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设计>《利率》教学设计

《利率》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04 00:20:25 金磊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利率》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利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利率》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利率》教学设计 1

  学习目标:

  1、我能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也掌握了计算利息的方法,并进行简单计算。

  2、我能养成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的良好习惯。

  3、我一定能树立支援国家、灾区和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是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2、难点是正确地计算利息,解决利息计算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可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这样一是支援国家建设,二是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和有计划,同时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二、探索新知

  1、自学课文P99“利率”知识,解决以下问题:

  (1)储蓄的意义是什么?

  (2)银行存款方式有哪些?

  (3)什么是本金?利息?利率?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教师指导: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4、阅读理解P99—100例6,解决以下问题:

  (1)利息怎么求?

  友情提示: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结合例6,求一求老奶奶两年后的利息是多少?

  (3)老奶奶实际能拿到的利息是多少?

  (4)到期后,老奶奶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5)P100的两种解法你理解吗?

  4、是不是所有的.利息都要缴纳利息税?(查阅资料了解)

  三、反馈练习:

  阅读P100“做一做”,了解存款凭证每栏的作用,从中获取信息,并解答。

  四、:巩固训练

  1、巩固训练:(1)完成P102第6题.

  (2)依据P102第7题,各自发表意见。

  (3)完成P103第9题.

  2、拓展提高:

  李奶奶5年前用5万元买了国债,存期为5年,当时的年利率为5.40%(不纳税),今年李奶奶一共可以拿到多少钱?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六、课后实践、体验储蓄过程

  师:请同学们课后把平时积攒的零用钱存入银行,在储蓄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你能想办法解决吗?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讨论。

  板书设计: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利息税=利息×税率

  解法一:1000×4.68%×2=93.6(元)

  93.6×5%=4.68(元)

  《利率》教学设计 2

  《利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百分数第99~100页。

  【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本课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学情和设计理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明白储蓄的意义;理解本金、利率、利息、利息税等概念;了解主要的存款方式;掌握利息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性目标: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及口头表达能力,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实践性目标:学生在调查实践中了解储蓄的意义、种类,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设计理念】:关注学生发展,整合教学目标。本节课根据教材特征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按照关注学生发展理念的认识,确立了知识技能目标、情感性目标、实践性目标,努力使学生在发展性领域和知识性领域获得发展、构建自我。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百分数中(p99——100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常用百分率、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利率是百分数应用的一种,对于学生来说本节内容较为陌生,也更为专业化。教材在简介了储蓄的意义、存款的方式及相关概念后,编排了相应的例题,让学生感受到利率与人们的生活、理财等实际应用息息相关。

  教材这样编写的好处是知识要点明确,思路清晰,易于教师和学生把握。

  【学情分析】

  学生目前的基本情况是:

  ◆知识基础

  ①学生刚学过百分数知识,总体上掌握得较好,所以学生较容易接受。 ②学生对储蓄、保险、纳税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学之间的相互质疑,解疑的能力有一定的水平。但学生在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较薄弱,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教学重点】

  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税后利息的计算。

  【课前调查】

  搜集有关储蓄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增强感知

  ◆预习课本P99~100

  ◆课前让学生分组或者自由结合到社会上进行调查、搜集有关储蓄的信息,把调查的结果、遇到的问题或感受记录下来。

  ◆向家长和长辈了解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如储蓄的种类,银行存款的年利率、存款凭条如何填写等。

  【设计理念】: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学习新知前,先让学生预习课本,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阅读资料及预习,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储蓄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分析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在调查预习活动中的收集、提取、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

  二、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纳税的知识。那么就先请同学们做一做这道题,看看同学们对上节课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

  (课件出示:小红的爸爸上个月的收入是420元,如果按5%的税率缴纳个人所

  得税,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师:好,请你说一说你是怎么列式的?

  生答师板书。

  师:回答正确。做对的同学请举手。

  师:嗯,看来大家对上节课的知识掌握得还是不错的。那如果,小红的爸爸的收入暂时不用,可放在家里又不安全,可以怎么办?

  生(预设):存入银行。

  师:对,可以把它存入银行,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学的知识,利率。(师板书) 师: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储蓄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我们的个人财产更加安全和有计划。此外我们还可以得到利息,增加一些收入。看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那你们知道银行存款的方式都有哪些吗?

  生(预设):有活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等。

  师:嗯,原来银行存款还有这么多方式。那什么是本金呢?有谁知道? 生(预设):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

  师:比如我存2000元进银行,那么这2000元就叫做

  生(预设):本金。

  师:什么叫利息?

  生(预设):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利息。

  师:嗯,我存了2000元,但到期取回了2000元。那么这多出来的20元就叫做什么?

  生(预设):利息。

  师:最后什么是利率?

  生(预设):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利率。

  师板书。

  【设计理念】:在巩固上节课知识的同时,自然地导入新课。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不仅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利息、本金及利率等概念,为接下来的解决问题做好铺垫,而且让学生感觉到亲切,从课的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起到了开动思维的作用,使学生乐于参与数学活动。

  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师:好。刚刚我们认识了本金、利息和利率,对它们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就让我们结合具体的题目,去加以理解运用。请同学们做一做这道题。 课件出示:20xx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如下:

  师:我们来看一下20xx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存期三个月对应的利率是3.33%,而存期半年的对应利率是3.78%,存期一年的呢,对应利率是4.00%。由此可见,利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存期不同,对应的利率也就不同。所以在计算时,我们要看清存期和对应的利率。

  师:这不,王奶奶想存1000元进银行,她想知道一年后,她可以取回多少钱。热心的李阿姨告诉王奶奶,除了本金,还有一些利息。同学们,在这道题中,本金是多少?

  课件出示:

  生(预设):1000元。

  师:那利息呢?

  生(预设):不知道。

  师:利息是要我们自己求的。谁知道利息该怎么求呢?

  生(预设):利息等于本金乘以利率再乘以时间。

  师板书。

  师:嗯,看来大家的预习工作都做得非常好。那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本金和时间,利率呢?是多少?去哪里找?

  生(预设):是4.00%,在表格里找存期一年对应的利率。

  师:好,现在本金、利率还有时间我们都知道了,那请同学们自己列式计算一下,王奶奶存款能得到多少利息呢?

