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读后感>《庄子》读后感

《庄子》读后感

时间:2024-08-30 12:05:5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庄子》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庄子》读后感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庄子》读后感

《庄子》读后感 1

  庄子在养生主中有言:“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庄老先生的本意到底如何,至今未弄得明白,倒是望文生义地觉得,会不会是这样的意思呢--为善嘛,千万不要走火如魔到一定要追求获得好的名声的地步,而为恶嘛,也千万不要一意孤行弄到不计后果以至于触犯刑律的境地。

  此中的的为善与为恶之解,不知正解是什么,我自已似乎倾向于人的.社会中对于自我个体利益的两种态度,为善嘛,似乎可以理解为利他之举,为恶嘛,似乎可以理解为利己之举。那么,这两句话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利他之举,可以做,但是不要做到是为了追求获得好的名声的程度,因为那样会很累很累,也不排除会因求名而失去许多本应享受的人生乐趣甚至于失去自己的生命啊;利己之为也可以行,但是不要做到面临刑罚加身的程度,因为那样你会得不偿失地受到屈辱与失去自由甚至于失掉生命啊。

  这两句话,应当还包含着主张个人对许多事情的自主选择与判断的因素,因为要做到‘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其标准显然应当为当事人自己去下结论,而不是人云亦云或者迫不得已而为之。

  做为我自己,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学过《庖丁解牛》,那是从《养生主》中节选出来的,那篇课文中是否有‘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两句,是不记得了,但是现在因为复习《庖丁解牛》以希图背诵之时,倒是见到了《养生主》之全文,觉得有必要全文诵读之,也希望能从中汲取些营养,让生活过得更有意义一些,试着背诵之,也算做是进行记忆训练罢。

  试试看吧。

《庄子》读后感 2

  最近一周读《庄子》一书,第四章第一节《庄周梦蝶》,庄周骑马一直向南,来到了梦国南部,这里贴近云梦泽,庄周在和楚人的共同生活中,对虚境自然的道有了新领悟。这一天他来到了云梦泽边,看着碧绿的湖水,庄周能看到自己的倒影在湖水中,鱼从自己的倒影中划过,他看到自己的眼睛,湖水如此清澈,他能从自己倒影的眼睛中再看到自己。庄周若有所悟。缓缓闭上眼睛,体会阳光照在自己身上的感觉,他似乎能听到水下小草的呼吸。他将自己的呼吸紧紧闭住,捕捉自己身边动物、植物呼吸的`节奏,并配合这个节奏呼气、吸气,就在这样的一吞一吐之后,他突然进入了万念不生的虚境状态。这时一只蝴蝶飞来,在他身边翩翩起舞,他伸出手指,蝴蝶停在了他的指间,庄周已经做到把自己和自然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庄周一头倒在地上,气息在自己体内缓缓流动的温煦感觉,让他非常放松,心灵跟着蝴蝶一起飞舞。过了一阵,他感到蝴蝶飞得累了,停在一朵花上小憩,蝴蝶做了一个梦,这个梦境庄周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周,躺在湖边做着蝴蝶的梦……庄周睁开眼来,蝴蝶的小憩也已经结束,振翅飞去。庄周沉醉在这种玄妙的境界中。庄子语: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究竟是梦中的庄周变成了花间的蝴蝶,还是花间的蝴蝶变成了梦中的庄周呢?

  《庄周梦蝶》的故事,有着深刻意蕴,浪漫的情怀,还有开阔的审美想象空间,因而备受后世文人的喜爱。庄子的文章绮丽瑰美,读来如历幻境,这样的幻境穿插在他做为一个平凡世人的生命中,并使之脱颖而出,成为一代哲学宗师。在战国时期,战火纷飞的土地和汲汲于功力的人群中,他想要寻找一条能够发挥人的自然之性的道路。这既是他坎坷一生的起始,也是他流传万世的缘由。我在想,人生的路上顺境少,逆境多,坎坷的时候要学习庄周,排除杂念,对外界听而不闻,做到心怀虚境。声音只能达到耳朵,而不能达到心里。心境和环境都是美好的,开心地过好属于自己的生活。

《庄子》读后感 3

  因为闲着无聊,家里刚放了一本《庄子》,就拿起来看了好几天。平时不喜欢看这些古文书,但那天真的静下心来看了一下,有了一些感受。

  在这个物质极其丰富的时代,人们理想的社会应该就是这一刻。然而,这是一个精神境界极度缺乏的时代。此时此刻的大多数人都容易极度焦虑。物质满足并不意味着精神财富。庄子——贫穷不累。贫穷并不意味着不快乐。与物质生活的丰富相比,我们应该更加关注精神生活的自由。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习惯于高效率,拒绝放弃一点时间。从长远来看,他们会感到身心疲惫。世界的喧嚣都是为了过去。我们不能说这句话是褒义还是贬义。这只是一个道理。然而,在庄子看来,正是因为名利,他才有了终身服役而不见其成功,茶然服役而不知其归。这一天提倡的应该是物质和精神的共同丰满。在《庄子》中,他渴望乘天地之正,御天气之辨,游无穷。我们不必要求这么高。只要我们学会冷静下来,放松混乱的自己和忙碌的自己,我们的.个性就是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这会让我们感到焦虑和不安。如果我们能达到这句话所包含的境界,它不仅可以释放疲惫的身体,而且对我们的精神世界更有益。

  庄子强调自由这个词。庄子渴望自由、自由、无拘无束,身心不受束缚。虽然这个时代不可能像它说的那样,但它也可以要求我们的自由。有了自由,人们可以更全心全意地释放,在工作或学习中需要这种自由。这种自由并不意味着真正的自由。这种自由是一种必须被束缚的自由。在许多情况下,束缚并不妨碍自由。相反,它是为了让我们在一个世界上做得更好,获得真正的自由。

  在当今社会,有许多以前没有出现过的疾病,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为什么?原因是人们把物质与身心融为一体,抛弃精神是绝对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学会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正如庄子所倡导的,思想精神应该优于物质,因为精神世界带来的幸福远远大于物质。

《庄子》读后感 4

  《庄子》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典藏,庄子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几千年文化长河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它代表着当时社会最高成就,其亦庄亦谐的写作风格更是给读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这是出自庄子名篇《逍遥游》中的一段,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体现。庄子是对老子道家思想的继承,主张天人合一,顺应自然。任何事物从表面上看不同,但是从本质上来看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庄子万法归一的思想。从《齐物论》、《大宗师》等篇目中,你都能发现庄子自然无为的思想,这也就是道家所认为的“道”,他们认为“道”是存在的,但是却是虚无的。在政治上,无为而治从来都是庄子的主张,对当局统治阶级的“仁义”和“法治”进行了强力的.抨击,更是提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等精髓见解。在生存处世方面,庄子提倡自然、自由的精神,而不是对于物欲名利的追求。这是一种超然的态度,也是现代社会的人们争相学习的一种精神境界。超脱欲望,追求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这种思想理论无疑具有极强创造性和超前性。

