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读后感>《三体》读后感

《三体》读后感

时间:2024-10-21 17:07:2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三体》读后感15篇[优选]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体》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三体》读后感15篇[优选]

《三体》读后感1

  听说这部奇书很多次了,一直没有真正去阅读,某日听了一个关于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幻电影的讲座,其中提到《三体》在国内科幻小说界的地位,也提到该书的精彩之处,但演讲者认为该书还是不适合拍成电影,因为其故事铺垫太长,人物众多,剧情复杂,短短两个小时之内很难把故事讲清楚,《三体》读后感(一)。这么一说我到来了兴趣了,下决心拜读一下这部神作。

  想到哪就说哪儿吧,先说我最敏感的一个词(和我所学专业有关)--思想钢印,听上去就充满硬度的一个词,在《三体》第二部,这个词是面壁者(面壁者是人类发现三体危机时,通过分析三体世界生物不会欺骗、不会伪装和演示的特性,为了逃脱三体世界的监控,以寻求能够战胜三体的途径所挑选的人,面壁者拥有很多自由,有强大的调配资源的能力,但不需要向外界解释,以表象欺骗三体世界,真实意图是战胜三体。)希恩斯发明的,更确切的说,这是一项技术,一项企图控制人类思维的技术。作为面壁者的希恩斯,假装要为人类打上对于未来与三体世界的战争充满信心的思想钢印,造就一支拥有必胜信念的太空军,当时的情况来看,人类对于未来的星际战争缺乏信心,敌人太强大了。看到这儿时我不禁微微一笑,这不就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要干的活么?尤其在战争年代,这个职业绝对是必要的。

  当希恩斯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思想钢印的想法时,曾遭到大家的反对,是希恩斯是这样反驳的:"怎么一提到思想控制,大家都这样敏感?其实就是在现代社会,思想控制不是一直在发生吗,从商业广告到好莱坞文化,都在控制着思想",在希恩斯对于人类危机的迫切性的分析下,联合国同意了他的思想钢印计划,只不过对这项计划的实施范围和过程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读后感《《三体》读后感(一)》。

  然而当希恩斯关于思想钢印的惊天大秘密被破壁者(破壁者是来自三体世界的专门破除和揭穿面壁者计划的人)揭穿之后,人们才发现所谓的信心都是假象,希恩斯本人是一个十足的逃亡注意者,他对未来根本就缺乏信心,所以他给人们打上的'思想钢印看上去是使其获得信心,实质则相反,只是这种失败主义的逃亡情绪不会立马表现出来。

  "思想钢印"的巧妙设计,让我对于文学作品的好感大大加深了,这正是哲学本身所缺乏的。无数的理论无数的论证,通过故事性的叙述竟然表现的如此淋漓尽致,而且给人很多空间,更加巧妙的在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可以表达任何一种观点,因为人物的丰满,这些观点也会显得真实。希恩斯对现实中的思想控制那一段,何尝不是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表达,纯粹的理论本身有深度,而这样文学化的表达有厚度,这种厚度来自于一种可理解或者可想象的情景。这是文学创作的优势,亦是其薄弱之处。理论更多需要读者自己去挖掘,而不会明显的呈现,深者见之深,浅者视之浅。虽然刘慈欣在人物刻画也语言优美程度上确实不那么出色,但科幻小说的性质本身对这二者就没有太高的要求。

  作者在这里所描述的思想钢印必然有很深的哲学意味,首先涉及的肯定是自由问题。对于联合国大会上其他学者的质疑,是对由于思想自由的捍卫,希恩斯给出现代思想控制的例子,但并没有说服大家,真正触动每一个人神经的,是生命受到的威胁,也就是生与死的问题。大家心里基本上达成了这样的共识:生命是第一位的,只要能生存下来,思想不自由点也就算了。所以这里根本上还是生存问题,其实三体第二部通篇都在讲生存问题,为了生存,很多原则都可以暂时放弃,只遵循一条生存原则。

  然而讽刺的是,冒着思想控制的危险而进行的思想钢印,输入人脑的不是必胜的信心,却是根据希恩斯--这个思想钢印的创造者--的主观意愿来制定的。多么巧妙的包装,掩盖住了他真实的内心世界。这又契合了文化工业批判理论中对文化工业的一个重要描述--虚伪性。所有的表现都是在为你服务,为你着想,但事实上背后却藏污纳垢,不知有多少欺世瞒众的目的。就像现在的大众文化,美国好莱坞,全都是国家意志的表达,全都是美国人拯救世界的张扬,剧情再离奇最终都不免俗套。

  更可怕的是,即便明眼人拆穿了文化工业的虚伪性,总有人会站出来说: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好。好一个为了你好,如此一来,所有欺骗和虚伪都可以打折这个旗号大行其道,因为我的出发点是好的,我的目的是善的,可笑至极。

《三体》读后感2

  我本身对这本书是没有感觉的,最开始从字面上理解,认为《三体》这本书是一本讲解三位一体游戏类似的小说,一个多重人格,或者三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或地点有着某种关联性。

