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心得体会>名思教研心得体会

名思教研心得体会

时间:2024-09-19 10:38:43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名思教研心得体会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名思教研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名思教研心得体会

名思教研心得体会1

  这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 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整个活动过程中, 我始终认真地去听, 生怕漏掉任何一句话.本次活动的课题是《圆的标准方程》, 分别由江门市的钟老师、中山市的孟老师和珠海市的赖老师上课, 他们真是“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每一位教师都精心做了准备, 教学风格各异, 每一节课都有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首先上课的是江门市的钟老师, 他以两幅校园风光图引入了圆与圆的定义, 先回顾直线方程的推导步骤, 再详细地推导了圆的标准方程, 他的板书非常整洁美观;接着马上进入了题组的训练, 他一共设计了三个题组.题组一是4个已知圆的标准方程, 指出圆心和半径, 由学生口答.题组二的第1题是课本上的例1, 增加了问题:“若点不在圆上, 请指出点是在圆内还是圆外”;第2题是总结出点与圆的三种关系和判断方法;第3题是“已知点P (a, 4) 在圆x2+y2=25的内部, 求a的取值范围”.题组三的第1题是“已知圆C经过三点A (4, 0) 、B (0, 2) 、O (0, 0) , 求圆C的标准方程”;第2题是“已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 (4, 0) , B (0, 2) , C (0, 0) , 求它的外接圆的方程”, 在这道题中, 钟老师总结出了待定系数法和几何法两种解法;第3题是“已知圆心为C的圆经过A (4, 0) 和O (0, 0) , 且圆心C在直线l:2x+y-5=0上, 求圆的标准方程”, 对于这道题, 钟老师让第1、2组的学生用待定系数法来求解, 让第3、4组的学生用几何法来解答, 学生的参与度很高;第4题是“已知圆心为C的圆经过点O (0, 0) , 且圆心C在直线l:2x+y-5=0上, 当圆的半径长最小时, 求圆的标准方程”.钟老师运用“几何画板”软件演示了图形的变化规律, 可惜在这时, 下课铃声响起了……

  第二位上课的是中山市的孟老师, 她首先提出问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哪些条件可以确定一条直线?哪些条件可以确定一个圆?”接着推导出了圆的标准方程, 并和学生一起分析了标准方程中每一个字母的含义,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方程中的“-”号;然后布置了3道课堂练习题, 让学生熟悉和巩固圆的标准方程, 总结了通过求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来求圆的标准方程这一知识点, 并称之为定义法;最后, 她重点讲解了课本的例1:已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 (5, 1) 、B (7, -3) 、C (2, -8) , 求它的外接圆的方程.与书上一笔带过的方程解法不同的'是, 孟老师和学生一起共同探讨如何解这个三元二次方程组, 手把手教会学生怎样将其消元、降次, 将其变成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然后总结出待定系数法的步骤为“设、列、解、答”, 非常简洁且容易记忆.紧接着, 孟老师展示一道情境创设题:“A、B两个村庄间有一条公路, 现要在此公路沿建一个加油站, 使加油站到A、B的距离相等.”从而引出了本堂课的另一个重要例题———例2:已知圆心为C的圆经过点A (1, 1) 和B (2, -2) , 且圆心在直线l:x-y+1=0上, 求圆心为C的圆的标准方程.刚开始, 学生没有头绪, 孟老师便让学生前后左右一起讨论,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 并请学生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最后和学生一起找到了4种不同的解法.

  第三位上课的是珠海的赖老师, 他一开始就借助“几何画板”这一优秀软件, 直接导出了每一条直线都有相应的方程, 从而每一个圆也应该有自己的方程, 并通过动态演示, 不断地尝试两种变换, 一种是改变圆心的位置, 半径不变;另一种是圆心的位置不变, 改变半径的大小, 让大家观察圆的方程有什么变化, 从而引出了圆的标准方程, 并和学生一起分析了方程的特点.他由“数: (x-a) 2+ (y-b) 2=r2”到“形:圆心 (a, b) 与半径r之间的联系”, 给出了一些特殊位置的圆的标准方程:1.圆心在原点;2.圆心在x轴上;3.圆心在y轴上;4.圆与x轴相切;5.圆与y轴相切;6.圆心在直线y=x上.接着讲解完书上的例1之后, 他提问:“你能判断点P (-m, -5) 与圆的位置关系吗?”虽然点P的坐标中带字母, 但仍可判断出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然后他讲解课本中的例2, 当学生观察出“△ABC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时, 赖老师大声地喝彩, 并带头给学生鼓掌.最后他提出了把题目中的三个点的坐标去掉一个, 改为“圆心在直线8x-6y-7=0上”, 其余条件不变, 让学生思考新问题.可惜的是, 就在这时下课铃声响起了!

