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一年级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一年级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小松鼠找花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以“益智”为主题,借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告诉学生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教育学生遇事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仔细观察,勤于观察,善于思考。课文以生动形象的童话形式讲授知识,是活跃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的好方式。文中插图形象鲜艳,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对第一学段阅读的要求,要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我设计了目标: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培养自主阅读的愿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我制定的教学目标:
2、是认识12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阅读目标要求孩子能读一些童话,感兴趣的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因此我设计了教学目标: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三、说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
(1)通过《小松鼠找花生》这个故事,启发学生明白遇到事情要动脑筋,仔细观察,善于思考道理。
(2)朗读课文,注意读出句子的语气。
2、难点:
(1)理解“奇怪”“自言自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注意读出句子的语气。
(3)知道花生在地里结果的这一特点。
四、说学生
1.一年级孩子对花生这种植物的生长过程都不是很了解,因此,小松鼠的疑问也就是孩子们很想解决的问题。
2、一年级下学期的孩子朗读能力都很弱,阅读后孩子对课文已经有自己的一些问题和想法引导他们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来解决问题,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学龄初期,儿童感性认识较强,理性思维较弱,而且活泼,好动,富于想象,喜欢尝试的心理特征,依据教材特点,我拟定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直观的东西,表情动作来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2、体验法:通过表演对小松鼠的动作心情的.体验,使学生的朗读更有感情。
3、以读代讲法:在课堂中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以学生的朗读,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让学生在读中感,在读中悟。激发兴趣,培养语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4、探究法: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积极探讨。让学生懂得去观察思考、学习。
六、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所谓“万事开头难”。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在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
《小松鼠找花生》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1、小朋友,在森林里的一棵大松树上,住着一位可爱的朋友,瞧,它来了!大家看看是谁啊?———(多媒体课件出示:小松鼠)你认识它吗?大声地和它打声招呼吧!
通过打招呼拉近孩子与小松鼠的距离,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同时也使孩子学着礼貌、热情地与人打招呼。
2、谁还愿意和它说说话?他怎么啦?他的表情你会想到一个什么词?听他在跟你们说什么?
3、(多媒体课件出示小松鼠的话---谜语)小朋友,我今天要找一样东西,你们能帮我找找吗?这件东西啊,它是“红房子,麻帐子,里面有个白胖子”。你知道是什么吗?
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与想象都被调动起来,“多频道”地运作,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也更使孩子在轻松的猜谜活动中感受到老师更像一个共同学习的伙伴。
4、那就让我们和小松鼠一起去大森林找花生吧。然后揭示题目《小松鼠找花生》,让学生想办法记住“鼠”“找“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对低年级学生来写,多读是最主要的理解课文的方法,我采用多种方式的读:自由读,体会内容;图文对照,再次读,重点语句,体会读;对话分角色读,体会人物心理。读书百变,其义无需再讲就会自见。比如:小松鼠和鼹
鼠对话,理解小松鼠的想吃花生的心情。加重语气读“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的“每天”,“他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出没看见一颗花生“,从重点词语的读中,感悟出小鼠松的疑惑。这样既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出让学生随小松鼠一起思考。
2、老师指导有些长句的朗读。
3、谁愿意来比赛?(各小组选一个学生分自然段进行朗读比赛)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第一、二自然段
1、(多媒体出示花生开花的画面)随机教学第一自然段。指名说说画面的景色。你喜欢这些小花吗?为什么?课文里指什么鲜艳,鲜艳是什么意思?
课文里的“格外”一词,应怎样理解?可以换成哪些词?
设计意图:直观的画面。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花生开花的美丽景色,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换词理解“格外”“鲜艳的()”的教学,注重了低年级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2、这些花真美,我们看到了,小松鼠和鼹鼠也看到了,听他们在说什么呢?
3、带上你做好的头饰,当一当小松鼠和小鼹鼠(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加以指导。)
4、哪只小松鼠准备好了,可以上台表演呢?(请学生表演读。)
5、听了鼹鼠的话,小松鼠可真高兴,这时它可能想些什么呢?(启发学生想象花生成熟后的情景,树上长满了花生,小松鼠津津有味的吃花生)
6、老师引读:小松鼠很高兴,他想:
设计意图:在朗读上,根据学生理解水平,要求一步步上升。通过学生不同角色转变,联系实际想象说话,师生互动,以读代讲
第三、四自然段
看着鲜艳的花生花,听着鼹鼠的介绍,小松鼠多么想吃到好吃的花生。小松鼠越想越高兴,那它是怎么做的呢?结果又怎样呢?
1、理解“每天”
设计意图:承上启下,想象理解,通过从前天、昨天、今天三天的比较,得出“小松鼠每天都去花生地看花生结果了没有”这个结论,充分感知“每天”所强调的意思,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理解规律。
2、等了多久啊?一天?两天?大家看看小松鼠等到什么时候了?
第五自然段:
等了这么久都没有看见一个花生,这时候小松鼠会怎么样呢?让我们来看看小松鼠做了什么?理解“自言自语”
通过实际情景再现,让学生简单明了地明白意思,并用说话来反馈自己的理解。同时让学生理解运用“自言自语”这个词。
1、是谁摘走了小松鼠的花生啊?帮小松鼠想一想,希望大家说的时候要注意说出你的理由。
2、各小组说说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
3、花生究竟都到哪里去了?出示资料:花生又称“落花生”“长生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匍匐或直立,有棱,被茸毛。羽状复叶。腋生总状花序,花黄色,受精后子房柄迅速伸长,钻入土中,子房在土中发育成茧状荚果。我国栽培极广,黄河下游各地最多。
(四)、再读课文、回归整体
指导学生朗读,要让学生自悟自得。通过读,让学生理解体会小松鼠心情的变化。
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避免逐段逐句地进行,应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和学习的主体性.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供我们吃的部分也长在泥土里?(土豆、芋艿、红薯、藕……)
2、课文里的故事虽然结束了,但是小朋友们只要你再动脑筋,还会有一个新的故事,你能以《花生找到了》为题目再编一个故事吗?试一试吧!把你编的故事讲给小组同学听。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时予以点拨指导,在课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会给别人以补充和帮助,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但由于能力有限,会有许多遗漏与不足,希望各位同行批评指正,我一定会虚心接受。
七、说板书设计
看到——花生开花了
小松鼠等啊,等啊——没看见一个花生(花生长在地底下)
自言自语——谁偷走了花生
小学一年级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这是苏教版语文第一册课文中第二个识字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片用“词串”形式识字的课文,围绕儿童在野外采集昆虫标本的内容,将一组词语组成韵语。课文配有图画,在图文对照中识字、诵读,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本课的训练重点是识字和写字。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已是第二次接触识字课文了,学生已经对识字课文的学习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了,所以在教学时,可以先给学生复习上一单元识字的方法,让学生根据以前的方法来学习这一单元识字的内容,以巩固识字的方法,注意在讲解昆虫名称时,要结合插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把词语跟它所表示的昆虫形象联系起来。
二、说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学习本课的6个生字,如“天”、“蚂”、“田”等,二类字如:“集”、“昆”、“野”只识不写。
2. 过程和方法:通过组内合作、小组赛读等形式反复诵读课文,体会韵文的特点,以训练语感,产生审美体验。并通过观察图画让学生认识蝴蝶等昆虫和野外的景物以及这些词语。
3. 情感和态度:让学生在观察图画之后,了解野外采集昆虫标本的情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说重难点
(1)认识生字,练习写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的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6、昆虫
这6个大自然中的小精灵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藏在我们的词串中,它是“昆虫”。
出示词卡:昆虫,读词
7、发现虫字旁
昆虫词语:你能观察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吗?