  之所以最后还是阅读此书,实在是因为最近几年比较火,很多的读书论坛和读书软件,都在推荐。好奇心下想知道这本书到底有何神奇之处。

  但这本书实在是太长,抛出的概念太多。但是通俗有内涵。通俗是因为其在描述中都很详细,内涵是其中故事时间的衔接性很好。让每个个故事有回忆及思考的空间。

  总体上就是描述宇宙中的并非如地球人认为的'那么的安全。只有渺小才会对宏伟充满了憧憬与期待。现实却是如达尔文的《进化论》中写的一样‘弱肉强食’。

  外太空生命三体在利用地球人中部分对地球社会有负面情绪的人的想法进行了解地球,最后消灭地球。而在后面的故事中,三体对地球的破坏其实只是小儿科,对于更高级的外太空生命,根本不需要对已知太空低级生命星球进行沟通。定位后直接消灭,才是的成本更低,更有效的处理结果。

  所以在很多的竞争中,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有时很多事情是需要考虑经济账的。只有弱者才会进行多次比较观察。并在抉择中犹豫不决。

  未知才是最大的恐惧。

《三体》读后感3

  晚上望着广阔的天空,我都会想象在距离我们4.25光年的三体世界发生的趣事。

  因为我刚读完刘慈欣的《三体》,对那个三体世界很好奇。读完这部小说,觉得那个想象与现实结合在一起的文学世界,在我的大脑里产生了独特的趣味儿。在这部小说中,我最敬佩三个人:舰长张北海、舰队长老丁仪和面壁者罗辑,因为他们没有用精神胜利法与三体抗争,而是用像一招致命的日本剑道见法与三体斗争,每个人都给了三体一记重击。

  就像大人们说正在因失败而哭泣的小孩子一样:“别空想,别哭,不然啥事也干不成。”但很多人都在空想中错过机会,从而没有办好事,我觉得这就是在飘忽不定,时高时低的剧情后面的道理,让我们去重新了解这个世界的秘密。

  刘慈欣是个沉稳机智的`人,他的书可以让人有不同的感受,对我们(包括大人)都有一定的启发,所以我们要多看这种书,做个沉稳机智的人。不能向权势低头,要保持自己的观点。不要自欺欺人,为了自己的虚荣心做一些愚蠢的事。

《三体》读后感4

  《三体》获雨果奖后,网上有一些人评论《三体》的作者刘慈欣文笔差,甚至没文笔等等。因为这些评论,我被误导了很久,迟迟才打开他的书。

  最近废寝忘食读完这本书之后,相见恨晚,才明白为什么这本书会墙内开花墙外香。

  作为工程师出身的刘慈欣,显然不能满足大多国内读者对作者妙笔生花的期望。当其他人还在探讨人生观,世界观时,他已在自己恢弘的宇宙观里,以光速为基础单位的速度行进,几十几百甚至上万年,弹指一挥间。

  至于文笔什么的,已在冥王星上的“地球文明”博物馆(人类文明的坟墓),刻在岩石上的所有伟大著作中,连同整个太阳系一起坠入二维空间,永远消失了。也许数亿年后,某个高等智慧生命,在太阳系毁灭后留下的那张类似梵高的《星空》的巨画中,寻找到一线蛛丝马迹。

  这让人读完后,不停下来思考点什么,会感觉自己就像脚下永远找不到方向的蚂蚁一样,围着这巴掌大的一块地来回团团转,困在自己的迷宫里。

  当你对书中未来世界天马行空的描述心有余悸时,又似乎有什么东西很熟悉,似曾相识。

  比如当地球收到警告信号,将遭到三体星球的袭击时,地球上的人类迅速分为两个阵营,一边是保护地球家园与外星人对抗的民众,一边是效忠于三体人的地球叛军——三体组织。这个组织的宗旨是帮助三体人消灭人类,统治地球。组织内一部分是以科学家为主的社会精英,他们因为对人类的失望,希望有一个更高级的`文明来进化地球。另一部分则是对三体星球有着宗教般的迷信,将其称为“主”,誓死为主效忠,希望在三体人占领地球后成为功臣。

  是不是让人想起很多历史?

  而这个反人类的三体组织的最高统帅,是一位慈祥的老太太——叶文洁。

  叶文洁是一位物理学家,父亲曾是有名的物理学教授。她年少时在WG运动中亲眼目睹父亲被折磨惨死,家破人亡。叶文洁也遭遇迫害,偶然因为自己曾发表的一篇学术论文引起重视,被送到藏在太行山中的一个秘密军事科研基地,才保住性命。但在基地的工作只是因为她的才华对领导有帮助,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也被领导冠上自己的名字,坐享其成,她只是个被囚禁一生的工具。

  正是这样的绝望,在收到来自三体星球一位和平者的警告信息:“不要回复”后,叶文洁毅然向太阳系发出广播:“请到地球来吧,人类已无法自救,我将帮助你们......”

