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集合十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脚及其用途,并且知道保护脚。
2、学习用脚趾撕报纸,知道脚步锻炼有益健康。
3、培养幼儿探索身体奥秘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旧报纸、塑料瓶,盘子。
三、活动过程:
1、律动:小兔跳。
2、认识脚——请幼儿脱鞋袜,坐在地毯上。
l 仔细看一看,我们的小脚丫都有什么呀? 脚背(用手拍一拍)、脚趾头(自己动一动)。脚指甲(手指敲一敲)、脚后跟(拳头捶一捶)。
l 教师介绍脚弓。
l 把小脚丫伸出来,挠一挠脚心有什么感觉?(痒)幼儿互相挠一挠,抓一抓,用脚趾互相挠一挠,看一看感觉一样不一样。小脚丫伸一伸,小脚趾勾一勾。
l 小脚有什么用?
l 教师小结。
3、 想一 想我们的小脚丫还有哪些本领?
4、学习用脚趾撕报纸。
l 幼儿自由探索各种脚撕报纸的`方法。
l 相互交流。
l 比赛,看谁撕得多、撕得碎。
l 评价:为什么撕得又多又碎?
5、小脚丫的本领这样大,我们怎样保护小脚丫?
活动延伸:
脱掉鞋子,去小区里的鹅软石路上走走。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形式:
分组教学
活动目标:
1、幼儿有浓厚的动手兴趣,了解橙汁的由来,并能积极思维。
2、幼儿能亲自动手,采用各种方法取橙汁。
3、幼儿能把自己的劳动成果与同伴分享。
活动准备:
鲜橙若干、榨汁机、泥工板、筷子、勺子、吸管、碟子、杯子、抹布、小刀、磁带、记录表、彩色笔、鲜橙汁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师生相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
1、老师揭示课题:今天教室来了客人,老师为客人和小朋友准备了礼物,出示橙子。
2、提问:橙子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味道?橙子里面有什么?
3、教师,橙子还可变成饮料,即橙汁。
4、老师展示泥工板、筷子、勺子、吸管、小刀、抹布、碟子、杯子、榨汁机等给小朋友,请小朋友想一想,用什么办法、什么工具能榨出橙汁?
5、幼儿把黑板上的记录表按自己的想象填写。
6、老师交待实验要注意的事项。
7、请幼儿在《小燕子》的音乐飞到桌子的'两旁,动手操作取橙汁。
8、幼儿动手、老师记录,并适当引导个别能力较差的幼儿。
9、取橙汁时,老师,并延伸到课余,小朋友可以回家榨果汁。
三、结束部分师生共同分享自己的劳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观察充气过程,感受物体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
2、能用动作表现玩具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
二、活动准备
1、充气玩具(气球、塑料袋、皮球、充气棒等)
2、吸管、气球打气筒、气门针、打气筒、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以自由玩的形式让幼儿认识充气玩具
1、导入:歌曲表演《河马先生》。
2、师幼共同玩充气玩具。(播放音乐:鱼儿水中游)
(二)观察充气过程,并讨论
1、说一说充气玩具的名称。
2、讨论
(1)我们玩的'气球是什么样子的呢?
(2)根据生活经验说说在哪里见过气球。(出示课件)
3、师幼共同探索气球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
(1)出示没有充气的气球,引导幼儿说出他们的不同。
(2)讨论怎样让它变大呢。(用嘴吹气)
(3)师幼共同探索多种让气球变大、变小的方法。(提供工具,可以合作。)
(4)猜想:如果一直充气,气球会怎样?
(5)请幼儿尝试给充气玩具充气(不要充的过满)。
4、总结
(1)气球充气呼——变大了,漏气哧——变小了。
(2)充气的时间长,漏气的时间短速度快。
(三)用动作表示气球大小(注意安全及充气、漏气的速度)
1、幼儿用自己的动作变大变小,知道充气变大,漏气变小。
2、师幼共同游戏:变成一只大气球。
(1)请幼儿想象自己是一只气球,教师给气球充气,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气球渐渐变大的样子。
(2)幼儿手牵手拉个圈圈,合作表现气球逐渐变大与破掉的情形。
(3)幼儿手牵手拉个圈圈,合作表现气球逐渐变大、漏气、越来越小的情形。
3、鼓励幼儿随音乐变一变。(播放音乐:拿昆乐器曲)
请幼儿随着音乐表现气球逐渐膨胀和越来越小的情形。
四、延伸活动:
现在就让我们用睁得大大的眼睛到外面发现更多变大变小的东西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
2、愿意参加科学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
3、通过玩玩、讲讲发展幼儿的思维,激发求知欲。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一个杯子,一根搅拌器。
2、白糖、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苹果片、橘子瓣等)大豆、红豆、绿豆、小石子,沙子等。
活动过程:
1、告诉幼儿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东西,引起幼儿观察与学习的兴趣。
1)观察教师实验:
教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让幼儿观察白糖放进水里怎么样了?
