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说课稿>小学语文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6-24 13:37:0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小学语文说课稿汇编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小学语文说课稿汇编8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一)、教学要求:

  1、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独立阅读,初步理解内容,学习小英雄雨来热爱祖国、憎恨敌人、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2、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读后能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3、练习给每一部分课文加小标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时间:1课时。

  二、说学情:

  在教学本课之前,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一篇和战争有关的课文。对于已经有所了解,这是顺利完成本课教学的有利条件。但由于四年级学生阅历浅,对本文中涉及环保的科学道理较难理解,根据这些实际,在教学时我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教法:

  1、朗读教学法:

  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只有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才能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本文是以小云雀和妈妈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的,语言生动有趣,适合朗读。在教学中,我把朗读训练贯穿始终,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2、情境教学法:

  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体验文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这样往往比教师单一的讲解更深刻。

  在本文教学中,我以语言描绘、图画展现、表演体验等不同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感受课文内容。

  四、说学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只有深入文本和文本进行深入的、多层次的对话,才能深刻领悟课文内容。因此,本节课我通过学生用读读、圈圈、议议的方法,以读悟语,以读促解,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表达的感情。

  五、说教学过程

  本文虽是略读课文,但由于篇幅较长,可以安排一课时完成。教学中要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先通读课文,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雨来是哪里人,生活在哪个年代?为什么称他是小英雄?大体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全文研读时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思考,特别重点理解“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

  在全面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给各部分加小标题。最后进行总结扩展。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首先,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将相和》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第十册第五组第一课的内容。《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传》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这篇课文以战国时期为大背景,以蔺相如的言行活动为主要线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历史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有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爱国的高贵品质,同时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从而告诫人们“以和为贵”的道理。

  其次我谈一下学情

  对于六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了一定收集资料的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对于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往往容易忽略。加上这篇课文写作年代相比学生较为久远,学生容易与文本产生一定的时空距离。所以学生对一些关键词句的理解不可能很到位,朗读的情感更是欠缺,需要我在教学中进行由浅入深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理解课文。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几点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语句,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研读课文文中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历史故事,培养学生敢于质疑,解决问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初步学会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感,品悟“和”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体验“以和为贵”的深刻道理。

  由于本课是根据历史故事改写而成的,我将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

  紧扣课文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通过反复阅读,着重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形象。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文中的三个小故事,感悟做人的道理,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五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习,勤于思考。

  1.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理解”。

  2.情境教学法:有情有趣是教学。我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图画、语言、音乐来再现、描绘、渲染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其情境中理解课文,感受人物的形象。

  3.合作探究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自由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读中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从而达到自己提出问题,组内交流解决的效果。

  在学法上,我力求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体会中掌握方法。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小故事,依据教材本身的特点,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让学生边学、边悟、边总结、边创造,达到既巩固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出示课题《将相和》,随即提问:文中的“将”是谁?“相”又是谁?“和”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通过谈话,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并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如廉颇、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等。同时可以提出问题:“你读懂了什么?告诉老师你怎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读书,不待老师讲。

  鉴于此,在本环节中,我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三个小故事的情节,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抽选几个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此时其他学生边听边勾画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议一议:“这篇文章应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能用什么词语概括,段落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事情发生的经过、结果清楚地说出来,既理清文章脉络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力图使学生在反复朗读和讨论交流中对课文有所思、有所悟。

  紧接着,让全体学生品读重点词句,并借助多媒体图片和片段,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和理解本节课重点词句。如读到“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迫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块撞在这柱子上” 时,用多媒体展示蔺相如举璧欲撞的画面。这一幅幅画面,不仅将学生们带入课文的情景之中,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完璧归赵”这个词语,体验蔺相如的聪明过人。当读到“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时,出示廉颇背背荆条的图片,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负荆请罪”这个词语,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廉颇知错能改的优良品质。

  最后,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的画面,引读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向文中的两位人物学习,学习他们做人的高贵品质。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

