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6-23 08:12:4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说课稿模板合集六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说课稿模板合集六篇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长春版国标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二版块汉字家园(一)中的第三课。

  教材分析:

  本课为象形字的归类识字,共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6个生字的字理情境图,这幅画所创设的情境为学生掌握字形、字义提供了形象依据。第二部分为词语小韵文,通过朗读韵文,帮助学生积累词语,想象韵文所描绘的意境。

  设计理念:

  通过学习《课标》,我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低年级识字教学已不再是单纯地为了识字而识字,而是应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广博的生活大舞台中,通过多种识字方法,使学生在认识事物,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发展语言和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基于这样的理念,结合教材内容,本节课我制定了如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山、石、田、土、水、火”6个生字,认识“”4种笔画。

  2.朗读,背诵韵文,并积累词语。(如:风景如画、山山水水、红红火火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多种教学媒体的协调运用中初步感知汉字音、形、义统一的特点,进一步掌握字理识字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初步了解“山、石、田、土、水、火”6个汉字的演变过程,从“火”的字理故事中,体会到汉字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重点认识“风、青、红”,并会写6个生字。

  教学难点:

  1.“田、土、火”3个字的形状和“火、山”2个字的笔顺。

  2.在认字和写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6个象形字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掌握字理识字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斯霞老师在识字教学中强调要重视"第一印象",也就是在学生接触生字时就要给予强烈的刺激。因此,在课堂伊始,我创设了一个“搭乘汉字快车游览汉字家园”的小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获得感官刺激的同时,将生字的第一印象深深地印在脑海里。然后根据一年级儿童爱动、好奇、容易接受具体形象事物的心理特点,与学生一起做猜字游戏:“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猜出它们是哪些字吗?”利用游戏的形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感知了图画与字形、字义之间的联系。为突破教学难点做了铺垫。

  (二)字理识字,培养兴趣

  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字、图结合的识字情境,根据这一编写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感知汉字的演变过程,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地为学生演示每一个象形字的演变过程,并且随机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画面中的图和字有什么联系呢?”使学生进一步真切地了解到图画与字形、字义之间的密切联系。如:“山”就是根据大山的形状创造出来的。“”就像高高凸起的山峰,下面的“”就像两侧连绵不断的群山。这样,学生不仅感知了汉字音、形、义统一的特点,而且还大大激发了识字的兴趣,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在学生了解了“山、石”两个字演变过程后,我适时地追问:“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山?”结合学生的问答,相机通过图片向学生介绍风景优美的长白山,利用课件介绍景色怡人的黄山,共同欣赏“飞来石”“仙桃石”等黄山奇石,和同学们共同分享自己从南京带回来的雨花石,力图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学生的信息含量,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识字的空间。

  长春版国标教材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在识字教学中,编排了字理故事,本课就出现了本册教材中唯一的一个有关“火”的字理故事,“亲爱的同学们,关于‘火’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呢?你们想听么?”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在教师深入浅出,富有感染力的配乐故事中了解了汉字的的造字过程,从而更深刻体会到汉字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温暖,人们处处离不开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样东西离不了,是什么呢?”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出“水”,利用课件演示“水”的演变过程后,引导学生感悟“水是生命之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但如果发洪水,或是缺水的话,会怎么样呢?俗话说,水火不留情,如果不安全用火,又将怎么样呢?”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了解象形字的特点,认识事物的同时,受到节约用水,安全用火的教育,充分发挥出汉字的育人功能。

  (三)韵文识字,复现巩固

  分析儿童识字心理,儿童对生字的认识要经历从模糊到清晰的阶段,也就是他们首先记住字的大概轮廓,然后通过反复的认读逐渐强化记忆。因此,课堂上,我积极营造轻松、愉悦,自主的读书氛围,通过范读,自由读,指读,赛读,配乐读韵文等形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复现、巩固所学的6个象形字,而且通过朗读启发学生想象韵文所描绘的意境。同时,重点通过定位,联想,猜谜语等多种识字方法学习“风、青、红”三个字。通过预设,我重点引导学生对“青”进行扩词、造句的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

