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观后感7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亲爱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亲爱的》观后感1
父母对儿女的思念,犹如潺潺的流水永不停歇。父母的爱,是人间最伟大最神奇的力量。父母的爱如春雨,播洒在我们的心中,催生着希望。
若是失去了孩子,对于每个父母来说都是心头之痛,悲痛欲绝。而电影《亲爱的》正是述说:一对离异的夫妻的唯一孩子,在某一天与邻居孩子玩耍时因为擅自离开而被人拐走,这对夫妻多年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孩子。他们利用网络、新闻、广播等各种方式发出寻找信号。因此许多骗子也因为这样三番四次地欺骗夫妇,假装他们找到孩子,并要求夫妇以钱交换。虽然已经有许多次被欺骗的经历,但是夫妇却还是仍然相信,绝不放过一丝希望。后来,这对夫妇加入了一个组织。这个组织里面都是一些孩子被拐带的父母亲,他们全部人团结一致,多年未曾放弃寻找他们自己的孩子的希望。每当有关于孩子的消息,他们都第一时间赶到。后来经过不懈的努力与寻找,夫妇的孩子终于被找到,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
这部电影,我是在电影院里看的。那时候也是禁不住流下了泪水。当夫妇知道自己的孩子被拐走之后,他们的神情也体现出他们内心深深的痛楚。而多年来的不停寻找也是让我感到十分感动,他们每日深情而悲痛的呼喊,这就是父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与重视。从不放弃寻找孩子的任何希望,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勇敢地去面对,永远把孩子放在第一位。
当时在看电影的过程中,这又让我回想起儿时发生过的一些事情。孩提时,我是一个很调皮很淘气的女孩。虽然是个女孩,却有着男孩的性格,大大咧咧,粗粗鲁鲁,就算摔痛了也只是拍拍裤子随即继续我的顽皮。
记得有一次,我与小伙伴在公园里打羽毛球。那时,风正起,羽毛球随着风便飞到了树上。那棵树看起来已经有点年纪了,长满了树枝,也十分高俏,似乎十二级强烈台风也吹不动它。这时,小伙伴们也着急了,纷纷在说:“怎么办好呢?球飞上去了。”然而,我就在悄悄的扳动着树枝欲爬上树。树长得太高,我得跳起来好几次才勉强碰到最近地面的小树枝。几个小伙伴这时便合力把我抬起来,我延着树干慢慢爬上树。身手敏捷的我,不一会就爬上去了,用手轻轻一摇,那羽毛球就缓缓飘落下来。小伙伴们喜笑颜开地跑过去把羽毛球拾起,而我也在这时,不小心踩错地方,在树上掉了下来。裤子被树枝刮破了,手和脚也流血了,血丝慢慢蔓延开,不一会儿就顺着脚流到地上了。小伙伴们都吓得惊呆了,个个都慌慌张张不知所措。这时一个小伙伴说:“快去找她爸爸妈妈过来。”语罢,小伙伴都一溜烟地跑去我家了。这时我正惆怅着怎么跟爸爸妈妈交待,也不想让他们发现现在的我。我便忍着痛站了起来,在公园的一个小角落藏了起来。爸爸妈妈来到,见不到我的身影,便急切地在呼喊我的名字,焦急的看向周围,而我却躲着角落里不敢走出去。我分明看见了妈妈的眼睛肿了起来,布满了血丝,深情十分空洞。而爸爸神情也十分严肃,双眉紧紧地挤在一起。后来是一个小伙伴找到我的,便告诉我的爸爸妈妈。爸妈看见我,二话不说地疾步而来,攥紧我的双臂,又看看我的伤口,随后紧紧地把我抱住。我看见,妈妈的眼睛里有泪花……
父母的爱如一股涓涓细流,虽无声,却能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灵,虽平凡,却在平凡中孕育着一份惊人的伟大;父母的爱如一剂特效药,可以拯救那病入膏言、行将入木的灵魂;父母的爱如海洋上的一座指路明灯,引导我们走出迷途,追随光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份沉甸甸的爱,有谁能够掂量出他的分量,有谁又能够真正偿还呢?不要辜负了父母的一声声呼喊,因为这一声声的呼喊中,代表的是他们对我们深沉而又伟大的爱意啊!