  后来三体组织在全球迅速壮大,作为这个组织的精神领袖,叶文洁点燃的火苗,蔓延至远远超出了她的预料和掌控。

  《三体》第一部全书中,全世界在三体袭击的危机中人心惶惶,三体人却自始至终没有露过面,所有的攻击、破坏都是地球上三体组织的人受三体人指使所为,战争,还是人类自己的战争。

  如果让传统作家从严肃文学的角度来讲述叶文洁的故事,表达的会是因果,人性,定少不了对文字的精雕细琢。

  但刘慈欣是科幻作家,他没有很精深的文学造诣,却有着丰富的历史、哲学、物理学知识,看他的书要有小学生一样对未知知识的耐心与好奇,才能承受被大量物理专业术语烧脑的挫败感。其实,他只是像位科学家那样引领你漫游太空,然后告诉你:人类一亿双的眼睛,正好等于银河系中恒星的数量。

  人类的出现,与以前漫长的岁月相比,仅是弹指一挥间,王朝与时代像火焰般变幻,古猿仍向空中的骨头棒还没落回地面就变成了宇宙。

  他只知道这个宇宙你曾来过,至于得到什么,又留下什么,是你自己的事情了。

《三体》读后感5

  今天我把从高中二年级就开始读第一部的三体全册都读完了,记得读这套书一共经历了三年的时间,以至于我每次要开始看的时候都要努力地回想之前的情节,甚至要去翻翻书才能想得起来。虽然如此,我还是每次都能回忆得起来之前的情节,也许是因为这本小说我对它的印象比较深吧。

  其实,看一本书,或者一套小说,应该是要连续的读完的。这样才能将前后的情节连贯起来,更加准确地了解各个人物的特点和小说的主旨大意,也更能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但也正因为我断断续续地读了两年,每次都要回忆,所以我对这本小说的印象应该会比较深刻了。

  整套小说描写了地球文明从现代开始,一直到宇宙即将坍缩的末日,时间跨度达到上百亿年,主题非常宏大,构思也是非常的精妙。这是一部硬科幻,小说中所描写的所有,似乎都和我们现在所生活的世界息息相关,都似乎是从现实世界衍生的,完全有可能发生的事件。同时也不得不叹服作者的知识渊博,身为工程师的刘慈欣,从计算机和物理学,到政治和美学艺术,都在作品中展示了他对这些领域的了解。在我看来,如果没有这些深入的积累,这部作品是写不出来的,十分佩服。

  我从小就对天文和科幻十分感兴趣,小时候也是无数次“模拟”太空基地和飞船等太空科幻元素,也有过无数次的对星空的幻想。在《三体》中,我几乎享受了我所期望它有的所有科幻元素,不仅如此,这些科幻元素都基于现实的世界,这让这部作品看起来似乎是一部史书,是以几个地球生命的视角来记录整个宇宙的发展史,向读者一步一步地揭露了宇宙的险恶面目和文明发展的艰难。

  但它又不仅仅是一部生硬的科幻,作者又将主人公的感情心理和成长历程,地球文明对道路的选择以及对道德的重新认识等等触人心弦的元素融入了其中。让我看完之后回味无穷,这其中既有对时间的无情的感慨,又有对太阳系人类道路选择的惋惜。这部作品似乎从哲学的高度重新让读者认识了一遍宇宙。我们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时间是无穷无尽的吗?文明的高度能有多高?在生存和道德面前我们应该如何选择?

  可以看到,太阳系人类的文明无论如何挣扎,都逃脱不了毁灭的命运,这也是大多数人的命运,真正能够摆脱这种命运的人,都要先摆脱人类的道德约束,先认清现实的残酷。这里有一个争议很大的人物——程心。有很多人对她的评价不是很好,认为她在担负人类命运的时候总是会做出错误的决定,“短视”、“自私”、“妇人之仁”等不好的词语都被加在了她的身上。而我认为,这责任远远轮不到她来背负,就如“执剑人”那次转折说来,那种选择并不是程心做出的,而是所有赞成程心担任执剑人的选民所做出的选择,也就是,那是全体人类的选择。在我看来,即使没有程心这个人物的'出现,地球人类也会选出第二个程心,这种结果并不是程心的错,而是人类的错误。是当时人类幼稚、天真的想法和社会文化所导致的必然产物,说白了,也就是人类种族的特性所致,这怪不了任何人,但与任何人都有关系。如果说程心有什么错的话,那就是她不能知错而改,在维德履行承诺的时候,她不能吸取教训相信维德一次,而是继续相信自己的判断。

  有时我会想,如果维德能够代替程心的位置该多好,或者程心能够拥有像维德一样的果断和正确的思维判断,那样他或她都会引导太阳系文明走上正确的道路。

  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如果程心像维德一样,在一开始云天明也不一定会喜欢上她,也就不一定能够送给她星星,她也就不一定能够获得启动星环集团资金,后来也就不一定能拥有研发光速飞船的资源了。

