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读后感(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飘》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飘》读后感1
现在很少有人看外国名著了,出于重温,我整整化了一个星期,专心读完了美国长篇小说《飘》,这部不朽的传世名著,确有其不朽的文学价值,引起读者的共鸣。
《飘》或叫《乱世佳人》主要描写主人公斯佳丽(也有释成斯克雷特)爱情婚姻的故事,同时,小说通过美国的南北战争,种族斗争为主线,描写了斯佳丽一个天真的少女,由于无知的婚姻,三嫁丈夫,最后成为一名寡妇。由于战争的磨难,使她的人生不断成熟,终于事业上苦苦经营有成,她的三度婚姻却空空一场。
从小说的全部过程看,斯佳丽有得和失的二个方面。失的方面,年轻美丽的斯佳丽,深爱着上流社会风度翩翩的阿希利,而且成为自己心中的偶像。当阿希利与美兰妮结婚消息传到斯佳丽耳朵以后,这对一个天真的十六岁少女是多么沉重的打击,为赌气,使她作出了人生错误的选择,和自己根本不爱的美兰妮哥哥结婚,不久,丈夫在南北战争中牺牲,自己成了年轻的寡妇。第二次失败婚姻是嫁给富来克,动机不是为了爱情,为了保留父亲遗留下来的农场和跟随她身边一群人的生活,当瑞特不借给钱,使她又赌气嫁给了有钱的富来克。为了事业,她根本没有承到一名妻子的责任,缺少对家庭的照顾和温暖,导致丈夫误入“三K党”被抢决。又第二次成为寡妇,第三次是和瑞特结婚,这应该是一场圆满的婚姻,也实现了爱情、婚姻、事业共同发展的目标。可是,她还是念念不忘阿希利,对阿希利的爱是挥不去,抹不掉,结果造成瑞特绝望出走。到了最后,自己心目中的形象,战争创伤以后的阿希利却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也反映了那些风度偏偏的贵族公子哥,在战争和乱世面前的无能,困难面前的颓废,斯佳丽失去了一切爱,也对爱彻底失望。当然斯佳丽也有得的方面,战争苦难磨练了她,她父亲爱尔兰人的坚强、勇敢、泼辣性格造成她是一个事业型的女性,她学会了劳动,学会了管理企业,学会了商业谈判,学会了上流社会里的社交活动,因为她的母亲是法国上流社会有教养的.女性,遗传造成斯佳丽本心善良的一面,她善于帮助别人,关心别人,同情底层,遇到困难想得开,不计较得失,这些都是主人公的可贵之处。
作家玛格丽特—— 米切尔是一位富有才华的女作家。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为主线,以种族斗争为背景来描写斯佳丽的人生,把乱世和佳人有机结合,增加了小说的可看性,更激起读者对斯佳丽的同情心。同时,小说把斯佳丽对阿希利深爱贯穿小说全过程,也激起人们对这位善良、正直、勇敢女性的爱怜。这种在心底里默默而深深的爱正是对爱情至高无上和高雅文明的理念,也是人们内心普遍向往和追求的一种爱,引起读者的共鸣,这正是小说成为不朽之作的重点。其实斯佳丽许多方面的错误选择,都是为深爱阿希利才做的,她后来选择了瑞特,应该也是幸福的婚姻,可是,他心目中忘不了阿希利,她的善良也使她忘记不了美兰妮临死前托付,要她照顾好丈夫阿希利。其实瑞特也有误解她的方面,这说明有时候爱是多么自私啊!
作者才思是多方面的,小说不仅对场景描写、景物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都出于高巧的艺术手法,特别对人物介绍不直说,而是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读而不厌。小说对战争、政治、社会、事业、生活、社交等描写广泛,读后增加不少阅历和做人道理,可见不愧为世界名著,本人读后也只能略见一斑,仅算班门弄斧,夸夸其谈吧!
《飘》读后感2
《飘》是由美国作家格丽特.米切尔著,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小说以思嘉的传奇人生为主线,一方面反映战后南方社会结构重组,并与联邦政府重建关系,一方面反映了思嘉从一个养尊处优农场主的女儿经历了战争以及重重磨难后,,成长为一个做事干练,足智多谋的女强人,同时,也描写了她那敢爱敢恨的情感历程。
《飘》是我最喜爱的作品之一,喜欢斯嘉丽的自信、傲娇、坚强勇敢,喜欢白瑞德的机智聪明,艾希礼的专一果断,媚兰妮的温柔善良等等。对于斯嘉丽这个人物,我的感觉是矛盾的,不知道自己是应该喜欢她她还是讨厌她她。喜欢她那种自信、对爱情执着、坚强勇敢;厌恶她那份强烈的爱慕虚荣,为了所谓的功利和钱财可谓不择手段。
斯嘉丽是个非常有个性的女生,她长得很漂亮,舞会上,她的美貌总是能够在众多的女生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的男生关注。她觉得所有的男生都应围着她转,她的自信为她赢得的许多男生的青睐,但她只爱着艾希礼,她自信的以为艾希礼也深爱着自己。可结局不是她想象的那样,艾希礼拒绝了她。那一刻,她对艾希礼极其痛恨,但心里一直认为自己还是深深爱着艾希礼,无论到那个城市都先打听艾希礼的下落。斯嘉丽的这种对爱情的执着、自信是她对爱情的向往,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自信”、“对爱情的执着”是我们现代人要学习的品质。如果我们没有自信,做什么事情都胆小,想做又不敢做,那只会让自己丢失更多的机会。对于爱情,如果不执着的追求,就可能得不到你心中的美好爱情。在斯嘉丽身上让我明白,无论什么事都得自己去追求。同时,我也看到了斯嘉丽的坚强,一边要躲避战争,一边还要跟情敌媚兰妮接生,之后随着瑞德带着刚生产的媚兰妮和黑女孩回到的塔拉庄园,从此,她担负起了家人吃喝的重担;她最爱的母亲也因为战乱而死了,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对于我们来说,也许崩溃,会选择逃避、放弃;也许会迎难而上,化悲痛为力量。而斯嘉丽选择后面一种,也由任性、自私成长为坚强勇敢的女人。
而迫于生活的需要,斯嘉丽不得不为了三百元嫁给另一个自己不爱的男人。但读完整本书后,就会觉得斯嘉丽那强烈爱慕虚荣心是情有可原的。在战争时代,一个女性为了自己的生存,为了家人的生存,肩上的压力、重担实在太沉重,换成任何一个女人恐怕都承受不起。即使是现在的生活中,谁能保证自己不是一个矛盾体呢?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战争的残酷,看到了曲折的爱情,更看到了斯嘉丽的成长。不过,令我叹息的'是,思嘉最后还是深深伤害了白瑞德,白瑞德对她的爱虽然表达方式独特怪异,但也表现出真诚、热情和耐心,本以为自己付出的爱会得到斯嘉丽的回报,可斯嘉丽却看不清自己的心,误认为自己爱的还是艾希礼,最终还是让白瑞德因为自己依然爱着艾希礼而绝望离去。当她明白自己爱的是瑞德时,已经晚了,白瑞德却已经不在她的身边了。这是人类身上的一种通病“永远只有失去了才知道什么最可贵”。可欣慰的是,思嘉依旧保持着自己独有的那份不会被任何东西改变的积极,她说:“还是留给明天去想吧……不管怎么说,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思嘉的这个坚强勇敢的心、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对生活永不颓丧的精神,给我无尽的学习和思考。