  庄子不仅是哲学家,还是一位文学家,确切的说应该是一位浪漫主义散文家。他的文章中具有有强烈的是浪漫主义气息,想象丰富异常,浑然天成,很具有变现力。而且很善于用典故、寓言来说明哲学思想,这是也是一种创新写作风格,我想这都与庄子自然天成,不拘于泥的思想有着很大的关系。

  读《庄子》就是了解自身、了解自然、了解宇宙奥秘。《庄子》博大精深,值得反复揣摩研读。

《庄子》读后感 5

  暑假里,我读了《童话庄子》这本书,这本书是由一个个有趣又包含着深刻道理的寓言小故事组成。而故事的编写者是一位潇洒又悠闲自得的庄子,他才华横溢、智慧过人。虽然生活贫苦,却逍遥自在。即使遭遇挫折,也打扰不了他内心的平静和快乐。这本书里富有科幻和想象的色彩。有神话般的河神和海神,有童话般的大鹏鸟和大蟒蛇,也有各种各样、妙趣横生的'物种。读来令我仿佛身临其境,情景再现。我在书中追随着庄子,一起在纷纷扰扰的世界中开启快乐的密码。

  最令我喜欢的小故事是《蜗牛角上的国家》。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魏王为点小事要出兵征讨齐国,却被一位名叫“戴晋人 ”的老者劝住,讲了“蜗牛角”的寓言,让原本攻打齐国的魏王想到:这世界无边的空虚,不管输赢,也只是在蜗牛角上打了一场胜仗罢了。

  我读后,深有感触。是啊,心胸宽大些,烦恼不就变小了吗?原来我们也像在“蜗牛角”上一样渺小。古人竟能有这样的想法,我们不觉得有些惭愧吗?住在“蜗牛角”上的比喻还算客气,想想全宇宙,我们就像看不见的细菌,而我们那些像细菌一样的小事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常常为许多繁琐无聊的小事担心烦扰,在那些事情到来的一刹那,会放大几百倍横在你面前,但风平浪静过后,又觉得变小了,甚至认为是小题大做。放下心来吧,试着把那些小事放在蜗牛角上,一切都会变小,这样我们就可以处之泰然面对任何事情。

  让我们一起读读《童话庄子》,一起追随庄子的步伐,寻找真正的智慧和快乐吧!

《庄子》读后感 6

  今日偶读庄子之文不禁心有所动,仅书一文。

  庄子曰:“生死修短,岂能强求?予恶乎知悦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这四句话意思是说:“一个人寿命长短,是勉强不来的。我哪里知道,贪生并不是迷误?我哪里知道,人之怕死,并不是像幼年流落在外面不知回归故乡呢?我哪里知道,死了的人不会懊悔他从前求生呢?”庄子是在阐明,生未必乐,死未必苦,生死其实没甚么分别,一个人活着,不过是“做大梦”,死了,那是“醒大觉”,说不定死了之后,会觉得从前活着的时候多蠢,为甚么不早点死了?正如做了一个悲伤恐怖的恶梦之后,一觉醒来,懊恼这恶梦实在做得太长了。

  忆往昔明朝开国元勋常遇春重伤虽愈,但名医却告知其只能活到40岁,如果是我定会伤心不已,但常遇春却道:“大丈夫济世报国,若能建立功业,便三十岁亦已足够,何必四十?要是碌碌一生,纵然年过百岁,亦是徒然多耗粮食而已。”是啊,世人多数庸庸碌碌亦是徒然多耗粮食而已,人生在世无所谓之长短,但我不认为曹公的“不名垂千古就遗臭万年”是正确的,建功立业纵是人人所想,但常兄生于乱世饱受外族欺辱,为救黎民之水火,挑起义旗,驱除鞑虏,是所谓真丈夫。他的生命是有价值的,他纵然只有40春秋,但受他恩惠而活命的黎民百姓何止千万,身为华夏儿女见此一举,能不热血沸腾?

  生与死只记于一线,你不能选择你的出生,但你可以选择你的'死亡,真正让自己活的有意义,活的有价值,生未必乐,死未必苦,但要死的有价值,否则我们不配享受死亡。

《庄子》读后感 7

  一提到庄子,我们就会想到他的《逍遥游》。

  小时候,曾在语文书上读过简化版的《鹏程万里》,却从没有真正感受过“乘物以游心”的逍遥,从没有真正感受过那种“独于天地精神往来”的淡泊。

  庄子一生贫而不穷,家住陋巷,以织草鞋为生,有时甚至无米下锅,要向人借粮。但是他却能随心所欲,自得其乐。生不逢时,如之奈何?就是这样一个一贫如洗的`人,断然拒绝了楚王送上门的相国之位。自称宁愿做一只在淤泥中拖着尾巴、自由自在的乌龟,也不愿意当供奉在庙堂上,受人尊敬的龟甲。所以庄子选择了“无为”,敢于从容面对随之而来的寂寞和贫困,在天地间随心所欲,逍遥自在,达到心灵所追求的高度与境界。

  《逍遥游》是全书的精髓,开门见山点出“逍遥”的境界,“游”的状态。鹏程万里,扶摇直上,看似逍遥,其实都是“有所待”,不自足。一旦时不我与,则无法成功。如何才能超脱?庄子提出“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也就是说,心灵顺应天地大道,跳出万物束缚,无物,无我,无功,无名,与天地精神相往来,逍遥自在。

  其实,生活都一样,只是每个人看待生活的角度不同而已。在每个人面前,生活都是不同的色彩,只在于你是如何去看待、如何去面对。所以,胸怀博大是庄子、是《逍遥游》给我们上的第一课。

  《逍遥游》中塑造的境界永远是没有边界的。天地大道,发乎自然,庄子于虚静中挥洒他的放诞,于达观中流露出些许狡黠,让我们用一生的体温去温暖这个智慧的名字,渐行渐远,随着庄子去“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当感受到心灵的疲倦与束缚时,让我们静下心来,跟着庄子一起展开一次心灵的逍遥游……

《庄子》读后感 8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与孔孟的克己复礼不同,他崇尚浪漫与自由,敢于想象和变通。而他的浪漫主义思维也在《庄子》一书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假使将孔孟喻作钟鼎器乐,那么庄子便似一支不知天上人间的狂想曲,他的人生乐章中饱含了自由的渴望与追寻。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如“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再如“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一字一句,都流露着庄子对超然自由的向往。

  假使将孔孟喻作教授文明礼仪的典籍,那么庄子便似一本思想启迪的教材,他的内页中满是人生的哲理与对自然的参悟。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如“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再如“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一扬一顿,都散射着庄子对万物自然的透析。

  假使将孔孟喻作载动历史发展的长河,那么庄子便似其间荡漾的'木舟,他的船体上斑驳的尽是对生死的淡泊。”如“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如“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再如”人之生也,与忧惧生。寿者惛惛,久忧不死,何之苦也,其为形也亦远矣。”一思一虑,都散发着庄子超然物外的魅力。

  庄子,不可不谓是一位集庄严与浪漫为一身的伟大思想家。任千载悄然而逝,他的理论与思想都仍宛若明月高悬,照耀着国人前行。

《庄子》读后感 9

  学了庖丁解牛让我感觉到世界上的事情纷繁复杂,处理不当在无形中就会给人带来烦恼,如何去摆脱烦恼,潇洒的处理好一切事情呢?

