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读后感>生命的礼物读后感

生命的礼物读后感

时间:2024-05-22 14:56:5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生命的礼物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命的礼物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命的礼物读后感

生命的礼物读后感1

  这是一本关于面临衰老、疾病、失去、死亡和哀伤的书籍,作者是心理学大师欧文·亚隆和杰出的女性主义学者玛丽莲·亚隆夫妇,此书是他们在生命终点的心路历程。

  关于告别

  如果注定要失去,该如何与爱的人告别?这是一个难以面对的问题。

  首先,会面对深邃的孤独。运动、电影、书籍、写作、购物、与家人朋友待在一起是缓解孤独与痛苦的方法,但一个人总会有独处的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该如何熬过去?

  其次,会被深深的无力感痛击。好像突然间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都随便都无所谓,浑浑噩噩,对身边的大部分事物都失去了一定的感知力。

  接着是痛苦与无助。之前长时间的相处已经让自己的生活习惯了这样一个人的存在,换句话说对方已经成为了自己的一部分,剖离必将是一个血淋淋的痛苦过程。但是必须要学会忍受,因为对方已经不会再参与未来。

  最后是学着自己生活。没有人能轻易取代那个自己爱着的亲人/朋友/恋人,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都感觉只有自己,要回忆起没有这个人之前是如何生活的,今后要怎么开始慢慢地习惯、怎么快乐地度过。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或许是要遇到下一个可以替代感情的人,或许得等到自己释然,或许永远无法解决,但谁知道呢,这只能靠当事人自己慢慢摸索。

  关于爱

  真正的爱一定是互相成就的——会因为对方的`鼓励而变得更乐观自信;会在亲密关系里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继而完善自我;会在接触中不自觉地受对方的影响、沾上对方的优点;会因为对方而变得更勇敢;会学到宽容与换位思考;会更加坦诚与坦荡等等。

  最近逐渐意识到真正的爱趋于无私——会发自内心地地希望对方过得更好;会不自觉地为之妥协与改变;会逐渐扔掉过分的占有欲和控制欲;会给对方更多自由的同时加强对自我的控制与约束......

  关于珍惜

  请珍惜现在和家人在一起的温馨时光,因为学习工作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忙碌,因为相处的时间会越来越少。

  请珍惜自己的爱人,因为相遇本身就是一场幸运,因为心动无法复刻,因为爱情本身。

  请珍惜自己的朋友,因为那些彻夜长谈,因为无话不说,因为做过的一件件看似心血来潮的傻事,因为友谊本身带来的快乐与慰藉。

  请珍惜“意识”,它能让我们感知到自然的美妙与文学的魅力,感知到活着本身。好好感知它的每分每秒,别把自己仅仅淹没在麻木与焦虑里。

  请珍惜和平、健康与一切美好。

生命的礼物读后感2

  这是一本关于孤独的散文集子,作家们在书中谈论亲情、友谊、久别的故乡、逝去的时光,或直击主题,或慢慢铺叙。在他们的文字里,无一不彰显着对生命、对孤独绵密的思考和体悟。

  这本散文集中收录的文章,都出自于台湾作家的笔下,虽对宝岛文学了解不深,可还是能从用词、情感以及表达手法上明显分辨出其与大陆文学的区别。不知道是不是地理因素对文学风格的形成影响颇深,总觉得台湾文学与日本文学有些相似,因为都是在岛屿上孕育出的文化?单从这方面来看,这本书能带我们体会不一样的宝岛人文风情,这一点就值得我们去品读,去了解。

  看了一些关于这本书的评价,比较两极化——有的人说看到封面上的余光中、林清玄、白先勇,就知道这本书的质量有一定的保证:也有人说太一般了,有点心灵鸡汤的感觉,大多文章给人一种矫揉造作的感觉,看这本书纯粹浪费时间。

  个人是觉得这本书中收录的文章水平参差不齐,有让我非常喜欢的`文章,比如在《小子!何莫学夫诗?》中有一段“自教育部以降,各级学校焦躁浮动,难的清安,整天会议无穷无尽,成日活动没完没了。结果,大人带头,各个浮躁忧郁,真不知,又该如何教出心平气和的下一代?”这一段与孤独无关,并没有点题,但是确实反映出了现实存在的问题,引人深思。这本书中收录的很多文章都是看起来好像不符合“孤独”这一中心思想,但是也能让读者从别的角度解读出不一样的孤独。

