觉到程度令人惊奇,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师:哪些句子?
生1;“令人惊叹”用来感叹号。
生2:大地给了它力量,吃了“库乃其”一天都不会饿。
生3:他们最喜欢的食物都是由大地的帮助得来的。
师:(小结)正因为他们吃和穿都离不开土地,所以他们热在土地。
(2)研读“爱美”
师:维吾尔人们还有什么特点你有兴趣啊?
生1:“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花儿开在了土地上,还挂在门框边。
生2:花儿不仅种在地里,还在门框边、房梁顶、挂毯上。
生3:维吾尔人们不愿把它们拔掉。
生4:花纹雕刻上去的,充分体现了维吾尔人们爱花。
生5:没有办法栽花,就像办法画了、雕刻了。
师:想不想见见这些盛开的花朵?(欣赏图片)想说些什么?
生1:太美丽了。
生2:维吾尔人爱花真切。
生3:非常爱花,漂亮,生活中能用的上花的地方都用上了。
师:你还能想想花朵盛开在哪里?
生4:花朵盛开在床头、被子上、衣服上。
师:凡是有维吾尔人的地方就有花。
师:还从其他句子体会到什么?
生:我知道“艾得来斯'”是打比方。看得出他们爱美。
生2:犹如彩云,自然、非常鲜艳,雕刻得非常美,美不胜收
师:真让人眼花缭乱啊。
师:作者在写“都帕”“艾得来斯”时都用到了打比方的方法,写得很美、很深动。一起动手写写。“()犹如(),又似()。”(句子练习)
(学生交流所写句子)
(3)研读能歌善舞
师:从哪里感受到维吾尔人们能歌善舞?
生1:这种歌舞不受场地的限制。无拘无束,随心所欲。
生2;:他们聚餐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吃饭的时候都要跳舞。
师:想象,你在什么情况下想要跳舞?
生1:朋友的生日宴会上。
生2:广场上。
生3:睡觉时。闹市。
师:你们表现的那么棒,也会能歌善舞了。
师:他们流行一句话“维吾尔人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
师:为什么他们能歌善舞?
生1:他们有豁达的心情。
生2:爱生活。
生3:面对艰苦,乐观地生活。以苦为乐,快乐地生活。
五、研读1和7自然段
师:刚才咱们学习了课文2-6自然段,感受了维吾尔人民饶有兴趣的民俗特点。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开头举例一个例子,来表达豁达、乐观。
(感悟“首尾呼应”的表达方式)
六、欣赏图片,提升情感
师:看,豁达乐观的维吾尔人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把一个地处沙漠边缘的地区——“和田”变成了“玉石之乡”“瓜果之乡”“地毯之乡”“丝绸之乡”(播放音乐和图片)
板书:
和田的维吾尔
热爱土地
爱美
能歌善舞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惊恐、恶劣、深邃、铺天盖地、迎风引吭、肃然起敬、形态各异、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载歌载舞、害达乐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人害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法
教学资源:相关资料,投影片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在本组的前几篇课文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地区的风俗,今天我们再一起去和田,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板书课题,齐读。
谁能把你了到的和田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预测:位于新疆的最南端,产玉石的地方,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和田是西域最早的佛教中心,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乡、丝绸之乡、地毯之乡、瓜果之乡。)
和田的维吾尔又有怎样的风情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文本,一起去品读。
二、回顾方法: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往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预测:1、学习词语。2、带着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初读课文。3、感悟内容,学习表达方法。投影示)
三、检查预习:
1、今天我们照例先来学习词语,投影出示本课的重点词语:
惊恐 恶劣 深邃 妩媚 香喷喷 铺天盖地
迎风引吭 肃然起敬 形态各异 随风摇曳
美不胜收 载歌载舞 豁达乐观 渺渺回荡
(1)你觉得哪些地方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呢?
预测:读音:恶劣妩媚载歌载舞香喷喷(领读)
字形:邃曳(在本上练习写一个)
多音字:吭(将其不同读音表示的意思、组词积累到书上)
(2)词语的意思有没有不理解的?解释“肃然起敬”、“美不胜收”
希望同学们把这些精彩的词语运用到口语交际和习作中。
四、感知文本:
1、下面我们来看阅读提示,默读,画出需要注意的问题,指名读问题。
2、带着第一个问题读课文,开火车每人读一段,注意:哪些词语最能概括维吾尔人的特点,圈出来。汇报,板书:豪气乐观、热爱土地、爱美、能歌善舞
3、作者把维吾尔人豪放乐观的性情,热爱土地、爱美的淳朴风情,能歌善舞的才情很形象地介绍了出来,同学们把握得也很准确。下面请你默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注意在感悟内容的同时学习表达方法,作好批注。
4、汇报:
第一段:“我”的神态、动作与汉子形象对比。
拟人的手法描绘出恶劣的天气,反衬出汉子的豪气与乐观。
采用总分的结构,中心句在段首。
第二、三段:交代反问句结尾也有使用叹号的形式。
列举吃、穿方面的例子说明其热爱土地。
第四段:交代虚实结合的'写法。
第五、六段:中心句在中间
第七段:首尾照应。理解“苦—甜”
五、读写结合:
1、看板书回顾全文,每个自然段都围绕中心句,运用列举、修辞等方法,淋漓尽致地再现了维吾尔人的特点,课前同学们还查找了维吾尔族的其他民风民俗,你能不能试着也象文中这样来写一写,抓住一个方面写具体。或者也可以依照课文从不同方面介绍维吾尔族的方法,给大家介绍你了解到的其他民族,列提纲即可。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
3、汇报。
六、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领略了和田维吾尔的风土人情,希望同学们课后再去了解关于其他民族的民风民俗,更希望大家带着维吾尔族人的豪气与乐观去拥抱你们的生活,相信你的人生会更精彩!
