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游褒禅山记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材分析
《游褒禅山记》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的讲读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于唐宋散文。单元教学目标是理解文章所总结的历史教训以及所阐发的人生哲理了解几种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积累文言知识,进而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游褒禅山记》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名作。表面上看,本文是一篇游记,其实是借题发挥的议论文。本文的最大特点是记叙、议论相结合,记叙为议论服务。作者先记叙了自己游山洞的经历。山洞“深”“难”“奇”,因有人“怠而欲出”,自己随之而出,所以不能“极夫游之乐”。接着,作者转入议论,“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这样就把人分成两类,只有那些不畏艰险沿着崎岖的山路勇敢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这个道理不仅仅适用于游览爬山,也适用于一切工作。王安石深知,欲达险远,首先需要立志,这是主观条件。没有远大志向就永远到达不了“险远”。有了志,就要持之以恒,有主见,不随波逐流。否则,也不能到达“险远”。在此基础上,自身还要有足够的力量。以上三个方面,志、恒、力都是攀登者自身具备的条件,可谓内部条件。然而到了“幽暗昏惑”之处,如果“无物以相之”,也不能到达。只有内外条件都具备,才能欣赏到无限风光。
课文的教学重点是积累文言知识,领悟文章所阐发的人生哲理,教学难点是学习作者叙议结合的技巧。
二、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大纲在语文教学目的阐述中还有这样的话:“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这也是与文言文教学密切相关的。
根据《大纲》的要求,高考《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文的阅读作了三个递进层次的要求:①理解(能力层级B):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②分析综合(能力层级C);筛选并提取文中的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③鉴赏评价(能力层级E);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新教材在文言教学编排上有明显的“两重一轻”倾向,“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一轻”指轻篇章的琐屑分析。这一倾向从新教材的课后练习设计可明显看出来。我个人非常认同这种倾向,因为读背是“理解、内化、学以致用”的基础环节,是积累语言,澡雪精神,形成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根据教学大纲,分析本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识。
2、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三、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此,我主要采用“反复诵读法”和“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熟悉并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知识,感悟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通过问题探究,展开教师、学生、作者和文本四者之间的对话,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对话的语文课堂。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入设计
在初中,我们学过《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记”是一种文体,指游记。游记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明确: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感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游记,却不以表现山水之美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议论,议论是文章的中心,而记叙只是一个引子。这篇游记就是北宋散文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那么作者借助游褒禅山,阐发了怎样的道理呢?下面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2、文学常识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卒谥文。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仁宗庆历二年中进士,嘉祐三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博古好问,不迷信子古人,主张为文要有“补于世”,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劲清新,诗文思想同政治主张是一致的。著作收入《临川先生文集》。
(二)熟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重点虚词、实词和特殊文言句式;标注出疑难字句。
2、师生交流,质疑释疑,完成对课文的翻译,熟悉课文内容。
(三)研读文本,问题探究
1、速读全文,概括每段大意。(整体把握内容)
明确:第1段——山名考证;第2段——游华山洞;
第3段——游洞心得:第4段——观碑心得;第5段——同游者谁
2、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会用一两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如《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如《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本文点明主旨的是哪句?为什么?
明确:①登山游洞的感受——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②对于仆碑的感受——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华山前后洞各有什么特点,游人的情况怎样?
4、朗读第3段,想一想要想领略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其中最为重要和可贵的是哪一点?
明确:有志,有力,有物。其中最重要的是“志”
5、结合你读这一段的启发,谈谈怎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6、课文的第一段和第四段有什么关联?
7、有人认为王安石针对“仆碑”提出“深思而慎取之”的观点,游离于主题之外。结合王安石的处境,谈谈你的观点。
明确:表面上看好像冲淡了文章的主题,细细琢磨,作者把这一小段放在大段议论之后写是有深意的。“仆碑”虽“仆”,毕竟是“碑”,但“其文漫灭”,谬种流传,不得识其真面目。学者不应该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应追根溯源,求其本质。王安石变法,有成功的可能,也有失败的危险,中国向来有“成者王侯,败者寇”的说法,一旦变法失败,王安石能否得到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呢?王安石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不是有人称王安石为“*人”吗?王安石壮志未酬,他成了后世毁誉交织、争论最多、分歧最大、盖棺难定论的人物。仇视王安石的人极尽诬蔑栽赃之能事,欲“漫灭其文”。由此看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这是多么令人惊心的话语啊!由此而知王安石洞悉人生。
(四)艺术特色
本文在记游的基础上说理,记叙和议论紧密结合,前后照应。
(五)整理文言知识:
1、古今异义,如:
(1)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4)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词类活用,如: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2)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5)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6)有泉侧出
3、一词多义,见课后练习二
4、特殊句式,如: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判断句)
(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判断句)
(3)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状语后置)
(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状语后置)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完成课后练习二、三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相关文章:
游褒禅山记读后感03-30
游褒禅山记读后感范文01-05
《我爱家乡的山和水》说课稿04-05
观舞记说课稿04-17
《变形记》说课稿11-24
《囚绿记》说课稿06-02
《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说课稿11-26
在山的那边教案09-02
《山青青》教案03-21
说课稿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