希望现在的我们学习斯嘉丽那份坚强勇敢、自信的精神。无论我们经历什么样的磨难,第二天的阳光依旧会到来。对自己充满信心,这也正是我喜欢《飘》的原因。
《飘》读后感3
同学们把这个《飘》“漂”到我身边。我在一千多页的厚厚一叠里看着就害怕。当时我就盯着她看。“飘”有什么不好?怎样才能有信心和耐心看完?所以这个《飘》是我放在床上的,也只是每天陪我睡觉。直到最近生病在家的时候,杂志都看完了,没有书看。突然想起来这本书《飘》,是我留下的。随便翻了几页,没想到这一翻就停了,直到花了三天时间一口气看完。
《飘》有很多主题,比如乱世美女的命运,飘零的美国南方文化。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深受美国内战的影响。战争改变了女性。他们在战火和硝烟中守护着自己的土地。他们勇敢、坚强、不屈不挠,因为“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如果说读《飘》让我感到压抑,那么读《活着》让我感到更加愤怒和难过。
对斯佳丽的卑鄙、残忍甚至阴险感到愤怒。我们过去看到的女主人公,要么温柔贤惠,大方宽容,纯洁善良,忠贞不渝,要么历经磨难却最终找到真爱。不,小说开篇没多久,斯佳丽为了报复魏西丽和梅兰妮的订婚派对,勾引了梅兰妮的弟弟。不久他们结婚了,生了一个儿子。看到这个地方我很生气。我希望女主角天真的形象消失。她的.骄傲、贪婪、虚荣,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都表现在下面的故事里。她渴望爱情,不顾一切世俗的想法,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但当感情和现实利益发生冲突时,她坚决把经济需求放在第一位。为了陶乐300元的房租,在骗了瑞特的钱但失败后,她又重复了勾引连姐姐未婚夫的干爹弗莱的老把戏,只因为干爹有个小木材厂,能给她300元。
我不敢评论生活中的善恶,因为毕竟我的人生轨迹还不到三分之一。二十多岁,思想可能比较幼稚。平心而论,我也有点同情斯佳丽。对于她“不择手段”的“自私自利”,也许这些都是她为了生存不得不采取的权宜之计。然而,静下心来想是真的。在斯佳丽生活的动荡多变的时代,一个弱女子根本无法支撑一个家庭,一群朋友也无法留住父亲留下的陶乐。斯佳丽靠斤斤计较挣钱,通过各种残酷的手段,为自己获得了新的生活,也为朋友的家庭获得了新的生活。
另一方面,斯佳丽对梅兰妮也很好,极其体贴。也许这是因为对魏西丽的爱,但后来完全不是。这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女人,竟然达成了一生的友谊,真是奇迹。
虽然《飘》只是小说,但通过阅读《飘》,我对美国内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北方战胜南方是历史的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看了《飘》,我们可以看到,从道德判断上,南方奴隶制中有温情,有友情,北方对南方发动的战争,某种程度上也是侵略,破坏了南方的秩序和关系,但在某些方面加剧了白人和黑人的种族冲突。
读完整本书,留学网还挑出了两句喜欢的话:
“美不使人高贵,衣不使人高贵。”——告诫贪慕虚荣的人。
“我从来都不是那种人。我不能耐心地捡起一些碎片,粘在一起,然后告诉自己,这个修好的东西和新的一模一样。东西坏了就是坏了。我宁愿记住它最好的样子,也不愿意去修复它,然后一辈子看着那些破碎的地方。”
通过一遍又一遍的略读,我无法体会到多少道理。也许,我看了几遍,收获会更多。
《飘》读后感4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历时十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娇生惯养的庄园小姐,经历了战争之后,蜕变为一个坚强的,自食其力的女商人的故事。或者说,这是一个赞扬勇敢的故事。
任性的少女
郝思佳是个不会向任何事妥协的人,简单的说,她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只要是她认为可以做的事就一定会帮。但当事实并不如她所愿时,她便毫不留情地予以报复。当她向阿希礼表明爱意却遭到拒绝后,她马上利用了爱慕者查尔斯,迅速嫁为人妇,以此作为对阿希礼的报复,同时也维护自己的“自尊”。正是这种不理智的行为让她早早失去了少女应有的快活时光。这也体现了人后种通病,即遇到挫折时头脑不够冷静,一味地想越过这个坎儿,结果却丢失了自己以前的某种东西。郝思佳是虚荣的、现实的,她对生活永远充满好奇和热情,战争和丈夫的死亡都不能让她稍微收敛一下个性。她也会有一点点的矫揉造作,总体上却是率真的,简单的,并且是勇敢的,为了能够跳上一场过瘾的舞蹈,她甚至可以完全不顾整个亚特兰大上流社会的眼光和议论。这就是郝思佳,一个野性、自私又不失可爱的小女人。
女性的力量
或许是由于出于女性作者之手,小说中女性形象显然比男性更为丰满动人,郝思佳和玫兰妮分别成为战争前后艰难岁月里的经济支柱与精神源泉,也成为小说中最具震撼力量的两个人物。玫兰妮虽然外表瘦弱,但她的内心却善良、坚强、有主见。当所有人都非议白瑞德的时候,她能够挺身而出,仗义执言。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也体现了她不为上层社会的思想束缚,有自己特人外事的方法。而她的丈夫,那个郝思佳时时刻刻在意着的阿希礼,却在战争中越发变得懦弱与不合时宜。他就如同已经过去的旧时代,被时代的潮流留在了沙难上,无法再次振兴。
故事的女主人公郝思佳,无疑在战后重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生存,她不惜用自己纤嫩的双手来耕种、收割。她被迫肩负起整个塔拉庄园的生计,为了全家能够吃饱穿暖而斤斤计较,努力劳作。可喜的是,她凭借坚强的意志和在商业上的才能积极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成为了一个令其他男性商人难望其项背的女商人。郝思佳的性格具有自私、贪婪、坚定、敢爱敢恨等多重特点,复杂而且矛盾。但人性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她的勇气就会有奇迹,就不会被毁灭,这也是她最终蜕变为一个坚强,自食其力的女强人的原因。
战争、故乡、远方
除了爱情,《飘》的另一条主线就是战争。美国南北战争,又称美国内战,是在美国本土进行的'制止南部分裂、维护联邦统一的国内战争。这场战争让郝思佳变坚强,让阿希礼变得懦弱,也让我们看到了白瑞德内心对家乡,对南方的依恋与尊敬。这场内战以解放黑奴为标志,但我们可以从黑人在亚特兰大城的生活状态以及北方人对他们的态度中看出,这场战争远远没有真正解决黑奴的问题。
塔拉庄园在小说中是郝思佳生命和力量的源泉,只要回到塔拉,她就能重新从这片红土地汲取继续生活下去的能量,开始新一轮的冲刺。土地和人是相互依存的,只有土地是永恒的,只要保有了永恒的土地,就保留了永恒的力量。这片红土地养育了郝思佳,也维系了她的坚强和生命力。“明天,是全新的一天!”这是《飘》中最激励人心的一句话。郝思佳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她还会成为那个任性、固执、执着的郝思佳。很难说《飘》是一部悲剧,毕竟小说的最后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有希望就有远方!