  总之,即使太阳系文明能够一直发展下去,最终也是要面临毁灭的结局,到了时间的尽头,只有死神能够永生。

  以上。

《三体》读后感6

  思考宇宙历史,人类文明在一次次毁灭中重生并发展。地球共遭受过四次毁灭性灾难,难以否认此前不存在文明。

  我们所处的文明是人类文明进化最成功的一次,人类迈过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跨入智能文明,历时三十五亿多年。当人类文明进入一个阶段的顶峰便会出现技术爆炸,帮助人类进入下一代文明,然而随着文明程度的不断增加,刻录在人类基因的信息暴露越来越明显,人类为了生存,不惜一切代价:人们为了建造房屋砍伐森林,为了耕种与自然争夺土地,为了生存利益制造核武器、激光导弹……理性使人们变得恐惧,变得软弱,迫使人们探索宇宙,移民星球。

  人类文明存活的目标是生存,不管是现存文明还是已消失的文明。

  毁灭是宇宙唯一不变的主题。至于人们常说的大自然无情,那仅是以蚂蚁的目标看待世界,粗浅鄙陋,宇宙无情。

  生命、文明的存在仅属于偶然。为什么有偶然?高纬度世界与低纬度世界的相对时间差值以及大量物质的随机组合足够允许偶然的存在。这里所指的世界不是人类社会、地球,而是宇宙、宇宙之外以及包含宇宙的物质。至于物质,没有明显的'界限,我相信存在比夸克更小的物质。物质代指一切真实存在的实体。

  或许,你撕碎一张纸,成功毁灭了无数个存在的生命的宇宙。即使是原子、夸克,又有谁能保证里面没有“宇宙”。

  仅四个脱氧核甘酸的随机组合便可带上亿万种遗传信息,而有机生命又是由无机物质的随机组合而来,那么一个夸克粒子中没有生命、没有文明、没有宇宙是不能否定的。

  人类创建的各种物理定律全部依附于宇宙的存在而存在,但宇宙可以随时改变,人类的智慧像龙卷风中的蜘蛛网,无论重建、修补多少次,依然渺小,无力挣扎毁灭。

  试想:一个莫比乌斯环首尾反向连接着,纸面中间画着线,一只蚂蚁沿着这条线一直爬行,不停的转圈,对吧?但从蚂蚁的视角看的确一直向前走,这是二维视角与三维视角的区别。如果我们处在四维世界里,只能观察到一维、二维、三维世界,不能观察四维以上的世界。莫比乌斯环是扭曲的,同样,我们的世界也是扭曲的。为了生存,人类对宇宙进行研究探索,但结果如同从蚂蚁视角得出的结论一样可悲。

  如果有人恳求一个主保护另一个主,那么只有一种可能:那个主是真的,他是我们的宇宙。

  存在算是一种幸运,珍惜幸运。

  如果我想的这些理论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我被叫起来了,那可真的是宇宙末日万物灭亡,然而时间差允许我在被提问提前想这些,所以我还活着。珍惜幸运!

《三体》读后感7

  我们知道打蛇要打七寸,那打一个文明的“七寸”,应该打什么地方?

  结论:

  还是先亮观点,小说里给的答案很明确,打一个文明的七寸,就是打科技,再具体一点,就是打基础科学。

  三体人的飞船到到地球要400年,这400年三体人在飞船上科学的进步是停滞的,而地球科技可能会反超。所以三体人必须用什么东西,把地球的科技琐住。如何锁住,只做一件事情:打人类的基础科学。

  他们得出两个结论,不害怕科学的进步,害怕的是,敌对文明的科学站到了新的理论台阶上。而能让对方站到新台阶上的,是一开始看上去很没用的'基础科学。

  所以他们派了智子到地球上,变成任何一种粒子,制造大量的假信息,让实验的结果一团糟。

  第二个思想实验的内容,一个文明的七寸,就是在它的基础科学上,再具体一些,就是在理论物理上。

《三体》读后感8

  在我开始看《三体》这本书之前,我相信,事实也的确如此,刘慈欣的这本巨著已经非常火了。而我却一直没有一个合适的机会阅读。这个寒假,除了比赛、作业、上课,我庆幸自己还能端着一杯热茶,捧着一本书,慢慢品味,抒发感慨。

  当叶文洁按下发射键的那一刻,地球文明向宇宙发出的第一声啼鸣,以太阳为中心,以光速向宇宙中心飞驰......

