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时间:2023-07-23 11:25:28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6篇(经典)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班教案6篇(经典)

小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在班级开展主题活动《小司机》的过程中,幼儿认识了许多交通工具。教师发现他们对汽车特别感兴趣,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自己的玩具汽车,一有空就和小伙伴一起观察、讨论,对汽车的每一个部分都观察得很细致。针对幼儿的兴趣,设计了《车轮不见了》这一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去探索,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圆形物体能滚动,探索车轮的特点。

  2、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

  活动准备:

  各类图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供幼儿操作的废旧物品、玩具汽车、美工区的材料、录音机、音乐磁带。

  活动指导:

  1、动手操作,投放有车轮和无车轮的玩具汽车,让幼儿自由选择一辆玩具汽车,玩一玩、开一开。

  2、谈话,请小朋友一起想一想、说一说。a.刚才你玩什么车?发现什么?b.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车跑起来?

  3、幼儿自由探索。(1)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材料,引导幼儿把各种形状的物品都试一试、滚一滚,找一找,找出适合当车轮的材料。

  (2)讨论:a.幼儿互相说说自己拿了什么物品当车轮。b.幼儿互相比一比谁的车轮跑得快,为什么?c.说说球能不能当车轮,为什么?

  3、教师:因为象球一样的车轮会到处滚动,不好掌握方向,而象滚筒一样的车轮只能向前后滚动,能更好的掌握方向。

  4、分组活动:汽车制造厂各区材料准备:a.撕贴:各色蜡光纸、胶水、图画纸,让幼儿撕贴车辆,(教案:)并从各种形状的图形中找出正确的图形做车轮。b.泥塑:橡皮泥、泥工板,引导幼儿搓、捏出汽车的形状。c.找车轮:大小不同的无车轮卡纸汽车、大小不同的各种图形卡纸、胶水,让幼儿按照车辆大小的不同来找出相应大小的车轮。

  提出要求:a、把自己制作好的“汽车”放到“停车场”内。b、引导幼儿在各个活动区自由操作。

  5、讲评:幼儿互相参观作品,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辆“汽车”。

   本次活动是从幼儿兴趣的话题中延伸而来,教师及时捕捉幼儿的关注点,并与幼儿一起收集各种有关材料展开一次有趣的探索活动。活动形式宽松自由。教师始终处于观察、引导的角色,鼓励幼儿大胆、主动去探索他们想知道的问题,在必要时给予幼儿一定知识经验的支持。活动过程中,幼儿之间的互动非常积极,由于材料丰富、有趣,幼儿自始至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整个活动宽松、自由,幼儿不仅玩得开心,并在玩中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

小班教案 篇2

  目标:

  1、认识静电这个自然现象。

  2、亲身操作利用"静电"钓起小鱼。

  3、感知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活动准备:

  1、笔

  2、餐巾纸的小鱼

  3、池塘挂图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小猫钓鱼"

  1、"谜语"导入:

  师:苗苗三班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个是什么小动物吗?

  (八字胡,往上翘,说起话来喵喵叫)幼:小猫咪师:对,就是小猫咪。那小猫咪喜欢吃什么呢?

  师:就是小鱼,那我们今天就去钓鱼吧!

  2、提出矛盾点师:哎呀,粗心的小猫咪只带来了钓鱼竿却没有带来钓鱼线,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帮助小猫咪。

  幼儿:——

  二、教师展示"静电"实验

  1、展示静电现象师:小静老师,今天要用一个神奇的方法来钓鱼哦。

  (摩擦笔杆,去吸池塘里面的小鱼)师:我一边做你们一边和我说"霹雳啪哩轰""霹雳啪哩轰"师:你们看!小鱼钓上来了!

  师:你们想不想试试看?

  2、教师介绍静电师: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小鱼杆可以钓鱼呢?

  幼:自行发言师:这个就是静电宝宝的威力!当我们用笔擦擦我们的头皮时,由于摩擦(边说边做动作)静电宝宝就会出现

  三、幼儿亲手操作,教师指导

  1、请幼儿亲身试验这个现象。

  2、教师观察总结幼儿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师:我们请刚才成功的小朋友来试试看师:那么没有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

  四、拓展静电的相关知识

  1、教师进一步介绍静电这个现象而且,静电宝宝经常会在秋冬天的时候出现。你们注意过他们吗?