  因此在对课文做出总结和评价后,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一想:蔺相如、廉颇各有什么高尚品质?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这个问题,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以“情”延伸课堂内容,使学生感到课虽然结束了,但学习是无穷尽的。在学完课文后,我设置了让孩子看生活中爱国的图片,如运动员为国争光等,再启发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作为小学生应如何爱国。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享受语文。

  第五环节:安排作业,复习强化。

  一节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完结,而应该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本节课计划安排两道课后作业:

  作业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到专用小笔记本上;

  作业2:写一写:我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根据课文内容和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先在黑板上写上“将”和“相”, 再在对应写上廉颇和蔺相如,用一根横线将二位人物连起来,写上一个“和”。

  该板书力求让学生抓住课文的内容主线,表现课文的大体脉络,简单明了。

  总之,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以及多媒体展示等课堂活动,我设想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认识生字,读懂新词,交流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同时力求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老师多多指点,我力争在以后做得更好。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本组教材中的四个小故事,都是围绕动手动脑选编的。目的不是要学生都立志要做发明家,而是为了让学生懂得:只有善于思考,勤于动手,敢于怀疑权威,打破常规,冲破定论,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而《充气雨衣》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间为二课时。基于此,我确定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读熟课文,认会16个生字,并掌握三个多音字的正确使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乘着生本教学的东风,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交流,与同学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懂得自主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质疑解惑的能力。

  重点是:通过熟读课文,与文本对话,认会16个生字,掌握三个多音字。

  难点是:多音字的不同读音的学习。

  二、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学时,我准备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认会生字及词语。

  情境教学法: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画面,拉近学生和汉字的距离,引导学生主讲,教师指点易错点。

  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之间相互启发、补充,实现思维碰撞。具体地通过朗读、勾画圈点批注,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出示课题)

  环节(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

  环节(三)通读全文,学习生字。

  1、多媒体,指名学生引领读认读生字。

  2、学生主讲,说读音说结构及部首,着重学认生字。

  3、解决难点,动手动脑,学习多音字。

  (不动笔墨不读书。)

  环节(四)默读课文,再次品味。

  【积极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教师要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的能力。】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一册,识字第二单元的《自选商场》。

  一、说教材。

  1、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由一幅自选商场的插图,一些商品的名称,还有一篇关于自选商场的短文组成。插图展示的是商场的一角;词语介绍的是食品、日用品和文具三类商品;短文介绍了自选商场的售货方式及其优点。相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凭借自己的经验认识更多的字,了解更多的知识。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是这样确立的:

  a、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这是根据教学大纲第一学段识字目标中的“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教学建议中的“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评价建议中的“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而确立的。

  b、认识本课的十四个生字,会写“巾、牙”两个生字。我是根据本课:识字量大,所识生字两个(商、场)在课题,两个(东、西)出现在短文,其余基本集中在表示商品名称的词语中,这样的特点而确立的。

  c、知道在自选商场购物很方便。这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而确立的。

  教学重点:1、通过认识本课的十四个生字,使学生学会一定的识字方法,培养他们的识字兴趣;2、学会书写“巾、牙”两个生字。

  教学难点:我认为在四十分钟的时间里,要让学生认识十四个生字,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某些识字量较少的学生。写字时,要把“巾、牙”两个生字写正确、写匀称、写漂亮也比较困难。

  二、说过程。

  在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后,第一课时的教学我将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展示、交流,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探究发现,体验识字的意义和乐趣,巩固识字成果。