  这是三节特点鲜明的课, 听完三位教师的精彩的课, 让我顿时感到“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首先, 在钟老师的这节课当中, 我看到了一位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的精英教师的风范.他讲课严谨, 板书整洁美观, 题组设计有层次且精巧, 特别是题组三中的4道题, 设计得非常有水平, 那4道题的已知条件都不同, 但实际上答案都是一样的他教会学生要看到题目的本质, 体现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非常精彩, 但遗憾的是, 由于前面推导圆的标准方程花的时间稍多了一些, 所以后面讲解重点部分时显得有点匆忙, 没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我个人觉得因为书上已经有了详细的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 故不必再详细地板书, 以节省时间重点讲解题组三.还有就是在得出圆的标准方程之后,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熟悉和记忆标准方程, 以在题组一和题组二上少花一些时间.当然这是在吹毛求疵了.总的来说, 这是一节高质量、高水平的课.

  其次, 孟老师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 只有三年的教龄, 但是她非常有亲和力.她与学生的互动非常成功, 在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多, 在引导学生思路方面也非常突出!还有就是, 她把学生的解答过程通过投影仪展示出来, 当场给学生批改, 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怎样写解题过程才是规范的, 这一点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值得我学习、借鉴.我个人认为, 为了防止部分学生偷懒, 不肯动笔运算, 教师在编题时可以变换书上的例题数据, 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动起来, 那就更加完美了.

  对于赖老师, 我认为如果前面引入的部分能简洁一些, 为后面节省出一点时间, 他就能完成对例2的讲解, 完成对例2中的从待定系数法到几何法的转变, 这将是一堂非常出彩的课.赖老师娴熟的电脑操作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他对例2的改编, 他把题目中的三个点的坐标去掉一个, 改为“圆心在直线8x-6y7=0上”, 其余条件不变, 实现了从待定系数法到几何法的转变, 这是一个非常大胆而精彩的创意!还有赖老师提前对学生进行分组, 每个学生手上拿着一张印着自己组号的纸, 抢答时只要举起手中的纸就可以回答.为了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 他当场给回答正确的小组进行加分, 并不停地夸奖学生“很棒”, 这一点也非常值得我学习!

名思教研心得体会2

  这次有幸参加了“名思教研”活动。一睹名师教学风采的同时,思维也得到了碰撞。在四天学习中,讲师的幽默而有深度的语言,加上名师的实际教学示范,开阔了眼界,受益匪浅。

  最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王崧舟老师的课堂,收获颇丰。行云流水般的课堂让我佩服不已,一针见血的讲座让我赞叹不止。让我对语用有了更清晰更深层次的了解。他执教的六年级《孔子游春》这课中,他把语言的积累分别和内容理解、情感熏陶、学法指导三者结合起来,可谓独具匠心。王松舟老师认为,学习语言文字并不排斥内容的理解,他巧妙地创设语言运用的情景,把语言的文字的训练融合在情感中和意境中。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处处看到王老师和学生在品词析句时的大气和厚重,他会将一个不经意的词,演绎成一句话,一组排比句或者将学生带入诗意般的想象中。

  张学青老师她的名言是:阅读---生活在别处的最低成本方式。作为语文教师,阅读是不可省略的功课。只有阅读,我们才能正确且充分地解读文本;只有阅读,我们才能厚积薄发,自信地驾驭课堂;只有阅读,我们才能立足课堂进行教学研究,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阅读具有无法言喻的魔力。 张学青老师告诉我们阅读的重要性和生活必要性。她的.独特见解,了解到阅读的策略,如:要学生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高年级的孩子阅读速度为300字每分钟! 教学中忽略

  了快速阅读的重要性,今后需改之。

  本次名思教研活动,让我获益匪浅,在今后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会把这次所学到的一些教学技巧与教学策略内化为自己的所需,再应用在教学中,从而提高自己教学质量。

名思教研心得体会3

  “成就与挑战”两岸三地数学教育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成果研讨峰会,20xx年12月11—13日在肇庆学院体育馆举行,为期三天的学习,听了19位来自两岸三地的专家名师的课例与主题报告,真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让我充分领略到各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都具有无穷的魅力。

