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文教案8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课堂交流让学生了解更多传统节日习俗。
2.通过活动初步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感。
3.了解传统节日以及有关的故事,完成习作,展示成果。
4.通过识字加油站,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5.通过词句段的运用,介绍手工制作过程以及学会围绕一个中心写一段话。
6.积累日积月累中的相关知识。
【学习重点】
1.通过活动,了解一些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了解与传统节日有关的人物故事并完成习作。
2.学会在生活中识字。
3.学会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生字词卡片。(教师)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一、播放视频,激发兴趣。
1.(播放过春节的视频)到处张灯结彩,真热闹呀!这是什么节日呢?
2.你们喜欢过节吗?
3.过春节是我们大家最喜欢的节日,看,有的同学眉飞色舞,原来是收到了红包,难怪那么高兴。其实每个节日都蕴含着大学问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国的传统节日。(板书:传统节日)
二、谈谈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1.大家知道我国的哪些传统节日?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补充。
3.你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吗?
4.学生谈对传统节日习俗的了解。
5.教师进行小结。
三、进行实践性活动。
1.你最喜欢哪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了解传统节日?
3.学生交流了解的内容及方式。
(1)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收集传统节日的相关的人物故事。
(2)了解传统节日的美食佳肴的制作方法。
(3)了解当地的庆祝活动。
(4)上网或查找书籍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和图片;询问长辈。
4.各小组制定活动计划,交流展示活动方案。在小组讨论交流后,各小组派组长汇报本组的活动方案。
5.教师评价指导。
四、课堂小结。
祖国的传统文化多么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啊!愿同学们能在这座宝库里继续探索,愉快地遨游。
第二课时
(展示成果完成习作)
一、交流评价活动。
1.回顾前期活动,引入交流评价活动。对本小组自开展本课题以来的做法和感想进行总结,并对整个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
2.展开交流活动。
(1)自主交流,谈谈收获。
(2)集体汇报,总结评价。
3.展示成果。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形式可以多样,例如:展示自己做的月饼,表演写春联等。
(2)展示成果时,本小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
(3)评选优秀活动小组。
二、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1.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2.指名反馈,教师小结。
(1)可以写过节的过程。
(2)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3.指导选材。
(1)从开展综合性学习,同学们了解了许多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有饮食文化,有风俗习惯,有传说故事等。
(2)在选择时,一定要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或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事。
4.小组内交流自己准备写什么,打算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5.全班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写清楚过节的经过;要有一定的顺序;合理利用收集到的材料;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6.学生独立习作。
三、展示作品,修改习作。
1.出示习作范文。
端午节
“五月五,是端阳……”小巷传来了孩子们快乐的歌声,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
说起端午节,还有一个传说故事呢。战国时期,楚国有位大臣,名叫屈原,他一向受楚王的信任。可后来楚王听信了小人的谗言,疏远了屈原,最后还把屈原流放到了南方。后来,楚国灭亡了,屈原伤心欲绝,投汨罗江自尽。人们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驾着船捕捞屈原的遗体,可是一无所获。人们又怕鱼虾吃掉屈原的遗体,就往河里扔粽子,从此便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每年端午节,大街小巷都飘着粽子的清香。粽子的品种有许多,有红枣馅的,有肉馅的……我最爱吃的是红枣馅的,剥开粽叶,雪白的糯米中夹着一颗红红的枣,咬一口,甜而不腻,让人回味无穷。
端午节最快乐的要数我们小朋友了。端午节这天,我们小孩的胸前都挂着个香喷喷的挂件,它叫香袋,是用花布织成的,还用五颜六色的线绣上了各种祝福的话。香袋形状各异,有心形的,有星星形状的……个个香气扑鼻。端午节真是个有意义的节日!