  在《庖丁解牛》中我们知道了,牛是复杂的,但是只要掌握了牛的肌理,就可以一刀下去,刀刀到位,轻松简单的解牛了,《庖丁解牛》读后感作文。世上的事情也是一样的,不管它多么复杂,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充分认识和掌握事情的内在规律,处理起来游刃有余了。

  庖丁在顺利解牛后“提刀而立,为之回顾,为之踌躇满志。”是一种悠然自得的人生境界,也是一种充满自信的境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达到此种境界呢?我们要学会用“刀”学会了就活的洒脱,不会用“刀”就失去了生存的工具,就会陷入苦恼中不能自拔。我们应该如何掌握这用刀的生存技能呢?我们首先要学会研究生的结构,找准牛的肌理就是事情的.内在规律。轻松自如的解牛和解决事情。

  人世间的事情虽然千差万别,不尽相同,但是对于每个人每件事,有规律可循就得善于掌握它的规律,顺着它的规律去做,遇到难题要学会绕道解决。避免与其规律发生冲突,如果不按规律办事,拼着力气在干了解牛的刀,没有了武器,不但解不了牛,就连鸡也杀不了。这样做势必会陷入到无法回旋的余地,我们应该如何掌握解牛的正确方法呢?

  我们应该做到,不管对于任何人或任何事,要在全面掌握的基础上,要找到其中的门和路,要知道从那进入,从那里拐弯。像我们的学习,人际关系,都不是这样的吗?我们要学会用灵活的头脑来应对世间万物的变化。我们有时要学会绕开障碍而行,也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以。解决问题砂是在硬碰硬上,硬碰不但白费力气,更糟糕的是容易击到对方的最痛处,那样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在合作的关键的门路上打上难以解开的死结。

  所以我们学了《庖丁解牛》以后我们要学会能把自己的锋芒磨损,还要顺利解牛。要学会达到一种踌躇满志不败的境界。

《庄子》读后感 10

  今天总算看完了庄子的智慧,得到很多感悟,人生两大关口,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也;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可逃于天地之间也。我们的父母是一种无法割裂的亲情,臣是自己与他人,君是自己与他人,人与人的关系也是不可逃避的。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我们在社会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安之若命,我们必须要好好想想。庖丁解牛告诉我们,人为刀,刀为心,社会为牛,你怎么样对待社会,社会怎么样对你。以无厚入有间,无厚是无我,有厚是太自我,我就是太过自我了。有间就是空隙,就像人体的穴位,刺之而不伤其身,社会的有间在哪?我们找到社会的有间,才能如鱼得水。但这需要我们自己寻找,观山为山,观山不为山,观山还是山,人生境界啊。我很早就读过庄子,我只看到了逍遥,所以我是轻浮的,只看到无奈是沉重的,看不到无奈是肤浅的,只看到逍遥是轻浮的,看不到逍遥是庸俗的。我是肤浅而轻浮的,但还好我不是庸俗而沉重的。()应该改变下,那就需要行动了啊!我行动力又不怎么好。散木樗材是我曾经用过的昵称,表示无用之用,无为而无畏,今天再看,更多的是管理学的感悟,万物皆有其用,无用之用,物尽其用和用物之大用。无用就是换位思考。

  最后是哲学的,我不知道我是否完全明白,存在不是存在者,存在者是存在者是因为存在,存在是存在本身,存在为无:道不是物,道生万物,道是道本身,道即为无。无中生有,无就是最本源。我感觉:道生一,一就是存在者,一生二,二即为相对者,二生三,三就是旁观者,无尽的三是万物。还有一句现象背后无一物,现象就是本质,存在就是存在,道就是道,爱就是爱。我好像明白我为什么爱我女朋友了!

《庄子》读后感 11

  这段时间读完了庄子,小有感悟,很欣赏他达生的生活态度和那份超脱世俗的潇洒,但圣人的思想只能借鉴,我可以将世俗名利看淡,但无法做到其逍遥游的境界,毕竟自己不是孤身一人,有一个词叫“责任”,自己可以粗茶淡饭,至名利于脑后,但上有父母需要赡养,将来还有妻儿需要照顾。生为男儿,不论才能深浅,地位高低,身上都有一副重于山的重担,小到撑起家庭,大到挑起江山。还有一个词叫“付出”,得到或许不是最有价值的',但付出会让自己变的有价值。“世上熙熙皆为利来,世上嚷嚷皆为利往”名利二字是世人难以舍弃的追求,虽然俗,但很真实。

  不可能人人淡泊名利,去追求那种逍遥的境界,庄子一生颠沛流离,穷困潦倒,只是个人追求精神上的豁达境界,或许他是快乐的,但身为一个男人他是失败的,他连自己的生活都解决不了,生命是精神的载体,生存尚且不易,何谈理想抱负,我不觉的追求利禄是件低俗的事,真正的王者夺取天下为的是造福于天下,人不能为名利而生,但可以用名利来做更多的事。天地人神鬼,不可能人人成仙成佛,假如人人都出家,那他们又来渡谁?又有谁来供奉先圣。

  我现在觉得应该各自修本体,不需要别人来渡,多少成功人士不在乎名利,生活低调,我觉得他们体会到了庄子思想的真谛,但从做人来讲比庄子要成功,也许是我的境界还不够高,没有体会圣人思想的真髓,现在只是晚上睡不着,随便谈谈个人想法,也许自己将名利看的过重,思想上有误区,看者大可一笑了之。

《庄子》读后感 12

  《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作,在《内部》中排名第一。逍遥游意味着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漫游永恒的精神世界。他追求自由的心在幻想的世界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了一首《逍遥游》,一首追求抑郁灵魂的歌。全文若即若离,疏而难分。

  权利分为三段,便于分析。从第一段到圣人无名。作者采用了先讨论后立的写作顺序。首先,他描述了一系列具体的事情,生动地解释:无论是摇晃的乘天大鹏,还是起飞的蓬松小雀,无论是晦涩难懂的短命朝菌,还是春秋八千的长寿大椿,虽然它们之间有不同的大小和长度,但它们是相同的`依赖和期望。他们不能自由旅行,也不能进入绝对自由的境界。然后通过三个层次的人物反复申报绝对自由的罕见。

