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4-04-29 08:04:04 教案 我要投稿

【经典】大班教案3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典】大班教案3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发挥自己的创意尝试制作不倒翁,并运用各种材料进行装饰。

  2、体验制作、装饰活动的乐趣。

  3、过幼儿自身的活动,感知“不倒玩具”的秘密,发现这些不倒玩具的底部都是半球体的。

  4、通过幼儿的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不倒翁”的原理。使幼儿认识到将不倒玩具中装入物体后,不倒玩具上轻下重就可以站住,但是一扳就倒,需要将重的物体固定在半球体的底部中央才能做成不倒玩具。

  5、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及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6、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⒈空蛋壳人手一个、彩泥、固体胶、双面胶、各种材料的装饰品若干、剪刀。

  ⒉ppt课件。

  教学重难点:

  引导幼儿发现底部是半秋形的上轻下重的物体不易倒。只有在底部装进重的东西,还要把它固定在中间,才能让玩具怎么扳也扳不倒。

  在幼儿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总结出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课件,激发对不倒翁的兴趣。

  1、师:你们玩过不倒翁吗?它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不倒翁的样子吧!

  2、幼儿模仿不倒翁摇摆。

  3、师出示用空蛋壳制作的不倒翁范例,激发幼儿自己制作不倒翁的兴趣。

  师:你喜欢哪个不倒翁,为什么?

  二、讨论制作不倒翁的方法。

  1、提问:谁知道不倒翁为什么会不倒?怎样做能让它不倒呢?

  2、个别幼儿尝试,集体讨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总结正确的制作方法。

  3、小结:尝试从蛋壳顶部放入橡皮泥,并轻轻地把它固定,不倒就说明你成功了。

  三、发挥自己的创意,尝试制作并运用各种材料进行装饰。

  1、请幼儿先找到鸡蛋的平衡点再由少到多逐渐在鸡蛋壳里添加橡皮泥,使鸡蛋变得不倒。

  2、引导幼儿按自己的想法来创作不倒翁。(在每组上准备一些不同材料的装饰物,幼儿可自己选择进行装饰)教师可适当协助幼儿完成。

  四、作品展示与交流。

  1、讨论创作过程中有无遇到困难,如果有,请幼儿说说是如何克服的。

  2、幼儿展示作品时说说自己特色的地方。

  师:你的不倒翁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特色?

  3、引导幼儿陈列作品,大家观摩作品,并给予鼓励。

  师:你觉得谁的不倒翁最特别,为什么?

  五、完成制作

  小朋友一起玩一玩,体验乐趣成就感。

  六、结束部分:

  把幼儿制作好的蛋壳不倒翁展示出来,共同欣赏。

  老师:“大家都把准备丢掉的蛋壳制作成这么漂亮好玩的玩具,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废品,稍为改变一下,就可以重新利用起来,只要细心观察、留意;生活处处可以变废为宝”。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积极探索不倒翁,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尝试着解决问题,这样孩子们所获得的经验都是在自己的探索中得到的,在大脑中的印象自然也就比单由教师传授的更加深刻。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

  本次活动既有科学的探索,又有动手制作的环节,这比较符合幼儿的兴趣特点,是一种孩子们很喜欢的活动形式,因此进行得比较成功,然而在活动中我仍然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活动准备的材料不够多,一些能力强的幼儿还想到了很多创新的方法,可是却在材料上受到了限制。所以我没有给孩子们更好的发挥空间。在以后的科学活动中我应该多准备一些材料,供幼儿更好地进行操作。

  通过这次活动,再次验证了那句古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大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识读温度计,并从记录中发现温度与天气的关系。

  2、激发幼儿对观察、测量、记录天气变化的兴趣。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环境与材料:

  1、每人温度计1支。

  2、每桌凉水、热水各1盆。

  3、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1、教师扮演天气预报员,播报今天的天气情况。

  2、讨论:怎样能知道每天的气温?