点评: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读了小作者的这篇习作后,你就会知道了。小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端午节的传说和习俗,条理清晰,语句通顺。
2.老师指导学生评议范文。
3.同桌交换习作,交流点评:过节的过程是否介绍清楚?有没有写出自己当时的感受?有没有错别字?
4.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第三课时
一、交流平台。
1.学生自读“交流平台”,体会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2.本单元还有哪些课文的段落是围绕一个意思把这段话写清楚的,找出来读一读。
3.练一练: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写完整。
(1)果园里的果子真多呀!
(2)秋天来了,树叶也换上了新装。
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下列标牌:
税务局、档案馆、咖啡馆
阅览室、废品收购站、农贸市场
2.认读生字“税、档、咖、啡、阅、废、贸”。
3.小组读、带读、齐读、开火车读。
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并用生字组词。
5.小结:今天我们通过标牌又认识了不少生字。同学们,只要我们留心周边事物,我们还会认识许许多多的生字。
三、词句段运用。
(一)对照流程图读下面这段话,照样子口头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如剪纸、捏泥人、拼装玩具、编花绳。
1.出示流程图:剪碎或切断→浸→捣→捞→晒
2.结合本单元课文说一说这是什么制作过程。(蔡伦造纸的过程)
3.对照这样的流程介绍蔡伦造纸的过程。
4.小结:流程图其实就是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表示动作的词。
5.小组讨论一次手工活动的流程图。
(1)分小组讨论,每小组讨论一种手工活动的流程图。有同种爱好的同学可以自己组成小组。
(2)各小组交流自己组的活动流程图。
(3)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流程图,全班评议是否完善。
(4)各小组推荐代表用自己小组的流程图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
6.评出表现优秀的小组。
(二)读一读,想想下面两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再照样子写一段话。
1.课件出示课本第46页的两段话。
2.指名读。
3.小组讨论:这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点?
4.全班交流。
师小结:这两段话都用一个排比句围绕第一句话进行了具体描写。
5.练一练。
操场上真热闹: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四、日积月累。
1.导入: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让国人引以为豪,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
2.课件出示: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读一读,说一说。文房四宝指的是什么?
(2)师补充介绍: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文书工具,历史上把湖笔、徽墨、宣纸、端砚合称为“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3.课件出示:
雅人四好:琴棋书画
花中君子:梅兰竹菊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1)读一读,试着介绍。
(2)师补充介绍:①古人常把琴棋书画称为“雅人四好”或“文人四友”。琴棋书画,本指琴瑟、围棋、书法、绘画四种古代艺术性文物或技艺。
②梅、兰、竹、菊分别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洁、清逸、气节和淡泊的四种品格。因为它们具有自强不息的特点,被人们称为“花中四君子”。
③望闻问切是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4.师指导背诵。
5.全班进行背诵比赛,获胜者给予奖励。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组织方法。
2.培养学生在占有一定材料的基础上(或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概括事物的共同特点的能力。
二、难点、重点分析
1.归纳的中心。
分析: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再现了它的画意美,显示了设计者和工匠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2.苏州园林中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四大名园,作者为什么没有提到,却把苏州所有的园林都写到了?
分析:苏州园林蜚声中外,作者对苏州园林的个性特色略而不提,而是异中求同,经过比较归纳,准确地抓住了各个园林建筑的共同点,并用精练的语言加以说明,这就避免了用很多文字写个别园林,而给读者以鲜明的整体感。文章的结构层次安排也很巧妙:一是没有按常见的空间顺序,而是采用了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先作概括说明,明确说明中心;二是围绕中心作具体说明,其间又以从大到小从主到次为顺序,使文章条理清晰。这样,读者不仅领略到了苏州园林的整体美,也获得了具体感受。
3.归纳说明文的一般特点,的特色。
分析: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是: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恰当地安排说明顺序,灵活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准确,明晰,表达充分、严密。这是一典范性说明文,构思缜密,脉络清楚。说明准确,叙述生动是的显著特点。
4.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印象是什么?有什么意图?
