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读后感6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文观止》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文观止》读后感1
我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有营养、有味道的书。那么,什么书有营养,什么书有味道呢?在我看来,书中的营养是指书中所包含的哲理,让读者在阅读后能够在思想上迈出一大步。书中的味道意味着作者的写作风格应该是独特的,而不是大众化的,可以带给读者独特的感觉。这样,所谓的“阅读”就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互动。
即使浩瀚如烟海的书,这样的书也少之又少。但至少在我看来,《古文观止》是这样一本好书。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从纵向来看,它记录了从战国时期到清朝每一代文学大师的经典作品,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刘禹锡的《陋室铭》,当阅读时,让我感觉我正驾驶着一艘小船,在历史长河荡漾。
从横向上看,《古文观止》文章大都是散文,因为有很多散文,所以兼取了骈文。由此可见,本书的体裁风格是多样而独特的,如书、论、碑、记等。这确实是一本很好的纵横交合的选集。
在阅读《古文观止》之前,我和几个读过它的朋友讨论过。一个朋友告诉我,现在的文坛主要是现代的,而发展了几千年的文言文越来越少,所以读《古文观止》并不有趣,既不懂也不有趣,只是浏览一番。后来,当我看书的时候,我也起了“同理心”,但随着逐渐深入阅读,我的心就像一条干涸的河流,涌出了一个小小的甘泉。当泉水逐渐注满滋养我的灵魂时,我恍然大悟:现代文和中古文都是文章,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在中华民族的鼎盛时期,有许多原因交错其中,我们应该致敬,应该学习。
另外,我想提出一个建议。如果你正在读《古文观止》,请慢慢读,慢慢品尝,就像喝茶一样,只有这样你才能尝到这杯热茶的香味。
《古文观止》读后感2
今天,读到宋元文苏轼几篇文章,篇篇精华,而其中最触动我灵魂的是《凌虚台记》。此文大体内容是叙述苏轼在中进士后任判官,为知府陈希亮属下。陈知府“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便心血来潮,修建了高出屋檐的高台,命名为“凌虚台”,要求苏轼作记,欲居功扬名。苏轼却并未趁机讨好上司,歌功颂德,反而对陈知府直面批评,他认为事物有成有毁,不应以兴建工程来向人炫耀而自足。
读完文章,我顿感热血沸腾。暂且不论苏轼文笔如何美妙,立意如何深刻,单就苏轼这种敢于对顶头上司直面批评的'精神实在让我钦佩。这也许正是朝云对苏轼的“一肚子不合时宜”的现实解读吧。这种不合时宜是不随流俗,敢于正视问题,敢于坚持个人观点的文人骨气。
无独有偶,《古文观止》周文篇《晋献文子成室》讲述了一个类似的故事:晋献文子主持修建的一座宫殿落成了,晋国各位大臣、贵族都出席落成典礼以示祝贺。参加典礼的人中有一位“张老”,他发表祝词:“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意思为,这宫殿真高大呀,真华美呀!大王您将在这里祭祀、奏乐,您也将在这里居丧哭灵,您还将在这里与祖先聚会(暗指死后的牌位也将被放在这里)。这位张老不知是搭错了哪根神经,竟然在国王宫殿落成大典上不奉上绵绵祝福,而是大放厥词。
抚今追昔,当下社会多少人对领导唯唯诺诺,不敢说半个不字,不论好坏,不加甄别,一律歌功颂德。溜须拍马唯恐不及,尽是作秀捧场官样文章,又能拿出多少掷地有声的宏文大论。文学呼唤苏轼一样的大师,文人呼唤苏轼那“一肚子不合时宜”的文骨。
《古文观止》读后感3
《古文观止》。其实一开始,我对古文是厌恶的,这种厌恶来自另一本书,它叫做《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原先以为高考以后,我就永远和这些艰涩的文字说再见了,没想到,阴差阳错,我成了一个语文老师,今天在此和大家一起分享一点自己对这本书的体会。
《古文观止》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而这本由两位乡村教师选编的.“教材”300年来流传极广、影响极大,在诸多古文选本中独树一帜,鲁迅先生评价《古文观止》时认为它和南朝太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昭明文选》一样,“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的不可轻视”。
《古文观止》,二百二十二篇古文,不能和大家一一分享,简单的谈一点自己的收获。
作为教师,要读的相关内容首当其冲是〈〈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让我知道了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每日必备的基本工作。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言论一开始使我难以接受。但是逐渐的发现,我们的知识会不断老化,不加以学习,就会不如弟子。我们该怎样面对这一尴尬?这就激励我要不断的学习。
同时我也觉得,当学生出难题“考考你”时,我们要放宽心,即使请教于学生,也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无知才是我们所要禁忌的。不要觉得自己是大人,面子上过意不去。要知道:“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古文观止》读后感4
看过千万的风景,是否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呢?“大自然是变幻莫测的,大自然是和蔼可亲的,大自然更是位伟大的艺术家。”
我为大家推荐的书目是《不可不知的100处自然奇观》这本书是五年级上册等二单元的推荐书目。里面的内容引人入胜、十分精彩。有黄山飞来石、珠穆朗玛峰、雅鲁藏布大峡谷、长江三峡……但最令我震撼的.“自然奇观”是——雅鲁藏布大峡谷。
在语文书中大家也曾认识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的大山巍峨,大江怒吼、峻险美……它是世界上最晚被人类足迹踏上的神秘之境。是世界上最壮观的峡谷风光,有中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雅鲁藏布大峡谷是由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和江水冲刷形成的。除了着称于世的自然风光,还有最古老的民族——门巴族。它是人类最后的秘境,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等着我们去探索、去挖掘……
当我看完这本书后,知道了大自然造就的奇观无处不在,知道了什么才是天宽地广!人类可以建起那巍峨的万里长城,但和大自然相比之下,人类的力量真是微不足道。在人类生活的世界,大自然将大山移为海洋,变沧海为桑田,将世界点缀的更加壮丽、璀璨。书中除了介绍各类奇观,还提供了100处自然奇观的交通、位置、门票价格、周边景点。
如果想去遨游各类奇观,那么请带上这本书吧;如果想了解自然,那么请翻开这本书吧!
