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诗歌思想情感教案

诗歌思想情感教案

时间:2024-08-24 07:00:47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诗歌思想情感教案3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歌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诗歌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歌思想情感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诗歌思想情感教案3篇

诗歌思想情感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准确解读诗歌,把握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

  2、分析寓于人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怎样分析人物形象。

  2、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略)

  今天,就让我们从诗歌的人物形象入手,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走进诗歌的唯美世界!

  二、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A、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偏重抒情的诗歌) B、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偏重叙事的诗歌)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问题引导:

  我们该怎样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呢?

  三、研习鉴赏方法

  方法一:知人论世。

  课堂示例1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作者于696年被贬幽州所作。】

  背景:古人、来者均指礼贤下士的明君,自己不能见,生不逢时。作于696年。作者随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契丹,来到东北边地。他向武进谏,不仅未被采纳,反遭贬斥,因此登台抒郁闷之情。幽州台,战国时燕昭王招贤所建,是礼贤下士的标志。

  1明确:通过联系作者所处的年代与背景刻画出了一个胸怀大志、生不逢时、报国无门、怀才不遇、寂寞苦闷、渴望实现抱负而不得的士人形象。

  【类题演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思考:词中刻画了怎样的形象?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明确:

  知人论世:

  人—陆游;

  世—南宋,抗金;

  背景—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三山时所写。

  【规范答题】

  诗中描写了一个曾经叱咤疆场,如今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关河梦断”“尘暗旧貂裘”被弃置不用,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其他艺术形象类举:

  1.壮志未酬、慷慨愤世形象。 (辛弃疾) 2.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王维) 3.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 4.矢志报国、蒙冤而逝的英雄形象。(岳飞)

  5.以渔翁自比,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形象。(柳宗元) 6.多情浪子的形象。(柳永)

  方法二:着眼细节

  课堂示例2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通过“嗅梅”这一细节描写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活泼,感情丰富却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抒写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对自由的渴望。

  2 【类题演练】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塑造了久客他乡的游子形象。他在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抒情主人公对家乡亲人强烈的思念之情。

  方法三:分析环境

  课堂示例3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请简要分析。明确: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隐者形象。

  前四句通过对家居城郊、野径桑麻、篱边秋菊的景物描写,显示了陆鸿渐隐居之地的幽僻、高雅,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思想感情)

  【类题演练】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试分析李凝这一人物形象。明确:

  幽居:少邻并、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环境清幽,烘托出李凝生活的悠闲、宁静,展现出李凝的隐士身份。表现作者对这种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思想感情)

  3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总结:

  方法

  一、知人论世方法

  二、着眼细节方法

  三、分析环境

  四、巩固练习:

  综合运用所学方法,快速把握下列诗歌的形象,体会思想感情。

  小儿垂钓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通过外貌、动作、心理描写刻画了聪明可爱、天真活泼的垂钓小儿形象。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luò)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 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

  在这首诗中,你将如何把握诗人形象?明确:

  1、知人论世;

  2、分析环境;

  此外,注意抒情语,体会“莫嫌”“自爱”二词。

  我们就能理解到诗人是一个虽遭贬谪置身荒远,却开朗乐观、意气昂扬形象。

诗歌思想情感教案2

  一、诗歌常见思想感情(翻阅资料,填空以初步掌握常见思想感情)

  (一)1、送别类。①王维《渭城曲》(即《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依依不舍、难分难舍之情。②高适《别董大》表达③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表达。

  2、怀古类。

  ①杜甫《蜀相》

  ②刘禹锡《乌衣巷》。

  ③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3、思乡类、思亲类。

  ①远游他乡的游子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如②边关将士对家乡的思念。如

  ③闺中少妇对游子的思念。

  ④烽烟离乱之时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4、战争类。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表达。王昌龄《从军行》、李白《塞下曲》表达

  。杜甫《兵车行》、《前出塞》表达。杜甫《春望》表达。

  二、应考须知。

  1、考查形式

  2、解题思路(此两项注意熟读《创新大课堂》相关内容)

  3、答题格式:(自己动手写上)

  三、应试技巧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五个环节入手)

  1、看注解(、背景、词解)。

  2、抓意象、意境。

  3、抓诗眼、关键词。

  4、懂典故。

  5、懂手法。

  四、预习检测。

  梦中作(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佑元年(1049),当时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颖州。②晋人王质入山打柴,观人下棋,局终发现手中斧柄已烂,回到家里才知已经过了百年。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4分)答:(1)①“夜凉”“笛声”“千山月”意境清冷,写出诗人贬居他乡心境淡淡的悲凉;②“路暗花迷”暗指前途难测,表达了对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③“棋罢不知人换世”,暗喻世事变迁,流露出自己贬谪他乡,远离朝庭,虽想超脱却又不能忘情于世俗的矛盾。

  ④“酒阑无奈客思家”流露诗人对目前境遇的无奈与思乡之情。

  岁暮(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问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的分析?

