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中班科学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25 09:50:26 教案 我要投稿

[优]中班科学教案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中班科学教案10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各种电动玩具及其共同的特征。

  2、使幼儿知道电池在电动玩具中的作用以及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

  3、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玩具的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个电动玩具。

  活动进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1、教师扮演师猫头鹰博士,邀请幼儿去电动城玩。

  2、幼儿在电动城里选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一玩,玩过以后,告诉大家,自己玩的是什么?它会怎么样?

  3、幼儿分散按意愿玩,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幼儿进行观察。

  4、幼儿交流观察结果。

  二、寻找电池。

  1、教师提问。电动玩具为什么有的能动、有的能响呢?(幼儿互相发表自己的想法)

  2、幼儿自由探索和操作,寻找电池:请你们在玩具身上找找看,是谁供给它们电,使它们动的?

  3、幼儿交流探索结果,是电池让电动玩具动起来的。

  4、请一名幼儿上来将电池拿掉,其他幼儿仔细观察。

  5、教师简单小结:看来,真是电池起了作用,电池可以供电给玩具让它们能动、能亮,电池的本领可真大啊!

  三、学习正确安装电池。

  1、幼儿观察电池,了解电池的基本结构。

  2、幼儿初步尝试给玩具装上电池,让它们能再动、再跑。(幼儿尝试装电池,教师巡回观察,不作指导)

  3、请一名幼儿上来边操作边讲述,教师引导其他幼儿观察。

  4、请没有完成的幼儿再次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知道了电池是各种各样的,可以用在很多地方,还学会了正确地装电池,可你们要记得电池用完了以后一定要拿出来,不然会把电动玩具给弄坏的,记住了吗?

  四、结束活动。

  ——教师扮演猫头鹰博士,欢迎幼儿下次再到电动城来玩。

  活动反思:

  为了激发他们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乐于尝试、勤于动手的习惯。设计了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较强的尝试学习活动——好玩的电动玩具。活动主要通过让幼儿各种各样的玩具和不断地探索,一步步地揭开电池的各种秘密,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认识电池并学会安装电池的方法。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不同的节奏

  活动目标:

  一、感受不同条件下心脏不同节奏的跳动,了解心脏跳动与运动间的关系。

  二、激发幼儿探索身体奥秘的兴趣。

  三、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四、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心脏图、录音:胎心音、

  记录表、笔每个幼儿一份、皮球每个幼儿一只、听诊器每桌一只、

  活动过程:

  一、奇妙的声音

  1、出现胎心音,引导幼儿大胆猜测是什么声音?

  2、揭示:“这是小娃娃在妈妈肚子里时心脏跳动的声音。”

  3、引道幼儿说说胎儿心跳的节奏。

  二、会唱歌、跳舞的心脏

  1、引导幼儿分组合作,听听自己或别人的心跳,并说说他的节奏和自己的感受。

  2、引导幼儿用手贴紧胸部,感受自己的心跳,并给半分钟的时间自己数数心跳的次数。

  3、小知识介绍: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每个人都有一颗心脏。人的.心脏在胸腔中部,稍稍偏左的地方,大小跟人的拳头差不多。心脏在人的身体内不停的跳动,而且跳动得非常有节奏。

  三、心脏的不同节奏

  1、引导幼儿分别拍球(十下)和跳格子(在活动场上来回一次),并感受自己的心跳节奏,用自己的方式在记录表中分别表示出。

  2、幼儿交流记录结果。

  3、小结:原来心脏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当我们进行剧烈运动时,他就跳得快;当我们进行安静的活动时,他和平时一样平稳。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感受还有什么样的经历、情形会使心跳加快?引导幼儿回家听听父母的心跳,对比感受和自己的心跳有什么区别。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兔子的基本特征,学习用彩纸、纸杯拼贴可爱兔子。