  汉字的学习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为了增加汉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增强汉字的复现和巩固率,结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摘星星”这一游戏活动,换一个环境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巩固字词,达到积累的目的。

  (四)认识笔画,指导书写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把字图与汉字,笔画相结合讲授,使学生明确独体字在虚宫格中的位置,以及“田、土、火”三个字的形状,“火”和“山”两个字的笔顺,除了用课件为学生做直观的演示,还要通过范写作进一步的指导,以突破教学难点。

  总之,本节课,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辅助教学下,扎扎实实地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力争通过多种识字方法,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识字真是一件快乐的事!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白杨》这篇课文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是:①通过对人物神态变化的细节描写,反映人物心理变化;②采用了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引人深省,发人深思。

  2、教材位置:《白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的专题是“走进西部”,通过学习本组课文,要让学生了解西部,热爱西部,立志建设西部。本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继续培养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比如: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这对于学习本文来说有较好的基础。关于“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学生也并不陌生,在五年级上册的15课《落花生》一课中已经接触过了。对于本课来讲,由于学生生活的时代距文章背景时代较远,学生可能对当时祖国边疆的环境、边疆建设者为什么要到边疆去工作、建设这对于祖国建设的贡献等不理解,这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教师在教学中要补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三、学习目标

  根据本课所处位置和教材特点,针对五年级学生认知规律,依据课程标准三个维度的要求,确定本课学习目标如下:

  1、学习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绍、新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3、抓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深入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新疆建设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 2、教学难点: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五、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故事性比较强的特点,要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让学生能自己从阅读中提出问题和见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自己见解的欲望,可以采用引导学生运用朗读,质疑问难、合作探究等方法来读懂课文,体会西部建设者的博大胸襟。在教学中主要通过结合时代背景、抓重点词语、读写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适当的结合课文内容设计课件等方法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六、教学过程

  本课可用2课时完成全篇课文教学,第一课时包括“导入新课,全文初探,重点深究,总结全文”等环节,第二课时包括“领会表达,拓展延伸”等环节,重点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全文初探,质疑问难,整体感知 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汇报预习收获,在这一环节中,力图解决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全文的主要内容,二是要解决一些重点词语的读音扫清阅读障碍。三、浏览全课文,质疑。归纳有价值的问题1、白杨有什么特点?2、爸爸表白什么样的心?3、爸爸在沉思些什么,为什么最后嘴角会露出微笑?教师总结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习惯,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意图: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之一。也为下面的学习确定了方向。】

  (二)抓重点词语,感受戈壁生活 教师出示几张戈壁滩的图片,请学生谈谈看后的印象。然后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重点理解“浑黄一体”、“没有……没有……也没有”,感受戈壁滩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意图:目的是让学生抓重点语句体会戈壁滩的荒无人烟和恶劣的条件,为后面感悟爸爸的优秀品质做铺垫。】

  (三)重点深究,体会西部建设者的高尚情操。 1、默读4-16自然段,对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引导学生试着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 抓重点段12自然段,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个层次:抓重点语句,体会白杨特点。 “同学们,请你自己读读爸爸介绍白杨的这段话,想想爸爸眼中的白杨有什么特点?把重点的词句画下来。” 这一层次的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不……也不”体会白杨树高大挺直、适应性强、坚强不屈的特点。 然后,引导学生体会爸爸对白杨的感情:“多么高大的白杨树!多么坚强的白杨树!你体会到爸爸对白杨树的情感了吗?你能体会着爸爸对白杨树的欣赏和赞美之情读一读吗?通过指名读、评读、男女声比赛读、齐读的形式,读出爸爸对白杨的赞美之情。

