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下)第8 课《文章标题更醒目——制作艺术字》,是在学生对Word的基本知识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制作图文并茂电子报的初步知识。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是艺术字的插入方法及简单的编辑处理和修饰,教学重点是艺术字的插入方法、艺术字大小、位置及形状的调整方法,教学难点是设置艺术字的阴影与三维效果。
本课内容制作艺术字,从表面上看是针对文字的处理,其实质是在Word中编辑图片。艺术字作为一种特殊的图片,既有图片特征,又有文字特征。如:通过控制点调整大小、移动位置、调整形状等均为图片操作技法,而插入艺术字过程中编辑文字这一项,又跟上一单元所学文字的修饰完全相同。教学中学生可能会隐隐约约感觉到艺术字类似图片(因为金山画王中的《用卡通拼图》一课中有过类似操作),但这方面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没必要跟学生作细致介绍。因此,教学中把大小的调整、位置的移动作为新知识让学生探究。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掌握Word中对文字的基础编辑方法后的第一课,在此之前,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对文字的字体、字号、字的'颜色进行操作,而艺术字具有特殊的造型、丰富多变的色彩,这些特征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很高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艺术字的插入方法;
2、使学生学会调整艺术字的大小、位置、形状,会设置艺术字的特殊效果;
3、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
四、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演示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本课教学中,插入艺术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使用菜单,另一种是使用绘图工具。实际教学中,一般情况下学生机上Word程序中的绘图工具栏是关闭的,对于绘图工具栏的打开操作,在第一单元第一课《创建Word文档》中已经学过,非本课知识点。因此,为了使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便于发现艺术字插入工具,在课前提前指导学生打开绘图工具栏。
二、素材选取:
本课教学设计以即将到来的学生较熟悉的母亲节创设情景,目的在于让学生以对妈妈的爱为学习出发点,调动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做,能够激发部分厌学的学困生再次萌生努力学习的决心。另外,艺术字除了用作文章标题外,学生更喜欢用它去制作贺卡,以母亲节贺卡为题材,学生创作时能够带着自己对母亲的爱去创作,不仅学生会努力开拓思维,而且作品的内容会十分严谨,这种情况下学生一般不会随意输入。(实践中学生创作时,有的学生没想好,即使一个字不写,他也不会在给母亲的贺卡上胡乱输入)
三、环节设计:
本课教学共分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1、情景导入:
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营造氛围,以“母亲节你想跟妈妈说些什么”切入,以课件《妈妈我爱你》引出课题。
2、探究新知:
引导学生针对插入艺术字的方法、调整方法展开探究,通过学生演示汇报交流新知。其中插入艺术字方法上,注重学生演示准确性的同时,鼓励插入方法的多样性。调整艺术字时,依据学生探究情况老师作适当补充,在普遍困难的情况下老师进行演示教学,指导学生认识到调整的关键步骤。对于艺术字特殊效果的设置,首先以艺术字欣赏的形式引出,向学生指出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特殊的效果能够使主题更突出,然后组织学生参照课本介绍自学自练。
3、大显身手:
本阶段利用课件给学生明确任务及要求,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大胆创作。
4、作品展示与评价
通过学生作品展示,组织引导学生开展互动评价,发现别人优点,提出合理化建议,充分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5、收获与小结:
组织学生小结本课所学知识与技能,分享学习的成就与快乐,同时以母爱的伟大与母亲的艰辛付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2
各位评委、各位同行大家好:
我是富拉尔基区和平街小学校的参赛选手李明远,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所编写的《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三课《保存资料》。
一、教材分析
从新理念的角度审视、分析教材,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学会了如何用浏览器上网以及查找网络信息,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而且学生对于探索网络世界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学习兴趣变得更加浓厚了,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他们想更深一步地去挖掘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自然地揭开新课的面纱,这节课是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掌握保存网页、图片以及部分文字等信息,这是学生上网所必需掌握的基本操作。因此,本节课在本学期的学习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索能力和合作意识。加之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动教学情境的创设,他们将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经历体验中产生需求,探究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立足学情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保存网页、网页上图片以及网页上部分文字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培养成功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亲历、体验、探索,掌握保存网页上图片、文字及整个网页的方法。
教学难点:保存整个网页。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景导学法和任务驱动法
⑴情景导学法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我在本节课的开始环节设计了一个实例,在真实的情景中将学生引入到所要学习的内容中来,这样的设计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⑵任务驱动法
为了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所以本课中我使用了“任务驱动法”,教师布置任务,并给出提示与指导,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找出解决办法,学生完成了一个任务,伴随着的就是一种成就感,这样可以更加激发学生的对于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也避免了传统教学方法“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给学生的茫然的感觉。
六、教学流程
围绕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立足反思重建,我先后三次修改和完善教学设计,听取他人的建议,加之两次教学实践,最后确定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信息技术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所以我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上节课学会了如何在网络世界里畅游穿梭,你们觉得有趣吗?同学们看,我们的学校是由老师、同学和校舍组成,那同学们想想在访问的网站中都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同学们回答:网页。那网页又是由什么组成啊?文章、图片、动画……。继续设问:那你们有办法把漂亮的图片、好看的文章或你喜欢的`网页保存起来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
有目的地提出问题,学生的回答循序渐进的自然过渡到新课,并且使学生自发地产生学习新知的兴趣。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探索新知,完成任务
立足原有平台,抓住新旧衔接,创设需求,探索问题方法,这一环节我循序渐进的设计了3个递进性活动:
1、教师引导,学习新知
保存一个网页。以网页为例,该网页主要介绍一些关于花朵方面的知识,与科学课有联系。
访问网站-—单击相关链接——显示相应的网页——打开“文件”菜单——单击“另存为”——指定名称是“我的文档”的文件夹——可以命名,单击“保存”按钮
此过程讲授后请学生上台操作以巩固新知,操作时教师适时评价,也可找学生进行评价,适当运用鼓励的语言:“看,这个小同学真像个小老师呀”、“这位同学讲述得比老师还明白”。同时提醒学生在引用他人著作时要注明出处,以提高小学生对知识产权的认知。
“保存网页”的步骤非常简单,但对于孩子来说是第一次接触稍有困难,在这里,我设计“教师示范、学生示范、小组合作示范”等几种形式,巩固新知。
2、小组合作、共同学习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目的。此环节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在这个环节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也要参与到学习中去,参与到每个小组的学习和讨论,在巡查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一步提出循序渐进的问题,从而解决学生的困惑。在交流时,注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做到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能掌握的知识,如果在遇到困惑时组织小组的学生共同思考,共同努力,解决问题,此时的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在学习新知时,首先给一个提示:保存网页上图片的方法与我们学习的画图中图片的复制与粘贴很相似。并且告诉他们,四人一组,分工明确,给他们一些分工的建议,成员可以分成组长、调查员、操作员、汇报员。但并不是说每个成员都自己做自己的事,还是需要共同讨论,接受组内的其他同学的意见,商议解决问题。此时教师,走进学生的小组中去,了解学生的疑惑,从点播的角度促使学生进行学习。如果遇到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我就顺势点播,激发学生的知识潜能,从已有的知识中寻求新的途径,激励学生从多条路经出发,或者自己开辟蹊径,利用小组长的组织建立可行的学习过程。
保存方法:
打开网页—选定图片—右击图片另存为—输入文件名—保存图片。
这个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3、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本环节是在前两个环节和以前的知识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本课知识点有了深刻的理解,加之保存网页上的文字的操作方法与前两个知识点有相近之处,所以趁热打铁,为学生提供自学课件,让学生自主探究,掌握保存网页上文字的方法。
教师引出:有的时候网页上既有图片又有文字,如果你不想要图片,只想要文字,那该怎么办呢?这个一定更简单吧!试试看吧!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指导。
保存方法:
访问网站——选文字——复制——单击“记事本”——粘贴——保存文件
(三)布置任务、综合练习
为了更好的使学生体会到网络世界的精彩和掌握本节的教学内容,并且能够体现学科整合的特点,即: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体现语文教学,向同学布置了下面的任务,让学生查找语文课本中的相关的图片信息,并且把它们收藏起来。课前学生把语文课本带来,把涉及到的图片分类,然后通过网络,利用本节课掌握的知识点,把图片、相关的文字资料保存起来,并且告诉学生,如果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用到这些图片,可以到这里来查找,有条件的话,可以打印出来。
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计算机的教学应以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因此学过之后,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操作,以达到巩固、熟练操作的目的,并且让同学们明确学知识的真正目的,是运用。而不是摆设。
(四)、课堂小结、自我评价
给出一张评价表。让学生认真填写。并且汇报自己的填写情况,说说你填写后的感受,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自评、互评,衡量自己的学习情况,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所在,取他人之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促进自己进步。