《飘》读后感5
郝思嘉,任性如小孩,梦幻如女孩,坚韧如女人。她的存在,是偶然的凑巧、宿命的必然。
作为《飘》中当仁不让的女主,她的身上不单有普遍女主有的闪闪发光的优点,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还抛弃了那些只有虐死人不偿命的女主光环,致力于“一生只做一件事”,使得郝思嘉性格更加矛盾多面,也使我渐渐对她转恨为爱、转恶为怜。
16岁以前的她,是一个出生于南方种植主家庭的所谓“富家女”,生活似乎从来没有对不起过她,捧于众人掌心中,万众瞩目,于是傲娇甚至任性。她认为漂亮的衣裙和清秀的面孔是征服命运的武器,而她拥有了这一切,便注定常驻于成功,直到得知自己的梦中情人卫希礼要与他的表妹媚兰结婚的消息,她第一次尝到受挫的滋味,在遭到他的拒绝、逃婚后,赌气地嫁给了媚兰的弟弟查理。然而,美国的南北战争间接导致了查理的死,但这并没有给她带来多大的伤悲,唯一遗憾的是她有了遗腹子并且有了寡妇的称号,而之后又因贫穷勾引了妹妹的未婚夫并间接导致他的死,之后又嫁给了一直默默爱着她的白瑞德。
郝思嘉毫无疑问是一个与当时的时代格格不入的人,她没有理所应当地成为大家闺秀,甚至对南方上流社会的条条框框嗤之以鼻,她的一系列离经叛道的行为带来了止不住的流言蜚语,而她却并不对此十分在意。她是社会的反叛者,又是自我的牺牲品。她虚荣自私,为了自己的目的,在三段婚姻中,葬送了别人的幸福,却不为此深感抱歉,战乱后一切都面目全非时,却可以因为金钱使一些卑劣的狡诈伎俩,无情地间接害死了好几个人。
然而,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全然的坏人,郝思嘉也并非没有可敬之处。历来为人称道的是她在战争中体现出的坚韧。她一直信守着当初对卫希礼的承诺,冒死保护媚兰母子,热了回忆,却不让承诺变冷。回到塔拉后,发现精神支柱没有了——妈妈去世,爸爸之后也疯了,两个妹妹大病初愈,家里还有两个声称只干家务不干农活的黑人,她还要抚养韦德、媚兰母子,全家的重担全压在了郝思嘉肩上,然而她却没有弃大家于不顾,并努力保住父亲口中唯一永恒的东西——土地。
在我看来,她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她的独立,当时社会要求女孩做个“柔软无助、依赖性强,有着小鹿般眼睛的可人儿”,但她却自己经营锯木厂,公然与这个“男人的世界”反抗。
书中还有两条为人瞩目的感情线——她与卫希礼、她与白瑞德的'感情纠葛。她一直以为自己爱的是卫希礼,而正如瑞德所说“她爱他只是因为她得不到他而已”,而她的本性根本无法容忍一个男人爱上别的女人而不是她自己,她的这份爱,就像一个小孩子要东西吃,要马骑,要一张柔软的床一样,既简单明了,又不可理喻,而她却不了解他,否则不会爱他。同样她也不了解白瑞德,不然就不会失去他。相比卫希礼,白瑞德不是那种公认的绅士,他嘲笑甚至欺辱郝思嘉,但这却是因为他爱她,甚至了解她,他说他们是同一类人,郝思嘉是他所认识的女人中唯一一个用实用眼光看问题的机会主义者,然而,再永恒的爱也会有磨光的时候,最后他心灰意冷,选择离开……
小说的最后一句“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引人遐思,“所有随风而逝的都属于昨天,所有历经风雨留下来的才是面向未来”,是郝思嘉,教会了我们坚韧,更教会了我们要珍惜当下,希冀未来。
《飘》读后感6
凄婉动人,荡气回肠,马格利特·米切尔用诗一般的语言将气势磅礴的南北战争和一段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波澜起伏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单纯而复杂的内心描写,让《飘》成为二十世纪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还记得在上师范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看了一场电影《乱世佳人》,女主人公思嘉莉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前一段时间抽空重新又拜读了《飘》,再三品读,更感觉思嘉莉形象的丰满。少女时代的思嘉莉,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她出生在一个优越的家庭,拥有少女渴望的美貌和智慧,充满了少女的热情活泼和纯真浪漫,但同时也拥有富家女的骄傲自大和虚荣任性。良好的家庭背景,倾城的美貌,使思嘉莉的身边围绕着许多的追求者。思嘉莉的少女时代充满了幸运。然而,命运却给这位漂亮的姑娘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她很不幸的爱上了自己好朋友的未婚夫,从而拉开了她感情生活的不幸序幕。
然而,思嘉莉在经历了一次次挫折后,逐渐得变得坚强起来。当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后,思嘉莉的家庭发生了重大变化,母亲死了,父亲变得衰老痴呆,一家人的生活失去了保障。面对如此困窘的场面,思嘉莉毅然决然的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为了她的庄园,为了庄园里的人不再挨饿,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撑起了庄园上的整个天空。对于她,我是不得不佩服的,佩服她的坚强,佩服她对土地的执着,佩服她能在那中环境下放下以前所受的教育下田干活,佩服她能不顾社会上的言论而开创自己的事业。