  2.激发幼儿保护小动物、爱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兔子

  1.师:今天老师给宝宝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

  2.出示“兔子”,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所观察到的兔子。

  3.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所认识的兔子的一些基本特点。

  二、教师示范制作

  1.师:原来小小的一次性杯子和彩纸就能变成一只漂亮的兔子!到底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示范制作的过程,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怎样制作兔子,介绍要使用的`工具。

  提问:老师是怎么做的?幼儿根据观察,讲述教师制作的过程。

  3.操作:首先要准备一个一次性杯子,然后在准备一些彩纸,用剪刀把彩纸剪成兔子耳朵、眼睛以及嘴巴的形状,最后将其贴在纸杯上。

  三、幼儿分发工具材料,幼儿操作

  1.教师引导幼儿自己操作,制作可爱的兔子。

  2.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幼儿进行个别的指导和帮助。

  四、评价活动

  1.教师请个别幼儿进行介绍,请小朋友介绍自己制作的兔子。

  2.相互欣赏作品,结束活动。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目标:

  1、尝试用各种材料和方法在水中制造泡泡。

  2、萌生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准备:

  水盆、透明玻璃瓶、吸管(粗细不同)、塑料瓶(与幼儿人数相同)。吹气动物玩具、棉花、纸棒、线、磁铁、大头针。

  将水盆分开摆放,便于幼儿操作。

  过程:

  瓶子冒泡泡。

  ----出示两只看上去一样的塑料瓶,请两位幼儿各自拿一只瓶子,同时放入水盆中,引导幼儿观察。

  ----为什么两只一样的瓶子,一只会冒泡泡,一只不会冒泡泡?

  ----引导幼儿再次观察,发现一只有洞,一只没有洞。

  它们也会冒泡泡。

  ----每位幼儿选择一些物品放进水中,看看会不会产生气泡。

  ----引导幼儿探索各种物品在水中的现象。如:线放在水里不会起泡。磁铁放入水中时会有一点点泡泡,开口的玻璃瓶沉进水里会产生一连串的泡泡,摇晃塑料瓶中的水,就会产生泡泡,用吸管能在水中吹出一连串的泡泡。

  我当制泡高手。

  ----请幼儿尝试用同样大小的塑料瓶来制造泡泡。

  ----谁制作的泡泡多,谁就是制泡高手。

  ----教师肯定幼儿的.制泡尝试活动,奖励他们每人一只小气球。

  教学反思:

  孩子们并不是只用一种方法让这些东西产生泡泡,有的幼儿利用甩、扔、挤压、吹的办法让毛线、棉花、吸管产生“泡泡”,孩子们把材料放进水里,很快发现线、棉花不会冒泡,但有的孩子把棉花放入水中,轻轻挤压的时候,空气从棉花中被挤压出来,会有气泡产生;有的把棉花从水中捞出来在空中挤压棉花,水滴从棉花中被挤压出来,落到水面会溅起水花产生泡泡;有的用吸管在水中吹也产生一串串的泡泡,有的孩子还发现用手在水中搅动也会产生泡泡。最后让幼儿用差不多大瓶子制泡看谁制的泡泡多,就是制泡高手,实验的结果很明显,瓶口小的制造的泡泡多,孩子们明白瓶口的大小和产生泡泡的多少是有关系的。

  活动中孩子们探索出很多制造泡泡的方法,在制泡的过程中也使孩子们对科学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幼儿学会捏人物的五官和表情,并能用色彩表现人物的情绪。

  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不同的脸谱。

  各色橡皮泥

  活动过程:

  1."变魔术"游戏,引起幼儿变化表情的兴趣。

  游戏:"会变的脸"(苦脸、笑脸、生气的脸、害怕的脸等)。

  2.启发幼儿互相观察人的面部表情特征。

  提问:"人笑时、哭时、生气、害怕时眼睛、眉毛和嘴巴有什么不同?请幼儿分别描述出来。"(教师边听边捏出来)