  这句话是在引言里读到的,我霎时间明白了这本书畅销的原因,真的非常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然而命运总是那么的巧合,当“三体文明”正在苦苦挣扎——三颗无规则运行的太阳主导下的百余次毁灭与重生逼迫他们逃离母星的时候,他们收到了地球的“邀请函”。

  人们读到这里的时候,也许会由衷地感叹:地球的末日来了。

  这本书所涵盖的知识非常丰富,作者刘慈欣用他强大的物理学基础,带领我们进行了一次奇妙的外太空旅行。毋庸置疑,当刘慈欣决定开始写《三体》这一科幻类小说的时候,丰富的想象力与强大的逻辑推理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读完《三体》,我颇为感慨。人们所说的地球末日到底回来吗?丰富多彩的地球文明会随着付之一炬吗?因此我即将谈论的更多的是的是与文明这个概念有关的思考。

  曾经读过这么一段话,令我记忆犹新。它是这么说的:

  毋须怀疑,文化时空和心理时空,并不是两个截然分离的概念。它们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心理是有文化沉积的心理,它在时空错杂里寻找精神对应点。必然把它所沉积的文化折射到时空试镜上。同样道理,文化是经心理体验的文化,它在时空错杂里寻找意义对应点,也必然将它所经历过的心理体验融合在时空试镜中。然而在了解了它们的这些内在联系之后,又有必要在形式上把它们析而为二。我相信因这段话而抒发感慨的人一定不少。文化如此,文明亦如此。由此看来,文明是因为人而产生的,现有的文明也是在人们不断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得以不断发展的。在我看来,不论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是一个世界的文明,都像是一条抛物线,在经历过短暂的最高点后,将是永不停歇地坠落。因此,人类的文明是走向永盛,还是在短暂的繁华后走向覆灭?倘若是后者,相信会令很多人心头一震。

  令我们感到庆幸的是,至少到现在为止,人类的文明还在不断发展与进步,并愈加趋近于鼎盛。在现存的人类文明中,最具有代表性就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东方文明的价值核心是天人合一,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西方文明的价值核心则讲求以人为核心以及科学至上的原则。经过时间上的调查与考究,我发现,人类文明的各个代表都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东西方几乎都是在同一时间演变出独树一帜、独当一面的文明,如东方孔子出现的时间就是西方耶稣出现的时间。我似乎看见,在人类文明的背后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在调控着,这只手的作用,就是在一方文明盛行的时候,将另一方的文明随之托起,例如在东方元代散曲盛行的时侯这只无形的手托起了欧洲的文明,于是乎欧洲就出现了文艺复兴。也许,当一方文明发展到一个特定的阶段,这只无形的手就会举起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但是,这只是一个假设,到底是时代赋予他这样的光芒与色彩,还是其本身带有那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特质,恐怕没有人会说出一个肯定的答案。

  既然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有如此密切的关系,那么总会有人有所疑惑:这么说两者之间就没有矛盾冲突点了?在文艺复兴之前,这样的冲突点的确不太明显。文艺复兴时期似乎是一条道在即将分成两条前的那个分叉口,也就是说,东西方文明在这之前的发展其实差异不算非常大。只是文艺复兴之后,两个文明产生了不同的价值核心,尤其是在这之后西方的几次工业革命,很大程度的提高了生产力。从那一刻开始,人类文明就注定分成两条愈分愈远的两条道路。竞争价值观的出现,毋庸置疑地改变了地球的命运。由于竞争价值观的出现,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开始全心投入到文明的建设中,两方都希望自己代表的文明能成为地球的主宰。而竞争的极致发展,必然导致自然的失衡,当人类对自然的伤害与自然地自愈能力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的时候,人类的文明就像是经历过最高点后的那一段抛物线,如百川东到海一般,头也不回地滑落。我们所在的这个时代,是否就是即将步入最高点的那一段呢?

  目前,无论是东方文明也好,西方文明也罢,在我看来,都在向着一个趋势——大融合迈进,到了一个特定的时期,都将融合成地球文明。一个名词通常都具有两面性,当各个国家实现经济文化政治的交融,渴望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同时,却要不得不面对的是文化多样性的毁灭。在现在的世界中,大融合的确将一些垂死挣扎的国家拉了回来,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某些冲突与矛盾。然而,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经济、政治、文化亦如此。当一个地区或国家难以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的时候便会被彻底从世界的版图上消失,试问,如果这样的地区不止一个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直到地球最后一盏文明被无情地践踏,然后熄灭。

  因此,有人认为大融合就是导致毁灭民族多样性的最主要因素。在以前世界并没有联合起来的时候,民族展现出来的文明多样性是如此的美丽丰富。然而,高新技术产业的出现完全改变了这个世界,在边缘苦苦挣扎的文明彻底消失。当世界各地的文化再也找不出一点不同的时候,取而代之的将是千篇一律的,无趣的大融合。

  独自也好,融合也罢,但两者之间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人类为了生存,不惜一切代价:人们为了耕种过度开荒,为了建造房屋砍伐树木,为了发展利益制造核武器……当人们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文明已经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的时候,只能对短暂拥有的所谓辛苦打拼赚来的成果,说一声再见,然后移至其他星球。

  人类的文明,好像使劲浑身解数,却都是悲剧收场,只是不知道这条抛物线将从哪一点开始停止升高,然后,滑落。

  如何能端正自己的文明与所谓的与自己的文明竞争的文明之间的关系,如何与环境和平共处。或许只有当我们所有人,当然,也包括我们的竞争对手明白了这一点的时候,我们所要探讨的文明永恒的话题,才得出了结果。作者通过《三体》一书,引发我们对自身的拷问和深思。