《亲爱的》观后感2
电影《亲爱的》,讲述的就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被拐走以及解救孩子的故事,看过电影后,会发现,这不仅仅是一部苦情催泪片。有些悲,不一定让人落泪,但沉重会直戳心灵;有些希望,不一定让人开怀大笑,但总会有一丝阳光不经意地落在眉梢。《亲爱的》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就像黄渤说的,“这个电影有一只手,是深深地伸到你的胸膛里,会触碰到你的心灵。”
每个人都可以透过这部电影看到社会的群像,看到自己内心的焦虑和对亲情的漠视,而那种丢失的深沉与悲痛,其实是每个人从生活中都能感受到的。然而这不仅不是一个普遍发生的故事,它也不单纯在讲述孩子的丢失和寻找,还折射出了社会中人们内心某种东西的丢失和寻找。人来人往,我们迷惘,我们失去,我们的“家”究竟在何方?
这样的事情如何不再发生,如何避免?该拿什么来保护你,我的孩子,电影观看结束后这样的想法又再一次出现在脑海里,这是全社会需要共同解决的难题。
电影里,田文军说“凭什么我要认命”,就是这股劲让他拼命寻找,不言放弃,唯有把“希望当饭吃”,他才能在失去几乎所有的时候,还能“不认命”地盼望着找回一点点的尊严。找到鹏鹏那天晚上,他在派出所的楼梯间痛哭,那是3年来他第一次落泪,那就像憋了长长的一口闷气,终于终于爆发,面容抽搐,声嘶力竭,没有吐出一个字,但我们完全能够感受到,这几年,他活得有多累。黄渤的表演太有爆发力了,在静默中,给予我们心灵重重地一锤,虽然没有经历过这般痛苦,但是看着他抱头痛哭,我们似乎能突然明白,他拼命寻找的何止是鹏鹏,只有把鹏鹏带回来,他的家才在,他才能“回家”。
鲁晓娟丢失的也不仅是鹏鹏。“不认命”的她为了往上爬,和田文军离婚,组建了一个中产家庭。但在丢失了鹏鹏之后,她终于发现,其实身份、金钱是无法对抗这样一个痛苦的,她一直想摆脱人下人的身份,倒头来却发现丢掉了自己。这实际上,跟很多我们身边的人都很像,只是活得太匆忙,以至于没法停下脚步去看看原来的自己,再看看现在的自己。失去鹏鹏,她又变得跟田文军一样了;寻找鹏鹏,其实是她自我重建的过程,重新回到她出发时的状态。面对本能痛苦,外在的不可能帮助到什么,只有重新建立内心,才可以去对抗、甚至超越这个痛苦。电影里虽然没有一个最终的结案,但我们显然能感受到,鲁晓娟“回家”了。
李红琴,她丢失的是一切,丈夫已死,养子被带回家,女儿被夺走,她的家完全散了。儿子和女儿都不属于她,就连法律,似乎也要来割断她最后一根稻草,生活之于她,太残酷了,以至于我们在道德伦理上本该厌恶这样的“人贩子老婆”,但却最终不由为之怜惜和感慨。电影的最后,留下了很多,长镜头一摇,我们隐隐看见,黑暗的尽头还是有一点的光亮,那到底是不是希望?