  1、穿衣服的时候听到噼啪的声响

  2、拉手的时候会突然电一下

  3、梳头发的时候梳着梳着就会头发飞起来。

  这些现象的原因都是因为静电宝宝,皮肤与衣服之间以及衣服与衣服之间互相摩擦,便会产生静电宝宝。

  五、延伸活动:防静电

  1、拓展环节——防止静电宝宝出门前去洗个手,或者先把手放墙上抹一下去除静电

  2、科学区角:可以讲课上的道具放到区角,让幼儿可以在课下时候再次进行操作。指导幼儿重点关注不同纸张的区别会对静电产生造成的影响。

  活动反思

  一、设计意图

  幼儿的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学会归类、排序、判断和推理。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兴趣,体验探究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

  随着冬日的来临,天气逐渐干燥,静电将会经常出现在在幼儿的生活之中。而这个现象具有趣味性,熟悉性,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本次活动是验证性实验。设计这个活动,意在通过幼儿的猜测、观察、实践、总结,让幼儿正确感受静电这个现象,激发幼儿从小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逐步渗透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的意识。

  二、活动实施效果

  (一)导入环节优点:采用了激趣导入法在"认识静电宝宝"的活动中,教师通过小猫咪这个幼儿熟悉的形象作为导入引出后面的'内容。幼儿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这为教师以后的教学作了不错的铺垫。随后引出了一个矛盾点"钓鱼竿没有钓鱼线",让幼儿进行积极的思考。思考之后,教师引出了一个有趣的咒语"劈哩啪啦轰",边说边摩擦衣服产生静电。让这个过程变得有趣,教师边说边做还让幼儿跟随着老师一起做,大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二)现象导入环节教师边说咒语边把这个现象呈现给幼儿。幼儿明显表示出了积极的兴趣,教师于是成热打铁地指出了这个是静电宝宝的威力,进而继续介绍静电的产生的原因等。然后,让幼儿自己进行操作。

  (三)幼儿操作环节优点:让幼儿亲身操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教师将幼儿分为三组,自行地进行实践观察。在幼儿的操作之中,教师边指导边观察,途中发现部分幼儿成功了,部分幼儿没有成功。教师发现没有成功的原因:1、摩擦衣服的力量不够2、衣服潮湿3、部分幼儿开始用嘴巴吹小鱼4、管子的方向不对,用戳而不是平行吸上来。

  (四)教师反思环节优点:及时总结并且让做的好的幼儿上来演示在第一轮的幼儿自行观察了之后,教师结合自己观察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1、要用力气2、不要用嘴巴吹3、不要戳而是平行4、请部分成功的幼儿来演示一下,其中也邀请了一位幼儿用了不同的方法来吸小鱼(摩擦头发)随后教师重点介绍了摩擦头发的方法,然后请幼儿再次去尝试一下。

  有待改进:对于"关系——摩擦的力度和粗糙程度"没有很明白的点明,幼儿并不能很明白失败的原因我只是把一些问题进行说明了,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个说明显得过于抽象了,我应该把这些问题进行整理为"关系",然后对于幼儿进行说明。比如,我可以点明"是不是摩擦的力气""是不是我们摩擦的衣服有差别呢?成功的是怎么样的,失败的怎么样?"

  (五)幼儿再次操作环节幼儿在听取了教师的提醒之后,再次进行自主尝试。

  有待改进的地方:

  我应该把关系指出:

  1、粗糙程度:鼓励幼儿去摩擦一些光滑的物体。

  2、力度大小:鼓励幼儿去观察不同的力度的摩擦。

  (六)教师最后总结以及延伸教师根据幼儿在实践操作的大致情况进行了总结。并且再次提出了静电宝宝这个概念,此外进行了一些延伸比如:静电宝宝在生活中的其他体现以及如何消除静电宝宝等。

