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4-09-06 13:28:2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说课稿汇编八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说课稿汇编八篇

说课稿 篇1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活动《我的同伴》。

  一、说教材。

  此教材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幼儿无论在园或在家,无时无刻都会和同伴发生联系。但到了大班,我发现幼儿之间矛盾逐渐增多,这是由于大班幼儿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主见,在一起时很容易发生冲突甚至攻击性现象。所以针对我们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主要以幼儿的情感、认知、接受能力为前提。

  二、说目标。

  根据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主导作用;并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

  1、引导幼儿参加集体活动,了解同伴的含义,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2、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乐意与同伴交往。

  3、体验与同伴共同交往、生活的乐趣。

  根据目标,我们的重点定位于:幼儿能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了解同伴的含义,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活动的难点是:侧重幼儿自由结伴讲述部分。初步学习人际交往技能,体验同伴交往的乐趣。通过小组讨论,集体评价,游戏活动等使幼儿的`分类经验得到整理,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综合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中。

  为了目标更和袄的达成,我做了3点准备:

  1、空间准备:6张呈半圆形摆放的桌子。

  2、物质准备:幼儿自带一至两样食品,多媒体动画。

  3、经验准备:事先和幼儿一起回忆与同伴交往的经验。

  三、说教学方法。

  1、游戏体验法: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形式,而且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加深。”通过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参加游戏,加深对同伴的印象,体验与同伴交往的乐趣。

  2、讨论法:通过不同形式的讨论方法——集体讨论、自由结伴讨论、个别讲述等形式加深同伴的理解。

  3、情境教学法:通过制作多媒体动画片段,让幼儿分析讨论对错,为主题的活动提供具体场景。在这一过程中,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

  4、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中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

  流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引导幼儿尝一尝、论一论、玩一玩、做一做多种感官参与,不知不觉体验同伴的乐趣。

  四、说过程。

  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共同讨论——自由结伴讨论——个别讲述——情境教学——游戏体验——品尝交流。

  1、开始部分:参加加集体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幼儿齐搬桌子,按老师要求和同伴一起布置环境。分小组分任务,和同伴一起搬桌子,放教具。让幼儿在共同合作、互助中自然的引入活动,体现目标一。时间为5—10分钟。

  2、基本部分:分三环节。

  (1)、共同讨论。解决你刚才和谁合作?为什么和他合作?你知道和你合作的人你叫他什么吗?什么叫同伴?那自己和同伴有什么区别?关系又是怎样的?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同伴?等问题。

  (2)、自由结伴讨论。我的同伴是谁?我们怎样成为同伴的?我们在一起发生的一件有趣或记忆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3)、请个别幼儿讲述“我的同伴”,教师总结。体现了目标一、二。时间为十五分钟。

  3、高潮部分:分两环节。

  (1)、情境教学。观看多媒体动画,评议这样的同伴对不对?好不好?为什么?(放一些小片段,有幼儿互助、合作、分享的事,也有不合作、分享的片段。)

  (2)、游戏体验。由于我们班幼儿平时音乐活动中教师都很注重幼儿找朋友边唱边表演。所以教师边弹奏各种教过的歌,请幼儿起立找同伴一起边唱边表演。体现了目标二、三。时间为十五分钟。

  4、延伸活动:品尝交流。在品尝交流中结束活动。符合满足幼儿嘴谗、能力弱的特点,让幼儿在交往中体会同伴交往的乐趣。

说课稿 篇2

  一 教材简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课本第四册的第22课《猴子种果树》。这是一篇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的童话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整篇课文围绕猴子种果树展开情节,先写猴子怎样种果树,再写猴子种果树的结果,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课文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极富儿童情趣,适合儿童诵读、表演,从中理解深刻的道理。

  二 设计理念

  紧扣教学之源——文本,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情,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走进文本,立足基础工具,使语文教学有时效;走出文本,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弘扬人文精神,达到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三 教学目标

  1、列在首位的是以文悟情的情感价值目标。让孩子在反复诵读表演中懂得做事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

  2、其次是技能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赏词读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边读边想,体悟处事的方法;并培养学生探究学习、互动学习的能力。

  3、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课文中要求掌握9个一类字,4个二类字,1个多音字。这个智能目标是必不可少的。

  四 教法学法

  根据课文三层意思内容相近和叙述形式相似的特点,先扶后放,以放为主,教师适当点拨,渗透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先识字后学文,分3课时完成。以下是我第二课时学文的教学设计。这个过程,我安排了四大板块。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课始,我先出示顽皮可爱的小猴子的图片,谈话激趣:我把故事的主人公小猴请到我们的教室,你来跟它打个招呼吧!接着我问:你知道这只猴子种了哪些树?结果怎样?这时学生的`思维已经打开,也已进入课文情境,于是,我因势利导:猴子怎么会什么树也没种成呢?读了课文你就知道了。

  低年级的孩子都很喜欢小动物,于是我以小猴子的图片导入,符合孩子心理特点,能很好地唤起学生的兴趣,接着提出问题既是对上节课的复习,又让他们产生读书探究的欲望,促进主体的发展。