  台湾的吴如皓老师的《数学魔术》课中,我感受到台湾地区数学教学注重从数学学习中感受到什么,他们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预测策略,提问,从而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静心思考的习惯。大陆大部分老师教学过程注重肢体语言,激励的语言去鼓舞学生,多用分类比较,把无形的数学转化为有型的教学,让学生动起来,当着孩子的面去捅破数学的外衣。而无论哪个地方的名师,在教学过程,他们都有一个共通点:引导学生提问。李一鸣老师说 “有问题的学生是没问题的,没问题的学生是有问题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难度,要鼓励学生自己大胆地提出问题。“装傻是一种基本的教学艺术”。课堂组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只用“师问生答”的传统交流形式,要学会“装傻”,要更多地使用“生生互动”的交流形式,让学生自己教会自己。“师问生答”只是应答,“大问题”是对话,小组里头商量商量,交流交流。我印象最深刻是这吴如皓老师和顾志能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给学生的一个做法:把自己看到的用一简短的话写下来,然后思考,可以预测,可以质疑,可以交流我相信他们教出来的孩子肯定很会总结,思考。另外无论哪一位老师的教学还是报告中,都充分注重培养学生当小老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老师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自由创谈,谈自己的体会。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分享质疑。学生积极性很高。以上是其中的几点大感受,现在来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1、外出学习比在学校闭门造车收益要快要直接。人无完人,教无定法,每个学校老师的教学都有优缺点,我们可在学习听课当中汲取自己需要的东西。从这次学习当中,我明白到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不应求全,而应求联,数学基本技能的教学不应求全,而应求变。

  2、课堂教学真实。在我们的观摩课教学中我总是觉得雕琢,事先准备的痕迹太过浓重,当然我所说的并不是不备课一点准备都没有,而是不应该把每一句话每一个答案都要事先给学生灌输,害怕在作课中出现纰漏,我就看过一位新老师上学校公开课时曾经那样,她在上课前不停的灌输给学生,然后在作课时,她的每一句话,学生的每一个答案都是准备好预设好的,而不是适时生成的,虽然按部就班成功的完成了一节看似完整的课堂教学,其实却缺少了真实性,多了几分虚假。听了那么多老师的课后,我觉得在教学中他们做到了真实的教学,首先教师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暴露思维的真实,例如徐长青老师的《数与形》,顾志能老师的《分数乘除法的联系》,吴如皓老师的《数学魔术》,沈洋老师的《小数的意义与性质》的集体辨析,黄爱华老师的《较复杂的平均数问题》等等课例中,在他们的教学中没有一种固定的答案,而是拓展了思维的空间,这样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即时生成的答案各式各样,让人找不到雕琢的痕迹,很真实。其次,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凸显个性的真实。

  3、创设的'教学情境贴近生活。教学情境的设置来自于生活,引入非常自然。虽说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设置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情境,而是尽量贴近于生活,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便于思考操作,同时也能在生活中加以应用。

  4、亮点让课堂教学生辉。

  能让听者有畅所欲言的欲望的课就是一节好课,能够让听者回去就可借鉴操作的也是一节好课,我觉得一节好课并非是很完美的,哪怕只有一个亮点,能够引起大家共鸣,我觉得都是好课,其实那些名师的课并不是像我想象中的那么好,而且在我们学校应用起来未必就很实用,但是在他们教学的过程中,练习的设计中,大都采用了层层递进、小组合作,并让学生进行质疑,我感到了教学的效果非常好,这就是一个亮点,使这节课生辉。

  5、专家理论讲座,指明方向,引领未来。

  这次邀请了很多位来自两岸三地的数位名师、专家及教授作专题报告并附有他们的论文及想法。如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梁贯成教授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数学教学》,他用图表的方式清楚显示美国,新加坡,台湾、香港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瑞士等等几十个国家的教育情况,通过比较华人地区的数学教学成绩比较理想,但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郑毓信老师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维的教学》防止规律泛滥化,要把知识看成一个包。陈洪杰副主编的《复习课给孩子什么机会?》,朱国荣老师的《挑战性学习任务的设计及其教学》,黄爱华老师的《大学问教学》等,无不体现这数学教学现状及为我们指引了数学教学的大方向。张齐华老师说得很好:回归数学的本源,可以让数学学习更接近真实,更具有打动人心的数学力量;回归儿童的立场,可以让数学学习更富有生命气息,让课堂能够更大向度地向儿童开放,向生命开放。

【名思教研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思品教研组工作计划10-09

教研心得体会10-19

大一思修课的心得体会04-28

联片教研心得体会06-12

校本教研培训心得体会08-07

静夜思教案02-23

静夜思教案06-22

《静夜思》的教案03-31

《静夜思》教案01-20

做一名幸福幼儿教师心得体会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