  二、得失总结本次活动虽然整个流程都进行了下来,但是仔细反思还是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以下主要从优点和缺点这两个角度来分析。

  (一)优点:

  1、激发兴趣,吸引了幼儿的兴趣。

  教师在本次活动中共使用了2次激发兴趣法。

  (1)教师在开头引用了谜语,导入了幼儿所熟知的小花猫形象,从一开始就吸引了幼儿的兴趣。

  (2)教师在展示静电宝宝产生现象的同时配合咒语"劈哩啪啦轰",让幼儿产生一种神奇神秘的感觉,这样就牢牢地吸引住幼儿的兴趣,也拟补了幼儿在等待时间里面的无聊感,可以让大家一起参与到这个活动之中来。

  2、坚持了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让幼儿观察所学事物,或由教师用语言形象描述,引导幼儿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印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使他们能够正确的理解知识和发展知识的能力。教师在这次课堂之中使用了现场演示法,通过了直观的道具或实物(图1)进行示范实验,使得幼儿获得了理性的认识。并且教师进行了两次演示,一次是全班观看,一次是让男孩子和女孩子进行了分组观看。

  3、让幼儿进行实践操作幼儿亲自动手、动脑参加是进行科学教学的主要途径,其与课堂教学方法相辅相成。幼儿对于语言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课题教学应该与幼儿的实践操作相结合。本次实验,教师安排了两次幼儿亲自操作的机会,并且还邀请了部分做的不错的孩子上来在全班面前演示。

  4、延伸经验,联系了生活幼儿的经验最终都需要联系到自己的生活,教师列举了一些静电宝宝出现在生活中的现象,给幼儿一个铺垫让幼儿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于这个现象不会陌生并且会用心地去观察它。培养了他们热爱观察和生活的习惯。

  (二)不足之处:

  1、材料的准备还不够充分幼儿科学教育的一个重点是需要通过对比让幼儿发现关系。为了做到这一点,材料的多样性和对比性则显得特别重要了。本次课程,教师只准备了一种材质类型的小鱼。并且制作小鱼的材料也应该考虑一下,应该选择一些容易吸引上来的材质,提高实验的可见性。比如电光纸等。

  2、幼儿操作实验的梯度性不够,对于关系的展现不够明显两次的幼儿的观察都基本集中在了一个纬度之上,而没有很好地体现一个梯度的提升。科学课的重点是让幼儿发现观察,而我对于关系的点播还不够明显。

  3、对于幼儿的回应和其他反映没有积极回应在幼儿自己亲身操作的过程之中,有的幼儿利用吸管的吸力把小鱼给吸了上来,但是对于这个现象教师没有在集体总结中好好的回应而是忽略了。

  三、改进的措施

  (一)丰富材料,增加对比量在第二次的幼儿操作过程之中,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摩擦面对于静电产生的影响,从而帮助他们了解到静电产生的一个条件就是要摩擦物体表面不光滑需要粗糙。通过了投放不同的材料也可以让整个活动的梯度性增加。

  (二)积极回应幼儿的发现面对幼儿在自己的发现,虽然有时候因为课程的时间和安排上面不能完全的解释和解决,但是教师应该给与情感上的积极回应,在课后也要好好的解释给孩子听。面对瑞瑞的新发现,教师应该在总结环节给与回应并且给与大致的介绍"这个是吸力宝宝的威力,但是今天我们介绍的是静电宝宝,我们下次和吸力宝宝一起玩。"让幼儿得到被重视的感觉,这样才可以让他们更好的参与到学校的生活中来。

  (三)把握实验类课程的指导要点

  1、各种前概念的有效呈现:儿童在生活之中积累了很多的前概念,无论是正确还是错误,课程要建立在儿童前概念的基础之上帮助他们形成新的概念。

  2、实验收、放权的正确把握:

  3、提高实验结果的可见性修改后的教案(黄色背景代表修改的新内容)

小班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指出,小班阶段幼儿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但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探索世界不妨从幼儿最贴近的自身开始。小脚是每个孩子都有的,却很少有机会去仔细观察它,创设这样的机会让孩子感受,在游戏中萌发对身体的初步探索兴趣,着实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这也是我们在进行《认识我自己》主题活动中一个内容。