  这本书其实也更像是一座桥梁——书中作者都是台湾作家,在一些文章中他们会提及一些台湾文学泰斗,也会推荐一些能体现宝岛人文风情的著作。挑出喜欢的被推荐的作者或书籍,记下来,慢慢的找来看。(我一般都是把从文章中了解到喜欢的作者或书籍,写在在前面目录中相应的文章标题之后,方便以后查看。)

  台湾文学确实有它的魅力,散文就是承载这种魅力的最好的载体。能这样无所用意闲闲写得一段,文句极省俭,将意念极大化,使读者读了以后五雷轰顶,并不是容易的事。有不能理解的人说这种文字矫揉做作,这种“不认同”其实也早已被这本书囊括其中了,不就是封面上那句“不求回应,不求认同,学会与自己交谈,听自己说话,学会孤独”么?

  总有一天,你会明白,孤独才是生命的常态。而你的孤独以及你所畏惧的,都将被时光锻造成钢。

生命的礼物读后感3

  我相信有很多人都不喜欢孤独,孤独意味着被人遗忘、被人冷落。但是我所理解的孤独是为自己觅得一些独自思考、独自回忆、独自幻想的时间和空间,它是生命的礼物。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是一本收录了周国平、余秋雨、陈忠实等人近期创作的散文作品的书籍。刚开始打算买这本书其实是被书名吸引的,特别是“孤独”二字,使我身同感受,于是决定收入囊中。

  书中的这句话“其实孤独并不可怕,它能让人坚强、让人自立、让人构建自己的精神。而这些真正独立的精神世界正是现实世界如此多元而丰富的原因”既说出了孤独的好处,又道出了孤独者的共鸣。当别人嘲笑我那不太现实的梦想时,我会感到孤独;当别人误解、冤枉我时,我会感到孤独;当别人拿着我身上不算缺点的不足来当笑柄时,我会感到孤独……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懂得了即使或者最简朴的生活,也一定不要扔掉看起来遥不可及的梦想,要知道,倔强是时光在心上留下的茧,厚厚的孤独,会让人变得更坚强。

  对美好事物的喜欢和执着,让很多人尝尽了孤独。古往今来,有多少做大学问的学者以及有很大成就的科学家,他们何尝不是与孤独作伴,在独处中寻觅自我,创造辉煌,他们钟情理想,甘于寂寞,让人难以望其项背。

  窗外是红尘喧嚣,心中却是风轻云淡。让人疲惫的,不是面前的`高山,而是登山鞋里的沙粒。只有学会与孤独相伴,人才能不妥协、有勇气、有尊严,才能不畏惧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

  请记得:你的孤独以及你所畏惧的,都将被时光锻造成钢。学会与孤独相处,不要抱怨,因为它是你生命的礼物!

生命的礼物读后感4

  每每谈到孤独,总有一种淡淡的哀愁感,让人陷入沉闷压抑之中。似乎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孤独史。孤独是一种主观状态,孤独的人会脱离社会群体而生活在一种消极的状态之中。但我们今天要谈的孤独却并非如此。

  一天无意间看到这本书,我承认在我的人生中从来不缺乏孤独。介于对孤独的那种深深的恐惧感令我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它。我觉得它的.名字让我对其很反感,孤独怎么会是礼物?有谁会喜欢孤独?但是不得不承认,我极力地想从那种处境中挣脱出来,趁着对它还有一丝丝信任,我也希望作者可以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带着错综复杂的心情,我读完了它。

  作者讲述的孤独别有洞天,书中有写到时光,也有人心,有情怀,当然也有文朋诗友,亦不缺青春爱情!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作者并没有控诉孤独给人的彷徨和无奈,也没有指责人因为孤独所经历的种种。我更多地看到了孤独是人生的常态,用心经历,用心对待!