  第二段从姚让世界在许由到失去世界,主要着力塑造神人形象,使逍遥游的至人形象具体化。作者首先通过渲染姚让世界的事情,表明你的思想观点不够贵,权力不够珍惜,然后通过许由之口提出自己的政治态度:给世界无用!然后,通过肩武与连叔的对话,创造了皮肤如冰雪,绰约若处,不吃谷物,吸风喝露,乘云,御飞龙,游遍世界的神人形象。这个神人就是上面提到的至人,是庄子逍遥理想的完美体现,所以庄子给了她最美的外表和最好的品质。

  庄子不能忘记这个世界,所以他写了姚让世界和其他世界;我不能忘记我,所以我写了我和惠子辩论的是非。这是全文的最后一段,庄子和惠子的辩论非常生动幽默,有用无用,小用大用。庄子认为小用不如大用,无用就是大用。只有无用,才能物无害(之),永远在无家可归,广莫之野中自由游泳。其实也指出了无为是通往逍遥游的途径,从而结束了整篇文章。

  简而言之,在一系列虚构的故事和形象的帮助下,庄子的《自由之旅》否认了自由,提出了绝对自由的领域,创造了一个神的形象来具体化它,并指出无为是实现这一领域的一种方式。虽然阅读这部古代作品需要很长时间,但最终有如此大的收获真的很高兴。

《庄子》读后感 13

  庄子认为,如果一个人想要有自己的自由栖息地,他就不应该被拘留在外面的东西上。外面的东西总是短暂的,容易腐烂,生命的灵魂是永恒的。不要成为财富的奴隶,要成为财富的主人,这样,人们才能真正自由。否则,你可能会失去方向,失去自己,失去生活的享受。

  自由栖息地可以让疲惫的心休息,释放压抑的心。自由栖息地需要放下繁荣,忍受孤独,达到物而不物的境界。如果你热爱浮华,不愿意放弃喧嚣,你最终不会安定下来。

  事实上,有些事情我们不能放下,我们很难达到这样的状态,但我们应该知道我们想要什么,生活不需要有太多的弯曲,太多的弯曲会让你的情绪沉重,影响你的情绪,导致不好的结果。事实上,只要你足够纯洁,掌握生活中最重要的真正意义,你就会感到广阔的前景。

  有些人对生活要求太高,让自己生活在疲惫中,从不欣赏幸福和快乐的味道,生活匆忙,忧虑和恐惧经常伴随,生活非常糟糕,知道满月损失是固定的,人力可以改变吗?最好停下来,有选择地放下坚持,给生活一种平静,给自己一种平静。

  生活中,谁总是一帆风顺?物而不物会有另一种收获。对物欲的追求和执着是生活中所有痛苦的根源。

  《庄子·田子方有句话:夫悲不大于心死,人死也是其次之一。意思是:最可悲的`如死灰,死是次之。这说明人的心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人总是担心一些事情,放不下,他的心就会闭塞,仿佛被绳子牢牢困住,他的心就会死,他无法恢复活力。他们就像蚕蛹,用厚厚的茧把自己绑起来!

  很难放下,可能会带来暂时的损失和心痛,但真正放手后会发现所有的纠缠和烦恼都会变成一片广阔的天空,放下是一种感觉,一种情绪,是一种选择外部事物,优先级,把握距离,放下你应该放手,你会有一个幸福的生活!为什么不每天生活在清新的阳光下,洗练一种善良干净的心态,无怨无悔地走到生命的尽头,抛弃世界上所有的烦恼,给心灵留下一片开阔的天空。

《庄子》读后感 14

  记得有这样一句歌词:“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纷扰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这也许是当今置身于纷扰错杂时代的现代人的共同心声。可现代人究竟怎样才能借来一双慧眼呢?明确的回答是:“嘘英吐华气韵勃然的'《庄子》之智慧就很值得我们借鉴。当我看到这一段前言后,满怀好奇之心买下了这本《栩栩然胡蝶——庄子一日一语》。

  回到家中后,我翻了翻这本书,看到了这样一句话:“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秋水》”我对这句话感到不解,心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它又有一个怎样的典故呢?之后我便在网上查了查资料,从资料上,我得知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认识“道”的人必定通达事理,通达事理的人必定明了应变,明了应变的人不会让外物伤害自己。在网上我还看到了有关这句话的一个相关典故:相传,汉文帝执政时,有一次他问起中央政府的税收情况,右相周勃答不出来,急得汗流浃背。这时左相陈平上前代为答道:“此事各有主者。”意思是让汉文帝去问专司其职之人。汉文帝当时很不高兴,便问陈平:“各事都各有司职之人,那要你这宰相干什么?”陈平从容的答道:“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从这个典故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平是真正的知“道”者,所以才能从容应变。在日常我们的考试中,也要学习陈平的这种从容应变,不能遇到什么事就发牢骚,向后退,向困难低头,这样只会一事无成。

  闻一多曾经说过:《庄子》会使你陶醉,正因为那里边充满了和煦的、郁蒸的各种温度的情绪。是啊,《庄子》这本书不仅语言挥洒自如,使人陶醉;而且思想恢宏博大,与世同俗,让人受益匪浅,就是因为如此,它也才能深受读者们的喜爱。

《庄子》读后感 15

  庄子继承老子的道家学说,进一步阐释了道。

  道家在一定的意义上否定了儒家思想,认为儒家所推崇的仁政是世间罪恶的根源。的确,君主得到权利最好的途径就是战争,要巩固自己的江山最好的方式就是增强自己的实力,筹建军队,抵御外来的侵略就是战争,这所有的一切都是要用臣子的血肉之躯,帝王的宝座是坐在无数尸骨上的。他们却用仁义来遮盖这一切,他的仁政束缚了多少人的思想。在秦始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候,人类的思想就被禁锢了,千百年来的学者寒窗苦读,只为金榜提名,真正用到的又有多少,为了这一个荣誉多少人浪费了自己的一生。科举三年一次,千千万万的学子中才取几人,范进就是为了它束缚了自己大半生。道家所提倡的自由是真正的逍遥游,在社会中想要得到身体的自由可谓是难上加难,但是精神的自由却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没有贵贱尊卑的隔阂,没有仁义礼乐的束缚,没有功名利益的追逐,用晨钟墓鼓去抚慰无助的心灵。

  孔子的儒家实在是太理想化了,是在当今社会几乎不能实现的,虽说有梦想是好的,但是这个梦想对当代人来说有些过高了。在儒家的经典下奴役了上百年,连反抗的'力气也没有了,我们所有的青春,一生中最灿烂的时候就被掩埋在无尽的笔墨中,浓重的书香气笼罩着整个中国,那曾经腾飞于九洲之上的龙如今早已被驯服,回想当年桀骜不逊的飞舞于九天,似乎都已经成为了历史。

  读完《庄子》,我的感想就是,在九洲之上的那朵艳丽的奇葩正在逐渐的沉入墨的海洋。

《《庄子》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庄子》读后感 】相关文章:

【经典】《庄子》读后感09-04

《庄子说》读后感03-18

《庄子》读后感[精品]07-05

《庄子》读后感范文03-09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08-16

庄子山木读后感参考10-15

《庄子》读书心得06-19

庄子读书心得02-20

读《庄子》有感07-05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庄子》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庄子》读后感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庄子》读后感

《庄子》读后感 1

  庄子在养生主中有言:“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庄老先生的本意到底如何,至今未弄得明白,倒是望文生义地觉得,会不会是这样的意思呢--为善嘛,千万不要走火如魔到一定要追求获得好的名声的地步,而为恶嘛,也千万不要一意孤行弄到不计后果以至于触犯刑律的境地。

  此中的的为善与为恶之解,不知正解是什么,我自已似乎倾向于人的.社会中对于自我个体利益的两种态度,为善嘛,似乎可以理解为利他之举,为恶嘛,似乎可以理解为利己之举。那么,这两句话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利他之举,可以做,但是不要做到是为了追求获得好的名声的程度,因为那样会很累很累,也不排除会因求名而失去许多本应享受的人生乐趣甚至于失去自己的生命啊;利己之为也可以行,但是不要做到面临刑罚加身的程度,因为那样你会得不偿失地受到屈辱与失去自由甚至于失掉生命啊。

  这两句话,应当还包含着主张个人对许多事情的自主选择与判断的因素,因为要做到‘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其标准显然应当为当事人自己去下结论,而不是人云亦云或者迫不得已而为之。

  做为我自己,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学过《庖丁解牛》,那是从《养生主》中节选出来的,那篇课文中是否有‘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两句,是不记得了,但是现在因为复习《庖丁解牛》以希图背诵之时,倒是见到了《养生主》之全文,觉得有必要全文诵读之,也希望能从中汲取些营养,让生活过得更有意义一些,试着背诵之,也算做是进行记忆训练罢。

  试试看吧。

《庄子》读后感 2

  最近一周读《庄子》一书,第四章第一节《庄周梦蝶》,庄周骑马一直向南,来到了梦国南部,这里贴近云梦泽,庄周在和楚人的共同生活中,对虚境自然的道有了新领悟。这一天他来到了云梦泽边,看着碧绿的湖水,庄周能看到自己的倒影在湖水中,鱼从自己的倒影中划过,他看到自己的眼睛,湖水如此清澈,他能从自己倒影的眼睛中再看到自己。庄周若有所悟。缓缓闭上眼睛,体会阳光照在自己身上的感觉,他似乎能听到水下小草的呼吸。他将自己的呼吸紧紧闭住,捕捉自己身边动物、植物呼吸的`节奏,并配合这个节奏呼气、吸气,就在这样的一吞一吐之后,他突然进入了万念不生的虚境状态。这时一只蝴蝶飞来,在他身边翩翩起舞,他伸出手指,蝴蝶停在了他的指间,庄周已经做到把自己和自然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庄周一头倒在地上,气息在自己体内缓缓流动的温煦感觉,让他非常放松,心灵跟着蝴蝶一起飞舞。过了一阵,他感到蝴蝶飞得累了,停在一朵花上小憩,蝴蝶做了一个梦,这个梦境庄周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周,躺在湖边做着蝴蝶的梦……庄周睁开眼来,蝴蝶的小憩也已经结束,振翅飞去。庄周沉醉在这种玄妙的境界中。庄子语: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究竟是梦中的庄周变成了花间的蝴蝶,还是花间的蝴蝶变成了梦中的庄周呢?

  《庄周梦蝶》的故事,有着深刻意蕴,浪漫的情怀,还有开阔的审美想象空间,因而备受后世文人的喜爱。庄子的文章绮丽瑰美,读来如历幻境,这样的幻境穿插在他做为一个平凡世人的生命中,并使之脱颖而出,成为一代哲学宗师。在战国时期,战火纷飞的土地和汲汲于功力的人群中,他想要寻找一条能够发挥人的自然之性的道路。这既是他坎坷一生的起始,也是他流传万世的缘由。我在想,人生的路上顺境少,逆境多,坎坷的时候要学习庄周,排除杂念,对外界听而不闻,做到心怀虚境。声音只能达到耳朵,而不能达到心里。心境和环境都是美好的,开心地过好属于自己的生活。

《庄子》读后感 3

  因为闲着无聊,家里刚放了一本《庄子》,就拿起来看了好几天。平时不喜欢看这些古文书,但那天真的静下心来看了一下,有了一些感受。

  在这个物质极其丰富的时代,人们理想的社会应该就是这一刻。然而,这是一个精神境界极度缺乏的时代。此时此刻的大多数人都容易极度焦虑。物质满足并不意味着精神财富。庄子——贫穷不累。贫穷并不意味着不快乐。与物质生活的丰富相比,我们应该更加关注精神生活的自由。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习惯于高效率,拒绝放弃一点时间。从长远来看,他们会感到身心疲惫。世界的喧嚣都是为了过去。我们不能说这句话是褒义还是贬义。这只是一个道理。然而,在庄子看来,正是因为名利,他才有了终身服役而不见其成功,茶然服役而不知其归。这一天提倡的应该是物质和精神的共同丰满。在《庄子》中,他渴望乘天地之正,御天气之辨,游无穷。我们不必要求这么高。只要我们学会冷静下来,放松混乱的自己和忙碌的自己,我们的.个性就是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这会让我们感到焦虑和不安。如果我们能达到这句话所包含的境界,它不仅可以释放疲惫的身体,而且对我们的精神世界更有益。

  庄子强调自由这个词。庄子渴望自由、自由、无拘无束,身心不受束缚。虽然这个时代不可能像它说的那样,但它也可以要求我们的自由。有了自由,人们可以更全心全意地释放,在工作或学习中需要这种自由。这种自由并不意味着真正的自由。这种自由是一种必须被束缚的自由。在许多情况下,束缚并不妨碍自由。相反,它是为了让我们在一个世界上做得更好,获得真正的自由。

  在当今社会,有许多以前没有出现过的疾病,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为什么?原因是人们把物质与身心融为一体,抛弃精神是绝对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学会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正如庄子所倡导的,思想精神应该优于物质,因为精神世界带来的幸福远远大于物质。

《庄子》读后感 4

  《庄子》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典藏,庄子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几千年文化长河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它代表着当时社会最高成就,其亦庄亦谐的写作风格更是给读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这是出自庄子名篇《逍遥游》中的一段,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体现。庄子是对老子道家思想的继承,主张天人合一,顺应自然。任何事物从表面上看不同,但是从本质上来看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庄子万法归一的思想。从《齐物论》、《大宗师》等篇目中,你都能发现庄子自然无为的思想,这也就是道家所认为的“道”,他们认为“道”是存在的,但是却是虚无的。在政治上,无为而治从来都是庄子的主张,对当局统治阶级的“仁义”和“法治”进行了强力的.抨击,更是提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等精髓见解。在生存处世方面,庄子提倡自然、自由的精神,而不是对于物欲名利的追求。这是一种超然的态度,也是现代社会的人们争相学习的一种精神境界。超脱欲望,追求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这种思想理论无疑具有极强创造性和超前性。