板书: 豪气乐观 围绕中心
和田的维吾尔 热爱土地 修辞、列举
爱美 虚实结合
能歌善舞蹈 首尾照应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
吉化六小 吴俭
《和田的维吾尔》是六年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第9课。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自己在这以下两方面做得比较好。
一、基础知识落得比较实,课堂上我以检查预习的方式来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重点的读音、字形进行强调,并且落实到写,真正做到扎实了基础。
二、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让学生默读做批注的环节,我给学生留了大量的时间去读,让学生真正静下心来品读文本,用心去感悟,真正从读中有所得。
三、读写结合落实到位。总结全文,体会写法。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中心句和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进行仿写,把学生领悟到的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四、扩展阅读,让学生课后再去搜集相关的信息,把语文课堂延伸到课外,扩大了学习的外延。
本节课的遗憾之处是:
一、对于方法的指导要做到重点突出,而我在本课中面面俱到,就显得冗长。
二、教师总结的话过多,当学生说得已经很到位的时候,就不用再总结了,显得教师放手不够。
三、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部分力度还不够。
四、在时间的把握上,还做得不够好。既然是略读课文,有些地方教师还可以讲得更简练一些,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
只有勤于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与成败,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提高教学艺术,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我会努力的。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篇3
《和田的维吾尔》是篇略读课文,也是第二组课文的最后一篇课文。通过第二组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
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生动形象是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作者生动、准确、感情充沛地对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及民族风俗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我本课的设计旨在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运用自读——自悟——交流——自得的方法,采用版块式教学让学生了解和田维吾尔人勤劳质朴、豁达乐观的特点及民族风俗,同时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如文章中比喻等写作手法的运用,感受作者对比、前后呼应等的写法。
一、落实字词的教学
课文虽然是略读课文,但是根据课文的特点,文中出现了许多像“都帕”、“艾得莱丝”等根据维吾尔语音译过来的词语。这些词语学生是第一次碰到。所以在初读课文后我出示了这些词语,让他们认读这些词语,并且在老师的带领下理解他们究竟是什么。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二、关注作者的写法
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找找“课文从那几个方面来介绍和田维吾尔的风俗特点的”从中知道作者是如何来谋篇布局的,知道作者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安排材料的。联系这组单元中第七课《藏戏》也是这样安排材料的,让学生对这写法加以巩固。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也让学生体会到在概括几个方面的时候,如果有总起句,可以在总起句中找到中心词,这样概括的方法。因为文中的第二、第四自然段都是总分结构的。
在学习“爱土地、爱美、爱歌舞”的几个方面中,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用“谁能、谁又能”的句式以及连用两个“!”写出了作者的那份惊叹。抓住“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知道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只用了三个词语就把他们的服装等特点写清楚了。再有,抓住“犹如、又似”这个比喻,感受那份美。
在学习第一、第七自然段时,让学生通过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首尾呼应、对比的.写作方法。
三、利用视频、图片资料创设情境帮助理解课文
因为维吾尔是少数民族,他主要生活在我国的新疆距离我们这里较远,因而课文的内容相对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里面所介绍的风俗特点有些是我们第一次看到的。而维吾尔族又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无论是服装,还是其他都是很有民族特色的。结合课前的提示,我选择了一段维吾尔族的歌舞来导入,让学生在视觉上对他们有一个鲜明的认识。在理解词语的过程中也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图片让学生透过文字、借助图片直观的认识他们。在学习“爱美”这个板块中,我也选用了一组反映维吾尔人爱花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他们只要是能看到的地方都会有花的存在。同时也选择了一段具有维吾尔族特色的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尽可能地让学生走进维吾尔。
四、以读促悟,加深理解
文章中有许多作者写得很美的句子,例如“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还有“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的绣花‘都帕’“这句,设计了朗读的环节,希望通过读来感受维吾尔人对生活的那份热爱之情。
五、让学生通过想象感知文本
在学习“爱美”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到最后设计了一个句型的训练。让学生展开想象花儿还会盛开在哪里。本来打算在教学“爱歌舞”这部分内容时,结合“这种歌舞从来不受人员、场地和时间的限制,不论什么人,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想跳就跳。”这句的理解来想象写话。不过试教下来发现时间上来不及,因而今天改用了说的形式,让他们想象还会有哪些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载歌载舞。
在今天课堂的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希望老师们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谢谢!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难点】
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欣赏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课件一)
(如能歌善舞、热情、漂亮等。)
2、知道我们今天要去哪里吗?(新疆)对,我们要走进新疆的和田,走进和田的维吾尔。(板书课题)齐读(课件二)
3、对和田你了解多少?说给大家听听。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画出最能概述维吾尔人特点的语句。(课件三)
2、根据你画的句子的内容选择精练且有概括性的词语填一填:
豪气乐观 的维吾尔人
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
爱美的维吾尔人
能歌善舞的维吾尔人
3、联系注释或课文,了解下列词语
土馕(náng)儿 “库乃其” 巴扎 都帕 艾得来斯 巴朗子
三、深读品悟,感受地域与民族风情
1、默读课文,结合画出的句子,与小组同学交流:课文是怎样来具体描写和田的维吾尔人的这些特点的?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⑴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
①轻声读第1自然段,想像这段话所描写的情景:黑夜,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中传来热烈激昂的歌声。这歌声饱含着对黑暗与沙尘暴的蔑视,以豪气与乐观超越了可怕的黑暗与自然。
②找一找文中的对比:被沙尘暴统治与破坏的夜──热烈激昂的歌声;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倾听──驾着马车迎风引吭高歌的维吾尔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的对比中不由得让人对和田维吾尔民族的豪气与乐观肃然起敬。
③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⑵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2、3自然段,在田维吾尔人的生活中,哪些与土息息相关?