分析:"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开头写总的印象,揭示了文章的意图:让大家用艺术的眼光去鉴赏苏州园林。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苏州是个有悠久艺术传统的历史名城,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种植花草树木,供人游赏休息的风景区),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这艺术性很强的说明文就概括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基本特点。作者叶圣陶。"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入的研究,因此写得很有特色。
(二)检查预习,出示小黑板正音正字,补充解词。
1.正音正字:镂lu,从钅,娄声,不读lǔ,嶂zhàng不读zhāng。
2.补充解词:(1)因地制宜: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2)标本:本意是经过而保存原形的动物、植物、矿物等实物样品,供观摩、研究之用;文中借来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的价值(3)败笔: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画画得不好的部分;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4)图案:有装饰意味的花纹或图形,以结构整齐、匀称、调和为待点。(5)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峦,小而尖的山;嶂,直立如屏障的山峰。文中指假山堆叠的形状。(6)俯仰生姿:有的向下,有的向上,形成各种美好的姿态。(7)珠光宝气:珍珠与美玉发出的光辉。(8)闲适:闲静舒适。(9)明艳照眼:鲜明艳丽,使人眼明目亮。
(三)范读课文、引导分段。
文章可分三段。第一段(1~2自然段)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总印象和共同点。第二段(3~9自然段)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处处入画。第三段(10自然段)交代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不止以上写的",结束全文。
(四)讲析第一段(1~2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提问: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印象是什么?这种印象是怎样得来的?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学生答问,明确:总印象为: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印象由一二句中两个"到过"而来。作者的总印象指明了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地位,告诫我们鉴赏我国园林不应错过苏州园林。
2.词义辨析。
(1)"其他地方"指哪些地方(指苏州以外)
(2)标本、标志、标准。这里有""之意;标志,记号;标准,规范、衡量事物的准则。
(3)鉴赏、观赏、欣赏。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观赏指观看欣赏;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文中选用"鉴赏"一词,明确要求我们对苏州园林不只是观看,玩赏,还要作分析、。
3.学习第2自然段。
(1)齐读第2自然段。
(2)提问: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什么?哪些方面最能体现这一特点?作者在遣词上有什么匠心?学生答问,明确: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处处入画"(学生划出书中相应文字),具体表现为四个"讲究"和一个"一切"。这是下文说明的总纲和顺序。
四个"讲究"构成排比,暗示了下文(3~6自然段)具体说明内容。"一切"既上文四个"讲究",又为下文(7~9自然段)的小处埋下伏笔。
"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4.讨论第一段两自然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及第一段与第二段的结构关系。明确:第一段的两节为因果关系。正因为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才使它具有"标本"的价值。这里的因果说明,既赞美了苏州园林,又颂扬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
第一段是总的说明,明确说明中心;第二段是分别说明。先总后分便是这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5.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段。
(1)明确说明文的朗读要求,略加点拨。
(2)指名朗读第一段。
(五)讲析第二段。
1.提问:第二段可分几层?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学生答问,明确:第二段可分两层。第一层(3~6自然段)从四大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第二层(7~9自然段)从不可忽视的三小处,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处处入画"。第一段与第二段是总分关系。
2.讲析第一层(3~6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层。
(2)指导分析第3自然段。
①指名概括段意。明确:说明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即"不讲究对称",有"自然之趣"。
②提问: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3)指导分析第4自然段。
①指明概括段意。明确:说明苏州园林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②引导分析说明层次。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4)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①指名概括段意。明确:说明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映衬富有画意。
②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
