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说课稿>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9-18 09:52:3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推荐】二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七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语文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二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七篇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不要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还自以为是。《坐井观天》位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第一篇,对于后续课文的学习起着很大的引领作用。

  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理解“井沿”,并学会书写“沿”。理解“坐井观天”、 “说大话”、“无边无际”的意思。

  2、分角色流利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3、口语练习:用“谁和谁在干什么”、“_____得很哪!”“一……就……” “因为……所以……”进行口语练习;续编青蛙跳出井口的第四次对话。本课的寓言故事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其中有很多口语训练的素材。可以利用本课生动有趣的情景,结合语言点对学生进行较为规范的口语训练,让学生理解并且运用文中的句式,丰富口语的内容,为接下来把口语更规范地转化为书面语(作文)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课文二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口语训练及续编对话是难点。

  创新点:为突破教学难点,采用的方法有(1)与生活相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结合本课对话内容中的语言点对学生进行模仿训练,让学生在口语练习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3)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二、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

  三、说学法

  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等学习方法。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四、练习:

  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口语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2)抓重点词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达到理解和运用的结合;(3)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4)引导由说到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课文的内涵,训练想象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五、说过程

  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安排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解决生字(写7个,除“沿”),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理解了“井口”、“井底”并找到了青蛙和小鸟的3次对话。今天的第二课时,首先回顾课文内容,复习词语,学写“沿”字,然后抓住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着重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抓住对话中的语言点进行训练,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在运用过程中加深理解,从而达到理解和运用的相互促进。本课时的口语练习基本分为三个层次:1、是课文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及运用,如“( )无边无际”、“__________大得很哪!”、“一......就......”;2、归纳句式的运用,如本课开头的“谁和谁在干什么”以及最后“因为......所以......”;3、对所学的词语和句式的灵活运用,体现在学生续编第四次对话。这三个层面的口语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基本上做到了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学习过程。在第三个层面运用所学续写对话时,我采用了说和写结合的方式,这样的方式,首先是帮助学生学会把口语规范化地变成书面语,其次,由说到写,实际上是放慢了说的速度,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可以将所学的词语和句式写出来。最后说和写结合起来,训练学生写片段,模糊作文的概念,逐步培养学生“我手写我心”的能力,为三年级过渡到写作上打下基础。最后是理解寓意,布置练习。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

  《称赞》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思路:

  1、课前通过学生欣赏4幅插图,初步了解了课文故事,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结合插图叙述故事。

  2、在学课文前,进行反复的自由读,选择喜欢的段落读,小组读,分自然段读。然后在分角色朗读。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想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3、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抓住了重点语句进行品读,让学生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4、创设情境,进行课文内容表演。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角色表演。这个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同时又能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读通课文,在语言文字中学习生字,并且书写8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随机表扬:

  (你坐得真好!老师称赞你!)

  (你的学习用品放得多整齐啊!我也称赞你!)

  (你们的精神真饱满,眼睛一直在注视着老师,我称赞你们!你们真棒!)

  听了老师的称赞,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2、我知道你们都非常的聪明、能干,平时得到的称赞一定少不了。请同学们用上“称赞”一词来说一句话。

  师:(你表现得那么好,的确该得到称赞;发现了别人的优点,是该好好称赞一番啊!)真为你们高兴,得到了那么多的称赞!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以“称赞”为题目的文章,随机出示:称赞(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让学生问)

  4、同学们问的题目非常好,这些问题让我们共同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录音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看图,思考课文讲了谁称赞谁?

  出示:小刺猬______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

  学习生字“猬”跟读正音(注意:词语连读时这个字念轻声)

  看图片:我们对刺猬已经很熟悉了,浑身长满了刺,圆滚滚的,可爱极

  了!可对于獾我们并不了解,那就一起看看它的长相吧!看图片

  点击这两个生字:“猬”和“獾”都是四只脚的带皮毛的小兽类,所以

  都是反犬旁。

  2、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大声读几遍,读通每句话,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内自习生字,游戏“你指我读”。

  三、认读感知(检查自读效果)

  1、我能认

  认读带拼音的生字词语

  刺猬,小獾,板凳,粗糙,但是,泄气,傍晚,椅子,瞧,留下(学生读,教师及时正音)

  认读没带拼音的生字词语(开火车读)

  2、我能记

  出示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3、我能读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指名读。

  四、书写指导。

  1、我发现

  出示本课的8个生字,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我会写

  每个生字写三个。

  五、小结

  这节课的收获真不少,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初步知道了课文讲小刺猬和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的事,那他们为什么事而称赞对方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发生在美丽的大森林,讲了小刺猬和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他们为什么而称赞对方呢?今天我们去大树林弄明白好不好?

