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说课稿>三峡说课稿

三峡说课稿

时间:2024-10-14 04:58:1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三峡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峡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峡说课稿范文

  三峡说课稿1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三峡》,现在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谈谈本文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⒈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三峡》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郦道元抒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是《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也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点文言篇目。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其间全长193公里。三峡由瞿塘峡、西陵峡、巫峡组成。瞿塘峡以"雄"名世,西陵峡以"险"著称,巫峡以"秀"见长。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三峡》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描绘了长江三峡四季风光之美,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之情。文坛巨擘余秋雨曾对《三峡》作过高度的评价:此文用了最俭省的文字,描述了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绘的词章。此语足见《三峡》的艺术价值。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注重选文的思想性、审美情趣、文化内涵”是调整后教材的突出特点,结合本文写景精炼优美,与学生热爱自然的心理形成共鸣的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①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感情。

  ②知识目标: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③能力目标: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欣赏和写作能力。

  ⒊教学重点和难点:

  《新课程标准》对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语感。”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本文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作如下安排:①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体会三峡的景色美以及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②教学难点: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1.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据此,本课拟以点拨法进行教学,课堂上指导学生听读、试读、齐读、自由读、评读、品读,通过朗诵来感悟文章的内容,做到理解成诵,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点拨的过程中,鼓励他们在交流、启发、争议、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据此我设计了“整体感知——品析语言——拓展延伸”的教学过程,以点拨法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以教师点拨法为主,辅以相应的教学手段。

  ①三峡风光的相关挂图

  ②课文朗读磁带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方法。在本课教学中,强调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以学生诵读法、讨论法、自读法为主,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随着《新课标》的颁布,随着教改的深入,我正力求打破传统,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而且是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请同学们欣赏张挂的三峡风光图片,谈谈自己对三峡的看法。

  2.听配乐朗诵,整体感知作品内容。

  听磁带的配乐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美;提出阅读要求,要求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节奏、读顺文意;再通过教师范读,并指导学生朗读,注意字音、节奏、重音和停顿。然后指名朗读,教师指导。这一环节着重体现《新课标》“在教学中尤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理念,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性。

  这是本课的重点教学环节,旨在突破重难点,从而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3、质疑问难,研读课文。

  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学习训练。具体有以下步骤:

  第一步:自主学习,疏通文意;细读课文,积累词汇。这是基于《新课标》“重点考察学生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的要求设计的,采用小组合作实施。

  第二步:精读课文,合作交流;质疑问难,理解内容。《新课标》要求学生“能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对作品中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一步骤采用师生互动方式实施,以求更深入理解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和情感。同时把课后练习一的习题设计在内容的理解中。

  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

  ①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②为什么描写山势只有寥寥数笔的勾勒?描写江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展开,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③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讨论后教师归纳:文章整体是先写山,后写水,作者思路清晰。写景时动、静结合。山(两岸连山,隐天蔽日)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秋:林寒涧肃,哀婉凄清。)

  第三步品读课文,体会意境;初步鉴赏,熟读成诵。通过对课文的品读和鉴赏,体味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如对句子“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的品读和鉴赏,让学生体到三峡的清悠美等等。

  第四步课文小结,情感熏陶。本文一共只有155个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动有静,可见,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确实是美不胜收的,通过对三峡山水的具体描绘,突出了三峡的雄奇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同学们一定能感受到作者热爱我们美丽的祖国河山的情感,并由此激发我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第五步拓展知识,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分类积累文言词语。

  2、思考课文:课文《三峡》所描写的自然风光已成历史,如今的三峡大坝工程已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请借鉴课文,抓住三峡工程的特点,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3、历代文人对三峡有过很多的赞美,除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外,请同学们搜集有关描写三峡的诗歌。请抄写下来,在同学间进行交流。

  五、板书设计三峡

  山———奇、壮——雄奇美

  夏:猛、急——奔放美

  水冬春:清、趣——清悠美

  秋:肃、凄——凄婉美

  三峡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三峡》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五篇课文为我们描绘自然山水之美。《三峡》是郦道元抒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是新课标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全文仅150余字,然而作者却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在这极短的篇幅之内,用音乐美感的语言,浓缩了万千气象,展现了壮丽风光。写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写水,婉约豪放、清荣峻茂。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及确定的理论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语感。”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文特点,我确定这堂课的三维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能力目标: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目标: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深入领会画龙点睛的'词语。对文章的感知有整体到局部,深入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重难点及教学方法。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本文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重点是: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教学难点是: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说学情

  《新课标》要求初中生要背诵百篇名篇,《三峡》写景精炼优美,与学生热爱自然的心理形成共鸣。本班学生爱读古典文学,引导其背诵可逐步提高鉴赏能力。但八年级学生阅历浅,少有真切体会,在语言的领悟、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老师应加以引导。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析语言。

  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法要为学法服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习是从未知到知,从不会到会,它有一定的被动性,我们应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培养其探索和创新精神。在本课教学中,强调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以学生诵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五、教学过程

  本课设计两课时,我这里是第一课时,只学习三峡的山和水。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有外国学者问过余秋雨,:“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同学们猜猜余秋雨说的是哪个地方?(三峡)