①“民以食为天”,维吾尔族人的吃几乎离不开土。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惊叹。
②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晾晒。想象那样的情景:在寂静广阔而又单调的沙漠上,各色的衣服犹如巨幅抽象画。而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画出如此有创造力的画家,只能是热爱生活、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
③和田维吾尔人的吃和穿,都离不开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
⑶爱美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第5自然段,从哪里看出爱美是他们的“天性”?
①画出作者打比方的句子,体会“美不胜收”。
②爱花、种花、绣花,衣着如花,姑娘似花,维吾尔族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美丽地生活着,正像坚强的花朵,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仍然尽情地吐露芬芳。
⑷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
1、 维吾尔人不但漂亮,还能歌善舞,请欣赏下面这些图片。
2、 从他们的舞蹈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提升认识,体会写法
1、结合全文,说说对句子的理解,“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2、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
(全文和每段都有中心句子,使文章脉络清晰,易于把握;描写细腻,语言优美。)
五、拓展延伸
1、以下面句子为总起句写一段话。和田自古以来就是瓜果之乡。
2、课外交流你还知道的新疆维吾尔族的一些知识。
【板书设计】
和田的维吾尔
豪气乐观
热爱土地
爱美 的维吾尔人
能歌善舞
教学反思
由于课文围绕“乡村”这一主题,向读者展示了维吾尔乡村浓郁的西域风情和和田的维吾尔人热爱生活、豁达乐观的'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我设立的教学目标是:第一、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词语的正确读音,在朗读中体会文字之美。第二、要求学生能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尤其是品味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感受维吾尔乡村的风情,并且理解和田维吾尔的精神。
我想,我应在课堂中鼓励学生拓宽自己的思路,引导他们在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基础上,更多地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在相互合作与独立思考中提高综合学习的能力。
我运用音乐《我们新疆好地方》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尽快地融入文章的氛围中,感受浓郁的西域风情,这一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不仅融入了文章,而且积极性也被激发了出来,能够完全投入地思考我提出的问题,在他们交流的同时,我又以引导性的提问使学生主动地感受文本,在富有表现力和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上做深入讨论,学生们不仅抓住了关键词句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而且还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一名学生发现文中用到很多具有强烈新疆地方色彩的词语如“都帕”、“艾得来斯”等,我便抓住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中有没有同样的词语或者句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经过共同的思考,他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些词句能够体现出强烈的西域色彩,让读者感到自己身处新疆。我再抓住这一结论引导他们思考我们在写作时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学生立刻领悟到:写作时可以运用特定的词表现特定的地点或人物。
又如在谈到“歌一样的维吾尔”时,学生们纷纷发表了自己对和田维吾尔的看法,认为他们是一群热情、好客而且快乐的人。但仅止于此的话,和田维吾尔的形象又过于单薄。于是,我便启发他们思考“歌”与和田的维吾尔的关系,有的学生从文字中获得了深刻的感知,她说,和田的维吾尔人本身就是一首歌,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歌舞已经成为了他们自身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就像那歌舞一样,热情奔放,没有悲怆。这是多出色的想法!在对她表示赞赏的同时,我又引发学生们继续思考:这样一个民族,在他们的载歌载舞中是否可以看到一种精神?有的学生在熟知课文的前提下,马上就联想到了前文提到过的一个汉子在刮着沙尘暴的夜里引吭高歌,这正体现了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欢歌的性子,也体现出了他们的乐观精神。由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便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想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朗读感悟,小组合作讨论,网络学习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赞美。
教学重点: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想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启情导入
在“中华民风民俗”这一单元中,我们一起了解了北京的春节,欣赏了藏戏,参观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今天,将继续我们的行程,走近一个极其付有魅力的少数民族,听——[播放:新疆好]从歌曲中你了解了什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他们[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感知
1、打开书第9课,快速浏览课文导读,思考:本课学习的重点问题是什么?
2、带着第一个问题,轻声读文,注意读准读顺
3、汇报交流:豪气乐观、热爱土地、爱美、能歌善舞
三、研读感悟
1、从课文的哪些重点语句当中让你感受到了和田维吾尔人的这些特点呢?再次走入课文,默读,边读边思,作好批注。
2、可以和身边的人交流交流
3、集体交流
豪气乐观:
那是一个……竖耳听着:就在这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中传来了热烈激昂的歌声,透过歌声,我们听到的是……这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这一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谁来体会?[指名朗读]
热爱土地:
[出示图片]看到这色香味俱全的馕,你有什么感受呢?[出示句子]指读、评价爱美:花、都帕、艾得来斯[欣赏],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表达你心中的`感受吗?指读
能歌善舞:看到维吾尔的姑娘,你不禁要说——
4、难怪人们会说:[出示句子]齐读
5、小结:本课学到这里,你有哪些收获呢?
四、网络交流
我国有多少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它独特的风景,你想了解的更多吗?下面就到网络是去查阅吧!注意把你查阅到的内容发送到班级的博客上,大家进行交流,好吗?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篇6
【学情分析】
我班有学生35人,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教学中尽量做到教师适时引导,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解决课堂即时生成的问题。
教学内容分析:《和田的维吾尔》一课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中的第九课,本组课文的单元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读通课文,积累“铺天盖地”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尤乐的精神风貌。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遵循阅读教学的原则,让学生充分的与本文交流,在自读、品读、感情朗读等形式的朗读中,朗读课文内容,感受维吾尔人的特点及以及他们虽苦尤乐的精神风貌。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维吾尔人乐观豁达精神的由衷赞美之情,学习维吾尔人虽苦尤乐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文化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小标题的内涵,品读文中用来表现维吾尔人的优美准确的语言。
【教学难点】
找出它和文章主旨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诵读、体悟、讨论
【教学准备】
1.维吾尔风情图片和民歌
2.要求学生朗读课文两遍。
【教学时数】
1课时
1.新课导入:(播放维吾尔风情图片和维吾尔民歌)
从刚才大家观看大屏幕专注的眼神,老师已经感受到了你们对新疆地区、新疆的维吾尔人浓厚的好奇心,那么让我们赶快进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与新疆有关的课文吧!请同学们把书本打开,翻到127页,《和田的维吾尔》
2.解读标题:首先老师要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昨天回家看过课文的同学举手。读过三遍的同学举手。读过五遍的同学举手。(检查预习,表扬!)