让学生感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与轻松,原来自己比想像中的更强。
七、教学反思
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不断变幻的形式和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2、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环节中,小组成员的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学习效果很好。
3、运用了旧知迁移新知的方法,撞击新旧知识的契合点,不知不觉将新知掌握。
4、布置任务环节中,学生将所用的涉及的语文方面的图片保存,真正地做到了知识的学以至用。
5、在最后的评价环节中,时间显得有些不充分,评价环节也很重要,应在这一部分再多留一些时间。
6、在汇报学习、操作情况时,学生有只会做不会说的现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表达方面的训练,让学生能有更多的交流机会,有条理的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以上是我的说课,谢谢各位评委和网友的聆听!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打字速度靠指法》这节课主要是练习学生的打字能力和速度。本节课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和提高,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坐姿和加强指法的练习。主要的教学内容是通过金山打字通打字游戏的练习,提高击键的正确率和击键的速度。
二、说学情
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正确的指法是电脑操作的一项重要基本功,练好指法能大大提高操作电脑的速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正确的坐姿和正确的指法,但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专项的不断训练来强化,形成习惯。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精心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键盘指法和左右手的键位方法;学会手指的分工。能够找到基准键,并能正确使用。掌握正确的打字姿势。
了解键盘的组成,掌握基准键位的手指分工及操作,掌握空格键的使用,养成良好的打字坐姿及击键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一比的形式,初步感受打字的技巧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对比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小组间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培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操作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基本键的位置和使用,学会正确使用指法。
【难点】使用键盘指法输入字符。
五、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1。任务驱动法 2。协作学习法 3。分层教学法4。赏识教育法。意在帮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动手,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才能快速输入字符吗?像打字员那样快速输入字符”,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提高打字速度的关键是正确的指法和姿势。
(二)发现与探索
1。十个手指的分工:每个手指都有分工,既减轻了疲劳,也提高了速度。
教师出示一段字符,学生尝试输入。
教师指导,出示十指分工图,学生牢记分工图,并再次练习。
2。基本键的使用。
你们知道什么是基本键么,基本键有什么作用呢?
教师:手在基本键位,无论按上面的键还是按下面的键,手指移动的距离短,速度也快。练习基本键位的使用。
3。同桌互相检查一下,是否都完成了任务。
4。正确的打字姿势
出示不正确的姿势图片
教师:时间长了,不仅影响速度,而且还会让你的脊椎变形呢。
出示正确的打字姿势图片,并指导:
面向正前方,两臂自然下垂,手脚平放,眼平视,脊椎挺直,手指稍微弯曲,用指尖敲击键盘。老师编了一首关于打字姿势的儿歌。(投影出示)
(三)加油站,学生练习
启动金山打字通,并练习初级课程。
教师巡视指导
七、板书设计
最后,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将采取简明直观的提纲式。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考官。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4
一、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讲,xx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开始具有必须地探索潜力。从认知特征来讲,大家在生活中对计算机已经有了必须的了解,并且充满了对新学科的好奇。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本x级上册第xx课的资料。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xxxx_之后,开设的更高层次的任务,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学会xxxx。本课资料操作性强,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课的知识结构和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我将教学目标设计为:
1、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2、潜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潜力及培养学生的动手潜力和团体协作潜力;
3、认知目标:了解xx,掌握xx的基本操作;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能灵活运用xxxx,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生透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xx的用法/操作;
五、教法与学法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采用了“创设情景——探究讨论—任务驱动”等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制造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
1、讲解演示法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操作性强的特点,教师要边讲边操作,使学生边听边动手。
2、创设情境法
在课堂上透过有目的地引入生动的场景,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忙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
3、任务驱动法
透过为学生设置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4、分组教学法
使学生在分组讨论、合作交流、评比竞赛中共同进步。
5、辅助教学法
利用指法练习软件CAL进行指法教学与指法训练。
6、游戏教学法
透过引进一些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7、竞赛活动法
透过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比赛,检测并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
在学法上,该年龄段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十分感兴趣,乐于探究利用计算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且已经初步构成了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透过小组合作、实际操作、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资料和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先给大家展示一份作品,让大家进行评价,然后我提出:这样的视频(动画、画面)我们也能制作,大家想不想也来动手制作一件这样的作品呢那就让我们立刻开始吧。透过这样的设计,建立了简单愉悦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和对完美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用心参与活动,主动的理解学习任务,从而乐学。
2、提出任务,探索新知
任务一:
如果xxx,我们接下来该如何操作呢
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让学生透过自己的理解,同桌交流以及我及时必要的补充,完成设定的任务。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不能将结果简单地塞给学生,而应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然后互相讨论补充,教师总结。
任务二:
由我来透过屏幕广播方式演示示范操作过程,让学生们观看我我操作过程中作品的变化是什么(这样设计是为了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训练学生的观察力)。给学生xx分钟,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对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加以强调、说明,同时肯定学生的努力。
任务三:xxx,这是与x学科有关的问题,这个任务我设计让学生透过认真研读操作流程后,与同桌交流讨论,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制作演示,适时请几名同学谈一下自己的操作过程,及在操作过程中村中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如果问题还没用解决能够请其他的小组帮忙解决,最后由教师总结,使学生在交流中弥补自己的不足。
3、实践操作,评价提高
以小组讨论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创作或者演示,巩固练习,培养学生创新潜力。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然后教师对本课资料进行梳理归纳,并对学生的总体状况进行评价分析。重点从“行为养成”、“学习资料”、“学习兴趣”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要用心体现评价是鼓励、评价是指导、评价是教学相长。在评价的最后,指出不足之处,以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
4、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在这一个环节,我会让同学们一齐进行总结,我最后做一个补充,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后,我会布置这样一个作业,透过这样的作业给同学们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份创造的信心,也多一份成功的体验。
七、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我采用的形式更清晰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所学知识。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趣味的绘画工具》是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下)的资料,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它是教材关于金山画王画图知识的初步认识,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也是构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金山画王中一些基本操作工具的运用,重点是掌握利用金山画王画板下的9种工具的基础操作及利用工具画图。新的工具的学习与使用,对学生充满着挑战,能够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产生一种求知与创作的冲动。正是这种冲动,也导致了学生内心梦想与实际技能的不平衡。所以,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和创作的欲望极其强烈。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就是学生探究的动力和起点。基于此点,从信息课本身的学科特点出发,结合学科课程整合理念,我设计了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各种工具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思维本事,自我创新本事,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拓展信息技术课,只教电脑操作狭隘的课程局面。争取把更多的信息纳入到我们信息课程体系中来。培养学生的综合本事,从而使学生发现美,感觉美,创造美。让他们在无数的失败中寻找成功,感受成功的欢乐。