  2、播放《浪漫三峡》短片(多媒体播放视频)

  3、三峡的确魅力魅力无穷,我们就跟随郦道元一起去走进壮丽的三峡,一起去领略那无限的风光。此环节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注意画面和音乐配合,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二)泛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体会文章的美。

  2、学生朗读。注意读音、节奏和语句的通顺,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

  3、学生试译短文。

  4、多媒体展示重难点的字、词、句。

  5、学生试着背诵。此环节设计: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调动学生积极性。

  (三)读课文,品析领略

  1、品读课文:三峡美在哪儿?(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及时鼓励。

  2、郦道元如何写山的?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教师幻灯板书)注意激励

  3、他又是如何写水的?特点是什么?(小组讨论回答)回答的同时老师用多媒体展示三峡的水随季节变化而呈现的不同景象。

  4、让学生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三峡的美。(学生独立归纳回答)

  5、从语言、文章的结构、描写手法来品析这篇文章。这是本文的一个难点点(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这一题教师可以出示一个说话的句式,来降低学生的回答的难度。例如:“”

  运用了(修辞或写法)写出了

  此环节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精彩的段落,领会优美的词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表达,突破重难点。

  (四)拓展延伸,比较欣赏

  1、师生齐背《早发白帝城》。

  2、一首是诗,一篇是游记,二者有哪些内容对应、写景相同的句子?

  此环节设计: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五)背诵课文,丰富积累

  (六)走出课文,激发情感

  郦道元笔下的三峡是一千五百多年前的美好画卷,今天的三峡正迸射出耀眼的光芒。三峡电站正造就着一个世界奇观。三峡,我们唯一的三峡!三峡,我们永远的三峡!

  (七)学生谈收获

  (八)作业布置

  1、小结三峡的壮丽。

  2、收集有关三峡的诗句。

  附:板书设计:

  三峡

  郦道元

  山———奇、壮———雄奇美

  青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秀水:婉约豪放、清荣峻茂。

  写法:动静相生、对比。

  三峡说课稿3

  各位评委: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三峡》。我制作的《三峡》发表在《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2006年第1期上,我执教的《三峡》荣获市电教优质课一等奖。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三峡》是《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也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点文言篇目。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三峡》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描绘了长江三峡四季风光之美,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之情。当代文坛巨匠余秋雨曾对《三峡》作过高度评价:“此文用了最俭省的文字,描述了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绘的词章”。

  2、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堂上指导学生听读、试读、齐读、自由读、评读、品读,通过朗诵来感悟的内容,做到理解成诵,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点拨的过程中,鼓励他们借助,在交流、启发、争议、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过余秋雨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余秋雨先生回答说:“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首先,我让学生在“长江之歌”的音乐中去欣赏“三峡风光”。同时,在首页的下方有长江三峡的简单介绍。

  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学生可以点击“作家作品”页面自己去学习。

  2、配乐朗诵,整体感知作品内容。

  打开“《三峡》”的页面,伴随着“高山流水”的音乐,我首先给学生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的.美;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结合本页下方的“朗读时注意句间停顿”和“生字注音”页面进行自读,读准字音,读通节奏,读顺文意;然后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3、质疑问难,研读课文。

  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

  第一步自主学习,疏通文意;细读课文,积累词汇。

  让学生打开“词语释义”页面,用鼠标点击加点的字,查看字意。然后,小组合作翻译句子。

  第二步精读课文,合作交流;质疑问难,理解内容。

  首先,理清思路,划分层次

  其次,分析景物特点,讨论:

  ①文中描写的三峡两岸的山势有哪些特点?

  ②夏天三峡江水有什么特点?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③写了春冬之时三峡哪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征?

  ④是如何描写秋景的?

  然后,通过“实践探究”讨论:

  (1)主要描写三峡中的哪一个峡。课文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

  (2)写四时风光的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第三步品读课文,体会意境;初步鉴赏,熟读成诵。

  结合“影视资料”,体会“两岸、重岩叠嶂”、“清荣峻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通过对课文的品读和鉴赏,体味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

  第四步课文小结,情感熏陶。

  本文一共只有155个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动有静,可见,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确实美不胜收。同学们一定能感受到作者热爱我们祖国河山的情感,并由此激发我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第五步拓展知识,布置作业。

  1、历代文人对三峡有过很多赞美,让学生结合“相关诗词”,去再一次领略三峡的美。

  2、“三峡”是美丽的,我们山亭也有很多美丽的风景,比如抱犊崮、熊耳山、莲青山等。让我们学习郦道元写景的手法,来描绘我们美丽的山亭吧!