  (出示课件)你瞧,这是一座美丽的大树林,森林里有许多小动物,小刺猬和小獾在欢迎我们呢,他们身上背着五个生字,原来他们也爱学习呀。我们来读读字,跟他们比比看。(点击身上的字)

  二、学习课文

  (一)师:这篇课文老师自己也很喜欢,我在这读一读,请小朋友仔细听,边听边记:哪句是小刺猬称赞小獾的话?哪句是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话?

  出示句子,练习朗读有关互相称赞的句子。

  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师:称赞别人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呢?(愉快)那就带着这样的语气自己来练读是试试吧!(再请同学来读读)

  (老师注意到了,他把“真、一个比一个、香极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些地方读好了,一下子就读出了称赞别人的语气,真好!)(谁愿意再来试试)

  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两句话。(师生配合读)

  (二)那这样的称赞会起到怎样的神奇效果呢?请同学再细细读读课文,找找相关的语句。(口头交流两句称赞作用的句子)

  (三)简短的几句称赞的话,为什么会起到如此神奇的作用呢?我们来看看小獾是怎样说的?(出示小獾的话)

  小獾拉着小刺猬的手,说:“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收下吧。”理解“泄气”,给“泄气”找一个近义词来说说它的意思。(灰心)

  自由读读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再齐读。

  (四)请同学快速读读1-7小节,找找小獾在什么情况下感到泄气了?

  出示课件和有关句子。

  小獾已经做成了三个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

  理解生字“粗糙”(看图理解:粗糙的小板凳会是怎样的呢?)(出示三个板凳的粗糙程度要不一,打乱顺序给学生看,先让学生直观理解粗糙的意思,然后再让学生排列一下,哪个是他做的第一个板凳,哪个是第二、第三个,引导学生从刺猬的话中“一个比一个好”体会)。小组自由读读,你读懂了什么?然后齐读。

  (五)看着这样一个个粗糙的小板凳,想想小獾当时会怎样想呢?

  师:是啊!小獾虽然做得并不怎样,但当时的他却更需要别人的称赞啊!

  这时,是谁发现了小獾的优点?

  (出示第3自然段小刺猬称赞的话)引读:所以小刺猬__________________

  (六)听了小刺猬的称赞,小獾高兴极了,它接着会怎样做呢?出示课件,想想再说。

  师:是啊!别人做得好我们需要称赞,当别人做得并不理想,有困难时,我们就更应该称赞,因为称赞就像神奇的魔棒,使原本想要放弃做板凳的小獾又重新燃起了信心,终于做成了板凳。

  (七)那么,当小刺猬把苹果送给小獾,听了小獾的称赞后,他的心情又是如何呢?出示课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决不能吝啬对别人的称赞,因为称赞有着巨大的魔力:(出示)

  因为称赞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是啊!称赞多有魅力啊!综合刚才小朋友说的,我们一起来听记这样一句话:称赞带给我们勇气和自信,称赞带给我们进步,称赞带给我们成功和喜悦。(出示)

  齐读这句话。

  三、组内分角色读,在分角色表演读。

  四、总结:

  称赞给予我们那么多神奇的力量,带给我们那么多的欢乐,那么在生活

  中,我们要善于去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给予周围人更多的称赞。

  五、练习说话:

  1、举例:***最近写字写得很端正,我想对他说:“你进步可真大啊!”

  学生说话训练、交流。

  2、做心情卡

  (月()日,()夸我(),我心里觉得()。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一、 教材分析

  《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课文中讲述的是三个儿子面对各自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不同的表现:第一个儿子只顾翻跟头;第二个儿子只顾唱歌;第三个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三个儿子得到妈妈的评价也不同: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力气大;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嗓子好;第三个妈妈却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文章通过一个老人目睹三个妈妈和三个儿子的情景,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的话,告诉我们能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二、 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 教学重难点

  本文内容浅显,人物对话多。不同的人说话的语气不同,表达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我把“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列为教学重点。把弄清“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可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这个问题作为教学的难点。

  四、 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我预设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1、换位揣摩