从资料层面出发,对具备必须抽象思维本事和动手操作本事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并且也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东西,所以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让学生经过自我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等主要学习方式完成,同时结束教师适当个别指导。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熟悉和掌握画板下工具的操作。掌握对工具的综合运用的方法。
本事目标: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本事。
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本事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本事。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无数的失败中,寻找并且体验成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悉和掌握画板下9种工具的操作。
难点:对油漆桶的正确用法。
四、教法阐述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所以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经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设置一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我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工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本事。使教学资料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创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提高课堂40分钟的战斗力与生命力。
五、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分析体验———理解任务——合作探究——综合运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经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发展本事,训练思维。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资料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设疑活力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三)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设疑活力
首先展示一个美丽的电子画展情境,展示的.是一幅颜色多彩较为简易的作品小胖熊。让学生经过已有生活体验发表自我的评价,认识到电子画展中的作品,美丽而不复杂,让他们感到有成功的期望。这时教师抓住时机提出任务:画一幅同样的画。紧之后教师问:画这样的一幅图,你要用金山画王里的什么去画呢?学生会说:用笔。教师:到底用哪些工具呢?都是我们今日探索的资料。
目的是创设完美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提出明确的任务,利用学生对完美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理解任务,从而乐学。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本环节分两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选择画板下头,多种不一样的工具,不一样的颜色去画小胖熊。
1、同桌学生合作,共同完成。有问题一齐讨论,或问教师。
2、交流评价学生作品,教师肯定学生的成绩。着重汇报学生对工具的选择使用,如铅笔、喷枪、麦克笔、刷子、橡皮等。针对学生的汇报,教师则加以适当引导,并提出问题。比如:用刷子画小熊的身体,一不细心刷得太多了,怎样办?如何去克服?这样就顺其自然带出了,对笔头粗细的用法和橡皮的用法了。
3、克服难点,在学生汇报到如何画背景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尤其显得重要。可让学生体会到背景很大,一笔一笔地画,太麻烦。在选用了油漆桶时,则注意让学生观察界面的变化,有出现了三个椭圆形按钮和正方形按钮。这时,让同学们再动手试试这四个按钮的作用。再汇报结果。异常强调,用油漆桶也能够用各种图案作为背景。
4、查漏补缺。在画小熊的过程中,哪些工具还没用到的?同桌合作试试看,会用吗?
5、汇报这些工具的用法。
这一环节是课堂重点部分,所以,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整合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索",教师经过课程整合后的优点,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在不断的失败中寻找和体验成功,到达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同时使用优越有效的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所特有的激励制度,为任务驱动法注入又一推动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积极性。
第二层次:
1、教师指出学生画面资料的不协调性,结合学生已受过的美术教育,展开想象。画出更加美丽可爱的小熊,异常是背景。
2、学生自我创作,教师巡回指导。(为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分层教学:操作技能比较熟练者为A等,操作基础薄弱者为B等,A等学生可让其充分自主学习,B等学生教师可适当进行个别指导。)
3、团体讨论交流、评价,优胜者发放奖品。
分层教学的运用,使得全体学生得到发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平。(即分层教学的策略和效果)。
(三)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1)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各自选择几种自我喜欢的工具说说其中的用途。
(2)教师帮忙学生输理知识,归纳总结。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到达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七、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学科特点,在必须程度上强调了教师的讲授作用与引导、启发作用。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经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利用网络学习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3、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理解任务。
4、在体验感受中学习。这节课中很“放”地让学生探究工具的用法,在探究中,学生肯定会有许多失败。正是在失败中,找到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5、分层教学的实施。怎样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不一样对象分别对待)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6
各位考官大家好!
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制作表格》。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过渡语】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分析。
Word是我们处理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工具,而插入表格又是Word中排版必不可少的部分。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Word基本操作基础上进行的,并且学会本节内容会为后面更高层次的排版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我所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对计算机的操作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他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多的表格,因此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我在授课过程中将着重把握学生对操作和知识之间的结合。
三、教学目标
【过渡语】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学会、会学、乐学三个维度,所以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在Word中创建表格的方法,以及合并单元格的具体操作步骤。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过程和观察老师示范演示,学生能熟练掌握建立表格和合并单元格的具体步骤,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表格的创建与编辑,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四、教学重难点
【过渡语】考虑到学生原有的基础,现有的困难以及学习上的心理特征
【重点】在word中建立表格。
【难点】合并单元格。
五、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新课标告诉我们,信息技术课程应该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设置情境法、任务驱动法和演示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过渡语】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新课环节:
这一部分我将采用情景导入法,具体的做法是我先假设这样一个情景:(植物园内有很多植物,为了植物的健康成长,园长要求工作人员在每次工作之后都要进行记录。如果你是植物园工人,你会如何记录呢?)然后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个采用纯文字记录的植物生长档案,并且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否快速找到西红柿3月20日的长势情况吗?)学生会发现纯文本信息记录的全面,但是却不能直接快速找到有效信息。此时我会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记录才能更加清晰,更加直观呢?)引导同学想到,通过表格的形式记录能够符合以上特点。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制作表格》
【设计意图】在本次导入,我设置了一个任务,引领本课进行任务驱动教学,在任务的选取上我注意情境性、意义性、可操作性、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通过循序渐进有梯度的任务链,便于学生他这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
环节二、新课教学
接下来是新课讲授环节
承接导入的情景,利用制作植物生长记录表为任务进行教学,在学习插入表格的操作步骤之前,我会先让学生对表格的一些基本概念做一个简单的了解,讲解横为行,竖成列,然后让学生观察我给定的表格,并且提问表格有几行几列。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的回答出“七行五列”。然后提问,如何插入一个七行五列的表格呢?引出插入表格内容。
【设计意图】观察是操作的基础,只有了解了表格才能够制作表格,通过观察为制作表格做铺垫。插入表格的操作,我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学习,我会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书上的操作步骤,然后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并进行操作,我进行个别指导,让学生能够全部掌握插入表格的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从问题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让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材之间,产生有序又有效的互动,插入表格的学习。
表格插入之后,还需要制作标题,就涉及到了合并单元和的操作,在这个部分我会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我们制作的表格和植物园实际应用的表格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发现在第一行,植物园是标题,是已经把单元格进行了合并的操作。以此开始进入我们合并单元格的学习。
在这个部分我将采用演示法进行教学。首先,我先选中第一行的所有单元格,并且提问,大家看,选中的单元格和未选中的单元格有什么样的变化,学生会发现,选中的单元格的背景变成了蓝色。此时我再点击右键,让学生观察对话框并且找到合并单元格,点击,完成操作。