拐卖孩子,没有买方市场就没有卖方市场,犯人无不是利用年少无知和防范意识薄弱的弱点作案。那么如果我们对孩子们有意识地对其进行安全教育也许是个不错的方法。让他们学会拒绝与自己不熟悉的人接触。如此虽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源,但是也能强化孩子保护自己的意识,同时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亲爱的》是一部好电影,但它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去接受故事的牵引。我们都太焦虑了,以至于无法意识到自己丢掉的是什么。绝大部分的人都不会有电影里面那些人物的经历,但是光影的魅力,就可以让我们在两个多小时内,去感受另外一场人生,然后审视自己。电影的深度不在于导演或编剧将细节挖得多么深入,而在于,它落在我们的心头到底有多重。陈可辛导演的电影,不会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也不会给予大家一个明确的答案,他就是一个旁观者,铺开了一切的问题,让我们自己去寻找“回家”的路。
离家的路有千万条,回家的路只有一条。希望我们都在那唯一一条路上。
《亲爱的》观后感3
鉴于对演员郑爽的喜欢,观看了综艺《演员的诞生》,喜欢这个综艺的排版,让我看到演员这个职业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力。以前的我,对于“演员”,并没有太多的概念,可能只是觉得这仅仅是一种职业,只是许多人的梦想,并没有觉得,也没有感受到它所带给我们,以至于这个社会的影响力。然而,通过这个综艺,虽然很多人都觉得它只是一种炒作,一切都是前期彩排以及安排好的,但是通过这个平台,我确实观看到一个演员的成长史,同时发现了很多很好的电影,如《亲爱的》。
在《演员的诞生》这个综艺里,影后级演员黄璐和80后演员刘芸将《亲爱的》这部电影的部分片段重新展现在观众面前,片段里那种母亲对孩子的爱让我深受感动,于是我将电影完整的看了一遍。
有时候,一切就是很巧然。电影讲述了一对离异的夫妻因为孩子被拐走而苦苦寻找的故事。主人公田文军因为生意失败,妻子鲁文娟和他离婚,但两人有一个特别乖巧的孩子田鹏。但是由于田文军对儿子田鹏的疏忽,以致于被拐走。事后的俩人为了儿子的下落,茶饭不思,父亲田文军更是风餐露宿,找遍了中国的各个角落,因为他知道,儿子是他的生命,甚至更重于生命。母亲鲁文娟因为寻找儿子,忽略了当前的家庭。我不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但是我能感觉到,这是一种无法言表的心情,那种撕心裂肺的感受。三年,整整三年,儿子失踪了三年,他们夫妻俩就寻找了三年。这三年来,他们每一天都没有睡眠,只能通过药物来控制自己的睡眠。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好心人的帮助,他们在安徽省的一个小村庄里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当时他们看到儿子之后的那种表情,仿佛这三年过了一辈子一样,时间那样漫长,过程是那样艰辛,但是当看到儿子的那一刻,过去的那些苦仿佛烟消云散。看到这里之后,我突然很想念我的家人,真庆幸我们一家人在一起。
电影里人贩子的妻子李红琴其实挺无辜,结局其实有点讽刺。只有小学文化的李红琴因为听信自己丈夫的话,以为自己不能生育,于是同意收养丈夫从深圳带回来的小孩。可能在一些小村落,由于贫乏的教育,还深深的保留着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男强女弱的思想。从来不敢质疑自己丈夫的行为,只能一味的听从。如果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站在李红琴的角度,我觉得她是没有错的。毕竟人相处久了是有感情的,更何况李红琴以为自己不能生育,已经将自己丈夫的“孩子”当成了自己的亲生骨肉,作为一个母亲,从小将孩子养大,那种母亲和孩子的感情确实是无法割舍,并且她已经认识到丈夫行为的错误,这最起码值得原谅。其中有一个特别感人的片段,那就是当她在深圳申请抚养“弃婴”杨吉芳的路程中,在公交车上看到自己曾经的“儿子”——吉刚(田鹏)时的那种发疯似的行为,即使在交通繁杂的大马路上,不顾自己的人身安全,只为见“儿子”一面。即使被许多丢失孩子的家长打骂,但至少可以见到吉刚一面,那就是值得的,并且她也一直承认自己错了。
可作为丢失孩子的家长来说,毕竟找到孩子的人不多。想到自己的亲生骨肉被人贩子的拐卖,他们的那种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将所有受尽的委屈全部发泄在人贩子妻子李红琴身上。
