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7-27 10:05:27 教案 我要投稿

(热)语文教案8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语文教案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简介:

  《字字皆辛苦》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快乐读书屋”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介绍了唐代诗人李绅的成长故事,并通过描写李绅创作《悯农》的过程,让人们了解他在创作诗文的背后付出的艰辛,感受他认真与刻苦的写作态度。教材充分体现了本单元教育学生无论学习或工作,都要脚踏实地、刻苦努力的主题。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整体感知、自我感悟、积累内化。本课设计除了学习教材上的文章外还引入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两篇课外阅读材料,扩大学生课堂上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创设轻松愉悦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快乐阅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2、通过阅读了解李绅生活艰苦,读书、写作刻苦认真的态度,学习他踏实认真做事的优秀品质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3、认识本课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感受李绅在艰苦条件下,仍坚持读书写作的刻苦认真的.态度。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悯农》诗文、插图;《观书有感》诗文、插图;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都已经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了,相信在大家的记忆中一定有许多优美的诗文吧!今天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一首诗。出示《悯农》(引导生齐读。

  2、作简单介绍古诗: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绅所作的《悯农》中的一首,整首诗通俗易懂,短小精悍,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诗,诗文中“谁知盘知餐,粒粒皆辛苦”也是家喻户晓的名句。正所谓“名诗传千古” 。(板书:名诗传千古)

  3、引出课题:人们在赞美这首诗的同时对作者李绅更是赞叹不已,说他写的诗是“字字皆辛苦”。(板书:字字皆辛苦) 用古诗导入,再通过诗句中“粒粒皆辛苦”引出课题《字字皆辛苦》为学生理解课题奠定了基础,简练的导入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这样会激发学生对课文产生好奇心,引发学生读文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通过学生自由读文,对课文有了初步感知,为下面课文的理解和朗读奠定基础。

  三、精读重点段,交流点拨

  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李绅创作诗文时所付出的艰辛。

  1、学生朗读文中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李绅在创作《悯农》这首诗时到底付出了怎样的辛苦,并将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画出来。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教师适时点拨。 有这样两点预设;

  生:反复修改 教师点拨:在这反复修改的过程中,李绅要付出许多辛苦,可见他写作时态度是多么认真!

  生:想啊、改啊!

  教师小结: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付出这么多辛苦才创作出了这首诗,这可真是“字字皆辛苦”尊重学生个性化体验感悟,让学生自主阅读感悟,理解文章重点,帮助学生养成边读、边想、边悟的良好读书习惯。

  出示《悯农》。

  1、学生先自由读古诗,再指名读古诗。

  2、引导学生体会两首诗都表达了李绅对劳动人民的真挚同情与关爱。将《悯农》介绍给学生,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加深对教材文本的认识与理解。

  四、感悟其它段落

  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文章的前三个自然段。

  2、学生交流、汇报读后感受。

  3、教师随机板书:“幼年贫寒渡,艰境亦作读” 理解升华:李绅的童年是在贫寒中渡过的,但无论在多么艰苦的环境中他都依然坚持读书写作,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真是太令人佩服了! 培养学生概括表达能力以及快速阅读捕捉信息及时反馈的能力。

  五、品读诗文,回顾全篇

  1、教师和学生一起读一读这首诗,回顾全文,品味意境。

  2、鼓励学生尝试背诵。 以诗文概括课文内容,运用朗读、背诵小诗来回顾全文,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体会诗文精炼的语言特点。

  六、轻松识字,快乐检验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识记文后生字,比一比谁记得最快。

  2、学生自由识字。

  3、检查学生识记生字情况,教师出示字卡,学生抢读。

  通过用“比一比”“看一看”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识记生字,激发学生识记生字的兴趣。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当代作家张抗抗的作品。全文紧紧围绕"标识"来写。作者先用大量的笔墨描写现代文明带给城市的雷同现象,失去了特有的个性,失去了活气和灵性,为下文写城市的标识做好了准备;接着正面写城市中的标识,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标识,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城市特有的标识--树,最后作者发出由衷的感慨,树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将成为城市的灵魂,是大自然的遗赠,使城市仅存的个性。作者以真实的内心感受,来唤起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珍惜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天然礼物的意识,提醒和号召人们要自觉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与人和谐共存,一起发展。

  同学状况分析:

  六年级的同学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这些同学思维活跃,用于展现自我,已初步具备了小组合作,识字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教学时应放手让同学多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同时,抓住同学乐于质疑问难的特点,让同学多问,多交流,教师及时点拨引导,进一步提高阅读的能力。

  学习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了解有关张抗抗的.文学常识,识记理解重要字词。

  2、能力目标

  能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排比表达自身的思想情感。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城市的标识》一文,增强我们对生存环境维护的意识,从我做起,化作行动。

  学习的重点,难点

  重点:用细腻的语言,赋予变化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识,团徽是共青团员的标识,那么,你知道那些事物可以作为城市的标识呢谁来把你课前查阅的资料与大家一起分享呢(同学上课交流自身查找的资料,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师出示有关各国的国花和中国各个城市的市花的图片和文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城市的标识》这篇课文,来看一看城市的标识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课文,划出本课中您不认识的生字,新词。

  借助字典或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学会生字,新词。

  熟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圈,点,批,注。

  三,检查同学学习情况。

  1、生字:遒qiú涸hé芸yún馈kuì忖cǔn

  蒡bàng啾jiū窠kē

  2、正音字:胞bāo,不读pāo崭zhǎn,不读zhàn

  词语:

  遒劲:雄健有力

  馈赠:赠送。

  芸芸众生:芸芸:众多的样子。众生:泛指人类和其它一切动物。指一

  大群无知无识的人。

  络绎不绝:川:河流。息:停止。象河水那样流个不停。比喻来往的人或车辆,船只很多

  寿终正寝:寿终:很大年纪才死去。正寝:旧式住宅的正房。指年老时在家平安死去。比喻事物的自然消亡。

  四,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可以分为几段

  全文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局部。

  1-5段为第一局部:列举城市之间的雷同现象。

  6-15段为第二局部:写树才是城市的真正标识。

  16-17为第三局部:唤起人们对树的保护以及作者对自然界的崇尚。

  2、同桌互读本课中最喜欢的句段,并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解决的在小组中解决。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我们对《城市的标识》这篇课文已有了初步的了解,谈谈你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你还有哪些问题不理解可以提出来讨论交流。