  1、生活识字,展示交流。首先,我揭示课题,导入新课,需要买东西的时候,会去什么地方?引出生字:商、场,随机学习生字,说说自己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和父母一起去自选商场时,经常买些什么东西,从而引出本课所要学习的9个词语:面包、牛奶、火腿肠、牙膏、毛巾、洗衣粉、铅笔、尺子、作业本。在这9个词语中,包含了本课所要学习的10个生字:包、奶、牙、毛、巾、笔、尺、作、业、本。可以让学生圈一圈,找出生字,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已经认识的生字,并介绍自己是怎么认识的。根据班级学生情况,这些字学生大多都已经认识,可以请学生自己说说是怎么记住的,发挥孩子自身的作用,让孩子之间互相学一学,考一考,比一比,记一记,将识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拓展识字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商品的标签,读读上面的字,让学生体验识字的意义和乐趣。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明确购买的商品各式各样,感受到自选商场的商品很多,在那里购物很方便。从学生的感受自然地过渡到对短文的学习,认识生字“东、西”。

  2、自主识字,探究发现。发挥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主动识字,发现识字的奥秘,形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对见面较多,学生自己已经认识的生字,要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记忆,如:“本、牙”两字可结合已学过“木、体、穿”,采用加一加、减一减的办法识记;对常用字,还可以让学生说说平时的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过这些生字,如:包、毛……,对平时见面较少的生字,如:笔,可以由老师引导学生记忆。这是一个会意字,古代使用的毛笔,上面是竹子做的笔杆,下面是动物的毛制成的笔头,让孩子从造字的角度去记忆,不但记住了字形,更了解了字义,强化了对生字的印象。

  3、创设情境、巩固识字。根据一年级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巩固识字成果。

  如:刚开始识字时,可以请同桌两位同学互相检查、帮助,待这些生字在学生的脑海中已经留下一定印象后,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活动创设情境,巩固识字。我主要设计了三个游戏:

  (1)猜猜藏起来的是谁:4—8张生字卡片,藏起一张,展示剩余的卡片,请学生猜猜那张卡片被藏起来了。游戏中所使用的生字卡片数量由少逐渐增多,不断提升难度。

  (2)贴标签。请学生给生字和图片对上号,检验学生的识字效果。

  (3)小小采购员。四人小组活动,一位同学担任售货员,他持有许多商品的图案(标注拼音),其余三位同学手中持有购物单(由生字组成的各种商品的名称),每张购物单上有3—4种商品名称,看谁能迅速购回所需商品。

  4、写字指导。

  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新课标对写字教学是非常重视的,强调要让学生“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我会带领学生一笔一笔地书写,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学会找准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威尼斯的小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组的第二课。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城特有的风光。

  课文从“我”的所见所感入手,起首交待了小艇是威尼斯的重要交通东西,接着先容了小艇奇特的结构特点,然后讲了舟子的高明驾驶技能,末了细致先容了小艇与人们的一样寻常生存息息相干。捉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运动同风景、风情联合起来举行描写,是本文表达上的重要特点。

  教学本文要到达两个目标,一是使学生明白水城的风情,熏陶学生的审美情趣;二是使学生意会作者的表达要领。本节课我选择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重要教学内容为生字词教学和感知小艇的样子以及开端感知它给人们所带来的情趣。联合如许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小艇的形状特点,教学难点是了解捉住事物的特点写的表达要领。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我指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操纵自如、手忙脚乱”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小艇的外形特点,感知小艇的情趣所在。

  3.背诵第二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1、抓住重点词语、重点句段理解小艇的样子。

  2、通过观看资料片、有感情朗读等加深对威尼斯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初步感受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二、说教法

  《威尼斯的小艇》介绍的是威尼斯水城独特的交通状况和异国风情,这对小学生来讲是比较陌生的,课文中所提及的新月、独木舟、水蛇等,尤其是独木舟,学生的直观认识不一定非常清楚。因而,需要借用学习资料,实现空间移位,让学生在感受水城美丽动人的同时,理解课文。

  教学中主要采用“学——议——悟”的教学模式,所谓“学”就是自学,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学;“议”就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并尽可能自己解决疑问,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动脑思、动口说、动手画,获得新知;“悟”就是加强语言文字理解训练。运用直观语言,借助图片,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理解课文内容。

