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2-25 23:19:0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说课稿三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3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说课稿三篇

说课稿 篇1

  《塑料与我们的生活》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品德与社会》国标本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三课。教材共分三个部分:“生活中的塑料制品”、“白色污染”、“生活中的工业品”。我今天执教的是第一课时。通过本课的教学要达成以下目标:

  1、在选择比较中知道塑料的优点,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学会辩证地看待塑料这一工业产品。

  3、感知塑料废弃品造成的危害。

  4、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合作。

  整堂课的教学凸现以下两点理念:

  一、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为此,教学中我努力体现以下三点:

  1、调动生活中的经验。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是用塑料制成的?这,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积累出发,动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之与课程具体内容之间建立起联系,使得学生面对学习主题的时候,感到他们所学习的内容,正是在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因而乐于进行探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让他们深切感受到塑料与生活息息相关。

  2、引发生活中的话题。为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知道塑料的优点,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教学时,我引发这样两个话题:

  (1)四(3)中队要选购一个洗手盆,大家一块儿出出主意,木盆、糖瓷盆、塑料盆,该挑哪一个?

  (2)日常生活中,人们会在什么时候选择塑料制品?

  塑料的特性在话题的交流中得以明了,而这并不是教师告诉学生的,而是变告诉为学生自己的探究,在探究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而目标也达成了。

  3、呈现生活中的问题。白色污染是生活中客观存在的问题,教师借助媒体,用具体可感的画面,相关的文字介绍,辅之于背景音乐,丰富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感受。从而,激励学生积极面对,敢想敢做。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但我们要理性认识自主,自主不等于放任自流,而是教师引导下的有效的自主、有序的自主,教师应该认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

  1、拓展塑料内涵。

  塑料制品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可学生却未关注这一点。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用塑料做成的呢?学生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会交流生活中看到的、用到的,但他们的认识又是不全面的,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创设一个生生互动的学习情境。与此同时,老师作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自身了解的塑料制品,这不仅拓展了塑料制品的内涵,丰富了整堂课的信息容量,让学生在该方面获得较为全面的认识,而且老师注意了方法的给予,告诉学生运用上网来获取信息。

  2、理性选择塑料。

  人们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无条件的选择塑料制品,只是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塑料制品。因为,塑料具有其自身的特性。为了让学生感受这一点,我引发生活中的两个话题,创设比较的情境,让他们在比较中真实体验到塑料制品的优越性,从而指导他们在生活中理性选择塑料制品。

  3、辩证看待塑料。

  塑料的优越性使它造福于民,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它造成的负面影响。一是它本身存在的不足,耐热性差,时间久了容易老化、变形,不易分解;二是人类造成的白色污染。

说课稿 篇2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中心内容是要求学生在基本掌握了Excel电子表格的部分基础知识后,结合所学数学知识而在计算机应用上的一个小小提升:即掌握电子表格的基本录入、调整、美化、公式及有关函数的应用后,结合实例,绘制统计图,并能够对统计图进行简单的调整、美化。

  二、 课程目标确定:

  1、 认知目标:了解、学习统计图的制作程序,掌握简单统计图制作工具的

  应用;

  2、 能力目标:能够合理地对一组数据制作较为直观的统计图;

  3、 情感目标:通过师生间的友好协作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探索、渗透、创新的学习意识,使学生感受计算机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方法!

  三、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创建图表

  2、 教学难点:修改图表类型、图表的美化调整

  四、 教法、学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电脑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体现素质教育之思想精髓。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积极贯彻启发式,探究式和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最大程度参与教学。同时遵循认知规律,注重知识点的回顾训练及知识体系间的横向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观察、练习等方法进行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肯学、会学、学会。

  一个布局美观、应用合理、数据完整统计图的制作,牵涉知识点较多,加之本年级大部分学生大部分也是刚刚开始接触Excel电子表格,基础操作应用还不是很熟练,故本次课只是要求学生能绘制一个简单的统计图雏形。而具体到统计图类型的选择及其调整、美观等内容在第二节课时结合具体案例再作进一步的训练、巩固。以求学生最终掌握统计图的制作。

  五、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师讲解:

  1、 兴趣激发:“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问题展示:

  ①、 数据型表格在反映某些事件时存在的缺点;

  (不够直观、僵硬等,可由学生结合个人体会自由发挥讲述)

  ②、 简单统计图表的演示(股票、社会调查、人口比例等);

  (籍此导出图形在反映数据问题时具有的特点:直观、形象、易懂)

  ③、 你会吗?