  3.引导幼儿体验色彩与每一种脸谱的关系。

  提问:"当你生气时,你的.脸色会有什么变化"?(变红)"黑色使你感到怎样?让你想到什么表情?"小结:"表情不仅可以通过五官的变化来表现,还可以用不同的色彩来变现。"

  4.幼儿制作脸谱,教师巡回指导和帮助。

  每个幼儿选一种表情。

  5.戴脸谱到户外玩"猜猜我是谁"。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好奇心强,乐于表现,而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科学活动中,孩子们常常兴趣浓厚、发言踊跃。而且我发现我们班的幼儿在升中班之后对黑板上吸着的磁铁有着很浓厚的兴趣,经常会拿着磁铁到处吸。因此我在这次选课中,就选择了科学领域中的《你追我赶》这个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幼儿自己动手探索磁铁让小纸人运动方法,使幼儿对探究磁铁磁性现象的产生兴趣。

  活动目标

  (一)探究磁铁小人的运动方法。

  (二)萌生探究磁铁现象的意愿。

  (三)活动准备

  磁铁、回形针、白纸、画笔。足球小人

  活动过程

  (一)你能追上我吗

  1.我是一个小纸人,我会走路和跑步。教师将足球小人放在垫板上,移动磁铁操控小人行进。

  2.你们知道我是怎么让小人走起来的吗?请幼儿观察小人,大胆猜测小人会动的原因。

  3.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磁铁和回形针,发现磁性现象。再次演示足球小人的走动情景。

  (二)我的足球小人

  1.教师看足球小人和足球的制作方法:在白纸上画一个小人,简单涂色后沿轮廓剪下,并在足球的脚部别上回形针。足球的制作方法同足球小人。

  2.请幼儿找一位好朋友做搭档,一人制作“足球小人,另一人制作”足球“。

  3.探索足球小人和足球动起来的.方法。

  4.怎样让足球小人来踢球?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将磁铁来回移动,使小人能够活动。

  (三)游戏:你追我赶

  1.在熟练掌握用磁铁移动足球小人的方法后,进行该游戏。由操作足球的幼儿先移动球,与足球小人拉开距离,此时操作小人的幼儿要追赶足球。

  2.幼儿自由结伴游戏。在一个足球场上可以多立1-2个小人,追赶一个球,积极探索磁铁吸住回形针的有趣现象。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主要生活习性。

  2、通过观察、交流、讨论等,发现蚂蚁的基本特征。

  3、愿意参加探索活动,知道要爱护蚂蚁。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蚂蚁的特征

  2、小蚂蚁若干,小昆虫盒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观察蚂蚁,引起幼儿的讨论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它长得很小很小,仔细看一看,会是谁呢?

  二、展开

  1、课件演示:

  幼儿有序地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

  2、教师:看清楚了吗,蚂蚁长得什么样子?

  幼儿在集体中进行交流。

  3、提问:

  (1)头上有什么呀?触角是直直的吗?(触角、眼睛、嘴巴)

  (2)蚂蚁的触角有什么用呢?

  (3)蚂蚁的身体分成几个部分啊?(头、胸、腹)

  (4)蚂蚁有几条腿?长在哪里?

  4、教师小结蚂蚁的外形特征。

  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上长着六条腿。

  三、观看课件,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1、讨论:小蚂蚁的家在哪儿?

  2、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蚂蚁的主要生活习性。

  四、拓展经验

  观察各种各样的蚂蚁,比较不同。(大小、颜色、花纹)

  教师:蚂蚁的种类可多啦,我们中国就有600多种。

  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呢?

  (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自由讨论。)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一、设计思想:

  一天户外活动时,小朋友们在轮胎里发现了一块奇怪的冰,冰是圆形的,中间还有一个圆圆的洞,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七嘴八舌讨论的十分热烈。我抓住这个机会,通过让孩子亲手参加实践活动,引导幼儿探索冰变化的奥秘,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感受亲手实验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摸摸,了解冰的特性。

  2、引导幼儿了解冰的形成及用途。

  3、发展幼儿初步的探索精神,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1、收集冰雕的图片。

  2、提前冻好的冰。

  四、活动过程:

  (一)幼儿亲手操作,探索冰的特性

  1、每个组若干块冰,幼儿自由玩冰。

  2、看一看,想一想,冰是什么样的?什么颜色的?冰放在手里感觉怎么样?

