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计划>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

时间:2021-04-12 15:46:23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精选教学计划模板汇总九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续写新的篇章,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教学计划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教学计划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计划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教学计划模板汇总九篇

教学计划 篇1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在于通过一对一的钢琴课引导学生步入音乐之门,使学生学会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喜欢音乐,将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力、表现力以及钢琴弹奏技巧三方面的教学密切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有关钢琴演奏的基本知识,掌握钢琴基本弹奏方法与技能,并使其音乐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教学原则与方法

  (一)教学原则

  1、教学曲目的编排是以近年来国内比较常用的主流教材为基础,充分吸收古今中外优秀钢琴教材之长,针对钢琴普及教学中启蒙阶段的教学,以兴趣为主导思想,密切联系我国钢琴的教学实践,选用不同类型的教材合理搭配。

  2、教学中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法

  1、教学以一对一的授课形式为主,针对学生的不同条件因材施教。

  2、根据学生及家长的不同需求辅以不同形式的主讲课、陪练课,使学生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进度,既不脱离曲目的整体要求,又不生搬硬套规定的曲目,使教学更加灵活、生动。

  4、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合理安排课程,切勿贪多贪快,初级阶段教学在培养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的同时应以基本功为重。

  三、教学内容

  A 、初学者最初手指的独立练习

  (1) 手腕平稳、平静,指型稳定,注意力集中在掌关节的活动上。

  (2) 手指抬起时,要觉得只用了掌关节的机能,手指另两个关节不参与、不勾拢、不伸直。

  (3) 抬起手指的动作要果断、积极而又舒畅、自如。

  (4) 抬起的高度,慢练时可稍高,但要在不勉强的前提下。

  (5) 弹下(触下琴键)的动作,也要感觉只用了掌关节,也要果断。开始阶段不要追求音量大,也不要有勉强感。

  (6) 触下琴键(发出声音)的同时,掌关节也停止用力。这时,除了第一关节负责把手指保留在键上外,整只手进入近乎休息的状态。

  (7) 如果是五个音连续弹奏,开始阶段速度要慢,每弹下一个音都在那个音上休息片刻。速度、音量(力度),只能随练习的积累而逐渐增加。要在感到一切都很自然、不费力的情形下一步步过渡到响亮而快速。

  B 、 022班陈xx,017班吴碧璇学习《约翰 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1册》,010班刘佳妮,012班彭蔚琪学习《约翰 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2册》。

  C 、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学生个人学习的情况学习《儿童钢琴手指练习》《哈农》等集中训练手指的练习。

教学计划 篇2

  第一学期钢琴集体课教学方案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参加钢琴兴趣班的同学,在本学期内完成了学期初制定的学习目标,即:

  1、熟练地掌握五线谱中七个基本音级的识谱。

  2、分辨几种常用音符的时值。

  3、能正确演奏所学乐曲。

  4、具备一定的乐音听辨能力。

  在新的学期里,钢琴兴趣班的课程将会在以下几点进行深化落实与改进:

  一、授课模式与内容:

  学生们在第一学期均为初学,刚开始接触钢琴,我们上课着重于对钢琴以及五线谱的认识与熟悉,上课以讲为主以练为辅,同时配合一些基础的视唱练耳内容。在慢慢熟悉了钢琴和五线谱以后,我们将重点逐步转移到演奏方面,注重演奏技巧的提高。同时加入更多进阶的视唱练耳内容,全面培养学生的乐感。

  二、示范演奏:

  在第一学期里,我们做到了每一首新学习的曲目都进行多次示范演奏,包括学生的示范和教师的示范。这些示范演奏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学琴的

  积极性与趣味性,也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告诉学生哪些是正确的演奏方式。在第二学期里,要让学生进行更多的示范演奏,让每个人都有充分的机会展示自己,同时也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我们要通过对一些关键性要领的示范,把学生可能犯的错误消灭

  在萌芽状态,提高授课质量。

  三、共同作业与齐奏:

  通常低年级的学生掌握知识比较慢,高年级的学生比较快,我们让高年级的学生带动低年级的学生,让他们共同作业,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高年级的学生在教别人的同时,也在巩固着自己的记忆。下学期会增加齐奏的时间,在齐奏中锻炼整齐划一的节奏感和良好的整体音乐感,并且互相激发学习兴趣。除了齐奏,还会采用分组演奏和接力演奏等竞争性强的内容,强化集体课的效果。