  庄子不仅是哲学家,还是一位文学家,确切的说应该是一位浪漫主义散文家。他的文章中具有有强烈的是浪漫主义气息,想象丰富异常,浑然天成,很具有变现力。而且很善于用典故、寓言来说明哲学思想,这是也是一种创新写作风格,我想这都与庄子自然天成,不拘于泥的思想有着很大的关系。

  读《庄子》就是了解自身、了解自然、了解宇宙奥秘。《庄子》博大精深,值得反复揣摩研读。

《庄子》读后感 5

  暑假里,我读了《童话庄子》这本书,这本书是由一个个有趣又包含着深刻道理的寓言小故事组成。而故事的编写者是一位潇洒又悠闲自得的庄子,他才华横溢、智慧过人。虽然生活贫苦,却逍遥自在。即使遭遇挫折,也打扰不了他内心的平静和快乐。这本书里富有科幻和想象的色彩。有神话般的河神和海神,有童话般的大鹏鸟和大蟒蛇,也有各种各样、妙趣横生的'物种。读来令我仿佛身临其境,情景再现。我在书中追随着庄子,一起在纷纷扰扰的世界中开启快乐的密码。

  最令我喜欢的小故事是《蜗牛角上的国家》。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魏王为点小事要出兵征讨齐国,却被一位名叫“戴晋人 ”的老者劝住,讲了“蜗牛角”的寓言,让原本攻打齐国的魏王想到:这世界无边的空虚,不管输赢,也只是在蜗牛角上打了一场胜仗罢了。

  我读后,深有感触。是啊,心胸宽大些,烦恼不就变小了吗?原来我们也像在“蜗牛角”上一样渺小。古人竟能有这样的想法,我们不觉得有些惭愧吗?住在“蜗牛角”上的比喻还算客气,想想全宇宙,我们就像看不见的细菌,而我们那些像细菌一样的小事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常常为许多繁琐无聊的小事担心烦扰,在那些事情到来的一刹那,会放大几百倍横在你面前,但风平浪静过后,又觉得变小了,甚至认为是小题大做。放下心来吧,试着把那些小事放在蜗牛角上,一切都会变小,这样我们就可以处之泰然面对任何事情。

  让我们一起读读《童话庄子》,一起追随庄子的步伐,寻找真正的智慧和快乐吧!

《庄子》读后感 6

  今日偶读庄子之文不禁心有所动,仅书一文。

  庄子曰:“生死修短,岂能强求?予恶乎知悦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这四句话意思是说:“一个人寿命长短,是勉强不来的。我哪里知道,贪生并不是迷误?我哪里知道,人之怕死,并不是像幼年流落在外面不知回归故乡呢?我哪里知道,死了的人不会懊悔他从前求生呢?”庄子是在阐明,生未必乐,死未必苦,生死其实没甚么分别,一个人活着,不过是“做大梦”,死了,那是“醒大觉”,说不定死了之后,会觉得从前活着的时候多蠢,为甚么不早点死了?正如做了一个悲伤恐怖的恶梦之后,一觉醒来,懊恼这恶梦实在做得太长了。

  忆往昔明朝开国元勋常遇春重伤虽愈,但名医却告知其只能活到40岁,如果是我定会伤心不已,但常遇春却道:“大丈夫济世报国,若能建立功业,便三十岁亦已足够,何必四十?要是碌碌一生,纵然年过百岁,亦是徒然多耗粮食而已。”是啊,世人多数庸庸碌碌亦是徒然多耗粮食而已,人生在世无所谓之长短,但我不认为曹公的“不名垂千古就遗臭万年”是正确的,建功立业纵是人人所想,但常兄生于乱世饱受外族欺辱,为救黎民之水火,挑起义旗,驱除鞑虏,是所谓真丈夫。他的生命是有价值的,他纵然只有40春秋,但受他恩惠而活命的黎民百姓何止千万,身为华夏儿女见此一举,能不热血沸腾?

  生与死只记于一线,你不能选择你的出生,但你可以选择你的'死亡,真正让自己活的有意义,活的有价值,生未必乐,死未必苦,但要死的有价值,否则我们不配享受死亡。

《庄子》读后感 7

  一提到庄子,我们就会想到他的《逍遥游》。

  小时候,曾在语文书上读过简化版的《鹏程万里》,却从没有真正感受过“乘物以游心”的逍遥,从没有真正感受过那种“独于天地精神往来”的淡泊。

  庄子一生贫而不穷,家住陋巷,以织草鞋为生,有时甚至无米下锅,要向人借粮。但是他却能随心所欲,自得其乐。生不逢时,如之奈何?就是这样一个一贫如洗的`人,断然拒绝了楚王送上门的相国之位。自称宁愿做一只在淤泥中拖着尾巴、自由自在的乌龟,也不愿意当供奉在庙堂上,受人尊敬的龟甲。所以庄子选择了“无为”,敢于从容面对随之而来的寂寞和贫困,在天地间随心所欲,逍遥自在,达到心灵所追求的高度与境界。

  《逍遥游》是全书的精髓,开门见山点出“逍遥”的境界,“游”的状态。鹏程万里,扶摇直上,看似逍遥,其实都是“有所待”,不自足。一旦时不我与,则无法成功。如何才能超脱?庄子提出“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也就是说,心灵顺应天地大道,跳出万物束缚,无物,无我,无功,无名,与天地精神相往来,逍遥自在。

  其实,生活都一样,只是每个人看待生活的角度不同而已。在每个人面前,生活都是不同的色彩,只在于你是如何去看待、如何去面对。所以,胸怀博大是庄子、是《逍遥游》给我们上的第一课。

  《逍遥游》中塑造的境界永远是没有边界的。天地大道,发乎自然,庄子于虚静中挥洒他的放诞,于达观中流露出些许狡黠,让我们用一生的体温去温暖这个智慧的名字,渐行渐远,随着庄子去“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当感受到心灵的疲倦与束缚时,让我们静下心来,跟着庄子一起展开一次心灵的逍遥游……

《庄子》读后感 8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与孔孟的克己复礼不同,他崇尚浪漫与自由,敢于想象和变通。而他的浪漫主义思维也在《庄子》一书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假使将孔孟喻作钟鼎器乐,那么庄子便似一支不知天上人间的狂想曲,他的人生乐章中饱含了自由的渴望与追寻。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如“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再如“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一字一句,都流露着庄子对超然自由的向往。

  假使将孔孟喻作教授文明礼仪的典籍,那么庄子便似一本思想启迪的教材,他的内页中满是人生的哲理与对自然的参悟。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如“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再如“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一扬一顿,都散射着庄子对万物自然的透析。

  假使将孔孟喻作载动历史发展的长河,那么庄子便似其间荡漾的'木舟,他的船体上斑驳的尽是对生死的淡泊。”如“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如“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再如”人之生也,与忧惧生。寿者惛惛,久忧不死,何之苦也,其为形也亦远矣。”一思一虑,都散发着庄子超然物外的魅力。

  庄子,不可不谓是一位集庄严与浪漫为一身的伟大思想家。任千载悄然而逝,他的理论与思想都仍宛若明月高悬,照耀着国人前行。

《庄子》读后感 9

  学了庖丁解牛让我感觉到世界上的事情纷繁复杂,处理不当在无形中就会给人带来烦恼,如何去摆脱烦恼,潇洒的处理好一切事情呢?