思佳丽,这一在美国动荡年代所诞生的出色的人物,她的优秀个性散发出无穷的光芒。她勇敢坚强,乐观向上,对生活顽强抗争,从不屈服。她处事雷厉风行,精明能干。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她对爱情的执着。她所拥有天使般的脸蛋和魔鬼般的身材——用修饰中国古代美女的话那就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使得多少青年男子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然而她对这些毫不在乎,她对爱情疯狂的执着。但是出于无奈,她分别嫁给了两个自己不喜欢的人。当再一次见到她钟爱的艾希礼时,依然像少女般疯狂地爱着他,不顾一切的向他倾诉钟情。这让我想到了中国封建时代的女子对爱情忠贞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以《孔雀东南飞》为例,一对男女要表现对爱的忠贞就要结为连理枝,他们的爱情是与婚姻紧密相连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当他们的爱情遭受别人的破坏时,为了表现对爱的执着,他们只有“自挂东南枝”了。然而思佳丽却不一样,在她的爱情观中,爱情与婚姻是可以分离的,或者说是一种精神上和肉体上的分离。她不在乎彼此都有的婚姻,抛开一切大胆的去爱艾希礼,争取自己的幸福,她并未将爱情套上礼义,道德的枷锁,她的爱情永远是自由奔放的。这也许是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吧。爱的本质是不因表达方式的变更而变化的。
思嘉莉是坚强的,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她凭借自己的强烈的责任感和超凡毅力,保护着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我觉得思嘉莉身上有许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尤其是她身上所具有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责任感。我想,如果我们在工作中也能多一份责任感,那么,我们在工作时就会投入更多的热情,对待我们的孩子就会对一份耐心,多一份宽容。
在品读《飘》的日子里,多少次我与之同喜、同闹、同悲、同笑。几许惆怅,几许欣喜,几许感慨,几许惊叹。掩卷息,留下的是强烈的震撼和一生的感动。
《飘》读后感7
这是一个漫长的故事,陆陆续续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才看完它。
都说:十年修得柯景腾,百年修得王小贱,千年修得李大仁,万年修得陆励成,亿年修得何以琛。看完这本书,我觉得亿年修得白瑞德也不为过。
白瑞德身上其实拥有着吸引女性的全部优点:帅气多金、懂女人、聪明不安分、慷慨大方、有点小坏还专情……他对思嘉一见钟情,用一颗有力的炽热的心深爱着这个骄纵、任性、坚忍、美丽、自私的姑娘。
他的爱高于其他人还在于思嘉的一整颗心全然扑在的是另一个男人(卫希礼)身上。他知道思嘉不爱他,却义无反顾地用他宽厚的臂膀为思嘉遮风挡雨,在思嘉人生最灰暗最艰辛时带她走过泥泞的暴风雪。
他教她在这个血雨腥风的社会上如何生存下去,虽然语言尖酸刻薄,但道出的却全是真谛。他将那份爱意掩埋在讥诮不屑的表情与放荡的身影中。
他极尽所能地宠爱着这个爱尔兰姑娘,将一个男人所能给予女人的最深情最诚挚的'爱无条件地付出,那么纯粹,那么悲伤,那么隐忍,那么坚定,那么让人动容。聪明的思嘉在这份爱里,糊糊涂涂,像个弱智。
当瑞德说,“我和你结婚,是要把你当作一件心爱的东西留在身边,我的宝贝。”这话使斯嘉丽大为恼火。她选择嫁给瑞德的原因,不仅仅因为钱,也是因为在和瑞德的相处中感受到了尊重和平等,“在我见过的许多男人之中,只有你能够让女人说真话,你不把我当傻瓜,不要我说瞎话。”
当白瑞德决定离开思嘉时,天崩地裂,我已深知这是到了无法挽回的境地。白瑞德说:我喜欢把邦妮看成你,又成了个小女孩,战争和贫穷还没有给你造成痛苦以前的那个小女孩。她太像你,那么执拗任性,那么勇敢无畏,那么高兴快乐,浑身充满活力和生气。我可以把她当宝贝,宠着她——就像我想把你当宝贝宠着你那样。可她又不像你——她爱我。我可以把你不想要的爱给她,这真是件幸事……她走的时候,也带走了一切。
一股心酸流向心头,他至始至终都觉得思嘉是不爱他的,而他依然无怨无悔地爱了她十二年。思嘉亲手撕毁了这份真爱,在那一刻我是恨思嘉的。如果可以重来该多好,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
白瑞德说:思嘉,我从来不是那样的人,不能耐心地拾起一片碎片,把它们凑合在一起,然后对自己说这个修补好了的东西跟新的完全一样。一样东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我宁愿记住它最好时的模样,而不想把它修补好,然后终生看着那些碎了的地方。
但,瑞德说,无论什么样的爱,都会有干涸的一天。然后,你还敢爱吗?小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么相爱的两个人会分开,我不相信爱着爱着就会不爱了,然后,我就带着这个问题,一直成长着。
直到今天,那时候不明白与不相信的依旧,但,我却可以接受这个结果了。因为,拼了命爱过以后,你会忽然发现,结果,其实没有那么重要了。会爱的人,有一种让爱再生的能力,因为,他的血液里有爱的种子,所以,我相信,瑞德依旧还会爱上,时间,会安抚过往的一切,但,那个人是不是还会是思嘉,我就不知道了。
最后截取了书里的一句话——爱你的人如果没有按你所希望的方式来爱你,那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全心全意地爱你。
《飘》读后感8
那个“双颊如玫瑰、双眸似翡翠”的美丽少女斯嘉丽向我们款款走来,有着猫一样的轻盈步履,猫一样的迷人笑容,猫一样的碧眼炯炯。她盛放成为乱世中最娇艳的花朵,她的舞步身姿摇曳一个时代。
她无疑是勇敢的。她勇敢地打破陈规,勇敢地追随自己的心灵,做着同那个时代对女性的要求截然不同的事。在倡导女性含蓄委婉的时代直言表白,且不论对爱情的追求中掺杂的虚荣,至少那一份勇气难能可贵。碍于旁人眼光而压抑自身真实愿望,以至于留下长久遗憾的,别说那时,即便是在今日也并不少见。火光冲天的围城之夜,她陪在待产的梅兰妮身旁,冷静地为她接生。为了保卫自己和家园,她果断杀死进门的盗贼,顶着巨大的世俗压力,不顾旁人的风言风语,亲自经营锯木厂。“人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是功成名就那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战,以勇敢迈向意志那天。”