学生之前并没有接触过表格,因此我边演示边讲解,对一些细节内容进行细致讲解,在老师演示,讲解,学生观察操作中,让每一位学生都牢固掌握合并单元格的操作,突破难点。
表格调整完成之后,我继续带领同学进行输入文字和调整行高和列宽的操作,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意营造学生课堂学习的小环境,在引导学生完成《植物生长小档案》的基础上,夯实知识体系,内化操作技巧。学会操作并且能够理解Word中表格制作的一般规律。完成本课的教学。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巩固提高环节我将设计制作一个课程表,这样及复习了本课的操作,对于学生又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环节四、小结作业
我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后,会给同学们留一个作业,让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找出Word制作表格在生活中有哪些实际的应用,并请同学们进行制作,下节上课前进行简单交流和分享。
七、板书设计
制作表格
一、建立表格的步骤
二、单元格的合并,拆分
三、输入文字
四、调整行高和列宽
板书是一堂课的体系和内容的重要体现方式。这是我的板书设计,清晰明了的展示这节课的重要知识点。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的全部内容。
八、教学反思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7
说“教材”
本节课所采用的教材是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节选其中第四章第四节,即字符和段落的格式编排。在前三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Word20xx的基础知识,下一节我们将要学习图片和图形对象的排版处理,所以本节课内容在这一章中十分重要,也为学生将来深入学习文字处理软件以及其他排版软件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新课标的三维教学模式,我确定本堂课有三个教学目标:他们分别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知识目标就是学生通过学习文字格式和段落格式的设置以及在上机操作中的演练,掌握一般文字排版的方法,并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之上有所提高和创新。能力目标着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通过师生间的互相交流最终解决问题,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并能够指出字符和段落格式编排在文字处理软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堂课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气氛。
教学重难点
在完成了向Word文档输入文本内容并进行编辑修改以后,就可以充分利用Word提供的各种排版功能对Word文档进行排版,包括设置字符和段落的格式、添加边框和底纹等,从而得到一个整齐、美观、符合规范的版面。因此,本课教学重点之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学习动机;字符和段落格式和合理运用将直接影响到今后Word文档的学习。特别是段落格式的编排,里面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基本贯穿Word文档学习的全过程,因此这一内容是教学的又一个重点;此外,本节学习是在上机实践基础上进行的,上机练习是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重要手段,而认真、有序的进行任务练习是上机课的关键点,因此借助上机实践培养学生实践的目的性和有序性是本节课第三个重点。
由于学生平时接触这部分时间少,头脑中的感性材料积累有限,而这部分内容比较零散,学生自己很难组织起有效系统的理性认识,所以能够独立运用文字和段落格式编排,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说“学情”
本节课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中等职业高中一年级学生,由于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都已经学习过信息技术,知道文字编辑软件Word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也知道字符和段落格式的编排对于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重要性,这些知识为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此外,经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计算机上机实践探究”来学习文字编辑软件的方法。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Word文字和段落格式编排是完全能够实现的。当然,教材只是介绍了字符和段落格式的设置方法,并未说明采用哪种文字或字
符格式是符合规范版面要求的、使用什么样的排版才能让整个文档显得美观大方、不同的文本应该用哪些格式来区分等等,这些内容将会成为学生的疑点。此外,受家庭条件、个体身心发展、知识水平等的限制,学生对教材中提到的“制表位”等日常生活中不太常用的内容也会感到困惑。
说“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就会事半功倍。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因此,我采用在任务驱动模式下“示范+实操”的教学方法,具体是:
1. 讲授法和演示法相结合:我通过课件向学生讲授制作精美、符合规范版
式文档的`制作过程,同时通过展示平台和投影仪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报纸杂志的优秀版面展示给学生,坚持直观性与抽象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2. 观察法和练习法相结合:学生通过观察正确的示范操作、生动的画面展
示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而这种学习动机恰恰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然后通过分组练习的方式,将班级分成五个小组,每组六人,由一个基础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配合教师完成本堂课给学生布置的任务。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知识水平差异负责指导、答疑体现教学主导的作用,并且要坚持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说“学法”
古人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力争做到学与练紧密结合,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先仔细观察、认真分析领悟到制作符合规范版面文档的要点和难点,再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操作,边思考边操作,遇到难点及时提问,互相请教,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现拟定以下学法:
1. 观察法:通过演示操作,课堂气氛被调动起来,学生积极性得到提高,
他们仔细观察,并熟悉操作步骤,体会操作重点和难点。
2. 主动探究法: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力,大胆操
作,勇于实践,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讨论法:通过分组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模式得到充分地发
挥,那些基础不好的学生在这堂课的学习过程中也能有所提高。
教学设备:
教师:电脑、展示台、投影仪。
学生:学生电脑。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4分钟)
(二)、新课讲解(11分钟)
(三)、课堂练习(24分钟)
(四)、课堂小结(5分钟)
(五)布置作业(1分钟)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编辑声音》是《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27课,是学习和使用录音机软件板块中的第二课。在本课中,分为截取声音和混合声音两部分,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使用录音机软件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一个再提高,讲解如何对声音进行简单的编辑和修饰,使我们的声音作品更加丰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既能提高学生的软件操作技能,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提高审美能力和对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但由于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了活动设计的兴趣性,活动要求的层次性。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我指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使用“录音机”截取声音、混合声音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截取声音”和“混合声音”的学习,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对声音文件进行编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编辑的声音文件,激发学习兴趣,并能对同学们的作品做出合理的评价。
教学重点是对声音的简单编辑,难点是对声音的混合与审美。
二、教学学法分析
信息技术纲要中明确指出,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我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 “小组合作法”、“分层教学法”这三种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法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相互合作等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三、教学过程分析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本课教学设计我采用“激趣导入、探究新知、协作提高、观摩欣赏”等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激趣导入
先请学生欣赏一下老师事先录制的一段声音,其中很多不同种声音混在一起.(有雷声,风声,火车声,笑声……),然后我提出: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做的吗?想不想也来动手制作一件这样的作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编辑声音.板书课题:编辑声音. 这样,通过欣赏编辑过的声音,知道声音可以被编辑,从而自然导入本课,学生也能顺其自然的学习编辑声音.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浓厚兴趣,引起学生对新知的好奇心与探究心。
(二)、探究新知
本环节以任务驱动式展开分层教学
首先播放"江雪"声音文件.提出:你们觉得这个声音录制的怎么样
学生会发现:有的地方有杂音,声音太单调, 加上背景音乐会更好!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或纠正.并确定编辑声音的操作步骤.
然后抛出任务一,删除多余的杂音。
要删除杂音,首先要确定杂音的位置.让学生先一起来听听!(边听边记录杂音的时间)接着请一位学生说说杂音的位置在哪?是怎么知道的?提示学生注意看窗口左侧显示的时间,来记录杂音的位置.
接着教师演示:去除文件前多余杂音,使用"删除当前位置以前的内容"命令.
然后让学生完成去除杂音的任务,提示小组之间可以小声的讨论,也可以阅读书上的操作步骤.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巡视并作适当指导。完成后选择学生作品进行播放,让学生进行点评,互相学习.
通过这样的设计首先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接着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电脑之间产生互动,形成设计团队,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促进成长,使知识的吸收和掌握更牢固.同时本段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录音机的功能,对以后的自主学习很有帮助。
(三)、协作提高
完成了任务一,提示学生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呢?
提出任务2:为"江雪"录音文件配上背景音乐,使录音效果更好.
这一部分,我让学生自学教材,然后小组合作来完成,比一比,哪个小组的作品最好,小组之间可以相互讨论. 操作结束后,上传作业.并让学生点评.
背景音乐和朗诵的诗词意境相符,比较好!
1,提出练习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完成.
建队六十周年,我们学校五年级的同学,代表全区的少先队员进行了献词,老师把同学们的朗诵录制了几小段.现在想把他们编辑一下,你们能帮我吗
(1)把朗诵的声音中杂音去除.