  在《庖丁解牛》中我们知道了,牛是复杂的,但是只要掌握了牛的肌理,就可以一刀下去,刀刀到位,轻松简单的解牛了,《庖丁解牛》读后感作文。世上的事情也是一样的,不管它多么复杂,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充分认识和掌握事情的内在规律,处理起来游刃有余了。

  庖丁在顺利解牛后“提刀而立,为之回顾,为之踌躇满志。”是一种悠然自得的人生境界,也是一种充满自信的境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达到此种境界呢?我们要学会用“刀”学会了就活的洒脱,不会用“刀”就失去了生存的工具,就会陷入苦恼中不能自拔。我们应该如何掌握这用刀的生存技能呢?我们首先要学会研究生的结构,找准牛的肌理就是事情的.内在规律。轻松自如的解牛和解决事情。

  人世间的事情虽然千差万别,不尽相同,但是对于每个人每件事,有规律可循就得善于掌握它的规律,顺着它的规律去做,遇到难题要学会绕道解决。避免与其规律发生冲突,如果不按规律办事,拼着力气在干了解牛的刀,没有了武器,不但解不了牛,就连鸡也杀不了。这样做势必会陷入到无法回旋的余地,我们应该如何掌握解牛的正确方法呢?

  我们应该做到,不管对于任何人或任何事,要在全面掌握的基础上,要找到其中的门和路,要知道从那进入,从那里拐弯。像我们的学习,人际关系,都不是这样的吗?我们要学会用灵活的头脑来应对世间万物的变化。我们有时要学会绕开障碍而行,也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以。解决问题砂是在硬碰硬上,硬碰不但白费力气,更糟糕的是容易击到对方的最痛处,那样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在合作的关键的门路上打上难以解开的死结。

  所以我们学了《庖丁解牛》以后我们要学会能把自己的锋芒磨损,还要顺利解牛。要学会达到一种踌躇满志不败的境界。

《庄子》读后感 10

  今天总算看完了庄子的智慧,得到很多感悟,人生两大关口,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也;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可逃于天地之间也。我们的父母是一种无法割裂的亲情,臣是自己与他人,君是自己与他人,人与人的关系也是不可逃避的。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我们在社会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安之若命,我们必须要好好想想。庖丁解牛告诉我们,人为刀,刀为心,社会为牛,你怎么样对待社会,社会怎么样对你。以无厚入有间,无厚是无我,有厚是太自我,我就是太过自我了。有间就是空隙,就像人体的穴位,刺之而不伤其身,社会的有间在哪?我们找到社会的有间,才能如鱼得水。但这需要我们自己寻找,观山为山,观山不为山,观山还是山,人生境界啊。我很早就读过庄子,我只看到了逍遥,所以我是轻浮的,只看到无奈是沉重的,看不到无奈是肤浅的,只看到逍遥是轻浮的,看不到逍遥是庸俗的。我是肤浅而轻浮的,但还好我不是庸俗而沉重的。()应该改变下,那就需要行动了啊!我行动力又不怎么好。散木樗材是我曾经用过的昵称,表示无用之用,无为而无畏,今天再看,更多的是管理学的感悟,万物皆有其用,无用之用,物尽其用和用物之大用。无用就是换位思考。

  最后是哲学的,我不知道我是否完全明白,存在不是存在者,存在者是存在者是因为存在,存在是存在本身,存在为无:道不是物,道生万物,道是道本身,道即为无。无中生有,无就是最本源。我感觉:道生一,一就是存在者,一生二,二即为相对者,二生三,三就是旁观者,无尽的三是万物。还有一句现象背后无一物,现象就是本质,存在就是存在,道就是道,爱就是爱。我好像明白我为什么爱我女朋友了!

《庄子》读后感 11

  这段时间读完了庄子,小有感悟,很欣赏他达生的生活态度和那份超脱世俗的潇洒,但圣人的思想只能借鉴,我可以将世俗名利看淡,但无法做到其逍遥游的境界,毕竟自己不是孤身一人,有一个词叫“责任”,自己可以粗茶淡饭,至名利于脑后,但上有父母需要赡养,将来还有妻儿需要照顾。生为男儿,不论才能深浅,地位高低,身上都有一副重于山的重担,小到撑起家庭,大到挑起江山。还有一个词叫“付出”,得到或许不是最有价值的',但付出会让自己变的有价值。“世上熙熙皆为利来,世上嚷嚷皆为利往”名利二字是世人难以舍弃的追求,虽然俗,但很真实。

  不可能人人淡泊名利,去追求那种逍遥的境界,庄子一生颠沛流离,穷困潦倒,只是个人追求精神上的豁达境界,或许他是快乐的,但身为一个男人他是失败的,他连自己的生活都解决不了,生命是精神的载体,生存尚且不易,何谈理想抱负,我不觉的追求利禄是件低俗的事,真正的王者夺取天下为的是造福于天下,人不能为名利而生,但可以用名利来做更多的事。天地人神鬼,不可能人人成仙成佛,假如人人都出家,那他们又来渡谁?又有谁来供奉先圣。

  我现在觉得应该各自修本体,不需要别人来渡,多少成功人士不在乎名利,生活低调,我觉得他们体会到了庄子思想的真谛,但从做人来讲比庄子要成功,也许是我的境界还不够高,没有体会圣人思想的真髓,现在只是晚上睡不着,随便谈谈个人想法,也许自己将名利看的过重,思想上有误区,看者大可一笑了之。

《庄子》读后感 12

  《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作,在《内部》中排名第一。逍遥游意味着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漫游永恒的精神世界。他追求自由的心在幻想的世界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了一首《逍遥游》,一首追求抑郁灵魂的歌。全文若即若离,疏而难分。

  权利分为三段,便于分析。从第一段到圣人无名。作者采用了先讨论后立的写作顺序。首先,他描述了一系列具体的事情,生动地解释:无论是摇晃的乘天大鹏,还是起飞的蓬松小雀,无论是晦涩难懂的短命朝菌,还是春秋八千的长寿大椿,虽然它们之间有不同的大小和长度,但它们是相同的`依赖和期望。他们不能自由旅行,也不能进入绝对自由的境界。然后通过三个层次的人物反复申报绝对自由的罕见。