  在活动形式安排上,我也考虑到了幼儿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赖与行动”的特点,通过看、说、摸、跳等形式,让孩子充分感知、观察、比较、体会任何事物都会变,引申出我们会长大,脚会长大,从而萌发幼儿对自己成长的渴望与热爱。

  活动目标:

  1、 在活动中感知自己小脚的特点,产生初步的探索兴趣。

  2、 知道小脚会随着人体的长大而长大,激发幼儿对自己成长的`渴望与热爱。

  活动准备:

  地毯、录音、出生证、事先脱掉袜子等。

  活动过程:

  1、 听《我的身体》音乐活动小脚。

  (2、 和小脚做游戏。

  (1) 脚上有什么?

  数一数:一只脚上有几个脚趾?(幼儿数)哪个脚趾最大?

  师小结:小脚小脚真可爱,1、2、3、4、5,五只脚趾头。

  (2) 挠挠小脚:

  挠挠自己的小脚,挠挠同伴、老师的脚,有什么感觉?

  师小结:小脚小脚真好玩,挠挠小脚哈哈哈,痒死喽——

  (3) 比比脚大小;

  和老师、同伴比比。你的脚为什么比老师的小?

  教师出示出生证,以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老师的脚出生时这么小,但吃了好多饭和好多菜、水果啊,人长大了,脚也长大了。

  猜猜你长大了,脚会有多大?

  师小结:小脚小脚真有趣,你长大我长大,大家都长大。

  3、 说说小脚的本领。

  听音乐《欢乐蹦蹦跳》展现小脚的本领。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用对角折的方法折叠不同的鱼

  2.让幼儿在折纸活动中体验其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大小不同的各色正方形手工纸若干(每个幼儿两张)

  2.蓝色海底世界背景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引入课题

  在海底世界,本来生活着许许多多的鱼儿,由于很多人不讲卫生,海洋里的'水变脏了,很多鱼儿没有了家,(出示背景图)。后来,人们给海洋治好了‘病’,现在有些鱼儿已经回来了,可有些鱼儿还不知道呢。今天,老师教小朋友们怎样制作鱼,让他们都回到自己的家好吗?

  二、基本部分:学习鱼的不同折法

  1.出示范例,教师示范,并讲解折法。

  (1)将正方形纸对折成三角形

  (2)将长边上的两个角向上折(或折一个角)

  (3)添画上眼睛

  2.幼儿练习折大鱼小鱼,教师巡回指导。

  (1)对于有疑问和有困难的幼儿及时指导。

  (2)添画鱼儿头部眼睛时,注意在适当位置。

  3.教师协助幼儿将折好的鱼儿粘贴到背景图上

  送“大鱼小鱼“回到自己的家——海底世界。

  三、活动延伸:

  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模仿鱼儿游来游去。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故事,了解动物摘果子的不同方法,并能用动作进行模仿。

  2.知道小动物在摘果子的过程中,果子的数量由多到少的变化。

  3.感受小老鼠和海豹互相帮助摘到果子的快乐心情。

  4.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5.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PPT,flash

  2.经验准备

  (1)幼儿对于一些常见动物的外形特征和本领有一定的了解。

  (2)学习律动《摘果子》

  3.重难点:理解故事内容,会用叼、卷、扫等动作模仿动物摘果子的动作。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律动进场(摘果子)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才做的律动是什么?(摘果子)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动物们是怎么摘果子的?

  2、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一个《小老鼠摘果子》的故事。

  二、逐段播放PPT,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

  1、有一天小老鼠来到一棵苹果树下,苹果树上长了7个又红又大的苹果,苹果散发出一阵阵的香气,小老鼠看到树上红红的苹果。

  (1)小老鼠会怎么想呢(观察图片并讲述:小老鼠想吃苹果)?

  (2)你们吃过苹果吗?吃上去是什么味道的呀(苹果又香又甜)?

  (3)你觉得小老鼠能摘到苹果吗?为什么?