能不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作者认为“和田的维吾尔”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维吾尔”呢?
明确: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剧,维吾尔人的民族特色也在渐渐消失,只有在最边远的南疆农村和田地区,还保持着浓郁的西域特色和维吾尔民族风情!这里的“真正意义”也就是指原汁原味的维吾尔民族特色。
3.初步感知:文中第二自然段作者说:只有披着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沙尘的和田维吾尔人才能展示出原装的“西域货”,你们认为哪些东西可以称得上是原装的西域货?
沙土、花朵、谜、歌舞等,你们是在哪里很快发现这些事物的?
明确:通过文章的小标题能够快速、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和写作意图,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4.研读文本:刚才我们借助小标题很快地把握了所谓的原装“西域货”的内涵,可是大家有没有思考过:
(1)如何理解“土一样的维吾尔”中的关键词“一样的”呢?
明确:维吾尔人生活的环境充满了沙土——沙尘暴肆虐;维吾尔人的生活离不开沙土——穿戴、食物;晾晒衣服。
土给人的感觉是什么?(纯朴、豪放、粗犷)
维吾尔人对沙土怀有怎样的态度?
明确:热爱,崇拜、眷恋,即使面对沙尘暴,展现出的也是特有的豪气与乐观。
语言品味:铺天盖地、撕扯、嘶、迎风引吭、热烈激昂、寂寞单调、平添、韵味
结论:和田的维吾尔人有着土一样的质朴、粗犷和豪放。
(2)为什么“花”也可以作为和田维吾尔人的一种象征呢?
明确:爱花是和田维吾尔人的天性,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的门框边、房梁上、墙壁的挂毯上,姑娘的服饰上。姑娘有着花一般的名字和美丽的`容貌,她们美丽的外表下更隐藏着坚韧的毅力,即使狂风也吹不散。
结论:和田的维吾尔人有着花一样的美丽、幽香、情调、自信。
(3)快速浏览第
三、第四两个标题的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和田的维吾尔人好似一样的神秘、不可思议、耐看。
和田的维吾尔人好似一样的潇洒、豁达、乐观。
5.深化主旨:刚才我们从四个方面来概括了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下面哪位同学能不能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呢?
明确:生活在豁达乐观、载歌载舞之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句话中出现了一对反义词,是什么?这样使用矛盾么?
明确: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在沙土弥漫的自然环境中的确是苦的,然而他们凭着乐观豁达的精神,不仅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更在这样的环境中,创造着美,用歌声和舞蹈来表现着美,所以,心里感觉是甜的,生活是美好的。
6.随机讨论: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体验过“苦”与“甜”相生相伴的往事或感受呢?
六、布置作业:完成一篇300字左右的随笔,题目《维吾尔印象》。
【板书设计】
豪气与乐观 热爱土地
和田的维吾尔爱美的天性 能歌善舞 聚餐多样
【教学反思】
教学中,通过抓中心句,重点词去理解,去品读,效果较好。如,在学生交流了自学情况后,就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能够反映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抓中心带动学习的积极性。了解了维吾尔人的特点是: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爱美的维吾尔族,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在教学重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再次在读中品味和田的维吾尔族的独特风俗习惯。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篇7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难点】
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说说对维吾尔族的了解。
(如能歌善舞、热情、漂亮等。)
2、对维吾尔族除了我们所知道的这些,还有着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现在,我们就走进和田的维吾尔。(板书课题)
3、和田简介:
和田古称“于阗”,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最南端,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乌垒(今轮台县)设置西域都护府,和田正式纳入我国版图,其间,佛教传入,和田成为西域最早的佛教中心,直到公元11世纪,伊斯 兰 教以铁骑、利剑东进,将和田纳入其统治之下。清初,“于阗”改名为“和阗”,1959年,“和阗”又改为现名。
和田的古代文明十分辉煌,尼雅遗址、阿克斯皮力古城、买力克阿瓦提古城、喀拉墩古城、安迪尔古城、约特干遗址、热瓦克佛塔、库克玛日木石窟等世界知名的古遗址及众多出土文物,如古木版画、丝绸地毯残片、金饰佛像、干尸、最古老的钱币、各种服饰用具等像一部部光彩照人的史诗,令无数中外游客叹为观止。此外,和田神奇多样的地貌──巍峨的'雪山、瑰丽的冰川、幽深的岩洞、神秘的荒漠丛林、辽阔的草原、美丽的绿洲、多姿的湖沼……也吸引着众多的探险勇士。
和田盛产瓜果和玉石,其中的羊脂玉和墨玉更是久负盛名,游客除了可以在大大小小的玉石店挑选到称心如意的美玉外,还可以到赫赫有名的玉石巴扎里逛一逛,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的奇珍异宝全都汇聚于此,颇值得一游。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说一说你了解到了维吾尔族哪些风俗习惯。
(如,日常食品馕、烤肉和“库乃其”都是在沙土坑中烤制成的;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晒干;天生爱花;能歌善舞等。)
2、快速浏览,画出能够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
3、讨论: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是哪一句?