③提问:这段文字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明确:这段文字以说明为主,也适当穿插了描写和议论。如二、三句即是描写,后面的"古老""盘曲磷峋""满眼的珠光宝气"等也是描写性的。这些描写具体清楚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自然之趣,富有画意。"因为依据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这是议论,充分说明了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映衬符合的绘画艺术美。
说明文的描写,着眼于说明特征,并且比重不大,只是稍加点染起辅助说明的作用;说明文中的议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齐读第5自然段
(5)学习第6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并概括段意:说明苏州园林层次多、景致深的特点。
②分析:第6自然段主要用解说方法,突出了巧妙的设计和安排,能给游人以画意实感。文中的两个"更"字与"多了"、"深了"紧密呼应。
3.指导分析第二层(7~9自然段)。
①齐读第二层。
②提问:这一层说明了哪些具体内容?与文章的说明中心是否吻合?学生答问。明确:上一层主要说明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层主要说明苏州园林的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第7自然段说明,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第8自然段说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第9自然段说明苏州园林的彩绘"自出心裁"。这一层出是紧紧围绕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③讨论第7自然段首句的作用。明确:这一句既是本自然段的中心句,又是本层次的总说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④第二段:这一段紧紧围绕第一段提出的说明中心,进行了具体说明,是全文的主体和重点。
(六)讲析第三段(10自然段)。
1.提问:这段文字是否多余?学生答问。明确:这一段交代说明,是不可忽视的结语。它了全文,给人以余味,再次激起了读者急于一游苏州园林的强烈欲望;也使行文缜密。
2.齐读课文第三段并体味文意。
(七)课文。
(见:"难点、重点分析")
语文教案 篇3
《梅花》(人教版六年制第三册第四课)是北宋王安石咏梅的一首名作,写了梅花洁白幽香的特点,赞扬梅花不畏寒冷的坚强品质。全诗仅20个字,但读后令人眼前宛然有一枝傲雪白梅,幽香沁人心脾。我们在教学中要顺应低年级小学生喜读善背,好动爱模仿之特点,引导他们用各种感官与古诗打交道,全方位领会诗歌意境。因此,我们可采取读一读,写一写,吟一吟,画一画的形式进行教学。
一、读一读
新课伊始,教师出示梅花图。师生共赏后,教师声情并茂地吟颂全诗,让学生初步感知全诗。然后学生分小组自由读诗,可大声读,也可小声念,形式不一。学生划出本诗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漏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小组评议后再讨论自己读懂了什么,什么模糊,什么不懂。小组反馈后全班交流,同学间互相评议,教师相机点拨。
二、写一写
让学生写一写课文中的生字。在学生对《梅花》一诗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在他们划出生字读准生字的基础上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已经学过的偏旁和熟字学习本课生字,记住字形。经过一番的讨论,学生很快由“海”、“楼”推及“梅”和“数”这两个生字,又把“独”分解为“犭”和“虫”,把“暗”分解为“日”与“音”。因此,在学习本课生字的重点应该是“墙、寒、遥”三个生字,老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分析字形结构后,放手让学生试写。教师再板演示范,以此指导书写。在指导书写时,一定要充分发挥田字格的作用,让学生观察每个笔划在田字格的位置后,学生动手写上两个。书写前,教师强调写字姿势及执笔姿势;书写时,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书写后,教师把学生有代表性的作业投影出来,当堂。这样将写字教学穿插在古诗教学中,有动有静,学生情绪高涨,在丰富的时间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识字写字能力。
三、吟一吟、唱一唱
1、吟一吟。拖腔拉调学古人,吟出样子吟出情。教师先示范,小组尝试交流,全班尝试交流,互相评议,追求完善。学生在吟的过程中摇头晃脑,努力体会诗人的感情,沉醉于诗人的创作意境中。
2、唱一唱。教师拉起二胡,伴着优雅的弦音,唱起古诗。学生仿佛看到梅花在寒冬中开放,好象闻到一股幽香。这重醉人的情境,令学生唱诗的欲望激发得淋漓尽致。学生一边吟唱一边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吟唱得十分投入,非常有感情。一时间整个教室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弦音不断,学生陶醉在快乐的海洋中。
四、画一画
在学生吟唱之后,每个学生画上一枝梅花,并涂上颜色。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学生根据今天所学,个个兴致勃勃,任意涂鸦。画后组织交流评议,展示其中优秀作品。这样一来的做法,不仅检查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情况,也激活了课堂,激活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课虽终趣未了。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梅花》一诗的教学设计打破了“教师讲—问,学生听—答”的旧规教学,做到一教师为主导,一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学到了读书的方法,提高了学习能力。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字,会写8个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
3、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
1、识字和写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独特感悟。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提问引入:同学们知不知道神笔马良的故事?你们最喜欢马良什么?你知道他用神笔画了些什么吗?