  第二段从姚让世界在许由到失去世界,主要着力塑造神人形象,使逍遥游的至人形象具体化。作者首先通过渲染姚让世界的事情,表明你的思想观点不够贵,权力不够珍惜,然后通过许由之口提出自己的政治态度:给世界无用!然后,通过肩武与连叔的对话,创造了皮肤如冰雪,绰约若处,不吃谷物,吸风喝露,乘云,御飞龙,游遍世界的神人形象。这个神人就是上面提到的至人,是庄子逍遥理想的完美体现,所以庄子给了她最美的外表和最好的品质。

  庄子不能忘记这个世界,所以他写了姚让世界和其他世界;我不能忘记我,所以我写了我和惠子辩论的是非。这是全文的最后一段,庄子和惠子的辩论非常生动幽默,有用无用,小用大用。庄子认为小用不如大用,无用就是大用。只有无用,才能物无害(之),永远在无家可归,广莫之野中自由游泳。其实也指出了无为是通往逍遥游的途径,从而结束了整篇文章。

  简而言之,在一系列虚构的故事和形象的帮助下,庄子的《自由之旅》否认了自由,提出了绝对自由的领域,创造了一个神的形象来具体化它,并指出无为是实现这一领域的一种方式。虽然阅读这部古代作品需要很长时间,但最终有如此大的收获真的很高兴。

《庄子》读后感 13

  庄子认为,如果一个人想要有自己的自由栖息地,他就不应该被拘留在外面的东西上。外面的东西总是短暂的,容易腐烂,生命的灵魂是永恒的。不要成为财富的奴隶,要成为财富的主人,这样,人们才能真正自由。否则,你可能会失去方向,失去自己,失去生活的享受。

  自由栖息地可以让疲惫的心休息,释放压抑的心。自由栖息地需要放下繁荣,忍受孤独,达到物而不物的境界。如果你热爱浮华,不愿意放弃喧嚣,你最终不会安定下来。

  事实上,有些事情我们不能放下,我们很难达到这样的状态,但我们应该知道我们想要什么,生活不需要有太多的弯曲,太多的弯曲会让你的情绪沉重,影响你的情绪,导致不好的结果。事实上,只要你足够纯洁,掌握生活中最重要的真正意义,你就会感到广阔的前景。

  有些人对生活要求太高,让自己生活在疲惫中,从不欣赏幸福和快乐的味道,生活匆忙,忧虑和恐惧经常伴随,生活非常糟糕,知道满月损失是固定的,人力可以改变吗?最好停下来,有选择地放下坚持,给生活一种平静,给自己一种平静。

  生活中,谁总是一帆风顺?物而不物会有另一种收获。对物欲的追求和执着是生活中所有痛苦的根源。

  《庄子·田子方有句话:夫悲不大于心死,人死也是其次之一。意思是:最可悲的`如死灰,死是次之。这说明人的心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人总是担心一些事情,放不下,他的心就会闭塞,仿佛被绳子牢牢困住,他的心就会死,他无法恢复活力。他们就像蚕蛹,用厚厚的茧把自己绑起来!

  很难放下,可能会带来暂时的损失和心痛,但真正放手后会发现所有的纠缠和烦恼都会变成一片广阔的天空,放下是一种感觉,一种情绪,是一种选择外部事物,优先级,把握距离,放下你应该放手,你会有一个幸福的生活!为什么不每天生活在清新的阳光下,洗练一种善良干净的心态,无怨无悔地走到生命的尽头,抛弃世界上所有的烦恼,给心灵留下一片开阔的天空。

《庄子》读后感 14

  记得有这样一句歌词:“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纷扰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这也许是当今置身于纷扰错杂时代的现代人的共同心声。可现代人究竟怎样才能借来一双慧眼呢?明确的回答是:“嘘英吐华气韵勃然的'《庄子》之智慧就很值得我们借鉴。当我看到这一段前言后,满怀好奇之心买下了这本《栩栩然胡蝶——庄子一日一语》。

  回到家中后,我翻了翻这本书,看到了这样一句话:“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秋水》”我对这句话感到不解,心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它又有一个怎样的典故呢?之后我便在网上查了查资料,从资料上,我得知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认识“道”的人必定通达事理,通达事理的人必定明了应变,明了应变的人不会让外物伤害自己。在网上我还看到了有关这句话的一个相关典故:相传,汉文帝执政时,有一次他问起中央政府的税收情况,右相周勃答不出来,急得汗流浃背。这时左相陈平上前代为答道:“此事各有主者。”意思是让汉文帝去问专司其职之人。汉文帝当时很不高兴,便问陈平:“各事都各有司职之人,那要你这宰相干什么?”陈平从容的答道:“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从这个典故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平是真正的知“道”者,所以才能从容应变。在日常我们的考试中,也要学习陈平的这种从容应变,不能遇到什么事就发牢骚,向后退,向困难低头,这样只会一事无成。

  闻一多曾经说过:《庄子》会使你陶醉,正因为那里边充满了和煦的、郁蒸的各种温度的情绪。是啊,《庄子》这本书不仅语言挥洒自如,使人陶醉;而且思想恢宏博大,与世同俗,让人受益匪浅,就是因为如此,它也才能深受读者们的喜爱。

《庄子》读后感 15

  庄子继承老子的道家学说,进一步阐释了道。

  道家在一定的意义上否定了儒家思想,认为儒家所推崇的仁政是世间罪恶的根源。的确,君主得到权利最好的途径就是战争,要巩固自己的江山最好的方式就是增强自己的实力,筹建军队,抵御外来的侵略就是战争,这所有的一切都是要用臣子的血肉之躯,帝王的宝座是坐在无数尸骨上的。他们却用仁义来遮盖这一切,他的仁政束缚了多少人的思想。在秦始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候,人类的思想就被禁锢了,千百年来的学者寒窗苦读,只为金榜提名,真正用到的又有多少,为了这一个荣誉多少人浪费了自己的一生。科举三年一次,千千万万的学子中才取几人,范进就是为了它束缚了自己大半生。道家所提倡的自由是真正的逍遥游,在社会中想要得到身体的自由可谓是难上加难,但是精神的自由却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没有贵贱尊卑的隔阂,没有仁义礼乐的束缚,没有功名利益的追逐,用晨钟墓鼓去抚慰无助的心灵。

  孔子的儒家实在是太理想化了,是在当今社会几乎不能实现的,虽说有梦想是好的,但是这个梦想对当代人来说有些过高了。在儒家的经典下奴役了上百年,连反抗的'力气也没有了,我们所有的青春,一生中最灿烂的时候就被掩埋在无尽的笔墨中,浓重的书香气笼罩着整个中国,那曾经腾飞于九洲之上的龙如今早已被驯服,回想当年桀骜不逊的飞舞于九天,似乎都已经成为了历史。

  读完《庄子》,我的感想就是,在九洲之上的那朵艳丽的奇葩正在逐渐的沉入墨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