(2)给朗诵配上背景音乐.
(3)把几段录音合成一段.
(学生实践操作,师巡视指导)
学生质疑:几段音乐怎样合成呢(学生再探讨,交流,继续操作)
教师提示:
(可观看资源库中自学操作视频).
结论:可运用"编辑"菜单中的"插入文件"命令.
2,保存作品,提交作业.
3,教师播放作品,师生一起评价.
(设计理念:对练习进行分层设计,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利用知识迁移来自学新的知识,在合作学习中增加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机会.层层递进的练习设计能够,能更大的发挥学生的潜能.)
师:我们通过学习 "文件混音",又认识和运用了"插入文件"命令,那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编辑(E)"菜单中的"粘贴混入(X)"与"与文件混音(M)","粘贴插入"与"插入文件" 命令.它们的使用方法与效果上有什么异同为什么"粘贴插入"与"粘贴混入"是灰色按钮 (预设)
(1)学生尝试两组命令的操作.
(2)分组交流操作心得.
(设计理念:对录音机功能学习的完善,通过探究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作用.同时,对未知知识的探究,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四)、观摩欣赏
在这个环节里,我请学生通过屏幕广播功能去欣赏学生的作品,互相看一看,评一评,虚心地学习他人的长处,这样可以使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加深记忆。
本节课,我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多了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了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了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了一份成功的喜悦。
谢谢各位评委。
板书设计:
编辑声音
前 后
-------------------■----------------------
当前位置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9
一、说教材
1、教学背景
本课是湖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从教材的分布情况来看,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幻灯片中文本和图片的添加、设置动画效果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为幻灯片设置背景和幻灯片之间切换的方法,从而对演示文稿的整体进行美化。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为作品设置背景的方法以及幻灯片之间切换的方法。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为幻灯片设置合适的背景和切换效果,对作品进行有个性的合理美化。
情感目标:通过作品的制作与展示,培养学生的自信与成就感。
3、教学重难点
重点:为幻灯片设置背景以及幻灯片之间切换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这是因为一个作品是否美观与背景和幻灯片之间的切换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难点:使用填充效果为幻灯片设置背景。之所以把一部分作为本节课的难点,是因为填充效果涉及到了四个选项卡,设计的方法非常的灵活多样,对学生来说是最容易迷惑的,我把这一部份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1、教法
任务驱动法、范例分析法、媒体演示讲解法、分层教学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开展教学,并综合运用了范例分析法、媒体演示讲解法,分层教学法。
2、学法
学习信息技术是学会学习的过程
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成果展示法。
在教学中,学生分析范例,学会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质疑和解疑中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发现和应用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后,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发现问题,呈现任务
课始我为学生演示两个幻灯片的例子。其中一个是学生上节课的作品,另外一个是设置了背景和切换效果的。“哪一个作品更加引人入胜?”学生围绕教师给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在观察、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界定学习目标---为作品设置背景和幻灯片的切换。
(设计意图:在范例分析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在实际学习中去学会解决问题。)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内容分为两大任务:为作品设置背景;为作品设置切换效果。学生继续对自己前几节课制作的《诗仙李白》作品进行设置。
任务一:为作品设置背景,被分解为三个子任务。
子任务A:直接用背景颜色设置背景。具体要求:请用这种方法为第一张幻灯片选择一种合适的背景颜色。由于这子任务比较简单,我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在前,出现问题,我个别指导的方针。
子任务B:用填充效果设置背景。具体要求:将第2张幻灯片的背景设置为渐变:预设-雨后初晴,底纹样式"斜上"、最后一种变形。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难点。我将会这样突破:首先,鼓励学生按照大屏幕显示的步骤自己进行制作,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当大部分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我就会给学生演示事先录制好的操作步骤。采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有两个:第一,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第二,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能够节省重复操作的时间,让教师可以更多地关注课堂的效果。当子任务B完成之后,我会进一步引导学生:“如果我们需要制作一个风格统一的作品,要求每张幻灯片不仅背景要相同,而且排版的方式也要相同,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子任务C:用设计模板设计背景。具体要求:请用设计模板的方式,给所有的幻灯片设置统一的背景。在前两个任务完成的基础之上,这个任务就变得非常简单。所以,我将会采用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然后找学生演示的方法,这样,给更多的学生表现的机会。
在学生完成三个子任务的过程中,在屏幕上展示三者关系图表。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帮助。
任务二:为作品设置切换效果。具体要求:请为《诗仙李白》作品的每一张幻灯片设置一个切换效果。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将会采用分层教学法。学生每六个人分成一组,让学生动手制作,然后找制作比较好的同学指导其他的学生。这样,就能够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有所提高。分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任务二完成后,采用组间评和组内评相结合的方法,评出优胜组。游戏比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设计意图:任务由简到难,学生更快地掌握操作技能,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为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打好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第三个环节:交流评价分享成功。
从学生的作品中选出几个有代表的作品进行展示,供大家学学习。教师可适时地参加讨论,对于有闪光点的作品要及时予以鼓励和表扬。
(设计意图:通过作品展示,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作品评价。)
第四个环节:学以致用课后延伸。
为了让学生把课堂的知识真正的运用到实践的当中,做到学以致用,我设计了以下内容: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制作一个演示文稿《我最喜欢的一位诗人》,要求能够恰当地运用多媒体的设置方法,内容丰富,美观大方。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0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黑龙江教育出版社五、六制小学信息技术第四册第四单元第十课创建家园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Word之后接触到的又一个微软公司的应用软件Front Page20xx,因为有了Word20xx的基础,学生在入门的时候还是比较容易的,教师可将二者进行比较,注意归纳这些应用软件的共同特点。
通过本课创建主页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Front Page20xx的功能,掌握站点的创建和主页编辑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网站的美化和发布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站点的建立和主页的编辑。
教学难点:站点相关概念的理解。
课时安排:本课共两课时,说课内容为第二课时。
2、学生分析
学生学习成绩可能有差距,天才学生和一般学生及后进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 又由于学生有Word基础,因此学生对于Front Page20xx的学习不会感到很陌生。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建立网站的一般流程并掌握其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创建家园、制作班级主页为任务,展开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又充分体会到为班级做贡献的骄傲与自豪。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一次很好的有关“爱”的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和分层教学法。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尝试的方式,使学生学习巩固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提问的方式复习了第一课时的`重点内容之后,教师展示了自己制作的网站,既复习了在前面学习过的浏览网页的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不可以为我们的班级制作出一个这样的网站,展示我们班级的闪光之处,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认识我们的班级呢?于是引入本课教学重点:主页的编辑。
这一环节的设计依据是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以此来实现让课堂活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教师尝试为学生创设一个“家”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去学习和探究。通过创设情景,导入了“为班级制作主页”这一主线任务,以实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的情感态度目标。
(二)自主学习,完成主页制作
在上节课创建好的站点基础上,请同学们动手制作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班级主页,教师演示打开并进入到网站首页,开始文字输入。这一部分教师可提示学生,在Front Page20xx中输入编辑文字与在Word20xx中输入编辑文字大致相同,让同学们自行去尝试练习,教师在此处很自然的引入了第一个任务:在网页中输入文字。然后把时间留给学生,由学生去设计这个主页,并输入相应的文字。
这个环节的设计依据主要是因为有Word20xx的基础,学生在文字输入方面的基础还是很好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输入文字的速度差异较大,二是文字输入的操作界面有变化,Front Page和Word的操作界面还是有区别的。所以教师在此处采取了任务驱动和分层教学二种教法,首先引导全班同学开始为班级设计主页,同时在巡视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进行辅导,针对输入文字速度较快的学生适当的提高他们的输入难度,增加文字的输入内容,内容可自选。对速度较慢的学生减少文字的输入内容,甚至输入几句话也可以,但要求是自己用心去设计这几句话。因为这节课的重点是主页的编辑而不是文字输入。
在全班同学都完成了任务一之后,学生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注意力分散的现象,这时教师引入第二个任务:插入字幕。先是对刚刚的文字输入过程中出现的众性问题进行点评,然后提出:这样的网页你们满意吗?是不是太单调了。不算漂亮也算不上美观,和我们在Word里写作文没什么区别啊!能不能让我们的网页再漂亮一些呢?再吸引人一些呢?下面看老师为网页插入一个字幕,你们看效果怎么样?然后教师给同学演示效果,学生注意力再一次被集中到教学中来,引入了任务二:插入字幕。然后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尽情的发挥想象,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最终达到掌握插入字幕的方法。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进行桌间巡视、分层辅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避免学生因任务难度大而失去兴趣,对学习有余力的同学适当进行引导,鼓励他们去探究更多的关于“字幕”的设置。