  三峡说课稿4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三峡》是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单元中的一篇山水游记,其意境之优美,语言之灵秀令人赏心悦目,因此,学习本文对于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意义重大。

  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基础,但还是较为薄弱,尤其是对经典文章往往因生疏而生畏惧心,根据这一学情特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美读课文,积累词汇,疏通文意

  2、品味语言及景物之美,体会写作手法之妙,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感悟天地四时、热爱生活、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是目标之二,难点是目标之三,共计两课时。

  二、教法、学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点拨法、朗读法、圈点勾画批注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其中以朗读法为主。

  三、教学程序

  1、第一个环节:情境导入三峡是长江风光的精华,赤县神州的瑰宝,佳山秀水间更是闪烁着文人墨客们的精彩华章,教师借助多媒体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的欣赏三峡的秀美风光,谈观后的印象或感受,其目的是创设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引出1500年前郦道元对三峡的描绘。

  2、出示目标,学生齐读

  3、初读课文,走进文本

  首先,教师声情并茂地配乐范读,营造良好氛围,然后学生有感情的自由

  朗读,边读边思考从文中你看到了怎样的三峡,这一问题面向全体,所有的同学都有话可说,只要概括的合情合理都值得肯定,从而使学生形成对文章的初步感悟。

  充分的朗读之后学生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独立疏通文意,然后在组内交

  流,对于疑难词句的理解教师加以点拨,重要的加以强调,帮助学生梳理积累。

  在初步感知文意的基础上,学生再读课文,探究本文描绘了三峡的哪些景

  物,各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意在引导学生体会三峡山水在不同季节的的独特风韵。如山的连绵险峻,水在夏季的奔放美,冬春之时的清悠美。

  4、第四个环节品读课文,低回玩味

  这一环节重在使学生品味语言及三峡四时景物之美,体会语言运用之妙,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是本节课的重点。

  《新课标》指出“对作品中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而语言更是文言文内涵的全部载体,品读前,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语速、节奏、重音、情感等朗读要素,通过自由朗读、同桌听读、小组赛读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同学们的朗读热情,读出和谐的音韵美进而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点拨赏析的角度,如夸张互文等修辞、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传神的字词、优美的景物或厚重的情感等等,学生在文中圈点勾画,做好批注,班内交流分享,以此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此基础上,教师创设情境,作为一名导游,如何推介三峡景区,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及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二次创作,以此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第五个环节悟读课文观象会意

  “一切法由心想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在中华文化的宏大背景下文人笔下的景物总有作者心灵的投影,教师要想方设法的激活学生丰富的情感因素,明了作者为何能写出如此灵秀的佳作,为此,我将采取前后相继的两个步骤,一是出示郦道元的`人生经历和水经注的巨大成就,尤其是他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二是发动学生用心悟读,在书声朗朗中细滋慢品,体会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博大胸怀和寓情于景情景相生的传统写法,实现由观相到会意的转变,使文章由平面变为立体。

  这既是对重点环节的深化,同时也为难点环节蓄势。

  6、第六个环节观剑识器再创新篇

  这是拓展学生视野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刘勰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在领会课文内容之后借此东风进行诗文的拓展阅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选取较为浅显的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刘攽的《新晴》等与《三峡》一样洋溢着昂扬乐观情怀的短诗,借助多媒体透过清新跃动的文字表象使同学们感受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体悟优美深远的意境。

  在古人眼中心晴时景物是无限美好的,心雨时常常也是如此,简短的过渡语之后出示欧阳修的《丰乐亭游春》、《浣溪沙》等,欣赏在人生的低谷中仍然可以寄托情怀的自然风物,学生分组交流读后的心得体会,从正反的比较阅读中,学生感悟自然的可亲可敬,并获得乐观进取的人生观,使其心有所止,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努力做到境随心转,而不是被境界所转。

  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当人们将自己的内心情怀寄望于宗教或者心理医生的时候,我们却可以与天地精神共往来以陶冶性灵求得慰藉,或吟咏诗词神交古人达到自我完善,这实乃华夏子民之福,也是先辈们的高明曼妙处。于是这节课给同学们打开了一扇窗,使他们对天地四时和传统文化尤其是经典诗文心生敬畏,倍加珍爱,并主动探求以从中汲取必要的养分来丰盈自己的内心,于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根植于灵魂深处,至此本课的一大难点得到有效突破。

  承受着阳光雨露的点染和先辈们的遗德佳作,教师激励学生挥发情思,借鉴名篇,写一个情景交融的片段,以此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班内交流时采用小组加分的形式进行有效评价和激励。最后在课文的背诵声中结束课程。

  以下是本节课的板书,力求简洁明了,启发性强。

  总之,一切教学都是“为人生”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自然性德,通过心灵的点染和情怀的升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把书本知识和自己的人生经历互为映照,以获得更高的人生智慧,更美的情感体验,更高超的表达技巧,做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心到笔随,最终不仅收获语文素养的提高,还会使自己的生命状态变得诗意而灵动,从而拥有健康美丽的人生。长时熏修后,他们不就成了当之无愧的“大人”、“先生”了吗?这不正是我们所企盼的吗?

【三峡说课稿】相关文章:

《三峡》说课稿08-06

《三峡》说课稿11-05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说课稿3篇07-13

《三峡》教案05-18

《三峡》教学设计04-24

《三峡》教学设计10-20

三峡教学反思08-26

(实用)《三峡》教案09-05

【优秀】《三峡》教案07-06

《三峡》教案【热门】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