  参考答案一(常规答题格式):诗人通过对自己岁末暮年,仍漂泊他乡,而边关战事不断,时局艰难朝中无人请缨的叙述,抒发了漂泊他乡的孤独寂寞之情;也流露出诗人崇高的民族责任感与爱国之情,也表达了自己空负报国愿望却无力为国分忧的无奈!

  问二: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二:①岁末暮年,漂泊他乡,孤独寂寞;②边境战事不断,时局艰难,朝中无人,而自己不被所用,无力为国分忧

  【教师点拨】五:依据学生展示、教师重点讲解、学生及时巩固六:课堂检测

  葛溪驿鉴赏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解释】①漏,古代计时器。②未央,未尽。③明灭,或明或暗。④归梦,梦中回乡。⑤坐,因为。⑥岁时,秋日。⑦疏,叶子稀疏。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标题。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七、学生作业:完成《创新大课堂》专题过关之《北斋雨后》练习题

  解析

  首联落笔就从情上布景。“缺月昏昏”是诗人仰视窗外之所见。行役之人每于独眠客舍之夜最易萌生思乡之情。而天公不作美,今夜悬挂于天庭的,意是半轮“缺月”,且月色“昏昏”.“漏未央”是诗人侧耳枕上之所闻,“未央”两字,不仅暗示入夜已深,且摹写诗人对漏声的敏感与厌烦心情如见。更兼一灯如豆,忽明忽暗,独卧秋床的诗人辗转反侧可想而知了。

  颔联直接叙写羁旅的.困顿和抒发乡思之愁。颈联另出一意,写忧国之思,将浓郁的乡思、天涯倦怀、病中凄苦及深切的国事之忧融为一体,似直而曲,有含蓄不尽之妙。

  尾联中“行人”实即诗人自指,诗人挨到天明,重登征途,顾视四野,仍无可供娱心悦目之事,惟有一片鸣蝉之声聒噪耳际。全诗以的深情敏感为契机,抒写了强烈的忧国忧家的感情。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夜宿驿站之索寞凄凉况味,寄寓诗人忧时忧国的情怀。

  首联写的是秋夜孤寂之景,残月幽辉此时正“低倚户,照无眠”,加上“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的漏壶烦人的滴水声和“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谁又能睡得着呢?从构思上看,对句极富杜甫《宿府》中“独宿江城蜡炬残”的意境。

  颔联抒写羁旅行役的困顿和思乡的愁苦,写得很细腻。只有细心人,才能感到“天街夜色凉如水”,倾泻在孤衾冷叠,卧病在床人的身上,确实是来得早。对句暗用岑参“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尽管梦境虽嫌迷离,却有片时亲人相聚的欢乐,最难堪是梦醒之后,“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羁旅逢秋,途中得病,早觉风露,岂无“断肠人在天涯”之痛乎?

  颈联抒写忧时忧国的情怀。出句虽无杜甫“感时花溅泪”那种深沉的感慨,却也令人击节悲歌,扼腕长叹;对句虽无杜甫“关塞萧条行路难”那种难堪的局面,但夜色凄凉的天地不也教人“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吗?从羁旅之愁过渡到忧国之痛,使这首诗的思想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尾联以景结情。那使人心烦意乱的蝉鸣更增添无穷的感慨与辛酸,那稀疏而又半黄的梧桐(古有梧桐乃凤凰和蝉之所栖的说法)更令人情何以堪。

  这首诗受杜诗的影响颇深,但缺乏杜诗腾挪跌荡,抑扬顿挫的灵气

  这首诗写于宋仁宗皇二年(1050)自临川赴钱塘(今浙江杭州)途宿驿中。诗中抒写了的旅愁乡思。诗人选择缺月、孤灯、风露、鸣蝉、疏桐等衰残的景象构成凄凉的秋景和孤寂的旅况,衬托出抱病的行人,从而表现羁旅独苦的处境和心情。纪昀评道:“老健深稳,意境自殊不凡。