这部电影取材于生活,也来源于生活,并且真真切切的发生在我们身边。一部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电影,非常值得我们观看,更值得整个社会反思。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我们所有人的愿望。可是这个社会的有些现象所带来的浮躁之气同时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在利益的驱使下,在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许多人为了金钱,违法行为越来越多,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以及身心都带来了不利。
希望中国的电影行业可以多拍一些这些有积极影响力的作品,能够在社会中传播正能量。
《亲爱的》观后感4
《亲爱的》是一部以打拐为题材的电影。
一个叫田文军(黄渤饰)的中年人,和前妻鲁晓娟(郝蕾饰)之间有一个儿子鹏鹏。有一天,鲁晓娟把孩子送到田文军开的网吧中。网吧里有人打架,田文军便让鹏鹏自己去和邻居小孩子们玩。鹏鹏和小朋友玩的时候,看到妈妈开车路过,便开始追妈妈的车。妈妈虽然看到了他,却没有停下来。结果,鹏鹏被人抱走了。
为了找到鹏鹏,田文军和鲁晓娟历经波折,并加入一个由走失儿童家长组成的小沙龙,不断为寻子努力。终于在三年后找到鹏鹏。
鹏鹏跟一个叫李红琴(赵薇饰)的女人生活在农村,还有一个妹妹。他已经不再认识自己的亲生父母。也很难再融入城市。
是李红琴的丈夫抱走的鹏鹏,几年后又抱来一个小女孩取名吉芳,李红琴并不知道孩子是丈夫拐来的,一直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对待他们。
……
故事展现的内容很多。但我的注意力始终停留在鹏鹏走失的那个下午,跟在鲁晓娟汽车后面跑,嘴里喊着“妈妈”。
鲁晓娟后来得了抑郁症,一是因为丢失儿子的痛心,二是她走不出那个下午,她说:“我感觉到儿子在我车后面跑,可是我没有回头……”
一次不回头,换来终生的愧悔。
只有真正带过孩子的母亲,才会理解那种愧悔。而且我敢说,每一个母亲,都有那个对孩子失去耐心的瞬间。
以鲁晓娟为例,虽然她感觉到孩子在后面跑,可是她以为后面会有孩子父亲。她已与孩子父亲离婚,有了自己的生活,爱孩子也是爱的,但毕竟会有失去耐心的时候。
生活中我们许多人,都有对孩子失去耐心的时候。
忙碌了一整天回到家,还得陪孩子玩,如果孩子大点则要陪他看书、或者画画,而自己还有家务要做,还有电话要打。可怎么办?现在孩子不都喜欢玩手机游戏或者PAD游戏么?让他玩一会儿吧,就一会儿,等我有功夫了,我就陪他。很多人都这样想着。然后不知不觉地,半个小时过去,一个小时过去,孩子还在玩……然后,孩子就上瘾了,每天都要玩,玩得眼睛流泪,也没有听大人说话的耐心。你能说,这个事情,就怨孩子么?可是站到自己的立场上,我们还是一次次选择原谅自己。
周末本想陪孩子,可是有应酬,只好选择把孩子送到奶奶家。孩子不愿意去,哭闹也就哭闹一会儿吧,懒得去管他了。自己也终于可以好好放松一下。然后,一天过去了,孩子又失去了和你相处的一天。假如老人善于管理孩子还好,有些习惯于溺爱的,则让孩子养出一身毛病。可站到自己的立场上,你又以工作为由,选择了原谅。
孩子本想找你谈个事,你正忙着,搪塞他说:“等一会儿妈妈再听啊!”等你想听的时候,孩子已经不愿意讲了。久而久之,他已经不再愿意和你交流。
从前曾经有一个朋友对我说:“千万别想在孩子身上省功夫,你在他小时候省了多少,在他长大后就会花双倍甚至更多的时间补回来。”当时我刚为人母,心想我从没想在他身上省功夫。可是在孩子长到4岁,我忽然发现,我其实经常让他服从于我的兴趣而不是我去迁就他,我经常犯上述的小错误渐渐使孩子养成一些小毛病。
有时候想想,有点惭愧。可真的是很累啊。在很累很累的瞬间,真的是有不想管他的时候。
可能我们犯过没有像《亲爱的》一剧中鲁晓娟那样的错误,可是其实错误的本质都是一样的。
有时候觉得,有了孩子以后,没有时间再保持自我了。
可是,是我们选择带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必须为我们的选择负责,没有理由对他们忽视。
为人父母是多么辛苦的事,容不得稍有闪失。
所有我们因为忽视孩子而失去的,都会在某一个瞬间、用某一件事提醒那些忽视的所害。
所以,我们还是要投入全部精力,去做孩子的父母亲吧。
《亲爱的》观后感5
每一部电影就算再怎么升华,电影的中心思想是不能随意改变的,涉及法律方面的电影,惩恶扬善也必须是主线,看完后,一方面让人们提高警惕,另一方面让还试图犯法的人悬崖勒马,这才是拍影视剧的本质(当然,只为了票房的除外)。
看了《亲爱的》,从市场角度,它是一部很好的生意,能让投资方赚钱的电影,从演员角度不必多说,演技精湛,基本功扎实,上乘之做,这些没什么可吐槽的,只想说说立意层面的一些个人看法(不喜勿喷,谢谢)
看到了很多评论,人们对李红琴很多都是同情,但我觉得,电影最让人不能理解的就是这个,就是赞扬了李红琴这种所谓“无知”的母爱!