(看不见了、溶化了)
2)教师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小石子,让幼儿观察小石子放进水里怎么样了?
(还能看见 、不溶化)
问: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平时见到的'什么东西放进水里也能溶化?(盐、果珍、奶粉等)
教师小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能溶化,变得看不见了,而有的东西放进水里不能溶化。
2、让幼儿做小实验(任选一种)
1)介绍活动材料,让幼儿知道实验材料的名称。
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片、红豆、绿豆、大豆、小石子、沙子等。
2)让每个
幼儿试一试,选择一种材料放进水里,观察结果如何。
3)交流实验结果:知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看不见了,溶化了,有的东西不溶化能看得见。
点击浏览该文件
3、提问个别幼儿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把什么东西放在水里了?怎么样了?
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活动延伸:
教师继续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物质溶解于水的现象,鼓励幼儿多做小实验,通过实验掌握更多的知识。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探索多种让水快点变冷的方法,学会使用温度计并进行记录。
2、学会与人合作,体验参与实验操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学会使用温度计
(1)出示温度计,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温度计)
(2)那你知道温度计有什么用处呢?
(3)幼儿第一次探索,识别温度。(师:请你们两人一组看看你们的温度计现在是几度?)幼儿交流,老师记录
(4)与同伴分享:我们看看怎么温度都是一样的呢?谁来说说温度计上的温度是什么温度?(室温)
2、测量水的温度,感知不同时间水温的变化。
(1)老师为我们小朋友准备一杯热水,要想知道这杯水有几度,该怎么办?(用温度计测)
(2)幼儿两人一组测水温并记录。(师:请你们两个人一组测一下这杯水的温度,测好后记录结果)
(3)集中交流:你杯子里的水是几度?师记录幼儿渢的水温。
(4)讨论:你们杯子里的水都是从水壶里倒出来,为什么有的温度低有的温度高?
(5)师小结:原来一杯水时间放得长,水温降得多,时间放得短,温度下降得少。
3、设计让热水快点变冷的方案(1)不用任何材料想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
师:现在老师想请你们用一个办法让杯子里的.水冷来,然后请你测好水温,看看谁的办法使水温下降得快。
A:幼儿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B:集中交流:你用了什么办法,水现在的温度是几度?(幼儿说,教师记录)
C:师小结:我们知道用嘴吹,用手扇可以降低水的温度,但是下降的度数不大。
(2)提供材料想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
师:那有没有其它办法可以让水快点变冷呢?
A:幼儿交流各自的想法。
师:小朋友,真能干,想出这么多可以让水快点变冷的方法,老师为你们提供了材料,请你们去试一试,并记录下实验后的结果,比一比、看一看,哪种办法能让水温降得更快?
B:幼儿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C:展示幼儿操作卡,集中交流:哪一种办法可以使水温下降得快?
D:师小结:通过我们发现冰块使水温下降得最快,勺子和扇子也能使水温下降,但没有冰块的速度快。
4、延伸:今天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很多可以让水快速变冷的办法,以后我们如果急于喝开水,就可以用这些办法,可是要注意卫生哦!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豆子的生长过程,学习用图画的方式进行记录。
2、仔细、耐心地进行观察,养成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
3、通过种植观察活动,激发幼儿关爱植物的情感。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观察豆子成长的记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家里的时候有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种植豆子呀?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幼儿回答)
二、基本部分。
1、教师陈列幼儿种植的豆子,引出观察兴趣。
教师:小朋友,这就是你们种的豆子,它怎么样了?它现在是什么样子的?还记得以前的样子吗?
(幼儿回答)
2、幼儿拿出自己的记录,互相说一说观察结果。
请幼儿展示自己的记录表,相互介绍豆子的成长过程。
教师:请你和同伴说说自己种的豆子是怎样慢慢长大的。
3、集体交流,帮助幼儿归纳豆子的生长过程。
请幼儿按照自己的记录介绍豆子的生长过程。
教师帮助幼儿归纳豆子的`生长过程。
豆子——长出两瓣小芽——长出叶子——长高——开花。
4、引导幼儿找出豆子生长情况不一样的原因,激发幼儿关爱植物的情感。
引导幼儿发现豆子叶子长得不一样。
教师:仔细看看,你们的豆子长得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幼儿回答)
5.讨论原因。
(1)教师:为什么有的豆子长得高而且叶子又多,还开花了,而且有的豆子却长得不高,有的甚至烂了呢?
(2)请几个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种的,为什么他们的豆子长得不一样?