  生列式计算,小组内交流。师巡视。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生答师板书。

  《利率》教学设计 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页的例3,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的5~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经历走进生活、收集整理、交流表达等过程,让学生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结合百分率的知识,运用调查、观察、讨论、分析数量关系等方式,学习利息的计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策划理财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价值,培养科学理财的意识。

  教学重点: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税后利息的`计算。

  设计理念:本课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结合百分率的知识,通过策划理财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价值,从小培养科学理财的意识。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1.提问:你家中暂时用不到的钱怎么处理的?

  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把积余下来的钱存到银行里吗?(明确:人们把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这叫做存款或者储蓄。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2.关于储蓄方面地知识你还了解多少?

  根据学生交流地情况摘其要点板书:

  利息本金利率

  多媒体出示“告诉你”: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除了还给本金外,另外付给的钱叫做利息。利息占本金的百分率叫做利率。按年计算的叫做年利率,按月计算的叫做月利率。

  出示利率表。(略,同书上第5页利率表)

  问:你从这张利率表上能获得哪些信息?

  说说年利率2.52%的含义

  师:你认为利息与什么有关?

  怎样求利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课前布置同学们向自己的爸爸妈妈了解家中暂时用不到的钱怎么处理的)

  全班交流自己收集到地信息。

  学生自学。

  学生讨论。

  二、教学例3

  1.出示例3。

  读题后明确,二年期的利率应该就是表格中对应的二年存期的利率,不是一年期的利率×2。

  要求利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你会列式求利息吗?

  2.教学试一试

  (1)亮亮实际能拿到这么多利息吗?为什么?

  教师再说明:这里求得的利息是税前利息,也叫应得利息。但是根据国家税法规定,从1999年11月开始,储蓄所得的利息应缴纳20%的利息税,由储蓄机构代扣。税前利息中扣掉利息税后余下的部分即是自己实际得到的利息,即税后利息,也叫实得利息。购买国家债券、教育储蓄不缴纳利息税。

  这里的20%是什么?

  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税后利息呢?可以先算什么?用计算器计算亮亮实得利息是多少元?

  (2)小结:一般我们从银行取出来的都是税后利息,所以在多数计算中最后要将利息税减掉。

  (3)引申:如果问题问亮亮到期一共可取出多少元?这里的“一共”是什么意思,包含哪些内容。(明确可取出多少元:本金+税后利息)这个问题由你来解答。

  学生读题。

  试着做一做,集体订正。

  请了解利息税的同学解释。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学生讨论。

  学生解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应得利息怎样求?

  实得利息怎样求?

  二者的区别是什么?

  实得利息是应得利息的百分之几?

  2.做练习二的第5题。

  提醒学生教育储蓄不需缴纳营业税。

  这里的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是什么意思?

  3.理财——我能行

  谈话:你们对家中的存款情况了解多少?能说给大家听听吗?当然该保密的就不要说了。

  学生交流后出示下面题目(同时出示利率表)

  (1)张明家有5000元计划存入银行三年,张明的妈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帮助算一算,是存定期三年合算?还是存定期一年,然后连本带息再转存合算呢?

  (2)如果你有1000元,根据你家的实际情况,你打算怎样投资?请你设计一个理财方案。

  学生列式解答。

  学生列式解答。

  组织学生讨论。

  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学生交流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有意识地养成勤俭节约,计划消费的习惯,并能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发挥其价值。

  五、布置作业1.到银行存压岁钱;

  2.找一份存折或存单,看懂上面的每一栏,并从上面找到本金、利率、时间,能计算到期后这份存折(存单)一共可取出多少元?两道实践题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到银行去储蓄,从实践中认识储蓄。

  《利率》教学设计 4

  【1】第三课时 税率

  教学 内容

  教材有关税率的肉容

  教学 目标

  1、经历了解税收的意义,解决有关“税率”实际问题的过程。

  2、了解税收的有关知识,会解答有关税收的实际问题。

  3、体会税收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依法纳税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税率与分数、百分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解决有关税率的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过纳税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纳税的问题。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因此,每个公民都有纳税的义务。你都知道哪些税收的种类?

  (个人所得科、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等)

  2、税款我多少与哪些条件有关?

  (不同种类的税,征收的标准一定不一样,也就是不同税种的税率是不同的,所以税款的多少与税率有关;税款的多少除了与税率有关,还应该跟收入的多少有关。)

  3、说明: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等)的比率叫做税率。

  讨论:应纳税额、税率和相应的'收入这三种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税率=应纳税额÷收入 应纳税额=收入×税率 收入=应纳税额÷税率)

  4、教材第10页例3

  5、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生。

  列式为:30×5%=1.5(万元)

  学生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大家。

  三、课堂巩固

  教材第10页“做一做”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这些知识 在生活 中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板书设计

  税率

  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等)的比率叫做税率。

  税率=应纳税额÷收入 应纳税额=收入×税率 收入=应纳税额÷税率

  第四课时 利率

  教学内容

  教材有关利率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调查,交流储蓄知识,解决和利率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2、知道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能正确解答有关利息的实际问题。

  3、体会储蓄对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意义,积累于储蓄的常识和经验。

  教学重点:理解利率与分数、百分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解决有关“利率”的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

  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父母亲每月领到的工资,或卖牛卖猪得到较多的一笔钱时,爸妈应该把这一笔钱放在哪里呢?

  学生交流,教师引入把钱存入银行不仅安全,还可以获得利息。

  2、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一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钱存入银行后增加的部分就是利息,今天我们就重点研究与“利息”相关的问题。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提问:同学们觉得利息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学生交流)

  2、说明:a、我们把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存期相同的情况下,本金越多,利息就越多。

  b、我们把一年或一个月或一天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做利率。存期不同,利率一般也是不同的。

  3、谁还知道有关储蓄的更多知识,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储蓄的种类有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和活期;整存整取的利率又分为三个月的、半年的、一年的、二年的、三年的、五年的,存期不同利率也不一样;活期的利率最低,但随时用钱随时取,比较方便。)

  4、利息怎么计算呢?

  (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说明: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也会有所调整。引导学生观察20xx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表。

  5、教材第11页例4

  学生观察利率表后,提问:同学们能运用所掌握的利率的相关知识帮助王奶奶解决问题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生。

  学生板演,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只要学生解答正确,讲解合理,就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课堂巩固

  四、教材第11页“做一做”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1、李老师买了4000元的国债,定期五年,年利率是3.81%。到期他一共可以取出多少钱?

  2、为了给小东准备两年后上大学的学费,他的父母计划把10000元存入银行,你认为哪种储蓄方式更好一些呢?为什么?