  由于威尼斯是一座水上城市,河道即是马路。学生缺乏这些实际生活体验,在理解课文内容上有难度,体味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就更难了。教学时,首先应适时适度地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简要介绍威尼斯是一座“水城”、“百岛城”、“桥城”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与一般城市、马路、汽车的比较,展开合理的想像。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理解“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的含义。

  三、说学法

  因为教为学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越俎代庖,放手让学生运用读一读、找一找、议一议、画一画等学习方法。这样通过动脑思、动口说、动手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自学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如下的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上课我就问同学们喜不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走进一个独特而神秘的城市。(播放课件——威尼斯风光录像短片)学生看完后跟学生简介威尼斯的相关知识。在学生对威尼斯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之后顺势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然后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由学生自主质疑。

  这一环节的设计理念是:播放课件让学生亲眼目睹威尼斯的风光,从视觉上对威尼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会兴趣盎然的投入课文的学习。读课题提出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思维训练方法,“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易产生学习兴趣,有学习主动性,师生加以整理,使问题有研究的价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学是高年级学生必备的一项学习能力,自主预习更是阅读的基础,是阅读的铺垫。好的预习就是阅读教学成功的一半。所以为了达到更好的预习效果,为上课打下良好基础。同时教师及时有效的检查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小环节:

  1、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a、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b、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考可以在书中圈点批注。

  (这一设计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这儿我给学生提出两点要求,带着这样的要求学生去自主学习其实也是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检查

  A、字词(课件)

  威尼斯小艇船艄船舱保姆祷告哗笑

  停泊簇拥纵横交叉操纵自如手忙脚乱

  (1)指生读词语。注意读准:尼、艇、艄、祷、哗、簇

  (2)解释词语意思。指生汇报预习时了解词语的意思。重点解释:操纵自如、手忙脚乱。(这两个词语是理解课文重点句段的关键,因此一定要解释好,解释透。)

  (3)、再读词语。(高年级识字教学也很重要,这里严格按照课标要求,扎扎实实的搞好识字教学,夯实基础。)

  B、查读课文:指名分段接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错误要及时纠正。(初读课文,一定要扎实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理清文章思路。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指名汇报,交流,帮助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说出: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的技术好以及小艇与人们生活的联系。同时让生分别找出在哪一部分。随着学生汇报,师抽象出主要内容并适时板书:样子(2)技术好(4)作用(5、6)。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理清文章思路,就一定要教会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而这一方法就是引导学生概括出每一段的段意,归纳起来便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不是很难,而且这也有利于以后学生对此类文章思路的更好把握。】

  三、再读课文,体会感悟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小艇的样子。因此我紧紧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通过反复朗读,充分体会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写这一写作方法,最后能让学生也学着作者这样的写作方法去写一写某种物品,从而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背诵有关的句段也在仿佛的`理解体会中水到渠成。]

  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小艇的重要性

  感知小艇的重要对下节课理解作者为什么单单写威尼斯的小艇这一问题有重要意义。因为在威尼斯小艇是唯一的交通工具,这一特性凸显了小艇在威尼斯的地位。通过让学生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你知道了什么?(小艇在威尼斯是唯一的交通工具)。以及为什么小艇是唯一的交通工具呢?去感悟小艇对于威尼斯人来说的重要性。

  (二)、学习2自然段:小艇的样子

  1、我设计这样的问题:既然它对人们这么重要,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看课文插图,仔细观察,看后用自己的话描述小艇的样子吗?