6.激发幼儿爱护植物的情感。
教师:我们应该怎样照料它呢?
(幼儿回答)
三、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豆子就像我们的好朋友,我们每天都要来看它。发现它干了应该给它浇点水,但水不能太多,否则会淹死。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特证,了解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区分各种几何图形,通过情景游戏,能用语言大胆的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感受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用途,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前熟悉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图形的"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做成铺路的石头。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若干4、背景?音乐、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情景导入捡石头,引起幼儿探索几何图形的兴趣。
1.教师用神秘的语气告诉幼儿:小朋友,今天老师发现宝贝了,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宝贝?(随音乐进入场地)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大家可以挑自己最喜欢的,进行观察、探索交流。(发现他们的特征)"哇!有这么多五颜六色的石头,我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石头玩一玩、看一看他们有什么特征。"
3.游戏:按标记举"石头"?。
小结:圆形,四周是圆滑的,没有棱角;正方形有4条边一样长,4个角一样大;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二、铺小路
试一试,摆一摆几何图形,感知几何图形的特征。
1.第一次铺小路: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几何图形的铺法,并交流发现的秘密。
"我们这里有一条坑坑洼洼的小路,有一天我看见有个小朋友在上面骑自行车摔倒了,哭的可厉害了。为了不让大家再受伤我们用捡来的石头,来铺一条石头路,好吗?"教师提出要求:请你们把手中图形放进与你手中的图形相同的坑里,直到把坑全铺平!(边讲解边示范)幼儿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的镶嵌在相应形状的坑里?。
2.第二次铺小路,探索感知几何图形的特征。
问:为什么三角形要铺在三角形的坑里?圆形要铺在圆形的坑里?正方形要铺在正方形的.坑里?(鼓励幼儿表达出探索过程发现的现象,感知并初步理解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特征。)
三、踩石头,继续巩固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1.小路铺好了,我们来玩踩石头的游戏吧。
教师介绍玩法:音乐一响,幼儿随音乐跳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自己喜欢的石头上,并说说踩到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
2.游戏重复两到三次。
3.小结。
四、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幼儿了解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在生活中的用途。
1.在幼儿园里,我们的周围你发现什么东西的形状像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幼儿自由交流回答。)
2.其实生活中,还有好多东西的形状是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观看课件进一步了解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用途。)
3.布置任务:生活中还有好多不同形状的东西,咱们回家找一找,回来告诉老师好吗?
延伸活动:
带幼儿到户外继续寻找不同形状的东西。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实践中感知肥皂的主要特征,了解肥皂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
2.乐于参与活动,能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3.体验成功带来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脏手帕一块、水四盆、大肥皂1块、小肥皂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脏手帕,引起幼儿注意。
提问:
这块手帕干净吗?(不干净)手帕脏了怎么办?(要放在水里洗一洗)
是不是放在水里洗一下就干净了呢?教师边问边把手帕放在水里搓一下,然后拿出来给小朋友看:手帕洗干净了吗?(启发幼儿观察手帕病没洗干净。)
教师接着问:那怎么办呢?(启发幼儿讲述要在手帕上擦点肥皂。)
二、教师进行操作,引导幼儿观察手帕怎么干净的。
教师拿出一块干肥皂在手帕上擦了几下,可肥皂擦不上去。(引导幼儿讲出肥皂要沾些水。)
教师在肥皂上沾了一点水,擦在手帕上,说:请小朋友看看,现在手帕洗干净了吗?(如果幼儿说:“还要搓一搓,搓出泡沫后再放到水里洗,手帕就会洗干净了。”教师可按照幼儿说的,搓出泡沫,然后放在清水里洗净,再拿出来给幼儿看,幼儿会发现手帕已变干净了。)
三、向幼儿介绍肥皂的性质、用途和使用方法。
教师作启发性提问:手帕上的脏东西到哪儿去了?(引导幼儿观察脏东西到水里去了。)
脏东西怎么会到水里去了呢?回答后让每个幼儿用手指触摸沾上肥皂是怎么样的。(又粘又滑)
教师小结:肥皂碰到水后,就变得又粘又滑了。擦在手帕上,经过揉搓就会产生泡沫,手帕上的脏东西就被粘住带到水里去,所以手帕就变干净了,而盆里的水却变脏了。