  存期 年利率

  一年 4.14%

  二年 4.77%【2】本节课的内容属于百分数的一种具体应用,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色。

  1.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基于以上理论,上课伊始,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地融入到有关储蓄知识的讨论中,使学生在初步了解储蓄好处的同时,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2.从已有经验出发,完善知识结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及已有经验,引导学生讨论、交流,逐步理解相关知识的含义,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3.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在本节教学中,引导学生先结合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利率问题的解法,再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利率的资料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

  同学们一定很喜欢过年吧,因为过年不仅有好吃的,好玩的,还可以得到不少压岁钱。你们的压岁钱是谁在保管着呢?(学生说压岁钱自己花了一小部分,其余的都是妈妈在保管或者存入银行了。引导学生想到储蓄比较安全,并且能够得到利息)

  2.导入新课。

  储蓄的方法很好,不过,同学们,你们了解储蓄吗?关于储蓄有哪些知识呢?请同学们把教材翻到11页,让我们了解一下储蓄的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自然地引入今天的新课,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有关储蓄知识的热情。

  ⊙学习探索

  1.自学谈收获。

  (1)仔细读一读教材11页关于储蓄这部分的内容。

  (2)说一说,把钱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

  (学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回答: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有两个好处:一是国家可以把这些钱集中起来,用在建设上,所以说储蓄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二是参加储蓄的人可以使钱更加安全,还可以得到利息,所以说储蓄对个人也有好处)

  (3)关于储蓄方面的知识,你还了解多少?

  (全班交流自己搜集到的信息,教师出示课件补充介绍)

  明确:

  ①什么是利息?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②什么是本金?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③什么是利率?

  单位时间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做利率。按年计算的叫做年利率,按月计算的叫做月利率。

  ④怎样计算利息?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⑤常见的储蓄方式有哪些?(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2.用储蓄的知识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4。

  《利率》教学设计 5

  教学内容:

  P106—10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有关纳税、储蓄、以及涉及的百分率“税率”“利率”的含义。

  2、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通过收集整理生活中的百分率加深对“税率”“利率”的理解。

  3、初步学会认识储蓄单,懂得本金、利率和利息三者间的关系。

  4、学会运用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特点来解答有关求税款和税前利息、税后利息等相关的应用题。

  重点难点:

  理解纳税和税率的含义,正确计算有关利息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有关百分率的应用题。

  1、交流信息:

  前两天,我们学习了有关生活中的百分率,通过学习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百分率?

  百分率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经济生活中,也有许多百分率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经济生活中的百分率。第一个税率(板书:税率)

  2、什么是税率?看书自学课本106页第一第二段内容,反馈:用自己的话说说税率的意义。(贴:税率的意义)

  什么叫应纳税额?

  3、师强调:税率是交给国家的钱与自己收入的百分比。

  二、学习税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1、生活中的税率:

  (1)相互交流课前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率,说说百分率表示的意义。

  学生相互交流,师巡视。

  (2)刚才同学们说了许多有关税率的百分数,老师从中选取三个比较有意思的,同学们想不想深入的研究一下?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个或几个来研究一下。要求:(1)自己说说这些税率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2)请举简单的例子说一说。

  出示:A房产中的契税是2%

  B、汽车中的购置附加税是10%

  C、中奖后的税率是20%

  反馈:这些百分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

  这些税率都表示缴纳税款占经济总额的百分之几。

  2、通过研究,我们对这些税率有了更深的了解。下面我们来帮国际大酒店来解决这个问题:出示例8

  轻轻读一下,学生练习,反馈:

  (师板书):问25000×5%怎么算?你认为哪种方法计算更快一些?在实际计算中,用合理的方法计算。指出:营业税与营业额相比,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3、企业要交税,我们个人也要交税。我们一起来看: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的收取情况是比较复杂的。国家规定超过1600元的部分要按不同的标准来收税。(出示表格)这里的5%表示什么意思?

  出示:(1)月工资1500元要不要交税?为什么?

  (2)月工资2000元要不要交税?为什么?超过多少?按什么标准?谁的5%缴税多少元?

  反馈:20xx减去1600后的钱要交税,(超过部分即400元的5%)

  (3)年收入10万元(8~10万元要缴40%的税)

  学生介绍各种个人所得税。

  三、学习利息、利率

  刚才我们接触的`都是各种百分率的问题,那么交完个人所得税后家中剩余的钱会怎样处理呢?(炒股、投资、存入银行)

  出示:存款储蓄单:

  说说从储蓄单上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说说。

  师:把钱存入银行,这叫做存款或储蓄。储蓄中也有百分率的知识。与利率有关的有哪些知识呢?请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自学课本第106--107页上的内容。

  自学:1、什么叫本金、利率、利息?

  2、本金、利率、利息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什么叫税前利息?什么叫税后利息?

  学生看书阅读,结合例题来说一说,在组内交流。

  反馈:出示例题9

  出示:本金:存入的钱随机板书:20xx

  利率:利息占本金的百分率板书:2.43%

  指出:利息通常银行按怎样的方法来计算?

  出示: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指出利息:银行另外付出的钱

  问:结合例题9说说利息97.2元能否全部拿到?为什么?随机板书:税前利息

  师:从1999年11月1日起国家规定征收利息税的规定。随机板书:20%

  问:要求按利息的20%交税,这里的20%是谁的20%?

  实际真正拿到的是多少?

  随机板书;97.2×(1-20%)=77.76(元)……税后利息

  这里的税前利息和税后利息存在怎样的关系?你能用个等式来表示吗?

  强调:我们真正拿到的都是银行扣除利息税之后的利息。

  四、巩固练习:

  根据这张存单,请你算一算到到20xx年6月1日,到期时税前利息是多少元?张军实际可得多少利息?到期时从银行一共可拿回多少钱?

  问:从这张存单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口答算式,用计算器算一下。

  五、总结本课: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学生自由说说

  师: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希望每位同学都做生活的有心人,寻求生活中的数学。

  六、拓展练习:

  小明把过年时拿到的10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准备存两年,请你想一想他可以怎样存?哪种存法比较合算?