  “不求回应,不求认同,学会与自己交谈。听自己说话,学会孤独。”

  生活练习?没错,孤独是生活练习!小时候的我和作者一样都很爱哭,因为它可以帮助我博得同情。眼泪对于我来说,并不是示弱而是武器,在我还可以任性的时候,在还有人愿意为我的任性买单的时候。长大以后,我知道我不能再哭泣了,因为我已经是一个大人了。可却还是会哭,纵然哭了也不会像从前那样,只能一个人隐匿于某个角落,偷偷地安静地啜泣,然后等待着时间慢慢地收拾我的情绪,等眼泪干。

  长大后的我哭泣,要的并不是同情,而是陪伴!在儿时有父母的陪伴,曾经的我天真地以为只有我会长大,殊不知父母也会变老,在他们还没有白发的时候我一直是这么想的。现在的我,很多时候都只能一个人走人生了。时间这种可恶的催化剂,加速扩大了我们和父母之间的代沟。很多时候,他们都不能再陪伴我们了,不是他们不愿意,只是时代变了。曾经志同道合,肝胆相照的朋友现在也早已桥归桥,路归路了。正如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中写的,人生中曾经陪伴过自己的人也都一位位地逐渐远去,最后只剩下自己。看完后才明白,原来很多路只能一个人走,于是最后只剩下眼泪,苦苦的。

  孤独是人生常态,不是吗?这本书并没有教会我如何逃避孤独,而是把人生常态摆在我面前,让我知道,其实这很正常,我应该正视它。孤独是生命的礼物?是的,它让我知道我在成长!

生命的礼物读后感5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继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身和月到帘栊。”——李煜《捣练子令深院静》

  要么庸俗,要么孤独。孤独是困苦的;但可不要变得庸俗;因为这样,你就会发现到处都是一片沙漠。对美好事物的喜欢和执着,让很多人尝尽了孤独。“古来圣贤皆寂寞”孤独如同洗礼,漫长的孤独,让灵魂变得纯净,一道崇墉百雉的心墙缓缓耸起。各位看官,莫道我性情乖僻,孤独咀嚼久了,也会被嚼出一点香味来!

  孤独,带着咯血般的痛楚,却让你充满了楚人的血性与狂狷。塞壬的《悲迓》中写了爱唱悲迓的祝生(作者的姐姐)嗜戏如命,但当她将考省城的楚剧团时,伯父和祖父却反对,并阻挠她,认为这是一个卑微的行当,要求祝生赶紧死了心吧,填表进工厂。最后祝生穿上白色滚蓝边的戏服,妆好,喝了农药。死时,口角都是血,还唱着悲迓。悲迓,又以一种新的形势存在——做一个真实而又纯粹的人。祝生的孤独,是一个人无法做真实的自己,无法带着酡红的.醉意,翩跹地高蹈在憧憬的世界里。咯血的孤独,才能守得住最纯真的自己;咯血的孤独,才能在思想上睿智的审视自己;咯血的孤独,才能在氤氲中寻找自己的心城。

  孤独,镶着尖刺般的寒峭,却总使你怀念大地的温煦和缠绵。尧山壁的《土炕上的梦》中写道“土炕在农村消失,换成床、木床、席梦思,但是躺在上面没了土炕的感觉,没了踏实,没了冬暖夏凉,没了奇妙的梦,接不上地气,与大地隔离开了。”土炕如同对家乡的依恋,若没了归处,到哪里都是孤独一人。寒风肆意,却再也寻不得那温绵的土炕,四处流浪,就像种子从豆荚中被抛弃。流浪的孤独,是无法回到当初心,无法捧着跫然的面色,从容地缱绻再过去的故事里。流浪的孤独,才能逝去的故事珍藏在心底;流浪的孤独,才能在灵魂上深邃的改变自己;流浪的孤独,才能在纷乱中守卫自己的心城。

  孤独,攒着哀伤般的冻醪,却总使你萦绕诗人才气和忧郁。若没有孤独,诗仙李白何来《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同样纳兰性德也就没了思念亡妻的“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李后主的“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便也不会如此有韵味。诗圣杜甫的诗更是浸在苦水中“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可他任然耐得住孤独的漂泊,守着心城“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无不流露出对国家的赤胆忠心。

  思想的孤独也好,灵魂的孤独也罢。总有人会守着孤独的净土,守着寂寥的心城。若问孤菊“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低迟?”他便答“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好一个孤傲的性子,宁孤独枝头死也定不落风中。学会与孤独作伴,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让孤独围起厚厚的心城,不再脆弱、迷茫;让自己变得强大、坚强。你的孤独以及你所畏惧的都将被时光锻炼成钢。伴随孤独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每每月凉如水,我的心城总洒下一片孤独。

生命的礼物读后感6

  看完这篇《生命的礼物》的文章,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感谢上天能让我发现这样好的文章把它奉献给有缘的朋友们!

  上天创造了万物,也创造了人间的天使,他们是当今和我们生命和幸福都息息相关的白衣天使。是他们迎接生命的到来,也是他们送走生命的结束!他们的使命是上天赐予的。多么神圣!