  第二个层次:了解当时的情况,揣摩爸爸的心愿。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第二个问题:“爸爸表白什么样的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5至16自然段,静心思考。” 学生充分读书思考、交流。明确大戈壁需要白杨树,白杨树就在这里扎根。同样,边疆需要爸爸,爸爸就在这里扎根。 交流后,我再让学生回顾课文,思考:现在,孩子们知道些什么?那么他们不知道什么呢?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相机出示课件,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见课件)有了这些了解,你对这位父亲又有了怎样的认识?再次出示第12自然段,回读,加深理解。看一看,爸爸和白杨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引导学生从对白杨特点的了解,过渡到理解爸爸就是具有白杨品格的人。通过对比理解,总结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是啊,爸爸赞美白杨树,其实也是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是在赞美千千万万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工作者!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再读一读这段话! 这一段看似在描写白杨树,其实是在赞美那些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们。这样的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

  第三层次:抒发情感,寄情于笔 当学生回旋于情感浪尖,心潮澎湃的时候,有一种渴望表达的冲动。此刻,适时地开启他们心灵的闸门,让学生充分表达自我,就显得必要而恰如其分。因此,写一写“你想对这位父亲(或像他一样的边疆建设者们)说些什么?”,让学生把所思所感表达出来,可使他们的阅读感受得到升华。 【意图:这是本课的重点环节,我分三个层次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感悟情感、领会表达。以期达到文意兼得的效果。】

  (四)学习最后一段,加深对建设者们的无私奉献精神的理解 学生领悟到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就不难明白最后一自然段中,大白杨是指爸爸,小白杨是指孩子们。然后重点讨论,课文中爸爸两次沉思,在沉思些什么,最后为什么会露出微笑? 学生明白了爸爸是因为相信孩子们在父辈的影响教育下,也能像小白杨一样在边疆茁壮成长,成为祖国有用之才而感到欣慰,发出心底的微笑。这时我深情地转述在边疆建设者中流传的一句话:“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提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板书(无私奉献)。

  (五)质疑延伸,领会表达 同学们,在茫茫的大戈壁到处留下白杨高大挺秀,坚强不屈的身影,使人为之感动,而在这恶劣的环境中那千千万万的边疆建设者,为了改变边疆的落后面貌,他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更使人敬佩。在那里的两棵“小白杨”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一定会茁壮成长。 同学们,不知你们发现了没有,在文章中,爸爸的神态有多次变化,每一次的神态变化中,你能读出怎样的心理变化呢?请同学们课下思考,下节课我们再来讨论。 【意图:一堂课的结束应该是新思考的开始,因此,我抓住本文表达上的这一特点,引发学生的思考,相信学生在课后会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白杨

  高大直立 白杨 生命力强 坚强不屈 借物喻人 扎根边疆 爸爸 建设边疆 无私奉献

说课稿 篇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文章是笛福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中的节选部分《荒岛余生》。《荒岛余生》是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训练课文。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作为一篇阅读训练课文,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即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接触,突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一、说教材

  选自《鲁滨孙漂流记》的《荒岛余生》,既没有节选鲁滨孙海上遇难、生死系于一发的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节选鲁滨孙在荒岛上如何历尽艰辛谋生的传奇故事,这里节选的部分,并没有多少故事,大都围绕鲁滨孙落难荒岛之初的心理活动展开叙述。课文呈现给我们的是鲁滨孙在一段时间内的心态变化历程。学习这篇课文,关键要理清鲁滨孙的心理路程,从中可以看出鲁滨孙的荒岛创业所折射出来的人类理性思维之光。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在课外阅读过一些小说,但在课堂上接触小说并不多。特别是本篇课文以大量的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这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从心理角度来说,由于学生的社会阅历浅,要设身处地地揣摩人物的心理,还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充分阅读文本来把握人物。

  三、根据前面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三维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三维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现出的人类优秀品质的精华,珍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人物心理活动,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身处绝境的鲁滨孙行为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采用阅读教学法。通过阅读让学生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培养从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五、教学过程