诗歌思想情感教案3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古代诗歌的情感

  2、鉴赏古代诗歌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归纳解题思路

  2、推究解题方法

  3、分析答题的难点

  教学方法:示例法,讲授法,归纳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以学过的三首古诗为例,展示原题原型及答案。 《杜少府之任蜀州》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结合全诗,说说“风烟望五津”中“望”字的妙处。 《终南别业》

  3、分析“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独”“空”的表达效果。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这首诗以什么为线索,描绘了哪四幅雪景图。

  4.品一品“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的妙处。

  参考答案

  《杜少府之任蜀州》

  1、这两句饱含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又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表达了诗人豁达豪迈的情怀。

  2、“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给人开阔的气势,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之间的距离,为下文抒发积极乐观的感情奠定了基础。 《终南别业》

  3、“独”写出诗人兴致来时,只能独自游山;“空”表达出诗人面对如此满山的`美景,只能孤独一人欣赏,这表现出诗人在离尘绝俗的空静中承受着孤独和寂寞。

  4、表达了诗人隐居山间悠闲自得的心境。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以“雪”为线索,八月飞雪苦寒图,军营饯别奇寒图,东门惜别惆怅图,别后雪地思乡图。

  6、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充满奔放愉悦之情,联想、造境俱称奇绝。

  二、结合文题及答案探究

  1、答题思路。

  2、推究的方法。

  3、分析答题难点。

  思想情感的表述:表达了诗人因_______而产生的______之情。(内容

  情感)

  (一)、从诗的类别上,讲述诗歌的情感。

  送别诗:

  1、依依不舍的留恋

  2、劝勉安慰的豁达

  3、坦陈心志的苦白

  羁旅诗:

  1、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

  2、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边塞诗:

  1、渴望建功立业,保家为国的决心

  2、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

  3、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山水田园诗:

  1、热爱自然,热爱田园生活

  2、惜春悲秋,寂寞伤感

  3、积极:追求淡泊闲适

  安贫乐道

  消极:不满现实,逃世避俗

  (二)、从诗的意象上,谈谈诗歌的情感

  菊花——高雅

  莲花——高洁

  杨柳——惜别

  月光——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落日——惆怅

  秋雨——忧愁

  鸿雁——思念

  流水——叹婉

  大漠——苍凉

  旷野——凄清

  落花——感伤

  红豆——相思

  故乡——乡愁

  (三)把握诗歌情感要“五看”

  一看:诗歌的标题

  二看:写作的背景(注解或作者的生平经历)

  三看:诗歌中的关键词(意象)

  四看:诗歌的类别

  五看:诗歌描写的内容(展现的画面)

  三、诗句的内容赏析

  1、点明修辞/表现手法

  2、描写了(具体内容)

  3、表现了对象的特点

  4、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补充:诗句的理解与赏析的有关知识

  (一)常见的修辞:拟人

  比喻

  夸张

  对偶

  对比

  衬托

  双关

  (二)常见的表现方法:直抒胸臆

  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

  用典

  想象

  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

  烘托

  (三)表现方式:记叙

  描写

  议论

  抒情

  说明

  四、牛刀小试

  (一)东坡⑴

  【宋】东坡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⑵,莫嫌荦确坡头路⑶,自爱铿然曳杖声⑷

  ⑴东坡:其地在黄州东门外,又效白居易忠州东坡之名,故云东坡,诗人并以之作为自己的别号。

  ⑵市人:隐指追名逐利奔走于仕途的人。野人:乡野之人,在野的无官职的居士,苏轼自指。

  ⑶荦(luò)确:指险峻不平的山石。

  ⑷铿(kēng):象声词,此指手杖敲击山石所发之声。曳(yè):拖。

  1、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_____的环境特点。

  2、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初见嵩山(张

  耒)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释】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1.从形式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__诗。

  2.“数峰清瘦出云来”中“清瘦”一词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1.七言绝句(或七绝或绝句) 2.此诗用“清瘦”形容嵩山,既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体现了诗人感情外化、物我合一,可谓造语新奇。

【诗歌思想情感教案】相关文章:

诗歌思想情感教案08-11

大班语言诗歌教案08-10

幼儿园诗歌教案05-15

中班语言诗歌水教案08-28

大班语言活动诗歌教案01-02

情感之声教案09-18

初二思想品德上册教案12-11

幼儿园诗歌中班教案12-17

幼儿园中班思想教育教案08-17

幼儿园语言教案诗歌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