这个环节设计理念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滚动的字幕会吸引全部学生的眼球,不用老师再表述什么,他们最大的兴趣就是如何制作出这种滚动的字幕来。教师适度的演示,然后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中间巡视辅导,完成这一环节的教学。
(三)复习巩固
在最后阶段,我给同学们留下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哪就是设置的字幕可以不和书中的一样,同学们可以为你创建的家园写上一句话,你看写上什么比较好呢?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在完成本课内容的基础上,又给了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的空间。
最后用5分钟的时间先进行了成果展示,让同学们互相看一看作品,别特别介绍了一些设计的比较好的同学,然后简单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内容,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提升。最后再次提到:这样的网页是不是还感觉到不满意呢?我们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来让自己的“家”变得更漂亮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和老师一起探索这个问题。为下一节课装饰家园打下伏笔。
整节课的特点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是没有明确的把这两个重点内容以任务一、任务二的方式列出来,而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演示,把结果呈现在了同学们面前,然后引导学生去探索老师是如何实现这样的效果的呢?很自然的把教学重点、难点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究其中的奥秘。
设计理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最后的成果展示,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又充分体会到为班级做贡献的骄傲与自豪。设计过程中充分注意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以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探索能力及动手能力,同时也没有忘记对学生进行一次有关爱的教育和集体荣誉感教育。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领导、老师。再见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1
说教材
《填色》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第二单元“电脑小画家”第二课内容。主要是面向三年级初学电脑绘图软件"WINDOWS画笔"的学生。它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置换前景色、背景色和掌握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重点是掌握利用WINDOWS画笔里面的“前背景色”、“喷枪”、“刷子”、“取色”等工具对封闭图形进行色彩填充、处理的方法。
说学生
小学三年级学生在受到美术教育后对色彩是最感兴趣的,它蕴涵了许多感性和理性的内容,如黄色象征宁静,绿色代表生命,蓝色象征高尚等,丰富的色彩既可以美化画面,还可以让人感受理性美的熏陶,尤其是三年级学生在刚学习了电脑绘画的这一另外一种绘画方式之后,学习兴趣更是被大大激发,学习热情高涨,表现欲望也极其强烈。
说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熟悉画图功能的操作,了解利用IE浏览器和学习交流中心获取帮助,掌握对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难点:色彩搭配丰富内涵的理解、体验与表现。
说教法
我设计《填色》这一课,利用色彩搭配丰富内涵及表现,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让学生遨游在多姿多彩的彩色世界里面,体验感受美丽的色彩不仅有自然景色,还有人性的美德,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因此这节课注意到学科整合性问题。 本课是基于网络环境下整合美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思想品德三大学科,同时也是的画图知识教学提高课。
根据《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精神,和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本课主要采用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开放式教学法”,开放式教学法是英国作家尼尔提出的理论,在教学理论中培养学生自主、自信、团结的理念。
在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说学法
《新课标》提出了让学生在自主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新型学习方式。因此,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明确任务——探究新知——合作操练”。我教学过程中,通过巧妙设计,让学生明确一个个任务后通过课堂自由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掌握、传递、和融合。
说教学环境
分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是多媒体电脑室,软件环境是制作画图站(网址:http://huatu.c,提供优秀作品、音频、视频、文字等方面的技术帮助以及部分素材、作品上传、学习交流等)
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整个教学流程如下:
下面具体阐述一下: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展示一个美丽的电子画展情境(可用FLASH模拟一个场景),接着出示电子画展中未填色的作品,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一幅图画,你们觉得哪一幅图画漂亮呢?”,学生通过已有生活体验肯定会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电子画展中未涂色的作品由于缺乏色彩而显得单调、不“美”。最后教师抓住时机提出任务:自己选择图画涂色,要求注意色彩的搭配。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巧妙设计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缺憾,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操作感知,探究新知
本环节分两个层次展开:第一层次, 首先教师明确任务,学生学会了填色;接下来学生选择图画练习填色,教师巡回指导色彩搭配;最后交流评价学生作品,教师肯定学生的成绩,小结过渡。
第二层次,首先教师指出画面内容的不丰富性,结合学生已受过的德育教育,集体讨论,引导拓展给图片填色的意义——充满美丽的色彩的绘画会不仅能让人赏心悦目还能陶冶人性的美德情操;接下来制定整合美育、德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任务:自我创作一幅体现各种色彩搭配的图画。来进行课堂比赛,优胜者奖品鼓励。要求对于画面设计(如内容、颜色搭配等)可利用小组协作方式来解决。遇到技术问题可通过页解决(提供网址:http://huatu.c )。进行比赛,优胜者发奖品;接下来学生自我创作,教师巡回指导。(为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分层教学:操作技能比较熟练者为A组,操作基础薄弱者为B组,A组学生可让其充分自主学习,B组学生可请A组学生当小老师来指导和教师适当进行个别指导。);最后集体讨论交流、评价,优胜者发放奖品。
该环节是课堂重点部分,因此,首先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整合美术、思想品德和信息技术三大学科。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索",教师通过课程整合后的优点,明确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自我创新,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接下来是分层教学的运用,使得全体学生得到发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平。(即分层教学的策略和效果)
归纳总结
首先请学生谈谈学习心得,互评互助,然后由教师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归纳。最后我作总结性发言:“同学们,通过本节《填色》一课的学习,我们不但学会了把一张张空白的、“不美”的图画填上丰富、搭配合理的色彩,给人一种赏心悦目感觉,还培养大家感受美、创造美等能力,还感受到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等人性的道德美。
说课到此完毕,谢谢大家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2
一、教材分析
《有趣的绘画工具》是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下)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它是教材关于金山画王画图知识的初步认识,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金山画王中一些基本操作工具的运用,重点是掌握利用金山画王画板下的9种工具的基础操作及利用工具画图。新的工具的学习与使用,对学生充满着挑战,能够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产生一种求知与创作的冲动。正是这种冲动,也导致了学生内心理想与实际技能的不平衡。因此,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和创作的欲望极其强烈。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就是学生探究的动力和起点。基于此点,从信息课本身的学科特点出发,结合学科课程整合理念,我设计了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各种工具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思维能力,自我创新能力,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拓展信息技术课,只教电脑操作狭隘的课程局面。争取把更多的信息纳入到我们信息课程体系中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使学生发现美,感觉美,创造美。让他们在无数的失败中寻找成功,感受成功的快乐。
从内容层面出发,对具备一定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等主要学习方式完成,同时结束教师适当个别指导。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熟悉和掌握画板下 工具的操作。掌握对工具的综合运用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无数的失败中,寻找并且体验成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悉和掌握画板下9种工具的操作。
难点:对油漆桶的正确用法。
四、教法阐述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设置一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工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创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提高课堂40分钟的战斗力与生命力。
五、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分析体验---接受任务——合作探究——综合运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发展能力,训练思维。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情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三)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情
首先展示一个美丽的电子画展情境,展示的是一幅颜色多彩较为简易的作品小胖熊。让学生通过已有生活体验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电子画展中的作品,美丽而不复杂,让他们感到有成功的希望。这时教师抓住时机提出任务:画一幅同样的画。紧接着教师问:画这样的一幅图,你要用金山画王里的什么去画呢?学生会说:用笔。教师:到底用哪些工具呢?都是我们今天探索的内容。
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提出明确的任务,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本环节分两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 选择画板下面,多种不同的工具,不同的颜色去画小胖熊。
1、同桌学生合作,共同完成。有问题一起讨论,或问老师。
2、交流评价学生作品,教师肯定学生的成绩。着重汇报学生对工具的选择使用,如铅笔、喷枪、麦克笔、刷子、橡皮等。针对学生的汇报,教师则加以适当引导,并提出问题。比如:用刷子画小熊的身体,一不小心刷得太多了,怎么办?如何去克服?这样就顺其自然带出了,对笔头粗细的用法和橡皮的用法了。
3、克服难点,在学生汇报到如何画背景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尤其显得重要。可让学生体会到背景很大,一笔一笔地画,太麻烦。在选用了油漆桶时,则注意让学生观察界面的变化,有出现了三个椭圆形按钮和正方形按钮。这时,让同学们再动手试试这四个按钮的作用。再汇报结果。特别强调,用油漆桶也可以用各种图案作为背景。
4、查漏补缺。在画小熊的过程中,哪些工具还没用到的?同桌合作试试看,会用吗?