  (二)自主合作,立足工具

  教师应注重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课文围绕猴子种果树展开,结构相同,语言明白如话,通俗易懂,没有多少深奥难解的句子,因此,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教法上采用由扶到放,从中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法,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1、指导学好第1—3节,让学生体会到猴子种果树过程中没有耐心和急切的心情,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我首先抓住“天天浇水、施肥”一词,让学生对猴子初步评价,可以说明小猴很勤劳,也可以说明小猴很心急等等,评价可多元化。并相机指导朗读:“怎样才能把猴子的心“急”读出来呢?”“请你把小猴勤劳的样子读出来”等。

  第二、三自然段,以扶为主。这两小节是写猴子听了乌鸦的话,拔掉了梨树,改种杏树,结构与第四、五节、第六、七节相似,只要指导他们会学了这两节,就为自主学好下文打好基础。所以我接着创设情境:就这样,在小猴子的期待中,梨树苗慢慢成活了。这天,猴子又来给梨树浇水、施肥,突然,耳边传来了说话声,是谁来了?图片的相机演示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联系上下文理解了“梨五杏四”后指导学生朗读乌鸦对猴子说的话“猴哥,猴哥,你怎么种梨树呢?……梨树五年才能结果,你有这个耐心吗?”要读出乌鸦的担心。需要重点指导的是朗读猴子的想法“对,五年太长,我可等不及。”通过朗读时拉长声调,加快语速,体现出猴子的心急,没有耐心。

  2、第四、五和第六、七八节的结构和二、三节相似,我分两层让学生逐步自学课文,以放为主。第四、五两节我安排学生同桌合作学习,读一读,回答老师的问题。在交流过程中,我重点进行朗读指导:同桌感悟,分角色朗读,与其他的同桌赛一赛来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第六、七、八三节放手个人自学:轻声读文,完成填空。男女生分角色,师生共同表演对话。

  这一系列过程由扶到放,渗透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感悟寓意,情感共鸣

  第九自然段是最后一段,我出示无精打采的小猴图片,创设情境设疑:小猴子什么也没种成,难过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谁来安慰安慰它,告诉它这是为什么呀?引导学生在交流、相互的启发中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感悟寓意,受到人文关照。接着我安排学生故事表演,梳理课文内容的同时,又增强了学习兴趣,对寓意的理解也更深刻了。

  (四)深化情感,弘扬人文

  这一环节,我在学生表演后情感共鸣时提出:“你想对小猴说些什么?你会给它什么建议?”孩子们可能会有些不同的想法,在尊重学生个性化理解的前提下,启发、引导、讨论,对猴子的评价可以多元化。接着创设这样的情境:又是一年的春季到了,大家想像一下,这只猴子听了小朋友们的话后,会怎么做呢?

  意在通过续编故事,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充分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走出课本,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了学生的持续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运用语言中,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说课稿 篇3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我重视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想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在设计两只鸟蛋这课时,我注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教材,包括利用自 读、互读、评读、配乐读来完成这一目的,我还通过想象、感受、课件展示、搜集信息等形式来达到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能力这一目的。

  二、说教材

  我说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第9课《两只鸟蛋》,这首儿童叙事诗主要讲一个小朋友从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在这首清新流畅的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的对小鸟的关爱,对生命的珍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当孩子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时,孩子看到了小鸟的明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希望──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诗歌语言优美流畅,学生以前也有过接触,他们比较喜欢这种形式,我在让学生进行反复诵读中,进一步体会诗歌的节奏美、音韵美和意境美,从而让学生逐渐熟识诗歌。另外文中的字大多数学生已经认识,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主交流识字经验,激发他们识字的热情。为后面诗歌及识字的学习奠定好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 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6个字。

  ⑵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两只鸟蛋说课稿_两只鸟蛋说课

  引导学生从“妈妈”的语言,“我”的神情动作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4、教学重点:

  ⑴ 引导学生从“妈妈”的语言,“我”的神情动作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⑵ 识记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说教法

  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途径之一是设计合理的教法。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讲授法、启发式结合的教法,一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具进行思维。动手触摸让学生手脑想象,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因此,我将遵循直观性、抽象性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采取课文扶、生字半扶半放的教法,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活动。

  四、说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学习的主体始终是学生,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真正做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在具体的情景中动手触摸、进行大胆合理想象,学习体会人物的想法,读出感受,加上评读,体验朗读有语气的成功及快乐弥补不足。

  2、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讨论、交流完善自己的想法,学习识字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如:利用识字比赛巩固识字;自读、指名读、配乐读等提高朗读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解理解人物语言,体验对大自然的热爱。

  五、说教学过程

  一年级的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比较、想象的能力。在兴趣浓厚的状态下,学生有较强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表现欲望。根据此特点,我想通过五个环节来完成我的教学:第一层利用音乐及实物切入主题。第二层粗读课文整体把握。第三层多种形式学习生字。第四层细读课文加深理解培养能力。第五层拓展练习提高能力。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课文插图、鸟蛋实物、录音机和磁带。

  〖第一层:利用音乐及实物切入主题

  1、听音乐:

  放音乐《百鸟朝凤》:

  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指名说。

  师:在大自然中,鸟类是个大家族,无论是陆地、海洋还是天空,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鸟妈妈是怎样把它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呢?

  (板书课题)

  2、出示实物:

  教师让学生摸盒子里的实物:

  猜猜这是什么?