教学计划 篇3

  第一周-第五周: Unit 1-和 阶段性检测

  第六周—第九周:Unit 2和 阶段性检测

  第十周:期中复习和 Unit 2学习

  第十一周-第十四周:Unit 3和 阶段性检测

  第十五周—第十七周:Unit4和 阶段性检测

  第十八周---第十九周:Review Unit 5-Unit 8复习迎接期末考试

教学计划 篇4

  本学期我班有26个小孩,均为本学期刚刚入园的新生。在新生调查表中我们了解到:在我班共有几个幼儿上过小小班,对园内生活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知识上的准备,所以大部分幼儿入园后能较快的适应新的环境,并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大部分小孩在家受家人的宠爱,以自己为中心,来园时,哭闹情况多较,对父母和祖辈依赖性较强,一些幼儿抓做大人的脖子不肯放手,一些孩子手脚乱跳,还有一些孩子对家长又抓又咬,情绪很激动,在和幼儿接触和交谈中发现幼儿自理能力和行为习惯普遍较差,如:不会自己吃饭啊,不会入厕,有的个性较强,形成了许多的坏习惯,时常与同伴为了争抢玩具发生攻击行为,有的不和群,任性,有的说话不清楚―――为了使这些幼儿能尽快稳定情绪,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我们老师将齐心协力,团结合作,把更好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使每为幼儿都能愉快的生活,取的可喜的进步。

  以幼儿园工作规程为指针,根据园务工作计划,扎扎实实,作好保教工作和家长工作,主要抓好幼儿的一日常规教育及品德教育,增强幼儿体质,发展幼儿语言能力,注意智力的开发,使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1.通过各种教育手段让幼儿能感受成人的关心和爱护,并激发其爱父母、爱老师的情感,会使用一些礼貌用语。

  2.提醒帮助幼儿遵守集体生活行为规则,能和同伴共同游戏。

  3.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我服务能力,能参加简单的劳动,做自己能做的事。

  4.调动幼儿的情绪参加各项活动,并能发表意见。

  5.鼓励幼儿愿意与同伴交往。

  6.能和家人、小朋友、教师等关系密切的人友好相处,知道应该关心别人。

  7.学习分辨事物是与非的最基本的原则。

  8.初步认识集体、公共等概念,学写有关有利与集体、公共等的基本原则。

  1.本学期我们将以主题形式来布置环境,并与每月的主题活动密切配合,及时更换主题。同时充分利用废旧物品,以提供成品或半成品材料为主,鼓励幼儿动手参与,发展幼儿的协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2.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手工

  1.“一切以幼儿利益优先”的工作原则,尊重幼儿,平等地对待幼儿。树立高度的教育意识,不断修正服务态度,围绕幼儿利益和为家长服务全方位地改善服务质量,使家长能真正感受到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落实了“一切以幼儿利益优先”的原则,以诚信换取家长的信任。

  2.“忠诚、敬业、服从、勤奋”地工作,与时俱进,积极调整心态,适应课改带来的变化,在探索中享受快乐,在反思中寻求发展,萌发内在的工作、学习动机,促进自我提升和集体事业的发展。

  3.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职业道德和专业发展上要对集体、对自己负责任,积极参加各种研习活动和进修课程,不断更新知识、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的素质。

  来园时要注意小朋友是否带有危险物品,如:别针、纽扣、小刀、硬币、铁丝、玻璃器皿等到幼儿园。如果有,教师要及时将其收藏,以免吞进肚里或刺伤其他小朋友。

  家长的支持对我们的教育工作至关重要,我们将充分挖掘家长的资源,做好家长工作。

  1.“家园共育”是我们沟通的一个桥梁。我们会定期的向家长公布幼儿学习的内容,介绍一些育儿的经验和一些先进的信息,也请家长来谈谈自己的经验,摘取幼儿生活中的点滴。它是我们互通信息的纽带,只要我们教学需要,我们会请家长配合。

  2.个别访谈。个别的交流、谈话不仅能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也使家长和老师更容易沟通,更能清晰的了解自己孩子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从而对症下药。

教学计划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应用知识的意识和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梳理知识。

  1. 出示信息窗1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回忆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进行的小手艺展示活动吗?我们一起计算了做这个风筝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布,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师:“你能举出几个分数乘整数的算式吗?”