5、汇报这些工具的用法。
这一环节是课堂重点部分,因此,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整合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索",教师通过课程整合后的优点,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在不断的失败中寻找和体验成功,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同时使用优越有效的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所特有的激励制度,为任务驱动法注入又一推动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积极性。
第二层次:
1、教师指出学生画面内容的不协调性,结合学生已受过的美术教育,展开想象。画出更加美丽可爱的小熊,特别是背景。
2、学生自我创作,教师巡回指导。(为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分层教学:操作技能比较熟练者为A等,操作基础薄弱者为B等,A等学生可让其充分自主学习,B等学生教师可适当进行个别指导。)
3、集体讨论交流、评价,优胜者发放奖品。
分层教学的运用,使得全体学生得到发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平。(即分层教学的策略和效果)。
(三) 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1)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各自选择几种自己喜欢的工具说说其中的用途。
(2)教师帮助学生输理知识,归纳总结。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七、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学科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教师的讲授作用与引导、启发作用。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利用网络学习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3、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4、在体验感受中学习。这节课中很“放”地让学生探究工具的用法,在探究中,学生肯定会有许多失败。正是在失败中,找到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5、分层教学的实施。怎样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不同对象分别对待)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3
《家乡小树影成行》是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的一课。这一单元主要是windows中画图板工具的练习,本课的内容是关于对图形进行拉伸扭曲及翻转旋转操作的讲解。
在这一课中,教学目标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对图形进行翻转/旋转以及拉伸/扭曲的方法,熟练在文件之间进行图形的复制、移动。要使学生能够感受对图形进行变形的操作过程,掌握图形的基本操作方法。并且要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
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图形翻转/旋转以及拉伸/扭曲的方法,难点在于让学生了解这些操作的特点并学会综合运用操作创造出复杂的图案。
在仔细阅读了教材之后,我感觉到,如果按照教材上的步骤带领学生一步步走的话,首先学生不一定会感兴趣,教学的效果不一定会很好。另外,教材在设计的时候也有一些实际的问题没有考虑到,一些环节不适合课堂教学实际进行。于是我对教材的流程作了一些改编,抓住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想办法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感兴趣的地方入手,结合任务驱动法,让学生能够寓教于乐,在兴趣中进行学习。
在本堂课倒入过程中我先设计了一个教学情境,就是给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花边图案,让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寻找他们的原形,哪里能看到这些图案?然后问学生你们想不想自己设计一个花边图案,以此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方便教学活动的展开。
在正式教学的过程中,我首先设计让学生观察图案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到一个复杂的花边其实可以拆分开来,它是由很多个相同的'简单图案通过一些变化从而得到的。然后布置给学生设计一个简单花边的任务,先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看看画图工具里有没有什么操作方法可以解决问题。由于学生各人的基础不尽相同,可能会有一些学生很快就发现可以利用复制粘贴结合翻转/旋转得到一个较为复杂的花边图案。这时候就可以让已经掌握了方法的学生来做小老师,给不清楚的同学讲解操作方法。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自主思考得习惯。如果学生普遍有困难,教师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提示,以便教学的正常进行。学生了解了操作方法之后,可以留时间让学生练习,以便巩固学习成果。
有了初步的学习成果之后,我设计了一些拓展内容来完成进一步的教学目标。首先提问学生除了翻转/旋转还有哪些操作可以运用到花边设计中来。简单地提示学生可以结合书本的知识点来研究,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尝试,并展示自学的成果。以求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然后出示一些应用了拉伸/扭曲操作的图案,让学生寻找构成这些图案需要用到哪些手法,并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运用拉伸/扭曲操作可以带来变化更多更丰富的图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教师可以出示一些事先准备好的图案构成的元素,让学生根据这些元素来设计花边图案。并且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作品进行展示,大家一起来评价。以次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且锻炼学生欣赏与评价的素质。
最后,教师可以对本堂课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要提醒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多尝试画图板里的一些功能。
这堂课主要的设计思路是从生活入手,通过设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去寻求解决方案。使得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让学生学会欣赏美,学会去分析解决问题。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4
说教材
我说课的题目是《小魔术师》,《小魔术师》是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32课,用计算机画画模块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课主要学习对相同图形进行选取、复制、粘贴、移动的技巧,以此来简化画图过程,体现计算机画图与普通画图的不同之处,本课以变化孙悟空,草地的小花为例讲解了选取、复制、粘贴、移动的方法,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铅笔、直线、椭圆等简单的绘画工具的操作,并能用这些工具画出很多漂亮的作品,对画图软件有很大的兴趣,这一节课学习利用复制、粘贴工具优化图画创作过程,以及对画图工具的综合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本课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我把较多的时间放在学生的操作实践上。根据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制定了教学目标为:
⒈知识与技能:掌握图形选取、复制、粘贴、移动的使用技巧。
⒉能力: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创作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⒊情感和态度:
①在同学的互助交流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②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
教学重点:图形的选取、复制、粘贴、移动的教学,解决复制图形遮住背景的问题。
教学难点:编辑菜单中复制、粘贴的`使用。
说教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法为主线,通过谈话交流,合作学习,教师演示,学生演示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说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作,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本课教学过程中,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完成任务。