  (鸟蛋)

  你们对小鸟和鸟蛋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有关鸟蛋的诗。

  〖第二层:粗读课文整体把握

  小组内自学(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利于提高自学效果):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字或句子作上标记。

  2、学生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读一读,其他人认真评议:发现他哪个字音读得准,你就向他学:他哪个字音读得不太好,你就提醒他。

  〖第三层:多种形式学习生字

  识字(多种形式复现生字,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加活动):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学生认读。

  2、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学生认读。

  3、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学生认读。

  4、出示去拼音的生字,学生认读。

  5、竞赛识字。出示词语大转盘,让学生自己转动,转到哪个词就领读三遍,看谁读得准,认得多。

  〖第四层:细读课文加深理解培养能力

  朗读(读说思议练结合,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1、学习第一小节:

  ⑴ 指名读:

  回忆刚才摸鸟蛋的感觉(小小的、凉凉的)体会着读一读。

  ⑵ 比较“鸟蛋凉凉的”和“凉凉的鸟蛋”: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这类词语的特点:词序不同,但表达的意思相同。)

  除了凉凉的鸟蛋还有什么是凉凉的?

  ⑶ 你还能像这样再说几个吗?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进行指导,把写有“花儿、小草、柳枝、大海,红红的、绿绿的、软软的、蓝蓝的”的词语卡分给学生,让拥有不同词语的学生去找朋友,再让两个朋友变换左右顺序。)

  2、学习第二小节:

  ⑴ 轻声读文,思考:

  你怎么知道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⑵ 出示小鸟破壳的图片或课件:

  引导学生说一说。

  ⑶ 启发想象:

  鸟妈妈焦急不安是什么样?你能表演一下吗?

  表演后试着把妈妈的语气读出来。

  ⑷ 你还能用焦急不安说句话吗?看谁说得和别人不一样?

  > ⑸ 背诵:

  练习有感情的背诵前两个小节。

  (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背诵积极性,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语言。)

  ⑹ 朗读。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理解读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感受能力。)

  3、学习第三小节:

  ⑴ 自由读:

  边读边画出描写我的神情动作的词语。

  ⑵ 学生做动作理解“小心、连忙、捧着、轻松”等词语。

  ⑶ 小组练习演读课文,体会我送还鸟蛋时小心翼翼的样子。

  4、学习第四小节:

  ⑴ 组内读文,讨论:

  我为什么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

  (结合插图理解“投向”)

  ⑵ 想象读文:

  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听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当你抬头仰望蓝天时会看见什么?

  体会着读读这小节。

  ⑶ “仿佛”一词怎样理解?

  (可以和“好像”互换)

  你还能用它说句话吗?

  如:鸟儿仿佛……

  5、配乐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配乐渲染气氛,情景交融,使学生情感和课文语言合二为一,进入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

  6、背诵:

  (竞赛更易于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积极性。)

  分小组以挑战冠军的形式背诵全文。

  〖第五层:拓展练习提高能力

  1、练习(延伸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⑴ 读文抄写文中你喜欢的词语,争取记住它。

  (这是积累语言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读、写、记好的词语,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运用语言的能力。如文中“凉凉的、焦急不安、连忙”等词语。)

  ⑵ 学生想象最后一节诗所描绘的画面,并画一幅画。

  ⑶ 寻找有关鸟的图片、文字资料,想想我们应该怎样保护他们。

  2、写字(自主练习书写更易于培养学生写字兴趣):

  学生自己描红,练写“定、向”两个字,并说说怎样才能写好这两个字,教师相机指导。

  〖伴教锦囊·词语解释

  焦急不安:心里着急不安定。

  仿佛:似乎、好象。

  连忙:赶快,急忙。

  〖相关链接

  鸟蛋:世界上的鸟蛋五彩缤纷,大多数啄木鸟、猫头鹰和鸽子的蛋是纯白的,画眉的蛋是纯蓝的,大白鹭的蛋翠绿如玉,短翅树莺的蛋就像红宝石,夜莺的蛋壳上有大理石般的花纹,美不胜收。鸟蛋的颜色和花纹有保护色的作用,可隐蔽自身,不被敌害发现。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我想要能反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即:引导学生从妈妈的语言,我的神情动作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本节课主要帮助学生理解和背诵课文的过程。

  9 两只鸟蛋

  取鸟蛋

  鸟妈妈焦急

  送还鸟蛋

  鸟儿欢唱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我尝试运用讲授、启发及多媒体辅助等教学策略力图营造一种和谐有真实情感体验的的教学环境,更好地将学生的感受与理解,动口与动脑,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通过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内容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语文第十六册18课《太阳》的第一课时。

  一、 说教材

  《太阳》一课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语文第十六册中的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太阳离地球有多远,它有多大,温度有多高;说明太阳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全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太阳的特点;第二部分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更多地了解太阳的特点,培养热爱自然科学的情趣。

  二、 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太阳的三大特点,知道太阳与我们人类有哪些密切的关系。

  2、能力目标: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并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学习方法,建立学习自信。

  三、说重点、难点

  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是本文写法上的重要特点,因此,我把本课时的教学重点、难点定为: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了解太阳的特点,初步体会课文怎样运用列数字和举例子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