  2、 知识点的横向联系:

  统计图与我们的数学教材紧密联系,回顾数学课堂上绘制统计图时应注意的要点,从而加强学生在利用计算机制作统计图过程中某些知识点的理解及掌握;

  问题展示:

  ①、 统计图类型的选择(常见的折线、条形、扇形等);

  ②、 统计图标题栏;

  ③、 X、Y轴代表的意义;

  ④、 单位长度的选择——>刻度的调整(合理性);

  (二)、学生训练:

  1、基础知识回顾训练:

  简单电子表格的制作(要求学生能快速制作教材46页的表格)

  (细节提示、指导)

  ① 货币格式的设定;

  ② 计算公式的设定;

  ③ 序列的.快速填充;

  ④ 格式、文字等的调整;

  2、统计图表的创建:

  指导学生结合教材47页步骤完成

  (重点要求)

  ①、 单元格的选择(教材06页)选定G3:G8单元格;

  ②、 图表选择:除却教材47页步骤2提供的方法外,另外“单击‘插入’菜单——》‘图表向导’——》”亦可;

  ③、 “系列”选择及更改;

  ④、 “标题”、“坐标轴”的定义;

  3、 图表位置、大小的调整

  (此项内容较为简单,按照教材提示稍加提示指导即可)

  4、 修改图表类型:

  (重点提示)

  ①、“图表类型”的选择、切换;

  ②、“数据源”的展示;

  ③、“刻度”更改;

  ④、统计图的美化(字体、字号、颜色填充等)

  (三)总结与交流

  1、学生成果交流小结

  (学生演示其成果并就有关问题演示回答,互动交流;)

  (本环节是学生进一步巩固掌握制作统计图知识点的重点环节,此时须充分调动发挥学生自身对问题及有关知识点的探究能力,从而较熟练地完成一个完整统计图的制作。注意对学生的充分肯定和及时辅导,最终树立学生主动学习和圆满完成任务的信念!)

  2、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统计

  (由学生小组汇报本小组完成情况,列举并演示本小组“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从而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区别确定下次课程的任务目标)

  3、 课堂小结

  结合学生在统计图制作过程中出现的各个问题,指出学生在某些问题上的欠缺之处,提请学生注意!同时充分肯定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探究、协作、创新精神,树立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课堂教学,只能教会学生科学的探索方法,而更深入的探索研究可以让学生课下进行!从而将探索的空间延伸到课外……)

  4、 作业布置:(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四)课后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师不能一味的“讲知识”,而是应利用启发式的原则,给学生指明学习目标和方向,让学生去研究、探索,注重了知识点的及时巩固,也侧重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

  同时,统计图的制作是一个需多次反复训练的课题,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时间,以加强一些知识点的巩固和熟练!

说课稿 篇3

  一 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位于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期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今后学习万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孩子们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既注重了口算,又继续介绍竖式计算,体现了计算方式和方法的多样化。

  二 说学生

  一年级下期的孩子已经能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并且会用多种方法计算100以内的不进位加,能正确地进行竖式的书写与计算。

  本班的孩子在学习中对自己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能积极参与操作,观察等数学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 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和孩子已有的认知水平,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弄清“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2、参与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获得克服困难的成功体验,深化积极的学习情感。

  3、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有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体会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由于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由于“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这一知识非常抽象,难以理解,因此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法成为了本课的难点。

  本节课我准备了以下教学具: 小棒 课件 实物投影仪

  四 说教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情景教学法操作实验法发现法成为了我本节课的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五、说学法

  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中,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丰富多彩的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一论述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激励因素,让孩子明确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以此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动机.