  教师通过备课、上课、批改、练习等方式从事教学工作。无论老师怎样教,如何精心设计教案,利用教学技巧。其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表现老师,而是为了学生。说到底,就是学生“学到了什么”。如果学生没有学到该学的知识,那么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无价值的。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以学生学到了什么为教学的基本点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西方,有一部小说,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这部小说也为作者本人赢得了近500个头衔,时至今日,它仍然是西方青少年最喜爱的一部小说,这本书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落难荒岛的鲁滨孙是怎样生活下去的。

  设计这样的导入既可以让学生初步认识到《鲁滨孙漂流记》的影响很巨大,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创设本课良好的教学情境。

  (二)文学常识积累

  简介作者

  1、由学生七嘴八舌进行介绍

  2、教师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如何收集资料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疏解疑难字词,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这一教学环节是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落实,同时也为下面理解课文扫清了障碍。

  (四)整体感悟(学生自读课文,筛选信息)

  ①流落荒岛时,鲁滨孙面对什么样问题?他的心态是怎样的?后来有怎样?他找到了哪些活下来的理由?

  ②鲁滨孙决定在荒岛上生活下来,遇到了哪些方面的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呢?

  两个问题的设计围绕“生存、物质、精神”三个方面展开。培养学生从文本中筛选信息的能力,充分阅读文本,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流下深刻印象。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为下一教学过程做铺垫。

  (五)深入探究

  ① 由于工具缺乏,鲁滨孙是怎样艰苦工作的?

  ② 课文为什么要详细叙述鲁滨孙计算时间这件事?

  ③ 如何理解鲁滨孙记日记和阅读《圣经》及其他祈祷书的行为?

  ④ 鲁滨孙是怎样的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像鲁滨孙这样的人呢?

  学生分组讨论,选代表回答,教师点拨。

  本环节的四个问题环环相扣,根据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以及生活积累的不同,给层次不同的学生以充分发挥的空间。体现新课标中阅读的主体性和独特的体验,同时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筛选、表达、组织能力。以点带面的教学设计可以减少上课的环节,提高教学效率。其中第4个小题的设计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初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课文主人公的精神,把握人物形象。

  (六)体验反思

  从鲁滨孙这个人物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本环节的设计是对教学难点的突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教师小结

  播放歌曲《真心英雄》

  生活中总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我们要正确、辩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和挫折,培养自己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顽强地与命运搏斗的人就是真心英雄,只有经历风雨的生命才是最美丽的。

  以歌曲的形式和教师的'小结相结合,结束本课的教学,形式活泼,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共鸣的作用。

  (八)作业布置

  设想有一天你身处这样的困境:黄沙漫漫,无边无垠。你一个人被困沙漠之中。头上是炎炎烈日,脚下是如焚热沙。你和骆驼茫然地前行着。而你的水,只够用两天了……你该怎么办?

  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500字左右。

  这一环节是本课教学的终点站,可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又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的重要环节。

  六、说板书

  荒岛余生

  笛福

  开始伤心绝望、怨天尤人

  珍惜生命

  生存问题

  调整之后积极乐观 热爱生活

  计算日期

  勇于创造

  物质问题建造围墙

  寻找食物意志坚强

  搬运东西

  务实肯干

  精神问题记日记

  阅读《圣经》

  板书设计条理清楚,结构力求合理,重点难点突出,便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认识。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学内容

  古人云“凤头豹尾”,就是说开头要写的有姿有彩,像凤凰的头那样漂亮。也有人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这些都说明了作文开头的重要,鉴于近期作文训练的情况,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的习作开头存在这样要的问题:一是拐弯抺角,偏离主题;二是带大帽子,人云亦云,过于格式化,三是平淡、平庸。文章的开头,犹如人的外表,给人的第一感觉总是良好的。一个漂亮的开头常常有先声夺人之势。如凤冠明珠靓丽夺目,又如鲜花含露,叫人一见钟情。当我们改卷时,只能粗略看过作文的部分,能够引起我们注意的就是开头,结尾和大概的结构安排,情节设置。面对那么多的考卷,千篇一律的开头,让改卷老师觉得索然无味。为此,我认为,如何能一下子把读者引入文章的中心问题或主旨上去,如何能在短时间引起读者的注目,如何在考场作文中博得最高分,那就要考虑创造出一个能吸引人的,与众不同的开头。本次作文课就如何写好开头,我搜集一些资料,筛选出几种常见的作文开头方式,并制成演示文稿,让学生认识并掌握常见的开头方法,达到训练效果。学生有了这些的历练,一个题目拿到手,开头不再艰难,写起文章来顺利进入正题,文思泉涌,一气呵成。