我只想说,请别拿“无知”当个性!看了很多评论后,真觉得无语,别人把你孩子拐走了,到头来我还要同情拐我孩子的人的老婆,只因为“不知道”孩子是拐来的,“养孩子不易”,还有什么“中国农村现象”,就要同情她?这是什么逻辑?我只听说过“无知者无畏”,没听说过“无知者无罪”的!拐孩子这种事情,无非金钱利益驱使,就算不能生育,也有很多方法正规的收养孩子!
孩子已经3岁多,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最起码知道自己爸妈是谁吧,被拐走后,至少肯定会闹的,这个没问题吧,李红琴就算相信丈夫说的,但至少从孩子嘴里肯定会知道李红琴的丈夫不是他亲生父亲,这个也没问题吧,所以李红琴肯定会知道孩子是拐来的,这个就不用解释了吧,至于怎么让孩子听话的,那就靠时间了呗,3年怎么也听话了!所以在怎么赞扬母爱,请不要建立在最基本的道德法律准则上,大家在赞扬李红琴的母爱层面上时,是否可以想一想,这种建立在别人家庭痛苦基础上的母爱,值得同情么?换位思考,如果你孩子丢了,你会原谅么?
李红琴善良?她的这种善良会纵容拐卖者,以后拐卖者人人效仿,怎么办?试问,如果你钱包丢了,然后经过查找,发现它在一个女人的手上,然后你问她怎么钱包在她手里,她回答你说:我也不知道,这是我老公给我让我花的,你会感激她帮你花钱么?她说不知道,你信么?钱包尚且如此,试问活生生的孩子呢?
这就是当今社会的一种“伪善良”,有些事情可以,拐卖孩子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情就不可以,这是道德的底线!中国可能还有很多李红琴这样的人存在,只希望电影给那些人传达是一种声音,就是想领养孩子正规合法的地方,而不是来路不明的孩子,“无知”不能凌驾于法律道德之上,成为逃避法律的根源!但似乎导演只强调了母爱的伟大,但这种以牺牲别的家庭幸福而存在的“母爱”,可能没有人会赞同吧。
关于丢失孩子的父母,确实应该检讨自己的过失,但这种过失是可以被谅解的,因为从主观上,没有家长希望把自己孩子弄丢的,虎毒不食子啊,希望他们看完片子多多留意自己的孩子,照看好他们,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对于李红琴这样的人,她们很可怜么?最多只能说她们很可悲,仅此而已,中国被拐卖的每一个儿童都会遇到一个这样的“母亲”,只希望这些“母亲”可以从良心角度出发,弄明白孩子的来历,还那些被拆解家庭的天伦之乐,这才是最重要的吧!而不是她们母性多么的“伟大”。
中国式的片子有些看看就好,票房到手了,别的就不管了,但请留存一些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中国要强大,原则就是原则,底线就是底线,不能越线,犯罪的人为什么敢犯法,是因为他们还是不怕,在无知的人,我相信也会有人性的!但对于那些拐卖孩子的人,既然他们已经丧尽人性,何必还要同情,一律严办,不能让他们有任何侥幸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使有这些想法的人害怕,怕了就不敢了(至少会有一丝顾虑),社会这种事情才会越来越少。(当然,还有根本就不怕的,那就更没什么可说的了)。 法律的意义首先不是在于怎么惩罚,而是在于怎么不让这些犯罪的事情发生,不是么?
还是那句话,有些事情可以原谅,有些事情是永远不可以的!希望不再有拐卖孩子的痛,不再有失子女的泪!