  《利率》教学设计 6

  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折扣和纳税之后的第三个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知识点,是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本章内容中的一个难点。

  2、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义,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以及利率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1、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折扣和纳税这两个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将要学习的第三个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知识点。

  2、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点时的障碍点应该在于利息税的扣除和国债利息不扣除利息税上。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难点:1、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利息的计算方法;

  2、利息税的扣除和国债利息不扣除利息税上。

  教学过程:

  一、课内交流、探究

  师:在储蓄的过程中,你搜集到哪些相关的知识?(学生分组汇报调查结果)

  (生汇报。开放的问题情景下,根据每组学生的差异,预计可能出现下列情况:(1)有关储蓄的一般知识,如储蓄的方式;(2)有关储蓄的相关概念,如本金、利息、利率、税后利息税的'知识;(3)有关利息的计算方法,如有的小组利率的含义推导出利息的计算方法;(4)、有关调查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和自己的感受)

  师:根据每组交流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并和学生共同整理储蓄的相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板书: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二、创设情景、体验储蓄

  1、创设情景

  2、体验储蓄。根据刚才的汇报情况,安排教学过程。

  (1)学生拿出复制好的储蓄存款凭证进行填写。

  (2)学生活动,教师了解学生填写情况后,最后利用投影仪进行订正。

  (3)、充分联系生活,设置储蓄密码。

  (4)保管好存折或存单。

  师:储蓄完成以后,银行要给我们一个存单或存折,我们要牢记密码,妥善保管好存单或存折。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交流讨论,了解利息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根据刚才的知识,如果告诉你两年的利率是2.43%,你能够求出张大爷储蓄到期时能获得多少利息吗? (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汇报情况)

  2、学习利息税知识。

  师:大家都算出了应得的利息,但实际上张大爷他并不能得到你们算出的这些钱,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请大家看一下课本第99页最下面的一句话:“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5%的税率纳税。”哪位同学能解释一下?

  生:就是银行多给的那部分钱的5%要上交给国家。

  生:就是只能得到利息的95%。

  师:对,存款的利息必须要按5%的利率纳税,纳税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座的各位同学长大之后都要依法进行纳税。

  师:储蓄到期时,张大爷实际领取本金和利息一共是多少?

  生1:48.60×5%=2.43(元)

  1000+48.60-2.43=1046.17(元)

  生2:48.60×(1-5%)=46.17(元)

  1000+46.17=1046.17(元)

  生3:1000+48.60×(1-5%)=1046.17(元)

  师总结利息的利息计算方法。

  3、巩固新知:学生进行练习(教材第100页的“做一做”)

  (1)学生个人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学生个人汇报

  四、课后实践、体验储蓄过程

  师:请同学们课后把平时积攒的零用钱存入银行,在储蓄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你能想办法解决吗?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讨论。

  五、课后作业布置

  课本练习二十三的第6、9题。

  《利率》教学设计 7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与日常生活中的储蓄相关,里面的“利率”这个概念涉及到百分数的学习内容。课本里提到了很多有关储蓄的概念、知识,学生需要认识、掌握的概念比较,还有一些相关知识是需要教师讲解给学生知道的。课本里通过一个例题将求“利息”、“实际取回”等相关知识都罗列了出来,因为教材所给的信息量比较少,所以需要教师、学生之间的多合作、多讨论。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学期学习了百分数(一)的有关知识,会解决百分数的简单应用题。这节课之前学习了折扣、成数、税率,这些都为本节课打下了基础。学生对利息的计算公式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并且对存期和利率之间的关系容易忽略。本节课将通过实例解决这些难点和疑问。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利率、本金、利息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

  (一)、谈话引入

  1、春节刚过,有的同学们过年一定有收到压岁钱,请问你们把钱存放在哪里?

  选择话题:存入银行。

  2、说一说,把钱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

  学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回答: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有两个好处:

  一是国家可以把这些钱集中起来,用在建设上,所以说储蓄可以支援国家建设;

  二是参加储蓄的人可以使钱更加安全,还可以得到利息,所以说储蓄对个人也有好

  处)

  二、探究新知

  1、关于储蓄方面的.知识,你还了解多少?

  明确:

  什么是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什么是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什么是利率?单位时间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做利率。按年计算的叫做年利率,按月计算的叫做月利率。

  怎样计算利息?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常见的储蓄方式有哪些?(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三、应用新知

  1、基础练习

  例1:20xx年11月,王奶奶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存两年。到期时可以取回多少钱?

  2、对比练习

  (1)20xx年11月,张爷爷把儿子寄来的8000元钱存入银行,存期为3年,年利率为2.75%。到期支取时,张爷爷可得到多少利息?到期时张爷爷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2)20xx年11月,张爷爷把儿子寄来的8000元钱存入银行,存期为6个月,年利率为1.30%。到期支取时,张爷爷可得到多少利息?到期时张爷爷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3、提高练习

  书练习二12题妈妈有1万元钱,有两种理财方式:一种是买3年期国债,年利率3.8%;另一种是买银行1年期理财产品,年收益率4%,每年到期后连本带息继续购买下一年的理财产品。3年后,两种理财方式收益相差多少?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储蓄的有关知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你知道了储蓄的哪些知识?

  《利率》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了解储备的意义。

  2.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意义。

  3.把握利息的计算要领,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

  教学准备:课件、信用社存款单、有关利率表格、

  教学历程:

  一、 创设情境 , 引入课题

  师:老师的家里有五万元钱暂时还用不着,可是现金放在家里又不安全,有哪位同学帮老师想个方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

  师:这位同学的建议不错,我就把这五万元进行储蓄。在储蓄之前,老师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常识,有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

  二、联系糊口 理解观念

  你知道中国有哪些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以及农村相助信用社等等都是我们日常中进行储蓄的场合。)

  储备有哪些长处?

  (储蓄不只可以辅佐国家进行经济建设,并且能增加家庭的收入。)

  师:说得真好,这是储蓄的好处,储蓄能支持国家,我们可以看以下的信息:

  20xx年12月,中国各银行给产业发放贷款18636亿元,给商业发放贷款8563亿元,给建筑业发放贷款20xx亿元,给农业发放贷款5711亿元。(教师投影出示信息)

  这些钱就是我们各人平时的储蓄。据统计,到20xx年底,我都城市居民的存款总数已经打破7万亿,所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对国家、对家庭都有利益。

  储蓄的存款方法有哪些?