  二、说学情

  就目前初三学生的写作现状而言,普通存在的问题是:有思想有内

  容,但写作技法简单,尤其是开头,没有技巧,边写边想,没有思路。要么平淡无味,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要么拐弯拐角,让人半天不知其意,只有雷声,不见雨点。要么故弄玄虚,兜圈子,有意让人捉摸不透,进入“迷魂阵”,不愿将意思直接了当地写出来。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决定上一节有关如何写好作文开头的作文训练课。打造作文第一道风景线。

  三、说目标

  1、了解写人作文开头的重要性。

  2、掌握入题要快、扣题要紧、点题要明、结尾要翘的行文原则。

  3、学会开头结尾的方法,并在作文中加以灵活运用。

  四、说重难点

  重点:学会设计写人记叙文开头的方法。

  难点:在作文中灵活运用开头、结尾的方法。

  五、说教法

  为了创设一种良好的作文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讲解法 。

  2、分组训练法 :分小组,给定题目,利用所学的方法进行练习。

  3、指导点拔法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恐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知识性短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内容通俗易懂。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恐龙的生存时间和地点。第二,三自然段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和形态特点。第四,五自然段介绍了恐龙的生活习性,最后一个自然段说到了恐龙的消失至今还是一个谜。

  2.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特点,内容通俗易懂。借助图片、游戏等手段,帮助学生体悟恐龙的种类、形态特点,进而有感情地朗读,并学习掌握课文描写恐龙的说明方法(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

  二、说教法学法

  将“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商讨”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

  1.情境渲染:通过视频、游戏、文字、图片,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了解恐龙的特点,认识各种恐龙并积累语言。

  2.分层递进:由浅入深,从教师精讲雷龙特点到自学感悟,并在此基础上自主创作。从扶到放,把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为以学为主,并按照最有效的个人化原则来学习(如选择喜欢的恐龙图片进行交流),体现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规律。

  3.赏识成功: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之间的多向交互,让学生交流自主学习成果,激励了学生的创造欲望,促进了学生自信心,自我意识,自我概念的形成。“让学生感受一个成功的,主宰的自我。”

  三、说教学过程:

  《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通过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学生心中最神奇的一类动物,以平时学生对恐龙的兴趣和认识来看,若不注意,有可能上成一堂知识介绍性质的自然课。因此,根据学生实际,针对课文特点,本课教学首先应立足“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利用这些知识进行语言能力训练,在阅读中学习如何运用说明方法增加知识性文章的可读性。其次,以本课为载体,通过生动活泼地学习,激发学生课后继续探索研究恐龙世界的兴趣。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出示恐龙的图片,并提问,你们认识它们吗?让我们一起喊出它们共同的名字——恐龙。

  屏幕山形象逼真,生动直观,新颖鲜活,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外部刺激,从而使教学一开始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目光,并延续至整堂课,并顺利展开教学。

  (二)、创设情境,认识恐龙

  创设游恐龙园的情境,让学生逛恐龙园,在了解课文内容后,对自己感兴趣的恐龙反复研读。在此基础上,结合图片,教师讲读课文,从重点讲解到半扶半放到自品自读书本描写的语句,了解了恐龙的特征以及学习课文对恐龙的描写方法,适时给予奖励,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加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提炼,最终达到品读的目标。