看似柔弱的她,却是惊人的坚韧顽强。当战火将过去的时代燃烧成为灰烬,当一直被当作依靠的温柔坚强的母亲不辞而别,父亲神志不清,妹妹病重,家奴所剩无几,家中财产粮食几乎被掠夺殆尽时,她高昂头颅,决不回首,决心为她的亲人和家园战斗到底。承受着饥饿贫困的痛苦,她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抗争,带头挖蔬菜,摘棉花,想尽办法筹税款,带领全家人度过难关。“明天就是另外一天”。她从不屈服,永不屈服。当深爱她、一直信任和庇护她的梅兰妮去世,瑞德心灰意冷地离开,她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对明天充满信心。“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她坦率、纯真,敢爱敢恨,又爱慕虚荣,叛逆高傲。她自然是任性和冲动的:仅为报复而嫁给查尔斯,自己却并不爱他。她冷酷而残忍,为了一家人的生存而抢走妹妹的心上人肯尼迪,欺骗他,利用他,让他陷于深深的痛苦而最后死去,却未给他真正的爱。对压榨廉价劳动力,她毫无愧意。她自私而贪婪,对金钱的渴望极为强烈,对名利的重视超乎寻常。但这贪婪却也情有可原,甚至是早期资本主义的资本家所必备的品质。她很是精明,善于计算更善于经商,所以事业成功亦遭人非议。但她并非时时聪明。她直到最后才发觉梅兰妮的善良,她对自己的支持与保护。她固执了十多个春秋才看清自己对阿希礼并无真正的爱情。瑞德离去时,她才发现自己爱他、需要他,但已无力挽留。她的善良富于弹性,她对自己的孩子缺乏关爱和耐心,然而北军围城时,是她守在梅兰妮身边,不顾一路劳累颠簸将她和孩子带回庄园,细心照料他们,收容阿希礼一家。她的多种性格组合注定了她最后的结局。
然而,在斯嘉丽·奥哈拉的生命里,比对任何人的爱情都更强烈的,是对家园的热爱。对塔拉庄园的.热爱,对土地的热爱,是她一生中真正的信仰。曾经对父亲口中“值得为它战斗,值得为它死去”的土地不屑一顾的她,终于在战火席卷熟悉的世界后,认识到塔拉庄园是她所仅有的一切,值得为之战斗的一切。她拒绝让自己和家人背井离乡去仰仗亲戚的布施,竭尽全力保卫她的庄园,不惜一切代价。塔拉庄园于她,也是一个安全的庇护所,一个可以从容呼吸的空间,一只抚慰她受伤心灵的手,给予她慰藉,更让她汲取信心、力量和希望。
不要畏惧世俗的陈规,不要因担忧流言蜚语而中断自己前进的脚步。当遭遇前所未有的打击时,昂首前行,用坚强与命运对抗,竭尽所能。相信历经艰辛痛苦,终将获得灿烂的未来。每个人都应当信仰一种经久不变的东西。我们活在这纷繁多变的世界上,总该为一个理由而执着。
《飘》读后感9
《飘》,一个甚是贴切的书名,一字中的,洞穿了故事的结局,让人由衷地佩服中文译者对于原著的理解和文字的把握。“飘”,亦如白瑞德对斯佳丽的爱情,随风而逝,他多少年想守护的东西最终如指间沙滑落无痕,他们终于还是尘归尘,土归土,成了两个毫不不相干的陌路人。
白瑞德和斯佳丽,如此相似的两个人。他们一样只听从于内心的召唤,一样敢于直面和挑战世俗的规范,他们身上最能吸引和打动读者的地方就是他们性格和处事的真实与鲜活。正因为他们骨子里是一类人,所以白瑞德对斯佳丽是那么的了解,他直入她的内心深处,看透了她的好:她热情、不做作;她从来就不知道害怕,从不逃避残酷的现实;她勇敢、坚强,在美国南北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生活变故面前奋力承担起了维持全家生计的责任。但是,他也看透了她的坏:她任性、自私、冷酷,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可以不顾任何人的感受,她可以为了报复阿希礼抢朋友的未婚夫,也可以为了生计抢妹妹的未婚夫;她糊涂又固执地守护着不现实的、无望的爱情,做着她的春秋大梦,从不醒悟,在现实中却又依仗着白瑞德的爱度过一次次的关口。而白瑞德,他表面看似玩世不恭、花天酒地,却有着一个深不可测的、强大而坚硬的内心。他在现实生活事务的处理上游刃有余;他对宽容、谦和、善良的玫拉尼心存敬佩,并尽自己所能给予帮助;他多少年在内心等待和期盼着斯佳丽的爱,却眼看着她结了两次婚,直至自己心累了,人倦了,才收拾起了那份飘忽不定没有结果的情感,毅然决然地离开了。白瑞德和斯佳丽是两个太复杂的人,让人不知道该说好还是说坏。或许,这才是真正真实的人,人性本来就是如此,善恶美丑相互纠缠,难以截然割裂开来。
人活着,总喜欢遥望远方的`幸福,总认为幸福在别处,对于身边的幸福却忽于把握。所以,多少年过去了,当斯佳丽在玫拉尼死后,突然地顿悟了白瑞德对自己在感情和生活上的意义,也才明白,其实这么多年来自己是依靠和凭借了白瑞德对自己不离不弃的鼎力相助和宽容呵护走过来的。然而,就如白瑞德对她所说的一样:“梦?你总在梦想,从没清醒过!”斯佳丽从少女时代就爱着阿希礼,此人貌似高尚、正直,实则虚伪、懦弱。他既在精神上背叛着妻子,喜欢斯佳丽的热情、勇敢,却又没有勇气在现实中离开妻子玫拉尼,接受叛逆的斯佳丽,在生活的变故面前又是那么地无力应对,无法撑起一个男人该有的担当。但斯佳丽醒悟的太迟了,虽然爱一个人没有错,但她爱得太糊涂,她根本就不了解自己的内心,亦如她从未了解过她的第一任、第二任丈夫以及那么爱她的白瑞德一样。她不了解自己该去爱谁,谁对自己用情至深,她终于把一颗爱她的心狠狠地伤透,远远地推开了。当她终于明白,哭泣着向白瑞德表明心迹时,却再也抓不住那份曾经属于她的情感,和此生的最爱自己的人擦肩而过,只留下了永失真爱的心痛和遗憾!
爱,是需要用心细细体会的,谁才是你人世轮回中的相伴,需要睁大眼睛,用心感悟,方能和真爱携手人生,才不至落得一个擦身而过,最终相忘于江湖的结局。
这是一位乱世佳人在美国南北战争中的一段传奇人生;是一个错失真爱的让人心痛的爱情故事;是一幅美国南北战争中社会、政治、经济及普通人生活变迁的侧面长卷;是一部经得起时间检验,读者挑剔的伟大著作。
《飘》读后感10
为时10年的《飘》,在玛格丽特·米切尔笔下,生动的讲述了一批在美国南北战争年代诞生的出色人物。将近九十万字的小说,在花费近两个月的通读后,我丝毫没有以往的征服的成就感,围绕我的只是淡淡的惆怅。梦境里永远是思嘉与瑞德奇特的朦胧的暧昧爱情,媚兰与思嘉之间揪心的友谊,以及希礼和瑞德之间在动乱社会中的异样人生。
亚特兰大附近的一个名叫陶乐的种植园小姐郝思嘉,用她的经历告诉我们:一切都会随风飘逝的,一个逝去的年代被战火所焚烧。迷人的外貌让她误认为所有的男人都喜欢她,因此,在表白遭到希礼拒绝后,为了面子,虚荣甚至骄傲,赌气选择了婚姻。为了钱,不择手段,甚至果敢抢走自己妹妹的'未婚夫。为了功利,不惜代价,甚至独自出去,像男人那样去工作。作为一个矛盾体,作为爱尔兰人和亚特兰大人的结合体,思嘉让人觉得可恶,可恨,但又可亲,可爱。