8、教学虫的书写
①出示“虫”字、图片、变体
结合字理学习生字能够帮助孩子了解汉字的演变,从而理解汉字,加深印象。
②提示一提
③学习笔顺(虫怎么写?虫这样写:一笔……)
④讲解要点:虫字写的时候得注意三要(口要扁、竖要直、点要长)
⑤拿出习字册,描一个,仿一个,写一个。(写好抱背坐正,点评)
过渡:你们喜欢昆虫吗,有一群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喜欢昆虫,他们到大自然中观察和采集昆虫。
9、出示,哪幅图是观察,哪副是采集?
①教学观察:他们在是怎么观察的?ppt圈放大镜,读一读。
另一幅图画的就是小朋友采集昆虫的情景了。
②学习采集:他们在是怎么采集的?ppt圈放大镜,读一读
通过“提问——回答”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自己归纳,老师总结,既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也能够加深孩子们对词语的理解。
③小朋友们,你觉得图上的小朋友观察、采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怎么知道的?(面部表情:很开心)
出示,指导朗读这一行。
10、地点
①可以去哪些地方观察、采集昆虫的呢? ppt出示词串,找一找,汇报。
②出示图片,一一介绍田野、树林、花丛,读词。
田野:①四幅图,读词语
②田字格中的田(一竖顶天又立地,一横不能靠两边)
③农田、稻田、水田、梯田
根据一年级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较短的特点,用一些形象美丽的图片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提高学习效率。
树林:一棵是树,许多棵就是树林
花丛:四幅图,读词语
11、指读全部
同学们,当你躺在碧绿的草地上,当你走进郁郁葱葱的树林中,当你置身于五颜六色的花丛中,你的心情想来一定很舒心惬意吧,哪个小朋友来读一读,让其他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听听你的开心,你的兴奋。
凭借情境,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引导学生体验文中的情景与作者的情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在训练语言文字的同时,自主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就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体现了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
12、引读,齐读
刚才我们准备去大自然里——引读第一行,我们来到了——引读第二行,看到了——引读三、四行,喜不喜欢这篇词串呀?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谁想来读一读?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谈话过程中要依赖形象思维来组织语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观察生动漂亮的图片,激发学生说的情感,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体验,产生说的欲望,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就能点燃他们创新的火花。
13、教写蚂蚁
最后,我们还要来学写一种小昆虫的名字呢,就是小蚂蚁,出示:蚂蚁
①教学偏旁,左右结构
②记住字形,分清两个字: 马 木马、马车
义 曰仁义,礼智信
③学习笔顺图,按照笔顺图里的笔画顺序,描红这两个字。
④讲解书写要点:
蚂:虫子右边缩一缩,右边马背有点驼。
蚁:一撇伸到虫脚下,雨点落进小嘴巴。
学生临帖书写。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写字教学,教育学生认认真真地写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要求每节课都给孩子们留下10分钟写字。在这里我强调了孩子们的书写习惯,主要关注“三个一”,把“端端庄正写字”和“认认真真做人”联系起来。
小学一年级说课稿 篇3
我说课的题目是《谁画的鱼》,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对我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为欣赏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通过欣赏农民画让学生学会用对比的方法表现一条大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色彩、花纹,让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能大胆的作画,画出一条大鱼及鱼身上美丽的花纹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设计和装饰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同时激发起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运用所学的知识,画一条漂亮的充满画面的大鱼。
难点:如何运用对比的方法把鱼画大。
四、教学方法
本着“高效课堂,快乐教学”的理念针对一年级学生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分散的心理特点以及本课特点,课中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样性。在本课我运用的教法有:情景导入法、直观教学法、指导观察法、启发想像法等;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创造。
五、教学过程
欣赏海底世界的视频:让学生快速的融入到本课的教学中。(直观了解鱼的形态各异;感受自然的美。)
讲授新课
(一)首先通过图片分析鱼的外形结构
(二)接着出示很多美丽的鱼,分析鱼的外形,花纹,色彩,先让学生说一说喜欢哪条小鱼为什么,让学生自己发现小鱼的各种外形,花纹和色彩。
(三)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纸上画一条大鱼,出示两条一大一小的鱼,通过对比发现哪一条更适合,通过图片对比让学生更直观的发现应该怎样画一条大鱼?接着我示范如何画?采用边示范边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作画的步骤。
(四)接着出示一条更大的鱼,再这条大鱼的对比下我的鱼就显得小了,让学生初步的了解对比。并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老师画的`鱼变大?通过欣赏农民画家的作品让学生明白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添加小鱼和人将大鱼衬托的更大。
(五)出示我事先完成的一幅作品,再出示优秀学生的作品赏析,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以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海底绘画比赛,将评选出最美的鱼。
在评讲环节,我让学生做评委并评选出优秀评委,一是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让学生在点评的时候学习借鉴其他学生优秀的地方。
最后让学生投票选举出本次比赛最美的鱼,并颁发奖品以此作为鼓励。
六、小结
小结的部分我依旧通过欣赏海底世界的录像来结束本科的教学,一是将学生从比赛创作中拉回到课堂中,引导学生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好朋友鱼儿。
小学一年级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把8和9的认识放在同一节课中完成,编排与前面6和7的认识基本上一样,只是要求更高。教材中提供给学生数数的资源虽不如6和7明显,却更丰富。提供给学生数数的对象是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生动画面,其内容有人、花、树、花盆、蝴蝶、黑板上的字等。画面除数数外,还体现了环保教育的主题。8和9的序数意义仍是采取6和7的编排方法,不同的是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几和第几的意义的不同。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体会8和9的基数的含义。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和9的序数含义。
3.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
二、教法和学法
很显然,在教法和学法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动手操作学习。“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合作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注意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为了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三、学生分析
低年级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渴望动手参与的愿望强烈,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加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引入。