(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板书:
苦甜
三、深读品悟,感受地域与民族风情
1、默读课文,结合画出的句子,与小组同学交流:和田维吾尔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⑴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
①轻声读第1自然段,想像这段话所描写的情景:黑夜,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中传来热烈激昂的歌声。这歌声饱含着对黑暗与沙尘暴的蔑视,以豪气与乐观超越了可怕的黑暗与自然。
②找一找文中的对比:
被沙尘暴统治与破坏的夜──热烈激昂的歌声;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倾听──驾着马车迎风引吭高歌。这样的对比中不由得让人对和田维吾尔民族的豪气与乐观肃然起敬。
③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⑵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2、3自然段,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中,哪些与土息息相关?
①“民以食为天”,维吾尔族人的吃几乎离不开土。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惊叹。
②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晾晒:
想象那样的情景:在寂静广阔而又单调的沙漠上,各色的衣服犹如巨幅抽象画。而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画出如此有创造力的画家,只能是热爱生活、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
③和田维吾尔人的吃和穿,都离不开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
⑶爱美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第5自然段,为什么说爱美是他们的“天性”?
①画出作者打比方的句子,体会“美不胜收”。
②爱花、种花、绣花,衣着如花,姑娘似花,维吾尔族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美丽地生活着,正像坚强的花朵,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仍然尽情地吐露芬芳。
⑷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
“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提升认识,体会写法
1、结合全文,说说对句子的理解,“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2、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
(全文和每段都有中心句子,使文章脉络清晰,易于把握;描写细腻,语言优美。)
3、选择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或语段抄写下来。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篇8
教材分析:
《和田的维吾尔》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和田的维吾尔》讲的是“我”在和田的一次亲身经历,感受到了维吾尔特有的豪气与乐观,对土地的热爱,爱美的天性,载歌载舞的情景,饶有趣味的维吾尔族风俗,给作者留下了难忘而深刻的印象。
学情分析:
作为六年级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知道抓住阅读课文的阅读提示来读懂课文,也已养成预习的习惯,知道课前的自读自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我紧扣单元训练重点,依据教材内容,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内容上,二是写法上,三是积累,迁移,以期有效地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惊恐、恶劣、深邃、铺天盖地、迎风引吭、肃然起敬、形态各异、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载歌载舞、豁达乐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资料
整体设计意图:
《和田的维吾尔》是略读课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和田的维吾尔人性格特点和民俗特点。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生动形象是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本课,采用多次“默读、感情朗读”,培养学生在默读中思考、在朗读中感悟和田维吾尔的性格特点和民族精神。最后通过对句子的分析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想必《阿凡提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吧,在你的心目中,阿凡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那你知道阿凡提是那个地方,那个民族的人吗?
2、师:阿凡提是维吾尔族传说中的一个典型人物,在人民心目中,阿凡提是智慧的化身、欢乐的化身,只要一提起他的名字,愁眉苦脸的人就会展开笑颜。
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民族,它的人民又是什么样的呢?那么就让我们快步走进和田的维吾尔吧。(板书课题,解释课题)
二、阅读“连接语”,明确要求
1、阅读“连接语”,看看给我们提出了什么学习要求。
2、学生明确学习要求
(课文写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然后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
有目的地学习,使学生学习有了方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环节中主动地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探索,更容易让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
三、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和田的维吾尔人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出示词语认读理解
惊恐、恶劣、深邃、铺天盖地、迎风引吭、肃然起敬、
形态各异、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载歌载舞、豁达乐观
【设计意图】
学习生字、理解新词,积累词语。为读通顺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作好铺垫。
四、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默读,说一说你了解到了维吾尔族哪些风俗习惯。(如,日常食品馕、烤肉和“库乃其”都是在沙土坑中烤制成的;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晒干;天生爱花;能歌善舞等。)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
1、学习并积累“惊恐、恶劣、深邃、迎风迎吭、肃然起敬、形态各异、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载歌载舞、豁达开朗、随风摇曳”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特点,感受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另外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动漫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图片、学生搜集有关维吾尔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习惯风俗。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回顾引入:
1、回忆:同学们,第二单元课文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个专题,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俗风情.请大家回顾一下,通过前三篇课文的学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小结导入:是啊,“面是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些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令我们耳目一新.现在,我们一起走进最能代表维吾尔族风俗特点的和田维吾尔.
3、欣赏动漫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看后说说维吾尔人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刚才我们通过风光片对维吾尔风情有所了解.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通过文字来更多的了解维吾尔族.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文:做到正确、流利,说说你从文中了解到了维吾尔族哪些风俗习惯?
2、快速浏览:这些习惯表现了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画出能够反映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特点的语句.
课件出示:读一读:
六年前的一个夜晚,我感受了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
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
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自然环境并 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
没有歌舞,维吾尔人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3、讨论:最能集中反映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是哪一句?
三、重点探究,品味赏析:
1、出示结尾句:齐读“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2、默读课文:结合所画句子与课文中的具体描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随机引导.
(一)豪气与乐观:
(1)在铺天盖地的沙尘暴袭击的黑夜,一个汉子迎风印吭,热烈激昂的歌声饱含着对黑暗与沙尘暴的蔑视,表现了和田维吾尔人的豪气与乐观.
(2)作者是怎样使我们体会到这一点的? (对比)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酷爱土地
(1)“民以食为天”,和田维吾尔人吃几乎都离不开土地。
(课件出示:饮食图片)
(2)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晾晒.
(3)有感情的朗读:和田维吾尔族人的吃穿都离不土地,他们对土地爱地多么深沉啊!
(三)爱美
(1)读一读:为什么说手爱美是他们的“天性”?
(2)画出打比方的句子,体会“美不胜收”。
(3)小结:维吾尔人爱花、种花、雕花、绣花、衣着如花,他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依然爱花、爱美、美好的生活着,这是多么坚强的民族呀!