  二,精读课文,感悟重点。

  (1)默读课文,划出城市间雷同的具体事物。

  "高耸的大厦和大楼","满街的霓虹灯和高架的立交桥","络绎不绝的车辆","满街的现代服饰和商品"等。

  (2)出示"多胞胎""连体人"相关句子,写出了现代化的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雷同,像"多胞胎"像"连体人",失去了特有的个性,失去了活气和灵性。

  这一局部里有一个难句,应该用懂它的含义。即"就好像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一锁成一个连体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城市间的雷同,描写中带有讽刺。

  (3)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难道就没有标志了吗你从哪看出来的(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第二天天亮时分,你终于在墙角那儿,从太阳升起来的方向,发现了一棵树。

  2、香樟树是杭州的标识;法国的梧桐是南京,上海的标识;榕树是福建或广州的标识;油松是长春的标识;圆冠榆是喀什的标识;国槐榆是北京的标识。

  3、拥挤熙攘,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如今,唯有属于那个城市的树,如高扬的旗帜和火炬,从迷途的暗处闪现出来,为我们引领通往故乡的交*小径。

  品读课文,总结升华。

  作者为什么要以树作为城市的标识(出示15,16,17段朗诵)

  所谓"标识"是指用来识别识别事务的标志。作者把树看做城市的标识,表达了对城市里的树木的珍爱,作者发出由衷的感慨,树是惟一的不可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将成为城市的灵魂,是大自然的馈赠,是城市仅存的个性,提醒和号召大家维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和谐发展。

  拓展延伸:

  开展小调查,了解自身的家乡有哪些标识。

  课后反思:

  1、公开课教案的导入能从同学的实际动身,与同学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为同学理解课题作了铺垫,激发了同学的阅读兴趣。此环节重视了课前开放,做到了课内外结合,充沛体现了新理念倡议的大语文观,体现了开放性。

  2、《课标》指出:"阅读使同学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同学的阅读实践。应让同学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考虑。"因此,我们必需为同学创设优良的阅读情景,激发同学主动积极思维。课堂上同学在多种形式的多次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并且能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教师到了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不时在关键处,重点处给与点拨和引导,使同学做到乐读趣学。

  3、本文的公开课教案渗透了阅读方法的指导,如利用勾画重点,做好批注,交流讨论等方式自读自悟,品味文本的内涵,获得思想启迪,在整个过程中,同学始终围绕着"自读生疑,再读释疑,品读感悟,升华感情"这一流程,进行自主,合作,体验,感悟。最后合作交流形成自身的认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遵循自主性,探索性的统一。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深夜,当你睡得正香时,突然听到咚咚咚的敲门声。会是谁呢?请你展开想象,把故事写下来。

  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联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想象丰富、合理

  教具:两篇同类佳作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讨论、读议、写相结合

  教学流程:

  一、课前导语:深夜,当你睡得正香时,突然听到咚咚咚的敲门声。会是谁呢?是你最崇拜的人?还是你最不想见的人?是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神秘的外星人?还是可爱的卡通人?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明确目标:展开想象,以“深夜,有人敲门……”为题,写一篇作文。

  三、习作构思

  你想象的故事是你确定的人物与你之间发生的事,这件事要符合你确定的这个人物的特征。故事的内容具体,有条理。

  四、资料共享

  1、联系《网上呼救》中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具体描写。

  2、孙悟空带我去游天宫、外星人带我运河游他们的星球,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我一起玩耍……

  五、习作方法

  1、要把想象的故事写具体,必须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入手。

  2、先把你想象的故事在小组内讲给其他同学听,让同学们互补。

  3、把你讲得故事写下来,注意段落层次分明、语言流畅。

  六、佳作赏析

  重点关注:

  1、别人是如何展开想象的?

  2、别人是如何把想象的故事写具体?

  七、开心练笔

  指导学生写开头或精彩段落或结尾。

  八、交流探究

  1、学生以四人小组交流所写作的片断。

  2、小组推荐写得好的学生在全班交流。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能用识字方法,自主认识本文8个生字。

  2、正确朗读谜语,并猜出谜底,说说猜的理由。对猜谜语产生兴趣。

  3、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4个生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朗读谜语;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难点:学习猜谜方法,能抓住事物特点猜谜。

  教学准备

  1、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2、布置学生课前收集谜语。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条谜语

  激趣引入。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咱们来学习第8课《猜谜语》。

  学习第一条谜语。

  (一)自由读课文,了解谜面大意。

  自主学习,初读课文。

  1、读一读:借助汉语拼音,初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出生字,反复拼读,读准字音。

  2、想一想:这条谜语的意思是什么?

  (二)合作交流,猜出谜底。

  1、读文:谁能把这条谜语正确、流利地读给大家听听?请学生读课文,大家评议。

  2、猜谜:你猜出的谜底是什么?说说猜的理由。重点让学生弄清“早上开门”和“晚上关门”是什么意思。(早上醒来睁开眼,晚上睡觉闭上眼。)

  找出这条谜语中的两对反义词,用横线勾出来,读一读。(早—晚;开—关)

  (三)和生字交朋友。

  1、认读生字:谁能把你在这条谜语中认识的生字朋友介绍给大家?学生读出生字,媒体相机出示生字。先认读带拼音的生字,再去掉拼音“帽子”认读生字。

  2、巩固生字。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用生字口头组词。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分析字形结构,记住生字。(如:加一加、合一合、数笔画等)

  3、指导书写生字。

  (1)媒体出示要求写的生字:门、开、关。

  (2)你会写这三个字吗?怎样才能把这三个字写得美呢?