2.师:是啊!马良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神笔,为穷人做了很多好事。假如文中的小作者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他会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23课假如。(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两遍。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识字教学
1.范读。师:你们想知道诗的内容吗?先听老师读一遍。我读书前,你有什么悄悄话告诉我吗?(让学生逐一说出朗读时的具体要求)你们要边听边思考:假如有什么?(待学生回答后)师:课文中几次出现了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2.整体感知,识字读文。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勾出生字、词语。
师:你们也想像李老师这样读吗?我相信你们比老师读得好!不过,现在有几个小淘气在和你们捉迷藏,你们能找到它们吗?请大家一边读书一边用铅笔勾出生字词语。
(2)说出生字朋友的名字。
师:这几个小淘气都找到了吗?你们的这些小淘气朋友叫什么名字呢?请看课后我会认里的生字。请把每个生字朋友的名字叫三遍,你刚才读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3)送生字回家。
师:这些顽皮的生字宝宝,蹦蹦跳跳地又回到了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快!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在做什么呢?谁愿意把含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4)找朋友。
师:你们在课文中都认识了这些生字朋友。那么离开课文你还认识吗?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找朋友,一个同学读、一个同学找,找到一个领着大家读两遍,并把生字卡贴在黑板上。
师:9个生字都找到了,你们仔细看看有些字是好朋友,组在一起是个词。现在从这9个生字中找朋友组词。(寻食、健康)文中说:谁到哪里去寻食?在文中找出含有健康的句子读一读。
(5)识记生字朋友的样子。(小组讨论交流)
师:9个生字朋友都认识了,这还不够,我们还要想办法记住它们的样子,不然的话你会叫错朋友的名字,多不好意思啊!请四个人为一组讨论一下,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
(6)与生字广交朋友,并送朋友
回家。
师:这些可爱的小淘气可以交许多朋友(组词),请你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小淘气帮它找朋友,再把你找的朋友送回家。(就是用组成的词说一句话)
(7)凭借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读文感悟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朋友。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
现在请小朋友们自由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首诗共写了几小节?写了小作者的几个美好的愿望?(待学生读文回答后)大家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2.小组内互读。
师:在这三个小节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小节?(抽人读)请大家在小组中读一读,四个人每人读一小节,看看谁是最佳小小朗读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认读生字。
二、有感情朗读课文
1.小组内交流。
师:在你读的小节中,你读懂了什么?假如你是小树(或小鸟、西西),你心里会怎么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2.感悟句子。
师:读读句子。你喜欢哪个句子,能说说为什么吗?
我要给小树画个太阳,让小树也能成长。
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
我要给小鸟画许多谷粒。
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3.拓展说话。
师:你能用我要给说一句话吗?
4.创设情境诵读这首诗。
(1)第一小节。师:马良的神笔可真好啊!能画出这么美的画。请女生看图,男生读第一小节。
(2)第二小节。师:你们喜欢可爱的小鸟吗?会学鸟叫吗?男生小声学鸟叫,女生轻声读第二小节。
(3)第三小节。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与这首诗有关的画面(抽人读),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5.赛读。
师:你们敢跟李老师比比吗?我读两行,你们读两行。一、二组与三、四组赛读;男生与女生赛读;学生边读边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演读。
6.说说你在读的'过程中有什么体会。
7.指导背诵,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背下来。
三、拓展活动
1.假如你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要画些什么呢?