  当然,作者刘慈欣也在《三体》这本书中给我们展示出了另外的一种可能性:靠外太空的外星文明来拯救人类文明,殊不知,引入的可能是另外的一个噩梦。

  因此,人类文明,要想永不磨灭地发展,唯有不惜一切找寻可以生存的道路。不管是现存文明还是已消失的文明。对于那些已经消失的文明来说,在他们那个时代,人们哪里会想到自己眼前无比繁华的文明即将成为过去时。正如《兰亭集序》中说道: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想想都觉得悲哀。

  毁灭是宇宙唯一不变的主题。至于人们常说的大自然无情,那仅是蚂蚁看世界,此乃孤陋寡闻。并且,在因为自己的骄傲而导致文明衰落的时候,不反省自己,而是抱怨命运的不公,这未免有些太荒唐了吧。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说下去,我们,还有我们的文明都已经无药可救了。结局真的会是这样吗?

  我不相信。

  与其终日以泪洗面,怨天尤人,不如回顾自身,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文明,保持乐观,毕竟这个世界远没有到最坏的情况,做好自己,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用好的价值观去感染周围的人,去成为那个在抛物线急剧滑落的时候,首先改变方向的那一小块。也许就是我力所能及所能做到的拯救人类文明的极致了。

《三体》读后感9

  寒假期间,我读了《三体》这本书。

  轻轻翻动着雪白的书页,细细品味着优美的文字,我被它深深吸引住了,如饥似渴,手不释卷。精彩的内容,跳跃的思维让我的内心受到了巨大的震撼,以至于有点埋怨自己从前的阅读范围是如此的狭窄,像《三体》这样精彩的小说竟未曾发现。

  《三体》是一部科幻巨作,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刘慈欣著。虽说也是一部科幻小说,但它却与其他的科幻小说大相径庭,在骨子里就是一本独特的书。举例来说,在大多数小说中,外星人都有着上帝般的形象,对人类亲切至极,会安慰人类,帮助人类,可谁知外星人是善是恶呢?

  《三体》便一反常态,将外星人刻画成一个合情合理的形象——迫于生存的危机而侵到目前为止,《三体》给我的最大感受是深邃。首先,三体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深邃难懂的天体物理学问题,尤其对我这样一个文科生而言。由这样一个问题引出的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样的世界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文明,这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

  第二,科学的发展是否有上限,人类对世界的探索和旅行能否突破太阳系的范围。小说的内容让读者对这样问题产生思考,作者的对科技的发展充满幻想,并非完全的胡说八道,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第三,我们的头顶就是星空,恒星之间漫长的距离以光年为单位。

  天体的诞生与毁灭以亿万斯年为记录。至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拥有生命的星球只有地球,而地球上拥有生命的时间也不过短短的数亿年而已。人类是否是宇宙的唯一宠儿,宇宙是否还有其他生命的存在?这种具有大众趣味的问题,也是吸引我的另一个原因。

  合上书本,当我偶尔抬头仰望星空时,遥想到宇宙的漫漫无际和时间的漫长,相对于人类生命的'短暂和渺小,内心中多少有些莫名的恐慌。它有时让我感觉,人类仅仅是宇宙的一个偶然现象,人类的存在相对于整个宇宙,并不比一个细菌更渺小。人类的生活空间仍只局限于地球的某些角落,对整个地球尚且不能完全了解。相对于茫茫宇宙,类似地球的星球数以亿计,几乎所有的都是荒凉冷漠的世界,或许这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地球迟早也将如此。

  《三体》除了科幻之外,还有对人性的反思和形而上的思考。比如红卫兵的无知和残暴、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以及人类对人类未来的绝望,远远超出了某些哲学或者社会学大师的思考。

  我读初中的时候比较喜欢科幻内容的东西,但那时候资源匮乏,能够接触到的除了电视,就是几本过期很久的《飞碟探索》杂志。后来莫名其妙地报了文科班,逐渐地也就很少看科幻内容的文章。读科幻小说感觉和看穿越剧差不多,冗长而枯燥,味同嚼蜡。但内心深处,还是对科学充满好奇和敬畏。《三体》小说给了我更多思考。

《三体》读后感10

  始终的收获呢?我觉得有两点,可以总结成两句话:

  1、要复杂,不要简单

  2、要前进,不要后退

  第一点,要复杂,不要简单这点。小说讨论了大量的话题,有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但看完之后,我们其实看不出作者有特别明确的倾向。换句话说,整本书对于任何一个观点,都没有拿出简单的判断。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对于一件事情,如果我们问刘慈欣,你怎么看,他会回答我们三个字——看情况。就像万维钢的那个金句说的`,无论你的信仰是什么,都不要信得很简单,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物质,只有复杂能够应对复杂。