  “开”字的“撇”不要写得太斜,写成“竖撇”。

  (3)学生在田字格内按笔顺书写生字。

  (4)评一评,写好后先自评,在写得好的`字下打个点,然后进行互评,再把写得好的字拿到展示台上让全班同学欣赏。

  二、学习第二条谜语

  用学习第一条谜语的方法学第二条谜语。

  (一)读谜面:自己小声拼读谜面,勾出生字,读准字音。

  (二)猜谜语:结合课文中的插图和谜面,想想谜底是什么。

  同学间相互交流:说说猜的理由。“背着房子走”中的“房子”指什么?(蜗牛背上的壳)

  教师小结猜谜的方法:要抓住谜面描述的事物的特征猜谜语。

  (三)学习生字。

  1、在这条谜语中,你认识了哪些生字朋友,媒体相机出示生字:会、头、力、气。

  2、用多种方法巩固生字。

  3、你能用哪些巧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如用编字谜的方法记“会”字:白云躲在人头下。)

  4、指导写生字“气”。并在田字格中按笔顺书写。比一比,谁写得好。

  (四)在课文后田字格里“把你想写的字写一写”。写完后各组选出写得最好的拿到全班展示。

  (五)拓展活动。

  1、班级猜谜大赛。同学们拿出课前收集的谜语,读给大家听,请大家猜谜底,按猜出的谜语的多少来评奖。

  2、课外活动:回家开个家庭猜谜会,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猜谜语的兴趣。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负 需 限 棉 付 须 线 绵 先读一读,根据自己的理解组成词语,联系词语说说每组字有什么不同。

  对于比较难分辨的需和须,可以集体,理解它们的不同,牢记各自组成的词语。

  二、抄一抄。

  辜负 杰出 奉献 争先恐后 单调 书籍 浸湿 郁郁葱葱 姹紫嫣红 风平浪静 绵绵细雨 集体读,指名读,说说自己还有哪个词语不理解意思。

  三、读一读。

  信 函 札 书 简 信札 书简 尺素 雁书 先自己读一读,指名读,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对于学生接触比较少的词语如:尺素、雁书,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讲解。

  四、读一读,比一比。

  1.三个战士谁也不舍得立刻拆开信,实在憋不住了,就从口袋里慢慢掏出慢慢撕开慢慢地读。

  从这天起,他们每天把信掏出来读一遍,直到一字不差地把信的内容都背下来。

  2.他们没有立刻拆信,过了好几天,才把信掏出来仔细地读。

  从这天起,他们经常读信,最后把信的内容都背下来了。

  自己读,想想第一段比第二段好在什么地方?把自己认为好的词语多读几遍。

  在班里交流。

  作业设计: 在作业本上写比一比,组成词语,抄一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语文天地读一读,课外阅读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 烽火连三月, 城春草木深。

  家书抵万金。

  感时花溅泪, 白头搔更短, 恨别鸟惊心。

  浑欲不胜簪。

  1.自读古诗,在小组内讨论,说说自己都明白了什么。

  2.教师重点讲解学生普遍不理解的地方,最后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把故事表达的意思从整体上让学生理解。

  3.背诵古诗。

  (自己背,小组检查,集体背诵。

  二、课外阅读。

  1.布置课前预习,要求:运用各种方法,包括,问别人等,读通课文,把生字的读音注在课文中。

  理解课文的大致意思。

  把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或文章的意思标注在课文上。

  2.在小组内检查课前预习情况,交流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初步解决一些问题。

  3.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普遍遇到的问题,按照词语、句子、文章的含义等分别解决。

  你喜欢读这个故事吗,为什么? 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了解书信邮递的过程。

  2.学习写信的正确格式。

  教学过程:

   一、语文实践活动:了解书信邮递的过程。

  1.布置调查。

  读懂p116的《调查信的旅程》,理解两个问题:信怎么到了邮局,信怎么从一个地方的邮局到了另一个地方的邮局?谈谈自己准备怎样调查。

  (可以问自己的爸爸妈妈,也可以亲自到邮局采访邮局工作人员。

   2.组成调查小组,课下调查信的旅程。

  3.集体交流调查情况: ①汇报调查方法。

  (是怎样合作完成的`) ②汇报调查结果。

  (其中信怎么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答案有多种,比如通过火车、轮船或飞机等。

  二、学习写信的格式。

  (语文天地中的金钥匙和畅所欲言) 1.观察用过的信封,你发现了什么?(信封的格式) 2.结合金钥匙,教师讲解信封的正确格式: 邮政编码的位置在左上角,收信人的地址在上面,中间是收信人的名字。

  右下角是写信人的地址和邮政编码。

  3.信的正文也有格式要求:先在左上角写你对收信人的称呼,要顶格,然后另起一行空两个格写内容。

  最后还有致辞以及写信人的名字日期等。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笔下生花:写一封信。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我们了解了很多有关信的知识,同学们想不想亲手写一封信呢? 1、我们书中有几位同学就想写几封信,我们先来看看他们有什么想法。

  读115页中几个同学的话:

   ①我要给社区领导写封信,建议在小区里增设果皮箱。

  ②我要给守卫在森林的战士写信。

  ③昨天踢球时,我不小心把邻居家的玻璃打碎了,写封道歉信。

  ④我想给外星人写封信。

  2.他们的想法怎么样,你有自己的想法吗?说说看。

   二、自己按照正确格式写一封信。

  1.复习书信的正确格式:开头怎样,结尾怎样?

  2.信封怎样写?(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姓名分别写在什么地方?) 3.自己按照正确格式写一封信。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刮”、“肥”等13个生字。会写“血”、“净”等8个生字及以下词语:刮胡子、晚上、干干净净、头破血流。学习新部首月字旁和石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小猫的胡子的作用,明白“不能见到什么学什么,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的道理。

  重点难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明白猫妈妈所讲的道理。

  2、学习课文,了解小猫的胡子的作用,明白“不能见到什么学什么,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件出示读读“干干净净、头破血流、胡子、洗脸、旁边”等词语。

  2、围绕课题,你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1到2自然段。

  1、看课文插图,主人怎样刮胡子?

  2、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理解词语:两腮、聚精会神。“聚精会神”可以用什么词代替?

  4、看图,看看图上小花猫是怎样看主人刮胡子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课件出示指导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小花猫看主人刮胡子的聚精会神。

  6、主人走后,小花猫会想什么?又会做什么?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7、小花猫是怎样刮胡子的呢?课文没有写出来,你能说一说吗?

  8、扩展思维:如果你是那只小猫,此刻你会想些什么?

  9、多种形式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5到8自然段

  1、小花猫没了胡子会怎样?

  2、自由朗读课文5到6自然段。

  3、理解“鼻青脸肿”,练习用词说话。

  4、扩展想象:此时的小猫又会想些什么。指导朗读:加上表情,更能体现小花猫伤心、后悔的感情。

  5、她为什么会“撞得鼻青脸肿”?猫妈妈是怎样教育小花猫的`?