  让学生走进文本,当当妈妈、当当老爷爷、当当儿子,与人物换位思考,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人物展开零距离的对话。

  2、 以读为本

  本课教学将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通过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五、教学时间

  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认识生字新词,并能正确读写;完成课后“读读说说”的练习。

  第二课时:复习生字词;深入解读文本,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赏读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六、教学资源准备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收集一定量适合学生阅读的关于孝敬父母的小故事;让学生观察妈妈在生活中的表现,并认真感受。

  七、 本课设计特色

  这次教学的设计特色在于:

  1、 以读为本:尊重语文学习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通过自主读、合作读、探究读、对比读、教师范读、师生评议读、动作体验读、角色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同时还语文以本色。

  2、 体验激情:由于该文本的特殊性,加之与儿童的生活联系紧密,我在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上狠下功夫。情感的培养与升华,过程明晰,形式自然,环环相扣,应该是本课最突出的亮点之一。

  八、 关于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教学分四步完成:

  (一)营造情感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对课文的学习、理解,离不开情感的参与。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就激起了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动力。因此,课前营造情感氛围,拨动学生心弦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复习第一课时的生字,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对孩子来说,生字始终都是枯燥、乏味的信息。但是,通过老师真诚丰富的夸奖,并迅速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让孩子们回忆妈妈的夸奖,模仿妈妈夸奖时的动作和表情,营造一个换位思考的空间,就使孩子们马上争先恐后地交流,进入兴奋状态,为后面揣摩人物的内心,表达人物的情感奠定了基础。同时,老师也非常自然地导入到了新课的学习:今天,课文中的三个妈妈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孩子呢,还记得吗?我们快去仔细读读课文,找出妈妈介绍儿子的话,用横线划出来。孩子们就会兴趣怏然,迫不及待地走进文本。

  (二) 体验人物情感,落实语言训练

  注重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入情入境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本环节以读为主线,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学生首先会依据自己平日里所观察并感受到的妈妈这一角色的特点,去自主体验妈妈的角色,读一读妈妈说的话,并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这样的自主读书活动,既展示了学生的成功,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当然,学生不是封闭的个体,他们需要交流,喜欢合作。我们还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这样不仅增加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友谊,而且起到了相互促进、相互沟通、相互弥补的作用。因此,自渎完毕后,让学生带着各自的体会与他人组成学习小组,在小组内开展合作读书,互相比赛、互相学习。这样,在倾听他人读书的同时,丰富个人体会;在发表个人见解、评价他人意见的同时,深化个人体会。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不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我通过师生评议读来引导学生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他们的语感。评议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即相互引导,相互指正,相互借鉴。如,我在重点引导学生揣摩第一个妈妈说话时的语气时,预设了这样一个平台:

  师:呀,你读出了妈妈夸奖孩子的语气,真了不起!老师很想知道,你刚才在夸奖这个儿子时,心情怎样啊?

  生:我为我的儿子感到骄傲。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得怎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生自信地读。)

  ……

  以上预设注重读的过程的指导,经过反复的揣摩使情感得到升华。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时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与此同时,老师也以一个妈妈的角色加入到孩子们的角色体验中——进行示范朗读,声情并茂地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此时,掀起了本节课的第一个高潮。第一个妈妈的话,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情感的点点滴滴都挖掘了出来,孩子们也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对于第二个妈妈的话,我们完全可以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教师只是为他们提供练习的空间,。

  教学第三个妈妈的话时,我引导学生通过与前面两个妈妈的对比朗读来揣摩出第三个妈妈平淡、缓和的语气。在充分的阅读实践中,孩子们揣摩领悟了三个妈妈的不同内心,表达出了三个妈妈的不同情感。更重要的是落实了语言训练,培养了学生语感。

  (三)尊重教材特点,引导情感表达

  注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是这套教材中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这样一个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养成善于发现的习惯,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深层含义的环节。孩子们在仔细阅读第八自然段的基础上,从“直晃荡、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这些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并通过两次朗读来突破课文难点:第一个层次的读——探究朗读:依据自己的感受、理解,用朗读表现出水桶很重;第二个层次的读——动作体验读:借助肢体语言,用带上动作的朗读强化出水桶很重,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对妈妈的体贴、关爱之情:妈妈提水多辛苦啊!妈妈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来帮帮她呀!为了更进一步发现三个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学生会马上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地方,并非常明晰地围绕第三个儿子的做法进行朗读体会。