  这一设计主要是为后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做铺垫。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之后再独坐者的描述更能够帮助学生去体会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写的表达方法。

  小艇到底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相关的语句,抓住关键词好好的读读,体会体会。

  【这一问题正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切入点,同时也是学生在解题时迫切想知道的,因此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带着问题走进课文,理解感悟的效果会更好。】

  2、学生按要求做,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让学生充分交流。在汇报时,学生可能抓到:小艇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像…仿佛…。这里根据学生回答我会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这三个比喻句来充分理解小艇的特点。如:比作独木舟,独木舟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帮助理解,从而体会到了小艇长、窄、深的特点;比作新月,新月见过吗?什么样子的?出示新月的课件。让学生来感悟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比作水蛇,生活中水蛇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从而体会到小艇轻巧灵活的特点。在每一处充分理解体会的基础上再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让学生在头脑出形成表象,并更好的感悟小艇与众不同的特点。

  4、知小艇的样子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用词准确与精当。重点比较“仿佛”改成“好像”好不好?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白我们在写文章时反反复复的用同一个词不是很好。

  5、了小艇的样子之后集中归纳出小艇的特点:长、窄、深、翘、灵活

  6、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小艇的认识以及小艇的图片画一画小艇的样子,巩固学生对小艇特点的掌握。

  7、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的表达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这一难点重点是通过对小艇的样子的描述去体现。因而在学生掌握了小艇的特点之后则去引导学生去体会写法。主要是通过对比去感知。具体做法如下:

  假如老师告诉你:老师也做了一只小艇:小艇有点长,两头有点翘,行动有点快。你能想像出小艇的样子吗?(学生肯定说想像不出。因为我说的句子没有具体说出小艇有多长,像什么?)接下来我就顺势去问:威尼斯与我们相隔千山万水,而马克吐温对威尼斯小艇的描写却让我们如同见到了真的小艇,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因在哪?(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抓住小艇的特点细致观察;抓住小艇长、窄、深、翘的特点进行描写;运用了比喻的写法)在这样对比的过程中学生就明白了写作的时候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写才能都写生动,写具体。

  在此基础之上,可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坐在小艇上游览威尼斯,会有怎样的感受?这一设计也就是第三自然段的教学。在引出这一问题后教师配乐范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学生闭眼想象,然后说一说穿梭于古老的水城威尼斯,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说些什么?想写什么?这样很自然的便将第3自然段一带而过,让学生在想象中体验那“说不完的情趣”。

  【这样感悟与体会结合,让学生在轻松的交谈中便能读懂,读透,体会深刻,阅读教学便显得轻松愉快、游刃有余。配乐范读更是容易让学生很快就进入这一意境。】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这一关键计划的是让学生依照作者的写法去写一段话,重要是本身的某个物。计划意图是对付本节课难点的——了解捉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要领的牢固进步。闻名的教诲家陶行知说:“老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学有法,贵在授法。充实得发掘了课本的内在,奇妙地把课文的阅读与写作的引导有机地联合起来了,让阅读更好地为写作办事。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分析

  《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主要描述了作者“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的人都赞不绝口。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太普通,每天洗衣、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操劳,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全文总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其中“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沿着这条主线,就可以披文入情,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通过动情地读就可以感受到姥姥对“我“的深情及“我“对姥姥的思念。

  2、说教育目标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教材的训练重难点,特制订以下教学目标:

  ⑴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⑵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所定上述目标做到了对以下三个方面的有效渗透:

  ①在知识能力方面,让学生能自读自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及对我的浓浓亲情和我对姥姥的深情思念。同时,让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句子。

  ②在过程方法方面,让学生学会默读,训练默读速度,初步掌握边读边想变批注自己感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能够自己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会补充完善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学会捕捉爱、学会感恩。

  3、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定为目标1让学生能从文字中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及对我浓浓的亲情,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悟到作者流露的对姥姥的思念。从而让学生能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

  教学难点定为目标2,让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或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一些重点句子。

  二、说教法、学法:

  结合新课程理念,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中以读为本的出发点及本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的特点,这节课我采用导读法、谈话法,在课前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预习,在课上引导学生读、悟、交流、理解,从而体会出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情感。

  在学法方面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学会通过画、读、悟、批、谈,从而正确全面地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到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的一系列方法的渗透。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及制定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复习导入(二)明确任务(三)交流研讨、读中感悟(四)升华情感、读中感悟(五)总结全文、思想教育