说教学流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给学生播放FLASH小动画,提问学生:大家喜欢看魔术表演吗?学生都会说喜欢。我就说:老师也很喜欢,我不但喜欢还会变魔术呢!学生会很新奇,这时我和学生谈话,让学生猜老师会变一个什么魔术呢?学生会把生活中所看到的魔术表演情景说出来,我马上转到老师所要变的魔术,你们一定想不到是用电脑变魔术,并快速演示利用计算机复制出图形。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粘贴板书课题:〈小魔术师〉。
二、讲解重点,点拨难点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必须有一定基础知识背景否则只能盲目尝试,所以本课以一个图形的选取、复制、粘贴、移动的过程来展开学习,首先我设计了一个小任务,看着老师的操作学生总结老师操作步骤,我操作结束学生汇报,不完整的部分其他学生可以补充,最后利用课件出示完整的操作步骤,在次我强调复制、粘贴命令在编辑菜单中,找一名学生大胆尝试图形选取、复制、粘贴命令的使用(无论这名学生操作的好与不好都给予鼓励,我会宣布他是今天第一个用计算机变魔术的小魔术师,我的办法是(在黑板的一角设计了一个小魔术师签名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里签上名字,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分析,这样的设计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调动了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解决了本课难点。趁热打铁就刚才学生操作我设计了一个小陷阱给学生,解决本课的另一个重点,图形遮住背景的问题,即透明处理,结合上节课文字工具的使用原理,找学生处理这一问题,并通过广播教学让学生直观感受,进一步学习了工具箱中样式工具区的使用。
三、自主探索、协作学习
在明确了教学任务,创设情境后,这时应给学生大胆操练了,在这一过程中我为学生设计了“闯三关,我最棒”的小竞赛,在此环节,我除刚才板书大家已经看到的鼓励办法,我还设计了一个闯关成绩单,每一关的前5名可以迅速的把名字签到小魔术师签名区,其他学生每过一关也可以把自己成绩打在我设计的成绩单上,(在此说明虽然是比赛有要求,选取前几名学生签名,但是低年级的学生有着好胜的心理,即使已经达到了前五名学生到前面签字的规则,但是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对后跑上来签字的学生,也以鼓励的形式让他把名字签上)。
在此,我把我设计的闯关练习题展示给大家,请大家在我的设计上多提宝贵意见,第一关找朋友,以小竞赛的方式让学生为小鱼找朋友,巩固新知。第二关以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可以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方法,学生完成任务小组长汇报。同学们两关过去了,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个小游戏好吗?学生会有很大的兴趣,出示游戏内容,帮助小动物回家,用今天的学习方法,你能帮助小动物回到家里吗?学生操作,找最快的把名字写到签名区,宣布这就是第三关。
每一关都找学生到前面广播演示达到自我展示的目的,通过闯关有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教材阅读,同学之间的帮助,教师的指点,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得到新知。
四、创作绘画,互评互学
完成教学任务后,掌握了一定的技法,学生有了一种创作的欲望,这时我充分利用本课教学内容,为学生出示几幅半成品或错误的画面。在此环节上,我设计了让组长抽取本组的填充作品,让学生运用技法创作画面,丰富内容,然后引导学生从运用的技法、构图等几方面,从各组抽选出几个好的作品全班评价,再让学生组内互评。
五、课后延伸
我设计了利用翻转、旋转命令变化的图形,让学生欣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在整个的教学设计中,我觉得比较有亮点的是两个环节:一是闯关小竞赛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产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二是板书设计中的小魔术师签名区,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5
1.纵横筛选,确定重点
初次拿到教材,我分析后认为教材重点在于:
A、搜索引擎技巧的进一步提高;
B、下载网页到指定目录;
C、分类整理归类文件。
在备课与试教过程中,我发现这样设计,课堂容量非常大,每一块知识都只能是蜻蜓点水,没落到实处。
因此对重点的把握还需进一步分析、筛选。本册教材中“文件分类、整理”这部分知识已经多次出现,可以一笔带过。“保存网页”虽然是新知识,但对本册教材后面几课内容及本课后面环节的学习帮助不大,因此我把这部分内容改为“将网址添加到收藏夹”,这将对学生后面内容的学习有实际帮助,而且对学生今后养成良好的IE使用习惯也很有意义。
从教材1-9课可以看出,学生已经有较为丰富的上网查找资料的经验,但教材中并不曾涉及“关键词”提炼的要求与方法。教材11课已经出现了标点符号如“+”在关键词间的运用。
而关键词的准确提练更是利用搜索引擎快速找到信息的关键,因此根据教材前后知识及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会准确提练关键词。
2.分步引领,自主探究
最初的教学设计是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探索、对比,由学生体验、发现、总结提练关键词的技巧。
结果学生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除个别自学、总结能力强的'学生外,大部分学生不能通过自己的对比操作体验到关键词的提炼要求。
多次试教后改为教师分步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这一说法,对学生来说可能曾经有所耳闻,但具体内涵不清楚。
学生如果连什么是“关键词”都不知道,怎么能明确掌握有效提炼关键词的方法呢!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中教学过找“重点词”,而抓“重点”正是我们关键词提炼的关键之所在。
由语文课知识“重点词”引入,旧知顺利迁移,解决“关键词”概念问题。
接着让学生分步体验关键词数量与准确率间的关系,从而明确提炼关键的要求,顺利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提炼关键词技巧的学习提高搜索速度
2.学会将网址添加到收藏夹
3.增加对民族传统节日的了解
教学重点、难点:会准确提练关键词,即关键词的选择能抓住重点。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为主;教学过程中教师分步引领、学生自主探索。
教学过程:
一、任务导入
出示:待完成的信息卡。揭题:丰富多彩的节日。
通过下例,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例:在20xx年6月25日中国邮政发行《端午节》特种邮票1套3枚,依次名为( )、 ( )、 ( )。”
二、解决任务
(一)关键词技巧:提练关键词
1.关键词即重点词
(1)用“邮票”作关键词进行搜索,观察,体验查找到的信息准确率高低。
(2)反馈:查找到的信息准确率不高,有很多无关信息。
(3)渗透筛选信息的办法。
2.增加关键词
(1)怎样才能提高信息的准确率?(增加关键词)
(2)多个关键词中间用空格隔开。
(3)学生尝试探索
(4)反馈:关键词的要求:反映信息重点、简练。
(二)添加网址到收藏夹
1.学生尝试
2.反馈巩固
三、竞赛巩固
1.揭题,布置任务
出示:[竞赛评分表]
[竞赛规则]
1.第一个大声答对题,奖一颗星
2.小组每人都找到答案并将答案所在网页添加到收藏夹的前3个小组,可获得2颗星。
注:先完成的同学可以教组里其它同学,要求动嘴不动手。
[竞赛题]
1.我国的第一套民俗传统节日邮票是由国家邮政局20xx年发行的——《 》
2.宋朝诗人王禹写了一首名为《清明》的诗,最后一句是什么?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_____________。
3.哈节是京族唯一的本民族传统节日,京族三岛庆祝哈节的时间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庆祝哈节的场所却是固定的,在 。
4.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____一书中。
5.打开D:传统节日.doc文件,将信息卡制作完成。
四、总结
(一)总结竞赛经验。
1.优胜组总结:关键词的选择,小组互助。
2.失败同学:遇到困难,大家给建议。
(二)拓展:打开搜索引擎自带的“帮助系统”;直接在搜索框里输入“搜索技巧”查找。
板书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03-24
关于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05-22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画图”》说课稿02-20
信息技术说课稿07-26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2篇(精华)06-27
信息技术说课稿优秀01-06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06-13
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02-04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