利用书上的主题图,引入8和9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情感和培养学生对城市环保的责任感。
(二)教学8和9的基数含义。
1.教学主题画。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主题图为师生提供了数量8和9的物体有:
(1)校园两旁有8棵树。(2)花坛里有8朵花。
(3)黑板上有8个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4)黑板下摆放着9盆花。
(5)有8个同学和一位老师在花坛旁劳动。
(6)有9只蝴蝶在花坛上飞舞。
学生数以上“8”和“9”的物体时,开始是凌乱的'、无序的,教师小结时,应引导他们按一定的方位、按一定的顺序来数,如从上到下,从外到里,从大到小,等等。
蝴蝶只数难数一些,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数一数,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如从上到下)数一遍,每数一只,就做一个记号。
2.展示课前每人收集的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作业。
拿出课前收集的关于8和9的数据,先在小组内向同伴们交流;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份在全班展评。最后全班同学都把自己收集的数据张贴在教室四周并自由交流、评议。
【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感受8和9的数的意义,形成良好的数感,同时培养了实践操作能力。
3.摆学具。
从学具中数出8个圆、9个三角形摆两个图形,喜欢摆什么图形就摆什么图形。
(三)教学8和9的顺序。
1.课件出示计数器,教师逐一拨珠,让学生数。当拨到第8颗、第9颗算珠时,算珠闪动变颜色。并问学生:7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8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
2.课件出示直尺图:
教师将教材中直尺图里的括号作了一些调整,让学生通过填空,熟记0~9各数的顺序。填好后再让学生顺着数一遍,倒着数一遍。最后可以让小组内的学生看着直尺上的数,提几个问题,让学生互问互答。
(四)教学比较7、8、9的大小。
1.出示点子图:
先让学生数出这三幅点子图的点子数,然后让学生说说快速数出点子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每幅点子图左边都有5个点子,只要看右边的点子数就能很快地数出每幅图的点子数。】
2.比较7、8、9的大小。
请学生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学生的答案有以下6种:
7<8 8<9 7<9 8>7 9>8 9>7
3.用“>”、“<”号写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让学生在书上填空,注意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
【在比较7、8、9这3个数大小时,没有像教材中那样直接呈现,而是让学生任意选择两个数来比较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
(五)教学8和9的序数含义。
1.做改编题(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练习纸)。
左数第8盆开了( )朵花。
开了8朵花的是第( )盆。
给左边的8个花盆涂上红色。
给从左数的第9个花盆涂上绿色。
【教材提供的这部分内容过于简单,而在认识6和7的序数意义时,有一部分学生对几和第几的感受有些模糊,所以将这部分内容作了些调整,设计了将8和9的基数、序数含义揉合在一起的练习,学生通过练习,弄清8和9的序数含义,又将它与基数含义区分开来,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2.把做好了的练习放到实物展示台上展示,讲评。对完成好作业的学生,教师给予鼓励。
(六)小结。
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你对自己在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要求学生把调查实践作业和课堂上得到的奖励,课后收录到成长记录袋里。)
小学一年级说课稿 篇5
一、教材简析。
《说出自己的想法(一)——立意深刻有见解》是《儿童思维策略的发展》总课题组所编的《学会思考》第一册当中的一次训练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练习课。
立意深刻有见解,指的是说话、作文要说明一定的道理或表达一定的情感。只有说明了某个道理或表达了某种情感。文章才有主题、有思想,文章内容才深刻。文章立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说明某个道理(或者某种观点),一是表达某种情感。读文章要读懂文章说明的道理或表达的情感,写作文也要能说明道理或表达情感。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在写作文时说明某个道理(或者某种观点)还尚难,所以本次练习课的中心目标,应是让学生学会在说话、写话时表达出正确的情感。而重难点则应是训练学生掌握正确表达情感的方法。
二、说教法。
《学会思考》思维策略训练体系中明确指出:“应特别重视学生语言的运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的培养,或创设情境,让学生对新事物产生新感悟,从而使课堂教学活起来。教无定法,《说出自己的感受》一课的教学同样如此。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灵活多样的方法中有一个总钥匙,即一个活字”。我认为,教师首先要走向民主、宽容,才能促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这节课,我设计了“做游戏”、“课间热身”等环节来进行本次思维策略训练。我想:一定要让每个学生都动口说,动手写,给每个学生表达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让每个学生都学会在写话时做到“立意深刻有见解”。思维训练是学生学习能力的训练,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培养创新精神。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本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我把学习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悟一悟”和“用一用”的环节中,我都是让学生自由选择一幅画进行说话和写话练习,尊重了他们的自主性,在“课间热身”等环节中,我打破了“老师台上,学生台下”的固定模式,通过各种各样的讨论。如:小组讨论,师生交流,同座合作等等。在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对别人发言的优点、缺点,评一评、议一议。还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在不断地归纳、分辨、评价中发展思维,提高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和深刻性,从而形成正确的思维。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我主要设计为以下七个环节。
1.齐读课题,游戏导入。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让学生从认识人物的表情入手,去猜测人物的感受,再揣摩在他身上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2.看图,无句式练习说话。这个环节是让学生从图入手,初步尝试本次思维策略的要求。
3、总结思维诀窍。由于“思维诀窍”很明显地印在了书上,所以这一环节只要让学生自主完成就可以了。
4.课间热身。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让学生走下座位,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
5.运用“思维诀窍”。以点带面,扩展练习,真正巩固学生们对“思维诀窍”的运用,是我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
6.培养创新思维。这一环节,是要让学生养成质疑、互练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7.总结。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所反馈。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我设计为师生共同板书的形式,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课堂的主人。
六、说练习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些说话、写话练习,力求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让学生学会在说话、写话中表达出正确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训练学生掌握正确表达情感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
电脑和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游戏导入。
1.依次屏示人物表情的图片。
(1)高兴;(2)伤心;(3)生气;(4)厌恶。
2.学生自由起立说出人物感受。
3.把四幅图一齐屏示,选择其中一幅,练习说话:
我,真是太了!