  因此 第一个教学大环节是

  一、 情景引入 激发兴趣

  1、出示情景图

  课本中例1的情景图呈现的是两个孩子在停车场收集到的27和8这两个数据,来揭示新知,而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对情景图进行了大胆的处理,增添了一个新的数据11,让孩子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把这些算式根据已有认知基础进行了分类板书,在已经学过的算式中选择11+8和27+11来谈谈自己的算法。接着让孩子尝试算27+8,在孩子尝试后,询问孩子:你在算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新问题吗?我认为这样处理的好处是让孩子在情景中,自然地复习旧知,并引出新知,既为今天的学习作了铺垫,又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一年级的孩子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而这一数学知识的抽象概括性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而教学手段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孩子们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在操作实践,观察分析的活动中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

  二、操作实践 探索算法

  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3个教学活动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1、摆小棒

  孩子遇到了27+8个位相加满十这个新问题,该怎么处理呢?请孩子用

  用小棒边摆边思考并说一说,7和8相加满十了,你是怎么办的?

  接着四人小组交流摆小棒的方法。

  然后请孩子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摆法,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摆小棒的方法

  (1)先拿出27根小棒,在摆出8根。然后从8根里拿出3根和7根合起来。捆成一捆。

  (2)先拿出27根小棒,在摆出8根。然后从7根里拿出2根和8根合起来。捆成一捆。

  在孩子展示后,向他们提出问题刚才我们的摆法不同。但有一个相同的做法,是什么呢?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孩子们通过摆小棒自主探究解决了遇到的新问题,建构了数学知识的意义,接着又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共享学习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了.)

  这一环节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好机会,并且充分的发挥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及时快捷的优势。让课堂成为展示思维过程的平台,成为学生积累财富、资源共享的“加油站”

  活动2、展示算法

  这个活动主要研究竖式计算.

  (2)竖式计算 27+8 我询问孩子:当个位7+8相加满十了,在竖式该怎样表示?让孩子结合孩子摆小棒 的过程自己总结出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计算方法.进位后十位上的数该怎样加?

  我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让孩子在知识的建构中,理解并形成数学的思考,这种数学化的思想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活动3、小结

  在计算27+8的时候,遇到了十位相加满十,我们是怎么办的呢?

  在孩子们通过自我小结以后揭示课题 并进行板书

  活动4巩固练习:课堂活动1 圈一圈 算一算

  让孩子圈了以后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圈?然后根据圈的过程算出每题的得数.让孩子明白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算理,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通过计算练习来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

  三、自主尝试 发散思维

  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学家费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孩子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是引导和帮助孩子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

  因此,在教学例题2时9+75。我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计算9+75,鼓励孩子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然后交流汇报。并根据孩子的汇报板书计算方法。这也有助于促进孩子迁移学习能力的培养.展示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体现求异思维。

  四、主要是处理练习题

  1、巩固练习课堂活动2 摆一摆 说一说 :你是怎样算37+6的?

  边摆边说37+6的计算方法与过程,再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重点突出”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深化练习课堂活动3说一说 和的十位上是几?

  这里主要是要孩子通过独立思考,集体交流,说一说和的十位是几?是怎么得出来的?

  五、小结:你今天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六、游戏:抢答赛 巩固今天所学知识,提高孩子计算兴趣。形成课堂高潮。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孩子,而是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亲身探索了算法的过程,理解了“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

  中山路小学 胡蓉

【关于说课稿三篇】相关文章:

1.关于风筝的说课稿

2.关于《马》的说课稿

3.关于说课稿4篇

4.关于说课稿10篇

5.关于说课稿九篇

6.关于说课稿八篇

7.关于说课稿3篇

8.关于说课稿四篇

上一篇:物理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