  生:我知道储备分活期和定期两种。

  在定期存款的方法中,又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在学生述说的历程中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师:你能结合自身的理解,向大家说说什么是活期和定期,什么是零存整取和整存整取吗?( 结合例子学生进行了阐述和说明 )

  三、加入实践 , 内化体验

  师:同学们了解的常识还真不少,老师先感谢大家能彼此交流这么多的储蓄常识。此刻老师就带上这些钱,准备把钱存入我们附近的银行。存款之前,银行的工作人员给了老师一张存款单,要老师完整的填写这张存款单,此刻同学们的桌子上就有这张存款单,你知道各部门该如何填写吗?试试看!(学生一边彼此讨论一边填写 )

  师:哪位同学主动上来展示一下?( 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

  我是这样填写的:存款金额是人民币五万元整,存款期限为五年,存款种类是定期整存整取,存款日期是20xx年12月20日。

  师:刚才同学们都顺利的把五万元存入了银行。假设过了几年之后,存款到期了,老师去银行把它取出来,同学都记得存入银行的金额是人民币五万元整,此刻取出来是不是也是人民币五万元整?是少了还是多了?

  生:必定会比五万元多!因为银行要多付给老师一些钱。

  师:这些多出来的一部分钱有一个专有名词叫什么?

  生:叫做利息。这些多出来的钱就是五万元存入银行到期后的利息。

  师:真棒!谁来说明什么是利息?五万元又是什么?

  生:利息就是取款时银行多付出的钱。“五万元”是本金

  师:利息的多少一般由什么决定?你还知道什么?

  生1:本金、利率和时间。

  生2:利率是本金与利息的比值。它是由银行所划定的。按年计算的叫年利率,按月计算的叫月利率。

  生3:年利率不是一成不变的,跟着国家经济的变革,年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

  师:对!按照国家的经济变革,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会进行调整,例如:

  1998年至20xx年,我国银行活期和整存整取的调解后的利率如下:(投影出示)

  时间 活期 整存整取1年期 整存整取2年期 整存整取3年期 5年

  98.3.25 1.71 5.22 5.58 6.21 6.66

  98.7.1 1.44 4.77 4.86 4.95 5.22

  98.12.7 1.44 3.78 3.96 4.14 4.5

  99.6.10 0.99 2.25 2.43 2.7 2.88

  20xx.2.2 0.72 1.95 2.24 2.52 2.79

  并重点介绍20xx年利率上调的情况,说明这是九年来第一次利率上调

  师;从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彼此进行讨论和交流)

  师:按照刚才的交流,你认为应如何计算利息?

  生:计算利息用:本金×利率×时间。

  师:按照你们刚才所填写的存单,你能帮助老师算出五万元到期时有多少利息吗?

  (让学生根据存单上的年限,进行利息的.计算。并进行交流)

  四、联系例题 , 升华认识

  ( 用幻灯出示教科书中小丽存款的例子 )

  师:你能帮小丽算一算,到期时她可以获得多少利息吗?

  ( 学生经过计算得出利息是2.25元 )

  师:请同学们看书,小丽的利息是不是2.25元?为什么不是?

  生:因为存款的利息要按5%的利率纳税,所以小丽实际所得的利息是2.25×(1-5%),是税后利息!且国债的利息不需要纳税。

  师:对,存款的利息必需要按5%的利率纳税,纳税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座的各位同学长大之后都要依法进行纳税。

  师:按照你手上所填写的存单能否帮老师算一算,老师应该交纳多少利息税?实际获得的又是多少?

  生1:老师的本金是五万元,存整存整取三年,到期取款时应该交纳的利息税额为50000×2.70%×3×5%,实际获得的利息是50000×2.70%×3×95%

  生2:老师的本金是五万元,存整存整取五年,到期取款时应该交纳的利息税额为50000×2.88%×5×5%,实际获得的利息是50000×2.88%×5×95%。

  生3:老师的本金是五万元,五年到期时应该交纳的利息税额为0元,实际获得的利息是50000×2.88%×5。(学生一听利息纳税的金额为0元。个个显得很诧异)

  师:你为什么可以不纳税?

  生:因为我买的是国库券。国库券无须纳税。另外国家建设债券也无须纳税。

  师:对!如果你购置的是国库券和建设债券不只仅可以用来支持国家的成长,并且不要纳税。但愿同学以后多支持国家的建设和成长。

  五、自主归纳 , 拓展延伸

  学生对本节课进行自评

  反思:新课程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常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宽松的学习情境,从“老师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常识,有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 的话,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积极回想有关储蓄的常识,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根据学生乐于帮助教师解决困难的心理,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常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只有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才会显得真实和出色。由于“利息”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生活中能接触到的活生生的常识,学生在原有的生活中就有过相关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课堂中充分让学生 “做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理解有关利息、利率、本金的意义、体会数学的真实。在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为本”,强调让学生通过本身的探索归纳出利息的计算要领,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利率》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理解利率的含义,体会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能应用分数、百分数的知识,灵活解答有关“利息”的问题。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理解概念,正确解答有关“利息”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学前导入:

  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储蓄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钱财更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二、展示学习目标:

  理解利率概念,学会解决有关利率的实际问题。

  三、自学指导:

  1.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什么是利率?2.利息如何计算?明确:

  1.在银行存款的方式有多种,如活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等。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2.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5%的税率纳税。

  四、巩固练习:

  出示例题:老奶奶存1000元,两年后可以去会多少钱?(学生板书演示)老师提醒:存期两年,利率是4.68%,还要扣去5%的利息税。1.1000×4.68%×2=93.6(元)

  93.6×5%=4.68(元)

  1000+93.6-4.68=1088.92(元)2.1000×4.68%×2=93.6(元)

  1000+93.6×(1-5%)=1088.92(元)

  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老师归纳:

  第一种方法先算利息,再求利息税,最后用本金+利息-利息税;第二种方法也是先算利息,再用本金+税后利息。都正确。

  五、作业安排:

  课本练习二十三第6、7题。

  《利率》教学设计 10

  教学内容:

  纳税。课本第98页的内容和第99页的例5

  教学目标:

  1,理解税收的专有名词,会计算应纳税额。

  2.建立正确的纳税观,懂得纳税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理解纳税的专有名词,会计算应纳税额。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学前导入:

  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过有关税收的知识吗?板书:纳税。

  二、展示学习目标:

  理解纳税含义,懂得应纳税额。

  三、讨论发现:

  1.什么人需要纳税?

  2.为什么要纳税?

  3.你认为你身边的哪些事物是国家用税收款投资完成的?