4.小结:我们在介绍一个人,一个东西或一件事的时候,也应该像这样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这样我们说的话就会更生动。
二、看图,无句式练习说话。
1.教师读“试一试”的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完成练习。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相机指导:
(1)把发生了什么事说清楚;
(2)把自己的感受说生动。
三、总结思维诀窍。
1.屏示“想一想”要求(把学生没学过的字加上拼音)。
2.学生在书上自主完成练习。
3.齐读“思维诀窍”。
四、课间热身:
1.生下位找到老师、同学,说一说他知道的表现“感受”的词,并领取奖品。
2.生把正确的词写在黑板上。
五、运用“思维诀窍”。
1.屏示图画:一女生在跑步。
2.生观察,再说说画的是什么。
3.互评:
(1)他是不是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2)他是不是说清了自己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
4.屏示多幅画面,生选择一幅在课堂本上写一句话或几句话。
(1)考试得了100分;
(2)扫地时汗如雨下;
(3)被家长批评;
(4)跑步时摔倒了。
5.学生使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写话练习。
6.运用互评的标准展开自评。
六、培养创新思维。
1.自由观察事物,说一句话,要求说出自己的感受。
2.与同座练说。
3.讨论对方说的话是不是生动感人。
七、总结。
1.学了这一课,你还想知道什么?
2.再次齐读“思维诀窍”。
板书:
15说出自己的想法
高兴伤心
生气厌恶
小学一年级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天地人》是本册新版教材的第一课,也是“新”字的直接体现,它替换了原先一开始的拼音教学。《天地人》是一个有创意的安排,“天地人”,宇宙、自然与人的关系,“你我他”,除了我,还有你和他,构成了世界。这些涵盖了我们的现实世界,天地人你我他,要给孩子们营造的就是一种非常和谐的氛围。我觉得这个和谐不仅是内容本身所要传递的,在我们教与学的过程中更要将“和谐”进行到底。识字量本身不大,难度也不大,这对于初入学过渡时期的语文学习内容,应该是对语文学习的一个很大的缓冲空间,我们讲得可深可浅,可多可少,让孩子们在整个意境中,认一些汉字,去粗浅地认识一些人与自然,我们的世界等。当然,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觉得有意思,让他们觉得每天都在接触新的东西,新的形式。
基于这样的背景,综合汉字教学的一般规律,识字教学的基本要求,我对这一课的教学定位如下:主要目标有三点,1.认识“天地人”“你我他”这6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读出这6个字,3.了解字的基本意思并能简单运用。主要流程三部分,分别是初识生字、读记生字、学用生字。教学课时为2课时,需要准备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料、游戏卡片等。
二、说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天地人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天、地"等6个生字。
2.初步学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读准"人、你、我"的字音。
教学建议:
四、说教学过程
1.识字
本课6个生字以三字一组分两行的方式呈现,易于学生朗读、记忆。针对课文编排的特点,建议教学时以3个字为一组进行教学。第一组可以充分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说说图意,在看图说话中引出"天地人"3个字。第二组可以通过师生对话引出"你我他",把识字和日常表达结合起来,充分借助日常用语进行听读、正音。
本课要认的6个生字中,"人"的声母是卷舌音,"你、我"是第三声,单个字读要注意读到位。由于学生还未学习拼音,建议借助图片、听读、创设情境交流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1)图片示范正音。可以依次出示一组相关图片,如"老人、年轻人、男人、女人",教师手举对应的生字"人"示范读,学生跟读,理解字义。
(2)场景听读正音。如,借助生活场景认读"地",教师可以用枚举法展示各种生活场景:铺满土的叫土地;铺满沙的是沙地;长满草的是草地;铺满雪花的是雪地。教师手举生字卡片"地",听学生的发音,并及时正音。
(3)日常交流正音。"你我他"是日常交流用语,可以衔接入学教育的内容,创设交流氛围。如教师一手举生字"你",问"你叫什么名字",并把生字卡片"你"递交给学生;一手举生字"我",说"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出示生字"他",指学生问"他叫什么名字",并把生字卡片"他"递给这名学生。在交流递送生字卡片的过程中正音识记生字。
本课要求识记6个生字。"天、人"结构较简单,"地、我"结构相对复杂,"你、他"带有相同的部件。教学中可以借助图片、动作、生活场景等,形象化地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感受汉字的趣味性。
(1)生活语境识字。本课6个生字都是常用字,我们可以呈现各种生活中带有生字的图片,通过不同语境帮助学生识记、认读生字。
(2)比较识字。比较"地"和"他",说说不同在哪里。(3)动作猜字。辨认"天"和"人",可以根据字形请学生上台演示动作,其他同学猜汉字。学有余力的话,可以结合生活,积累"天地、他人"等词语。
2.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朗读课文,因此读正确是本次朗读教学的主要内容。由于学生还没有学拼音,因此教师要重视正确示范和听音纠正。教师示范朗读时,要把声调读清楚,特别注意"你、我"的声调都是第三声,三字连读时,"你"要读成半上,与第二声相似,"我"的.声调要读完整。
本篇课文内容比较简单,仅呈现了6个汉字,中间没有标点符号。朗读时,教师应结合内容理解,引导学生一组三字连贯读,要避免6个汉字一字一顿地读。
(2)理解运用。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天地人"的教学在借助插图理解的基础上,可以结合语境带学生读一读,在新语境中进一步理解字义。如:
晴天、阴天、雨天
草地、菜地、雪地
男人、女人、老人
“你我他”的教学可以三人小组互相交流,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拿着生字卡片进行自我介绍、询问他人的方式,在交流中巩固生字,如,"我叫李小明。""你叫什么名字?""他是你的同桌同学吗?"