(四)能歌善舞:
(1)不受任何限制,想跳就跳
(2)聚餐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
(课件出示:载歌载舞的图片)
(3)学生表演(新疆小姑娘才艺展示)
四、提升认识,体会写法:
1、齐读最后一句
2、浏览全文: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
(1)全文和每段都有中心句,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2)前后照应,总结强调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3)描写生动形象,语言优美。
五、拓展延伸:
1、小结:除了这些,对于和田维吾尔族,你还有哪些了解?
(课件出示:有关和田维吾尔的图片)
2、这样的民族你想用什么形式来表达你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3、对于其他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你了解多少呢?
作业超市: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2、“小导游”:为和田维吾尔编写导游词。
3、设计广告:为和田维吾尔设计一条广告语。
4、手抄小报:办一份小报展示各少数民族的民风习俗。
板书设计:
9 和田的维吾尔
毫气乐观
苦—乐 热爱土地 热爱生活
爱 美
能歌善舞
案例评价: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顾老师在《和田的维吾尔》一课教学设计中,把握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反朴归真,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上下功夫。
教师把学生主动学习与教师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中,以课文中心句“豁达开朗的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为主线,总领其他各段,像一跟红线把每个自然段的内容串联起来,同时又重点抓住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第一句)来理解,使教学主线明确内容集中、重点突出、整体性强,设计实现了 “整体-部分-整体”的理想结构特点。采用以学生为主题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潜心会文、自悟、自得,与老师的相机点拨、适时指导,和谐而又统一。这样的教学,学生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达到了“顺学而导,教学相长”的境界。
教师利用音乐渲染情境引入课文,欣赏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风光动画,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迅速激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从而迫不及待的潜心读文,投入学习。
特别是拓展延伸、交流资料:“有关维吾尔、其他少数民族的风俗,你有哪些了解?”学生通过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既拓展了文本空间,加大了课时容量,又使学生对少数民族风俗有了更多的了解,更加热爱少数民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反思
《和田的维吾尔》是一篇阅读课文,我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潜心读文、边读边画、用心体会,学生读得很投入,在读中真正感悟到了维吾尔族的特点。课堂上,学生们积极交流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的资料,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增强了对维吾尔族的认识;更调动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有的歌、有的舞、有的吟诵小诗……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因此,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对我们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大有益处。
不足之处是:教学中学生没有进行个性表达的练笔训练,没有达到“读写结合”,有待于改进。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篇10
教材分析
《和田的维吾尔人》一课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中的第九课。课文围绕“民风民俗”这一主题,叙述了新疆和田维吾尔人的一些生活习惯、行为方式
。以平实的语言文字向读者展示了和田的维吾尔人豪气乐观、热爱土地、爱美、能歌善舞的特点。展示了维吾尔乡村淳朴的民风,赞颂了维吾尔人热爱沙漠、爱美好客、豁达乐观的精神品质,同时揭示了一条哲理:豁达乐观的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知道抓住阅读提示来读懂课文,也已养成预习的习惯,知道课前的自读自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我紧扣单元训练重点,依据教材内容,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内容感悟,二是写法领悟上,三是语言积累、学法迁移,以期有效地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积累“惊恐、恶劣、深邃、铺天盖地、迎风引吭、肃然起敬、形态各异、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载歌载舞、豁达乐观”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尤乐的精神面貌。
3、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过程与方法:
1、收集有关维吾尔民风民俗的资料。
2、按阅读要求自主阅读,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读感兴趣的语句,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和田维吾尔族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汲取传统民俗文文化中的精神营养。
教学重难点
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教学方法及设计意图
《和田的维吾尔人》是略读课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生动形象是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因此,我重点采用三种方法:
1、“默读、感情朗读”法
培养学生在默读中思考、在朗读中感悟和田维吾尔的性格特点和民族精神。
2、讨论交流
通过交流,培养学生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合作能力。
3、指导点拨
通过对重点句子的分析,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ppt课件《新疆是个好地方》mv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进入第二单元,我们的学习主题是“民风民俗”,前边几课,我们感受了北京春节的热闹;了解了西藏戏曲的神秘;领略了客家围屋的宏伟和傣家竹楼的清新。本节课,我们继续民风民俗之旅,来到一片神奇的土地上。(ppt播放《新疆是个好地方》mv)
2、结合音乐、视频及之前的生活体验,说说你对新疆的了解。
(学过的课文《葡萄沟》、《白杨》)
3、引入课题《和田的维吾尔人》,介绍和田。
【设计意图】通过欢快的音乐,优美的新疆自然风光,设置悬念,让学生猜,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学习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理清层次
1、要求:(1)读准自音,读通课文‘
(2)和田的维吾尔人有哪些特点呢?(在文中找句子)
2、学生按要求读文,可同桌交流。
3、回报检查学习结果。
(1)出示词语认读理解
惊恐、恶劣、深邃、铺天盖地、迎风引吭、肃然起敬、
形态各异、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载歌载舞、豁达乐观
(2)理清课文层次
和田的维吾尔人有哪些特点呢?全班交流自己找到的句子。
【设计意图】要求一:学习生字、理解新词,积累词语。为读通顺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作好铺垫。要求二: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及梳理文章条理的能力。
三、深读品悟,感受地域与民族风情
1、默读课文,结合画出的句子,与小组同学交流:和田维吾尔
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随机指
导。
(1)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
a、轻声读第1自然段,想像这段话所描写的情景:黑夜,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中传来热烈激昂的歌声。这歌声饱含着对黑暗与沙尘暴的蔑视,以豪气与乐观超越了可怕的黑暗与自然。
b、找一找文中的对比:被沙尘暴统治与破坏的夜-热烈激昂的歌声;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倾听——驾着马车迎风引吭高歌。这样的对比中不由得让人对和田维吾尔民族的豪气与乐观肃然起敬。
c、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2)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2、3自然段,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中,哪些与土地息息相关?