《古文观止》读后感5
余以三年光景,每日晨读,阅毕《古文观止》,虽非正业,却是入职学校以来最大收获,颇有些心得,请略陈陋见。
古文观止,凡二百二十二篇,先秦至明末文章精选,古人蒙学课本,亦是古人为学入门读物,余在而立之年始读,为生平一大憾事,亦可见当代中国教育之偏颇。
就其布局而言,各朝以先秦最多,来源以《左传》最多,个人以韩愈最多,取《左传》传承“春秋大义”的宗旨与韩愈“辟道攘佛”的功绩;这与清代学者抱残守缺、空空如也的卫道宗旨比较相符。苏东坡曾称誉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若就“文以载道”论,韩文公逆谏人主,纠治世风,力挽唐代崇佛之狂澜,足可当之;但若就文字论,韩氏文章似未达这等境界,东坡先生的评价多有后人敬畏先贤的溢美之词。
古今文章,凡入一流者,主题可大可小,但必是一气呵成,余音不绝,令吾辈后学读章全不取,是《观止》大缺憾;另外,清代外族入主,这是一件以“士”自居的清代学者不能说的'事情,所以元、清两代的文章都不取,乃至明末清初三杰的文章都不在其列。以上诸点,令“观止”黯然失色。
历朝历代之文,以明代文章最差,宋濂文章多媚骨,阳明心学多偏锋,皆不足法,其余更不足论,其原因仍不得正解。个人以为,或许中华文明历经5000余年,至明代已垂垂老矣,国运不济,国势保守,文风英气不足,老态有余,全无汉唐气象。从学术的角度看,中国文明自“经重于史”的时代起,即自南宋起,文明的自我革新、自我反思的能力就日渐衰退。从武术的角度讲,有宋一代,重文轻武,血性渐失,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自宋始,愈演愈烈,直至近代不能复兴。可悲可叹!
《古文观止》读后感6
近段时间,因为小孙女缠着要听故事,在讲了《聊斋志异》里的一些故事后,选择了《古文观止》里的26篇文章,首先是文章里的故事讲解,然后再录制古文原文。录制之前,孙女会给爷爷捧杯茶润喉。在故事讲解的过程中,孙女时不时地会提出一些相应的问题,并且还会前后联系起来说出自己的观点。这么小的孩子居然能够喜欢听我诵读古文,既出乎我的意料,也使我感到无比欣慰和喜悦。
在诵读并录制这些古文的日子里,我是受益最大的那个人。好像是面对众多先贤在交流,聆听他们对世事人生的理解,越来越强烈的一种感觉油然而生,觉得自己的生命拉长了数千年,视野拓展了几万里。就像到华夏最高学府进修一个学年一样,学到了许许多多的历史、哲学、地理知识,历史兴替历历在目,秀美山川尽收眼底,人生态度更加阳光。
在《诫兄子严敦书》里更正了对“口无择言”这个词的理解,原以为是“口无遮拦”不分场合乱发议论呢。读了文章才知道这是对一个人(龙伯高)品德修为高的赞誉,品德好的人说出的任何一句话都是有道德的',根本不用刻意选择。而人们经常引用的“刻鹄不成尚类鹜”“画虎不成反类狗”也是出自马援的这篇文章。
读苏轼的《超然台记》,“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褔。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为“心有阳光,处处美景;欣赏美景,心更阳光。”这段话找到了知音。
孙女问我:“怎么都是这么好的故事?”我回答她说“所谓观止,是几千年来最好文章的集合。”
《古文观止》滋养了祖孙俩的身心!
【《古文观止》读后感】相关文章:
《古文观止》读后感02-21
古文观止读后感精彩09-09
读古文观止有感02-03
读古文观止有感04-26
《我的小学》读后感 -读后感05-15
秘密花园读后感 读后感03-04
汉字王国读后感优秀 读后感03-04
老舍我的母亲读后感 读后感03-05
伊索寓言读后感范文 读后感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