  (三)、猜猜我是谁

  这是一个游戏环节设计,让学生操作一个将恐龙图片拖移到相对应的文字上的游戏,这个游戏练习的设计,在于让学生达到对恐龙外形特征进一步了解的目的,因此游戏的完成也促进了文本的巩固。

  (四)、恐龙园招聘解说员

  这一环节是对课文重点内容的提升,在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恐龙的特征以及学习课文对恐龙的描写方法后,给自己喜爱的恐龙做介绍,将语言积累进一步内化,讲出恐龙的特征,达到了知识的迁移。并积极鼓励学生在介绍时加入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让自己解说的恐龙更加生动具体,对解说精彩的同学颁发“小小解说证”,充分调动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乐在其中。

  (五)、课外延伸

  语文教学绝不仅局限于课文知识,同时要求适当拓宽。在可结束时,给学生关于恐龙的网站,让他们课后自己查阅,记下相关资料,组织交流讨论。课外延伸要求学生将这种探究延续到课外,培养学生对恐龙知识的持久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以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恐龙》说课稿之二,恐龙,希望对你有帮助!

说课稿 篇6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各位领导和同行们: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快乐的舞蹈》。这是湘版小学美术教材二年级下册的知识内容。接下来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设计理念:

  首先,我认为这堂课的设计理念应该是以审美为主体核心,以学生为教育主体,以此达到师生共同体验、表现和享受音乐之美、舞蹈之美、绘画之美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还要将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其中,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绘画课,它旨在通过让学生充分感受舞蹈的快乐,唤起生活中对艺术活动——舞蹈的观察和记忆,并将快乐的舞蹈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在本堂课当中,有两个最基本的教学内容。 1 、用简洁的线条勾画出舞蹈者的优美姿态; 2 、回忆、观察、体验舞蹈的姿态,画一幅快乐舞蹈的图画。

  三,学情分析:

  由于我所面对的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真活泼、思维独特,对美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也比较强,不过,由于年龄小,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短暂,在教学中,我注重利用音乐的感染力、游戏的牵引力进行教学,融聆听、观察、模仿、游戏、舞蹈为一体,让他们为我的设计所引领,在玩中乐,在乐中学。

  四,教学目标:

  我想通过自己生动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达到以下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了解舞蹈及舞蹈动作的形成,并大胆表现出来。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欣赏、体验与练习中,培养学生对舞蹈中运动形象的观察、记忆和表现能力。 3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听听、画画、跳跳等活动,让学生享受舞蹈带来的快乐。

  五,教学重,难点:

  在这些目标里,我根据二年级学生已有的美术知识和年龄特征,把教学重点设为:了解舞蹈动作的形成是靠身体各部分和谐优美的运动产生的。难点是让学生大胆、自信地来画出各种生动的舞蹈动作。

  六,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使每位学生坚信自己都有美术学习的能力,帮助他们在学习美术中去发现自己学习能力的“闪光点”,从而为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树立信心,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做好铺垫。因此,我结合学情,运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情感激励法、游戏教学法等多种教法,让学生积极、愉悦地参与体验,并享受学习的快乐。学法方面,我主要是以观察、体验、感受、模仿、游戏为主,让学生乐于参与、积极思考。以此来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七,教具准备:

  为此,我准备了 CAI 课件和舞蹈剪影人物还有范画用具、花环、魔法棒等,将我的课堂顺序设计为以下六个步骤:

  八,教学过程:

  1,音乐欣赏,导入新课。

  首先第一个环节,是欣赏一段好听的乐曲。让学生在听赏的过程当中,感受到乐曲明快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产生想要翩翩起舞的欲望。然后请他们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这种感受。以此导入课题《快乐的舞蹈》。俗话说,艺术是相通的,借助乐曲的感染力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教学环节的展开做铺垫。