  出示猫妈妈的话(第七自然段)。

  6、自读,体会猫妈妈的心情,指导学生读猫妈妈的话。

  7、你是怎么理解“你的胡子好比一把尺子”的。认识比喻句。

  8、如果你是那只淘气的小花猫,听了猫妈妈的话,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吗?这时你的心情怎样?你最想对猫妈妈说什么?

  四、总结全文,谈收获

  1、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2、讨论在生活中有什么事情是不能看见什么就学什么的。

  五:作业

  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告诉他们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2、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板书设计:

  11小猫刮胡子

  看刮撞听

语文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一、摘录笔记

  1、全班齐读文中摘录笔记的内容。

  2、师:大家在读完后发现,它们都是好词、好句,而且是文中的重点词句。那么,你们还能找到更多类似的句子吗?

  3、学生合作找到重点句子。

  4、全班交流。

  5、师:你能说说他们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6、指名回答。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大量比喻手法

  《月光曲》形象的情景描写

  《林中乐队》拟人手法

  7、举例说明。

  A、血肉:比喻为抗击入侵者而拼搏的人们。

  B、长城:比喻在入侵者面前建立起坚实的堡垒保卫我们的祖国。

  C、魔爪: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8、找一找课文中类似的句子。

  二、读古诗

  1、师:这个单元我们都围绕着“音乐”来说,其实在很早以前人们就会用象声词来表示声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一篇佳作。

  2、全班齐读古诗。

  3、自学并交流古诗的含义。

  4、学生交流预习资料。

  5、学生质疑诗意。

  6、全班交流讲解。

  嘈嘈:声音沉重悠长。

  小弦:指最细的弦。

  切切:弦声幽细琐碎。

  第二课时(自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合作学习

  1、四人小组接力朗读课文,思考:诗人分别把吉他比喻成什么?

  2、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

  把吉他比喻成:丑小鸭、竹篱笆、少年的梦想和童话、星星、朝霞、友人的悄悄话、驼铃、灯塔、我需要的声声回答。

  三、体会思想

  1、讨论:诗人的比喻是否合适?

  2、指名回答。

  3、师:这些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充分反映了吉他在西班牙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

  4、师:谁能发现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

  (每一段歌词的结尾都是一句:你是我的吉他。)

  5、师: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6、四人小组交流。

  7、个人汇报。

  (重复出现,反复强调,抒发了诗人热爱音乐的思想感情。)

  四、课外拓展

  1、师:诗人这么喜爱他的吉他,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吉他吗?

  2、指名回答。

  第三、四课时(习作)

  一、导入习作主题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所围绕的主题是什么?(音乐)

  今天,我们习作的题目是——假如世界没有了音乐。

  二、完成习作

  1、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

  2、全班谈论,指名说自己想写的内容。

  3、教师点评。

  4、学生思考习作思路。

  5、引导习作主题。

  A、注意音乐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B、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

  C、合理、大胆地想象,没有音乐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D、拓宽视角,引向人、动植物、大自然等等。

  6、学生开始习作。

  7、修改习作。

  8、抄清习作。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是一首描写陨石知识的诗歌,语言流畅,通俗易懂。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同学了解陨石的奇妙,激发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同学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天外来客——陨石的资料,培养同学搜集资料的能力,激发同学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积累词语,并能灵活运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读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三、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天外来客——陨石的资料,激发同学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谈“石”激趣,导入新课。

  1、谈“石”导入

  同学们,这是一个“石”字,谁能变个字形小魔术,在它的上、下、左、右任意一边加一局部,使其成为一个新字?(同学自由说)一个小小的“石”字就这么有趣,大自然中的石头就更有趣了。

  [以游戏方式导入新课,使同学在课开始就充溢兴趣]

  2、教师出示“宇宙来客”陨石图

  同学们请看,这是一块石头,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同学谈自身的发现:这是一块巨大的石头,它上面写着醒目的四个大字“宇宙来客”……)的确,这不是一块一般的石头,它来自浩瀚的宇宙,是天外来客(板书:天外来客)它的名字叫陨石(板书:陨石)

  [教师出示“宇宙来客”陨石图,巨大的石块,赫然醒目的“宇宙来客”四个大字,给同学视觉带来巨大的.冲击,同学的好奇心被激发,探索欲望增强。]

  (二)展示资料,了解陨石

  1、关于陨石你了解了哪些知识?同学展示搜集的资料。

  2、教师展示资料: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出示:流星雨)1976年 3月8日,在俺国吉林省下了一场奇特的雨,从天空中降落下来的不是雨滴,而是大块的石头,景象十分壮观,这就是流星雨。在这次流星雨中降落下来的石头共有100多块,最大的重达1770千克。(出示各种形状的陨石)陨石的形状各异、大小不一,有的如米粒,有的似龟壳,千姿百态。

  [通过展示资料,培养了同学搜集信息的能力,使同学对陨石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学习诗歌做好了铺垫,由于农村同学受条件所限,搜集的资料总是有限的,教师补充一些资料是非常必要的。]

  (三)自读诗歌,整体感知

  1、关于陨石俺们课本上有一首诗歌,同学们想读吗?

  2、同学边读边标出不认识的生字,采用识字方法独立解决,教师引导同学区分重点字词。

  3、同学反复读诗歌,要求:读后告诉大家有什么收获?

  4、同学汇报读书收获,教师对汇报情况进行点评。

  [通过自读诗歌,同学对诗歌进行整体感知]

  (四) 再读,理解内容

  1、同桌合作读书,要求一人读一小节,读后互相评一评。

  2、同桌合作读展示,集体评议。

  3、教师范读。

  4、同学评价教师朗读情况。

  5、同学自读:注意每句话后最后一个字的读音。

  6、指名读,集体评议。

  7、集体交流读懂的内容。

  (教后补记:俺知道了陨石是石头也是星星、俺知道了陨石是与大气摩擦发生的、俺发现这首诗歌的每小节后的字的读起来非常顺口,让人越读越能读出其中的韵味来……)

  [注重了以读为主,读的形式多样,同桌读、教师读、自身读、指名读,使同学在读中理解内容,感受诗歌的音韵美,让同学在读中感受陨石的奇妙。]

  8、同学质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集体讨论后解答。

  [同学的探索欲望一旦被激发,他们的潜能是无穷的]

  (五) 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想像:假如你是一块陨石,你从遥远的天际来到人间,你想向大家说什么?