  明确:

  1.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应该依法纳税。

  2.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3.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

  税收主要分为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缴纳的.税款叫作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税率。

  四、巩固练习:

  出示例5: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多名学生板书演示)

  求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30万元的5﹪是多少。即:30×5﹪=1.5(万元)

  答: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1.5万元。

  五、作业安排:

  课本练习二十三第102页第

  4、5题。教学内容:利率。课本第99、100页的内容。

  《利率》教学设计 11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99~10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进行一些有关利息的简单计算。

  2、情感性目标: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及口头表达能力,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实践性目标:学生在调查实践中了解储蓄的意义、种类,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4、体验性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发展,整合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这是对长期以来以知识为本位教育目标的重要改革,也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今后获取高质量生存条件的有力保证。所以,本节课根据教材特征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按照关注学生发展理念的认识,确立了知识技能目标、情感性目标、实践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努力使学生在发展性领域和知识性领域获得发展、构建自我。对于本课的设计,本着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让学生通过对不同存款方式的操作,体验到货币的升值,也感受到不同的存款方式所带来的不同收益,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价值,从小培养科学理财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税后利息的计算。

  课前调查:

  银行储蓄凭证。

  教具准备:

  课前搜集的有关利息的信息、多媒体课件、银行存款单、计算器、有关利率表格。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遵循《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逐步构建起关于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知识结构将得到发展。为此,本节课的设计根据新课标精神:“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只有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才能显得真实和精彩。本着这样的理念,所以在课堂设计中利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课堂中充分让学生“做主”,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地发现掌握本金、利息和利率含义,体会在银行存款时利息的计算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自信心。因此在教学中我遵照以“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共分为四个教学层次,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课前自学

  1、预习课本P99~100

  2、课前让学生分组或者自由结合到社会上进行调查、搜集有关储蓄的信息,把调查的结果、遇到的问题或感受记录下来。

  3、向家长或银行工作人员了解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如储蓄的种类,银行存款的年利率、如何填写存款凭条等。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学习新知前,先让学生预习课本。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帮助学生确实学好这部分知识打下基础。让学生分组进行有关储蓄知识的调查,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意识和实际调查的能力,分组调查中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开一个关于利率的发布会。

  师:我们开一个关于利率的发布会。在调查储蓄的过程中,你搜集到哪些相关的知识?学生分组汇报调查结果,开放的问题情景下,根据每组学生的差异,预计可能出现下列情况:(1)有关储蓄的一般知识,如储蓄的方式;(2)有关储蓄的相关概念,如本金、利息、利率、税后利息税的知识;(3)有关利息的计算方法,如有的小组利率的含义推导出利息的计算方法;(4)有关调查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和自己的感受。

  根据每组交流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并和学生共同整理储蓄的相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通过课前的调查充分感知储蓄的益处,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以谈话方式导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不仅让学生感觉到亲切,而且从课的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起到了开动思维的作用,使学生乐于参与数学活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感知利息。

  师:近年来,我们沂南县始终坚持富民优先的发展思路,以发展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工程,收到了显著成效。很多人家里都有了暂时不用的钱,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处理这些钱的吗?

  生:存入银行......

  师: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那储蓄有什么好处呢?

  生:放在银行比较安全;可以得到利息。

  师: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板书:利息)

  小结:人们把钱存入到银行,国家可以把这部分暂时不用的钱通过多种方式投入到现代建议中去,这样可以支援国家建设,对国家有利,也使的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有利息,也可增加一些收入。我们可以这样概括:储蓄利国利民。

  学生对于国家如何处理人民存入银行的钱,还有银行付给储户利息会不会亏本这些问题,搞不清楚。教师在这里向学生作一些解释是必要的,也是及时的。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尝试大胆地开放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把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报整理,总结利息的求法,培养了学生信息的交流和处理能力。)

  2、存款的方式。

  师: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也在变化。谈谈你所知道的储蓄有哪几种,并举例说明,然后教师作适当的补充。有时会有所调整,而且,根据存款是定期还是活期,定期时间的长短,利息也是不一样的。

  出示存款凭证条,并让学生说说每一栏表示什么意思,“客户填写”一栏该如何填写,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补充。

  我们把钱存入银行,银行给我们一个什么凭证,证明你把钱存入了银行呢?

  这些存单不仅能证明了我们把钱存入银行,还可以自由存款和取款。

  这是老师的一张存款单(课件出示存款单,钱数:1000元、时间:一年、方式:定期),你能从这张存单上得到哪些信息,你是如何理解这些信息的?

  学生一般都没有进行过实际的储蓄,多数学生都没有见过存单,所以这里老师把自己的存单展示给学生看,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学生观察讨论。

  我们先来交流一下你能理解的信息。

  生:我知道老师是在中国人民银行存的款。

  师:你还知道有哪些银行吗?(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等)

  生:我还知道老师存款的方式是定期存款。

  什么是定期存款的存款方式?那你知道存款的其他方式吗?

  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定活两便、活期存款等

  生:我知道老师存的是一千元人民币。

  师:银行还办理外币储蓄。

  (设计意图:传统的教学过程将学生禁锢在课堂上,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联系实际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教材中还给出一张银行用的存款凭条和利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知道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及简单的计算。这样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出示一张真实的存款单,给学生一种真实的感觉,从而让学生更加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3、认识本金、利息、利率;明白利息的计算方法。

  通过课前的自学,你知道这一千元就叫……?对,我们把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生:我还看到利率是百分之二点二五。

  你知道什么叫利率吗?

  利息/本金=利率(老师板书)

  师:同学们手中都有一张利率表,大家看看。同桌之间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关于利率,你们还知道什么?

  ………

  师: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你们能帮老师算算到期后老师可以得到多少利息?该如何计算呢?

  生:“利息/本金=利率”。我还知道:利息=本金×利率。

  师:既然大家已经知道了怎么样计算利息了,大家就来帮助老师计算一下,一年后我能得到多少利息?

  师:如果我要存定期二年能得到多少利息,该如何计算?引起学生的知识需求,产生探究欲望。

  学生可能出现下面三个算式:

  1)2000×2.25%×22)2000×2.70%×23)2000×2.70%比较三个算式:

  1)2.25%是一年的年利率,2.70%是定期二年的年利率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1:定期二年得到的利息等于本金乘二年期的利率。

  生2:利率是“年”利率,利息的多少还与时间的长短有关,应该再乘时间。

  师把公式填写完整: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板书:×时间)

  小结:存款选择的时间不同,利率也不同。计算时一定要选择与存款时间相对应的利率。

  (设计意图:完全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新知的学习。这样为学生创设了思维的空间,探究的空间,交流的空间,注重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即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即学会倾听又学会表达。)

  4、学习利息税知识:

  师:大家都算出了我应得的利息,但实际上我并不能得到你们算出的利息,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教师课件出示,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税率纳税。哪位同学能解释一下?