  (一)复习导入环节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遵循先让学生整体感知的原则,我设计了一个问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这样,让学生在回顾的过程中,就对文章有了一个整体把握,同时把此文的主要线索,连接祖孙俩的情感载体“剪纸”自然引出,为下文做好铺垫。

  (二)明确任务

  在明确任务时,我没有直接出示,而是由让学生看漂亮的真实的剪纸作为切入口,自然引到姥姥的剪纸,及其剪纸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会说话、会传情的一些特点,激起学生急于了解的兴趣,接着出示学习任务。

  (三)交流研讨,读中感悟

  高年级学生,基本上已经能够预习,又因为课标要求语文要以读为本,因而,在前一天的晚上,我就布置了预习任务,让学生读课文,达到熟读,并在某些你能读出、悟出一些内容句段旁做上批注。因为“剪纸”是贯穿全文的主线索,文中有关剪纸的句段几乎囊括了全文,所以,预习任务与我课堂上的学习任务就不谋而和。

  因而课上,我出示任务后,先让学生结合预习情况作以快速、简单地整理,接着在小组进行交流、补充、完善。这样的设计,一方面让每个学生学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尤其是学困生;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取长补短,会整理完善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倾听能力。

  在全体交流时,我遵循读句子——谈感悟——有感情地朗读这样的步骤进行,以读贯穿始终,仍然重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

  在难点方面,进行巧妙地引导,从而降低难度,让学生做到浅入深出,层层剥皮的方法,从而彻底理解。如在教学“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时,就先让学生说“熟能生巧”和“总剪”的意思,然后在文中找具体阐述总剪得句段。通过读,达到悟,达到理解。之后,又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再谈,谈后再读,再往深里悟,姥姥这句话还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自然就能说出,做事,要勤练,要持之以恒,要有毅力,有耐心等。

  在这一环节中,还注意训练让学生品字析词,如“拴”“缠”“摆弄”等做到由字、词悟句意。

  在学生读句子,谈理解中,还穿插些拓展型的小练习,让语文课堂充满趣味性,同时渗透仿写练习,及学生概括能力的练习。如在乡亲们啧啧赞叹姥姥的剪纸动物类时,让学生夸夸植物等其他剪纸类。既进行仿写练习,也活跃课堂气氛。在理解第13小节时,我又设计了给那幅剪纸取名字的小环节,让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取名,加深对这几句话的理解,同时培养概括能力。

  (四)升华情感,读写结合

  每堂课上的“小练笔”实际上就是为习作做好铺垫,打好基础。因而,需要我们吃准目标,把握尺度,适度提升,循序渐进,否则目标提得太高,就会使学生望而却步。因而,在这里我先总结了姥姥对作者的关爱、体贴之情及奶孙俩之间的融融亲情,又穿插了作者后来写得对姥姥临终前回忆的片断,让学生为他们祖孙俩之间浓浓的情意而打动,从而想到有关的人和事,让写出来,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文思涌动。

  (五)总结全文,思想教育。

  结合现在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只会享受、索取而不会爱他人,不会感恩的这一特性,在这里进行引导教育,让他们学会捕捉周围人对他们的关爱、呵护,从而懂得回报,感恩,从而结束全文。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方面,我力求简单明了,把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的美德与对作者的关心、呵护、疼爱,板书成“心”形。正因为这些才让作者难以忘怀,深情思念。“难以忘怀,深情思念”八个字板书到“心”形下方。

  整个板书的寓意是:姥姥的剪纸,体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蕴含着对作者的关心、呵护、疼爱,让作者难以忘怀,深情思念着姥姥,体现他们之间浓浓的亲情。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7

  【教学内容】

  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演唱《静夜思》,并能体会到古诗的意境及其和新歌搭配在一起的独特感受。