  3、教师了解每位幼儿有关天气温度的认识。

  二、探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展示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图片PPT。

  2、出示温度计实物,请幼儿说一说它有什么用途,怎样使用它测量温度。

  3、小实验:请幼儿将温度计分别放在热水和凉水中,观察温度计内水银柱的变化。

  4、实验后帮助幼儿总结:气温变热,温度计的红线上升;气温变冷,温度计的红线下降。

  三、测量温度。

  1、请幼儿观察和记录室内温度,然后带着温度计到室内测量,观察温度计上的红线的变化,比较室内、室外的温度。

  2、请幼儿选择太阳照射到的地方测量并记录下弯度,然后再到背光阴凉的地方测量,观察温度计内水银柱的变化。

  3、请幼儿说一说变化的温度告诉人们什么信息。

  4、让幼儿知道从天气预报中了解温度变化,并注意增减衣服。

  四、请幼儿了解一天内不同时间温度的变化。

  教师指导幼儿记录一天内不同时间室内或室外的温度变化,让幼儿从中发现时间与温度的变化。

  活动反思:

  教过《水温的变化》一课之后,总的感觉是得失掺半,成功失败兼而有之。成功之处在于对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做了较为恰当的处理,其中有预设性的,如选定分析水温变化的方法。也有生成性的,如关于实验误差的处理;失败之处在于这节课没有按预定计划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时间比较紧张,课后的两个问题(两杯温度相同而水量不同的热水,放置一段时间之后,温度是否相同?怎样使一杯热水的温度尽快地降下来?)没有按计划解决,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不高。回顾这节课,具体反思如下。

  一、明确的实验目的更有利于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

  《水温的变化》是学生在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而且是他们在学习科学课程以来所进行的第一次实验探究活动,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研究热水温度变化的规律。但是这个实验结论的得出,必须依赖于比较准确的实验数据,因此,也就要求学生所进行的实验操作比较精确,除了全班学生采用统一的计时方法之外,主要是负责读数的小组长按照要求准时正确地读出温度计上的数据。然而,许多学生在这个环节做得不够好,他们都急于观察一下温度计上的度数。结果,在记录温度和分析数据时,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另外,还有几个负责读数的小组长也没有做到专心致志,所以读数时秩序有些混乱,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将温度记录在课本上,算出邻近两次测量的温度差之后,便急于观察热水的温度,却很少去深入思考热水温度变化的规律,或者说对于自己先前的猜想缺乏一种科学求证的探究热情。

  由此看来,先前的猜测环节也是存在缺陷的,问题主要在于猜测的结果没有引起学生从事探究的兴趣,就是说,没有将猜测的结果转变为学生探究的目标。产生这种后果的原因固然在于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之间我更倾向于前者,在于小学生还不善于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在于学生刚刚接触实验探究这一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在于我对上述情况缺乏必要的预见,对学生的情况缺乏深入的了解,自己的教学期待远远大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就是说,自己对学生情况的把握不到位。由此看来,顺利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困难很多。

  因此,也就有必要将探究活动前猜测热水温度变化的环节进行一番改进。我原来的做法是,在组织学生谈话,得出热水温度会逐渐降低后,接下来又组织学生进一步猜测并得出下面两个假设:一是热水温度的变化是先快后慢的:二是热水温度的变化是先慢后快的。这样的猜测结果对于学生来说显然是增加了许多难度,同时也淡化了实验探究活动的目的。因此,可以改为这样导入“热水的温度会逐渐降低,那么,热水温度的变化具体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呢?这节课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深入探究一番。”然后,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这样,就会避免出现先前那种拖泥带水的导入方式,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同时,有利于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定位在接下来的制定实验方案、开展探究活动上面。

  二、简化并完善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

  对于实验数据的分析,我舍弃了课本中提供的采用折线统计图的方法,改变为让学生计算出邻近两次实验数据的差,最后再将各个小组的实验数据都呈现在黑板上面,让同学们直接观察这些温度差,并找出变化规律。之所以这样处理,一是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习折线统计图,因此运用起来自然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二是为了便于看出实验效果,本次实验所使用的热水的温度尽可能做到很高,这又导致折线统计图上的温度变化看起来不是特别明显;三是这样做,可以让每个小组测量的数据都能够得到利用,既满足了实验结论普遍性的需要,同时又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自己所从事的实验操作的价值,这是尊重学生劳动成果的具体体现;四是这样处理,也是经过实践证明的,我在以前教学这一环节时,也是采用了这种分析实验数据的方式,效果比较理想。