  (四) 模拟文本情 境,促进情感升华

  为了顺利突破课文难点,我抓住学生喜欢活动,乐于表演的特点,模拟出一个老爷爷和妈妈对话的场景,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动作,并有声有色地朗读出来。随即,老师又以旁观者的身份,与文中的老爷爷进行对话交流:“咦,这儿明明有三个儿子,可你为什么只看见了一个儿子?您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儿子啊?”最终突破了难点,课文所要揭示的中心也由此显现出来——能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接下来,在孩子们不由自主地伸出大拇指来夸夸第三个儿子,掀起了课堂又一次高潮。最后,我们将对课文的中心进行一个拓展填充,孩子们也就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使孩子们爱父母的感情有了质的升华。

  (五) 关于板书

  23、三个儿子

  妈妈 儿子

  1、 力气大 1 翻跟头

  2、嗓子好 2 唱歌

  3 、没什么特别的 3 提水 真正的儿子

  这样板书,既简洁明了,又是对课文内容的最简要概述。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叙述: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刚才我们之间互相谈话、互相问好,就是在使用语言交流。(板书:语言)可是,语言并非只是人类的专利。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师叙述:大自然还有许多有趣的语言呢!跟老师一起走进这奇趣无穷的大自然,仔细聆听一下它的语言。

  [本环节以“语言”为切入口,谈话导入,让学生感受语言是沟通人与自然的工具。大自然也有语言?它的语言怎样?我们能读懂吗?带着这些疑问,让孩子去学习,去发现。]

  二、品味诗句,合作研读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诗歌,找出诗中几种大自然的语言,标画出来。

  [在学生阅读诗歌时让学生在文中画出描写大自然语言的句子,注意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诗中发现的大自然的语言,并把它们填进表格里,并组织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相机出示课件表格,相机结合资料理解“三叶虫”。

  [在这里通过读书理解文章内容是三年级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在学习诗歌内容时,引导学生用表格法来帮助学习总结。并鼓励学生能将这种表格学习法运用到其他文章的学习上。这样既结合语文天地里的“金钥匙”的要求加强学生概括能力的练习,又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法可依”。]

  3.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一个词形容大自然的语言。教师指导理解积累“妙不可言”一词。

  [此处的设计注意培养学生积累运用好词佳句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4、品读揣摩,体会情感。

  (1)指名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节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小节,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文字美。指导朗读这一节的诗句。

  [语文教学应立足文本,所以此处我们又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节,在说出自己喜欢该小节的原因时,引导学生充分体会诗中的文字语言美。]

  (2)自选最喜欢的一个小节,说出自己喜欢它的理由,再想想要怎么读好这个小节,最后自己放声朗读出来吧。

  本环节着重指导学生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在朗读指导中体会大自然语言的神奇,并借助插图、课件适当渗透文中的修辞手法。

  (3)师生引读全诗,引导学生边读边注意自己最喜欢的那个小节中感兴趣的词语、句子。

  [学编诗歌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如何化难为易呢?教学时设计了两处铺垫,此环节是第一处,旨在让学生去找找哪些词语能表达自己发现时的兴奋心情,并在师生引读诗歌时让学生边读边注意最喜欢的那个小节中感兴趣的词语、句子,为仿写作好铺垫。]

  三、知识拓展,练编诗歌

  1、让学生借助资料卡,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这个环节是指导学生学编诗歌的第二处铺垫,旨在让学生交流所收集到的大自然的语言,让学生在创编诗歌时言之有物。这样指导仿编诗歌也就水到渠成了。]

  2、选择一种你查找到的大自然的语言,仿照诗歌编一小节。

  3、学生交流汇报点评。

  四、总结延伸,布置作业

  1.引导学生发现只有爱学习、勤于思考才能发现大自然的语言,鼓励学生继续用心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

  2.布置作业

  (1)继续把诗中好词佳句抄到积累卡,再把积累卡夹到自己的积累本上。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这首诗。

  (3)你还知道大自然有哪些“语言”?继续仿照诗歌写一段。

  [本课教学力求能充分体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的教学思想,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法、以读代讲、谈话讲解、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读与悟、想与说、课内与课外、科学知识与诗中文字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情感体验。]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笋芽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这一课是第一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的基础上,运用朗读技巧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有了前两课的训练,加上这一课内容丰富有趣,贴近儿童生活,语言表达生动优美,情感基调较易定位,所以,在课堂上,我着重引导学生读课文,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为第二单元的学习打好基础。