  四、 说教学方法

  这是一篇说明文,它不是借助艺术形象传授知识的,而是在观察某些事物的基础上,用准确、通俗的语言来说明事物和传授知识的。所以我是这样来教的: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学生先自读课文数遍,在草稿纸上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再引导学生按照分门别类的方法把全文分为两大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就会从整体上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

  2、加强朗读,在阅读中理解课文是怎样讲述太阳的特点的。引导学生抓住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子了解主要意思,再进行归纳合并,总结每一段的写作方法,使学生明白说明事物可运用列举数字、做比较、打比方、比喻等多种方法,配合适当的讲解,让学生体会到运用这些方法说明事物会更准确、简练、明晰、具体,从而掌握写类似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3、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太阳离我们远、大、温度高的特点时通过播放课件,学生一看就明白了太阳离地球到底有多远、有多大和温度有多高,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留下的`印象深刻。

  五、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是采用以下的步骤进行教学法的:激趣导入——自读自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读、讲结合,初步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

  (一)联系当天天气情况导入

  天气晴朗的早晨,我们会看到天边升起的红太阳。太阳一出来,我们心情格外舒畅,太阳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它和我们到底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太阳》这篇课文。

  (二)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借助课件出示问题:课文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自悟课文内容,概括课文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这一环节,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在快速阅读中捕捉信息的能力,把学习权利交给学生,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然后再问:根据各自然段的内容,应该怎样给课文分段?这一环节主要训练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合并,划分课文结构,进而弄清两个大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

  (三)感悟语言,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

  1、创设疑问,自然过渡,激发兴趣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知道了太阳离我们很远,很大,温度很高,太阳到底离我有多远呢?

  这个疑问的创设,除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外,还能让学生初步体会到要向别人介绍一样事物,必须要具体说明,才能让别人了该事物,从而领会到各种说明方法的重要性。

  2、精讲第一自然段,学习列数字,作类比的说明方法。

  这一部分的教学,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授之以渔,为下面两个自然段的小组合作学习打好基础。

  3、指导朗读:通过朗读深入感受太阳“远”的特点。【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的体验和积累,而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

  4、学法迁移,小组合作探究。

  这一环节,让学生以“渔”去捕“鱼”,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对文章的说明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性自学能力。

  (五)巩固练习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选择说明方法完成填空的方法,让学生巩固对几种说明方法的理解与运用。《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引领学生充分接触语言,体悟语言,进而运用语言。

  六、说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需要,随机抓住学生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闪光点”进行板书,板书简洁明了,使整节课乱中有序,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重点。

说课稿 篇5

  一、 说教材

  (一)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等待散场》是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微型小说两篇中的其中一则。单元导语明确指出:“学习本单元,要用心体会作者巧妙的构思和细致的描写,领略作品语言的独特魅力,去触摸小说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去体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提高欣赏短篇小说的能力,并尝试微型小说的写作。”故要求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能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了解作者的意图,并能从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来分析作品主题,明确其情节构思上的独到之处,并尝试创作微型小说。在小说的教与学中,学生不仅可以建构有关小说的知识体系,掌握鉴赏小说的技巧,还可以比较深入地了解社会、关注人生。

  (二) 教学目标

  学生已经学习了《祝福》和《项链》这两篇短篇小说,已掌握了小说的相关知识并基本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分析能力。要理解这篇小说的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在分析小说的典型环境、写作技巧,多元化主题解读等方面,相信会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的指引和点拨。基于以上认识,教者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体会微型小说结构的精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细节描写入手,探讨人物的心理,分析人物形象,归纳小说主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本,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养成自觉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纯真人性的赞美和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归纳小说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理解典型环境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典型环境的作用;探究品味小说丰富的生活底蕴。

  二、说教法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课文,进行体悟感受,并帮助其树立主体意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广度,以进一步培养其阅读分析的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1、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

  带着问题逐步引导,逐渐深入,有利于推进情节,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对引导学生领悟主题也有一定的帮助。

  2、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走进课堂,走进文本,走进语文学习的乐趣之中。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教师适当的点拨有利于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三、说学法

  教学的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向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勾通,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据此,教者确定了以下学法:

  1、粗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

  采取粗读的方法,整体感知。通过仔细揣摩、深入探究即精读的方法更好地走入文本、跳出文本。

  2、自主合作探究法

  学生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自己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在问题和任务的推动下,以主动的姿态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感性体验。

  3、读写结合法

  从阅读中学习写作,以读带写,以写促读,通过读写结合掌握小说阅读的技巧和写作的技巧。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印制阅读材料《“书法家”》《永远的蝴蝶》

  (二)、导入

  爱情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在必修一中,我们就曾学过不少的爱情诗,特别深刻地体会到古人那份坚贞不渝的爱情,如《孔雀东南飞》中“蒲苇韧如丝,盘石无转移”,《上邪》中“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然而在浮躁的今天,爱情已经成了“快餐”,“闪婚”“闪离”司空见惯,难道现代爱情已经禁受不住考验了吗,刘心武先生的《等待散场》抑或可以给我们些许启发。

  (三)、具体分析,突破重点

  1、 快速阅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情节特点(学生归纳,教师明确)

  明确:开端 “我”迟到巧遇青年 发展 愿让票却遭到拒绝

  高潮 遇女郎见两情相依 结局 沉浸在永恒的旋律

  情节特点:情节曲折,三个误会,两个巧合。

  2、 细读文章,感知人物形象(学生自主交流,归纳人物形象)

  (1)从小伙子的角度来看

  提问:他为什么不去看,而是让女朋友去看?当“我”无偿把票让给他时,他还是不愿进去,而是毅然拒绝?