  [以童话般的方式让

《(热)语文教案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优秀教案03-07

语文下册教案02-17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7-21

《语文园地二》语文教案12-17

语文的教案15篇04-21

语文园地二教案09-12

《语文园地三》教案12-15

初中语文的教案03-16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热)语文教案8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语文教案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简介:

  《字字皆辛苦》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快乐读书屋”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介绍了唐代诗人李绅的成长故事,并通过描写李绅创作《悯农》的过程,让人们了解他在创作诗文的背后付出的艰辛,感受他认真与刻苦的写作态度。教材充分体现了本单元教育学生无论学习或工作,都要脚踏实地、刻苦努力的主题。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整体感知、自我感悟、积累内化。本课设计除了学习教材上的文章外还引入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两篇课外阅读材料,扩大学生课堂上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创设轻松愉悦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快乐阅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2、通过阅读了解李绅生活艰苦,读书、写作刻苦认真的态度,学习他踏实认真做事的优秀品质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3、认识本课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感受李绅在艰苦条件下,仍坚持读书写作的刻苦认真的.态度。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悯农》诗文、插图;《观书有感》诗文、插图;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都已经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了,相信在大家的记忆中一定有许多优美的诗文吧!今天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一首诗。出示《悯农》(引导生齐读。

  2、作简单介绍古诗: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绅所作的《悯农》中的一首,整首诗通俗易懂,短小精悍,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诗,诗文中“谁知盘知餐,粒粒皆辛苦”也是家喻户晓的名句。正所谓“名诗传千古” 。(板书:名诗传千古)

  3、引出课题:人们在赞美这首诗的同时对作者李绅更是赞叹不已,说他写的诗是“字字皆辛苦”。(板书:字字皆辛苦) 用古诗导入,再通过诗句中“粒粒皆辛苦”引出课题《字字皆辛苦》为学生理解课题奠定了基础,简练的导入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这样会激发学生对课文产生好奇心,引发学生读文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通过学生自由读文,对课文有了初步感知,为下面课文的理解和朗读奠定基础。

  三、精读重点段,交流点拨

  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李绅创作诗文时所付出的艰辛。

  1、学生朗读文中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李绅在创作《悯农》这首诗时到底付出了怎样的辛苦,并将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画出来。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教师适时点拨。 有这样两点预设;

  生:反复修改 教师点拨:在这反复修改的过程中,李绅要付出许多辛苦,可见他写作时态度是多么认真!

  生:想啊、改啊!

  教师小结: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付出这么多辛苦才创作出了这首诗,这可真是“字字皆辛苦”尊重学生个性化体验感悟,让学生自主阅读感悟,理解文章重点,帮助学生养成边读、边想、边悟的良好读书习惯。

  出示《悯农》。

  1、学生先自由读古诗,再指名读古诗。

  2、引导学生体会两首诗都表达了李绅对劳动人民的真挚同情与关爱。将《悯农》介绍给学生,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加深对教材文本的认识与理解。

  四、感悟其它段落

  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文章的前三个自然段。

  2、学生交流、汇报读后感受。

  3、教师随机板书:“幼年贫寒渡,艰境亦作读” 理解升华:李绅的童年是在贫寒中渡过的,但无论在多么艰苦的环境中他都依然坚持读书写作,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真是太令人佩服了! 培养学生概括表达能力以及快速阅读捕捉信息及时反馈的能力。

  五、品读诗文,回顾全篇

  1、教师和学生一起读一读这首诗,回顾全文,品味意境。

  2、鼓励学生尝试背诵。 以诗文概括课文内容,运用朗读、背诵小诗来回顾全文,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体会诗文精炼的语言特点。

  六、轻松识字,快乐检验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识记文后生字,比一比谁记得最快。

  2、学生自由识字。

  3、检查学生识记生字情况,教师出示字卡,学生抢读。

  通过用“比一比”“看一看”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识记生字,激发学生识记生字的兴趣。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当代作家张抗抗的作品。全文紧紧围绕"标识"来写。作者先用大量的笔墨描写现代文明带给城市的雷同现象,失去了特有的个性,失去了活气和灵性,为下文写城市的标识做好了准备;接着正面写城市中的标识,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标识,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城市特有的标识--树,最后作者发出由衷的感慨,树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将成为城市的灵魂,是大自然的遗赠,使城市仅存的个性。作者以真实的内心感受,来唤起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珍惜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天然礼物的意识,提醒和号召人们要自觉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与人和谐共存,一起发展。

  同学状况分析:

  六年级的同学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这些同学思维活跃,用于展现自我,已初步具备了小组合作,识字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教学时应放手让同学多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同时,抓住同学乐于质疑问难的特点,让同学多问,多交流,教师及时点拨引导,进一步提高阅读的能力。

  学习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了解有关张抗抗的.文学常识,识记理解重要字词。

  2、能力目标

  能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排比表达自身的思想情感。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城市的标识》一文,增强我们对生存环境维护的意识,从我做起,化作行动。

  学习的重点,难点

  重点:用细腻的语言,赋予变化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识,团徽是共青团员的标识,那么,你知道那些事物可以作为城市的标识呢谁来把你课前查阅的资料与大家一起分享呢(同学上课交流自身查找的资料,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师出示有关各国的国花和中国各个城市的市花的图片和文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城市的标识》这篇课文,来看一看城市的标识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课文,划出本课中您不认识的生字,新词。

  借助字典或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学会生字,新词。

  熟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圈,点,批,注。

  三,检查同学学习情况。

  1、生字:遒qiú涸hé芸yún馈kuì忖cǔn

  蒡bàng啾jiū窠kē

  2、正音字:胞bāo,不读pāo崭zhǎn,不读zhàn

  词语:

  遒劲:雄健有力

  馈赠:赠送。

  芸芸众生:芸芸:众多的样子。众生:泛指人类和其它一切动物。指一

  大群无知无识的人。

  络绎不绝:川:河流。息:停止。象河水那样流个不停。比喻来往的人或车辆,船只很多

  寿终正寝:寿终:很大年纪才死去。正寝:旧式住宅的正房。指年老时在家平安死去。比喻事物的自然消亡。

  四,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可以分为几段

  全文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局部。

  1-5段为第一局部:列举城市之间的雷同现象。

  6-15段为第二局部:写树才是城市的真正标识。

  16-17为第三局部:唤起人们对树的保护以及作者对自然界的崇尚。

  2、同桌互读本课中最喜欢的句段,并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解决的在小组中解决。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我们对《城市的标识》这篇课文已有了初步的了解,谈谈你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你还有哪些问题不理解可以提出来讨论交流。