  第二点,要前进,不要后退。我们身边有非常经典的争论,就是我们到底应该节奏慢一点,还是快一点;是应该更田园一点,还是更现代一点;是欲望少一点,还是欲望多一点。

《三体》读后感11

  苏轼曾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学校的图书馆是我们全体师生共同的财富,是我们优质的精神食粮。为了珍惜学校为我们提供如此便利的阅读条件,我利用休息时间,读完了三本刘慈欣作者的科幻巨作,《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和《三体Ⅲ?死亡永生》。这三本书又合称为:地球往事三部曲。

  《三体》系列作品作为中国科幻届里程碑式的作品必然有它的不同之处。它的特殊之处首先在于它有扎实的物理学基础。三体这个名字就是着眼于我们现有的科学理论:如果三颗恒星在运转,以我们现在掌握的物理学和数学知识,根本无法预测他们的运转方向和轨迹。而作者构建的三体科幻空间里一共有三颗太阳,它们的不规则运动导致生存环境格外恶劣,虽然环境变幻莫测,但三体文明在技术上已经远远超过地球文明,以致三体生物对地球上的幸福环境虎视眈眈。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两个文明之间的信息交流,斗智斗勇,最后互相残杀,三体世界因被地球文明暴露坐标被粒子击毁,而地球文明最后也没能逃脱黑暗森林,被猎户座的歌者漫不经心抛出的二向箔毁灭。除了三体问题,故事中还提到了大量的物理知识,例如黑洞、质子、曲率驱动、多维世界等,作者的.想象力非常的天马行空,把外太空的奇妙浩瀚描述的淋漓尽致,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看着好莱坞的科幻电影一样,眼前的画面感非常强烈。然而这本书能够受到好评和追捧绝不仅仅因为故事精彩,还在于里面有非常深入的基于宇宙学的哲学思考。《三体》系列作品借助不同文明之间的和星级文明之间的碰撞,总结出了四条有关文明的定律。第一定律: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定律:守恒定律。每个文明都想扩张,可宇宙的总量是固定不变的。有文明增长就有别的文明毁灭消亡。第三定律:猜疑定律。假如有另一种文明存在,会首先猜想它是敌人。第四定律:技术爆炸定律。原则是不要小瞧任何一种文明,它很可能因为技术爆炸而突然强大。作者依据这四个定律,有把科幻故事严谨而有逻辑地呈现给读者并引出读者的深思和共鸣。

  作为一名曾经的理科生,读这三本以大量物理学为基础的科幻书仍旧觉得很烧脑,有些专业术语很生涩难懂,但这并不影响它再一次燃起了我对物理学的崇拜,对星空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想象。开卷有益,读有所获,我想这也就是阅读的意义所在吧。

《三体》读后感12

  总得来说不算是读后感,他口述读完之后的记忆片段,我来进行记录。

  “《三体1》一共36章,我花了四天时间看完,这四天内我每次读的时间并不长。它主要讲的是:地球人发射了一个微弱信号,正好被三体人接收到了。又有一群人加入三体军团,也就是地球叛军。地球叛军拿虫子锁住人类的基础科学。”

  这没头没尾的讲述我问他:“叛军为什么要当叛军?”,他的回答是:“因为他们发现了人类的邪恶。”

  “这一本三体是整个系列中唯一一本有后记的”。

  “《三体2》因为受到一些外界的影响,一共花了18天才看完。这一本讲了: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就是一个带枪的猎人。一个文明发现了另外一个新的文明,就会立刻把它击杀掉。三体人用超技术锁死了人类的高级科学”。

  “《三体3》用了两天时间看完,主要讲的就是三体人暴打人类。 太阳熄灭了。我最感兴趣的是——时间之外的往事节选。我有一个疑问:是“时间之外的往事节选”的'“节选”二字。我看到有节选两个字,就以为是另一本小说,但是我发现节选里面的人物和三体里面的人物一模一样。比如说:罗辑,面壁者。更奇怪的是这里面还有三体人。我就不知道到底时间之外的往事到底是什么东西了”。

《三体》读后感13

  《三体》是刘慈欣的一部长篇科幻小说,其从宏观角度表现了人类文明在宇宙可能遇到的危机与希望。

  该小说情节主要为:宇宙中的三体文明在收到地球探索太空的信号后,利用科技封锁地球科学发展,并派出舰队,意图清除人类文明。人类面对危机,同样组建了庞大的太空舰队,并利用三体人思维透明的特点开展“面壁计划”与之进行智慧博弈。三体人则利用人类中的背叛者“破壁人”针对计谋。最终,人类在谋略上打败了三体人,使其舰队偏向……

  这部小说以宏大的布局、深邃的思考令我感到深深震撼!我以前接触的`多为美国的科幻作品,以为中国的科幻作品都立意浅薄、想象拘束,却不知其中还有如此优秀的小说!作为一部科幻小说,它不仅仅做到了“幻”,更有十分扎实的科学基础,而非打着科学旗号的空壳。它所蕴含的想象力,也并没有因为这种科学性而受到约束。更重要的是,这部小说以虚构故事为基础,提出了对人类在宇宙中的存在、人性、爱等的思考。饱受煎熬的三体文明与受其威胁的地球文明,它们的作为都只是为了生存,谁又应当毁灭?“破壁人”不单单是人类的叛徒,更是为了一份信仰,“面壁者”为人类未来努力,却因为道德与思想内外交困,二者究竟谁对谁错?