  明确:他们只有一张票;小伙子其实很想看,所以他看到一个人过来,就急不可耐地问“我”有没有票,可见其矛盾的心理;但他很爱他的女朋友,为了女朋友,为了爱情,他宁可牺牲自己的爱好,在雨中等待散场,表现了小伙子对爱情的忠贞、执着;“我”无偿将票让给他,“他接过去,仔细地看了一下排数座号,退给了我”,可见小伙子还是很想看《天鹅湖》的,但是票的座位或许与女郎的不在一块,更加上小伙子在外面等她,他怕散场后女郎找不到他,可见他是一个执著诚挚、恪守承诺、关爱女友、对爱情充满信心和幻想、坚贞朴实的人(板书)。

  (2)从妙龄女郎的角度来看

  提问:妙龄女郎为什么不坐在座位上舒服地欣赏芭蕾舞剧,而要站在门廊里等待散场?女郎 “咬紧嘴唇”,“眼里闪出异样的光”,为什么,有何作用?

  明确:1)她牵挂在外面等她的小伙子,为了不辜负小伙子的一片心意,她只好一直呆在剧院里,因此,她放弃了自己喜爱的芭蕾舞剧,根本无心认真观看表演,心中一直等待散场,可见她是一个温婉可人、善解人意姑娘(板书),表现了他们爱情的纯真。

  2)“忽然咬紧嘴唇,眼里闪出异样的光……”给读者遐想的空间,让读者去揣摩理解人物内心的思想斗争,可能女郎从这次等待中看到了小伙子的内心和人格,心里充满了喜悦之情。

  温馨提示: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应依据文本对进行分析,要做到有理有据,切不可凭空捏造。

  3、 再读文章,理解典型环境的作用

  (1)、小说将故事安排在雨天进行,这有何作用?

  点拨:①找出描写雨的句子——小雨 细雨如酥 霏霏细雨 雨丝 ②为何不设置成“倾盆大雨”呢?

  明确:渲染温馨浪漫、朦胧缠绵的活动氛围;烘托人物的深情厚谊,凸现人物爱意之深。

  (2)、文章选择《天鹅湖》作为背景有何作用和寓意呢? “永恒的旋律”指的是什么?

  点拨:①作者为何不以我们熟悉的《梁祝》作为背景呢?②简述《天鹅湖》与《梁祝》的故事。

  (点拨意图:学生通过这两个故事的情节对比,就能更好地理解选择《天鹅湖》作为背景的原因。)

  明确:一方面,《天鹅湖》是故事的起因,它见证了男女主人公的纯洁爱情,每一场音乐都极出色地完成了对场景的抒写和对戏剧矛盾的`推动以及对各个角色性格和内心的刻划,具有深刻的交响性,是经典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浪漫色彩的舞剧音乐;另一方面,《天鹅湖》的故事情节也暗喻了小伙子与妙龄女郎的爱情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永恒的旋律”指的是:一是《天鹅湖》表现的无私、伟大、纯洁的爱情,是作者真实听到的。二是小伙子和女朋友之间永恒感人的爱情,赞美了美好的人性。

  小结:鉴赏小说,必须抓住小说的三要素,并理清三要素之间的联系,如环境描写,既可推动故事的情节,又可烘托人物形象。

  4、学生自由发问,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作答。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给予学生自由发问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文本探究与交流

  1、 关于“我”

  (1)、“我”是谁,担任什么角色,有什么作用?

  明确:“我”是小说的叙述者,是小说塑造的一个人物;是旁观者的角色;起线索的作用,以“我”与小伙子的接触以及在剧场内所见到的姑娘联系在一起,将在剧场外等待散场的小伙子和在剧场内等待散场的姑娘之间的纯真的爱情表现出来。

  (2)、“我”是一个狂热的芭蕾舞迷,为什么“我”要将票让给小伙子呢?

  明确:“我”被小伙子感动了,想成全他,可能“我”从他行为中看到自己年轻的影子,想起自己的甜蜜而纯真的爱情,因此在感情上产生了共鸣,“我”要将票让给他;同时也衬托了男女主人公的纯真爱情。

  2、小说的主题思想往往并非是唯一的,那么在《等待散场》中除了爱情主题之外,我们还可以品味到哪些生活底蕴(生活的内容、内情)?(分小组讨论,允许多元化、个性化解读)

  明确:①小说借平凡的人与事,表达了对纯洁美好爱情的赞美、追求与向往。

  ②赞美了“我”的善解人意、成人之美、具有人情味,赞美人性中的善。

  ③告诉人们生活中有曲折的、缺憾的、不完满的、苦涩与甜蜜相伴的。

  ……

  设计意图:对小说主题多元化的解读,可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和积极的鉴赏态度,发展独立的阅读能力。

  (五)、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推荐书目:《“书法家”》《永远的蝴蝶》《那团云雾》《最后一片树叶》《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以读带写)