  二,精读课文,感悟重点。

  (1)默读课文,划出城市间雷同的具体事物。

  "高耸的大厦和大楼","满街的霓虹灯和高架的立交桥","络绎不绝的车辆","满街的现代服饰和商品"等。

  (2)出示"多胞胎""连体人"相关句子,写出了现代化的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雷同,像"多胞胎"像"连体人",失去了特有的个性,失去了活气和灵性。

  这一局部里有一个难句,应该用懂它的含义。即"就好像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一锁成一个连体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城市间的雷同,描写中带有讽刺。

  (3)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难道就没有标志了吗你从哪看出来的(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第二天天亮时分,你终于在墙角那儿,从太阳升起来的方向,发现了一棵树。

  2、香樟树是杭州的标识;法国的梧桐是南京,上海的标识;榕树是福建或广州的标识;油松是长春的标识;圆冠榆是喀什的标识;国槐榆是北京的标识。

  3、拥挤熙攘,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如今,唯有属于那个城市的树,如高扬的旗帜和火炬,从迷途的暗处闪现出来,为我们引领通往故乡的交*小径。

  品读课文,总结升华。

  作者为什么要以树作为城市的标识(出示15,16,17段朗诵)

  所谓"标识"是指用来识别识别事务的标志。作者把树看做城市的标识,表达了对城市里的树木的珍爱,作者发出由衷的感慨,树是惟一的不可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将成为城市的灵魂,是大自然的馈赠,是城市仅存的个性,提醒和号召大家维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和谐发展。

  拓展延伸:

  开展小调查,了解自身的家乡有哪些标识。

  课后反思:

  1、公开课教案的导入能从同学的实际动身,与同学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为同学理解课题作了铺垫,激发了同学的阅读兴趣。此环节重视了课前开放,做到了课内外结合,充沛体现了新理念倡议的大语文观,体现了开放性。

  2、《课标》指出:"阅读使同学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同学的阅读实践。应让同学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考虑。"因此,我们必需为同学创设优良的阅读情景,激发同学主动积极思维。课堂上同学在多种形式的多次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并且能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教师到了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不时在关键处,重点处给与点拨和引导,使同学做到乐读趣学。

  3、本文的公开课教案渗透了阅读方法的指导,如利用勾画重点,做好批注,交流讨论等方式自读自悟,品味文本的内涵,获得思想启迪,在整个过程中,同学始终围绕着"自读生疑,再读释疑,品读感悟,升华感情"这一流程,进行自主,合作,体验,感悟。最后合作交流形成自身的认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遵循自主性,探索性的统一。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深夜,当你睡得正香时,突然听到咚咚咚的敲门声。会是谁呢?请你展开想象,把故事写下来。

  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联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想象丰富、合理

  教具:两篇同类佳作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讨论、读议、写相结合

  教学流程:

  一、课前导语:深夜,当你睡得正香时,突然听到咚咚咚的敲门声。会是谁呢?是你最崇拜的人?还是你最不想见的人?是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神秘的外星人?还是可爱的卡通人?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明确目标:展开想象,以“深夜,有人敲门……”为题,写一篇作文。

  三、习作构思

  你想象的故事是你确定的人物与你之间发生的事,这件事要符合你确定的这个人物的特征。故事的内容具体,有条理。

  四、资料共享

  1、联系《网上呼救》中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具体描写。

  2、孙悟空带我去游天宫、外星人带我运河游他们的星球,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我一起玩耍……

  五、习作方法

  1、要把想象的故事写具体,必须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入手。

  2、先把你想象的故事在小组内讲给其他同学听,让同学们互补。

  3、把你讲得故事写下来,注意段落层次分明、语言流畅。

  六、佳作赏析

  重点关注:

  1、别人是如何展开想象的?

  2、别人是如何把想象的故事写具体?

  七、开心练笔

  指导学生写开头或精彩段落或结尾。

  八、交流探究

  1、学生以四人小组交流所写作的片断。

  2、小组推荐写得好的学生在全班交流。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能用识字方法,自主认识本文8个生字。

  2、正确朗读谜语,并猜出谜底,说说猜的理由。对猜谜语产生兴趣。

  3、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4个生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朗读谜语;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难点:学习猜谜方法,能抓住事物特点猜谜。

  教学准备

  1、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2、布置学生课前收集谜语。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条谜语

  激趣引入。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咱们来学习第8课《猜谜语》。

  学习第一条谜语。

  (一)自由读课文,了解谜面大意。

  自主学习,初读课文。

  1、读一读:借助汉语拼音,初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出生字,反复拼读,读准字音。

  2、想一想:这条谜语的意思是什么?

  (二)合作交流,猜出谜底。

  1、读文:谁能把这条谜语正确、流利地读给大家听听?请学生读课文,大家评议。

  2、猜谜:你猜出的谜底是什么?说说猜的理由。重点让学生弄清“早上开门”和“晚上关门”是什么意思。(早上醒来睁开眼,晚上睡觉闭上眼。)

  找出这条谜语中的两对反义词,用横线勾出来,读一读。(早—晚;开—关)

  (三)和生字交朋友。

  1、认读生字:谁能把你在这条谜语中认识的生字朋友介绍给大家?学生读出生字,媒体相机出示生字。先认读带拼音的生字,再去掉拼音“帽子”认读生字。

  2、巩固生字。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用生字口头组词。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分析字形结构,记住生字。(如:加一加、合一合、数笔画等)

  3、指导书写生字。

  (1)媒体出示要求写的生字:门、开、关。

  (2)你会写这三个字吗?怎样才能把这三个字写得美呢?