思嘉对于自己想要的东西异常执着,而对自己拥有的东西却不屑一顾。她的幸运在于,她有一个不求回报爱着她的瑞德。瑞德与思嘉之间有许多例如霸道精明等等相似的地方,或许也正是这样,他们离不开又见不得。瑞德,用一个男人所能爱的限度来等她,来包容她,来纵容她。这就是她与他的爱情。
希礼是思嘉所得不到的,思嘉确是被瑞德所偏爱的,从此便有了“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有恃无恐”,这句话也在结尾处,得以充分展现。旨在告诉我们:在爱情当中,一味的固执可能会失去最珍贵的东西。正如瑞德所言:再永恒的爱也会有磨光的时候。
“爱情诚可贵,友情价更高。”
媚兰,她没有思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相貌,却有少有的聪慧头脑与坚强内心。她对思嘉感恩,感激,甚至可以为她去死。可悲的是,思嘉就媚兰这么一个真正爱她的朋友,唯一的朋友。正如“美貌并不能使人高尚,衣着也不能使人尊贵。”媚兰一次又一次的用自己的名誉来挽救思嘉,从来对她不离不弃,毫无怀疑的去相信她做的每件事,但是,直至她死的那一刻,方才得到思嘉所谓的真正的友谊。
相反,思嘉呢?为了振兴家业,将她们视为包袱,为了得到希礼,将媚兰视为情敌,此时不尽让人觉得她的无情。在人的一生中,究竟会有多少朋友,又有几个真正的朋友?真心的对待每一个朋友,友谊会使你一辈子富有的。
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失去昔日美好的家园,生计这个从来不思考的问题成了最棘手的问题,希礼畏惧了,退缩了,甚至躲在了思嘉和媚兰的庇护下,因为她们都爱他。希礼对于那时的社会竭尽全力进行了歇斯底里的呐喊,因为他比任何人都彷徨,都无助。
他,看似比瑞德高尚,但,事实呢?瑞德,一个被认为是流氓,奸细的所谓下流人却懂得如何在战乱年代生存,懂得改变,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善于改变。相比之下,希礼又是怎样?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像希礼那样因追求自我而丧失自我的人不在少数,把握好自己的人生,不仅仅是对自己的负责。正在人生的黄金年龄,在经济社会中精神问题的取舍,在新生事物涌起的时候,适应还是回避,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思嘉,一个时而面熟,时而陌生。有时让人谅解,又有时让人莫名其妙。或许,这一切来自于“真”。作者借着犀利的言语,丰富的心理活动,形象的描述出每个人的特色来,真实的让人无法抗拒,让人觉得更加亲近。
不管对待爱情,友情,还是对待人生,真诚的对待总没有错,今天想不透彻的这些问题留给明天吧,不论怎样,明天还会是新的一天。
《飘》读后感11
第一次接触《飘》,应该是看的由它改编的电影《乱世佳人》,三个小时将整个六十多章的故事有了一个概貌。正因为少了一些文字的细述,也或许也因为我的理解力差,看完只了解它故事整体内容,而真正人物的性格、特点却知之甚少。所以除了思嘉因最终变得孤苦而博得我不少眼泪外,别的感悟几乎没有。最近,看了《飘》的文字之后在这方面就有了深层次的认识。
女主角思嘉刻画得虽不是完全高贵却十分真实,读懂了她,似乎看到了另一个有那么多不同的自己。她漂亮,有众多的情人败在她的石榴裙下;她自私,战争都是男人们的事,她只关心艾希礼是否爱她;她自负傲慢,除了眉兰,其余女人都极度地讨厌她;她做事(像我一样)冲动,不顾后果,嫁了她不爱的人。
但她对感情是那么的专一,我也不知道这一点是否好。或许对对的人专一,可以让你幸福一辈子;而对错的人专一,则会让你痛苦一辈子。在我看来她对艾希礼就是错误的,艾希礼根本就不爱她,她在对艾希里的感情里早已没有了自己最宝贵的尊严——她甚至于祈求艾希里去爱她,即使只当他的情人:因为她以为他是爱自己的。这种以为,以至于她失去了自己真正的幸福——瑞德?巴勒特,一个真心把思嘉疼到骨子里去的男人。
但我还是认为思嘉是一个有爱情信仰的人,她没有把婚姻当一回事,但是爱情一直是她不变的信仰。我认为她的婚姻都不过是为了用来滋养在她心里那份抹之不去的爱情, 思嘉对爱情的执着是她一生坚不可摧的信仰。为了实现对希礼的承诺,她在亚特兰大成为一片火海之时,坚持照顾她的情敌—希礼的妻子媚兰,一个即将临产的孕妇。那份信仰支撑着她跨过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思嘉的生命被她演绎得足够绚烂,而爱情却在如秋树般静静地死去。
在十二橡树的她,是那么地让人厌恶:自私自利,心胸狭窄,软弱无能,贪图玩乐……而经历亚特兰大之灾后的她,却是让我刮目相看:顾全大局,沉着冷静,坚强勇敢,永不言败……困难一波波地出现,尽管她是那么害怕、无助,但为了养活媚兰、她父亲和黑奴等人,她勇敢面对现实,顽强支撑到最后。这一点深深把我折服,因为自己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总是将困难放大,让自己痛苦,让自己逃避……这就是我与她的很大不同之处,自己只是只纸老虎,色莅内荏的人。
另外一个女主人公媚兰,在我看来她真的算是一个非常完美的人了。媚兰娇小的身体总给人一种柔弱的.感觉,再加上她那一脸的文静更增加逆来顺受的柔顺。但是谁都没有想到她会是那么的勇敢坚强,丝毫不亚于思嘉。我觉得媚兰是完美的,不仅在对思嘉抱有一种自始至终的信任与宽容,同时她的身上具备了她们那个时代那个地方一个好女人应当具备的所有品质,娴静、善良、温柔、贤惠……
她的度量很大,不管多坏的事和人,她都会换一个好的角度去看待。这让我觉得自己也应该有一个好的心态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对待生活。想起曾经的我,生活给我的是一滴水的困难,我却觉得就像是整个海洋的水都泼向了自己,不停抱怨,不懂得换个角度去看待。现在觉得之前的自己是那么浮躁,消极,懦弱,幼稚,天真……
始终觉得自己现在还有很多不足,但我相信自己努力去学习书中人物和身边朋友的好,一定会达到自己想要的境界与高度。用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就像思嘉绝不向北方佬妥协那样……
媚兰生如绿叶,去如秋叶,都是那般静美;思嘉生如夏花,去时又会如谁?