  (六)、结语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爱情是美好的。然而,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天鹅湖》中王子与白天鹅的爱情终于冲破恶魔的阻挠而圆满,所有的爱情童话都有一个美妙的结局,我们幻想中的爱情毕竟是美丽动人的,可是现实世界中的爱情能象童话世界里的爱情一样美丽圆满吗?我们在座的同学,风华正茂,正处于青春的骚动和幻想中,也许每个人心底都埋藏了一个童话故事一样美丽的带着玫瑰色的梦想,对未来充满了幻想和希望。可是,现实与理想总是相差甚远,我想成功的爱情还必须要有事业做保障,对于大家来说就是要抓紧时间好好学习,让爱的力量促使我们不断达到事业的高峰。

  (七)、作业:创作一篇微型小说,题目是《散场以后》(以写促读)

  (八)、板书设计:

  小说故事情节:开端 “我”迟到巧遇青年 发展 愿让票却遭到拒绝

  高潮 遇女郎见两情相依 结局 沉浸在永恒的旋律

  小伙子:执著诚挚、恪守承诺、关爱女友 姑娘:温婉可人、善解人意、牵挂男友

  情节曲折,三个误会,两个巧合。

  (九)、教学反思:小说是一种内容丰富的体裁,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既要参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掌握好各个知识点;更要灵活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素质,培养好学生对小说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人口》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的第二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人口分布的情况。是中国地理中非常重要的人文地理知识,是学生学好中国地理,尤其是学好我国工业、农业、交通、城市等知识以及分区地理知识的基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只有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才能合理布局工业、农业、交通和城市。因此,学好本节教材,掌握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将为学好后面各章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 说出我国人口总数,

  2、 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并简陋分析建国后我国人口增长快的原因。

  3、 学会制作人口增长曲线图

  4、 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概况

  5、 使学生明白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估国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出路,也是我们每一位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人口分布是本节教材的重点,为我国人文地理的学习打基础。

  如何交换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作图是本节的难点。本节教材出现了四种类型的图表:如扇状统计图、柱状统计图、线状统计图、人口密度分布图,因此,如何教会分析上述图表和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是本节的难点。

  四、说学情

  经过七年级世界地理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世界地理中世界人口的学习,使学生已经具备了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等基本概念和人口分布图的阅读能力,这将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八年级的学生散漫、不勤于思考和不重视地理课也将使本节课的难点突破具有一定的挑战。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求及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本节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质疑,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运用读图分析法、启发诱导法、分组讨论法。

  学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创设一定的情境下,主要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加以点拨。通过引导学生读、思、议,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读: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习惯和能力。思: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议:学生围绕教师的质疑,展开讨论,进一步理解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情境创设:第13亿个公民诞生的图片资料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中国人口》的学习

  新课学习:

  活动一 感受130000000

  a. 多媒体展示《20xx年世界人口构成饼状图》,中国占21.2%

  b. 多媒体展示《我国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图》找出5000万以上人口大省,9个。

  c. 生活中人口拥挤的画面:下班的路上、海滨浴场、春运的候车室

  说明:让学生感受13亿不再空洞、不再抽象。直观地在他们的脑海中建立起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形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从而解决了本节的一个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活动二 我们来发现:

  我国人口达13亿,那么我国人口的发展状况如何呢?

  a. 展示 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 公元0年---- 公元20xx年的变化状况,这主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归纳:慢

  较快

  飞速发展(基本国情),解决了教与学的重点。

  b. 师生共同完成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的曲线图,教会学生作人口增长曲线图,从而突破了教学难度。这个难点的突破体现师生互动、师生合作的教学理念。

  c. 在自制的我国建国后人口增长曲线上进行自主分析,自主发现问题:

  1949-1990 变

  1990-20xx 化 变慢,原因:计划生育

  d. 计划生育的国策

  说明:整个活动中,主要是学生自主活动,去动手做,去观察,去发现,不

  仅能力得到了培养,而且也初步树立树立学生正确的人口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活动三 探讨人口分布的特点

  13亿人口在我国有的地区多,有的地区少,分布如何呢?

  a. 人口密度的复习:比较中、俄、美、世界。横向比,我国的人口密度大

  b. 展示各省级单位的人口密度图,找出d小大的省区、分布概况。

  c. 展示人口密度图 归纳总结:东多西少

  以上探索的过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使由简---难,由分析、推测---科学证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又突破了教学的另一个重点人口分布特点。

  课后拓展延伸:探究

  1. 为什么我国人口东多西少

  2. 我国人口过多带来了哪些人口问题

  七、说板书

  1、 人口多

  2、 人口增长快、原因 国情→国策

  3、 国策:计划生育

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与朱元思书》。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

  一、说教材

  第一点 教材地位及作用

  《与朱元思书》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5单元学会读书5中的第3篇课文。它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它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文章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着重写了“奇山”和“异水”两个方面,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厌恶世俗官场的清高思想。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第二点 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设计

  按照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文言文,要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等要求,根据单元学习要求和课后练习安排。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看注释后积累课下文言词语,重点掌握以下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缥、湍、轩、邈、柯、泠、嘤、鸢、窥。

  2、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3、诵读课文后,谈谈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养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学的情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4、探究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后,做口语复述练习。

  教学重点是:积累文言词语,读懂读熟文言文。

  教学难点是:把握课文的主旨。谈谈文中流露出的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及追求自由的情怀。