  但是人世间总是有对立的物质,即有白衣天使,也就会有黑心魔鬼。

  天使和魔鬼只是一念之间:公正的良心是天使,为利害命的是魔鬼。

  想起前年的一件往事,到现在还心有余悸。那是九月的秋天,因为受了点风凉,头痛。几天过去,吃了点药也没有见好,我就去附近的`医院,想看看中医,吃几付汤药。可是看病的医生却说我是“更年期综合症”,我也没有多想。回到家里药是吃了,可病没好不说,还更厉害。原来可以排尿,现在只能撒一点点。我也懂一点医学常识,看了药方,上面全是补药,()而我是伤风感冒根本就不能补。没有办法我又到另一家医院去看中医。结果他们说:“有内火了,你这病不好冶呀!”结果这么一个小伤风,我吃药住院共花了近万元的医疗费,历经1年零2个月才慢慢康复。虽然药费大部分单位给报销,可是我的身体和精神都受到了双重的伤害和折磨。

  是谁伤害了我?是白衣天使?不!是穿着白衣的黑心魔鬼。他们见利忘义,把人民给他们的权利用来获取他们的私利,即使为利害死了人。他们也没有责任,因为他们有一身和天使一样的白衣服。

  敢问:你们拿着天使的俸禄,做的是魔鬼的勾当,上天会答应吗?我想不会的。在别人怨恨和诅咒中度日,会是什么样子呢?心神不宁,那里会有安心的日子过呢!

  《生命的礼物》这篇文章给我们世人敲响了警钟,要有良心和责任,不要为了一时的利益,做出让别人痛苦,让自己更痛苦的事情来。当我们在救别人一命的同时,也挽救了我们自己的生命!

生命的礼物读后感7

  这篇名为《生命的礼物》文章是我近期读到的,读后感触很多,受益匪浅。

  本文主要讲述美国极富盛名的心脏移植专家麦克拉斯博士接收到两个急需进行心脏移植手术的病人——普通民众坎贝尔和美国总统的高级顾问弗尼斯。

  然而得到的可以移植的捐赠心脏却只有一个,给谁呢?

  坎贝尔和弗尼斯身材相当且血型一样。坎贝尔只是一个普通百姓,但身体状况良好,接受移植后有机会再活上几十年;而弗尼斯是政府高级官员,对政府对国家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由于工作导致他的身体欠佳使他不适合接受移植,因为即使成功了,他顶多再活一年。这该怎么办?

  但最终麦克拉斯选择将心脏移植给坎贝尔,当然这就使他失去了一切,但他却在巨大的压力下,始终坚持住了自己生活和行医的准则:公正和良心。

  公正和良心,多么简单而又艰难的字眼,它使我面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变得谨慎。大学毕业后的'我们在走入社会后将面临各种各样的情行,能否一直坚持做一个即奉公守法又道德良好的正直之人是我必须时刻思索的问题,而这也是每一个同我一样,即将走进工作单位的同辈要时时考虑的问题。要想在未来的工作中、生活中依然坚持公正和良心的准则我们又该怎么办……

  《生命的礼物》这一文章对我帮助很大,因为它使我在即将离校之际,在面对前方道路时更加小心了。

生命的礼物读后感8

  “人生就是一辆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有很多车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个陪着你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从豆蔻到古稀,我们的生命仿佛陀螺,一圈圈在原地反复地旋转着,勾勒出我们手指的纹路。我们用岁月雕刻出的陀螺经过用悲欢离合的缰绳的鞭打,终会琢磨出完美的轮廓,到那时迎向所有走向你生命的:挫折、迷惘、朋友、勇气、同情、智慧……“在往复崎岖的路程中,有一天你总会听到身后逐渐清晰盈耳的潮声;当你回首,你将看见一条开阔奔腾的大河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人生苦短。总有那么些时刻,撕心裂肺,欲哭无泪;总有那么些人,无法相会……那一篇篇掩于岁月的故事,铺垫在滚滚红尘之下,无人知晓。我们彼此终是过客。

  生命或许无常。或许“只是一再地还魂”,在渺渺岁月,如“梦幻泡影,云散长空雨过。”我们时常“不知道该按下那个键”或“输进什么样的密码,才能得到彼此想要的'。”

  我们终会拥抱孤独。不管是爱情、忧伤、痛苦、怨恨“统统收纳。”从没想过,“这个储存记忆的地方竟然有个最大的诨名”叫遗忘。

  你的孤独都会被时光锻造成钢。相对,我们的陀螺会越转越慢,但那又何妨呢?