《飘》读后感12
在这个故事里有一个外表小巧柔弱,却散发坚定力量的女人,她并不是主角,因为她快完美到不真实了,她就是一直在斯嘉丽身后给予支持与帮助的玫兰妮。
在这个故事里有一个外表玩世不恭,却清醒冷静认真的男人,他虽然会很久很深地爱一个人,但也会在那个人爱上他时失去了耐心,他就是一直在为斯嘉丽付出而什么都不计较的巴特勒。想先谈谈斯嘉丽,真实到可以活脱脱从书中走出来的女主角。因为斯嘉丽她虽然美丽迷人,但许多缺点暴露无遗,所以她是真实的,人都有缺点,且斯嘉丽并不特意隐藏她的缺点。如果没有南北战争,那么斯嘉丽会一直是个是单纯自私的大小姐,每天在华美的服饰与精致的糕点间流连,与心仪的男子调情,她的故事不会成为一本书。有了南北战争,可以看到她的勇敢、率真、机智,也可看到她的爱慕虚荣,巴特勒可以满足她的虚荣心,可以使她过上最奢华的日子,她却傻傻地以为自己深爱着阿希礼——玫兰妮的丈夫。阿希礼在和平时期或许的确会是个令人心动的男子,英俊而富有教养,不似巴特勒有些粗鲁与特立独行,我却着实地敬佩巴特勒,读到尾声才发现原来至始至终都清醒的是巴特勒和玫兰妮两个人,斯嘉丽那些小心思他们全都知道又全都包容。男主角应该是巴特勒而不是阿希礼吧,虽然前半部书中许多描写都是对巴特勒在读者心中形象不利的,可后半部书就对阿希礼不客气起来。
就像觉得玫兰妮是最高贵的女性的人只有巴特勒一样,能够理解巴特勒的只有玫兰妮,因为书中的语言是站在斯嘉丽的角度描写的,除了玫兰妮快死之前斯嘉丽一直都讨厌着这个没有主见的柔弱女子,所以险些把我误导,也以为玫兰妮是糊涂也缺乏力量的。真相还是能把我深深感动,其实也没有什么被掩盖的真相,只是心灵上一种突然的醒悟:原来什么都是玫兰妮在支撑,原来玫兰妮给了他们太多离不开的力量。可是为什么要醒悟得那么迟啊,为什么要等玫兰妮真的要永远离开了你们才发现啊。斯嘉丽你后悔吧,你是该后悔的,你不用后悔你想抢夺玫兰妮的丈夫,你只需后悔你对这样一个宽容的朋友那么尖刻。“我从来都不了解那两个男人,如果我了解阿希礼,我决不会爱上他;如果我了解瑞德,我决不会失去他。我真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了解过谁。”——斯嘉丽。因为阿希礼的存在让斯嘉丽失去了巴特勒是着实可惜的,但谁又知道如果斯嘉丽不爱上阿希礼会不会又昏头昏脑且坚定不移地爱上其他人呢。阿希礼并没有错,斯嘉丽也没错,其实斯嘉丽爱的阿希礼只是斯嘉丽头脑中的.记忆掺上想象不断膨胀,只看到美好忽略了现实。巴特勒的爱很热烈很坚持,但也自由如他。不是说他愿意等他爱过的人到永远,他也会疲倦的。巴特勒已经给斯嘉丽够多了,明知道用金钱来炫耀不好但他还是满足斯嘉丽的欲望,想接近他们的人众多但他不允许那些可能伤害到斯嘉丽的人进入他们家,他容忍了很久他和斯嘉丽两个人的时候斯嘉丽把他想象成阿希礼,容忍得太多太久了,我想所有读者都在心中允许他离开。虽然结局的时候玫兰妮和巴特勒都离开了,但我仍觉得他们在斯嘉丽身后给她力量。因为斯嘉丽相信: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为什么玫兰妮与巴特勒愿意在斯嘉丽的身后帮助她?因为斯嘉丽本性善良,而且坚强。在你身后的人只是给你力量,你可以借助这力量但必须靠自己前进。
《飘》读后感13
“《飘》是一本伟大的小说”,这句话从小到大不知道听多少身边的人跟我说过了。其实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我初中的時候,那時候读书,也无非是看个热闹,必然也体会不到一本书的味道在哪。時隔多年,我又重新读起这本,感悟良多,我相信在以后的每一年,反复的去读这本书,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初中的時候读《飘》,觉得梅兰简直是女人中的极品,以那時候的观念来看,梅兰就是我以后最想成为的一种女人,尽自己的努力最大限度的对整个世界温柔,善良,活得成熟,知书达理,懂事,完美无暇。同時在小说里,她有一个真心相待的爱人,按部就班,互相陪伴共渡一生,对于很多女人来说,这也算是人生的一种完美了吧。但是小说总不免片面,过于完美的人物形象在现实生活中当然不存在,一个越成熟懂事的女孩子,心里越是苦累。或许由于作者的偏爱,小说从来没有剖析过她的阴暗面,但是想要当梅兰,可是相当不易的。若说千年修得巴得勒,那女人想要修得梅兰,想必要有亿年了。首先你要忍受的是世界的恶意,你要学会一个人接纳一切,陌陌忍受一切苦难,然后把它们化作一颗糖,送给别人;然后,你要抛弃自己的很大一部分,从小我,变到无私,時時刻刻为别人设身处地的着想,爱他人;其次,你要有一颗平静如水的内心,不卑不亢。单说做到第一点的女孩子又有多少呢?从小到大,我们有无数的受伤的可能,感情上,生活上,事业上,多少人能保持一个人不吭一声的消化掉所有的恶意,然后以一颗勇敢的心微笑的面对未来呢。身边太多的人,都是在感情中受伤以后黑化,无所谓的活着,养备胎,伤害别人。这样来讲,斯嘉丽的影子在生活中反而常见一些。
整本小说我没有绝对喜欢的人物形象,因为小说里的人物难免极致化,但是要说让我觉得最鲜活的,那一定是斯嘉丽了。看完书,我最大的想法就是,斯嘉丽一定和我一样是狮子座吧,哈哈。这几天读着读着,我总觉得,自己跟她真的很像,或者说,她是我的升级版。冲动,自我,任性,坚韧,好强,自由,自信,虚荣。这样说来也很奇怪,一个从初中开始就羡慕梅兰的女孩,怎么越活越像斯嘉丽了呢?事业上人们对我的评价总是,精明,聪明,总是能把事情做到极致,但是在爱情上,我和她一样奋不顾身,我和她一样永远在乎自己得不到的,看不透的。我喜欢一个人,就会直接的,大胆的告诉他,我会勾引他,吸引他,然后睡了他。同样的,我和她有一样悲惨的命运,就是永远得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就算得到再多人的青睐,也还是得不到“艾希礼”的心。可是我这样的女生,甚至有時候连我自己都觉得不知道我的自信从何而来,但是总是莫名的充满对明天的信心。
在之前遇到一个“男神”,我喜欢他,他失恋了,我安慰他,陪伴他,我追求他,直接大胆,他也不拒绝,就这样很久,我们在一起了,在一起以后很久,突然有一天,我才明白,他从来没有爱过我,他爱的不过是我身上他前任的影子,而我没有办法为了他去变成另外一个人。在和他相处的过程中,我才开始懂得,所谓心目中“男神”,不过是穿了一层华丽的衣服,当然这衣服也是我自己的虚构,然后给他硬是套在了身上,于是我就看不清他真实的模样,其实我爱的一直是他的衣服,而不是他这个人。有一次做愛过后,我们躺在床上聊天,他说我是个自我的人,我没有办法否认。可是爱情里面的每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呢,归根结底,在恋爱中,我们爱的还是爱情中的自己。
《飘》读后感14
郝思嘉,任性如小孩,梦幻如女孩,坚韧如女人。她的存在,是偶然的凑巧、宿命的必然。