  三、及时处理生成性教学资源

  如何处理实验中出现的误差,对于本节课来说是一个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处理误差的态度与方法是教给学生正确地看待实验结果,教育他们重视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让他们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的重要而宝贵的资源。在概括实验结论时,由于有些小组所测量的数据误差较大,结果有的学生便认为结论的得出有些勉强。对此,我没有敷衍塞责,而是正确面对,让同学们综合考虑各个小组的实验数据,用普遍性来纠正某些学生头脑中个别情况的不足,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读数的时机过早或是过晚,等等。从这一点来看,对于实验过程中的误差的处理,不应该回避,而是应该予以理性面对、科学分析。

  这里还涉及到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问题。依我看来,预设是一节课应当完成的基本目标,在完成这些预设性目标的情况下,学生也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学生;生成则是基于人──学生发展基础上的教学目标,关注的是眼前的学生,关注的是这一个学生,而且由于生成的问题来自于学生,因而更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更容易为他们所理解和掌握。一节课,如果仅仅是着眼于并完成了预设目标,那么,这样的课堂无疑是毫无灵动可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成的课堂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也就必然是精彩的课堂。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根据图画创编儿歌,用“喜欢”和“......来......去”等关键词,大班教案《儿歌创编》。

  2.理解并朗读所创编的儿歌,并能用自己的身体表现出儿歌的内容。

  活动准备:

  挂图

  2.图片:(小鸟,小狗,小鱼,乌龟,蚯蚓,蝴蝶,大树,草地,花丛,小河,泥土)

  3.字卡:“喜欢”和“......来......去”活动重点:用指定的句式创编儿歌,并能用自己的身体表现出儿歌的内容。

  活动过程:

  一.游戏活动:

  《请你象我这样做》老师说:“请你像我这样做”(学习各种小动物),幼儿:“我就像你这样做,教案《大班教案《儿歌创编》》。(学习老师的动作)

  二.情景创设导入:

  老师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到了许多小动物和有趣的事情,它们说可喜欢我们小朋友了,所以今天老师就请它们到咱们班和小朋友一起玩,你们猜猜它们都是谁?

  三.出示挂图:

  幼儿观察,说说图中都有些什么小动物,它们在什么地方,都在干什么?(有小鸟在树上,小狗在草地上跑,小鱼在河里游......)

  四.引导幼儿创编儿歌:

  1.出示图片“小鸟”提问:“小鸟在什么地方,它喜欢干什么引导幼儿用“喜欢”和“......来......去”的'句式创编儿歌。(小鸟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

  2.出示图片“小鱼”提问:小鱼在什么地方,它喜欢干什么引导幼儿用“喜欢”和“......来......去”的句式创编儿歌。(小鱼喜欢小河里游来游去)

  3.请幼儿自己选择图画中喜欢的小动物按上面的句式继续创编儿歌,乌龟喜欢在小河边爬来爬去,蝴蝶喜欢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蚯蚓喜欢在泥土里钻来钻去……

  4.师幼一起朗读创编的儿歌,根据儿歌的内容为儿歌取名字。

  五.引导幼儿根据儿歌内容创编动作,并用身体表现出来

  六.请幼儿想一想

  除了这些小动物有自己的喜好,还有别的事物也可以有他们自己的喜好,想想还有谁?它们喜欢在那里?喜欢干什么?引导幼儿用“喜欢”和“......来......去”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七.游戏:

  《开火车》幼儿边读儿歌,边做动作,一个接一个玩下去,巩固儿歌内容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大班教案08-14

【精选】大班教案04-21

大班教案(精选)03-27

[精选]大班教案04-26

大班教案[经典]12-10

[经典]大班教案08-21

大班教案(经典)07-27

大班教案07-20

(精选)大班教案08-18

(经典)大班教案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