  按照你所预定的轨记,不奢求。在哪里停下,哪里亦是终点。

生命的礼物读后感9

  生活在这个花花世界中,人们与生俱来地喜欢热闹,向往繁华,但是,每个人最终有不可避免要和孤独相伴。

  我们的人生里程,不管是年少轻狂还是人到中年又或者是耄耋之身,都和孤独脱离不开,每个人对孤独的看法也不一样,有些人面对孤独,嚎啕大哭,自暴自弃,迷失自己;有些人把孤独视为险山峻岭,发誓用尽一切方法要翻越;有些人和孤独为伴,看书,品茶悠然自得。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一书由周国平、余秋雨、陈忠实等人近期创作的散文作品。他们在书里谈论亲情、谈论友谊、谈论失去的青春、久别的故乡,还有珍贵的爱情。整个作品在平淡中讲述了人生故事,我们可以隐隐的看到书中所都流露出或深或浅的孤独感。本书一共五章(感谢那个爱上孤独的自己,你是自己的陌生人,成长但永不变老,爱是让你更好的'理由,远处的是风景,近处的才是人生),书中没有心灵鸡汤式的说服教育,只有在一个个故事中飘出的淡淡的香气,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陶醉。也许是开篇的缘故,在读完整册后,我对第一篇感悟特深。《租客》主人公自嘲是个租二代,讲述了自己一次次租房经历,在诙谐中房客和房客,房客和房东由于不同的原因而联系在一起,其中的奇葩故事更是让人忍俊不已。没有安定的住所,不停的游荡,透漏出主人公的孤独,最后主任公终于在男友和双方家长的倾囊相赠下,终于买房了,在写谁的名字上,主人公似乎已经习惯并喜欢上了孤独,放弃在房产证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到此我看到了主人公外在的孤独和内心的充实,同时也看到了有些锦衣玉食房叔房姐们的内心寂寞,也许我们还要不停的在为现实的物质需求不停的奔波和劳作,也许我们终生不能拥有一处宽大敞亮的房子,但是请在我们心中保持一份充实

  如果我们能够直面孤独,它其实并不可怕,它能让人顽强,努力,进取,让我们不被现实所打到。我相信就像霍金所说的多层空间共存而构成了完美的宇宙那样,独立的精神世界,和现实的世界共同组成了人类世界。最后引用一句话,对美好事物的喜欢和执着,让很多人尝尽了孤独,也包括写下这些文字的作家们。然而这些生命底下的孤独,却终将会还给每个人更纯粹的美好与真实。

生命的礼物读后感10

  自己很少完整的读完一本书,除非是非常引人入胜的小说。这次龙英老师邀请参加读书会,真是一次非常动心的体验。读书后自己的感悟,加上大家带着不同主题各自体会的共享,使我收获满满。从作者欧文和玛丽莲夫妻60多年的相爱相伴相知,到互相成就出书立说,到生儿育女享受天伦之乐,到广结善缘朋友分布世界各地。我从多角度看到了一个人的一生该怎样度过。读书会给我打开一扇新视角,生活中爱情,亲情,友情,事业是个整体,相辅相成,不必顾此失彼,手忙脚乱。

  稳稳的幸福,就是阅读《生命的礼物》一书给我的`最好的礼物。

生命的礼物读后感11

  这是一篇作者和她奶奶的故事,作者是在他奶奶家长大的。在他奶奶家他奶奶每天晚上都给他讲神奇的故事,仿佛让他置身在仙境里面。作者是在她奶家数动物才会数数的。 有 一次一个乞丐在他家门口,那一天恰好是作者七岁的生日,奶奶把要给作者过生日,要做牛肉面用的牛肉,做成牛肉粥给了前来乞讨的乞丐和他的狗。奶奶并告诉作者吴论是人还是动物都会死亡,树和房子都会倒塌。哭是没有用的,要趁他们还在的时候好好的对他们。等他们不在的时候就会安心。奶奶的话是在作者很小的'时候说的,当时他对这话似懂非懂,等他长大以后他却明白了奶奶的话,并让他受益终生。

生命的礼物读后感12

  在兔年的除夕,我终于阅读完了《生命的礼物》这本书。读完整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什么样的生命是伟大的?而这些伟大的生命是如何面对死亡的?什么是真正爱情?什么是真正幸福美满彼此成就的婚姻?什么是人生的导师,为什么人生路上要多读书,为什么要与智者同行?这些小问号闪烁在我的脑海中。