  2,初步感知,认识舞蹈。

  在学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一定都喜欢跳舞,可是远古时候的舞蹈是什么样子的呢?激发他们思考。然后我现场演示远古时期人们劳作时手和脚的活动,手用以拍击,脚用以踩踏,在重复的过程中产生了有规律的节奏。然后让学生跟我一起拍打节奏,我配合他们的节奏模仿呼喊的姿态,这种简单的师生合作,让学生对舞蹈的起源有了简单的了解。再采用考考他们的形式,通过一组图片,领略现代舞蹈带来的视觉美感。

  3,游戏引领,尝试表现。

  学生了解了舞蹈的起源,并感受到了现代舞蹈的魅力,那绘画作品中的舞蹈是怎样的?如何表现出造型不同的舞蹈者呢?我先让学生欣赏画家德加的舞蹈者,感受艺术作品的美感,然后出示我国画家赵士英的水墨速写,引导观察画中人物的“ S ”形动态,引导思考,画家是如何练就照相机一般的眼睛,是怎样把舞蹈者跳跃的瞬间表现出来的。然后故弄玄虚地画出机械的动态,让学生分析发现原因——头、身子、四肢都没有动。接着出示一组舞蹈者的剪影,在学生在我有变化的 1 — 2 — 3 , 3-2-1 的应答方式下,兴致勃勃地模仿,在歪歪脖子、扭扭身子、伸伸胳膊、动动腿的时候,动态形成的原因自然生成——只有身体各部位和谐地运动,才能表现舞蹈者的姿态。尽管有了这样的认识,我特地加强处理,奖励他们,与他们玩定身法的游戏,将舞蹈视频定格成静止画面,让他们在游戏的趣味中,愉悦地同我一起学习用骨架图的方式表现人物的舞姿,好玩的游戏、轻松的模仿、简单的练习,这些是本环节的实施过程,也是本课的亮点之一。通过这一系列的情景学习,让学生在自然参与的过程中知道了:原来优美的舞蹈动作的形成是靠身体各部位和谐地运动产生的,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后面的练习做准备。

  4,深化认识,自主表现。

  画出了各异的动态线条,如何让人物形象更加充实生动呢?我播放课件,引导学生对舞蹈者图片进行细致观察,启迪他们回忆、想象舞蹈者的服饰、道具,然后迅速地在黑板上进行示范,将一个骨架人物变成一个形象充实丰满、动作优美和谐的舞蹈者。紧接着,在学生跃跃欲试的高涨情绪中,提出了作业要求,让他们在新的纸材——彩砂纸上大胆作画,尽情宣泄自己的创作热情。通过课件的展示和我的当场示范,学生对描绘出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所需的服饰、道具以及动作的表现有了更深的直观的认识。结合前一个环节中尝试表现的骨架人物,要完成一个完整的人物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了,教学难点在这里得以有效突破。

  5,交流评析,欣赏提高。

  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关注每个学生,并适时对他们的每个阶段进行评价。等他们的作品大多完成以后,我用相机将有代表性的作业随堂进行拍摄,用电脑进行显示,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三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尽量给每个学生以鼓励性评价,让他们在这样的展示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自豪感。

  6,课堂小结

  带着这样的情绪,播放着新课伊始感知过的音乐,和着明快的节奏,师生一起牵起手感受着舞蹈的快乐,似乎忘了那是课堂,只剩下快乐的我们。在我的课堂小结中,再一次地提到课题,祝愿孩子们每天都能快快乐乐,每天都有“快乐的舞蹈”。他们也会送给我,属于他们的个性的祝福。这既是点题,也是一次情感的升华,告诉孩子们,热爱我们的生活,爱我们因为爱而结识的每一个人。

  就这样,我的这堂美术课就轻松地结束了。我的说课到此完毕。谢谢!

【【实用】说课稿模板合集六篇】相关文章:

1.实用的说课稿模板合集8篇

2.【实用】说课稿模板合集十篇

3.实用的说课稿模板合集四篇

4.【实用】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7篇

5.实用的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九篇

6.【实用】说课稿合集6篇

7.【实用】说课稿合集5篇

8.【实用】说课稿合集9篇

上一篇:语文说课稿 下一篇:教师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