a、“民以食为天”,维吾尔族人的吃几乎离不开土。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惊叹。(“谁能想到”“谁又能想到”两个感叹句。看图片,认识烤肉、馕、“库乃其”这些美味,以及生产美味的馕坑。)
【ppt展示维馕、库乃起图片】
b、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晾晒。想象那样的情景:在寂静广阔而又单调的沙漠上,各色的衣服犹如巨幅抽象画。而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画出如此有创造力的画家,只能是热爱生活、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
c、和田维吾尔人的`吃和穿,都离不开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诗人艾青曾深情吟诵: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让我们也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3)爱美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第4自然段,为什么说爱美是他们的“天性”?
a、画出作者打比方的句子,体会“美不胜收”。(
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密密的眼帘,深邃的眼睛,像花儿般绽放在风沙里。)
【ppt展示维吾尔姑娘图片,都帕、艾得来斯图片】
b、爱花、种花、绣花,衣着如花,姑娘似花,维吾尔族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美丽地生活着,正像坚强的花朵,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仍然尽情地吐露芬芳。
(4)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
“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受任何限制,想跳就跳;聚餐的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
【设计意图】在深入读的基础上,学生进行交流,培养学生思考、感悟的能力。
四、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1、结合全文,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有豁达、乐观的品性;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
2、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
(全文和每段都有中心句子,使文章脉络清晰,易于把握;描写细腻,语言优美。)
3、选择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或语段抄写下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精彩句子或段落。
五、拓展延伸
1、学生阅读有关其他民族风俗习惯的文章。
2、观看新疆现代化建设成就视频,了解丝绸之路。
【设计意图】由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了解更多民族风俗。
板书设计
和田的维吾尔人
热爱土地爱美能歌善舞豁达乐观
纵使再苦,生活也是甜的。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篇11
【课前准备】
关于介绍维吾尔族的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1、导入:
这几天,我们都在通过课文了解中国各地的民俗世情,让我们领略到广博的地域文化。老北京热闹的春节,古朴的藏戏,别具一格的民居,都令我们耳目一新。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和田走一圈,去真正感受新疆的风土人情吧!
2、媒体展示关于新疆和田及维吾尔族的课件内容,看后说说维吾尔族人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刚才我们通过媒体,对维吾尔风情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通过文字更多地了解和田的维吾尔乡村、维吾尔人。
二、整体感知,合作交流
1、自由读文,做到正确、流利,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3、速读课文,分别用一个小标题概括2~3、4、5~6小节的内容。
2~3小节:热爱土地;4小节:爱花的民族、爱美的天性;5~6小节:能歌善舞。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土、花、歌”具体介绍了新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风俗习惯,这些习惯表现了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理解、体会。
(学生自读课文,圈划词句,四人小组讨论。)
5、学生交流,教师归纳:
土:表现了维吾尔人热爱沙漠、崇拜土地、眷恋泥土、质朴的特点;
花:表现了维吾尔人爱花、爱美、有花一样的容貌、花一样的名字,自信的特点;
歌:表现了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特别爱好唱歌、跳舞的特点。
三、重点探究,品味赏析
1、出示课文的结尾:“生活在豁达乐观、载歌载舞之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2、再读课文,请你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交流、师归纳。课文中具体的描写有:
⑴第1小节:当沙尘暴铺天盖地袭来时,一个汉子迎风引吭,热烈激昂的歌唱,表现和田维吾尔人的豪情和乐观。
⑵第2、3小节写到了“和田维吾尔人崇拜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烤肉、馕、“库乃其”的烤制都离不开沙土。他们还把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吸收大地的精华,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⑶第4小节“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他们天生爱花。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的门框边、房梁上、墙壁的挂毯上。”
⑷第5小节中“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等等。
3、师小结:
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有豁达、乐观、善良、友好的'品性;能歌善舞的特点使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
四、感情练读,积累摘抄
1、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段落,有感情的练习朗读。
2、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附:和田简介:
和田古称“于阗”,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最南端,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乌垒(今轮台县)设置西域都护府,和田正式纳入我国版图,其间,佛教传入,和田成为西域最早的佛教中心,直到公元11世纪,伊斯x教以铁骑、利剑东进,将和田纳入其统治之下。清初,“于阗”改名为“和阗”,1959年,“和阗”又改为现名。
和田的古代文明十分辉煌,尼雅遗址、阿克斯皮力古城、买力克阿瓦提古城、喀拉墩古城、安迪尔古城、约特干遗址、热瓦克佛塔、库克玛日木石窟等世界知名的古遗址及众多出土文物,如古木版画、丝绸地毯残片、金饰佛像、干尸、最古老的钱币、各种服饰用具等像一部部光彩照人的史诗,令无数中外游客叹为观止。此外,和田神奇多样的地貌──巍峨的雪山、瑰丽的冰川、幽深的岩洞、神秘的荒漠丛林、辽阔的草原、美丽的绿洲、多姿的湖沼……也吸引着众多的探险勇士。
和田盛产瓜果和玉石,其中的羊脂玉和墨玉更是久负盛名,游客除了可以在大大小小的玉石店挑选到称心如意的美玉外,还可以到赫赫有名的玉石巴扎里逛一逛,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的奇珍异宝全都汇聚于此,颇值得一游。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体会课文小标题的含义。学习课文用小标题从不同的角度来组织众多材料的方法。
2、品读文章用优美准确的语言生动地表现了维吾尔族的特点,表达作者对维吾族的赞美。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标题的内涵和特点,学习用小标题从不同的角度来组织众多材料的方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维吾尔风情的图片和维吾尔民歌(如:文中提到的《达坂城的姑娘》)
学生观看和倾听之后,感受维吾尔民族的特点。
对于一个不曾接触过的'少数民族,播放介绍该民族风情的图片和民歌,能够真切而又具体的感受他们的民族风情。这样做既为理解文章作了铺垫,同时也引出了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初步感知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思考:
1、课文介绍了维吾尔族的哪些特点?2、你是如何很快发现这些特点的?