  3.师随学生的口述进行板书并提出要求:“谁能说说这几个算式的意义?”

  4.师:在练习本上进行计算,指名学生板演。

  集体订正,指名学生说说计算方法。同时教师适时强调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

  二、基本练习,适时拓展。

  1.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7题。

  (1)学生审题,独立计算填空;

  (2)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说说计算方法。

  2.学生完成自主练习第10题。

  独立计算完成,集体订正。

  三、综合练习,拓展提高。

  1.自主练习第8、9题

  联系已有知识和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主练习第11题。

  (1)学生审题,独立列式;

  (2)集体订正,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

  3.自主练习第12题

  (1)在解决问题时,可让学生数一数自己每分钟的心跳次数

  (2)学生根据自己的心跳次数计算自己心脏每分钟排出的血液,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自主练习第13题。

  这是一道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

  第(1)小题要注意一周按七天计算。

  第(2)小题是部分占整体的几分之几,要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行解决。

  第(3)小题引导学生理解,要求这件作品一共用了多少千克萝卜,就是求50个3/2是多少。

  四:总结升华。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

教学计划 篇6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在教学实施上,必须贯彻标准的这种根本理念,使得学生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感受和理解、习得和掌握道德和社会规范的内容,而不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的纯粹的知识学习。

  一、要全面理解课程目标

  在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分别列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三个部分。必须认识到,这样三个方面的目标是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是整体存在于儿童个体的发展之中并且互为影响的。一个人的情感体验是在生活中获得的,生活态度是在生活中形成的,能力是在生活中不断提高的,而人类迄今为止的所有知识无一不是在实践中归纳出来的。

  在具体的课程单元中,

  要逐渐地习惯于全面地考虑和把握教学目标。无论是什么样的具体内容,也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教师都应当事先从目标出发进行考虑:在这一单元、主题或课题的学习中,可能促进学生哪些态度的形成和转变?可能促进学生哪些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可能给予学生哪些知识经验的获得?进而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加以把握。当然,在不同的内容中,态度、能力、知识目标必然地会各有侧重。

  二、要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并非是一无所知的,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并不是从这门课的学习才开始的。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有了一些很初步的社会生活经验,已经在生活中养成了一些行为习惯,具有了很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说大多数学生已经很自然地形成了与他们的年龄基本相适应的生活态度,表现出了初步的社会积极性。而品德与社会课的内容正是从学生这样的发展基础上建构,继续予以教育和提高的。所以,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不要把教学内容当作学生完全不懂的东西来加以讲解,加以灌输。而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积累出发,善于动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之与课程具体的内容之间建立起联系,使得学生面对学习的主题的时候,感到他们所学习的内容,正是在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因而理解课程的意义,乐于进行探究。

  除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品德与社会课还应当不断地丰富和深化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过程就是使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断丰富,各种能力不断提高,知识积累不断增加,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念的过程。这样才符合学生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连续性过程的规律。所有这些,仅仅依靠原有的生活经验是不够的,要通过各种活动,通过引导和帮助,使得学生思考和尝试的范围不断扩大,以此为基础引导他们向更成熟、更高级的水平发展,使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得以拓展、扩充、提升。

  三、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不是一个依靠知识灌输的传递过程,而是要依靠学生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的。无论教师的讲授多么精彩,都不可能直接转化为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结果。在品德与社会性发展当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等占有极为重要的分量,而这些成分的形成、变化与提高,都是以个体的亲身经历、主观体验为前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离开亲身经历和主观体验,就不会有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性。而亲身经历和主观体验,只能在自主性的活动当中才可能产生。因此,如何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是教师带有根本性的任务。

  四、要多方面拓展教学空间

  由于品德与社会课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对学生的教育是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整个课程的时间坐标应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课程的空间坐标应该是整个社会存在。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空间就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上,要从多方面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各种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社会课必须是开放的,教学上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要帮助学生将他们的视野投射到社会生活的广阔范围,将他们思维的领域伸展到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为此应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本地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各种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以期使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中,可以注重与学校、少先队组织的活动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安排结合,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结合起来进行。

教学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落实提高教学质量,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劳动者和向上级校园输送学生的办学宗旨,振兴家乡经济,繁荣社会,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据农村校园的特点,依靠本校教师和当地资源共同开发的原则,采用自编、选编和整合的方式开发校本教材。