  小结:

  小老鼠太小了,苹果树又高又大,它可能摘不到树上的苹果。

  2、小老鼠正在想办法的时候,有只动物来摘苹果了。

  (1)小朋友你们看,是谁来了?(小鸟)

  (2)小鸟能够摘到苹果吗?(能)

  它是怎么摘苹果的?(小鸟飞过来用嘴叼走了一个苹果。现在树上还有几个苹果)?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6个苹果)

  小老鼠看到小鸟摘到了苹果,它是怎么想的?

  (观察图片:小老鼠想,我要是能飞起来就好了。)

  说着小老鼠在干吗呢?(小老鼠用胳膊像小鸟一样扇了几下。可是怎么也飞不起来。)

  3、谁又来摘苹果了。(大象)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大象是怎么摘苹果的?(大象长鼻子一伸卷走了一个苹果,摘走了一个苹果,树上还有几个苹果)?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5个苹果)

  小老鼠看到大象摘到苹果,它是怎么想的?(小老鼠想,要是我也有长长的鼻子就好了。)

  说着小老鼠在干什么?(小老鼠使劲地拽鼻子,可是怎么也拽不长。)

  4、是谁又来摘苹果了?(蛇)蛇是怎么摘苹果的?(蛇绕着树爬呀爬,咬下了一个苹果。树上还有几个苹果?)(4个苹果)

  5、小老鼠是在学谁的样子?(猴子)

  猴子是怎么摘苹果的?(爬上树摘走了一个苹果,树上还有几个苹果)?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3个苹果)

  小老鼠看到猴子摘到了苹果,它是怎么想的?

  (小老鼠想,要是我也会爬树,那该有多好呀。)

  小老鼠在干吗?(小老鼠慢慢的爬上了树,刚爬了一半就滑下来了。)

  6、看,谁又来摘苹果了?(鳄鱼)鳄鱼是怎么摘苹果的'?(鳄鱼长尾巴一扫扫下了一个苹果,树上还有几个苹果)?(2个苹果)

  小老鼠看到鳄鱼拿走了苹果,它是怎么想的?(小老鼠想,要是我也有长而有力的尾巴就好了。)

  学学这些动物摘苹果的样子。

  小结:

  大象、蛇、猴子、鳄鱼都摘到了苹果。可是小老鼠没有长长的鼻子,也没有长长的脖子。也不像猴子会爬树。更没有鳄鱼那么长而有力的尾巴,还是摘不到苹果。

  7、小老鼠摘苹果

  (1)看到树上的苹果只剩下两个了,小老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急的快要哭了)

  (2)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小老鼠摘到苹果呢?

  (3)小朋友你们看,海豹来了,小老鼠请海豹帮忙,可是海豹也没法摘到果子,小老鼠灵机一动对海豹说:你不是会顶球吗?请你把我顶在你的鼻子上往上抛,那样我就会摘到果子啦。于是海豹把小老鼠顶在自己的鼻子上往上一抛,小老鼠顺势一跃就摘到了果子。(海豹像顶球一样,把小老鼠顶起来,所以就摘到苹果了。)

  三、播放flash,让幼儿完整地欣赏一次故事

  四、情感提升:

  小老鼠为什么要给海狮一个苹果?(让幼儿们自由讨论)

  师:是的,海豹用自己的本领帮助了小老鼠,把小老鼠送上了高高的苹果树。这才让小老鼠摘到了苹果。小老鼠没有忘了感谢帮助过它的朋友,所以要给海豹吃一个苹果。

  师:小朋友们,如果别人帮助了你,你又会怎么做呢?(引导幼儿感受朋友之间相互帮助后要表示感谢的方式,分享快乐的心情)

  师:小老鼠聪明吗?以后我们要像它一样,遇到困难不要着急,要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五、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请你们找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也教教他们小动物是怎样摘果子的,好吗?