  感恩龙英姐在20xx年最后一个月带着我和我妈妈一起走进海棠书斋,走进海棠读书会,走近《生命的礼物》书写营。甚至,在兔年最后一次读书会上,我还成功邀请到我的女儿一起来参加了龙英姐别出心裁的世界咖啡形式读书会。无论是妈妈的参与,还是女儿的造访,让我觉得我真的好幸福,因为有愿意我和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我的最爱最亲的人。还有,这些书写营中每一位长者、书友,真的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感受到活到老学到老,感受到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不仅仅为了自己,更是为了他人。谢谢龙英老师和各位书友给我、我妈妈和女儿的掌声、鼓励、支持、接纳,是你们给我如此之多的灵感,让我对读书、对学习、对写作的兴致持续昂扬。

  《生命的礼物》是心理学大师欧文亚隆和玛丽莲倾情之作,用文字记录了两个相爱的人如何一起面对死亡的所思所想所感。我从来没有读过一本像这样能真实地、坦诚地、详尽地描写痛失我爱的文字。我被欧文的文字所打动,被玛丽莲的勇敢、无所畏惧所打动,为这个优雅和谐的家庭成员的行为所打动。

  生命是一份礼物,生命与生命的相遇是一份礼物,感恩所有生命中的遇见。欧文在17岁遇到玛丽莲,从此两个人相伴70年,彼此相爱,彼此成就。想象作为心理学家的欧文尚难以面对爱妻的离去,作为常人的我们对衰老及死亡的`恐惧是非常正常的。而长寿时代,百岁人生再不是人们的梦了。那如何坦然面对衰老死亡呢?记得姥姥活着的时候,常说老伴老伴,只有人到老的时候更知道老伴的重要性。然而没有人能做到“虽不是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的理想状态。当一方不得不要离开另一方时,到底该怎样面对呢?欧文的章节中详细描写了他是如何克服自己的懦弱后勇敢的面对爱妻离开的经历,又是如何一步一步从绝望中走出来重新直面人生。

  作为这样一对伉俪,当一方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时,另一方却要独自一个人面对越来越衰老的未来的岁月,也许这就是生命的无常。接受生命的无常也是我们每个人不断修行的课题。然而再达观的人也免不了伤感、眷恋、思念。

  死亡是生命的最好的礼物,正是因为有死亡,所以我们才需要更加珍惜我们活着的每一天。书中说“你活得越充实,便死得越坦然”。面对死亡我们能做什么呢?只有认真过好当下每一天,善待我们的伴侣、善待我们的家人、善待我们周围的一切。所以,去爱自己,认真的和自己相处,充分的活自己、绽放自己,追求自己的热爱,勇敢面对自己的一切,我们一定可以做到死而无憾。

生命的礼物读后感13

  我读了《生命因成长而美丽》里面的《生命的礼物》让我很感动,生命是最美丽的,也是最宝贵的。

  文章中一个小女孩叫伢子,从小就跟着奶奶,奶奶经常给伢子讲神奇的故事,过生日的时候还送她礼物,伢子七岁生日的那天,奶奶给她做了牛肉粥,准备晚上给她做一碗长长的牛肉面,这时外面来了一个乞丐,身边还带着一只大狗,伢子吓得躲在奶奶的后面,乞丐不为自己要吃的,而只是为他的狗要东西吃,奶奶端出了两碗香喷喷的`牛肉粥,一碗给了乞丐,一碗给了大狗,那只大狗已经奄奄一息了,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太可怜了,伢子问奶奶,“这只大狗会不会死啊?”奶奶说:“都会死的,不管是人或是树甚至房子都会塌,哭是没用的,要趁他们还在的时候好好待他们,到时候土堆里面的外面的就都安心了。”伢子听不懂什么意思,但他把这句话当成生日礼物记下了,长大后会明白的。

  亲情是无私的爱,任何礼物都比不上,奶奶的爱是独一无二的,是无可代替的,我也会珍惜亲人对我的爱,长大了我会好好的照顾他们,报答他们。

生命的礼物读后感14

  我今天大概花了两个多小时,就看完了《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这本书。之所以花的时间这么少,是因为我是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有些篇目看得一字不落,甚至重复阅读,细细品味。也有些篇目一目十行,扫读一下就过去了。