  二、目标

  1、培养学生广泛兴趣,了解一门自己喜欢的课程。

  2、培养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学会观察与思考,学会探究与质疑,构成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诚实、自信、用心的人生态度应对生活。

  三、课程实施

  1、课程分类:理论课和实践参观课。

  2、学期资料:七年级家政服务、八年级温室大棚建造及蔬菜栽培技术、九年级调味品酿造技术。

  3、课程实施办法:每周开设一节,按照课程表授课。

  四、师生状况分析

  农村学生热情高,好奇心强,缺少创新。副校级领导任课,生活经验丰富,职责意识强,工作认真负责。

  五、校本课程评价

  1、评价资料:校本课教学计划、教案。

  2、对教师校本课程教学的评价: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重视创新潜力的培养;注重情感熏陶,强化立德树人;目标明确具体得当,贴合学生实际;按照四学模式备课,面向全体,反馈及时,矫正效果好;启迪思维。

  3、对学生的评价:课上认真听课、用心思考、勇跃回答问题;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学会交流。

  4、对学生的评价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依据之一。

教学计划 篇8

  一、指导思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知识性、理论性、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通过实施实践教学,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与社会锻炼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鸦*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和强国富民探索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与历史责任感,并帮助大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坚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信念。

  二、实施原则

  历史与现实相联系的原则;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交替进行的原则;任课教师负责与学生自我管理有机结合的原则;学生个性塑造与团队协作精神相互促进的原则。

  三、课时分配与形式要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计32课时,其中课堂理论教学28课时(占总课时87.5%),课外实践教学4课时(占总课时12.5%)。

  由于课外实践教学不进课表,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在课后时间选用以下一种形式:1、在一些重要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纪念日,开展相关的纪念、征文或精品微课堂等活动。2、开展课外专题调查。事先由任课教师布置实践调研的选题如“四个选择”(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要求学生根据选题组建调研小组,撰写小论文或调查报告,交由任课教师批阅。3、就近自主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市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实践教学基地等,提高学生了解社会、接触实际,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

  课内及课外实践教学活动都要做到主题明确,全员参与,事先有活动策划,事后有活动总结,并提交成果材料,交由任课教师批阅,作为其实践教学成绩的考核标准。

  四、考核办法

 实践教学的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20%。任课教师可根据具体的实践形式和取得的实际效果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如,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学习成果展示情况等。主要考核学生观后感的质量、观点结论的真伪、虚实、自主学习参与度与收获情况等,进一步考核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材料搜集与调查实践能力等。

  为了鼓励争优创先,树立榜样作用,可在各教学班级内进行相关的学习成果竞赛,表现较好的学生,平时成绩亦可酌情加分,部分优异的学生可免试本课程期末考试。

教学计划 篇9

  一、 课题名称: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研究。

  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我国自有人文教育以来,人伦的关系和人格的培养一直主宰教育的取向,到了当代,更把思想道德放在人文素养教的显要位置。21世纪人才观认为,在人的基本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仅仅重视道德教育也是不够的,同时要重视文化教育。因为文化是人类的知识遗产,是人类德性的参与指数,最终也是人格的培养。长期以来,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先后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抹煞语文课程的特点,人为地强化语文的政治因素,用所谓政治思想教育取代语文能力的培养;另一种是过分地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否定语文学科内在的人文性,或者用无休止的做体取代学生的读写实践,或者用繁琐的分析肢解课文中生动感人的整体形象,或者用僵化的标准答案限制学生阅读的多元感受,扼制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重新进行了科学的界定,明确指出: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

  中小学语文教育应该着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也负有重要责任,因为语文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因此,研究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科学整合,凸现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使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使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紧密结合,在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是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目的所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人文素养的培养的最佳途径是语文课程的实施,因为它用时最多,其文选的教材又是人文素养最大、最好、最丰富的载体,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都可能影响人的一生。小学生正是良好的行为习惯、性格、思想培养形成的最关键时期,所以,研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新一代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意义深远重大。

  三、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 分析研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蕴含的人文素养的巨大空 间及其因素。

  2、 以教科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主要载体,研究阅读 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的途径、策略。

  3、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语文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从人文情感、人文价值、人文品位等方面着手唤醒学生的人文意识,让学生在在阅读文本中自然的学习活动中体会语文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避免走向工具性、人文性割裂的两个极端。

  4、 拓宽语文学习领域,开展课外语文活动,特别是开展阅读活动,扩大阅读量,引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人文素养,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习惯,成为一生的高尚追求。