  【教学目标】

  1.学唱优美动听的歌曲《静夜思》,感受美。

  2.在优美的旋律上填上富有意境的唐代诗歌,体验美。

  3.随着四拍子来进行指挥,能充分地投入到歌曲的韵律中,表现美。

  4.欣赏歌曲时能联想到自己学过的古诗,并回忆演唱以前学过的古诗歌曲,欣赏美。

  5.除了演唱《静夜思》,还进行了为原旋律填加其他古诗词的创新尝试,创作美。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歌曲的旋律、学会四拍子的指挥。

  2.通过学习能够感染学生学会陶醉,为其源远流长的唐代文学──古诗与委婉动听的旋律的绝妙搭配而陶醉。

  3.歌曲中的曲谱演唱和二声部合唱训练是一个比较难的教学环节。

  【教学用具】

  录音机、歌曲伴奏、课件

  【教学过程】

  一、律动进教室

  1.在欢快、节奏感很强的歌曲中走进教室,使学生在每一节课都保持着高涨的情绪来上课。

  2.欢呼音乐课的开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拉开音乐课的帷幕。

  3.和声练习,虽然只是三度和声,却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合唱能力、创作和感悟和声美的一种方式。

  4.师生问好,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懂得礼貌待人。

  二、导入

  师:上课一开始,老师要给同学们出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歌曲,谜底是一个人物,相信同学们仔细听一定会找到谜底。现在就由老师亲自展示谜面。请听好(老师演唱《但愿人长久》)

  生:北宋诗人苏轼。

  师:看样子同学们对诗歌很了解,我想同学们一定是通过老师演唱的这首歌曲中的词,很快就猜到了诗词的作者是北宋的诗人——苏轼。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刚刚过去,中秋节晚上的月亮特别圆,景色也特别地迷人。月亮总是会和“浪漫、温馨、迷人、团圆”等词语联系在一起。古代文人都喜欢借用月亮来寄托自己的情感。那么除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你们还知道哪些是以月亮为题材的优秀诗篇呢?

  生:有《静夜思》……

  师:好的,同学们知道得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根据李白的《静夜思》而谱曲的同名歌曲《静夜思》。

  三、新授

  师:我们首先来聆听一次,感受它的抑扬顿挫。初听,感受音乐。

  师:多么美的诗词,听完歌曲后,我更加能够理解到李白为何把情感和思念寄托给月亮。大家想,我们也许会相隔很远,但我们看到的却都是同一轮明月,月亮会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这么有韵味的诗歌再配上委婉的旋律更是天籁之声。我想现在我们再一次朗诵诗词,就应该更有韵味、更有感情,而且我们也应该换一个词,不叫朗诵,而叫吟唱。老师想请同学来表现一下。

  生:带动作、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师:我们一起来一次,要表现出你丰富的情感。

  生:共同朗诵。

  师:诗词写得多感人啊,体现诗人王维的那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

  师:带着这样的情绪我们来学唱这首歌曲。歌曲总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齐唱部分,第二个部分是合唱部分,带有尾声。

  教唱过程中尽量体现学生的自主学唱能力,并嘱咐学生装饰音的唱法与作用,使歌曲更加委婉动听,为歌曲增添了色彩。在第三句中的最后一个字要处理成声断气连的唱法。让学生演唱曲谱,可以是简谱或者是固定调唱法。在第二部分的教唱过程中要着重注意音准问题(低声部有必要可以先唱曲谱),也要多培养学生的合作感,使歌曲的和声部分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对抗的效果。尾声的延长符号再次提醒同学们要很好地利用循环呼吸法在美妙的歌声中想动情地舞蹈,我们教室面积有限,那我们就利用上肢运动来做指挥。(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体现)

  四、巩固歌曲

  再次聆听,反复演唱,体验音乐。

  师: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学习这首歌曲,也许你们现在还没有这个体会。因为你们还小,都生活在爸爸妈妈的怀抱中,等长大了也许为了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乡,就能体会到那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了,看到了月亮会更加想念家乡、思念故乡的亲人。也希望同学们学会了这首歌曲之后在明年的中秋节,能唱给爸爸妈妈听。(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如师生接力唱、男女接力唱、领唱等来复习演唱就不会有乏味的感觉。)

  五、拓展

  师:看到同学们的情绪这么高涨,老师突发其想,想借助这小小的教室作为我们的舞台,来开一个“古诗朗诵音乐会”,也就是把古诗新唱,不知道同学们是否有兴趣?