引导学生理解感受"你我他"之间的关系,可以采用三人小组互相交流的形式,但要重在生字的识记、认读,避免将这一实践活动变成口语交际。教学时,可以为三人小组准备一套"你我他"的生字卡片,引导学生以选生字、递送卡片的方式促进对生字的识记认读和理解运用。
小学一年级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图形的拼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纪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平面图形的特征和转化
教具学具准备:
2张长方形的纸、1把剪刀、1张正方形的纸、1根小木棍、1颗针.20根小棒
教学目的: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二、教法学法
举例法、实验法、讲解法。
三、教学过程:
第一:引入
赏赐课我们所学的内容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来复习一下。说算式让学生抢答。
随意的说。
第二:先动手做一个折风车的活动
让学生体会和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教材27页第一题:沿虚线折一折)
教师用纸当场做给学生看,教学生一起来,边做边讲。
最后让学生明白:
长方形的特征:对边相等。正方形的特征:四边相等。
第三:用几个平面图形来拼组一个平面图形。
使学生明白他们之间的转换关系。(教材28页做一做)
教师用纸当场做给学生看,教学生一起来,边做边讲。
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圆变正方形、正方形变长方形等等。
小学一年级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本次的说课内容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新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园地》,《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三个板块。“交流平台”是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部分,一部分是让学生在词语运用中感悟词语的
意思和用法,进行词语积累。另一部分是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语气表达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日积月累”是积累、背诵古诗。
二、说教学目标:
1.借助交流平台,强化提问的意义、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并形成爱提问、善提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2.借助识字加油站,根据形声字“音形义相统一”的特点感知识字的趣味,并准确识记“驻、钞”等12个生字。
3.体会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了解设问句“自问自答”的特点。
4.积累经典名句,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具有价值的问题,通过提问将我们的思想引向深入。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借助识字加油站,根据形声字“音形义相统一”的特点感知识字的趣味,并准确识记“驻、钞”等12个生字。
教学难点:
积累经典名句,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具有价值的问题,通过提问将我们的思想引向深入。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12个生字。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引入一一温故而知新
1.交流,回顾本单元训练重点。
2.揭示本节课学习内容。
(二)交流互助——共享学习交流平台
1.引发交流:“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阅读文章时,如果我们能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设疑,你就会发现,我们已经走进作者创设的文字世界。
2.小组交流:在本组课文的学习过程中,你掌握了哪些提问的方法?怎样通过提问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呢?把你的好方法分享给小组同学吧!
3.集体交流:小组代表将讨论后提出的好方法推荐给全班同学。
4.课件出示“交流平台”中几个同学的建议,并总结:
第一、阅读的时候要动脑筋思考,积极提出问题,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第二、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
第三、要从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三)火眼金睛一一走进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字。
(1)指名读第一组字,同桌互相说说这组字的特点。
(2)自由读第二组中的带有“贝”“木”“才”的字,小组交流发现了什么。
2.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这两部分中的会认字揭示形声字的特点:
第一部分,通过6组形声字的对比,揭示了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
第二部分,通过认读带有“贝”“木”“了”等字旁的字,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如:带有“贝”字旁的'字“帐”和“贺”都与财物”有关;带有“木”字旁的字“樟”与“杠”都与“树木”有关:带有“才”旁的字“狡”“猾”,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才”表义,其古文字形体像条犬,“狡”本义是少壮的狗,引申指奸猾、奸诈,“猾”表示不老实的意思,本义是狡诈。
3.学生根据12个字的字形特点,识记字音,并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学以致用一一灵活运用词句段
()读一读,体会每组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
1.课件分别出示两组句子。
(1)指名读句子,学生齐读句子。
(2)说说这两组句子有什么异同。.
2.小结:这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但表达效果不同。第一组的第一句在“电灯、电视、收音机、汽车”等词语前面分别加上否定词“没有”,加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人类在上百万年中没有科学依据,只能顺从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第二组中的第1句比第2句语气强,突出强调了那条狗无论是在高兴、紧张、发怒的时候,都一直在叫。
(1)学习设问句。
1.课件出示书中的3个句子,大声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2)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3)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2.集体交流。
预设:
(1)这些句子都使用了问号,属于问句的一种。
(2)句子前半部分是提问,后半部分是问题的答案,属于“自问自答”。
(3)这3个句子都符合以上两点,都是设问句。
3.齐声诵读3个句子,体会设问句的特点。
4.自由交流:根据设问句的特点,再照样子写一写。
(二)积累诵读一完成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日积月累内容,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王充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韩愈
2.指名诵读,读准字音。
3.小组讨论:这些名句,你读懂了吗?
4.全班交流。
小结: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具有价值的问题,通过提问将我们的思想引向深入。
5.自由背诵后齐声背诵。
(三)、布置作业一知识拓展运用
1.在生活中寻找形声字,运用形声字规律识记这些生字,并积累在本子上。
2.背诵日积月累中的名句。
小学一年级说课稿 篇9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是这样安排的,能用XXXIX—XI的节奏型朗读儿歌,通过唱歌曲《小小的船》初步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教材分析:
歌曲《小小的船》中的歌词原是一首小诗,是叶圣陶专门为儿童写的,整首歌曲优美抒情,富有儿童情趣,深受小朋友喜爱。
教学目标:
为这节课我拟定的目标有三点:首先情感目标,通过感受夜空的美丽,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独特的艺术想象力。知识目标:能用XXXIX—XI的节奏读儿歌。能力目标:学生能用打击乐器和身势动作为儿歌伴奏,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并学会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小的船》.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和表现三拍子的韵律感,教学难点是让孩子通过一系列的音乐艺术活动感受美,体现美、表现美。
教学思想:
对于这节课我是这样想的,学生在幼儿时对星星.月亮就充满了好奇和神秘感,也唱过有关的童谣,听过有关的故事,那么我抓住孩子这一特点展开教学,所以在课堂上我准备结合本课的教学特点展开教学,采用生动的情景启发.引导,自主的练习巩固基础,形象的演示.点拨.指导,自编的游戏相结合,从而创设生动.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轻松的接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说学法: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方式,思维方式和学习兴趣与高年级不同,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音乐活动的培养,坚持以学生主动练习.主动模仿.自己创编的学习方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展开学习。本课以音乐教学为主,同时结合了语文,科学、美术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学过程: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步骤进行学习,第一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第二步在朗读中感知美.创造美,第三步在歌声中感受美.表现美.首先第一步是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一开始老师提问,”孩子们,你们喜欢迷人的夜晚吗?那么老师和你们一同走进这迷人的夜晚.”这时我会播放课件,关上灯,让孩子欣赏夜晚的画面,并配上优美抒情的音乐,制造一个夜晚的氛围,让他们去感受,然后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感受,夜晚美在哪些地方?从中引出要学习的'儿歌。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围绕夜晚展开的,那么为孩子们创设一个与课本主题相似的情景,让美的画面,美的音乐一下子抓住孩子们的心.孩子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中激发对美好夜晚的向往,引起他们对夜晚的无限遐想。
第二步在朗读中感知美,创造美,先让孩子自由的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接着老师用XXXIX—XI节奏加上身势动作朗读儿歌,让孩子体会并且进行模仿,模仿后我会请能力较强的三个孩子分别充当小老师这一任务分教授三组的学生,在分组学习的同时老师视各组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纠正和指点,然后分组展示学习成果,最后开展儿歌接龙游.一年级下期的学生在以前接触过三拍子的歌曲,有了初步的感知,但是没有真正的掌握,那么我采用让学生自己模仿.自己学习.自己教授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加上老师进行巡视及时的纠正和鼓励,这样就会使学生把学习变得轻松,掌握得更好.