  在上这一课时,我结合课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认14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初读、精读、赏读、分角色朗读等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朗读,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激发学生读科学童话故事的兴趣,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识字、练习朗读。难点是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并从中体会到笋芽儿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关心和爱护,学习笋芽儿奋发向上的精神。

  二、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确定了以下教法与学法: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

  2、根据低年级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抽象思维弱,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3、倡导自主尝试,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4、创设情境,开展多次、多视角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个别读、分角色读等等。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说教学程序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⑴首先,用多媒体VCD展示学生常见的竹林图片(画面),让他们说说竹子是怎样长成的。

  ⑵接着,出示“笋芽儿”图片(画面),让学生从图中认识“笋芽儿”是什么样儿的。

  ⑶然后,启发学生:

  小小的笋芽儿不到二个月就能长成又高又直的竹子,多么奇妙啊,想知道笋芽儿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吗?随机揭示课题,引导学生好奇地进入文本角色。

  2、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⑴第一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首先,我让学生读读课文。

  ②接着,让他们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③然后,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下,大都能快速地读完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⑵第二个环节,学习生字,扫清阅读障碍:

  ①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文,强调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划出来,多读几遍。

  ②接着,同桌互读互听,互相帮助识记生字。

  ③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识字的方法,再全班共同交流。

  ⑶播放多媒体

  VCD中的“生字学习”部分,出示文中的生字,小组认读,全班扩词练习(画面)。

  3、多元阅读,以读代讲: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激发情感、培养语感。

  ⑴听课文朗读,启发思考:

  我首先播放多媒体

  VCD中的课文朗读部分,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

  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画面)屏幕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动画,配上声情并茂的朗读,很快就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⑵精读课文,深入理解;尝试朗读,体会情感:

  ①启发学生:

  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笋芽儿的生长过程的呢?

  请你细读课文,划出相关词句,反复读一读。

  学生汇报后,再全班讨论交流,通过联系实际,启发学生读出“撒娇”、“高兴”、“自豪”时的不同语气,再通过同类词对比,了解“钻”这个字所包含的意思。

  ②让学生说说:

  你从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

  激发他们学习笋芽儿奋发向上的精神。

  ③让学生再默读课文:

  看看文中除了写笋芽儿,还写了哪些“人物”,他们是怎样对待笋芽儿的?启发学生联系周围的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在这里,我不去作过多的讲解和要求,只要学生能大胆尝试,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我都给予肯定和鼓励。

  ⑶听朗读示范,掌握技巧:

  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毕竟有限,在让他们大胆尝试之后,教师还须作相应的指导,让他们能读出文中包含的情感,使朗读更有感染力。

  所以,当学生尝试之后,我就播放多媒体

  VCD中的朗读示范部分(画面)。朗读示范语言标准,富有感情,而且还有明显的语音升降符号,学生一边听一边看,马上就对课文内容有了更真切和形象的美感体验,也很快地了解了自己的朗读与其还存在的差异。此时,我再因势利导,让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他们的朗读水平得到提高。

  ⑷角色朗读,入情入境:

  在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让学习小组分角色表演读课文,再通过小组推荐,请四位同学上台带头饰表演春雨姑娘、笋芽儿、雷公公、竹妈妈之间的对话。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文本中的角色,更能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⑸配乐齐读,感悟语言:

  学生经过尝试、指导、表演后,朗读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此时再让他们在背景音乐中展开想象,自由发挥,张扬个性,实现情感与内容的统一,进而感悟语言文字的精妙。

  4、读写结合,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二年级下期的学生要能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所以当学生学习了这篇优美的童话散文后,我就出示多媒体

  VCD中的写话练习进行写诗的训练(画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写话的兴趣。在此,教师先示范引路,再让学生实践,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在这里,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只要他们敢于实践,我都给予充分的鼓励,而不作过高的要求。

  5、积累语言,课外实践: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能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因此,在课后,我设计了以下两项实践活动:

  ⑴摘抄课文中和课外读物中描写美好春光的词语和句子,熟读成诵。

  ⑵到大自然中实现观察竹笋,画一组竹笋系列画,或拍一组笋芽生长过程的照片。

  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建构起大语文的学习观。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说教材】