  这部小说不仅表达了一系列思想,同时塑造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小说中没有明确的“主角”,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与思想,有血有肉而不空洞。这些个体在危机中的挣扎,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影射出一个宏大又不失细节的整体。

  人类,对于宇宙来说是如此的渺小!没有人知道我们将会经历什么?一个人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也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不可否认的,人性的力量是伟大的,这也使得整个人类文明拥有凝聚起来的强大力量。世界,对于社会与个体来说都意味着弱肉强食,但只要我们敢于抗争,便绝不会失去希望。只要有爱,“灿烂的阳光也能照进黑暗森林!”

  读《三体》,使我仿佛被抛于茫茫宇宙中,这一切苍茫、沉重而刻骨铭心!

《三体》读后感14

  《三体》是“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很好看。今天,我把它推荐给大家。

  《三体》描述的是距离地球约4光年远的半人马座三星生活着三体人。它们经过了200多个文明的轮回,在地球上大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时,三体人接收到了红岸基地发射的信息,并发出了警告。但三体人元首知道后立即让智子(被改造成超级计算机的质子)锁死了地球人的基础科学,还派出了杀气腾腾的宇宙舰队向地球进发。人类面对前所未有的.危机,地球人组建起了同样庞大的太空舰队,还利用三体人思维透明的致命弱点,制定了“面壁计划”,选出了四位“面壁者”。三体人也从地球叛军选出了“破壁人”,与“面壁者”展开了智慧博弈……

  《三体》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章北海和罗辑。章北海他很有头脑,料到了人类在末日之战必然失败的真相,为人类保存了5艘恒星级战舰,组成了星舰地球。罗辑则做了两次救世主,拯救了太阳系的人们,我希望自己将来也能够成为罗辑那样的英雄。

  在整个三部曲中,我认为第二部完成度最高,也最好看。有时我会想:要是有一天,三体人真的来了,怎么办?当然,这只是幻想。

  看完了《三体》,我发现:科幻小说的很多东西就如同我们看的神话,而神话里的东西已慢慢成为现实。从古至今就是因为人类没有停止过追逐梦想的脚步,不断地向未知探索,才使得人类社会不断进步,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三体》读后感15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用眼睛看到的这个多彩的世界是美丽的,也是美好的。然而,有些人的世界却是单调的黑色——盲人。

  “三个人一双眼睛、还有笑在脸上流。"啊!多么温馨的一家啊!虽然小男孩的爸爸妈妈是盲人——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星期天,作者在百货大楼看到从楼梯上并排走下三人,中间是个小男孩,他牵着他的爸爸妈妈,他的爸爸妈妈都是盲人,他们一家人脸上都流着灿烂幸福的笑容。

  我读了这个故事,感概万千。

  坚强

  人,活在这世界上,必须要坚强。就像小男孩的爸爸妈妈那样,虽然他们的眼睛看不见了,但他们并没有放弃生活,放弃生命。再说了,人生道路上怎么会没有坎坷、挫折和困难呢?现在,有些人因为生活压力大,学习压力大,自己承担不住,就去寻短见,这是不可取的。我们面对挫折,不应该去躲避,应该勇敢地去迎刃而解!我们要坚强,敢于向生活挑战,然后大声说:“我不会低头!”

  乐观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更要乐观。小男孩的`爸爸妈妈虽然都看不见,可却是那么的开心,那么的快乐,一家三口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同样的我们想问题也要向乐观的方向去思考,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何必每天愁眉苦脸呢,我们要每天快快乐乐地面对一切!人的心态是最重要的,只要保存着健康快乐的好心情,那在我们的眼里,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自信

  人,不能缺少自信。小男孩不怕别人的嘲笑与讥讽,牵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大大方方,坦坦荡荡地走在大街上,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爱迪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是成功最重要的前提和条件,自信是成功的发动机。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挑战自我、改变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成就自我;只有相信自己,才能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排除万难、坚持到底、争取成功;只有相信自己,才能被别人相信,从而得到别人的帮助,吸引大量的支持者,成就一番大事业!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要相信自己,把自己的光芒展示出来吧!

  让我们的生活不再黑暗,而是充满阳光!让我们坚强一点、快乐一点、自信一点,去面对生活吧!

【《三体》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体》读后感11-13

三体读后感02-25

三体全集读后感05-05

《三体》读书心得07-14

《三体》读后感3000字06-29

三体读后感13篇03-17

三体读后感(15篇)03-30

《三体》读后感精选15篇04-24

三体读后感(13篇)04-08

《三体》读后感(15篇)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