第三步是在歌声中感受美、表观美。首先老师激趣引入“月亮仙子”看孩子们那么能干那么棒,它说要给你们表演一个魔术,想看吗?这时出示课件,并播放歌曲《小小的船》的音乐,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欣赏;接着再次欣赏歌曲,并且随着音乐轻轻摆动让孩子想象我们就坐在月亮船里了,帮助孩子们继续感受和表现三拍子的韵律感,再经过多次的感受和欣赏,学生已经熟悉歌曲了,并且演唱歌曲,最后学生表演唱歌曲和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在学习歌曲这一环节中,通过老师绘声绘色地描述,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中,让学生对歌曲充满想象,并随着悠扬的乐曲声,去想像月亮的美,学生们边听边想像,进入美妙的境界。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简单设计,其中有很多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小学一年级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多彩的春天”编排了一系列描写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美景图文,描写了春天的人、景、事,并针对春天的话题对孩子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柳树醒了》这篇课文既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又似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诗歌描写了春雷把柳树叫醒、春雨给柳树洗澡、春风为柳树梳头、春燕和柳树做游戏、小朋友陪伴柳树一起玩耍的情景。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想象丰富合理,弥漫着逗人的童趣,有利于启迪孩子们的智慧,激发他们的想象,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春天大自然的美好,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好课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欣赏大自然的美和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我把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朗读来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感悟春天的美;学习用优美的诗句来描绘春天里的美好事物作为本课的重点、难点。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学习必须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教师不用太多的讲解与分析,因此,这节课,我基本选用情境创设、情感朗读、合作表演、直观感受、文本扩展”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一年级的孩子,已经初步认识了许多客观事物,也能简单表达自己的思想,但语言是零碎的、不规范的,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感悟、积累语言。因此,我和孩子们选用了 “复习旧知,积累词语——观察图片,引入课题——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细读课文,指导朗读——拓展阅读,深层感悟—学编诗歌,理解运用——欣赏《春天在哪里》”的学习方法,使孩子们不但能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能培养熟读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意识。
四、说流程
(一)复习旧知,积累词语。
1、认读词语,说自己的发现。
2、说出一些描写春天的词语。
(设计理念: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科,只有多积累优美的词语,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
(二)观察图片,引入课题
1 、引导看课文主题图。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指导读题。
3、学习“醒”
(1)交流“醒”字的识记方法。
(2)你们的认字方法都不错,谁能用一个动作来表示“醒”呢?
(3)每天早上,都是谁怎样把你叫醒的?
4、看题,质疑
(设计理念:通过看图,整体感知单元主题——春天,在课题中学习本课的生字“醒”,分散识字,有效降低识字难度。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生自由读文,边读边想,都是谁来叫醒了柳树?在书上圈注出来。
2、生交流。师板书:雷、雨、风、燕
3、指导书写“春”字。
(设计理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相机指导书写“春”,低年级写字指导,尽量做到分散完成,每课时完成一部分,这样更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征。)
(四)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春雷、春雨、春风、春燕他们叫醒了柳树,那他们是怎样叫醒柳树的?相机学文。
(设计理念:抓住文中的关键东西,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同时为后面的写话做好铺垫。
(五)拓展阅读,深层感悟。
读儿歌,说说谁也醒了?是什么样的?《迎春花》《春天到》《滴答滴答下雨了》。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规定,而我们班的孩子,大多达不到这个阅读量上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孩子们关注生活,勤于观察,善于表达,并注重知识的拓展迁移,使之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因此,在学完了这篇诗歌之后,我适时出示与春天和柳树有关儿歌,让孩子们再次感受春的无穷魅力。
(六)学编诗歌,理解运用。
(设计理念:语文的学习,就是语言运用的过程,只有孩子们学会了运用语言,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语文。在学习中,孩子们参与并快乐着,从他们眼睛里折射出的画面,比诗更蕴含深意。因为,一颗孩子的心,就是一篇童话,一个孩子的眼里,就有无数首优美的童话诗。)
(七)欣赏《春天在哪里》
五、说板书设计
柳树醒了
春雷 说话
春雨 洗澡
春风 梳头
春燕 捉迷藏
孩子们 玩耍
六、说课后反思。
《柳树醒了》是一首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儿童诗。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把柳树写成妩媚动人的春姑娘,同时也将春雷、春雨、春风、春燕都赋予了生命的活力。这些事物和孩子们一起构成了美丽的春之景。内容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的课堂,用眼去欣赏,用耳去倾听,用心去感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在教学中,着力进行语言训练,丰富孩子们的语言,发展语言,打开孩子们想象的大门,相信他们眼中折射的画面,比诗更蕴涵深意。这一课结束,我反思如下:
1、在交流“醒”字的认字方法后,通过做动作,感悟醒的意思,然后,我引深了一个话题:每天早上,都是谁怎样把你叫醒的?孩子们的回答真精彩,如有的说:每天早上是妈妈把我叫醒的,有的说:每天早上是我的小闹钟把我叫醒的……无论何种方式,都让孩子感到无比的愉快。我随机引导:我们过了一年长大了,应该学会自理,用小闹钟叫早的方式比较好,早睡早起身体棒。
2、让孩子们和春雷对话,和柳树细语。通过角色的扮演,迁移感情,更深层次感悟文本,内化思想。
3、拓展阅读落到了实处。拓展材料紧扣一个问题展开:“儿歌中的什么也醒了,是什么样的?”“图片中的什么也醒了,是什么样的?”“你还知道什么也醒了?”紧扣“醒”字拓展阅读,为最后环节的消化语言,运用语言做好了铺垫。
4、语言运用。通过学习,孩子们做的小诗还是令人满意的,也有让我感到惊喜的。但是,素材还不够丰富。如果课前安排更长一点时间去观察春天,去了解春天,相信效果会更好,思维会更活跃。
5、写话的方式略显单一,在这里我低估了孩子们的能力,如果让孩子们自由发挥,也许会有更多的惊喜。第二课时的语言运用,我让孩子们自由地写,素材丰富了很多,有孩子用第一课时的仿写方式写,也有写成的自由的儿歌,还有的写了几段话,效果非常好。
小学一年级说课稿 篇11
一、依据课标说理念.