  《郑和做舟》是语文出版社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一件具体事写出了郑和从小树立理想,并为之努力的事。郑和捡了一些碎木条和小木片,忘记了吃饭和睡觉,一心一意地造小木船,并把它们搬到湖边带领小伙伴放船启航的动人故事。课文语言浅显,故事性强,充满童趣,适合儿童阅读。教材图文并茂,插图中郑和和小伙伴们做船出海的情景跃然纸上,给学生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引发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本课共6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介绍郑和,点明郑和从小爱做舟的原因。第2自然段讲小时候做舟的经过。第3、4、5、6自然段讲郑和的成功做舟后出海远航。本课分两课时完成。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课文的重难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正确认读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郑和是我国明朝著名的航海家,小时候就常常做小船,盼望着驾船出海远航。

  根据课时特点,我确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识字方面:掌握左右结构的字“祖、那”的字结构,多音字“系”ji的字音。自主积累“一心一意、又蹦又跳、一本正经、争先恐后”等词。

  2、内容方面:能把郑和做舟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说学情】

  古代名人轶事是学生感兴趣的,为此,我力求在第一课时就让“郑和”的形象在学生心中确立,怎么办呢?利用书上的插图作为幻灯片的背景,要学生从一开始就牢记“郑和”的名字,让郑和的形象深入学生的内心。

  【说教学方法】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本文的设计质疑释疑,通过朗读引导,鼓励学生在自读感悟、情感体验中,领悟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本课时,试图使用如下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表演法、竞赛法、评价法等等。总之,想让学生在轻松、竞争的氛围中学习新知,陶冶情操。

  【说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问一问,说一说,演一演、读一读”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问”自己不懂的地方,“说”自己理解地内容,演文中的精彩,“读”文中的重点词句。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过程】

  一、质疑问难,引发互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例如,课始,预设了这样的问题:课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做)做什么?谁做什么?学生补充上课题,郑字加拼音。

  2、齐读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可以同桌交流。(相机板书:为什么?怎样?结果?)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独立识字。

  1、自由读课文,标出生字和自然段。让学生在初读中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2、小组学习:同桌为一组,互相读,互帮互助。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下面,老师来做裁判,我们来一场男生女生大比拼,看看我们班的女生读书棒,还是男生读的强。男女生指名读课文,全班纠正字音,重点指导“系”的字音。在听读中纠正字音,培养合作精神。在独立识字中产生成就感。

  4、出示生词。

  学生掌握了一些独立识字的方法,本着《大纲》中识字教学应认写分流、多认少写、字不离词的原则,我在这个环节只对重点字词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如:“一本正经、争先恐后”的意思;“祖、那”的字形结构;“系”的多音字。

  5、做操写字。

  看着这些字你想提醒别人注意什么?(相机写出这几个字)

  6、(师)让我们和这些“朋友”一起回到课文中再来默读课文。想想郑和是谁?课文第几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郑和?课文中就有答案,找一找,并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三、整体感知,指导朗读。

  1、你对郑和有了哪些了解?(第一自然段)

  2、反馈,指导朗读。

  指导读第一句:让大家听出郑和是谁。

  比较读、教师范读第三句:他盼望自己能驾着船去远航。

  他多么盼望自己也能驾着船去远航啊!

  感悟读第四句:他(常常)做些小船玩,还(经常)跑到造船的地方问这问那,把造船的方法记下来。

  四、抓住事例,理解感悟。

  1、根据板书说:想想郑和是怎么做船的?

  2、学生反馈。重点指导朗读。

  例如:他一心一意地造船,常常忘了吃饭和睡觉。没用多少天,他就造出了三十多只小木船。(学生重点抓住“一心一意、常常、又蹦又跳”等词来体会。)

  3、小组学习,做好船又是怎么做的?采取读、说、演的形式进行汇报。

  重点指导朗读和理解词语:“一本正经”和“争先恐后”。

  例:郑和高兴得又蹦又跳,嘴里喊着:“我的船下水啦!我的船下水啦!”(学生重点抓住又蹦又跳、喊)

  五、引导升华。

  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指导朗读。

  你们喜欢郑和吗?为什么?

  教师拓展:你们看,郑和从小就有远大的理想。长大以后,郑和曾经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曾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海口,促进了中国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你们呢?