  “开”字的“撇”不要写得太斜,写成“竖撇”。

  (3)学生在田字格内按笔顺书写生字。

  (4)评一评,写好后先自评,在写得好的`字下打个点,然后进行互评,再把写得好的字拿到展示台上让全班同学欣赏。

  二、学习第二条谜语

  用学习第一条谜语的方法学第二条谜语。

  (一)读谜面:自己小声拼读谜面,勾出生字,读准字音。

  (二)猜谜语:结合课文中的插图和谜面,想想谜底是什么。

  同学间相互交流:说说猜的理由。“背着房子走”中的“房子”指什么?(蜗牛背上的壳)

  教师小结猜谜的方法:要抓住谜面描述的事物的特征猜谜语。

  (三)学习生字。

  1、在这条谜语中,你认识了哪些生字朋友,媒体相机出示生字:会、头、力、气。

  2、用多种方法巩固生字。

  3、你能用哪些巧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如用编字谜的方法记“会”字:白云躲在人头下。)

  4、指导写生字“气”。并在田字格中按笔顺书写。比一比,谁写得好。

  (四)在课文后田字格里“把你想写的字写一写”。写完后各组选出写得最好的拿到全班展示。

  (五)拓展活动。

  1、班级猜谜大赛。同学们拿出课前收集的谜语,读给大家听,请大家猜谜底,按猜出的谜语的多少来评奖。

  2、课外活动:回家开个家庭猜谜会,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猜谜语的兴趣。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负 需 限 棉 付 须 线 绵 先读一读,根据自己的理解组成词语,联系词语说说每组字有什么不同。

  对于比较难分辨的需和须,可以集体,理解它们的不同,牢记各自组成的词语。

  二、抄一抄。

  辜负 杰出 奉献 争先恐后 单调 书籍 浸湿 郁郁葱葱 姹紫嫣红 风平浪静 绵绵细雨 集体读,指名读,说说自己还有哪个词语不理解意思。

  三、读一读。

  信 函 札 书 简 信札 书简 尺素 雁书 先自己读一读,指名读,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对于学生接触比较少的词语如:尺素、雁书,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讲解。

  四、读一读,比一比。

  1.三个战士谁也不舍得立刻拆开信,实在憋不住了,就从口袋里慢慢掏出慢慢撕开慢慢地读。

  从这天起,他们每天把信掏出来读一遍,直到一字不差地把信的内容都背下来。

  2.他们没有立刻拆信,过了好几天,才把信掏出来仔细地读。

  从这天起,他们经常读信,最后把信的内容都背下来了。

  自己读,想想第一段比第二段好在什么地方?把自己认为好的词语多读几遍。

  在班里交流。

  作业设计: 在作业本上写比一比,组成词语,抄一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语文天地读一读,课外阅读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 烽火连三月, 城春草木深。

  家书抵万金。

  感时花溅泪, 白头搔更短, 恨别鸟惊心。

  浑欲不胜簪。

  1.自读古诗,在小组内讨论,说说自己都明白了什么。

  2.教师重点讲解学生普遍不理解的地方,最后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把故事表达的意思从整体上让学生理解。

  3.背诵古诗。

  (自己背,小组检查,集体背诵。

  二、课外阅读。

  1.布置课前预习,要求:运用各种方法,包括,问别人等,读通课文,把生字的读音注在课文中。

  理解课文的大致意思。

  把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或文章的意思标注在课文上。

  2.在小组内检查课前预习情况,交流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初步解决一些问题。

  3.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普遍遇到的问题,按照词语、句子、文章的含义等分别解决。

  你喜欢读这个故事吗,为什么? 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了解书信邮递的过程。

  2.学习写信的正确格式。

  教学过程:

   一、语文实践活动:了解书信邮递的过程。

  1.布置调查。

  读懂p116的《调查信的旅程》,理解两个问题:信怎么到了邮局,信怎么从一个地方的邮局到了另一个地方的邮局?谈谈自己准备怎样调查。

  (可以问自己的爸爸妈妈,也可以亲自到邮局采访邮局工作人员。

   2.组成调查小组,课下调查信的旅程。

  3.集体交流调查情况: ①汇报调查方法。

  (是怎样合作完成的`) ②汇报调查结果。

  (其中信怎么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答案有多种,比如通过火车、轮船或飞机等。

  二、学习写信的格式。

  (语文天地中的金钥匙和畅所欲言) 1.观察用过的信封,你发现了什么?(信封的格式) 2.结合金钥匙,教师讲解信封的正确格式: 邮政编码的位置在左上角,收信人的地址在上面,中间是收信人的名字。

  右下角是写信人的地址和邮政编码。

  3.信的正文也有格式要求:先在左上角写你对收信人的称呼,要顶格,然后另起一行空两个格写内容。

  最后还有致辞以及写信人的名字日期等。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笔下生花:写一封信。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我们了解了很多有关信的知识,同学们想不想亲手写一封信呢? 1、我们书中有几位同学就想写几封信,我们先来看看他们有什么想法。

  读115页中几个同学的话:

   ①我要给社区领导写封信,建议在小区里增设果皮箱。

  ②我要给守卫在森林的战士写信。

  ③昨天踢球时,我不小心把邻居家的玻璃打碎了,写封道歉信。

  ④我想给外星人写封信。

  2.他们的想法怎么样,你有自己的想法吗?说说看。

   二、自己按照正确格式写一封信。

  1.复习书信的正确格式:开头怎样,结尾怎样?

  2.信封怎样写?(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姓名分别写在什么地方?) 3.自己按照正确格式写一封信。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刮”、“肥”等13个生字。会写“血”、“净”等8个生字及以下词语:刮胡子、晚上、干干净净、头破血流。学习新部首月字旁和石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小猫的胡子的作用,明白“不能见到什么学什么,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的道理。

  重点难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明白猫妈妈所讲的道理。

  2、学习课文,了解小猫的胡子的作用,明白“不能见到什么学什么,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件出示读读“干干净净、头破血流、胡子、洗脸、旁边”等词语。

  2、围绕课题,你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1到2自然段。

  1、看课文插图,主人怎样刮胡子?

  2、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理解词语:两腮、聚精会神。“聚精会神”可以用什么词代替?

  4、看图,看看图上小花猫是怎样看主人刮胡子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课件出示指导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小花猫看主人刮胡子的聚精会神。

  6、主人走后,小花猫会想什么?又会做什么?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7、小花猫是怎样刮胡子的呢?课文没有写出来,你能说一说吗?

  8、扩展思维:如果你是那只小猫,此刻你会想些什么?

  9、多种形式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5到8自然段

  1、小花猫没了胡子会怎样?

  2、自由朗读课文5到6自然段。

  3、理解“鼻青脸肿”,练习用词说话。

  4、扩展想象:此时的小猫又会想些什么。指导朗读:加上表情,更能体现小花猫伤心、后悔的感情。

  5、她为什么会“撞得鼻青脸肿”?猫妈妈是怎样教育小花猫的`?