一年级的阅读课怎么上?崔峦老师说过这样一段话:“一年级的阅读课最重要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最好能读出感情。其次是:认字学词,积累语言。此外,还要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习得初步的读书方法,体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依据以上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情境激趣,趣中学字,读中悟意。
二、依据理念说教材
本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故事:家门口有一棵小树,冬天,爷爷用稻草做衣裳为小树御寒,夏天,小树用自己做伞为爷爷遮阳。人与小树之间的关系多么亲密、和谐呀!课文文字活泼,简洁优美。学生能在有声有色地朗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感染,从小树立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三、依据理念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课件三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本课时三维教学目标分别为:
知识和技能方面有三点:1是认识10个生字和4个偏旁:刂、冫、人、灬,在学习生字过程中积累识字方法。2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是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能力,学习语言的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方面有:巩固识字的方法,体会朗读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是: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情怀。
我构思的是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相比,教学重难点是:识字学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能积累语言.
四、说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具有天真活泼,好奇好问,好模仿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直观形象、新鲜活动的事物所吸引,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获得体验,达到情感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情境,设计游戏,分解朗读要求,分散识字难点,让学生在一堂课中能始终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五、说说教学策略方法,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点
1、 创设情境法。
2、 趣味识字法。
3、 以读促悟法。
六、说说教学准备:
1、 本课要认识的四个偏旁、构成合体字的部件。
2、小树和爷爷的头饰图。
七、说说本案的设计特点,总结起来也有三点:课件七
1、 课堂是快乐的,学生是愉悦的。
2、 识字是轻松的,识字是主动的。
3、 知识是建构的,情感是互动的。
八、从以下四个环节说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想认识吗,睁大眼睛看好了,贴小树嗨,大家好,我是小树,想和我做朋友吗,介始介始自己吧!”学生与小树快乐地问候之后,教师过渡引导:“聪明的小朋友,我可是人类的好朋友,你知道我能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提问引导:“小树能给人类带来很多很多的好处,那我们人类应该怎样对待小树呢?有一位爷爷做得特别好,让我们一起向他问声好吧!” 贴爷爷
上课伊始,小树、爷爷和小树之间亲切的问候,似朋友般面对面的交流,极大的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距离。爷爷为什么要爱护小树的.道理在课堂之初也得到了明示和呼应。
第(二)环节是:走进文本,趣味识字。
1、 首先是课件范读课文,学生思考:爷爷喜欢小树吗?小树喜欢爷爷吗?借此问题把握课文的感情脉落。在此学生与文本第一次亲密接触。
2、 接着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找出生字自学。“课文里藏着好多生字宝宝呢,让我们用摇篮把生字装起来,再想个好办法记住它吧!”这一活动伴随着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等多种感官参与过程,这也是学生与文本第二次亲密接触。
3、 再接着就是集中识字。集中识字过程以做”口腔体操”的情境创设开始,嗨,让我们来做口腔体操吧,请位小老师带着大家拼读音节,看谁的口形最标准?接着,让我们来认识几个新偏旁吧,把教具发给学生,让它们一一对应,找上朋友,组成新字。再接着就是“看图片猜棵、穿、伞三个字”的游戏,学生在形象生动的识字游戏中,应该能乘上快乐的“情趣直通车”,愉快地奔跑在“识字高速公路”上。通过趣味识字,学生也能进一步积累到 “形象记字”“想象记字”的识字方法。
第(三)环节是:亲近文本,以读促悟。
崔老师说“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要结合少量词和句的理解,体现由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感情的指导过程和学生练读的过程。”教学中,要重点指导朗读第二段,我首先唤起学生已有的体验,引导学生感受冬天的寒冷,当学生观察到插图一的反映的季节是冬天时,我这样引导:是呀,寒冷的冬天来了,刺骨的北风呼呼地刮着,钻进我们的领口,袖口,裤管里,真冷呀!冷得我们直打哆嗦呢!把你们的小脸小手小脚冻成什么样了?谁来说说看。学生已有的经验与情感体验如果被教师启发性的语言激活了,就能说得真实而生动。学生也就能真切地感受到小树的冷,从而进一步感受到爷爷的爱心,读好第二段也就有了一定的情感基础。
接下来抓住本段 “暖和的衣裳”这一短语积累语言,教师这样引导:冬天里,你还觉得什么也是暖和和的,也来用上“暖和”这个词吧,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再作引导:小树穿上了暖和的衣裳后,心里可感激老爷爷了,睢,小树和爷爷在说悄悄话呢,说些什么呢?教师再次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快乐地表达,动情地朗读,再接着让学生带上头饰大胆演一演。最后师生总结这段“说说读读演演”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自学第三段。
第(四)环节是:回读全文,读后畅想。
学生在音乐声中读完全文后,教师引导提问:你最喜欢爷爷还是小树?为什么?这里,无论学生作何选择,都证明幼小纯真的心灵受到了文本的感染。教师顺势再作引导: “你有爷爷一样的爱心吗?你能做点什么呢?”在此,教师围绕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将文中所悟落实到日常行为之中。最后在一首儿歌中结束本课时教学,让儿歌与环保意识一起融化在学生纯洁的童心里:小免小兔轻轻跳,小狗小狗慢慢跑,要是踩疼了小草,我就不跟你们好。
总之,学生的想象会被教师一次次放飞,学生思维的火花会被教师一次次点燃,学生的表现欲望会被教师一次次激活唤醒。教师是一个平等的对话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我想如此纯美的课文,有了成熟有序的构思,再合上教师娴熟的教学艺术,这个课堂定会成为一个师生心灵沟通、共同成长的乐园!这不正是我们呼唤的,神往的课堂吗?