只是个人一些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亲爱的》观后感6
明天就要暑期补课了,趁着今天看一场最后的.电影,也为暑假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找了很久找到这部泰国的电影。吸引我的是剧照中的其中一个女主角小棉,曾经看过她演的泰国电视剧,觉得她很可爱,所以这次就在皮皮看了这部《亲爱的伽利略》。本来以为这部电影像是泰国近期的青春小清新一样,少年间的初恋故事之类的。没想到内容情节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是一对好朋友好姐妹一起跑到欧洲旅游当背包客。
电影开头真的让我进入了一种失恋了好姐妹相陪去蹦极然后又恋爱的错觉,当小樱对小棉说我们一起去欧洲旅行的时候,我就知道我错了。这种疯狂的事情也许只有和好姐妹才干得出来了。两个人说服家里人一起去了欧洲,首先去了伦敦。伦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汤姆哥,真的是很可爱的一个大叔呢。我想起他说的话“当有一天,我赚够了钱,我就站在警察面前让他带走我。”后来我百度了一下才知道,没有申请移民许可是不能在那边打工的。随着汤姆哥为小樱践行被抓,她们开始了巴黎之旅,也是整部电影最精彩的地方。
在巴黎,好姐妹间爆发了最激烈的争吵,小棉也在外出的期间意外的认识了我在这部电影里最喜欢的角色——皮西。他们一起举办一个展演,小樱在这次展演会上画了自己的建筑作品,意外的被皮西的好友赏识,邀请她去米兰工作。而小樱也和小棉告别皮西去了米兰。看的出火车走的时候皮西的落寞和小棉的不舍。萍水相逢,若是说了离别也许就不会再见面,不会再联系了。在意大利小樱做错选择最后害得小棉被遣送回泰国。
结尾却是美好的。小樱成功的工作,也在伽利略的生日那天按照约定去了比萨斜塔,发了条信息给小棉,竟然收到小棉回的彩信。是一张照片。皮西和小棉在巴黎的街头,举着一张用泰文写着“想家的人,请举起手”的牌子。这个是我最喜欢的桥段之一。在这部电影里,结尾是第二次出现。小樱是一个很有天赋的设计师,但她却学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最后,也许友情的力量使她意识到自己不总是对的。而小棉,一旦面对问题就喜欢选择逃避,但是真的觉得她是个很可爱,很孩子气的女孩子。
电影里最喜欢的还是皮西。我觉得他懂得生活,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活得轻松,活得坦诚,活得自在。他说的话总有一种哲理气息,让你想要深究。像是那天看《春光乍泄》,每一句的台词都值得你按下暂停键,好好的思考一番。
看完这部电影我萌发了一个念头就是找一个好的朋友去旅行。后来想想也许还是不好的,还是适合一个人去,也许会孤单。想起《前度》的开头,也是去旅行的时候吵架分手,阿娇和男主分手也是旅行。小棉和小樱也是在旅行期中吵架冷战。何况我那么的喜欢自由。更加不适合和别人一起去旅行了吧。
只是很想去走走,想要拍两个人的照片,想要两个人牵着手拿着地图转圈圈,想要两个人做两个人的事情。两个钟头的电影,期间我好想停下来写点什么然后再继续看,还好我没停下来,若是我停下来最后写出来的一定不是这样的感觉了。
文笔不好,很多想说的难以表达,那就这样好了。最后是这部电影的片尾曲。真的好好听,只有看过电影的人,才懂得在唱什么。
《只是想念》
自从那回我们天各一方
前因后果都不再重要
正如我为你收藏于心的种种感受
每一次和朋友偶然相遇
碰巧听到来自你的消息
那就是我一直等待着的美好感觉
那次我们一起看的天空依然精彩
树木与溪流我越看就越想念你
而今没有你的生活还是要继续
只是想念就已幸福
那次我们一起看的天空依然精彩
树木与溪流我越看就越想念你
而今没有你的生活还是要继续
只是想念就已幸福
《亲爱的》观后感7
电影的主题是寻找丢失的孩子,这样的主题,无论如何都会让观众流泪。因为观众只有两类:为人父母或者为人子女,从哪个角度都会迅速的融入剧情,这类题材几乎毫不费力就会赢得观众的“移情”。