  最让我有启发和思考的是这本书的序言——周国平写的《阅读与人生》。这篇文章中有许多观点为我认同,引起共鸣。多读一些书,我就发现最上等的书是那些值得一读再读的书,每次读来可能都有不同的感悟和发现,书中的语言也很精练流畅,逻辑清晰。次一等的书是语言优美,有理有据,读来受益不少,但是读过之后就感觉好是好,不过没有必要再读,明白其中义理便可。再次一级的书是那些可有可无,纯粹用来打发时间的书,或者是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恰逢手边无书,看看这些书便是,有意或无意间,也许有些观点尚有兴味,有些却触碰不到心头。最次一级的书是不值得花时间阅读的书,读了反倒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这类书我是坚决不读的。人的时间有限,总得有所不为。这就涉及到“读好书”的问题了,周国平也说“读书一定要有选择,要去读那些好书。我说的好书主要是指那些经典著作,或者说它们起码是有定评的好书。如果你养成了读好书的习惯,经常读那些大师的书,你就会知道,它们和平庸的书的差别真是一条鸿沟,完全不一样,你回过头再去读那些平庸的书就读不进去了,一点味道都没有了。”

  接下来文章中就谈及什么才是经典的著作呢?“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所谓经典著作就是哪类谁都希望自己已经读过、但是谁也不愿花力气去读的书。”记得列宁曾经说过一句类似的话,他说要读一些能引起头疼的书,而不要光是读吸引眼球的书。显然,能“引起头疼的书”才是真正经过你思考,触及你的心灵的书,多读读它们才是有价值的。而吸引眼球的书,现在市场上太多了,数不胜数,这是书籍行业的竞争,也不奇怪,许多书籍急于出版,不免影响其质量,“十年磨一剑”的大家现在不多了,为了生存和名利的作家遍地都是。现在网络发达了,我们处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为自己代言,谁都可以写文章,肯花钱不愁找不到出书的途径,再掏腰包请媒体曝光宣传,噱头喊得言过其实。于是,畅销书琳琅满目,鱼目混珠,受害的其实还是大众读者们,我们面对市场上茫茫书籍,不知从何处读起。聂震宁在他的《舍不得读完的书》一书中也讲到现在的这一混乱的书籍出版社会现象,他是出版社编辑出生,也不由发出“每年出书十万种,多如过江之鲫,可读之书何从找寻”(聂震宁:《舍不得读完的书》,商务印书馆,第5页)这样的感慨。无独有偶,周昌乐老师在他的《我的读书生涯》一文中也提到:“可能是当时思想已经比较成熟的缘故,经常出现的现象是书读不到一半就弃之不顾了。总会有一种书越来越不耐看的感觉,可能是学风日下,市面上销售的图书都比较急功近利的缘故吧!”(周昌乐:《博学切问》,厦门大学出版社,第5页)

  再回到起先谈及的“何为经典著作”的问题,周国平说:“我比较欣赏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下的定义,他说经典著作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你初读的时候感觉好像是在重温,似曾相识。因为什么?因为它们谈的是呵每个人都有关的问题,是人性和人生的问题,你多少也想过,所以会赶到熟悉。第二个特点是你重读的时候感觉好像是初次读到,仍然有新鲜感,忍让有新的发现,它们是一个宝藏,可以让你不断地挖掘,它们和你之间会不断地发生作用。”

  现在,用微信的人越来越多,不过微信微信,确实只能是“微微一信”。微博也好,微信也好,上面的文章大多数,虽然不能说得太绝对,大多数文章都是过于碎片化的,并不能算作真正的阅读。而近期也很流行诸如“某某教授推荐书单”、“人生不可不读的五十本经典书籍”、“十二月最佳阅读书目”等等的各类书籍推荐的文章,其实稍微看看就好了,它们只不过是特定的个人在特定的时期对特定的那几本书有好感,于是推荐给大家,这个过程是非常偶然的和充满随机性的。推荐的人尚不确定是否在今后回头看来这些书仍能为他们所推崇,而大家的兴趣是因人而异的,你喜欢的我可能不一定喜欢,反之亦然,所以看这类文章更是没什么意义。周国平总结得好——“一个真正爱读书的人,最后一定会有自己所钟爱的作家,一定会有自己的书单。”记得林语堂先生曾经也说,我们每个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慢慢找到和自己的心灵合拍的作家,于是便可以多读读它们的书。