  小结:冰放在手里硬硬的,凉凉的,有的冰是透明的,有的冰是白色的,摸上去滑滑的。

  (二)通过实验,了解冰遇热会融化成水,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

  1、每个小朋友手里拿一小块冰,使劲握住,观察有什么变化。

  “请小朋友看看你手上的冰怎么样了?变成了什么?手上的水是哪里来得”?

  2、每个组放一盆热水,请小朋友摸一摸水是热的还是凉的?(热的)

  3、请幼儿把冰放进去,看看冰有什么变化?(慢慢变小了,没有了)

  4、再摸摸盆里的水是热的还是凉的`?冰到哪里去了?(冰融化成水了)

  小结:冰放在手里和热水里都会化成水。

  (三)通过观看图片和谈话了解冰的用途 。

  1、提问:冰有什么用途?你喜欢冰吗?请幼儿说一说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

  “冰能吃,放在可乐里凉凉的很好喝;发烧时能降温……”,“路面上结冰容易滑倒”。

  2、欣赏冰雕图片,感受艺术的魅力。

  (四)幼儿动手制作彩色的冰 。

  1、共同讨论制作彩色冰的制作方法。

  2、幼儿利用各种器皿、颜料制作彩色的水,自己喜欢什么颜色就做什么颜色的。

  活动延伸:把制作好的彩色水放到阳台上,第二天欣赏自己冻的彩色冰,感受实验的乐趣。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初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感知多、少的概念。

  3、尝试用增加物体或者减少物体的方式使两组物体的数量一样多。

  4、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5、引导幼儿乐于交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二、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初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感知多、少的概念。

  活动难点:尝试用增加物体或者减少物体的方式使两组物体的数量一样多。

  三、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ppt课件

  四、活动过程:

  (一)以小刺猬摘果子的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许多果子都熟了。今天小刺猬就要去果园摘果子了,我们看看它都收获了哪些果子?(教师说完出示第2张ppt)

  (二)引导幼儿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两组果子数量的多少。

  1、引导幼儿比较苹果和梨的数量,引出“一一对应”的概念。

  教师:这么多的果子堆在一起,我们怎么知道哪种果子的数量多呢?于是,小刺猬把所有果子摘下来之后,对他们的数量进行了比较。它首先比较的是苹果和梨。

  重点提问:

  (1)苹果的数量多还是梨的数量多?

  (2)你是怎么知道的`?

  (3)还有别的方法吗?

  教师请几名幼儿说说自己的答案,然后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小刺猬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叫做“一一对应”,用这个方法能很快知道哪种果子的数量多。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苹果从左到右排在第一行,梨也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在第二行,并且每个梨都排在每个苹果的下面,这样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一个苹果、一个梨的对应来看,最后没有和梨对应的苹果了,那就说明梨比苹果多。明白了吗?

  2、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橘子和香蕉的数量。

  教师:接下来,小刺猬想请小朋友们用这个“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一下橘子和香蕉哪种果子的数量多。你们愿意吗?

  重点提问:

  (1)橘子的数量多还是香蕉的数量多?

  (2)你是怎样比较的?

  (三)引导幼儿尝试用增加果子或者减少果子的方式使两组果子的数量一样多。

  1、提出重点提问,引发幼儿思考。

  教师:现在小刺猬说了,我想让苹果和梨的数量一样多,该怎么办呢?

  重点提问:

  (1)如果增加苹果,那增加几个苹果就能使苹果和梨的数量一样多呢?