  生:要扣除利息所得税,要扣除20%的利息所得税。

  师:那老师到期后能得到多少税后利息呢?

  学生计算后小组交流,生列式计算,允许用计算器。

  然后归纳公式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板书)

  教师及时向学生进行要长大以后要做一个依法纳税的好公民。关于税后利息的计算最好还是建议学生用分步列式计算,先求出税前利息,再求出应纳税额,最后再求税后利息,这样有利于学困生掌握,而且还利于学生弄清每步求的是什么,同时在遇到求应纳税额时,学生才不会混淆。

  小结:在计算时,要看清求的是利息还是税后利息,再灵活计算。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层层分析含义、比较数量关系,从而弄清“利息”的初步知识,知道“本金、利息、时间、利率”的关系,巧妙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是针对利息税,进行公民要依法纳税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纳税意识。)

  (设计意图: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我们教学的首要任务。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非常深刻。为了使学生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得到巩固和加深,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在教法上注重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科学性。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抓住各知识的细节性、过渡性、完整性进行教学,同时、采用自主探究、观察、对比、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汇报演示等学习策略激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肯学、会学、善学,让学生在动手做一做、说一说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把握并突破重、难点,获取新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取。教学中还注重沟通师生的情感因素,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基本应用:

  (1)、例题:王奶奶要存1000元请你帮助王奶奶算一算存一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整存整取一年的利率是2.25%)。

  在弄清以上这些相关概念之后,学生尝试解答例题。

  在学生独立审题解答的基础上订正。

  板书:

  方法一方法二

  1000×2.25%×1=22.50(元)1000×2.25%×1=22.50(元)22.50×20%=4.50(元)1000+22.50×(1-20%)

  1000+22.50-4.50=1018(元)=1018(元)

  答:一年后王奶奶可以取回1018元。

  师:我们存入银行所得的利息要缴纳利息税,利息税是利息的20%。王奶奶存1000元1年,到期利息22.50元,应缴纳利息税22.50×20%=4.50元,这样她存入1000元,到期后她可以实际得到本金和税后利息一共是1018元。

  (2)、学生完成第100页的“做一做”。下面是张叔叔到银行存款时填写的存款凭证。到期时张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钱?

  四人小组互相检查对方的计算是否正确。选一到二位同学(实物投影交流)

  这里既是一种实践应用,也是对学生课前作业的照应,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完整性,又使学生通过解答,达到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102页第

  6、7题,学生尝试计算后,交流。完成练习时看清题目认真审题,有的要缴纳利息税,有的则不必缴纳利息税,像国债、教育储蓄就不缴利息税。

  2、综合应用

  (1)、王大爷在2009年1月1日把10000元定期存款二年,可是在2010年8月1日,急需用钱,你帮王大爷出出主意,该怎么办呢?

  让学生明白,如果定期存款中途取时,只能按活期算

  生:可以先向别人借钱,等存款到期后,再归还借款。

  生:可以用存折作抵压,从银行贷款,然后等存款到期后,再归还借款。

  这里是本课的高潮所在,学生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或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2)、课后实践、体验储蓄过程

  师:请同学们课后把平时积攒的零用钱存入银行,在储蓄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你能想办法解决吗?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存入问题银行,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讨论。

  (设计理念:针对学生差异,实施多元评价。我精心设计练习,让学生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第二个层次的练习设计为实践延伸,对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要求,让学生获得实践体验,感受到所学的知识能运用于生活。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要根据个人的不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款方式,体验到不同的存款方式带来的不同益处。课后要求学生去亲自实践,体验储蓄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评价体系,不仅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语文和数学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各种教学活动外,还给学生提供各种展示自己的机会和空间。在课内进行交流时,教师还能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给出知识性、行为逻辑性、实践性、合作性等方面的多元评价方式,使不同的学生认识了自我,有利于他们的再发展。)

  板书设计

  利率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为学生提供直观性的顺思维与逆思维两种形式,使学生一目了然,并能依据板书归纳和小结本课时所学的内容。)

  《利率》教学设计 12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知道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

  2、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计算、主动探索,进一步增强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利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运用利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理解存款的意义,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问题。

  师:你知道家里暂时不用的钱一般是怎么处理的吗?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例如存入银行、买股票、理财等。

  师:根据调查,大多数家庭会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把钱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呢?

  【学情预设】安全,能得到一些利息,增加收入。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人们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这样一来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二来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有计划,同时又能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么,银行是怎样计算利息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储蓄有关的知识——利率。(板书课题:利率)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唤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于储蓄的经验和知识,在交流中引出储蓄的相关知识,初步了解储蓄的意义,让学生感受利率的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二、联系生活,理解本金、存期、利率、利息等概念

  1、根据存单了解本金、存期、利率等概念。

  师:银行存款的方式有许多,例如活期、零存整取、整存整取等。(课件出示存单)

  师:从存单中你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学情预设】预设1:我知道存入了10000元。

  预设2:我知道10000元存了一年。

  预设3:年利率是1、95%。

  师:你知道这10000元叫什么吗?谁又能解释一下“一年”和“年利率1、9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学情预设】10000元是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一年是存期,1、95%是一年的利率,表示一年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是1、95%。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根据你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知道单位时间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做利率。(板书:)

  师:取款时,银行会多支付一些钱。到期时,能得到多少利息呢?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用10000×1、95%=195(元),教师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总结求利息的方法。(板书: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2、感知利率的含义。

  课件出示201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

  师:看来,要解决有关利息的问题,要对利率有深入的了解才行,说一说你在表格中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学情预设】学生会根据表格中的存期说出对应的利率,要指导学生明确存2年,每年的利率都是2、10%,而不是2年一共的利率。

  师: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其中整存整取的利率又分为三个月的、六个月的、一年的、二年的、三年的……存期不同利率也不同。活期的利率最低,但是随时用钱随时取,比较方便。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实际的存单,明确本金、存期、利率的意义,充分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展示利率表,知道“存款年限不同,所对应的年利率也不同”,这是学生容易忽视的,让学生观察、交流、自主发现,才会印象深刻。

  三、自主尝试,解决“存钱”中的数学问题

  1、阅读与理解。

  课件出示教科书P11例4。

  师:怎样理解“到期时可以取回多少钱”?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理解,到期时可以取回多少钱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本金,另一部分是利息。

  2、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师:同学们能否尝试列式解决问题?