  出示猫妈妈的话(第七自然段)。

  6、自读,体会猫妈妈的心情,指导学生读猫妈妈的话。

  7、你是怎么理解“你的胡子好比一把尺子”的。认识比喻句。

  8、如果你是那只淘气的小花猫,听了猫妈妈的话,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吗?这时你的心情怎样?你最想对猫妈妈说什么?

  四、总结全文,谈收获

  1、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2、讨论在生活中有什么事情是不能看见什么就学什么的。

  五:作业

  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告诉他们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2、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板书设计:

  11小猫刮胡子

  看刮撞听

语文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一、摘录笔记

  1、全班齐读文中摘录笔记的内容。

  2、师:大家在读完后发现,它们都是好词、好句,而且是文中的重点词句。那么,你们还能找到更多类似的句子吗?

  3、学生合作找到重点句子。

  4、全班交流。

  5、师:你能说说他们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6、指名回答。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大量比喻手法

  《月光曲》形象的情景描写

  《林中乐队》拟人手法

  7、举例说明。

  A、血肉:比喻为抗击入侵者而拼搏的人们。

  B、长城:比喻在入侵者面前建立起坚实的堡垒保卫我们的祖国。

  C、魔爪: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8、找一找课文中类似的句子。

  二、读古诗

  1、师:这个单元我们都围绕着“音乐”来说,其实在很早以前人们就会用象声词来表示声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一篇佳作。

  2、全班齐读古诗。

  3、自学并交流古诗的含义。

  4、学生交流预习资料。

  5、学生质疑诗意。

  6、全班交流讲解。

  嘈嘈:声音沉重悠长。

  小弦:指最细的弦。

  切切:弦声幽细琐碎。

  第二课时(自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合作学习

  1、四人小组接力朗读课文,思考:诗人分别把吉他比喻成什么?

  2、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

  把吉他比喻成:丑小鸭、竹篱笆、少年的梦想和童话、星星、朝霞、友人的悄悄话、驼铃、灯塔、我需要的声声回答。

  三、体会思想

  1、讨论:诗人的比喻是否合适?

  2、指名回答。

  3、师:这些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充分反映了吉他在西班牙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

  4、师:谁能发现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

  (每一段歌词的结尾都是一句:你是我的吉他。)

  5、师: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6、四人小组交流。

  7、个人汇报。

  (重复出现,反复强调,抒发了诗人热爱音乐的思想感情。)

  四、课外拓展

  1、师:诗人这么喜爱他的吉他,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吉他吗?

  2、指名回答。

  第三、四课时(习作)

  一、导入习作主题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所围绕的主题是什么?(音乐)

  今天,我们习作的题目是——假如世界没有了音乐。

  二、完成习作

  1、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

  2、全班谈论,指名说自己想写的内容。

  3、教师点评。

  4、学生思考习作思路。

  5、引导习作主题。

  A、注意音乐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B、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

  C、合理、大胆地想象,没有音乐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D、拓宽视角,引向人、动植物、大自然等等。

  6、学生开始习作。

  7、修改习作。

  8、抄清习作。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是一首描写陨石知识的诗歌,语言流畅,通俗易懂。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同学了解陨石的奇妙,激发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同学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天外来客——陨石的资料,培养同学搜集资料的能力,激发同学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积累词语,并能灵活运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读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三、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天外来客——陨石的资料,激发同学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谈“石”激趣,导入新课。

  1、谈“石”导入

  同学们,这是一个“石”字,谁能变个字形小魔术,在它的上、下、左、右任意一边加一局部,使其成为一个新字?(同学自由说)一个小小的“石”字就这么有趣,大自然中的石头就更有趣了。

  [以游戏方式导入新课,使同学在课开始就充溢兴趣]

  2、教师出示“宇宙来客”陨石图

  同学们请看,这是一块石头,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同学谈自身的发现:这是一块巨大的石头,它上面写着醒目的四个大字“宇宙来客”……)的确,这不是一块一般的石头,它来自浩瀚的宇宙,是天外来客(板书:天外来客)它的名字叫陨石(板书:陨石)

  [教师出示“宇宙来客”陨石图,巨大的石块,赫然醒目的“宇宙来客”四个大字,给同学视觉带来巨大的.冲击,同学的好奇心被激发,探索欲望增强。]

  (二)展示资料,了解陨石

  1、关于陨石你了解了哪些知识?同学展示搜集的资料。

  2、教师展示资料: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出示:流星雨)1976年 3月8日,在俺国吉林省下了一场奇特的雨,从天空中降落下来的不是雨滴,而是大块的石头,景象十分壮观,这就是流星雨。在这次流星雨中降落下来的石头共有100多块,最大的重达1770千克。(出示各种形状的陨石)陨石的形状各异、大小不一,有的如米粒,有的似龟壳,千姿百态。

  [通过展示资料,培养了同学搜集信息的能力,使同学对陨石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学习诗歌做好了铺垫,由于农村同学受条件所限,搜集的资料总是有限的,教师补充一些资料是非常必要的。]

  (三)自读诗歌,整体感知

  1、关于陨石俺们课本上有一首诗歌,同学们想读吗?

  2、同学边读边标出不认识的生字,采用识字方法独立解决,教师引导同学区分重点字词。

  3、同学反复读诗歌,要求:读后告诉大家有什么收获?

  4、同学汇报读书收获,教师对汇报情况进行点评。

  [通过自读诗歌,同学对诗歌进行整体感知]

  (四) 再读,理解内容

  1、同桌合作读书,要求一人读一小节,读后互相评一评。

  2、同桌合作读展示,集体评议。

  3、教师范读。

  4、同学评价教师朗读情况。

  5、同学自读:注意每句话后最后一个字的读音。

  6、指名读,集体评议。

  7、集体交流读懂的内容。

  (教后补记:俺知道了陨石是石头也是星星、俺知道了陨石是与大气摩擦发生的、俺发现这首诗歌的每小节后的字的读起来非常顺口,让人越读越能读出其中的韵味来……)

  [注重了以读为主,读的形式多样,同桌读、教师读、自身读、指名读,使同学在读中理解内容,感受诗歌的音韵美,让同学在读中感受陨石的奇妙。]

  8、同学质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集体讨论后解答。

  [同学的探索欲望一旦被激发,他们的潜能是无穷的]

  (五) 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想像:假如你是一块陨石,你从遥远的天际来到人间,你想向大家说什么?

  [以童话般的方式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