  “‘熏陶’这个词很准确,受好书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知不觉的,一定要弄清是哪本书哪句话影响了你,不可能,也没这个必要。”的确,读书是个熏陶的过程,只有感到安静和休闲的时候才有可能沉浸在自己内心的精神世界里,慢慢发现自我,提升自我意识和修养。马惠娣研究员出版过一本名为《休闲: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的专著,这本专著的名称就很有意趣,也指出了我们只有处在休闲惬意的时候,才能徜徉在精神世界中。

  休闲惬意的时候,也通常是独处的时候。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艺术成就大抵都出自独处的艺术家自由的心灵。为了与这本书的书名“孤独是生命的礼物”相配,就用书中余秋雨的文章《从一帧照片想起》中他对自己的评价作为本篇读后感的结尾吧——“我是一个严格拒绝传媒、拒绝集会、拒绝热闹、拒绝广泛交往的人。”

  我今天大概花了两个多小时,就看完了《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这本书。之所以花的时间这么少,是因为我是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有些篇目看得一字不落,甚至重复阅读,细细品味。也有些篇目一目十行,扫读一下就过去了。

  最让我有启发和思考的是这本书的序言——周国平写的《阅读与人生》。这篇文章中有许多观点为我认同,引起共鸣。多读一些书,我就发现最上等的书是那些值得一读再读的书,每次读来可能都有不同的感悟和发现,书中的语言也很精练流畅,逻辑清晰。次一等的书是语言优美,有理有据,读来受益不少,但是读过之后就感觉好是好,不过没有必要再读,明白其中义理便可。再次一级的书是那些可有可无,纯粹用来打发时间的书,或者是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恰逢手边无书,看看这些书便是,有意或无意间,也许有些观点尚有兴味,有些却触碰不到心头。最次一级的书是不值得花时间阅读的书,读了反倒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这类书我是坚决不读的。人的时间有限,总得有所不为。这就涉及到“读好书”的问题了,周国平也说“读书一定要有选择,要去读那些好书。我说的好书主要是指那些经典著作,或者说它们起码是有定评的好书。如果你养成了读好书的习惯,经常读那些大师的书,你就会知道,它们和平庸的书的差别真是一条鸿沟,完全不一样,你回过头再去读那些平庸的书就读不进去了,一点味道都没有了。”

生命的礼物读后感15

  近期,有幸拜读了所团委赠书《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这是一本由余光中、林清玄、白先勇等名家作品组成的散文集。这些当代文坛巨匠们,以各自的经历为线索,为读者们展现了对于孤独、对人生的思考与启发。文字里,他们写时光、写情怀、写文朋书友、写人世沉浮,包罗万象却又不离其宗,所有的琐碎最终都归于一点,像是慢慢长夜里一束默默的烛光,摇曳中照亮每一个人生旅途上的独行人。

  对于人世间的孤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体会。孤独不同于孤单,孤单只是客观上孑然一人、形单影只的状态,而孤独却是扎根于内心深处的感受。一旦孤独之意涌上心来,即便身处人潮涌动、灯火辉煌的闹市,也只能独享一人份的寂寥空旷,尘世间的欢闹是与我无关的。随着年岁的增长,在经历了各种人群聚散,看过了各式悲欢离合之后,慢慢才懂得,这一生到头来,能一直陪伴自己的只有自己的内心。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我们应当不求回应,不求认同,学会与自己交谈,听自己说话,学会孤独。

  现在的人,大抵都是孤独的。千万人每天穿行在偌大的`城市里,日复一日带着惺忪睡眼离家工作,再披星戴月伴着睡意关上房门,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停循环往复,仿佛都是社会机器里互不干涉的小螺丝钉。

  在我们还无力改变这种生活节奏时,与其把孤独视为一种不合群的怪癖,不如让自己从容置身与孤独之中,从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中偷得片刻闲,以理性沉静的态度,享受独立思考的空间。多阅读、多思索,动心忍性,增益己所不能。或许某一天回溯往昔的时候,自己会怀念起当年孤独里的那份静谧,由衷感谢这份来自生命的礼物。

【生命的礼物读后感】相关文章:

生命生命读后感09-26

《生命生命》读后感03-29

《生命,生命》读后感07-05

生命,生命读后感04-10

生命生命读后感04-15

关于生命生命的读后感06-28

关于《生命生命》读后感06-19

《生命生命》读后感(15篇)04-23

《生命生命》读后感15篇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