作为《飘》中当仁不让的女主,她的身上不单有普遍女主有的闪闪发光的优点,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还抛弃了那些仅有虐死人不偿命的女主光环,致力于“一生只做一件事”,使得郝思嘉性格更加矛盾多面,也使我渐渐对她转恨为爱、转恶为怜。
16岁以前的她,是一个出生于南方种植主家庭的所谓“富家女”,生活似乎从来没有对不起过她,捧于众人掌心中,万众瞩目,于是傲娇甚至任性。她认为漂亮的衣裙和清秀的面孔是征服命运的武器,而她拥有了这一切,便注定常驻于成功,直到得知自我的梦中情人卫希礼要与他的表妹媚兰结婚的消息,她第一次尝到受挫的滋味,在遭到他的拒绝、逃婚后,赌气地嫁给了媚兰的弟弟查理。然而,美国的南北战争间接导致了查理的'死,但这并没有给她带来多大的伤悲,唯一遗憾的是她有了遗腹子并且有了寡妇的称号,而之后又因贫穷勾引了妹妹的未婚夫并间接导致他的死,之后又嫁给了一向默默爱着她的白瑞德。
郝思嘉毫无疑问是一个与当时的时代格格不入的人,她没有理所应当地成为大家闺秀,甚至对南方上流社会的条条框框嗤之以鼻,她的一系列离经叛道的行为带来了止不住的流言蜚语,而她却并不对此十分在意。她是社会的反叛者,又是自我的牺牲品。她虚荣自私,为了自我的目的,在三段婚姻中,葬送了别人的幸福,却不为此深感抱歉,战乱后一切都面目全非时,却能够因为金钱使一些卑劣的狡诈伎俩,无情地间接害死了好几个人。
然而,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全然的坏人,郝思嘉也并非没有可敬之处。历来为人称道的是她在战争中体现出的坚韧。她一向信守着当初对卫希礼的承诺,冒死保护媚兰母子,热了回忆,却不让承诺变冷。回到塔拉后,发现精神支柱没有了——妈妈去世,爸爸之后也疯了,两个妹妹大病初愈,家里还有两个声称只干家务不干农活的黑人,她还要抚养韦德、媚兰母子,全家的重担全压在了郝思嘉肩上,然而她却没有弃大家于不顾,并努力保住父亲口中唯一永恒的东西——土地。
在我看来,她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她的独立,当时社会要求女孩做个“柔软无助、依靠性强,有着小鹿般眼睛的可人儿”,但她却自我经营锯木厂,公然与这个“男人的世界”反抗。
书中还有两条为人瞩目的感情线——她与卫希礼、她与白瑞德的感情纠葛。她一向以为自我爱的是卫希礼,而正如瑞德所说“她爱他只是因为她得不到他而已”,而她的本性根本无法容忍一个男人爱上别的女人而不是她自我,她的这份爱,就像一个小孩子要东西吃,要马骑,要一张柔软的床一样,既简单明了,又不可理喻,而她却不了解他,否则不会爱他。同样她也不了解白瑞德,不然就不会失去他。相比卫希礼,白瑞德不是那种公认的绅士,他嘲笑甚至欺辱郝思嘉,但这却是因为他爱她,甚至了解她,他说他们是同一类人,郝思嘉是他所认识的女人中唯一一个用实用眼光看问题的机会主义者,然而,再永恒的爱也会有磨光的时候,最终他心灰意冷,选择离开……
小说的最终一句“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引人遐思,“所有随风而逝的都属于昨日,所有历经风雨留下来的才是面向未来”,是郝思嘉,教会了我们坚韧,更教会了我们要珍惜当下,希冀未来。
《飘》读后感15
有很多部经典的小说是拍成过电影和电视剧的。《飘》也是如此,电影版的《乱世佳人》里同样绿眼睛的费雯丽曾倾倒过无数的人。而我没有看过电影,我看的《飘》是母亲传给我的。发黄的纸页,遥远的年代—却恰到好处地配合了这悠远的、给人带来无限遐思的作品。
很多人都不喜欢郝思嘉这个人,认为她太“作“了。不错,郝思嘉的确是一个“作”的典范,但在她的身上依然体现着女性特有的,也是颇为独到的魅力。
16岁的她倾心于贵族少爷希礼并大胆地表明自己的爱意,并有过一个很冲动的想法—私奔。这时的郝思嘉还是一个小孩子,有着妓好的面貌和身材,也许还有着爱尔兰血统中的热情、固执。她其实也不明白,她对希礼的爱究竟是什么,究竟是爱他骑马时的英俊,还是爱他灰色的眼睛、金色的脱须,抑或是她所不了解的他的长篇大论呢?显然她自己并不明白。只知道她喜欢他.要和他结婚,这里面也带有些好胜的昧道。然而就是这种少女时代建立起来的、甚至有一些盲目的'“爱”影响到郝思嘉的一生。也正是这种从小就根深蒂固着的争强好胜、倔强、执著以及她独有的思维方式深深地影响着她的人生。
美国的南北战争可以说是郝思嘉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使她从一个无优无虑的、任性的孩子一下却成为了别人的妻子,之后又成了寡妇,做了一个孩子的母亲。这些角色在短短的一年里变换,而战争的阴影却又日益扩大。这个时候,她的心情是很复杂的。而作者在这一方面的描写特别成功。一方面,作为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子,郝思嘉依然有着无法掩饰的天真和向往自由的感情;另一方面,她常常为要陷人丧服一生而烦恼。还有那个啼哭着的婴儿,她为之而困惑。她也只是一个孩子,又怎能做一个母亲。然而,战争,这一残酷而漫长的考验真正挖掘出了郝思嘉身上深藏的东西。
无论是在炮火连天中照顾待产的媚兰—希礼的妻子,还是在危机四伏里只身赶车回故乡还带着刚生产完的媚兰、小孩以及她自己的儿子。正是在这种种艰难的环境下,在挣扎于死亡线上的斗争里,我才看到了郝思嘉的敢、坚毅,也看到了她不同于一般女人的韧劲。
生活本来就是一种选择。在战争初期,郝思嘉可以选择丢下媚兰回到母亲身边,也可以选择留下,忠于对希礼的誓言在笼罩着死亡的城市中照顾媚兰,她选择了留下;逃亡的时候.她可以选择丢下奄奄一息的媚兰,但她选择带她一起走;在生与死的斗争里,她可以选择逃避,容易地死去,但她选择了面对,艰难地生活。所以,面对这种种选择,郝思嘉勇敢地选择要走的路,她选得很辛苦,但她走得很顽强。但如果作者只是偏重于她这一方面的描写,那么一定是很苍白的。郝思嘉是一个女人,她有她的温情,她也恐惧,她也害怕,她也想有一个男人可以依靠。然而远赴战场的希札,未战已逝的查理,半路弃她而去投奔战事的瑞德,都无法给这个女子一点支持,一点照料。所以她没有办法,只能靠自己。郝思嘉也很无助,她也想扑到母亲的怀抱里,抓住母亲的衣裙,觉得母亲会赶走一切的鬼怪和恐惧。然而她也听说母亲有病了,恐怕已经死在床上了。所以她没有其他的选择,因为她本身也是一个母亲,还有许多人要她照顾,所以她只能紧紧抓住心中对家乡的无限思念和热爱。顶住一切恐惧从死亡里挣扎向光明。
【《飘》读后感】相关文章:
飘读后感高中生读飘有感高中生10-30
《飘》读后感10-14
飘的读后感03-09
【精选】《飘》读后感01-15
《飘》读后感06-11
关于飘读后感06-30
名著《飘》读后感10-01
(热)《飘》读后感07-04
《飘》读后感[优]09-04
小班教案《秋叶飘》反思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