3、能否用维吾尔族的特点直接替代原文的小标题?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课文。交流发言。
整体把握课文。让学生关注到小标题及其所起的作用,理解小标题的内涵及其含蓄之美。
研读课文
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一个特点的介绍,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学生默读课文。交流发言。
让学生沉浸到文本中。读一读,品一品,感受语言的美,更进一步的体会维吾尔族的特点。
深化课文
你认为维吾尔族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交流发言。
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走出来,结合文章内容以及文中的关键句,再次深入把握课文,理解作者对维吾尔民族的喜爱、赞美之情。
作业
为作文“ 校运会”列小标题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篇13
一、直接引入
先板书课题。引入:新疆和田位于祖国最西北,那里是我们维吾尔族同胞最集中居住的地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和田,走进可爱的维吾尔人。一起读课题。
二、印象初读
请把课文翻到37页,大声地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想一想和田的维吾尔人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一)居住环境
1、大家读得很认真,我们先来读一组词:
撕扯 寂静 边缘 恶劣
2、让我们把这四个词语放到课文的句子中去,谁分别来读一读:
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
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横七竖八的衣服像一张巨幅抽象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
3、请大家自己读一读,你从这些词语、句子中读出了什么?和田的环境很差,你的脑海里出现了哪些词语?
4、让我们带着这些的画面来再一读这些词语。大家是否发现这些词语在组词结构上有怎么的一个特点呢?(你一下子有发现了,真不简单,前后两个字都是近义词)
(二)民族特点
作者比较喜爱这样结构的词语,文章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读:
摊铺 晾晒 摇曳 深邃
妩媚 绽放 庆贺 豁达
上面这4个词语是写和田环境的,那这8个词语写的跟什么有关呢——和田维吾尔人。
维吾尔人、维吾尔民族他们具有哪些特点呢?请你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写维吾尔人特点的句子,再分别用四字短语来概括。
交流:维吾尔人具有哪些特点呢?
豪气乐观
热爱土地
天性爱美(调换一下词语的顺序就可以了)
能歌善舞(反问:你是通过哪个句子概括出来的?)
豁达乐观
课文结构非常清楚,大家概括得也很正确,真好!点明:首尾呼应的写法。
(三)完成“印象”
根据刚才的两次读课文,现在请你快速填好维吾尔人留给你的印象。
重点交流:爱好特长——爱花、能歌善舞
青年外貌——漂亮、俊朗
维吾尔人印象
三、“幸福”读写
1、提炼重点句。维吾尔人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美好、特别的印象,那么你觉得维吾尔人,他们的生活幸福吗?请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提炼出最关键的一个句子。
交流: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他们的生活幸福吗?从哪个词语可以体现?
2、布置练习。在甜中我们感受到他们生活的甜蜜、幸福,如果最高的幸福感指数是100分,那么你觉得维吾尔人的幸福指数有多高呢?请你选择课文中感兴趣的几部分的内容去想一想:维吾尔人的幸福体现在哪里呢?然后写出具体的幸福理由进行评一评,字数100字左右。
出示:
幸福理由
(要求:思考深入,理由充分,表达流畅,100字左右。)
3、交流反馈。
a、交流“豪气乐观”与“能歌善舞”部分:
(1)(对比写法)点拨——从这渺渺回荡、热烈激昂的歌声中,流淌出维吾尔人的——
请你读一读第1自然段。
(2)这汉子仅仅是在这沙尘肆虐的晚上迎风引吭,尽情歌唱吗?
(3)过渡“能歌善舞”部分,是啊,歌舞是他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不可缺少的又仅仅是歌舞吗?
(4)也难怪人们说维吾尔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他们这样每天尽情地歌舞,生活是多么快乐幸福啊!
(如果先说“能歌善舞”,则引导: 那在沙尘肆虐的`晚上迎风引吭,尽情歌唱的汉子,在他的歌唱中流淌的是——)
b、交流“热爱土地”部分
点拨:这幸福的感觉还从哪里流淌出来呢?
(1)听你这么一说,那烤肉、馕、库乃其的味道真让人垂涎三尺长,羡慕不已啊!请你读一读第2自然段。
这香甜的食物何止这些呢?还有喷香的手抓饭,黄灿灿的烤包子呢!
(2)从这巨大的抽象画中还流淌出了……
反问:浑黄一体戈壁,沙尘铺天盖地,维吾尔人为什么还如此热爱这土地,这沙漠呢?
c、交流“天性爱美”部分
维吾尔人爱花,种花,绣花,衣着如花,姑娘似花,将这浑黄一体的沙漠装点得鲜艳美丽,将闹市装点得就像花园一般,美不胜收,这盛开的花儿难道不是幸福的花儿吗?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4自然段。
4、小结:指板书——这真是从土馕坑中飘出幸福味道,从天性爱美中开出幸福花朵,在能歌善舞中唱出了幸福歌声,舞出了幸福的舞蹈!
修改“幸福理由”
四、回归“乐观”
撕扯 寂静 边缘 恶劣
摊铺 晾晒 摇曳 深邃
妩媚 绽放 庆贺 豁达
虽然地处寂静的沙漠边缘,环境恶劣,沙尘暴会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但是维吾尔人的生活依然是那么幸福,感觉仍是甜蜜的,这幸福与甜蜜源自于他们——的乐观豁达,源自于对生活的热爱!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04-04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04-04
《和田的维吾尔人》教学反思05-02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13篇)04-05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15篇04-05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13篇04-05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14篇04-05
和田的维吾尔人教案03-29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汇编13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