  教学反思

  活动主要教具是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的色彩、动作等方面都比传统的图片教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幼儿在活动中的注意力很集中。语言活动《小老鼠摘果子》的故事内容简洁易懂,天真童趣。故事中的动物朋友都是幼儿所喜欢和熟悉的,有小鸟、小猴子、大象、蛇、鳄鱼、海豹和小老鼠。在课堂中教师充分运用了示范、鼓励、表扬等方法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用动作模仿各种动物摘果子的不同方法,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中,我采用了明暗两条主线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一条明线是:观察有哪些小动物来摘果子?是怎样摘果子的?并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来学一学,理解动词:叼、卷、咬、摘、扫,帮助他们梳理小动物摘果子的方法;另一条暗线是:引导幼儿观察果子的数量由多到少的变化,小鸟摘掉了一个、大象卷走了一个、蛇咬掉了一个,果子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到最后剩几个?在这一过程中同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树下的小老鼠表情的变化,如:当小鸟、大象都摘走了果子,小老鼠的表情怎样?它做了什么动作?后来小猴子、鳄鱼也来摘走了果子,小老鼠又是怎样表现的?从小老鼠表情的变化中,让幼儿了解它心理着急、特别想要摘到果子的那种急切的心理。

  故事的最后海豹和小老鼠坐在树下一起吃苹果时,我对幼儿进行了分享教育,通过海豹帮助小老鼠摘果子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总的来说,这个活动我觉得比较成功。设定的目标完成了,活动中幼儿积极主动参与,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的很愉快。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蜗牛,初步了解蜗牛外形的特征

  2.萌发幼儿对事物的探究兴趣,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蜗牛》视频

  2.蜗牛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有谁知道是什么动物?

  --是蜗牛。你们见过蜗牛吗?在哪里见过?

  2.认识蜗牛--你们都说见过蜗牛,谁来说说看蜗牛长的什么样?

  触角、壳、足、嘴巴--你们觉得蜗牛有眼睛吗?

  触角:蜗牛的眼睛长在长的那对触角上。蜗牛的触角是用来感觉外界环境的器官,如果用触角接触到障碍物,就会立即转变前进的方向。

  --那你们知道蜗牛的鼻子在哪里吗?

  蜗牛的触角中,短的那一对相当于它的鼻子,在短的触角下面还有一张小小的嘴巴--哪里是蜗牛的脚呢?蜗牛是怎么爬的?我请一个小朋友来爬爬看。

  蜗牛肚子下面扁扁的足就像是水波纹一样的横纹,蜗牛就靠着横纹的波动,慢慢爬行。

  --你们有没有发现,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什么?它是什么?

  会留下闪亮亮的'线。

  蜗牛在爬行的过程中身体会分泌出一种叫做"足腺"的分泌物,就像小朋友运动以后流汗一样,蜗牛也会流汗,但是它流的是叫"足腺"的分泌物爬行时候,这种分泌物不断的流出来,是为了减少摩擦,有利于蜗牛爬行,边爬边粘在了爬过的地方,等它干了,就变成了一条闪闪发光的线。

  --那老师再来考考你们你们知道蜗牛喜欢吃什么吗?(青菜、树叶、小草。)--蜗牛喜欢吃蔬菜、小草、树叶等等。咦,你们觉得蜗牛的嘴巴长的大吗?蜗牛的嘴巴长的小小的,只有针尖这么大,但是你们猜猜看它有多少颗牙齿?

  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它有26000颗牙齿左右。蜗牛可真厉害!

  3.观看《蜗牛》短片--现在我们来看一个有关于蜗牛的小短片。(播放视频)--看完了小短片,我们都认识小蜗牛了,有谁来说说看你知道了那些有关于蜗牛的知识,看看谁是小蜗牛的好朋友。

  4.听歌曲《快乐的小蜗牛》学蜗牛爬,碰见障碍要改变方向爬。

  --现在让我们变成小蜗牛带着房子去旅游吧!先长出两只小细脚,再背上我们的房子,小蜗牛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吧!(播放伴奏)

  活动反思:

  孩子们对今天的这个绘画技法还是比较熟悉。在讲解示范环节我将重点放在了怎么样将螺旋线在小蜗牛的背上完美的布局,引导孩子们要画的饱满,并尽可能的使线与线之间的距离均等一些。从孩子们的操作上看,还是把握的不错的,基本上小蜗牛的壳都能撑得满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