小学一年级说课稿 篇12
一、说教材
本篇课文通过描述端午节去外婆家吃粽子的故事以及对粽子这种食物具体的描写,使同学们了解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和粽子这种食物,在过节吃粽子的氛围中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萌发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学习本篇课文,让同学们能够继承优秀传统节日、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汉语拼音的拼读,可以借助拼音自主识字。同时,学生能够利用多种识字方法独立识字。大部分学生会观察汉字的结构,能够找到关键笔画,在教师的指导下规范地书写汉字。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粽子比较熟悉,所以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学习。读好长句子对于学生来说不容易,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要对长句子的朗读做重点指导,学生在掌握方法后,能够运用词语连读、正确停顿等方法把长句子读好。
三、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会认字,学习7个会写字,认识2个新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读好长句子,熟读成诵, 当堂达标。
3.在学生感受端午节过节吃粽子的氛围中,使学生了解并学习传统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本课生字,练习朗读课文。
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培养学习传统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五、说教法
在本文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教师把粽子带到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品尝,通过直观的互动方式来展开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六、教学过程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教师把亲手做的粽子带到课堂,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并且请同学们描述自己吃到的粽子是什么样的?什么味道的?(学生描述)教师揭题,《端午粽》。
2.教师解释课题《端午粽》是两个词,端午和粽子。解释二者的关系: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吃粽子等节日活动。
(二)检查预习,引导初读。
1.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读准字音。
2.以小组为单位,用喜欢的方式练习认读生字。
3.还词入文,再分节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流利。
(三)重点品读,理解感悟。
1.学生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2.教师朗读第一自然段。解释“盼着”一词表现了外婆渴望“我们”回去的心情。
3.教师朗读第二自然段。学生思考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味道的?和我们刚刚吃的粽子是一样的吗?
(学生回答:外婆包的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粽子带有一股清香,吃起来又黏又甜。和我们刚刚吃的粽子一样。)
教师讲解: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些描写颜色的词语,更能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粽子的样子。
4.教师朗读第三自然段。学生思考外婆包的粽子都有什么花样?
(学生回答:有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教师讲解:外婆让“我们”把粽子分给邻居吃。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好东西应该和大家分享,这样大家都能感受到幸福和喜悦。
5.教师朗读第四自然段。
教师讲解: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屈原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通过教师对屈原的介绍,使同学们感受爱国主义情怀。
6.教师设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些传统节日里有哪些传统习俗?学生踊跃回答,交流拓展。(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
7.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全篇课文的阅读都要带着幸福喜悦的心情。
8.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点评,对读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
在本环节,理解内容的同时,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方面培养。本课的长句子比较多,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理解、读通的情况下再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感受端午节传动节日,感受爱国主义情怀。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7个生字。
2.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笔顺,书空,记住笔顺。
3.怎样写才好看?学生交流写字的要领。
4.师范写,生练写,再投影作品展评。
在写字教学时,发挥教师的示范性作用。通过展示平台,我一笔一画地来教学生书写。虽然这样的书写速度很慢,但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习惯。
小学一年级说课稿 篇13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日月明》,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一年级上册识字(二)的一篇课文,它以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的韵文形式提示了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因为字意的理解基本上可以通过会意字的特点进行分析。因此,我把识字教学的重点放在字音以及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上。《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识字和朗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认了以下几个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了解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13个汉字。
难点:初步了解会意字的特点。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一个双边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激、促、查、教”等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学习,以达到“生成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整篇课文我贯彻了一个闯关的情景,而在这个情景中我引入了学生非常熟悉和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等人物,这样让学生在一次次的闯关中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从而也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快乐。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片(多媒体展示图片),这是一座识字城堡,里面住着识字大王和小王,看到这样美丽的城堡,同学们想不想进去呢?(想)好,那你必须先通过老师的第一关:说出城堡的.名字(日月明)(课件出示)。
2、齐读课题《日月明》。
过渡:很快城堡的门就打开了,我们就随之进去了,可是奇怪的是我们发现城堡里没有任何人,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我们还没过第二关:读生字。(课件出示)
(二)多种形式,读准字音。
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汇报: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读。(老师随即贴出相应的生字)。
3、学生齐读。
4、小老师带读。
5、开火车认读。
6、卡片游戏
7、去音读生字。
过渡:过了第二关我们就认识了这个城堡里的识字小王,那你还想认识谁呢?(拼音大王)下面就让我们来过第三关:记字形(课件出示)
(三)牢记字形,理解会意字
1、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些字的(一部分生字)。
2、猜一猜:通过图片猜是什么字 ( 另外一部分生字)。
3、你觉得我们今天所学的字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有趣呢?),引出会意字。
4、你能给这些字组词么,能用其中的词语说一句话吗?
6、指名三名学生上台完成老师的板书。
过渡: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成为比识字小王更厉害的识字大王呢?那就用你们的声音告诉老师吧!
(四)朗读课文、感悟会意字
1、学生齐读词语。
2、学生齐读课文。
3、师生对读。
4、学生拍手读。
(五)课外拓展,加深理解
1、你还知道和认识哪些会意字呢,和大家一起说一说吧!
2、生活中搜集更多的会意字,并把它讲给爸爸妈 妈听。
(六)板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说课稿 篇14
绕绕涂涂是专为一年级学生而设的线条练习课,目的是训练手的表达能力,控制能力与眼的观察能力,它使孩子们空间的,动作的体验与平面的模拟的描绘紧密的结合,巧妙的转换,使儿童充分感受到线与形的关系,这一课首先让孩子们回忆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形状,然后用线条表现形,激发学生对不同形体事物的感受,掌握绕涂的方法,表达出自己对形体的理解。根据以上要求,我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感受和认识物体的形状。
2、大胆用线涂绕出物体的形状。
3、体验涂绕的乐趣,激发绘画热情。
为了让学生从小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让孩子从小学会观察,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1、积极运用线条进行作业,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线条画的特点,绕的方法。
2、为了让孩子们能够画出具有特点的作品。
3、大胆落笔,逐渐形成自己对物体形的感受能力。
教学环节
我设计从观察------记忆------想象这一过程
1、 我在讲台上用绕的方法绕出了蝴蝶和蜻蜓,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醒大家,我们小朋友也有一双巧巧手,能不能以线条的形式表现一幅作品?
2、我拿出实物-----菠萝让学生观察,并在黑板上用涂绕的方法将菠萝画出来,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
3、 再次出示一些实物,并联想到生活中一些其他的物体让生动手绕一绕,涂一涂.并根据不同的学生分层次布置作业。
【小学一年级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音乐说课稿02-24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11-16
小学语文的说课稿07-19
小学英语说课稿08-12
小学音乐说课稿11-07
小学优秀说课稿11-08
小学体育说课稿05-24
小学音乐说课稿06-26
小学美术说课稿06-23
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