  (2)除了增加苹果,还有什么好方法呢?(引导幼儿说出减少一个梨,也能使两组果子数量一样多。)

  2.引导幼儿用新方法使橘子和香蕉的数量一样多。

  教师:刚才我们想的方法都不错,现在再来帮小刺猬想一想怎么使橘子和香蕉的数量一样多?(如果幼儿不能自己说出来,那提问同上;如果幼儿能自己说出来,那么请教师注意帮助幼儿将意思表达完整。)

  (四)创设情境让幼儿练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果子的多少。

  1、现在,小刺猬们要把摘下来的果子运回家,每个刺猬只能运一个果子,我们来看一看它们能不能一次性就把果子运走呢?

  重点提问:现在小刺猬要运苹果,它们能一次性就把果子运走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苹果和小刺猬的数量相同,所以小刺猬能一次性就把苹果运走。)

  小结:原来,只有果子和小刺猬的数量一样多的时候,小刺猬们才能一次性把果子运走。

  2、并讲述:这次小刺猬要来运橘子了。那么小刺猬们能一次性就把橘子运走吗?有什么好方法可以使橘子和小刺猬的数量一样多呢?(增加两个橘子或者去掉两只刺猬)

  3、并提问:那怎样使小刺猬们一次性把梨运回家呢?(增加一个梨或者去掉一只刺猬。)

  (五)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分奶片,巩固新知识。

  教师:小朋友们真是太聪明了,帮我解决了这么多问题,为了报答你们,我给你们准备了健康营养的奶片,每人一片。可是我不小心把每组数量分错了,你们想一想怎样才能使每个小朋友都拿到奶片呢?

  五、延伸活动:

  教师可以带幼儿玩“抢椅子”的游戏,通过亲身体验来感知“一一对应”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反思

  新《纲要》中提出:“培养幼儿对体育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的参与。”体育活动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中班科学教案 篇10

  设计理念:

  声音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对幼儿来说,声音是熟悉的,又是奇妙的。如沙沙的雨声、轰轰的雷声、笛笛的车声,咚咚的鼓声等都能让人引发想像,产生共鸣。 生活中各种有趣的声音吸引了孩子的兴趣,他们积极地探索着声音的秘密。我从“奇妙的声音”入手,通过听声音、玩声音、画声音等多种教育手段提高幼儿探索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目标:

  1、乐意寻找和处有趣的声音,体验发现的快乐。

  2、能够主动与教师、同伴分享自己感知到的声音。

  3、养成安静倾听的良好习惯。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钹、筷子、气球、报纸若干,录音机,有关自然界各种音响的磁带。

  活动过程:

  1、教师以“哐哐哐”清脆的声音剌激幼儿感官,引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2、启发幼儿自由寻找声音。

  教师:我们的身边就有许许多多的声音,竖起小耳朵,我们一起支寻找声音吧!

  (教师引导幼儿与同伴一起自由地寻找身边各种不同的声音,如鸟叫声,风吹树叶、用手拍桌子、用筷子敲玻璃杯、把气球踩破发出的声音、水龙头的流水声,揉报纸的声音、敲门的声音、电视的声音……)

  3、引导幼儿交流与分享。

  教师:你找到了什么声音?听起来感觉怎么样?我们喜欢什么样的声音?为什么?

  鼓励幼儿把自己找到的声音形象地表现出来,并与同伴共同分享。

  4、游戏:《猜猜他们是谁》。

  请4位幼儿事先藏在挡物后,分别对大家说一句话,大家根据说的话声,猜猜他们是谁?

  活动反思:

  幼儿对自然界的'事物有着独特的好奇心,生活中的他们不断探索和发现着来自身边的一切有趣的事情。而声音对于我们来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就像一声炮响就能引起幼儿的探望,一首好听的歌曲就能给幼儿带来欢愉,生活中的声音吸引了孩子的兴趣,影响着孩子的倾听。本次活动,利用我们身边熟悉的声音,通过听一听、玩一玩、说一说的形式来制造声音,感受各种声音的特点。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5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25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7-25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1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30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01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02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02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8-04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