2.大家说得真好,我相信你们会画得更好对吗?请你用小画笔把你们的美好愿望画出来,能写的小朋友呢,把你的想法像书上的格式写一写。
3.抽学生上台展示。
师:你画的什么?能介绍给我们大家吗?注意下边有老师和同学,你该怎么说?
四、指导书写
1.复习要写的字。记住字音,认识字形,扩词、用词语说句子。
2.小组交流。
师: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哪个字容易写错?哪个字不容易写好?
3.指导书写。重点提示:
哭:两个口大小要适中,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双:左边的又
写得稍窄些,捺变点。
食:上面的人
写得舒展些,最后一笔是点。
操:右上方的三个口要写得扁而小,不要超过横中线。
场:右半边不容易写好,加强范写指导。
五、总结
师:如果我们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们会画很多东西给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本课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四自然段。
3、能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本课词语。
4.了解本课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能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本课词语。结合词句训练,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学习方法指导: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西沙群岛:是南海四大群岛之一,由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组成,共有22个岛屿,7个沙洲,另有10多个暗礁暗滩。主要岛屿有永兴岛、东岛、中建岛等。这片大大小小的珊瑚岛屿群漂浮在三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上,美丽而纯净。
海防前哨:原意指位于海防突出位置的前沿哨所,代指位于海防突出位置的地区。
珊瑚
珊瑚:珊瑚虫是一种海生圆筒状腔肠动物,在白色幼虫阶段便自动固定在先辈珊瑚的石灰质遗骨堆上。珊瑚是珊瑚虫分泌出的外壳。珊瑚的化学成分主要为CaCO3,以微晶方解石集合体形式存在,成分中还有一定数量的.有机质。形态多呈树枝状,上面有纵条纹。每个单体珊瑚横断面有同心圆状和放射状条纹。颜色常呈白色,也有少量蓝色和黑色。珊瑚不仅形象像树枝,颜色鲜艳美丽,可以做装饰品,并且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预习任务:
1、借助拼音会读会认本课生字。
2、能从课文的描述初步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
自主、合作、探究:
1、在课文中画出本课的生字词,读一读。
2、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小组间交流,借助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
3、找己觉得美的句子读一读,抄一抄。
我来闯关:
A、看拼音写词语。
fùráo duījī fēngjǐngyōuměi
( ) ( ) ( )
féiliào shìyè hǎifángqiánshào
( ) ( ) ( )
B、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
五( )十( )有( )有( )成( )结( )
千( )百( )各( )各( )四( )朝( )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了解南海诸岛
语文教案 篇6
1、解读课题
(1)认识这个字吗?(懿)同学们的预习做得很好。齐读课题。
(2)谁来读读课文中的第一个注释?(一生读)
(3)《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他用当时的通俗语言——古白话的.方式写了这本巨著,所以有些地方我们不能一下子就读通,也不能一下子就读懂。
2、读通课文
(1)先听老师读第一段,要求仔细听老师的停顿和缓急之处。(师范读)
(2)好听吗?同学们想读吗?好,我们来试试,要求自由大声地读课文,模仿老师的停顿和缓急。屏幕上还为大家提供了带拼音的生字帮助大家阅读。(幻灯出示生字词,生试读课文)。
3、检查交流:(注意:如有类似语言知识点的地方要强调)
老师巡视时发现同学们也像我一样读得有滋有味,但是我发现同学们在读这几句话时有些困难,咱们来学习学习:(出示幻灯)
(1)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
先看这一句,听老师再念一下,听清停顿之处。齐读。(如有读不好的字词,适当解释,可再读。)
(2)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再看这一句,老师来引领,同学们接着读“孔明乃……,戴……,引……携琴……,于……,凭栏而坐,焚香操琴。”(可指导“披、戴、引”等动词稍重音,“凭栏而坐,焚香操琴”多么悠闲的事啊,自然要读得悠哉游哉、有滋有味啊!)