教师让每个幼儿按照洗手帕的方法把自己的手洗干净,先把手弄湿,擦上肥皂,双手互搓,搓出泡沫后,再放在清水里边搓边洗。通过洗手的练习,使幼儿懂得肥皂的性质(遇水后粘滑,搓动时有泡沫)和用途,并学会了正确使用肥皂的方法。
教师做小实验:把一小块肥皂浸在热水里,让幼儿观察肥皂块渐渐变小,直到变成肥皂水,使幼儿懂得肥皂会溶解于水的特点。
四、复习歌曲《肥皂泡》。
活动反思:
肥皂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品,孩子们在洗手时只是草草的使用,并不是想用它把手洗干净,而感兴趣的是搓出来的泡沫。因此,仅用看看、问问、猜猜的方法认识肥皂,既不能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又不能达到发展幼儿思维的目的.。
而这次活动,我把认识肥皂的教学和洗手帕结合进行,是从幼儿的年龄出发,考虑幼儿的情绪、爱好和心里的因素,它巧妙地利用了幼儿求知欲,好奇心强,喜欢自己探索、自己动手等特点,让幼儿主动地了解实物的特点和规律,这于传统的注入式相比,显然是好多了。
其次,本活动从“手帕脏了怎么办?”这个问题开始,逐步打开幼儿思考是闸门。通过教师边提问边操作,边让幼儿自己动手实践,使幼儿懂得手帕脏了要洗;要把手帕洗干净,一定要擦上沾了水的肥皂,搓出泡沫;由于肥皂又粘又滑,手帕上的脏东西就会被肥皂泡沫粘住带到水里去,成为一块清洁的手帕。随着手帕由脏到干净,幼儿也随之掌握了肥皂的性质,了解了其用途与使用方法了。
第三,次活动在让幼儿认识事物时所采用的方法是从形象到抽象,从具体到概括。这样,幼儿通过各种形象和动作的刺激与反射,所获得的知识便会记得牢,经久不忘。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公共汽车、货车、洒水车、救护车、消防车、警车的名称和特点,并了解其用途。
2.幼儿对汽车产生兴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汽车的图片(公共汽车、货车、洒水车、救护车、消防车、警车)。
2.情境图片六幅
3.课前带领幼儿观察马路上的各种汽车。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引起兴趣。今天好多汽车来我们班做客,让我们来欢迎它们吧!(教师出示汽车图片于黑板右侧)。
2.基本部分:
认识几种常见车的名称,特点及用途:
(1)请幼儿找找自己喜欢的'车,并说出它是什么车?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它是用来干什么的?(提醒幼儿尽量讲一句完整话:“这是××车,可以用来干什么”。)
(2)动动脑,连连看。区分几种车的不同用途。依次在黑板左侧出示图片:
A妈妈带小红去奶奶家;
B许多帐篷要运到地震灾区;
C公路要洒水;
D小熊病了,要送医院;
E有幢房子着火了,要救火;
F警察叔叔要抓小偷。
请幼儿思考分别要用什么车,并把左边的情景图片与右边的车子一一对应连起来。
(3)小结:教师总结学到的车的名称,特点,用途。
3.结束部分:
小朋友在回家的路上可以讲给爸爸妈妈听,你最喜欢的汽车叫什么?用途是什么?
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感知油水分离的现象。
2.大胆地探索让油水融合的方法,初步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乐于积极探索,细致观察比较。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水、花生油、一次性透明杯、抹布、记录纸、笔、筷子、热水、洗洁精。
活动过程:
一、观察油和水,运用各种感官初步感知其特点。
引导幼儿看颜色、闻气味的方法分辨油和水。
1.你们面前都有2个杯子,杯子里装的分别是什么?
2.杯子里装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3.小结:对,这就是一杯水和一杯油。
二、实验:观察油水分离现象。
1.猜一猜把油倒进水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幼儿实验、观察。
把油倒进水里,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注意事项:倒的.时候小心点别倒到外面,如洒了及时用抹布擦掉。)
3.小结:油和水倒在一起后,是分成两层的,油和水是分离,油总是在上面,水总是在下面。
三、探索感知不同材料能否让油水相融。
1.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它们融合在一起呢?
2.出示三种材料进行集体猜测
这里有筷子、热水、洗洁精三种东西,你们认为这些东西可以让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吗?(教师进行记录)
3.幼儿实验、观察,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纸上。(提醒幼儿操作一个记录一个以免忘记实验结果)
4.交流实验结果
小结:原来,洗洁精可以帮助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变成了白色的液体。
四、联系生活实际
1.除了洗洁精,还有什么可以让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呢?(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回答)
2.观看视频(洗衣粉、洗衣液去油渍)
3.小结:原来像洗洁精、洗衣粉、洗衣液这些洗涤用品都能让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在生活中帮助我们把衣服上、手上的油渍洗干净呢!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10-31
科学活动教案【荐】03-25
科学活动教案【精】03-25
科学活动教案【热】03-26
科学活动教案【热门】03-26
科学活动教案【推荐】03-26
【推荐】科学活动教案03-26
【热】科学活动教案03-27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03-27
【荐】科学活动教案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