  二、说学情

  我任教的对象是乡镇中学的学生,学生缺少学习热情,尤其是对语文科,而对于难读难理解的文言文更是提不起兴趣。同时,班级学生语文素养参差不齐。

  三、说教法

  本文教学我采用诵读法、质疑法、辩论法、复述法及练习法。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教学千法,朗读为本。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篇,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才能有所创新。对字词的疏通,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四、说学法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为此,我设计的学法有: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走进范仲淹的生活,理解作者的豪情壮志和社会责任感。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以疏通文字,感知教材为主。第二课时以讨论理解,拓展训练为主。教学过程分六步完成。

  第一步:温故知新,激趣导入

  古人描写山川景色的文章浩如烟海。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三峡》吗?(展示三峡风景挂图,播放《高山流水》曲。)文章描写了三峡两岸高峻的.山势,奔流的江水以及三峡中四时景色的变化,充满了诗意,成为古今传诵的名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类似的文章《与朱元思书》。

  因为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设计的导语既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又激发了学习新课文的兴趣。

  第二步:检查预习,识记生字

  主要掌握:缥、湍、轩、邈、柯、泠、嘤、鸢、窥。

  我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字的音、形、义三方面理解、认记。让学生大声读一读、动手写一写。这是读顺、读懂、读熟文言文的必然步骤,尤其是我们乡镇中学的大多数学生。

  第三步: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朗读课文

  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注意语气,突出重音,节奏鲜明,速度稍缓。

  2、疏通文意

  A、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

  B、对搞不懂的问题,通过师生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答。

  C、课堂交流,翻译全文,教师点拨。

  D、继续朗读课文,以至成诵。

  这一步是完成学习重点,我始终贯穿自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自学为主,实现和谐的生生、师生互动。

  第四步:理解内容,欣赏课文

  通过以上学习,学生疏通了文意,对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接着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做进一步的探究。首先让学生背诵课文,然后抛出问题:同学们喜欢这篇小品文吗?能说出你的理由吗?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说出自己的感悟。我适当引导学生从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等方面去理解课文,去欣赏课文的美。

  我设计下面问题加以引导:

  1、试找出全文的中心句。文章在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写景顺序和详略上有何特点?

  2、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你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听到了什么?

  3、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

  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涵盖了整篇课文的内容,而且又紧扣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第五步:探究描写,口语复述

  抛出问题:同学们,假如我们是富春江漂流公司的导游,我们应该怎样向游客介绍“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的山水风物呢?提示:

  1、抓住景物的特点,突出 “奇山异水”。

  2、按地点转移,由近及远的顺序写:从流飘荡、俯视碧水、仰观青山。

  3、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描写对象形象鲜明,富于生机。

  4、详写山,略写水。疏密有分,轻重有度。

  5、展开联想和想象。

  这一环节,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内化课文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学会复述,是学会写作的一个中间环节。

  第六步: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我首先让学生集体背诵《三峡》,熟悉文章的内容。然后让学生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谈谈两篇文章的异同。鼓励学生放开谈,随意谈。

  这一环节,学生能指出多少就指出多少,不必强求。我略加点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温故知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六、说板书我的教学设计体现了:认认真真地读,深深入入地想(讨论),扎扎实实地练的阅读教学规律。力求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读、想(讨论)、练,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板书

  与朱元思书

  本板书反映的是本文的结构内容和主旨,力求体现板书设计的简洁性、直观性原则,旨在更好的落实教学的重点、难点。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方面对本课课堂教学设想进行了说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满意接受。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专家给我这个机会。

说课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取了生活小主人的角度进入做生活的小主人这一主题,要求学生从小就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锻炼、娱乐、休息,从而培养自理能力,进而能帮助父母料理家务,积极参加学校公益劳动,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劳动,这是符合该学段学生的心理、生理规律特征和兴趣与需要的。

  以生活小主人为切入话题,来展开美术学习,同时生活小主人的题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增添学生美术学习的乐趣,有效培养学生追求美的情感和创造美的能力。本课学习设置了说一说,画一画生活自理、帮父母做家务的情景,说一说,做一做,体验整理事务等活动。说一说,画一画生活自理、帮父母做家务的情景为活动一,刷牙、洗脸、洗澡是三年级学生已具备的自理能力,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意义,学生对此体会深刻,绘画表现也能描绘得生动有趣、深入细致。帮妈妈做家务在小主人精神层次上则进了一步,具体行为有帮妈妈晾衣服、洗衣服、拖地、洗碗筷、帮妈妈提篮卖菜等等,“家里的事帮着做”体现了能干和较强的主体意识,这是该学段学生向往表现的萌芽意识,绘画表现时多为愿望表达,可较好地呈现出鲜明的儿童情趣。教材中呈示了五幅典型学生作品,这五幅作品分别在构图、人物动态表现、人物神态、色彩等面引导和启发学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做生活小主人的乐趣,学会关心他人和集体。

  2、通过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

  3、了解画面构图的主次关系与遮挡关系。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记忆和想象,把自己做生活小主人的情景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学生作品中画面组织、色彩搭配的启发和引导。

  二、学情分析:

  因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记忆和想象,把自己做生活小主人的情景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先要引导学生回忆、感知、体验。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且在家庭生活中应该能够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刷牙、洗脸、洗澡是三年级学生已具备的自理能力,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意义,学生对此体会深刻,绘画表现也能描绘得生动有趣、深入细致。帮妈妈做家务在小主人精神层次上则进了一步,具体行为有帮妈妈晾衣服、洗衣服、拖地、洗碗筷、帮妈妈提篮卖菜等等,“家里的事帮着做”体现了能干和较强的主体意识,这是该学段学生向往表现的萌芽意识,绘画表现时多为愿望表达,可较好地呈现出鲜明的儿童情趣。但三年级的学生可能在画面整体构图与人物动态的表现上,一部分学生会感到有难度。有的学生可能会构图偏小,有的学生构图主次不分,有的学生画面不充实,有的学生在人物动态的表现上不够生动,有些学生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表现画面中的遮挡关系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及时引导。

  三、教法与学法

  依据教无定法,教学相长。在教法上:以学生为美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体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回忆、观察、体验、分析得出结论。同时充分利用直观示范的方法,使学生充分了解作画方法与步骤,让教学更容易突破重难点,再辅以课件教学,激发学生学美术、喜爱美术的情感。

  在学法上:与教法相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体验,相互交流,把大部分时间给学生体验与动手创作,教师只做适当点拨,从内容和方法上做归纳小结。真正做到“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课堂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欣赏与表现,倡导人人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示图

  一、激趣导入

  1、游戏(你比划,我来猜)导入,活跃课堂气氛。

  2、首先把学生分小组,每组请两名代表竞猜。

  3、介绍游戏规则。(观看视频的同学把看到的画面用准确的动作表现出来,让背对视频的两名代表竞猜)

  4、教师点击图片,游戏开始。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用游戏引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我是生活小主人”的体验。

  二、情感交流

  1、看完图片后,你能说说小主人都做了些什么吗?

  2、我们都是生活的小主人,除了刚才图片中小朋友做的这些,你在生活中还做了哪些?

  3、这么多精彩、美好的时刻,怎样才能把它留下来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十二课《我是生活小主人》,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样表现自己做生活小主人的?

  4、欣赏完小朋友的作品后,能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幅作品吗?喜欢它的什么地方?为什么?

  《刷牙》:

  这个小朋友在哪里刷牙?

  你怎么知道的?

  画面中主要的内容是什么?

  人物把部分背景遮住了,这是什么关系?

  你觉得这幅画的颜色如何?

  小结:画面要突出主要人物,主要内容与次要内容之间可以用遮挡关系来表现。

  《洗澡》:

  你发现了吗?这个小朋友洗澡时心情怎样?

  你从哪里发现的?

  仔细观察这个不朋友的嘴巴像什么?

  还有哪些画面的人物表情也是笑脸的?

  你也来象他一样做个笑脸试试看。

  小结:在我是生活小主人的表现中,人物的心情都是怎样的?——很开心,你看他们的嘴巴,像月牙。

  《做饭》:

  这幅画的背景是什么?

  想象一下这幅画若没画背景,你觉得如何?

  小结:添画相应的环境与背景可以让画面更充实,更丰富。

  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的情景。

  用观察体验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欣赏书中典型的.优秀学生作品,体会组织画面的主次关系、遮挡关系,及如何表现人物的心情,如何添画背景等。

  三、创作指导

  1、请学生认真观察,看看老师是采用什么工具?如何表现的?(看了书上小朋友的作品,,老师也想把今天早上老师做小主人的情景再现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2、教师示范(自己拖地的情景)

  3、介绍作品的情景及当时的体会,引导学生了解绘画步骤,强调构图时的主次关系与遮挡关系,为学生下一步展示作品做一个铺垫。

  教师主要演示作画第一步,加深学生对如何表现人物动态的印象,强调以勾线笔直接构图。

  四、艺术实践

  1、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同学们!分享完老师的作品后,那你们想不想把自己做小主人的情景画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2、说说你打算画什么?

  3、欣赏图片及学生作业。

  4、作业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选择你做小主人时体验最深刻的一件事进行创作,把它画下来。(让学生先听清楚作业要求)

  5、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

  6、进行巡回指导,(启发、激励、评价)引导发散思维,解决重难点。

  五、展示评价

  1、请学生下位相互参观,互评作业。

  2、学生自评:介绍表现的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多展示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出意见和建议,完善作品。)

  下位互评的方式有利于学生更方便和近距离地欣赏和学习他人作业优点,也便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激发兴趣。

  六、拓展延伸

  同学们,劳动最光荣,在家里,你们是家里的小主人;在学校,你们是班级里的小主人。今天我们用双手创作了一幅幅优秀的作品,一起体验和分享了做小主人的快乐。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像我们的画中一样,开心每一天,做自己的小主人,并把微笑带给别人。

  五、教学效果预测

  1、学生在游戏中观察与体验我是生活小主人的动态征,在欣赏与比较中体会如何组织安排画面,学生对画面构图技巧与人物动态表现有一定了解和领悟。

  2、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氛围,他们的动手创作、观察审美等各种能力一定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也会相应得到提高,同时会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养成。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9-08

物理说课稿04-23

说课稿集锦05-23

《守株待兔》说课稿07-16

音乐说课稿06-26

蝴蝶说课稿06-11

初中说课稿06-18

《师说》说课稿06-22

《比的应用》说课稿06-10

《左右》说课稿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