(3)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
再看这一句,句中有一标点(分号),将句子分为前后两半,老师读前一半,相信大家听了一定会读下一半了。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1.欣赏民乐合奏《江南好》。
2.了解与江南相关的音乐和文化艺术作品。
教学目标:
1.感受民乐合奏《江南好》优美而又欢快的情绪和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
2.分辨《江南好》的乐曲结构。
3.知识拓展,了解与江南相关的音乐和文化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么?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生:北京、沈阳、成都……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江南去看一看。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一问大家,你们对江南有什么了解?
生:在我国的南方、有水乡之称。
师:我们来看地图,人们习惯上把长江以南称为南方,一说到“江南水乡”,又以江、浙一带最为典型,这里江河纵横、水网密布,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南北朝时江南地区就是“一郡丰收,可供数郡使用”,宋代时更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谚。
二、欣赏
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悠扬的笛声来到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感受乐曲给我们描绘的江南的秀丽景色吧。
1.初听《江南好》。
师:听完这首乐曲,你想说些什么?
生:小桥流水人家、烟雨蒙蒙、小舟摇曳、渔歌阵阵、山清水秀……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乐曲是《江南好》。这首乐曲,是根据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之一《欢乐歌》改编而成。乐曲旋律明快流畅,不仅描写了江南优美的景色,更有江南人民的纯朴、豪放,他们载歌载舞表达对幸福生活的感受。我们再次来欣赏乐曲《江南好》感受江南美景,请同学们思考乐曲分为几部分?
复听音乐。
生:乐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优美、第二部分欢快。
2.分段复听。
师:请同学们感受第一部分音乐,说一说音乐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民族乐器把我们带到了江南?
生1:潺潺的流水、幽静的小巷……
生2:悠扬的笛声把我们带到了风景如画的江南。
师:为什么你认为有潺潺的水声、幽静的小巷?
生:乐曲的速度是中速、稍慢。音乐情绪优美(教师进行评价)。
师:欣赏完美丽的江南景色,不同的美景又印入我们的眼帘……
师:下面这一段乐曲又表现了什么?
教师播放乐曲第二部分。学生仔细听第二部分。
生:水中的鱼儿跃出水面、渔民在愉快的撒网捕鱼、人们划着小舟在水中采摘荷花、莲蓬……(速度是快的'、情绪是欢快的)
师:这一段音乐是如此的欢快。书上用三种颜色的小船把他们分成了不同的三段,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三种颜色的小船出现了几次?我们为它们排排顺序。
学生聆听音乐做练习,教师进行巡视,并且进行指导。
3.完整地欣赏乐曲《江南好》。
师:听完了乐曲,我们已经知道这首乐曲是由民乐合奏的。领奏乐器是竹笛,属于民族吹管乐器(教师出示竹笛,让学生观察竹笛的形制、听辨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由教师或同学吹奏)。
三、知识拓展
师:通过刚才的欣赏,我们已经知道江南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创作了许多艺术作品来赞美江南。同学们能够说一说吗?