影片由两个很分明的段落组成:失而不见——黄渤找孩子,见而不得——赵薇要孩子。 在第一段落里,陈可辛没有过多的编排情节,电影常用的巧合、转折几乎不见,用的是电影原型寻子的一些经历,这一段全靠黄渤和郝蕾的情绪和演技撑起来。难得的是,陈导刻意的淡化了几幕本来很有戏剧冲突和张力的情景,比如黄渤遇到骗子团伙抢钱那一段,只用了奔跑和跳河几个动作来串连,简洁明了。
由此也可以看出陈可辛用最简单的原始情节,不加工、不修饰来讲述故事。这尤其难得,把一个家庭失去孩子的痛苦以及寻找孩子的执著,直接传递给观众,最朴素的最简单的,最打动人。黄渤的几次流泪,让人印象极其深刻。 如果电影只用这一种方法,难免会让人厌倦。悲伤的情绪不可重复再三,如果这部电影只用这一个手法,那还不如去看倪萍主持的《等着我》,那里面任何一个寻子的故事,只用讲述,都会让你泪流满面。
所以有了第二个段落:赵薇饰演的人贩子的老婆,执意要回女儿(弃婴或者丈夫拐的)的故事。在这个章节里,陈可辛加了很多料。比如赵薇为求丈夫的工友作证,不惜牺牲肉体;比如佟大为饰演的律师,表面刻薄内心热情;还有就是影片最后开放式的结尾:一直以为不能生育的赵薇突然发现自己怀孕了,而此刻她正为要回原来的女儿在努力。身为一个农村寡妇,赵薇饰演的形象也是令人同情的,对于丈夫的行为毫不知情,一直守在闭塞的农村照养农忙和孩子的她看起来愚昧却也是受害者,她只是一个单纯想保护自己孩子的淳朴的女人,不该用人贩子的罪名对她加以拳打脚踢。相对于第一段黄渤寻子的多番遭遇,遇骗、加入寻亲团、学校门口摆摊,赵薇撑起的这一段相对来说要弱,严格来说情节只有一个:跟福利院打官司。所以这一段的点都集中在赵薇一个人身上:农村打扮、素颜、挨打,不惜形象的卖力演出等等。但是这一段开始赵薇却俨然开始进入这部电影的主角,不得不说,这算是赵薇出道以来最用力走心的一部电影。作为演员,有这样的一部电影,应当是很幸运的一件事。
顺便提一下,影片里出现的机构和制度,相对于个体的焦虑和情感,表现的过于冷漠和机械。无论是24小时以后报警(这是个典型的错误,按说影片不应该出现),还是具体承办案件的警察、办理户口的户籍警、福利院院长、不解电话的律师、法院法官,他们所刻画的形象始终如一:不解疾苦,跟制度一样刻板,甚至有些无情。这些人物的刻画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实,自私本来就是人的本性中一大缺陷,人情冷暖在中国更能令人体会深刻。当然,这里也隐约揭示出中国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之处,很多不法分子诸如人贩子容易钻法律的漏洞,而对于生长在农村的大部分没有接受过法律教育的半文盲,他们的法律意识淡薄,不懂得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或者想自我保护却无从下手或者无路可走。
人大多都会在感情上,在亲情上,坚持过,失望过,绝望过,痛苦过,失眠过,走不出来过。之前看评论,很多人说电影很收敛,其实编剧一点都不收敛。尤其在我看到黄渤和赫蕾拼命地想把自己的儿子从农村带走摆脱村人的追赶宛若自己才是人贩子时,黄渤终于把鹏鹏领回家,连扔垃圾都要抱上儿子生怕再弄丢的一愣,黄渤安慰赫蕾说,鹏鹏要多久才能叫赵薇妈呢这句话时,赫蕾跟鹏鹏说要把妹妹也带回家时鹏鹏主动牵起妈妈的手,这些细节无不触动人心。编剧是在表层的亲情上收敛,而在深层次的坚持和换位思考,这两个人性的问题上大放光彩。所以,每一次电影里勾起观众哭的地方,都是勾起你人性向善的回归,才如此让人潸然泪下而又心悦诚服。
【《亲爱的》观后感7篇】相关文章:
后天观后感12-11
起风了观后感12-08
年会观后感12-05
勇士观后感12-05
《爱心》观后感12-04
《敦刻尔克》观后感11-30
妈咪观后感11-30
宠爱观后感11-30
长城观后感11-29
《芬芳》观后感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