  【学情预设】预设1:5000×1.50%=75(元)75+5000=5075(元)

  预设2:5000×2.10%=105(元)105+5000=5105(元)

  预设3:5000×2.10%×2=210(元)210+5000=5210(元)

  预设4:5000×(1+2.10%×2)=5210(元)

  3、展示交流。

  (1)师:你同意哪种做法?说说你的想法。

  【学情预设】预设1:第一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王奶奶存两年,算式中选择的是存一年的年利率。

  预设2:第二种做法也是错误的,王奶奶存两年,但5000×2、10%求的是一年的利息,不是两年的利息。

  预设3:第三种做法和第四种做法都是正确的。

  (2)师:谁能说说正确的做法的思路?

  【学情预设】预设1:根据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存期”,我们从上面的利率表中找到对应存期的利率,2年的年利率是2、10%,这样就可以算出利息5000×2.10%×2=210(元)。再加本金,到期后可以取回的钱就是210+5000=5210(元)。

  预设2:可以把本金5000元看作单位“1”,这样每年的利息就是5000元的2.10%,存入2年,所得利息就是5000×(2.10%×2),这样到期时可以取回的钱就可以列成算式5000×(1+2.10%×2)=5210(元)。

  (3)改错、订正,规范解答。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收集多种资源后,组织研讨,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讨论、交流,掌握如何正确求出利息以及本息和的方法,提高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知识运用

  1、课件出示教科书P14“练习二”第9题。

  (1)学生独立解答。

  【学情预设】预设1:3000×1.30%=39(元)3000+39=3039(元)

  预设2:3000×1.30%÷2=19.5(元)3000+19.5=3019.5(元)

  预设3:3000×1.10%×2=66(元)3000+66=3066(元)

  预设4:3000×1.50%÷2=22、5(元)3000+22.5=3022.5(元)

  (2)展示交流。

  师:出现了四种不同答案,你认为哪种正确呢?

  师: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知道第二种做法是正确的。大家想一想,如果张叔叔的3000元只存3个月,会得到多少利息呢?

  【学情预设】学生列式解答:3000×1.10%÷4=8.25(元)。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除以4?让学生明确1.10%是指存满一年的年利率,张叔叔只存了3个月,只有一年的',所以需要除以4。

  师:今后在解决有关利率的问题时,我们都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情预设】预设1:选对年利率。

  预设2:别忘记乘存期。

  预设3:弄清问题要求的是利息还是本息和。

  2、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P15“练习二”第12题。

  指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确生活中有不同的理财方式。不同理财方式的收益也是不同的。然后放手让学生解答,教师适时指导。

  【学情预设】第一种方式是3年期的国债,利息是10000×3.8%×3=1140(元);第二种方式计算利息,学生会感到困难,因为本金在发生变化。指导学生列出算式:第一年的利息是10000×4%×1=400(元),第二年的利息是(10000+400)×4%×1=416(元),第三年的利息是(10000+400+416)×4%×1=432.64(元),购买三年一共的利息是

  400+416+432.64=1248、64(元)。再将两种理财方式得到的利息进行比较:1248.64—1140=108.64(元)。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更加了解利率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练习中存期变化,所对应的年利率也不相同,教学中通过对错误解答进行交流,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灵活应用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储蓄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本节课中概念较多,教学中结合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学生在解决有关“利率”的问题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个错误:计算利息时忘记乘存期;没有注意利率和存期的对应性;计算利息时,存款的利率是年利率,计算时所乘时间的单位却不是年等。要将学生的错误转化成学习资源,在纠错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利率》教学设计 13

  难点名称

  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合理性做出充分的解释。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让学生综合运用折扣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促销”问题,使学生对不同的促销方式有更深入地认识,经历综合应用知识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解题过程中对学生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熟练度有较高的要求。“商场促销”虽对学生来说都不陌生,但学生购买促销商品的经验还不足,对各促销方式的实质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复习整理、引导分析、巩固练习,运用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促销”问题。

  2、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反思总结体会各促销方式的实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妈妈想买一件原价700元的`裙子,五折之后这条裙子多少钱?(重点理解答五折的意思)

  2.指名学生回答

  700×50%=350(元)

  答:五折之后这条裙子350元

  二、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3.下面我们来看例题

  (1)课件出示例5:某品牌的裙子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打五折销售,在B商场按“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妈妈要买一条标价230元的这种品牌的裙子。

  读完这段话我们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小明提出了这样两个:

  ①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

  ②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

  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题目给出的数学信息中,哪些是关键呢?

  A商场打五折销售,在B商场按“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

  打五折它表示现价是原价的50%,那么每满100元减50元是什么意思?快来思考一下吧!

  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的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2)在A商场买,直接用总价乘50%就能算出实际花费。列式:230×50%=115(元)

  在B商场买,先看总价中有几个100,230里有2个100,然后从总价中减去2个50元。

  列式:230-50×2=130(元)230-50×2=130(元)

  答:在A商场买应付115元,在B商场买应付130元;打五折的方式更省钱。

  (3)你还有疑问吗?

  ①满100元减50元,少了50元,也是打五折,怎么优惠的结果不一样呢?

  原来打五折就是无论标价是多少,实际售价都是原价的50%。“而满100元减50元”就只能是原价中满了100元的部分能优惠50元,能打五折,而不满100元的部分就没有折扣了。

  ②什么情况下两种优惠会一样呢?

  如果商品的售价刚好是整百元的时候,两种优惠结果是一样的。

  (4)回顾与反思

  看起来每满100元减50元不如打五折优惠。如果总价能凑成整百多一点就相差不多了。

  以后我要陪妈妈购物,帮妈妈算账。

  三、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4.巩固练习:某品牌的旅游鞋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按“每满100元减40元”的方式销售,在B

  商场打六折销售。妈妈准备给小丽买一双标价120元的这种品牌的旅游鞋。

  (1)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

  (2)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

  A商场:120-40=80(元)

  B商场:120×60%=72(元)

  80>72

  答在A商场买应付80元,在B商场买应付72元,选择B商场更省钱。

  四、小结

  1.在购物时,可以运用学过的百分数知识对商家的优惠方式进行分析对比,从而选出实惠、省钱的方案。

  2.商家的促销方式:“打几折”,“每满100元返50元礼券”,“每满100元减50元”,“买五件送一件”都转化为百分数的知识来理解。

【《利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卖炭翁教学设计《卖炭翁》教学设计11-13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6

教学设计07-13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6-01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2-26

鸬鹚教学设计03-21

关于教学设计03-23

化学教学设计03-19

优化教学设计03-20

细菌教学设计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