1.咏江南(展示诗词两首)。组织学生一起朗读。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送人游吴》
──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
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
水巷小桥多。
教师分析诗词内容:写出了对江南的美好回忆,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
2.看江南。
(1)小桥、流水、人家(展示江南的风光、民居和风俗)
选择的照片是江南的桥、江南的民居、江南的小巷、江南的河流等,突出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生动场景,从每张照片反映的不同景象引导学生体会江南的美。
(2)苏州园林(中穿插VCD,播放苏州园林景色)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苏州园林历史之悠久,数量之多,造园艺术之高是首屈一指的。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寻求反璞归真,悠闲养性的氛围,折射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山水花木,亭台楼榭,粉墙黛瓦,栗柱灰砖构成了苏州园林的基调。
3.唱江南(穿插VCD,播放《太湖美》)。
教师播放江南风格的音乐,学生欣赏。
4.舞江南(穿插反映江南特色的舞蹈《莲蓬娃娃》)。
学生模仿几个舞蹈动作。
5.画江南(展示描绘江南的绘画作品)。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感受了江南的美景,其实还有许多我们没有了解到的知识内容,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江南的资料,使我们能够更多地感受江南。(学生随乐曲《江南好》出教室)。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点:
复习巩固生字词,学习全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不带拼音),要求学生认读,并组成词语。(第一课时学的9个生字)
2、说说”海、面、歌、唱、篮“五个字的笔顺。
二、讲读课文。
第一段.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带音节的字,并想想这段话有几句?每句话说的是什么?)
2、讨论以上思考题。(第一自然段由两句话,第一句告诉我们”我“家住在什么地方。第二句硕离家门口不远有什么。)
3、图上哪儿是海滩?”海滩“是什么颜色的?(板书:金色海滩)
4、指名朗读,要求用叙述的语气读。
第二段。
1、指名朗读(正音)
2、课文说什么”又松又软“?(沙子又松又软)
3、”我们“躺在又松又软的海滩上时,大海怎么样?(板书:大海唱歌海浪爬上来)
4、大海真的会唱歌吗?为什么要说”听大海哗哗地歌唱“呢?(大海真的是不会唱歌的。”哗哗的唱歌“实际是海浪的声音。我们”躺在又松又软的海滩上,“很舒服。所以大海浪哗哗的声音,听起来就想唱歌一样。)
5、为什么说海浪是”爬“上来,”搔“”我们“的脚板?(海浪很小,当捧到”我们“的脚板时,就像小虫在轻轻的搔,很有趣,很舒服。)
6、躺在又松又软的海滩上,听着大海哗哗地歌唱,让海浪轻轻的搔着”我们“的脚板,”我们“的心情会又多么的愉快,谁能把”我们“这种舒服、愉快的心情读出来?
7、指名读,集体读。
第三段。
1、指名读(正音)
2、你见过贝壳吗?(拿出实物或图片让学生看。)
3、海滩上的贝壳有哪些颜色,课文里是怎样说的?(板书:贝壳各种颜色)
4、海滩上的贝壳多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板书:多)
5、海滩上有这么多美丽的贝壳,多有意思!谁来读读着一段,并说说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读?
6、个别读,集体读。
第四段。
1、齐读。
2、这一段中的哪一句和第一段中的一句话是一样的?
3、”我家住在大海边“这句话,为什么还要再说一次呢?(说明”我“很爱自己的家乡,很爱大海,对自己的家乡感到很自豪。)
4、”我“爱大海,”我“爱家乡,那么,这一段读的时候,那个字要读的重一点?
5、集体读。
三、课堂练习。
回答课后第2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学会正确朗读课文,课文,培养学生爱大海、爱家乡的感情,同时进行有关句字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听写生字词。
二、学习朗读。
1、听课文录音。
2、自由朗读课文。指名逐节朗读课文,并进行评议。分组朗读,集体朗读。
三、课文。
1、课文些”我“的家乡在大海边,大海边有金色的海滩,”我们“躺在海滩上听大海哗哗的歌唱,在海滩上捡美丽的贝壳。”我“爱大海、”我“爱金色的海滩,”我“爱家乡。
2、你的家乡在什么地方?你喜欢家乡吗?为什么?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堂作业3、5题。
2、抄写句字。
五、板书设计:
沙子又松又软
大海歌唱
金色的海滩海浪爬山来
贝壳各种颜色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天地语文教案04-12
[精选]语文教案10-02
(精选)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经典】09-04
语文教案(精选)09-22
语文教案[精选]09-24
语文教案08-10
语文教案(精选)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