  5、 通过研究实践,形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的理论框架提供实践案例等。

  四、 国内外课题研究的现状预计可能的突破

  人文素养是现代社会要求一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是指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人自身与他人、社会、国家、自然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感情、意志等社会属性方面的问题,它通过观念意识、品德情操、心理性格、价值取向和文化修养的外现而展示个人的人文素养。我国自有人文教育以来,人伦的关系和人格的培养一直主宰教育的取向,到了当代,更把思想道德放在人文素养教育的显要位置。德国巴伐利亚洲在课程改革知道思想中突出强调向成长的一代传授广泛的综合的基础知识及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与人文素养,日本则提出了“生存能力”“责任意识”等概念,包括儿童适应社会的一些基本的素质和精神以及伦理道德精神等。这些都是在基础教育中和课程改革中重视人文精神、人文素养培养的体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把握语文教育人文性的特点,重视熏陶和感染作用,要发挥小学语文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作用,语文教育要渗透人文教育思想。所以,本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正是贯彻落实心得课改精神和课标的需要。本课题以教科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为主要载体,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整合,有效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教材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热爱并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时代所需要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教材从人文的角度入手,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有计划地确定各个单元的主题,3个学段的主题各有所侧重,第一学段着眼于“爱”的情感培养,使学生感到世间处处有爱,并以爱心来面对世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例如:爱学校、爱家乡、爱美好的事物等等。第二学段着眼于学生的自我完善,学会做人,为其终生发展培养良好的品质。例如:善于理解、为人善良、讲信义;勇于探索,努力创新等品质;具有较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第三学段着眼于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培养其高尚的人格和审美情趣,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科学、坚持真理;热爱自由、民主、和平;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有美好的理想和宽广的胸怀等等。此外。各个学段还按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顺序安排了部分科学及人文知识方面的主题,帮助学生卡视野,吸收人类文化的营养。这些文质兼美的选文,文化内涵丰富,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最好凭借。通过阅读教学将一篇篇蕴涵丰富人文情感的美文带到学生面前,引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同时品味情感,提升认识。

  五、 完成课题研究条件分析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契机下,教科所负责小学语文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教学研究、教师培训、教学指导、质量评估。全县城里7所小学,17个乡镇的中心小学及村小学都在使用本套教材,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基地。本课题的主要参与者都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教学理论基础扎实,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聘请黑龙江省语言文字报刊社副社长小学语文教科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办公室主任郑万峰及宾县教育局副局长为顾问,由宾县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永芳主持本课题研究,科研员、教研员、实验学校的业务领导共同参与,组成了一支强有力地科研队伍,他们都是我县的语文学科骨干教师,科研骨干教师,在“十五”期间出色地完成了省、市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的研究任务。在研究过程中,教科所将提供必要的经费、所需资料及外出学习等各种条件,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如期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六、 课题组分工情况

  组 长:王xx

  顾 问:郑xx

  课题组成员:

  李淑艳:负责课题申报立项、组织课题研究、课题总结、结题全过程。 陈淑贤 杨海琴:负责课题研究内容的策划、指导、研究成果的分析、总结。

  李 亚 张 顺:信息技术指导。相关信息网上搜集、提供,材料整理。 刘美芝、李春雨、林丽芬、高艳波、李季秋、闫艳、陈彦录、杨延庆、赵秀娟负责组织本校教师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主阵地研究该课题的相关内容,指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探讨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写案例分析、课例实录、总结经验、撰写论文等。组织教师进行阶段性成果分析、总结,及时向课题组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汇报实验进展情况等。

  七、 研究阶段及研究成果形式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x年11月—2x年6月)

  1、

  2、

  3、

  4、 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 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思想、行为问卷调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因素分析。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xx年8月—20x年7月)

  1、开题培训会。

  2、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策略研究。通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课例实录、教学研讨会教研总结、阶段性论文成果等形式

【精选教学计划模板汇总九篇】相关文章:

1.精选教学计划模板汇总四篇

2.【精选】教学计划模板汇总6篇

3.精选教学计划模板汇总4篇

4.精选教学计划模板汇总6篇

5.【精选】教学计划模板汇总六篇

6.精选教学计划模板汇总10篇

7.精选教学计划模板汇总五篇

8.【精选】学期教学计划模板汇总八篇

上一篇:教学计划 下一篇:学期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