  六、把郑和做舟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意图:语文教学要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必须使学生成为“语言的富翁”。因此,语文课必须重视范文语言的感悟、积累和内化。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课文已有了清晰的了解,理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安排以复述为主的主语实践活动“听故事,想象演说”,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语文学习规律,为学生提供了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实践机会,通过角色扮演,能潜移默化地将书中的语言内化为个体语言,从而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具体是这样操作的:

  1、指导怎样讲故事。

  故事有开场白,向大家介绍故事的名字,故事内容用口语化的语言,与大家交流可以加上动作、加上想象。

  注意只要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讲出来就可以了,不要求每句话都讲到。可以按照课文语句讲,也可以在讲的过程中加上自己的语言,不要朗读式的讲故事,让学生如同与别人说话一般,加上适当的语气。

  2、讲故事。

  七、总结评价

  八、说板书

  zheng

  郑 和 做 舟

  为什么? 怎样? 结果?

  加生字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蜗牛的奖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第四册第七课的内容。本课是一篇寓言,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了飞行能力的故事。课文语言浅显,但描写传神精妙,故事性强,充满童趣,适合儿童阅读。教材图文并茂,两幅插图中蜗牛的样子和神情形成鲜明的对比,给学生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引发学生对寓意的感悟。

  根据课文的容量,我确定本课的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为初读感知阶段,落实识字教学目标,大体感知课文大意,疏通阅读障碍,激发阅读期待,为第二课时的深入探究做好知识和情感的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本课是该册教材第二组课文的第三篇。本组课文为教材的“哲理篇”,意在让学生读中领悟一些人生哲理。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及第一课时的实际学习状态,我确定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这一教学目标融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于一体。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内涵的方法,又是学生语文学习应该达到的知识和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既是学习本课的显性知识目标,又是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的要求。

  同样,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本课的价值资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毕竟二年级学生,虽然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领悟了发现文本背后蕴意的方法,但他们的整体语文素养决定了他们可能更多地关注于课文的形象,课文的情节,而忽视文本的内涵,忽视形象的寓意。因此,这一点也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因此,本课教学教师力图实现“平等中的首席”的课堂角色,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讨论文本,感情朗读,领悟寓意。

  四、说教学程序

  (一)、直接导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蜗牛的奖杯》,书空课题,齐读课题。注意生字“奖”,读课题不要拖长音。直接明了。

  (二)检查字词:检测上节课学习的如何,与第一课时形成衔接。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蜗牛飞翔的快乐。

  探究以前的蜗牛的样子,学生的阅读期待形成以后,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在朗读、看图和感情朗读中,体会蜗牛自由飞翔的快乐,配合课文思路,为后续阅读建立线索,为感知寓意埋下伏笔。

  (四)通过现在蜗牛与过去蜗牛的对比,让学生产生疑问:蜗牛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感知寓意。

  1、学习第二自然段: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学习“蜗牛参加飞行比赛获得冠军”部分。通过展现课件:飞行比赛场景,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咀嚼,体会蜗牛的心情,既是学习方法的渗透,也是理解课文的必须。

  2、学习第三自然段(重点段):感知了蜗牛自由飞翔和夺冠的快乐,它是怎样做的呢?围绕重点句子:“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唯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受蜗牛得意洋洋后的行为,为讨论它的炫耀奠定基础。背着奖杯,蜗牛还能飞得起来吗?为什么?使学生在咀嚼语言的过程中,形成文本的立体感知,蜗牛因骄傲而固步自封的形象跃然纸上。然后,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整段,读出蜗牛的得意洋洋和背着奖杯沉重的语气。语感的培养和情感的渗透融为一体,课堂教学的容量也因此显得丰满。

  3、学习第四自然段:基于丰满的文本形象,再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蜗牛最终变成了什么样?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显而易见,文本的寓意也呼之欲出。

  (四)、拓展说话,加深感悟

  通过全文的探究、讨论和朗读,学生的情感之弓已弦满欲断,此时鼓励学生:“你想对蜗牛说些什么?”在说话练习和交流中,使学生的认知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体验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结合低年级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现状,以读为主线,以建构形象为渠道,以价值批判为手段,努力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努力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

【【推荐】二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七篇】相关文章:

1.关于语文说课稿初中模板集锦七篇

2.【推荐】二年级语文说课稿7篇

3.【推荐】二年级语文说课稿汇总10篇

4.【推荐】说课稿范文七篇

5.【推荐】说课稿模板5篇

6.【精华】二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五篇

7.【精华】说课稿模板七篇

8.【推荐】语文说课稿集锦8篇

9.二年级语文《泉水》说课稿