  生:有!

  师:那么老师就选用一首《读唐诗》的片段来做演唱会的开场曲(播放《读唐诗》)。

  师:心细的同学一定在开场曲中发现了很多的诗歌?能说说都有哪些诗歌吗?

  生:回答。

  师:那在这些诗词里面,我们回忆一下,哪个是你们曾经学过的古诗歌曲?

  生:有《咏鹅》和《江雪》。

  师:谁来做演唱会第一个登场的歌手?

  生:分别演唱《咏鹅》和《江雪》。

  师: 不知道同学们是否有兴趣把自己熟悉的歌曲或喜欢的、学过的歌曲与古诗结合起来,创编成自己作的古诗新唱呢?

  生: 愿意!(讨论、思考)

  师:老师先带个头,我为自己喜欢的一首孟浩然的《春晓》进行一下古诗新唱(一个小片段)。

  师:好,接下来谁来,大胆地尝试一下。

  生1:选用了一首古诗,利用了《静夜思》旋律。

  生2:……

  六、小结(略)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雾凇》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29课。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奇特的景象,并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全文共3个自然段,结构清晰。第一自然段讲在三九严寒之际,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出现了雾凇奇观。第二自然段交代了雾凇形成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雾凇奇景,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由衷地赞叹。

  本课安排三课时,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第一教时中,我以指导学生读通课文,感知了课文大意,所以第二教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雾凇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生借助网络浏览信息,进行交流,不断溶入自己的思想观念,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通过朗读来了解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首先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然后请他们到教师制作的网页上进行新的学习探究。这一环节主要是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创造一种氛围,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为深入学文提供了更多的感性知识,降低了学生理解文本的难度。

  2、细读品位,整体感悟

  课文共三个自然段,但都是重点段,需要细读。这时要注意指导学生抓关键词语,通过反复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明白雾凇形成的原因,在读中体会雾凇的美,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心里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①打破文章结构,学习第一、第三自然段,体会雾凇的美。一、三自然段分别写了阳光照耀下和清晨的雾凇的美景。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快速默读找出表现雾凇美的句子。接着通过范读或指读的方式说说应该抓那些关键词读好这句话。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启发学生:为什么会有雾凇这个奇观的?从而过渡到下文的教学。

  ②学生质疑,自主学习第二自然段。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找出概括雾凇形成原因的句子。接着让学生围绕句子,提出疑问:

  a、严寒季节具体指什么时候?

  b、雾气是从哪里来的?

  c、雾气遇冷以后会有什么变化?

  d、雾气怎样凝结成雾凇?

  e、饱和的雾气指的是什么?

  然后组织学生根据兴趣选择问题并组成学习小组讨论解答。最后交流过程中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感悟语言就水到渠成了。

  3、网上活动,拓宽认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因特网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精彩,你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想要的信息。关于雾凇还有很多的知识有待我们去探究,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来拓宽对雾凇的认识。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带领学生由“小教材”(课文文本)走向“大教材”。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宽了学生的认知,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说教学特色

  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网络教学以超媒体的方式组织学习内容,整合多学科知识,通过灵活的导航机制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在十分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自主地发现、探究,通过合作交流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有关小学语文说课稿汇编8篇】相关文章:

1.有关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汇编九篇

2.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说课稿

3.有关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合集5篇

4.有关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6篇

5.有关小学语文说课稿锦集八篇

6.小学语文《在家里》说课稿

7.小学语文《乌鸦喝水》说课稿

8.小学语文《大海睡了》说课稿

上一篇: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